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特特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亲子阅读] 《我拿什么喂养你,我的孩子!---申爸荐书贴》 [复制链接]

Rank: 4

121#
发表于 2014-11-25 12:29:5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特特妈 于 2014-11-25 12:31 编辑

第四辑 上册 封面:


只能发到这儿了。第四辑下册不知道被大申拿到哪儿去了,一时找不着,等找到了,再补图吧。太漂亮了,这套连环画!

其实呢,那时候,申爸一直想给大申找一套艺术水准,内容俱佳的连环画,给大申讲。这是在丁丁历险记之前,一直找不到,这个《世界童话名著》,是申爸上了孔夫子以后,偶然间发现的,发现了,买来,给大申。大申可倒好:坐在沙发上就翻,一本接着一本翻。就那么几个字,翻了不到两个小时,告诉申爸说:看完了。呜呼...这个,没辙。

嗯,休息会儿,吃饭去。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Rank: 4

122#
发表于 2014-11-25 13:16:36 |只看该作者
申爸荐书009---三本词典
这不,双十一要到了,妈妈们要新书单,申爸推荐三本书,感兴趣的妈妈去买。这几本书很奇怪,都是些词典类的书。

第一本是吕叔湘先生的《现代汉语八百词》。
第二本是刘月华的《实用现代汉语语法》。

这两本是常销书,都能买到新书。不过,孔夫子上有非常便宜,几块钱的非常好的早期版本。尤其是《现代汉语八百词》,早期商务印书馆的经典精装,非常漂亮,并且,好像孔夫子上,加上运费,也比新书的五折要便宜。

这第三本书呢,就是陆志韦当年项目的成果《北京话单音词词汇》:http://search.kongfz.com/product ... 7f3k8bcdk8bcdk6c47/
这是本老书哈,繁体的,先后有人民出版社、科学出版社两版,有兴趣的妈妈,可以去买来。

Rank: 4

123#
发表于 2014-11-25 13:17:53 |只看该作者
这三本词典,买来干嘛啊?这个用处很大。穷全国这么多年来的出版物,集中采集生动准确的北京话/普通话句子的出版物,就这么三本
再多,真的没有了。

这三本书中,陆志韦的那本和吕叔湘的那本,里面有很多话,说得好极了!

申爸举几个例子给你:
--袜子小点儿无所谓,鞋小了可不行。
--我一听到这个情况,心里便打开了鼓。
--有话好好说,老嚷嚷干嘛!
--我说有家,其实我家里就我一个人。
--你去得不是时候。
--这一来我们都去了一层顾虑。
--把手放下,别老举着。
--干这活非得胆子大。
--跑了房子,再跑设备。
--我最不会动脑子。
--这衣服不能再瘦了,再瘦就没法穿了。

Rank: 4

124#
发表于 2014-11-25 13:18:18 |只看该作者
有些话儿,大家在别的语言区里,日常是不那么说的...或者,根本就没听到过这样说:“跑了房子,再跑设备。”这什么意思啊?可是,你稍微一琢磨,就明白了:比如说,有人正在筹备一座工厂,他要厂房设备一项一项地落实,他就这么说“跑了房子,再跑设备。”

这里边呢,有一个十分有趣儿的现象:大家日常都不这么说话....很多说法,也是第一次听说,可是,你一看这些话儿,就知道是什么意思....就觉得很生动。这个解析过程,或者听懂这些话的过程,肯定和人的认知和智力的建构,有关系。

嗯...申爸呢,打算从这几本书里,挑生动的句子出来,完了呢,用来启发孩子们的智力。

先说这儿...回头再继续说。

Rank: 8Rank: 8

125#
发表于 2014-11-26 13:33:32 |只看该作者
1、阿丽思漫游奇境记 【英】刘·卡洛尔 著 赵元任 译 少年儿童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http://search.kongfz.com/product ... dlhk8d75k5143k4efb/
2、爱的教育 【意】亚米契斯著 夏丏尊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年12
http://search.kongfz.com/product ... 34ek4e1ck5e08k8303/
是这个版哦:
http://book.kongfz.com/41816/93834053/
3、世界五千年 陈必祥编著 少年儿童出版社 一 1981年4月 二 1982年8月 三 1982年11月 四 1983年10月 五 1983年10月 六 1984年9月
http://search.kongfz.com/product ... c11k5e74k513fk7ae5/
是这套哦:
http://book.kongfz.com/9332/259077062/
4、木偶奇遇记 【意】科罗狄原著 徐调孚中文译述 【美】科勃伦特绘图 1957年7月 少年儿童出版社
http://search.kongfz.com/product ... 7ae5n190001h199512/
是这个版哦:
http://book.kongfz.com/16400/125021985/
5、明希豪森奇游记 【德】埃·拉斯伯原著 刘浩译 高更夫校 1980年9月 少年儿童出版社
http://search.kongfz.com/product ... 7ae5n190001h199512/
是这个:
http://book.kongfz.com/16611/235975207/
2012年7月22的小龙女

Rank: 8Rank: 8

126#
发表于 2014-11-26 13:33:54 |只看该作者
1、从文自传
http://search.kongfz.com/product ... 4f20n197001h198812/
里面搜出来的版,个顶个好...似乎,81年人民文学的风格稍弱。
申爸觉得最赞的版,是人民文学的这个版哈:
http://book.kongfz.com/11886/194768097/
小河太可气了:申爸还没发布,就被她给猜中了。结果,往外一帖图,麻麻就抢光了。
下次,申爸可得小心。
2、俗世奇人(绘图绣像本) 冯骥才著 作家出版社 2000年6月一版 2008年修订版
http://search.kongfz.com/product/zk4fd7k4e16k5947k4ebay0v3/
这个版最好哈:
http://book.kongfz.com/10970/275908744/
3、怪世奇谈 冯骥才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
http://search.kongfz.com/product/zk602ak4e16k5947k8c08y0/
这个版哈:
http://book.kongfz.com/34480/209140852/
4、我的青少年时代 侯宝林著 1982年1月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http://search.kongfz.com/product ... 4ee3mhk5317k4eacw3/
这个版哈:
http://book.kongfz.com/22568/195498605/
5、世界童话名著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1988年12月
http://search.kongfz.com/product ... 8457mhk6d59k6c5fw8/
这个版哈:
http://book.kongfz.com/25607/261237742/
2012年7月22的小龙女

Rank: 8Rank: 8

127#
发表于 2014-11-26 13:34:28 |只看该作者
1、从文自传
http://search.kongfz.com/product ... 4f20n197001h198812/
里面搜出来的版,个顶个好...似乎,81年人民文学的风格稍弱。
申爸觉得最赞的版,是人民文学的这个版哈:
http://book.kongfz.com/11886/194768097/
小河太可气了:申爸还没发布,就被她给猜中了。结果,往外一帖图,麻麻就抢光了。
下次,申爸可得小心。
2、俗世奇人(绘图绣像本) 冯骥才著 作家出版社 2000年6月一版 2008年修订版
http://search.kongfz.com/product/zk4fd7k4e16k5947k4ebay0v3/
这个版最好哈:
http://book.kongfz.com/10970/275908744/
3、怪世奇谈 冯骥才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
http://search.kongfz.com/product/zk602ak4e16k5947k8c08y0/
这个版哈:
http://book.kongfz.com/34480/209140852/
4、我的青少年时代 侯宝林著 1982年1月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http://search.kongfz.com/product ... 4ee3mhk5317k4eacw3/
这个版哈:
http://book.kongfz.com/22568/195498605/
5、世界童话名著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1988年12月
http://search.kongfz.com/product ... 8457mhk6d59k6c5fw8/
这个版哈:
http://book.kongfz.com/25607/261237742/
2012年7月22的小龙女

Rank: 8Rank: 8

128#
发表于 2014-11-26 13:34:58 |只看该作者
书,书来啦:
01、访美掠影 费孝通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0年2月
http://search.kongfz.com/product ... 8054n197801h199012/
这个版哈:
http://book.kongfz.com/18689/190713699/
02、语言与社会生活 陈原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0年4月
http://search.kongfz.com/product ... 54n197801h199012w2/
这个版哈:
http://book.kongfz.com/8298/218552086/
03、经典常谈 朱自清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0年9月
http://search.kongfz.com/product ... 8054n197801h199012/
这个版哈:
http://book.kongfz.com/8903/175536997/
04、语文常谈 吕叔湘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0年9月
http://search.kongfz.com/product ... 8054n197801h199012/
这个版哈:
http://book.kongfz.com/19900/198797387/
05、印象派的再认识 吴甲丰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0年12月
http://search.kongfz.com/product ... 8054n197801h199012/
这个版哈:
http://book.kongfz.com/6/1984069/
06、艺术科学丛谈 金克木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6年6月
http://search.kongfz.com/product ... 8054n197801h199012/
这个版哈:
http://book.kongfz.com/7951/223316758/
07、中西诗歌比较 丰华瞻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7年11月
http://search.kongfz.com/product ... 8054n197801h199012/
这个版哈:
http://book.kongfz.com/15293/185583678/
08、希腊漫话 罗念生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8年10月
http://search.kongfz.com/product ... 8054n197801h199012/
这个版哈:
http://book.kongfz.com/134867/207491598/
09、美学四讲 李泽厚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9年6月
http://search.kongfz.com/product ... 8054n197801h199012/
这个版哈:
http://book.kongfz.com/23827/221240858/

