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晨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亲子阅读] 受不了了,必须变老:我也来抄书-----这才是中医、古代的医生、神医这样看病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921#
发表于 2014-11-20 15:41:41 |只看该作者
于是,吴鞠通开了疏肝理气的方子,在郭氏服用了十几付药以后,疾病获得了痊愈。(十数剂而收全功)
  如此重证,痊愈得如此之快,应该说情绪的调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个人,心死去以后,会很容易失去生存下去的勇气的。
  但是,一个好的医者,会用自己至诚至真的的心意,点燃患者生存下去的希望,让患者充满希望地迎接明天。

Rank: 6Rank: 6

922#
发表于 2014-11-20 15:42:05 |只看该作者
 让我们跳跃一下时间,来到二十年以后,来看看吴鞠通治疗的另外一个患者,来体会一下吴鞠通的治心之法吧,这个病案是吴鞠通在回老家淮阴的时候看的。
  这是个姓杨的女士,四十九岁,一开始患病是因为肝气不舒,导致的胁痛,由于治疗不及时,后来胃也变得不大好了,医生们对此的治疗大致就是滋阴补虚,结果这个病拖延了十年之久,还是没有什么起色。
  等到吴鞠通来诊治的时候,病情发展到什么地步了呢?这位杨女士已经不大能正常吃饭了,每次吃饭“饮粥汤止一口,食炒米粉止一酒杯”,听到一些什么大的响动就“痉厥”,“终夜抽搐”,每次犯病都要两三天以后才能平复一些。
 

Rank: 6Rank: 6

923#
发表于 2014-11-20 15:42:16 |只看该作者
 吴鞠通来诊病的日子是甲申年(公元1824年)的十一月初二日,此时的脉象是六脉弦紧而长,该患者闭经已经两年了,周身疼痛,整年的咳嗽,已经是骨瘦如柴,奄奄一息了。
  吴鞠通诊断以后,认为是病在肝经,“内犯阳明,则不食;木克脾土,故饮聚;阳明空虚,故无主,闻声而惊;外犯太阳,故身痛而痉;本脏自病,故厥”。
  于是吴鞠通提笔开了方子:新绛纱、旋复花、降香末、广郁金、川椒炭、苏子霜、桂枝、半夏、青皮。
  

Rank: 6Rank: 6

924#
发表于 2014-11-20 15:42:37 |只看该作者
 这个方子的用意是梳理肝络,其中包含了张仲景的旋复花汤,这种梳理肝络的方法是前面我们讲过的缪希雍的拿手绝活儿,这些药物里面新绛纱是有争议的,早在张仲景的时代就提出使用新绛了,不过后世倒是有些晕了,这个新绛到底是什么呢?有人说是用茜草等有颜色的药物染成的红色的纱帛等纺织品,吴鞠通这里面用的显然是纺织品,但是现在约定俗成的是用茜草了,反正从古今的医案中来看,用两者都有效果,里面的川椒炭可能是让大家费解的,用川椒炒成的炭,这是干什么呢?原来,川椒有引气下降归肾经的作用(这是许叔微的绝活儿),用炭是增加其收敛作用;方子中用了很多药性下行的药物,如旋复花、降香末、川椒炭、苏子霜、半夏等,为什么呢?因为吴鞠通认为这个病是由于肝气上逆引起的。
  

