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大陆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专版] [北京儿童认知与家庭科学素养培训]交流贴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141#
发表于 2012-8-21 08:31:49 |只看该作者
我也有类似的疑问。

我也不太喜欢用童话的方式解决,但是有些自然现象5岁的孩子确实理解不了,越解释越深奥~而且有时候孩子对于新名词儿听不懂,会着急
新生活

Rank: 8Rank: 8

142#
发表于 2012-8-21 11:09:1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宇妈妈 于 2012-8-21 11:23 编辑
毛毛爸爸 发表于 2012-8-21 01:03
讲座听的再多,落了地,生了根,应了用才算是吸收了。别看大陆讲这么多,其中任何一个方法和理念,完全掌握 ...


毛爸是活学活用的典范,向毛爸同志学习!

关于后面说的时差的例子,我觉得毛爸处理得很好!
不过毛这么个年龄,是不可能会理解12进制的,还有减法,这个对毛来说太复杂啦。

经不住孩子的发问,我也用手电和拳头和小宇讲过地球自转倒致白昼。看着我转的拳头,小宇问地球为什么转呀,我问噎住了,直接说,因为它也想运动哪~ 然后直切主题,解决了黑夜白天这个和光线相关的问题。

我个人觉得,小朋友发问时,他其实只关注一个点,如果想讲全面了,得做很多的准备,象毛爸说的,分解了讲,如果孩子感兴趣的话。
真想解释清楚了,用科普书也许更好。

至于童话拟人化啥的,我觉得也可以,小朋友好象可以在现实和童话中无缝穿梭。

另外,我觉得这么大年龄的孩子发问,鼓励他们的问题和好奇心,也许比了解真实答案更有意义。

点评

容宝妈妈  嗯,跟你心有戚戚焉!  发表于 2012-8-22 12:49:49

Rank: 8Rank: 8

143#
发表于 2012-8-21 11:21:1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宇妈妈 于 2012-8-21 13:26 编辑
毛毛爸爸 发表于 2012-8-21 00:21
我比较小心对待毛毛的受挫感,交付任务的时候往往很重视事先估计任务的复杂性,甚至将一个任务分解后,先 ...


毛爸让毛自己去直面挫折的态度真是值得学习!

挫折也要直面对待的,其实遇挫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
“我现在还做不好,不过我努力尝试后就有可能做好”   “我已经想了很多办法了,还是没弄好,我想请妈妈来帮忙”, 我一直试图给小宇灌输这样的想法,努力尝试,实在不行,可以寻求帮助。

小朋友玩都是很随机的,而且是相当发散的,哪能每次都是预先设定好的清晰的任务呢,甭说预计难度了,连他会玩成啥样,我都预计不出来啊。
随性的玩,遇到问题见招拆招,实在拆不了的,那就没办法了,也许这条路不通。

Rank: 8Rank: 8

144#
发表于 2012-8-21 12:30:1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宇妈妈 于 2012-8-23 10:08 编辑

我也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陆,关于图式。

从我个人经验来看,我知道图式很有用。 多妈说的分类我也是经常不经意就用上。工作中算法/逻辑/流程,我们也大多用流程图来表示。

我印象最深的是,初中时对函数的理解。
其实函数也是一种关系,x是啥值时,y会变成啥样,规律是什么样子的,幂函数,指数函数。。。我记得那时对这些很感兴趣,函数的切线方向也是很有明堂的,有实际的物理意义的。
我记得当时我用这种思维,可以迅速的解决很多问题,特别是选择题。
前段和同事聊到种族时,他说到各民族的智商,他是种族主义者,他用正态分布来解释各种族的智商,很清晰,有些问题真是一目了然,关于这个我不发散了。

回到问题本身来,图式。小朋友用画笔时,很多时候是用来表达想法的,他们的idea,他们关注情节,关注故事,关注色彩或者其它。。。

但是用它来梳理思路,我有些顾忌。我知道这件事要辩证的看,但是我从心底里还是觉得不要太早在画画时用上逻辑上的思考。

我个人感觉,用画笔时,最重要的是流畅和完整的感觉,如果带上逻辑思考,我自己理解,就不是一气呵成的表达了。

我的问题感觉还没问到点子上,或者这么说吧,把数理逻辑让孩子用图式表达出来,就象前面所说的用符号来标记数量,会不会影响到小龄儿童用图画流畅的来表达所见所闻所想,或者说,4,5岁孩子可以灵活驾驭这两种应用么,这两种应看起来很不同,表达想法和梳理关系。

Rank: 3Rank: 3

145#
发表于 2012-8-21 20:32:48 |只看该作者
小宇妈妈 发表于 2012-8-20 13:53
线性的,你说得太准确了。

我发现小宇就是这样的哦,平常他喜欢问很多为什么,为什么都是基于他的观 ...