点评

特特妈  谢谢帮我搬运  发表于 2015-1-4 16:27:40
2012年7月22的小龙女

Rank: 8Rank: 8

129#
发表于 2014-11-26 13:52:43 |只看该作者
抱歉,特特妈请继续,我插个楼,因为这几楼没放出来,正好看见就赶紧贴了
2012年7月22的小龙女

Rank: 8Rank: 8

130#
发表于 2014-11-27 09:54:23 |只看该作者
薄荷推荐一本是元素生活,一本神奇的化学元素
眉豆妈推荐的是电子积木,电子积木是这个哈:Elenco Snap Circuits SC-300 Physics Kit
自己在家做,有一些实验书,配实验材料的有〈趣味科学探索馆〉

苏瓦兹老师讲化学系列,分别是〈瓶子里的精灵〉、〈罗密欧的毒药〉、〈天使还是恶魔

点评

姗姗妈  感觉当妈的得十项全能啊  发表于 2014-11-27 12:46:51
2012年7月22的小龙女

Rank: 4

131#
发表于 2015-1-4 15:46:4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特特妈 于 2015-1-4 15:48 编辑

申爸荐新版书


1、可怕的科学系列:

A、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http://product.dangdang.com/2272 ... 373066000&ver=A

B、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玩转中学数学(注:包含在全套经典数学系列中):
http://product.dangdang.com/2319 ... 373066000&ver=A

大家注意,这些呢,是商家买书的时候包。妈妈们买的时候,要仔细核对包里面的具体的每一本书,不要买重了。

C、 可怕的科学(含可怕的历史)--- 接力出版社:
http://product.dangdang.com/2329 ... 373066000&ver=A

嗯,大家仔细凑凑这个可怕的科学哈....有多少本,申爸也搞不清楚。

2、神奇校车:
http://search.dangdang.com/?key=%C9%F1%C6%E6%D0%A3%B3%B5


3、万物简史:

完全版:
http://product.dangdang.com/2009 ... 375069000&ver=A

青少版:
http://product.dangdang.com/2064 ... 375069000&ver=A

这两个版都要哈。都好。

4、戈尼克的漫画书:
http://search.dangdang.com/?key=%B8%EA%C4%E1%BF%CB

A、玩转全球史 华夏出版社

B、玩转遗传学 中国人口出版社

D、爆笑科学漫画
http://search.dangdang.com/?key=%B8%DF%C4%E1%BF%CB

物理探秘 化学妙想 环保超人


这个是新华老版。

5、希利尔讲世界地理、世界史、艺术史,江苏人民出版社:

http://search.dangdang.com/?key=%CF%A3%C0%FB%B6%FB

6、《你的N岁孩子》:

http://product.dangdang.com/2329 ... 628224000&ver=A

7、译林版漫画:
三毛流浪记:
http://product.dangdang.com/2280 ... 628470000&ver=A

三毛从军记:
http://product.dangdang.com/2259 ... 628535000&ver=A

父与子:
http://product.dangdang.com/9314 ... 628582000&ver=A

这个还有一个典藏版,巨赞。

这里有好多,洪佩奇编的译林漫画,都可以有...

http://search.dangdang.com/?key=洪佩奇

http://search.dangdang.com/?key=洪佩奇

8、《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

http://product.dangdang.com/2246 ... 634862000&ver=A

这个赞极了。孩子在就九岁左右,有一个阶段,对这些哲学启蒙问题,幸福啊,友谊啊,善良啊....特别感兴趣。这套书,大申看了好几遍....当然,看完了,一如既往,什么也说不出来。在此之前,大申尽管识字了自主阅读了,可这书,不看。

9、苏菲的世界:

http://product.dangdang.com/1101 ... 634862000&ver=A ;

给完哲学启蒙书,直接给这个通俗哲学史,很有感觉。

10、还有一本儿童哲学书,也是法国的,《小小哲学家》:

http://product.dangdang.com/2261 ... 635213000&ver=A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点评

姗姗妈  我上大学时读过苏菲的世界,感觉不容易读进去  发表于 2015-1-5 15:45:46

Rank: 4

132#
发表于 2015-1-4 15:51:1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特特妈 于 2015-1-4 16:03 编辑

010-小逻辑



    话说,这个大申。他看完了星际穿越,完了呢,就把黑洞给看了。这意味着什么呢?《星际穿越》,在成人看来,这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生活中发生了一件事,完了呢,去找和这件事相关的书来看。妈妈们怀孕了,自然就找育儿的书来看,这有什么稀奇吗?不都这样吗?我们成人呢,都这样,自己就觉着,也应该是这样。可是呢,对于成长中的孩子而言,这可不一定。发生了什么事,就找相关的书来读,我们说,这种现象,叫做“主题相关”。孩子刚开始读书,决定他下一本看什么的,根本就不是“主题相关”。

    三年前,那个8月28号,当申爸一发现,大申进入了自主阅读状态。很快想到的就是:给孩子读什么。怎么引导孩子的阅读。如果说,聆听重要,那么,阅读即便不比聆听重要,也同样重要。申爸第一个反应是什么呢?既然大申在读《哈利.波特》第一部《哈利.波特和魔法石》,那自然,接下来,大申应该读第二部,《哈利.波特和密室》。于是,申爸一口气把7本哈利都买来。大申呢?确实也都读了。这个初次的成功,让申爸潜意识里面,信心大增。其实,是增加了什么信心呢?

    我们看。一般来讲,一套书,一个系列的书,孩子看完第一部,很喜欢。那自然,孩子接下来要看第二部。可是,这件事情,背后隐藏着一个很重要但容易为人忽略的事情:这一套书,是主题相关的!申爸当时,潜意识里面,一定就是抓住了这个事情。于是,申爸开始试图引导大申,去看一个主题的书。说句实在话:这件事情,一直到今天,都没有成功。这个孩子,他选择看的书,很奇怪啊!真的是奇怪。猜不出他是根据什么原则,挑选书来看的。

    读完哈利.波特之后,申爸打算引导大申读历史题材,中国历史题材的书,于是,就是《中国历史故事集》,还买了一整套《吴姐姐讲中国历史》。无论怎么引导,大申都不感兴趣,你让他看,他就看。他看得不是快么...坐在那儿,一会儿就给看半本。看完了半本呢,把书放下,去干别的。干完了,再回来,就再也不看那本半截的书了。大申会抓起一本丁丁看,或者抓起一本可怕的科学看...总之,是不再看原来那么历史故事。

    男孩子呢,都喜欢打仗的,二战啊。大申喜欢二战,那申爸就给大申找来一整套二战的书。什么叫一整套?就是从“浅”到“深”,都是二战主题的书,好几十本。申爸发现,大申对于图文并茂的,那些有着照片的垃圾书,特别感兴趣。当这些书看完了...比如,珊瑚岛海战。珊瑚岛海战,有照片的看完了,给一本珊瑚岛海战揭秘。里面全是字,没有图,大申看看,就不再看了。

    申爸百思不得其解:这什么情况啊,这是?你从哪个角度来讲,大申都不应该对那本珊瑚岛海战揭秘不感兴趣:刚刚看完带图的珊瑚岛海战,对这个主题,新鲜热乎;大申不是不能读全部是文字,没有一张图的书啊?刚刚读完了286万字的哈利波特呢,那里面就一幅图都没有....可是,大申就是坚决地不看珊瑚岛海战揭秘,怎么给都不看。另一方面呢,大申喜欢可怕的科学。那个可怕的科学,同风格的有可怕的历史。那个题材,也是历史,大申就喜欢看。给中国历史故事集,大申就不看!