Rank: 6Rank: 6

925#
发表于 2014-11-20 15:42:50 |只看该作者
 在这个方子服用了七付以后,胁痛减轻了一些,但是痰饮仍然是很多,咳嗽也还是频繁,夜里睡觉也不是很好,于是吴鞠通决定停止梳理肝络,改为和胃蠲饮,方用:半夏、生薏仁、枳实、茯苓、淡干姜、广皮、桂枝,这个方子中有桂枝、淡干姜等升阳之药,也有驱除湿气的生薏仁、茯苓等药,还有调理气机的广皮、枳实等药,其中半夏、茯苓、广皮三味药就是化痰的二陈汤的主要成份(二陈汤这个名字的得来就是由于半夏和陈皮都是要久放,至少一年以上才可以用,一般是越陈越好,所以叫二陈)。
  这个方子用到二十七日的时候,患者就已经可以服用稀粥半碗了,于是吴鞠通就用前面的两个方子来回的交叉服用,一边和胃,一边梳理肝络,患者的病情也一天天地开始好了起来。
  到了次年的三月份的时候,杨女士已经能够吃两碗的干饭了(我们平时吃干饭大家都不在意,但是能吃干饭在久病之人就是佳兆了,说明胃口渐旺),正巧这时吴鞠通又要到绍兴出诊去(看来吴鞠通回家还挺忙的),在四月份的时候,吴鞠通在旅途中不放心这个患者,当走到苏州的时候,还写了封信给这个杨女士,让她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性情,不要没事儿就发脾气,因为肝气不舒是引起很多病的罪魁祸首。
  到了五月份,吴鞠通不放心,又给杨女士写了一封信,信中“痛以大道理开导之”(估计是用词比较的狠,否则不会用个“痛”字),然后就失去了联络。
 

Rank: 6Rank: 6

926#
发表于 2014-11-20 15:43:36 |只看该作者
要说古代的通信可真是够落后的,等到了十月份,吴鞠通才收到回信,打开信一看,吴鞠通笑了,原来信中说杨女士居然把吴鞠通写的信当成座右铭,每天高声朗读一遍(这实在是调理肝气的好方法,可惜吴鞠通的这封信没有流传下来),现在饮食已经非常好了,精神头也很高涨(精神大长),而且家里人也因为她身体的恢复而感到非常的高兴!(合家欢乐)
  

Rank: 6Rank: 6

927#
发表于 2014-11-20 15:44:01 |只看该作者
给一个人开方子比较容易,但是,这个人服用了方子以后可能只是暂时的恢复,如果旧习不改,以后可能还是会犯病的。
  一个好的医生,一定会以自己高远的境界,以自己一颗诚挚的心,去改变患者的思想,使其获得医药以外的精神调护,从而走向明媚的阳光之中。
  医术之外,尚有医道。
  所以,各位医者,一定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Rank: 6Rank: 6

928#
发表于 2014-11-20 15:44:13 |只看该作者
一本叫《温病条辨》的书
  一转眼,到了公元1798年,吴鞠通正式行医已经六年,他也成为了一个四十一岁的中年人,此时他的生活那叫一个忙,来求诊的患者是络绎不绝,在这种高密度的临床工作中,他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他也越发地感到,这样下去不行啊,大家怎么对温病都不了解呢?这么犯错误患者哪里受得了呢?
  这个时候,他的好朋友,那位高中榜眼,当了大官的汪廷珍同志突然向吴鞠通提出了一个想法,这个想法可实在是很不得了,因为从此以后,一本中医界非常重要的著作将因此而诞生。
  这个事情的来由是什么呢?原来,我们的汪廷珍同志不但平时苦读圣贤之书,并因此在全国统考中取得了第二名的好名次,而且他还喜欢医术,没事儿的时候就拿本医书来当课外读物来读(真是个好学的好同志啊),从他留下的文字来看,他对中医还真是很精通的,所谈论的问题都头头是道。

Rank: 6Rank: 6

929#
发表于 2014-11-20 15:44:36 |只看该作者
 要说这位汪廷珍同志实在是个忧国忧民的人,这不,这天在家里,就琢磨着,老百姓的生活最近不会出什么事儿吧?于是就拿出了《黄帝内经》,按照其中的五运六气的理论,推算起这两年的天气来了。
  各位可能在我写的内容中不断地看到五运六气的内容,这到底是什么理论呢?我给各位简要地解释一下吧,所谓的五运六气理论,就是我国古代把气候规律进行总结后,排列出的每年中各个月份的气候特点,以及对人体的影响,这就跟按照节气来指导农业耕作一样,五运六气是按照时间来指导养生和医疗的理论,但是这个理论要比节气复杂,而是需要进行推算的。
  以汪廷珍同志的智力水平,搞搞五运六气理论那简直就是易如反掌,在他搞了一番科研后,得出的结果不禁让他倒吸了一口冷气,哎呀,不好,来年是己未年,“湿土正化,二气中温厉大行”,老百姓恐怕是要有瘟疫之灾啊!
  于是,出了一头冷汗的汪廷珍同志赶快上轿,急冲冲跑到了吴鞠通的家里,揪住正在忙碌的吴鞠通,把他拉到客厅里坐下“先别忙了,来,跟你谈件正事儿。”
 