小宇妈记录得非常详细呢,看得出来,你非常尊重孩子当下所想,希望尽可能保留“原汁原味”的孩子想法。小宇善于寻找事物之间的关联,也很能联想,记录的这些内容很明显可以看出,小宇是个爱探究的孩子。我可以这么来打比方,小宇可能可以成为一个“物理学家”,然而物理里面必然要包含数学,他还未进入数学这个抽象概念为主的领域,或者说,他的抽象思维还没有打开。以小宇这个年龄来说,应该可以开始启蒙了。要抓住一些机会,进行一些数的引导。
抱着一颗对世界始终充满好奇的心,寻求一条在实践中检验无限接近真理的道路。
微博:(在路上-大陆)http://weibo.com/kvdalu

Rank: 3Rank: 3

146#
发表于 2012-8-21 20:35:03 |只看该作者
容宝妈妈 发表于 2012-8-20 14:25
有意思,容容也有过想把东西立起来的时候,做法跟小宇一样,就是想直接把地上那堆拼好的平面直接站起来, ...

“站起来”这件事很多孩子都想做,都会失败,如果加以引导,倒是个不错地让孩子探究物体力学及空间关系的机会。我引导过孩子思考“替换”的可能。
抱着一颗对世界始终充满好奇的心,寻求一条在实践中检验无限接近真理的道路。
微博:(在路上-大陆)http://weibo.com/kvdalu

Rank: 3Rank: 3

147#
发表于 2012-8-21 20:47:53 |只看该作者
毛毛爸爸 发表于 2012-8-21 00:21
我比较小心对待毛毛的受挫感,交付任务的时候往往很重视事先估计任务的复杂性,甚至将一个任务分解后,先 ...

我觉得毛毛爸爸的分解步骤这个思路相当好,还没有参加过我们的教师培训,但已经深得“分解教学目标”这个精髓了,呵呵,我们在教学上比较讲求一点:针对教学子目标进行合理分配时间。在孩子遇到挫折之前要有预估,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添加子目标,意思是,及时退到较低水平上进行解释和引导。

很多时候,我们进行不下去时,会有两种可能,一种放弃,一种糊弄孩子。两种都不合适。
有一个诀窍是成人需要掌握的:不要与孩子针锋相对;主动从侧面切入。
举个例子,就好比这个敌人很难攻打,防御阵线相当稳固,要绕过他们,不断侧翼迂回,从其他方面包围它,瓦解敌人的防线。
孩子当然不是敌人,但是孩子某种固有的认知,线性思维是一道相当强的防线,你将很难以通常成人的方式去打破它,而是需要从其他方面的概念入手,当与核心问题有关的其他问题解决了,核心问题自然不攻而破了。

大家要相信一点,如果总是从正面应对孩子遇到的问题,你会发现不仅孩子会很挫败,你也会很挫败。

我相信这点上毛毛爸爸一定很容易就理解。如果妈妈们不理解,你都可以向她们解释了:))


抱着一颗对世界始终充满好奇的心,寻求一条在实践中检验无限接近真理的道路。
微博:(在路上-大陆)http://weibo.com/kvdalu

Rank: 3Rank: 3

148#
发表于 2012-8-21 20:56:53 |只看该作者
毛毛爸爸 发表于 2012-8-21 01:03
讲座听的再多,落了地,生了根,应了用才算是吸收了。别看大陆讲这么多,其中任何一个方法和理念,完全掌握 ...