    我们再看:那个可怕的....系列,里面有地理题材、有历史题材、有物理题材、有化学题材、有数学题材.....不管什么题材,只要是可怕的....风格,大申就喜欢得不得了。看了又看,看了又看,没完没了地看。

    孩子的这个挑书...怕不是对某种风格感兴趣吧?申爸呢,那边不死心,一个主题接着一个主题地聚书,到大申那里去实验,没一个成功。大申呢?他那边,自己找到了喜欢看的书:少年科学画报。大申能够自主阅读了,那个丁丁历险记啊,那个看啊,没完没了地看,申爸就把丁丁历险记藏了起来,一本也没有了。

    就在这个时候,大申开始看少年科学画报,昏天黑地地看。大申现在看星际穿越的时候,对黑洞的知识,就是从少年科学画报里面看来的。它那个杂志,是杂志的风格:里面都是一篇一篇的,每篇的绘画,风格都不一样。申爸在旁边观察,大申看哪些文章。大申呢,看少年科学画报,也不是从头到尾每篇都看,他挑着看。申爸就观察,大申感兴趣看哪些文章,把哪些文章跳过去不看。等大申一本看完了,申爸把那本杂志拿过来,仔细琢磨,大申认真看的,还有跳过去的,有什么不同。当时呢,申爸什么都没琢磨出来。

    现在,回过头看,十分清楚了:大申喜欢看和丁丁历险记、可怕的科学相同绘画风格的文章,不一样的,尤其是差得远的,全都直接翻过,不看。孩子对风格感兴趣,而不关注主题!这真是匪夷所思。妈妈们想象一下:当初,你读言情小说的时候,忽然来一本琼瑶风的育儿书,你能看下去吗?根本不可想象。可是,换了孩子,他就是这样的!他要是喜欢琼瑶风,只要是琼瑶风就行,他管它内容是讲三角恋爱还是养育孩子....全一样,高高兴兴地看!我的天哪:这就是刚刚开始自主阅读的孩子,自己选书的规则。他只关注风格,不管内容。风格是外在的表象,内容才是实质。他不管实质不实质,他只要表象!

    这于教育孩子,有什么关系啊?申爸当初,为什么那么执着地想要找,孩子挑书的规则是什么呢?关系非常大!甚至,可以说,在自主阅读阶段,我们找到了孩子挑书的内在规则,就等于孩子教育好了!

    购书群里呢,妈妈们在抱怨:申爸为啥不多推荐些新书?为什么呢?这个新书和旧书,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现在三联也有语文常谈,好买,申爸不推荐,非得推荐这本旧书:
    http://search.kongfz.com/product ... 8054n197801h199012/

    这是为什么呢?

    妈妈们要想清楚的问题的是:孩子小,他重形式,不重内容。刚才说过了,孩子会长大啊,有一天,他会重内容....可是,妈妈们想过没有:即便是长大了,孩子还是有形式依赖的!我们大人也是一样。申爸呢,要的就是这个一直延续下来的形式依赖!

    我们从后往前看哈。你说,这个书:

    它读的人为什么那么少啊?尽管,咱们这里,很少有人读过这本书....可是,也不会有几个人,认为这书不是好书,对吧?这种好书,为什么读的人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Rank: 4

133#
发表于 2015-1-4 16:12:24 |只看该作者

续010-小逻辑



    申爸吧,那时候在李网,听泓泓妈说,高中课本上课文选的书,拿给孩子们,孩子们都不看。你指定了书,孩子都不喜欢。后来呢,申爸遇到大申班的家长,高中的语文老师,就去请教,是不是这样一回事。萌萌妈妈说得斩钉截铁:我们老师认为好的书,学生们都不看。不喜欢看!好的书,推荐给一个班,回头有一个孩子看了,就是好班了!

    就这本《小逻辑》,申爸笃定:孩子长到了14岁的时候,他一定能够看懂。注意,这个“看懂”是咱们成人通常意义下的“看懂”,不是天书孩子的那种“懂”。他不但能看懂,他还会非常非常喜欢看....喜欢到什么程度呢?喜欢到当初大申看 丁丁历险记 的程度。喜欢到很多妈妈通宵爬申爸李网的高楼的程度。

    为什么呢?因为这本小逻辑里面讲的内容,恰好和14岁的孩子...初中二年级....思维发展相契合的。它们共振,合拍。

    通宵爬申爸李网高楼的妈妈,为什么呢?那时候,申爸起床不是早么?起来打开李网一看,吓一跳:“发表于1分钟之前”。申爸有点儿穿越的感觉,你知道么:这是昨晚一宿没睡,还是起得比申爸早?妈妈竟然那么早,还发帖。其实,应该说“那么晚”,还在发帖。通宵地爬,原因很简单:申爸说的东西,得到了深深的共鸣,共振了。

    黑格尔在小逻辑里面说的东西,和一个正常的14岁孩子的思维,是天然共鸣的。任何怀疑这一点的妈妈,你不用怀疑:你等到你家宝宝长到14岁,你去看。可是...天然共鸣的东西,为什么孩子不看呢?嗯....这是一个问题.....

    大家去看一眼李网的高楼。在搭楼之初,有一些妈妈在回帖...不知大家留意了没有:那些最早进到申爸高楼里回帖的,后来,都消失不见了....大家去看看...是不是这样。那些消失不见的妈妈里面,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当申爸讲到关键的核心的内容的时候,她们再去看帖,她们产生了和别一个人读《小逻辑》一样的感觉:看不懂,不喜欢。这种看不懂,在初期,因为帖子的赋格式写法,遭到很多妈妈的抱怨。申爸呢,帖子里面有很多很多的线索....你不要以为申爸的线索多。你要是耐心去看小逻辑,你就会惊叹:黑格尔真实编织的世界第一!他那书里面的线索,多得令人头晕眼花。

    现在,问题是....那些看不懂的妈妈,她们到底感觉到了什么...

    买了这个书的妈妈呢,不要只是买回来,拿它装饰书架。拿到手之后,自己先仔细读一读,读个开头,有个直接的体验先。完了呢,自己琢磨琢磨:这个书,为什么读起来那么困难?

    申爸呢,教育大申。教育大申,申爸的思路很独特:申爸并不打算把宝押在“自己教”这个事情上面。即便申爸使出浑身解数,不过是把大申教出申爸这个水平来。谈不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申爸琢磨的是:怎么让大申自己学习。具体点儿说呢,就是等到了岁数,怎么才能让大申自己喜欢去看小逻辑这样的书。昨天说了,他这个孩子吧,到了岁数,高中,凡是有价值的、老师认为该看的书,都不喜欢看。申爸只要设法把这件事情扭转过来,就成功了。

    你看啊,商务印书馆的书,中华书局的书,人民出版社的书,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书...你等孩子到了能读它们的年龄,有几个孩子孜孜不倦地喜欢读的?你去观察。没有几个。

    申爸呢,一直就琢磨着,怎么样才能让大申到了14岁,一方面,喜欢看科幻武侠言情...14岁的孩子,自然喜欢看这些,这没什么可说的...另一方面,更重要的,也超喜欢看商务印书馆,超喜欢看中华书局,超喜欢看人民出版社,超喜欢看上海人民出版社....这就行了。

    拿到小逻辑的妈妈,你仔细看看那书....那书呢,和街上流行的书,区别在哪里呢?区别无非在这三个方面:1、风格;2、语言;3、内容。这三个方面,那个小逻辑,和我们日常看到的书,完全不一样。你翻开小逻辑,里面充满了你不熟悉的词汇。完了呢,你看他的那个语言。非常工整的主谓宾,主谓宾的句式。定语、状语,完完全全规规矩矩地符合汉语的语法规范。一点儿不类申爸写的这个东西...状语、定语随处乱放。好多句子,不是少主语,就缺宾语。它的那个句式上,缺少变化。读起来,不生动。刻刻板板的东西,都是。可是,它这个书,胜在哪里呢?不是胜在语言上,而是胜在内容上面。它讲什么的呀,这本书?

    我们都曾知道,都能觉察到:我们这个世界,是“理一以惯”的。每件事情后边,都隐隐约约存在着一个“道理”在那里。这个道理呢,不好明确地说出来,但是,它确实是存在的。这个道理呢,在不同的事情中隐约出来,感觉上去,它们都是一样的。这个,就是“理一以惯”。那么,这个道理,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它到底是什么东西?黑格尔在小逻辑里面,就是在说这个事情。这个世界的本质到底是怎么样的。小逻辑,无非就是在讲这个话题。“这个世界的本质到底是怎么样的”...14岁啊,孩子都自然地好奇于这个话题的。那个时候,孩子对这个话题的强烈的好奇心,除了爱情以外,无有可比肩者。

    谁都不用怀疑,孩子到了14岁,是不是到了“世界本质敏感期”。一定是的。原因呢,很简单:14岁那个时候是怎么回事,申爸自己完全记得,非常清楚了。其实,10岁以后,申爸就很清楚了。在教育上,于申爸而言,困难的在于10岁之前:10岁之前发生的事情,申爸完全不知道,无法通过内省得到些什么。10岁之后,申爸知道是怎么回事...跑不掉的。

    至于,怎么证明申爸说的是对的呢?没法儿证明。唯一的证明方式就是:你等这批孩子长到14,你去看,是不是这样。这就是说,在内容上,孩子到了14岁,他完全有能力胜任小逻辑的内容。没有几个人在14岁看小逻辑,我们要分析,这是为什么?你不管你是谁,要想读懂小逻辑,你一开头,你只能读。硬着头皮,硬读。要是想让孩子在14岁,能够自己体会到小逻辑里面说的,就是孩子自己正好奇想知道的,你就必须在孩子14岁之前,让孩子有本事“能硬读”。“一页一页地看呗,总能看完的。”

    嗯,申爸呢,到家乐福去买东西。每次去,最受罪的,就是家乐福的那个音乐。他们弄了一些很奇怪的歌儿,卖场里面放。你说,你放什么不好,非得放一些用假声挤出来声音,难听死了。每次,在家乐福,申爸只要一留意他们放的那个歌儿,就有种很强烈的反胃感。觉得自己的喉咙被掐着那样一种窒息感。家乐福呢,他们那个音乐,完全就是负责往卖场里放歌儿的人,依靠自己的喜好,五块钱一张买来的盘放的,放歌儿的人喜欢那个歌。申爸得承认,那个歌的旋律很流畅。旋律好听。可是,除了旋律,一无是处。他怎么会喜欢这种东西呢?还拿来宝贝地卖场里放?