遇到挫折和孩子不停地问这点,前面我讲的战略战术是一种技巧,呵呵

就你提到的时差这件事,减法对于学龄前儿童而言,有困难。我们都是先教加法,最后减法。
更不要说十二进制的减法了,呵呵。

关于天文,孩子的兴趣不要扼制,这将是打开孩子另一扇窗户的珍贵的机会。我不赞成糊弄孩子。
但是可以将孩子聚焦一个小问题的视角进行拉伸,直接将其问题变成对另一个更宏观问题的理解,
儿童的理解是从宏观到微观的,对他们来说,理解大局反而比理解细节容易。

因为我了解孩子这种思维模式,所以在我们天文课上,花了整整一个主题来讲解“天空运行的规则”,
孩子的接受程度相当高,对于星球为什么要绕着旋转,要将他们的视角从“力”延伸到“宇宙规律”上,
他们先要接受合理性这点,而不是先接受物理原理。

这是培养他们尊重知识,尊重事实这种科学精神。存在,首先因为它有合理性这点,其次我们再深入进行分析。将事物合理化的过程,也是儿童理解世界的过程。
抱着一颗对世界始终充满好奇的心,寻求一条在实践中检验无限接近真理的道路。
微博:(在路上-大陆)http://weibo.com/kvdalu

Rank: 3Rank: 3

149#
发表于 2012-8-21 21:06:31 |只看该作者
敬听 发表于 2012-8-21 08:31
我也有类似的疑问。

我也不太喜欢用童话的方式解决,但是有些自然现象5岁的孩子确实理解不了,越解释越深 ...

新名词有时候可以进行替换,有时候也需要尊重其原先的命名。

比如:
我们在天文课上经常会出现宇宙物质的命名
比如白矮星,双子星之类的
儿童能够记得和明白,是因为老师针对这个名词做了非常直白具象式的解释
比如白矮星因为光芒是白色的,矮是高矮的矮,在宇宙空间,矮意味着较小,如此孩子就记得了。
双子星因为两颗星星围绕着相互旋转,象两个孩子,两个好朋友。

但有些较为抽象的名词我们就替换,比如真空,我们几乎不用,我们会说和我们地球上的空间不同,那里只有极少空气,无法呼吸,一个几乎没有空气的外太空。

点评

敬听  看来也是法无定法,需要自己慢慢总结体会~  发表于 2012-8-22 08:41:13
抱着一颗对世界始终充满好奇的心,寻求一条在实践中检验无限接近真理的道路。
微博:(在路上-大陆)http://weibo.com/kvdalu

Rank: 3Rank: 3

150#
发表于 2012-8-21 21:07:43 |只看该作者
小宇妈妈 发表于 2012-8-21 11:09
毛爸是活学活用的典范,向毛爸同志学习!

关于后面说的时差的例子,我觉得毛爸处理得很好!

关于地球为什么会转,星星为什么会转,真是一个终极问题呀,呵呵,连宇宙学家都没有搞明白呢。
抱着一颗对世界始终充满好奇的心,寻求一条在实践中检验无限接近真理的道路。
微博:(在路上-大陆)http://weibo.com/kvdalu

Rank: 3Rank: 3

151#
发表于 2012-8-21 21:29:45 |只看该作者
小宇妈妈 发表于 2012-8-21 12:30
我也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陆,关于图式。

从我个人经验来看,我知道图式很有用。 多妈说的分类我也是经常不 ...

在回答你这个问题前,我需要让你看看一些更原始更本质的东西,呵呵。

场景一:孩子在学校里,老师会教孩子自己叠杯子叠衣服;当他们回到家,很多时候不会这样做,有一次我问一个孩子为什么不叠,孩子说,因为在家里啊,家里和学校不一样,回家就不用自己叠了。

场景二:有一次数理逻辑课,课上一个游戏,用到了表格,孩子要涂色来表示偶数和奇数,有一个孩子,在涂了2个格子后,忽然换了种方式,快速画几笔,代表涂了一个格子,她最快完成,然后我问她为什么这样图,她说,数理逻辑课又不是画画课,不需要涂满。话说她涂色也相当好。很明显,这个孩子对于不同课堂的规则很清楚。

很多问题,对孩子来说,没有矛盾,数理逻辑课上进行符号表征,与儿童平常进行画画,没有冲突,什么时候以什么样方式进行,孩子也清楚,家长也可以引导。

最关键一点,家长自己需要认同:不同的想法和方式可以共容的,如果这点上有疑惑,那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一定会束手束脚,会认为这样不可以,那样不可以。

逻辑思维本身不会影响儿童画画上的流畅性,反而,太关注具象,则会影响画画的流畅性。因为太早关注象或不象,很明显对于还没有过“图形精细化”阶段的孩子来说是有困难的。
抱着一颗对世界始终充满好奇的心,寻求一条在实践中检验无限接近真理的道路。
微博:(在路上-大陆)http://weibo.com/kvdalu

Rank: 3Rank: 3

152#
发表于 2012-8-21 21:35:55 |只看该作者
小宇妈妈 发表于 2012-8-21 11:21
毛爸让毛自己去直面挫折的态度真是值得学习!

挫折也要直面对待的,其实遇挫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

“我现在还做不好,不过我努力尝试后就有可能做好”
------------------------

这个灌输相当好,呵呵,人们说要提高自我效能,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抱着一颗对世界始终充满好奇的心,寻求一条在实践中检验无限接近真理的道路。
微博:(在路上-大陆)http://weibo.com/kvdalu

Rank: 3Rank: 3

153#
发表于 2012-8-22 09:28:05 |只看该作者
大陆 发表于 2012-8-21 20:56
遇到挫折和孩子不停地问这点,前面我讲的战略战术是一种技巧,呵呵

就你提到的时差这件事,减法对于学 ...

关于引导孩子从关注细节转移到关注宏观这个逻辑,我似乎懂了,又似乎没啥具体办法,比如就这个宇宙规则,到底是怎样的规则呢?不讲万有引力,又如何直接讲宏观的宇宙规则??而讲了万有引力,就得讲质量、距离这些基础的名词解释,就得介绍什么叫正比和反比,甚至我都想翻翻书查查万有引力的公式,生怕一个不小心吧错误的知识教给了孩子。

就天文这件事,举个例子吧!我记得我微博里转过一个《幸运路易》的开篇3分钟他女儿连续提问的视频,孩子的“为什么”时代就要到来了,我们要做好准备呢!
小人5岁了!

Rank: 7Rank: 7Rank: 7

154#
发表于 2012-8-22 12:54:23 |只看该作者
大陆 发表于 2012-8-21 21:29
在回答你这个问题前,我需要让你看看一些更原始更本质的东西,呵呵。

场景一:孩子在学校里,老师会教 ...

没错没错,就像孩子可以在童话世界和现实世界无缝穿梭一样,我观察到的孩子也是这样,他们很知道什么地方适用什么规则,什么地方适用什么方法。他们其实反而没我们这么多禁锢呢!
我不想改变世界,可是我也不想被世界改变。

Rank: 8Rank: 8

155#
发表于 2012-8-23 11:04:3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宇妈妈 于 2012-8-23 12:09 编辑
大陆 发表于 2012-8-21 20:32
小宇妈记录得非常详细呢,看得出来,你非常尊重孩子当下所想,希望尽可能保留“原汁原味”的孩子想法。小宇善于寻找事物之间的关联,也很能联想,记录的这些内容很明显可以看出,小宇是个爱探究的孩子。我可以这么来打比方,小宇可能可以成为一个“物理学家”,然而物理里面必然要包含数学,他还未进入数学这个抽象概念为主的领域,或者说,他的抽象思维还没有打开。以小宇这个年龄来说,应该可以开始启蒙了。要抓住一些机会,进行一些数的引导


不记得是哪个说了,你看问题总是精准有力。小宇现在就是扁平思维,没打开抽象那扇门。

不过,讲座过后,我就在想小宇和数学的事,也打算和小宇一起玩这方面的。
不着急是因为想理顺一些关系,我们好多人都订了那本3~8岁思维的书,这几天到货了,各家还在分发中,谢谢丹妈泉妈~对这本书有很多期待,我想看完后,对孩子是如何考虑数学相关问题的会有一定的了解。

我理想中的方式是,成人对一些概念理解后再和孩子玩,其实我们是当然是理解的,只是不知道孩子是如何理解的。
对孩子来说,应该是有从浅入深的层次关系的,我们现在不知道这种层次关系,有时候就会出现就象毛爸想给毛解释12进制减法一样,这是个Mission Impossible。