    其实呢,歌曲,最重要的是要以人在自然状态下发出的声音为要旨。这种自然的状态,会让人听了,感受到愉悦。然后呢,又唱旋律流畅的曲,那就是好歌儿了。你比如罗大佑的歌儿。他很多歌儿,声嘶力竭的,可是,是自然的声嘶力竭。负责放歌曲的那个人,他的审美,已经被“污染”了。从一开始就污染,一直污染到现在,把坏的当成好的。

    录音的妈妈们在抱怨,那个林汉达的大卫.考柏飞,有些句子,读起来太拗口,能不能改一下,改成顺口的话。宝妈和呈妈很赞的:坚决地回复,“不可以”!怎么写的,就要怎么读。其实呢,我们这些爸爸妈妈,在语言这个事情上,也是被污染的。自己都不觉得。把坏的当成好的。

    林汉达的那个书,你去仔细分析:每一句话,都是主谓宾,定语、状语,它们的位置,全都规规矩矩,该哪里就在哪里!不信,你打开《中国历史故事集》,你去分析!这才是标准,正规的汉语。我们说的,都不正规。我们的教育历程,就没有很好的“规范地说话,规范地写作”方面的内容。搞到今天,把黑的当成白的,坏的当成好的,把本来顺口的,当成拗口的。

    为什么要林汉达啊?他这个孩子,一开始,是无所谓污染的:他还一张白纸,什么都没有呢!这个时候,我们给孩子规范的、正确的汉语,非常重要。你给他规范的、正确的汉语,他听常了,习惯了,他听爸爸妈妈的话,怎么这么别扭:老是缺胳膊少腿儿的...爸爸妈妈说的汉语,不规范么。最规范的汉语是什么汉语啊?林汉达先生的书,贺麟先生翻译的《小逻辑》呀。

    现在呢,孩子小,5.5岁,6岁,7岁。你是没办法给孩子贺麟的。你可以给林汉达。林汉达的书,内容上契合这个年龄的小孩子,形式上呢?又规范又活泼。孩子熟悉了这种规范的语言形式,习惯了这种规范的语言形式...长到14岁,在形式上,才更加习惯贺麟。

Rank: 4

134#
发表于 2015-1-4 16:22:3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特特妈 于 2015-1-4 16:24 编辑

续010-小逻辑


    昨天呢,申爸说过了,这个形式呢,很重要:它决定了孩子到时候喜欢什么!你从一开始就给孩子那种用不规范语言写出来的烂书,长到了14岁,孩子已经被彻底污染掉了。再去读贺麟,他什么感觉?“这什么玩意儿啊,怎么这么拗口!”就这感觉。这感觉下面,能读小逻辑?见了鬼了。

    这个形式呢,就只这些吗?不,还差得远呢。大家看,这三本书:
   
   
   
    这是大申刚看完的《查理九世》。
   
   
   
    这是第二本,《灰色的恶魔》。
   
    这个呢,是昨天那本小逻辑。我们呢,从感觉上看啊。你说,在形上和内在气质上,哪本书和第三本更类似?当然不是查理九世。是那本灰色的恶魔。

    妈妈们,需要知道。这个孩子呢,长到了8、9岁,他就对侦探、推理,特别地感兴趣。这种侦探推理悬疑甚至惊悚类的小说,是孩子的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必要的东西。这是孩子发展内在的规律所决定的。你不能说那个不好,就彻底把那个和孩子隔绝开,你还是得给孩子。

    我们先说说那两本书:查理九世和灰色的恶魔。单就文字的内容而言,这两本书没什么不同:都是推理惊悚类的读物。给到孩子,没有什么问题。当然,差异还是有的:灰色的恶魔里面的小说,都是这个领域的经典之作...是查理九世的作者,那个雷欧幻像看的书。这个开先河的原创和仿作,那是有大差异的。但是,这个话题,留到以后再说。单就小说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推理惊悚而言,两者没有差异。于申爸呢?在这一点上,给哪个,都无所谓,哪个都行。这都是孩子正常成长的必需品。可是,如果你心里有一个目标:孩子到14岁,自己喜欢看第三本书的话,那现在摆出来的来本书,那差异就大了!天差地别。差别来自两本书的艺术品位和美术观感上面:第一本哪里可以望第二本的项背?

    嗯...灰色的恶魔,是孩子九岁十岁的读物。孩子从九岁十岁,一直读同样风格,同样形式的书,那等他长到14岁,就更亲近小逻辑那样风格的书...一个孩子,在5-8岁,也读和灰色的恶魔同样风格的书,那等他长到九岁十岁,也就自然地喜欢灰色的恶魔那样风格的书;而对查理九世那样风格的书,不去碰。再往前呢?如果孩子从一岁,第一次接触书,就是第二本风格的书,那等孩子长到5-8岁,他就不会去碰....申爸所说的,200-100的那些垃圾书!为什么申爸一口咬定,那些200-100垃圾啊?

    在这里,垃圾是一个价值判断。凡价值判断呢,你总得有一个参照系统。说我认为什么样的是有价值的,那才知道,什么样的是垃圾。什么样的是有价值的呢?在申爸的价值判断体系里面,第三本是有价值的。到了14岁,孩子能去读、喜欢去读第三本书,是申爸想要的事情。凡是和这个目标一致的,就是“好的”,“有价值的”;凡不一致的,就是烂货,垃圾。

    那....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小逻辑》那么重要?这个呢,是申爸在下边,2015年,着重要说的问题。

    现在呢,简单地来说,小逻辑黑洞宇宙塌缩....这些话题呢,和一些事情有关。什么事情呢?自信心、格局、大视野、创造性、胸襟....它和这些事情,有关。

    今年呢,剩下这些日子,申爸不打算触碰核心的那些东西...那些东西,说起来太困难。先扫清外围。怎么个扫清外围呢?先解决一个问题吧。什么问题呢?就是钱学森之问。

    钱先生问:为什么我们培养不出大师?这个问题,在所有的核心问题中,相对来讲,最简单,最好讲清楚。

    首先呢,小逻辑是永远不可能有流行风格的...哦,也不能这样说。你比如说,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申爸就见到过流行书风格的,小逻辑没见到过。不过呢,《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卖得并不好:原来看这书的人,不买账;原来看流行读物的人,买回去,看不了。其实呢,那些出版社,你比如说少儿社的中国历史故事,他现在也还出新版,和旧的刘继卣版比起来,确实加入了流行元素,这其实就是出版社把那些书“流行化”的努力,但并不成功。那些新版的中国历史故事呢,喜欢买来给孩子读的,还是那些人...他并没有扩展新的客户群;并且,固定的客户群,比较起来,要是用刘继卣版,会更好。这个风格呢,说穿了,其实不止是一个包装,一件随时可以脱,可以穿的衣服而已,它其实是书的内容的一个完整组成部分。就是说,它的那个书,其内容,和老版的装帧风格,是一个整体,你把那个合身的衣服脱了,换上“潮”服,它们是对应不起来的。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Rank: 4

135#
发表于 2015-1-12 13:59:22 |只看该作者

续010-小逻辑


    这个...怎么说呢?你比如说吧,大家留意过没:再大的博物馆,演出剧场,都有一些卖纪念品,书籍的店,对吧?你仔细观察那店里面卖的物品。真的很贵!一个Mark杯子,淘宝上10块钱两个,他那里卖99块一个。书呢?都是那种又厚又沉又贵的大书。以前呢,申爸也买不起,就想:他们卖那么贵,怎么会卖出去呢?一本书,要298元。到了当当上,就是卖八折,这本书也能省下60块呢!谁会在那儿买啊!