另外,讲座后我感触很深的有一个就是成人和儿童的谈话方式,这个前面说过好几次了。
你看到了我对小宇当下想法的尊重,那是因为我的角色很多时候就是观察者,怎么玩都是他的思路,玩到哪了由他来决定,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时,我会去帮助他。对他感兴趣的,材料放在那,小宇自己会发散着玩,玩的时间还挺长,不存在需要我去引导活动才会继续的问题。这是我们原来玩的方式。

当然我也尝试过带着目标引领他玩的,但是不怎么成功。 去年看到毛球在你的中心玩积木的照片,确实被震撼住了,回家也和小宇玩同样的,但是呢,我们的方式是,我摆了一些,小宇要么不感兴趣,比如用方块摆圆;要么就是我摆个开头,他模仿完成后面的,就象那个用三角形摆金字塔,我摆了几块,他完成后面的,把所有的三角形都摆完,然后不够了,用正方形去替代(用完了三角形,还有什么办法搭更高呢,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呢,我问过这个问题,他试了几次,用上了正方形,后来还把用上了长方形来替代两正方形),直到把所有的积木都用完。。 之间我们几乎没有啥讨论,也没有总结,完了就结束了。。我也不知道后续还可以玩些什么了。 其实问题又回到我不理解孩子是如何理解数学的,所以不知道会有什么可以玩。

还有,我觉得在课堂上,每节课都是有目标的,整个课程是一个系统。 但是在家里,确实可以更随性些,玩到哪是哪,见招拆招,当理解了孩子如何想的时候,就会知道当下的任务对他来说,难易如何,是否可以继续,如果不行,他还需要建构些什么才可以,那么下次是不是可以和小朋友用别的方式玩。



点评

小宇妈妈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692768 书在这  发表于 2012-8-28 09:16:40
小宇妈妈  我也忘记了,还没看到书,泉妈帮忙来回答下?  发表于 2012-8-24 12:55:10
小米花儿  小宇妈,3~8岁思维的书,是啥书名?  发表于 2012-8-23 15:02:55

Rank: 8Rank: 8

156#
发表于 2012-8-23 12:08:1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宇妈妈 于 2012-8-24 08:51 编辑
大陆 发表于 2012-8-21 21:29
在回答你这个问题前,我需要让你看看一些更原始更本质的东西,呵呵。

很多问题,对孩子来说,没有矛盾,数理逻辑课上进行符号表征,与儿童平常进行画画,没有冲突,什么时候以什么样方式进行,孩子也清楚,家长也可以引导。

最关键一点,家长自己需要认同:不同的想法和方式可以共容的,如果这点上有疑惑,那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一定会束手束脚,会认为这样不可以,那样不可以。

逻辑思维本身不会影响儿童画画上的流畅性,反而,太关注具象,则会影响画画的流畅性。因为太早关注象或不象,很明显对于还没有过“图形精细化”阶段的孩子来说是有困难的。.


谢谢! 其实问你之前,我知道你的回答肯定是可以共容并存的,我可能就是期待你的更多的专业的解释{:1_115:}

我的疑虑在年龄上,什么时候适合。做与不做,很多时候,我也是凭自己的直觉,心里没有绝对的界限。

你说的我都同意:) 儿童容纳度很高,确实我们平常不需要想得过多,但是,事先想清楚就是为了做时的不犹豫。

Rank: 3Rank: 3

157#
发表于 2012-8-23 22:30:00 |只看该作者
毛毛爸爸 发表于 2012-8-22 09:28
关于引导孩子从关注细节转移到关注宏观这个逻辑,我似乎懂了,又似乎没啥具体办法,比如就这个宇宙规则, ...

数学里面有一个称为“前概念”;科学里面有“大概念”;学习领域里有“元认知”
所有的这些其实都指向人是怎样获得知识,怎样学习的。

所谓“学习如何学习”就是元认知。

回到宇宙规则,我们要确定什么是大概念,大概念不等同于一些重要的原理与公式
大概念我们需要进行追溯。。。。

比如要儿童理解宇宙规则,首先遇到的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他们对自身与宇宙关系的定位。
儿童甚至都不清楚自己身在何处,地球在哪里,宇宙是什么,星星是什么的时候,讲万有引力是白搭。

所以我们的引导始于——“我,身在何处”
儿童以我们仅有的了解到的知识,讲关于星星的故事,也许有的孩子还知道“地球”
我们很具象地去揭开一幅宇宙的画面:宇宙中只有“石头”、“气体”、“尘埃云”和一些危险的物质
我们让孩子了解宇宙的神奇,首先在于大和无数的星星(关于无数这个概念我们也特别展开引导做游戏了)
然后回到地球,我们让孩子再次从宏观角度去想象他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地球上充斥着各种自行车、汽车、飞机和火车,还有行人,怎么不会撞到一起呢?那时候因为地球上有交通法规,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
甚至天空也有飞机航行的轨道。
当我们引入轨道后,儿童会以他们无比神奇的类比推理能力,推导宇宙空间也有运行规则和“轨道”。
无形的轨道,他们能理解,因为他们理解了飞机的航线。
再然后,关于星球运行的各种规则,我们以呈现现象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
他们的视野是被打开的,而不是被聚焦的。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不允许孩子聚焦,不允许孩子提问,孩子会问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成人也同样可以反问孩子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目的是将孩子的视线转移到更大空间上,更大尺度的概念上,对于宏观环境的了解,是他们试图去专研某个小细节的前提。

他们一旦了解了很多大概念,他们会更自信,并善于做推理和创想。
甚至有孩子自己推理出,如果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地球可能会被撞得偏离轨道,他们甚至说,地球会不会被撞成两半?这几乎已经接近于月球形成说的一种了,呵呵。

回到万有引力,要往前推,孩子必须要了解质量。
这个问题我们在讲气态行星、白矮星和黑洞时都分别涉及了。
儿童理解的前概念是什么呢,“这个星球很大很重”
因为土木体积非常庞大,看起来很大,他们会认为吸引力很大
然而当讲到白矮星时,我们会拿泡沫球与弹珠来举例说明,并不是越大的物体就越重,
当孩子理解白矮星虽然不十分大,但非常“重”,“吸引力”也很大时,到此为止,已经足够,
不需要再将概念深化下去,也不需要去说万有引力,这些都是中学生的事了。
重要的是他们学到了“结构”。



点评

小米花儿  赞同小宇妈  发表于 2012-8-27 13:21:22
小宇妈妈  能够考虑到你这个层次的,大小把握精准的,太难了! 还是童年汇来北京吧,呵呵  发表于 2012-8-24 13:05:25
抱着一颗对世界始终充满好奇的心,寻求一条在实践中检验无限接近真理的道路。
微博:(在路上-大陆)http://weibo.com/kvdalu

Rank: 3Rank: 3

158#
发表于 2012-8-23 22:40:04 |只看该作者
小宇妈妈 发表于 2012-8-23 11:04
不记得是哪个说了,你看问题总是精准有力。小宇现在就是扁平思维,没打开抽象那扇门。

不过,讲座过 ...

和孩子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情景互动,与孩子互动自然要抓住孩子的兴趣点。

很多时候,成人会走入这样两种极端:

没有目标,盲目玩,只是观察,因为不了解孩子到底怎么想,或根本也没有试图去了解孩子怎么想,所以无法引导,所以一旦孩子放弃就放弃了。
树立了目标,就无法接纳儿童暂时的岔开话题,无法接着话头说,或急于拉回主题,缺乏技巧,导致儿童无反应或无兴趣。

要达到中间状态,就要求成人有系统思考的能力:
既要清楚自己的目标,又要兼顾孩子的兴趣,还需要结合临时发生的事和诞生的想法,都编织起来。

而要达到系统思考的能力,最重要的可以从“心“出发:
用你们对孩子无比的爱,以及你们信任孩子是强大的这点信念出发,
欣赏他们的作为,引导他们的目的是打开思路和视野
信任他们的领悟,不惧怕自己的言行举止
接受他们和你们的不完美,看到的永远是进步的一面
回到你们最本能的母性或父性当中,了解爱的真谛,其实非常简单:不是挂在嘴上,或圣母般的姿态
孩子就是孩子,他们能够理解,感受到的爱,只是你发自内心对他们的”喜爱“。