    可是呢,真的,大型博物馆,演出场所的礼品店,书店,经营额都非常大,有很可观的利润。以前呢,申爸买不起,不买,就好奇。后来呢,申爸买得起了,自己去买,才知道:原来是这么回事!怎么回事呢?你比如说,梵蒂冈博物馆。它的那个博物馆馆藏册,好像有100来欧元,巨贵无比。当申爸进入博物馆的时候,还没参观,决计不买。1000多块,买本画册,有病啊?可是,他的那个博物馆,藏品真的是好。你去看米开朗琪罗的西斯廷小教堂的天顶画。那真的是震撼诶。他就是那么一副画,静静地在那儿。你第一眼看到,心就“咯噔”一下,震撼的感觉。你看图片,是体会不到那种震撼的感觉的。
   
    西斯廷教堂墙壁上的壁画。内景是这样的:
   
    完了吧,看了一半的梵蒂冈博物馆,中午吃饭的时候,见到那个大画册,想都不想,就买了。这个时候,你头脑想的,不是钱...怎么想的呢?似乎,在里面看展览的时候,你拿相机怎么拍,都拍不出画册里面那种感觉...它画册里面,是专业摄影师用专业设备,专门采光拍的照片么。

    其实呢,是它的那种艺术氛围,挟持你。完了吧,他的那个商店,卖的画册,就巨贵。你不管。这种挟持,在真正艺术品的环境里....梵蒂冈博物馆,国家博物馆,陕西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国家大剧院...你不管是什么人,他只要能静下来看,安静地听,不知不觉之间....任何人都会被挟持的。

    大申也一样。买了画册,回到酒店,电视也不看了,趴在床上,一页一页地仔细地翻。这种挟持,是进入艺术欣赏领域的不二法门。你要先感觉到它好,然后,在试图去分析它。学习艺术的孩子,再去琢磨,怎么模仿、创作。真正的艺术,自己是会说话的。这时候呢,那个画册,就相当于博物馆的“衣服”。

    他的那个衣服,必须也是经典风格的,和参观的博物馆的展品是一脉相承的。你不可能想象:梵蒂冈博物馆的展册,设计成查理九世风格的。要是这样的话,任何一个被“震撼”了的人,都不会买他的那个册。它们不是一类东西。而那些喜欢查理九世风格的人呢?他没被“震撼”过,他也绝对不能掏那么贵的钱,去买一本相册的。

    很多出版社,它们有优秀的传统。可是,后继的人,不明白相册的道理。他们跟潮流,把自己经典的书重新“包装”,以期卖的更好。殊不知,这种狡黠的小农民的花招,不但没让他们的书卖的更好,反而更糟。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Rank: 4

136#
发表于 2015-1-12 14:04:3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特特妈 于 2015-1-12 14:30 编辑

申爸荐书011-小学阅读指导及能力测试



    不止是“朗读天书还是有效果”,而是有很大的效果,这个效果,会影响孩子一生。之所以看不出来,是没有机会表现出来而已。如果孩子自己想学,那就更要创造机会,让孩子自己学了。要支持孩子自发的探索。不在于这件事情本身对不对,好不好。支持它,原因只有一个:这是孩子自发想出来的,得给他空间探索。

    嗯,为什么要读教材呢?原因很简单:教材的质量好!不要以为那些商业机构推荐的东西多么多么地响亮,听起来多么多么地质量高。所有的读物,对于孩子而言,都没有教材的质量高。原因呢?很简单。教材和别的读物,是不一样的,他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孩子沿着这条循序渐进的路走,是最保险,效率最高的。
   
   
   
    这套书,小学阅读指导及能力测试,是语文出版社出的一套教辅。它是四本,从三年级开始。现在正在读四年级的孩子,需要这套书。买来,从三年级开始读。这个阅读呢,既无章可依,又有章可循。

    这套书是到目前为止,申爸发现的最好的循序渐进的指导孩子阅读的书,每篇文章后面,都有练习题。不要让孩子动笔做。要让孩子读,读完了,认真思考文章后面的练习题,自己想到答案。想到了答案,再自己去看参考答案。把这四本书,当课外书看了,阅读能力就提升起来了。

    三年级的孩子,妈妈可以买来,但不要现在看。现在看,对孩子的要求太高了,最快,也要在三年级下学期再看。四年级看,是最合适的。一口气把四本都读完。

    这个书的质量很高。质量很高的书,都没有市场。申爸手上的,是12年印的。后来,不知道他们还印不印了。小孩子的家长,你能在淘宝上淘到,就淘一套好了。反正,这种东西,也没有“过时”这一说。

    四年级孩子的家长一定要注意:让孩子看这书的时候,就是一本“课外书”,当课外书看,效果最好。不要让孩子当成“做题”,一“做题”,就完了,效果就没有了,就是四本故事书,其实。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Rank: 4

137#
发表于 2015-1-12 14:18:4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特特妈 于 2015-1-12 14:30 编辑

申爸荐书012-《荷马史诗》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合称《荷马史诗》。

    嗯...今天,说说这个荷马史诗吧。 当然,主要是说荷马史诗和阿西莫夫的关系。按照西妈的指示:咱们群里要培养好几百个IQ是181的小阿西莫夫,咱们得围绕着最高指示行动。

    荷马史诗是西方世界里,最伟大的文学作品。注意,没有之一。最伟大的文学作品,谁提异议也不好使。

    我们都知道,大约在2500年前,世界上最伟大的文明,先后都进入了所谓的“轴心时代”。那个时候,咱们中国出现了孔子,稍后呢,恒河流域出现了佛陀;耶路撒冷那个地方出来耶稣;在希腊半岛,出现了苏格拉底.之所以叫做“轴心”,那是因为这些“集大成”的思想家,做出了其各自文明性的范式。他们各自开创了一整个文明的范式.他们开创的那个文明,不管走到多么久远,都要回到源头,去他们那里吮吸原创的思想养料。这就像那个车子的轮子:轮圈是通过辐条,连接到车轴上的轮圈上的每一点,都要靠车轴支撑。他们的思想呢,叫做“轴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们两千多年来,不断地回去孔子的经典文献,从中获取营养,得到支撑。到今天,也是一样....论语哈,道德经哈,十分十分重要。这些是轴心来的,妈妈们不管是天书还是朗读,一定要趁着伴听敏感期,给孩子把洋葱的这层最难剥的干皮剥掉。

    荷马大约生活在公元前800年到900年。西方文明轴心的苏格拉底呢,生活在公元前400年到500年。如果我们问,西方文明的源头在哪里?你可以回答,苏格拉底。回答正确,100分。可是,如果我们继续问:苏格拉底为什么?苏格拉底的源头在哪里?为什么那里会出现苏格拉底?这就不好回答了。

    其实呢,如果我们从孩子关键期对于智力建构的作用,从这个角度去看问题的话,我们就知道:苏格拉底的源头是荷马,荷马史诗。如果你坐上时光穿梭机,退回到2500年前,苏格拉底小的时候。你神一样地站在童年的苏格拉底身边。傍晚了,小苏格拉底依偎在妈妈身边,精神十足地央求已经困倦得不行的妈妈:“妈妈,你再讲一会儿伊利亚特的故事吧!求求你啦。”我们注意,伊利亚特也好,奥德赛也好,里面的故事,不都是荷马创造出来的。荷马史诗里面的故事,在荷马之前,就以口头文学的方式,一直流传着的。荷马不过是把民间流传的故事,收集整理,重新编辑成册而已。

    什么是口头文学呀?你去郭德纲,德云社,听郭德纲说相声。郭德纲说什么相声啊?不就是济公传刘罗锅女状元丑娘娘那些东西吗?郭德纲说的那些相声,就是口头文学。那个多通俗易懂,多有趣儿,妈妈们呢,在相声馆儿里听,听得烂熟;回家呢,小孩儿长大了,长到了听故事的年龄,要求妈妈给讲故事,妈妈能讲什么故事啊?就是自己听熟了的故事呗。

    2500年前,荷马史诗里的故事,就是苏格拉底妈妈每天晚上讲到困得不行的故事,那个东西,是滋养出苏格拉底、柏拉图、阿基米德、毕德哥拉斯的东西。

    说到这儿,说两件事情哈。

    第一件呢,有妈妈已经开始给孩子读荷马史诗了。读得很辛苦,很辛苦的原因呢,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妈妈自己不了解荷马史诗里面的故事。那个东西,两块大纸砖,你从头开始读,一句诗一句诗地读,读出故事来,辛苦死了。在妈妈开始读荷马史诗之前,申爸建议呢,妈妈自己先对荷马史诗里面的故事感兴趣,觉得好...这样最好。怎么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对荷马史诗觉得好呢?好莱坞大片。

    妈妈们去找,前些年,好莱坞排了一部大片,叫做《特洛伊》.这个故事就是《伊利亚特》.那个片子很长,开始比较闷。妈妈们自己先找来看一遍。很长,也就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妈妈自己看完了,妈妈就知道什么叫做“震撼”了。妈妈们就有一个直观的感觉:为什么那个东西曾经是口头文学,为什么几千年来吸引了那么多人去读去听。那其实就是刘罗锅女状元丑娘娘,只不过,其品味,远远不是刘罗锅女状元丑娘娘可比的.
   
    第二个呢,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老有人找申爸问:大奖童话怎么样?大奖童话怎么样,那要分妈妈怎么看大奖童话,妈妈到底要什么。你要说娱乐孩子,大奖童话一定比荷马史诗强,这个没什么可质疑的。那个东西,也是人家精心构思,精心制作出来的精品。可问题是,妈妈到底想要做什么?

    妈妈如果想把孩子培养成小阿西莫夫的话,大奖童话,根本没用!不但没用,还只能帮倒忙。为什么帮倒忙呢?它竞争孩子敏感期的时间啊!群里的妈妈,你们自己说:自打孩子上学之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最大的感受一定是:孩子是全家最忙的人!那么厚一摞子大奖童话,你给孩子读完了,你还有时间读伊利亚特吗?即便妈妈有时间,孩子他也没时间听啊!你把孩子的时间都最新科学指南了,把孩子的时间都上下五千年了,把孩子的时间都三国演义了,把孩子的时间都论语了,把孩子的时间都荷马史诗了...你买回来,摞在书架上的大奖小说,除了落灰,还能干什么?

    不要去抢那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买200-100,什么双十一双十二的....你抢那么多垃圾回来,堆在书架上,干嘛?过几年,孩子大了,怎么拉进来的,怎么扔出去。孩子动都没动过:他没时间啊!你买申爸的旧书吧,过几年,孩子大了,没时间看,你还可以卖出去。尽管赚不来伦敦的房子,你怎么也能几倍的价格卖出去:怎么也比银行的定期存款的利率高。你买那些垃圾进来,过几年,你只能两毛五一斤往出卖。

    嗯...为什么“垃圾”呢?这个孩子在关键期读的东西吧,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孩子他不是生活在真空里面,他生活在实实在在的生活里面,你关键期给他读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他听了,将来呢,他要看大片儿啊...他看《星际穿越》,他看到了黑洞...就这么回事儿.也就是说,给孩子选择读物,要选择那些将来在孩子的生活中有承接的读物。

    妈妈呢,觉得公主好,妈妈就公主,好,小时候公主,全公主,等孩子长大了,十几岁了,不喜欢公主了,孩子到自己的生活里面一看:全灰姑娘,哪里有公主?几年的公主积累,断崖式的转折,全废了,一点儿也承接不上。

    妈妈关键期给孩子选择的资料,将会指引孩子,将来对生活中哪方面的东西感兴趣。他对哪方面的东西感兴趣,他自己就往哪个方面走。你关键期给孩子看《小世界》,好,孩子就小世界了.....他自己就对小世界里面提到崇尚的东西感兴趣啊...你关键期给孩子读能够成为某一类人的书,将来呢,只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荷马史诗里面提到崇尚的东西,才吸引孩子。孩子自己就往那个方向去走了。

    它这个读物,你不能孤立地去看它。你孤立地去看它,荷马史诗怎么也比不上大奖小说。不说别的,荷马史诗里面提到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古旧得不行的事情...这哪里可以像大奖小说一样,和现实接轨的?可是呢,荷马史诗里面提到的,会自然地吸引孩子去探究整个西方社会的社会建构基础。这个和论语引导的对整个中国社会的大图景一道,建构起孩子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心理空间。

    大奖小说呢,新创作出来的么,什么洋葱头萝卜块什么乱七八糟....这些东西呢,还没有形成社会氛围。你读了大奖小说的孩子,将来和别人提起洋葱头萝卜块,别人不知道啊!他的童年知识,到这里就断掉了。可是呢,你改孩子匹诺曹,给孩子吹牛大王,给孩子卖火柴的小女孩儿,给孩子骑鹅旅行记,给孩子伊索寓言,给孩子爱丽丝...这些,也都是童话啊....你的孩子知道了这些,将来在和别人提匹诺曹吹牛大王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涅尔斯爱丽丝...别人也都知道。这就是文化。

    妈妈要在关键期,给孩子有文化的东西。而不是仅仅其本身“好”的东西.大奖小说的问题,就在这儿。这个呢,申爸也不能完全否定大将小说。还是那个意思:不管到什么时候,售货员总比阿西莫夫多。这是客观事实。培养售货员的资料,你不能简单地说它不好:人家妈妈就想培养出一个快乐的售货员呢?

Rank: 4

138#
发表于 2015-1-23 12:05:1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特特妈 于 2015-1-23 12:10 编辑

杂谈:关于金苹果的使用方法



    在大申10岁这一年,有两个工具是必须启用的。一个是金苹果那个阅读指导及能力测试,二是思维导图。以建构的方式,使用这个工具,可以让孩子快速捕捉到文章中隐藏在文字后面的蕴意。其实呢,这个工具可以看做常见的蕴意隐藏方式的一个指南。那个系列要从三年级开始,循序渐进的。它的好处就在于:它是一个完整严密的体系。局部看不出任何特别的地方。孩子大了,也可以从三年级开始看。

    从去年寒假开始,大申用了四个多月的时间,弄熟了这套工具,其结果,就是暑假期间,着迷地看教辅材料。马上就要到来的这个寒假,应该是祭出第二套工具的时候了。那个名师推荐的阅读真题80篇是看着玩儿的。金苹果才是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工具。金苹果不能做。就是让孩子看。先快速读一遍每章前面的导读。然后把短文当故事读。读完了,看短文后面的题。看完题,自己想想答案是什么,自己看参考答案,自己看看自己的答案对不对。一章的短文都看完了,题也看完了,再看一遍前面的导读。这章就算过。等一本书都读完了,在从头到尾读一遍每章的导读。这最后一遍读完,一本书就算读完了。这套金苹果,最好四年级的时候,一口气从三年级一路看到六年级看完。看完了,孩子基本上就学会从文章中看文字背后的意思了。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都行。初中一年级,应该也可以。

   其实呢,那个体系划分成了小学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分级。成人看,也是可以的。前一段时间,有哪个妈妈看那个金苹果,说好。不知道她怎么觉得好的。其实,作者要把自己的意思隐藏在文字的背后,是有一定的技巧的。技巧呢,就那么几条。不管是给成人看的书,还是给孩子看的书,其作者都只能采用那些技巧。这个金苹果,就是用最浅显的文章做样例,演示这些技巧都是些什么,背后的意思怎么才出来,再把背后的意思用明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语文,作为阅读来讲,这就是全部的基本功。只要孩子一着眼,就能看出作者所用的技巧....他看金苹果,做练习,看熟了么....然后习惯性地顺势就把那些藏着的意思猜出来了。能做到这个,语文的阅读能力就具备了。其实是很简单的一些事情,他具备了这种能力,再用这种能力用在阅读任何文字上面,不管是文章、语文的阅读题、文字说明,甚至数学的题...只要是由文字构成的,他就能“读懂”。这就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孩子在这个基础上,不管学什么....只要是由文字构成的东西....都没问题。

    其实,阅读很简单。到了初中,就基本上没有小学那样的所谓的阅读题了。尤其是到了高中,那种读文字背后的意思的题,就销声匿迹了,代之以就着短文的在理解基础上的综合运用。它那个书,作者的功力就在于此:他能用最浅显的小文章,充分展示那些技巧。要是文章难了,字句的理解就成为主要问题,这就冲淡了主要要解决的问题

Rank: 4

139#
发表于 2015-1-23 12:22:1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特特妈 于 2015-1-23 12:26 编辑

杂谈:关于教辅资料



    大孩子的妈妈们呢,着急思维导图。其实,不用着急这个。这不过是个工具,就和金苹果一样,在最适当的时候,你拿过来,按照说明书,用对,它自己就起作用了。这个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定制兴趣。

    这个定制兴趣为什么重要呢?我们简单地想一想,就知道了。申爸呢,在说明怎样使用金苹果的时候,轻描淡写地说:不要让孩子做金苹果,孩子只要读,就可以了。在四年级的时候,一口气把四本金苹果读完。你说它这个东西,四本书,尽管比不上哈利波特厚,但总是很厚的一摞纸。孩子得有阅读的习惯和能力,才能在一个学期里,把这四本书读下来。要具有阅读的习惯和能力,这就不是在小学四年级做的事情了。孩子得在三年级,开始自主阅读的时候,练习这个能力。而在三年级如何能够更好地练习这个能力呢?孩子得有强悍的“读字”的能力,没有任何技巧,任何指南,自己就能够从一大堆字里面,勾画大框架的能力。而从字里面,获得大框架的能力,又不是小学三年级的事情了。他是长期琢磨丁丁历险记,琢磨桥梁书,慢慢累积的出来的。而不识字的情况下,琢磨丁丁历险记,琢磨桥梁书,又是更小的时候,以孩子读图,大量读图为基础的。孩子怎么才能大量读图呢?在孩子还不识字的时候,他大量的时间在伴听,一边伴听,一边看他的书。他不识字,就只能读图。用了大量的时间,读了大量的图。这就和现在群里年龄的孩子挂上钩了。妈妈给孩子伴听,他一边听,一边读书....其实就是读图...他一边听,一边折纸剪纸搭积木...其实就是在锻炼精细动作...这些事情做好了,作为基础。完了呢,妈妈一步一步都走对,到了四年级,借助金苹果作为工具,孩子就获得了从文字中抽取文字背后的意思的能力了。每一步都非常自然,容易。但方向要对,每一步都走正确。这是一连串的事情。一步一步走,走到四年级的时候,孩子自己就“走到了”。