我认为无论在游戏还是在引导学习中,
父母都要表现出,或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喜爱“,
不要再用”爱“这个抽象的词汇了,那让你或他都困惑、谨慎、惧怕于自己的言行不能表达”爱“,
然而,喜爱,发自内心的喜爱,我相信父母都知道该怎么做,
所谓真情流露,你们在与孩子互动时,不要忘记这一点,
你们就能做到”流畅“。

抱着一颗对世界始终充满好奇的心,寻求一条在实践中检验无限接近真理的道路。
微博:(在路上-大陆)http://weibo.com/kvdalu

Rank: 3Rank: 3

159#
发表于 2012-8-23 22:45:41 |只看该作者
大陆 发表于 2012-8-23 22:40
和孩子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情景互动,与孩子互动自然要抓住孩子的兴趣点。

很多时候,成人会走入这样 ...

补充:

”喜爱“,有喜才有爱
和孩子互动,要保持一种”喜悦“的心情非常重要
言行由心而发,如果勉强,自然达不到效果

如果言行表现出来的是”说教“,而不是”喜爱“
那么对于自己角色的定位可能是错误的:将自己看得太重,将自己掌握的理论也看得太重,以至于只相信言行举止,操作过程或各种原则。所以无法被孩子的各种举动唤起发自内心的喜爱,也就会忽略孩子的言行,并可能将这种忽略以某种理论合理化,告诉自己这是为了孩子好。

抱着一颗对世界始终充满好奇的心,寻求一条在实践中检验无限接近真理的道路。
微博:(在路上-大陆)http://weibo.com/kvdalu

Rank: 3Rank: 3

160#
发表于 2012-8-23 23:02:23 |只看该作者
在与孩子有进一步探究方面的引导和互动前,
我肯定首先的目标是让他喜欢上我。
让一个3岁以上的孩子喜欢上我不是一件难事,
用真心换真心,
孩子就是这样简单。

父母面对自己的子女,
这个问题就更简单了。

我一直很纳闷为什么中国要这么多年来灌输父母”爱“的概念,
告诉父母怎样才是爱,怎样的行为不是爱,对爱做各种分类,
然而,为什么这么多的施教者、培训者,都从来不提”喜欢“?
喜欢很简单,喜欢就需要有”欢喜之情”
这么多年以后的现在,人们又开始迷恋上“游戏力”了,
然而游戏力是什么呢?是告诉父母如何和孩子玩游戏么?
在我看来,游戏力最重要的核心是,你能否将“欢喜之情”注入到生活中,
让孩子的周围都洋溢着“喜悦”,
当然如果父母有点天份,还能让孩子的生活充满“喜感”,多点幽默。

“喜”这个字我非常喜欢,
对我来说,如果一个老师,连“喜”都做不到,或引发不了“喜”,
那么也就不用再谈更深的东西了。

父母呢,我觉得“爱”这个字太沉重了,让父母喘不过气来,
请放下包袱,重新看待和孩子的关系,引导中带着喜悦,
喜悦就来自于你欣赏你的孩子,也许是他摆弄材料的样子,也许是说话的口吻,也许是某个小表情,
这些都能引发你的喜悦,然后,你会很自然地回应孩子,并被其同化,而变得更接近于孩子那样纯真的状态,
这个时候,你的心灵一定与孩子的心灵是最为接近的,你的行为也将会越来越收放自如。

所以,对我来说,上课从来不觉得累,相反是一种调剂。
我很享受和孩子一起玩的时间,不管是自己的孩子,还是中心的孩子。
当你不觉得累,孩子又能很好地与你互动时,爱是什么,怎么爱,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
那不过是一个词而已,最关键的是你从里到外,都焕发着能够感染孩子的能量。

点评

小米花儿  同赞,相对于爱,更喜欢“喜欢”这个词:)  发表于 2012-8-27 13:51:27
简繁  赞啊,喜欢这段话~  发表于 2012-8-24 14:07:27
抱着一颗对世界始终充满好奇的心,寻求一条在实践中检验无限接近真理的道路。
微博:(在路上-大陆)http://weibo.com/kvdalu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11-22 21:41 , Processed in 0.03471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