    我们呢,需要理解:金苹果毕竟不是长袜子皮皮,不是哈利波特,不是爱的教育,不是小豆豆...它没有情节。尽管,作为一个个小故事,小故事本身作为故事,会吸引孩子。但是,导读和读题,显然就没有什么理由,吸引孩子自己高高兴兴地读下去了。那些导读,相当于点拨:告诉孩子,从文字里读出背后的意思的技巧。点拨很重要。没有点拨,光靠直接读故事,慢慢地累积,那是很慢的,没有良好的针对性。可是,点拨很枯燥。很难读。不只是点拨难读,故事后面的练习题,也不吸引人。那些练习题,不过是一些分解步骤,来练习点拨中的技巧。这个一步一步地做,可以想象,枯燥极了。不好玩儿。

    我们从后往前看。大申从去年的2月1号开始看金苹果,到了8月26号,他一天就能够看完这么多东西了:
   
    这一大堆纸里边呢,涵盖了这些东西:数学课本;课本解读;一课一练;单元考试题;奥数题;从最基本的,一直到奥数。奥数呢,还包含从初级的奥数,就是培优训练、从课堂到奥数、奥数基础知识、奥数竞赛题。也就是说,包含了从最基础的新知识,到最难的华数杯奥数竞赛的全部内容。大申在一天的时间内,用五到六个小时,全部读过一遍。当然,读完了,就累塌了。大申读这些东西....一天之内,用五六个小时的时间,从最基础的知识到最难的竞赛题...这么个样子,这么个方式,这是完全不同于课堂的正规教学方式的。大申每天读这么一厚摞纸,妈妈们要知道,这是没有人逼他的。麻麻们反过来想,如果读这么多东西的动力是靠“逼”,这个根本不行:可以逼着读一部分,但每天读不了这么多。从表现上看,大申是兴致勃勃地每天去读这么一摞纸的。他一定有什么内部的动机,牵引着他去把这一厚摞纸读完;而不是在某种外部压力下,硬着头皮去读完这一厚摞纸的。这个内部动机是怎么建构起来的?这是事情的关键。

    大申读的这些教辅资料,和西妈刚才引用来的阿西莫夫小时候读的书,表面看起来,还不太一样:大申的教辅材料都是“枯燥的”干巴巴的东西;阿西莫夫的那些书,都是含有情节的故事书。大孩子的妈妈们都知道,引导孩子去阅读有故事情节的书,相对比较容易。可是,引导孩子去读奥数题,就困难了。现在,有一个问题在这里:那些有情节的故事书,和毫无情节却有内部逻辑联系的数学书,真的有区别吗?申爸曾在李网的高楼里面,十分认真地问过一个问题:这个玩儿和学习,真的有区别吗?很多妈妈也十分认真地回答过这个问题,她们最后的结论是:当然有区别。区别巨大。前边这个问题是先前李网那个问题的引申而已。在问完李网那个问题之后,申爸在思考:真的有区别吗?到了去年8月26号,大申能够一天读那么多“题”,是这种思考的结论的实践应用。

    嗯...我们看看,当时,就是在去年2月1日到8月26日这段时间里,大申那里发生的事情。在这6个月26天的时间里,事情是这样一步步发展的:最初,只不过是大申考完了期末试,爷儿两个总结考试。申爸问大申,什么样的题答起来,感觉最困难。大申毫不迟疑地回答说:阅读题。不管是英语的阅读题,还是语文的阅读题,答起来最困难。老是错,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于是,针对这个老是错的阅读题,申爸就跟大申说,既然阅读题不会,那咱们就练习阅读题。最开始的时候,没有任何后边的考量。不过就是见招拆招的应付而已。并且,申爸要求大申,在做英语阅读题和语文阅读题的时候,要动笔,把自己想到的答案写在书上。大申也只好这么干。但是,大申不乐意写。于是,爷俩就谈判:每天五篇英语阅读,三篇语文阅读。谈完了,把目标写在日课本上,作为每天的Objective。彼时,大申开始形成习惯:只要是每天的目标,写下来了,就想办法去完成。大申写完了,申爸给他照着书后面的答案判:正确的划钩,错误的划叉,然后呢,把错误的一起讨论,改正。这和任何一位妈妈,解决孩子的“不会答阅读题的问题”的时候的做法,没有任何不同。大家都是一样的。硬拼。不同的是后来。这样做了几天,申爸很快发现,这样做的弊端:大申把心思完全放在“怎么把后面的题做对”上面。怎么把后面的题做对呢?妈妈们想想:要是你,你用什么法子,可以把“后面的题”全部做对,又快又好?抄啊!抄答案。刚开始的时候,申爸是想到了大申会抄答案的。于是,就把答案撕下来,放在申爸手里。让大申拿着一本撕去答案的题,来做。答案就放在申爸的写字台上。没两天,大申想到了窍门儿:把答案偷偷拿到自己的书房,照着答案抄。申爸马上发现了这个问题,就看紧答案,不让大申在答题的时候,偷走答案。大申再想办法:在申爸不注意的时候,把答案抄到纸上。抄完了,再把原答案放回申爸的写字台。等到练习那套题的时候,就偷偷地照着自己抄好的答案抄。很快,申爸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就在这个时候,申爸发现了一件有趣儿的现象:申爸让大申做语文的阅读题,大申极其不乐意。靠着每天写Objective,才勉强能够把每天的阅读题完成。可是,大申一旦完成了当天的阅读题任务,他并不马上把阅读书扔到一边。他会自己坐在沙发上,一篇一篇地读那些小文章,一口气儿读完一本。读完了一本呢,就问申爸要下一本。他不做题,拿那个当故事读。那你,这个东西当故事,那里够他读的。大申一口气儿,把申爸买的所有语文阅读书里面的小文章,全当故事书读完了。完了吧,还央求呢:“你再去买几本吧。”申爸不去“再去买几本”,大申憋得难受,就把英语的阅读题,也当故事给读了。大申阅读英语,让申爸大吃一惊。在申爸以前的观念里,阅读题是阅读题,阅读是阅读。阅读题是学习,阅读是娱乐。在这种观念引导下,申爸让大申看MTH,来训练阅读;让大申做阅读题,当做学些,应付考试。可是,现在大申的表现,明显表明:在孩子那里,他不是这样看的!对于孩子,只有为了愉快的阅读,这一件事。这是本来就有的。做故事后面的阅读题,是附加的,是学习。这便让申爸看到了某种希望:让大申把做阅读题当成愉快阅读!申爸发现,大申做题没问题,不反感。大申反感的,第一是写。他不乐意写;第二是把做错的搞对,他“本能地”回避自己的错误。一提到错误,他立刻就反感。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同时,把读题弄成和看小说一样的愉快阅读,申爸发明了NTRs。就是not review, not recite,not repeat,不回顾不复述不重复,一遍过掉,过掉就拉倒。既然NTRs,那申爸手里掐着答案,就没有意义了。于是,申爸把答案直接给大申,不判了。申爸把题和答案从书上撕下来,放在一起,夹在一个塑料夹里面。大申读题的时候,把题和答案都铺开,方便随时看答案。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Rank: 4

140#
发表于 2015-1-23 12:34:08 |只看该作者

续杂谈:关于教辅资料


    说一个花絮。在前些日子的考试之前,大申要做几套模拟试卷:掐时间做完。做完,申爸帮着判分。真的得出这套题,能得多少分。大申做完题,着急知道自己能得多少分。就趴在申爸身边,看申爸用红笔划钩划叉。那个答案就摊在旁边。申爸不行。申爸得反复核对题号,才能从答案纸上确定地读出正在判的题的答案:A、C、B、A、D,读完答案,用红笔在卷子上打钩或者打叉。等打完钩和叉,回到答案纸上,密密麻麻的小字符号,申爸又忘了下一道题的正确答案在哪里了...于是,只有再核对大题题号,小题题号,找到正确位置,继续读下面五道题的正确答案:CCADA。申爸怕判错了,就这么抠抠搜搜地反复核对。慢得很。大申趴在旁边,看了一会儿,起急了:“下一道题对!”申爸:“答案在哪儿呢?”大申立刻用小手指在一大堆密密麻麻的符号中,指出下一道题的答案。申爸一边看着大申指出的答案,一边核对题号无误,迟迟疑疑地打对号。完了看下一道题的答案是什么了。大申:“下一道错,应该是A,我答成D了...”申爸去看答案纸,确定大申说的是对的。大申叹口气,再用小手指指出那个答案的位置,果真是A。弄了几个回合,大申明白了:老爸老眼昏花,搞不清答案在什么位置。于是就说:“我跟你说对错,你直观打对号打叉就行了。下面十道题的答案,我都记住了。”于是,大申就在那儿大喊:“对!”“错!”“对对对对!”“错错!”申爸就跟着打对号错号。大申:“哎呀,这道题是错的。我刚才说的‘对’,是上一道题的。你漏了一道题!”申爸往上一看,果真漏了一道题,用红笔改过来。经过半年多的练习,大申找答案记答案的能力,那真是炉火纯青:你也看不到他仔细看那个答案纸。他就溜一眼,一大串儿答案,他都记住了。一张卷子判完了,申爸就和大申回顾。看错的是怎么错的,正确的答案是什么。大申也不啰嗦,看着卷子上的叉,一个一个说:“第一道题少了个'倍',我写成3了,应该是‘3倍’;第二道题应该是D,第三人称单数,我没选对,选成A了.....”一口气儿,不一会整张卷子上十来个错误,都说完。说完了,就完了。真的让人赞叹,这个本事:他就判了一遍,没有刻意去分析,去记,正确的答案,就全知道了。不仅知道了正确的答案,判的过程中,错的错到哪儿了,他也思考过了。嗯...就如同,那个阅读理解题的书,孩子可以把他当做故事书来读;本是应该当做“题”来做的,可大申就是把它当故事。

    同一个事情,可以对应着我们不同的心理过程。大申这个“对对错错”的,对应着什么心理过程呢?嗯...让我们回过头来看,孩子的认知特点是什么样的。不是个别的孩子,说所有的孩子,都会“b”、“d”不分;“f”、“t”不分;“我”、“找”不分.....这些容易混淆的字,两者之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我们看,它们之间的共同特点,就是:轮廓相似。它们之间的不同,在细节。在镜像。 “b”、“d”是左右镜像的;“f”、“t”是上下镜像的;“我”、“找”之间,前者多了一撇,一根横,串起来。细节不同。既然所有的孩子,都在这些地方出错,那就强烈地暗示我们:孩子的认知特点,是抓轮廓的!孩子天生,神经系统就是为了抓轮廓而生的。既然这样,那些轮廓相同,细节有差异的字,孩子就会犯错。我们说,出了7.5岁的孩子,他们阅读。他们阅读的话,在他们的小头脑里面,就在一边读,一边抓这本书的轮廓。什么是抓轮廓啊?就是这本书,总体上说了什么。细节,按照上帝设计人类早期思维的本意,不是这个年龄的孩子要抓的重点。孩子就是抓轮廓。这个年龄的孩子,和所谓的“精读”根本不搭嘎。

    我们都知道,没有轮廓,没有“总体”,那就根本谈不上真正的理解;没有细节,没有具体词句的记忆,那就根本谈不上“复述”谈不上“评价”。我们来看,针对“总体”和“细节”的矛盾,老天爷是怎么设计,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我们再看,针对“总体”和“细节”的矛盾,人类是怎么设计,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自打孩子听妈妈读书,小孩子的特点就明确地体现出来了:他要反复地听。一遍又一遍,把妈妈读得死去活来。渐渐地大了,他要听故事。一遍又一遍,把旁边陪听的人都腻歪死了,他还是乐此不疲。再大,能够自主阅读了。他一本书,一本《臭屁大脑》,他反复地读。一遍又一遍,读好几十遍....隔一段时间,想起来了,就抄起《臭屁大脑》,再来一遍;....隔一段时间,想起来了,就抄起《臭屁大脑》,再来一遍....在这个过程中,让爸爸妈妈感觉到绝望:这得读到什么时候去啊?就这么一本书,反反复复地读。诶,你还别说:终于有一天,你再给他《臭屁大脑》,他说,这个没意思,我看过了。于是,就再也不肯看《臭屁大脑》了。他把《臭屁大脑》归为“小豆儿看的东西”。淘汰掉了。孩子都是这么过程,这是司空见惯的手边现象。上帝解决“总体”和“细节”矛盾的法子,就藏在这手边现象里面。

    孩子呢,第一遍读,他抓了一个大轮廓;然后呢,每读一遍,轮廓中原本不清晰的细节,就清晰一点点。他读第一遍,就如同黎明拍的一幅照片,照片上只能看到大片的天空,远处树木房屋山脉的剪影。黑乎乎的,之后轮廓,没有细节。等到看最后一遍,那时太阳升起来,老高了之后,再拍的一幅照片:轮廓还在,没有任何变化;细节都有了,清晰明确。这是一幅白天拍的照片。孩子就是一遍又一遍地从黎明照片走向白天照片的。一旦孩子在小脑袋中,拍出了白天的照片,轮廓明确,细节清晰,那本书,他就再不看了。嗯...这个过程,是孩子认知的自然之道。按照自然之道行走,效率高,孩子喜欢。

    怎么利用孩子认知的自然之道,来解决学习问题呢?就是那一堆教辅资料。那些教辅资料,是题海,是折磨孩子的苦哈哈的恶魔之手;妈妈们完全可以从这个角度看那一堆东西。可是呢,妈妈们也可以这样看那堆教辅资料:孩子在读课本和课文解读的时候,不过是拍了两张黎明的剪影照片而已。接下来,孩子的神经系统,会自发地喜欢把轮廓清晰化的举措。任何让黑乎乎的轮廓变成清晰的细节的举措,理论上,都会触发孩子大脑内部的奖赏系统,给孩子带来愉悦;这种愉悦,恰就是小孩子兴趣盎然地反反复复听同一个故事背后,大脑中的奖赏机制。现在,看那些课课练。课课练是什么?是题。做起来枯燥的题。妈妈们完全可以这样看那些教辅。可是,你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课课练。课课练里面的题,是长期一线教学过程中,总结积累起来的一些知识。一些什么知识呢?这些知识,都是针对孩子认识模糊,容易犯错的那些“点”的。一些什么点呢?你还是拿出刚才拍的黎明前的剪影照片来,就着这个照片说话。从剪影照上,明显可以看出,远处照片正中间凸起的部分,是一些树木的剪影。可是,这些树木,到底是在远山的前面还是后面;树木和它旁边的房屋,到底是树在前面,还是树在后面,还是平齐的;到底是些什么树,这些大树的前面,还有没有一些小树灌木什么的...这些细节,在剪影照片中,完全咂摸不出来。就是说,粗略的轮廓忽视掉了很多具体的细节。从孩子反复阅读一本书的行为中,我们推测,把这些剪影中忽略掉的细节补充完整的过程,应该是大脑自激励的一种过程。这种猜测,到底对不对呢?只要设法验证一下,就知道了。拿什么验证呢?就是那些课课练。前面说了,这些课课练里面的题目,是在长期教学实践中,老师们总结出来的针对孩子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头脑中模糊之处的有针对性的一些题目。我们把那些课课练里面的题目,看成是一个个的局部“写真”,这些写真集呢,专门用来帮助孩子搞清楚那个树木是什么样子的;搞清楚那些大树前面,还有没有矮树灌木;搞清楚那些树,和旁边的房子的前后关系;搞清楚树木和远山之间的关系....总之,每个模糊的需要细节化的地方,都有一副写真,来帮助孩子搞清楚模糊的这个细节。如果这些假设成立,那么:就能够在孩子那里实现,实现孩子看这些教辅资料,和看小说童话那样入迷。现在呢,申爸做出了这个结果!

    先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教辅资料。妈妈们要清楚,这个教辅资料啊,每一本和每一本都大同小异。他们具体的题目确实不一样。但是,所有的题目都是围绕着同样的重点内容来展开的。他们针对的内容一样。针对大树前面还有没有矮树灌木的题目,全都针对这一点;只不过,相互之间有微小的差异,看上去,是不同的题罢了。大申呢?再读一本教辅,就相当于以前读的书,再读上一遍罢了。大申以前读《臭屁大脑》,反反复复读了十一次;这次呢,读十一本教辅资料,就相当于以前反反复复读的那十一次。只不过,以前读《臭屁大脑》的时候,是在前后三四年的时间里,读了十一次;这次读教辅,是在四五个小时里面,集中读了十一次。在刚刚过去的那个暑假,大申做到了这一点。事实上,这一点拿到普通的应试环境中,那是惊世骇俗的:那孩子,一天的时间,学完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11-23 09:16 , Processed in 0.03178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