Rank: 6Rank: 6

930#
发表于 2014-11-20 15:44:54 |只看该作者
吴鞠通很迷惑:“轻点拽,干嘛?这么严肃?出什么事儿了?”
  汪廷珍同志就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跟吴鞠通讲了,然后说:“现在温病你是最了解的了,我看你还是努努力,写本书吧(子盍速成是书),这样对老百姓有好处啊(或者有益于民生乎)!”
  “啊?”吴鞠通一时愣在了那里。
  汪廷珍急了:“还犹豫什么啊你,出版社那边就放心吧,我联系还不成吗?”
  吴鞠通忍不住了,说:“我不是担心这个,我是担心,自己的学问能行吗?我学了这才几年啊,怎么就敢写书啊?而且,我这么年轻,写出来谁信啊?”(犹未敢自信,且惧世之未信之也)
  汪廷珍望着吴鞠通气不打一处来:“太谦虚了你,这么个谦虚法儿,什么时候是个头啊,我看你就甭客气了,这么着,咱们就当是抛砖引玉了,你就先写个砖头出来,等着以后哪位高人再弄出个玉石来,还不成吗?”

Rank: 6Rank: 6

931#
发表于 2014-11-20 15:45:19 |只看该作者
 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吴鞠通正好有宣传温病理论的想法,于是就答应下来,开始构思,动笔。
  这一写不要紧,写出了中医历史上的四大经典之一:《温病条辨》。
  估计您该问了,根据文献记载,吴鞠通是一个性子特急的人啊,怎么在汪廷珍同志的面前变得那么的犹豫不决了呢?
  原来,这正是吴鞠通负责任的地方,他对学问那是非常认真的,一点儿问题他都要思考透了才写,所以写书那更是非常的慎重。
  这点从他写《温病条辨》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来,其实他要写的那些东西在脑袋里早就酝酿很久了,所以一下笔,很快就写了出来,从一位叫征保的朋友给《温病条辨》写的序言中看,征保说吴鞠通在“嘉庆甲子(公元1804年),出所著治温法示余”,这就是说吴鞠通在公元1804年已经把《温病条辨》初步给写好了,然后一直在不断地修改,“阅十稔而后告成”,就是说精雕细琢地修改了将近十年的时间。
  本来是想抛砖引玉,可这倒好,抛的哪里是砖头啊,整个一金砖。

Rank: 6Rank: 6

932#
发表于 2014-11-20 15:46:03 |只看该作者
 从公元1798年开始写,用了五六年的时间写成,然后又用了十来年的时间修改,可见吴鞠通是多么的慎重,等到了公元1812年,吴鞠通还没有修改完的意思,这可把汪廷珍给急坏了,于是就又来到吴鞠通家催促。
  其实距离汪廷珍同志预测的第二年瘟疫的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也不知道汪廷珍同志预测的结果是否准确了,反正吴鞠通的这本书是没有用上,估计汪廷珍同志一定感觉很不爽。
  于是又问吴鞠通:“我说老吴,你这本书我活着的时候还能见着不?”
  吴鞠通还是很腼腆地回答:“我还是很不自信啊,再改改吧。”
  汪廷珍同志急得鼻子都快歪了:“老大,什么是自信啊,到底学到什么程度才能自信啊,学无止境,难道就永远都不自信了(学者之心,固无自信时也)?现在天下有这么多的病,大家却不知道怎么治疗,你还不赶快把书拿出来?这跟救火差不多啊,还容你整理衣服梳理头发再救?”
  吴鞠通同志听得很动容,瞪大了眼睛。

Rank: 6Rank: 6

933#
发表于 2014-11-20 15:46:21 |只看该作者
 汪廷珍同志继续讲到:“所以,同志啊,不要再犯错误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书里还有什么漏洞,那人民群众一定会发现的,一定会为你指出的(将有阐明其意,裨补其疏),这样理论完善了,使得人民群众少些得病,岂不是天下后世的大幸吗?老吴啊,这事儿我看还是别犹豫了!”
  这下吴鞠通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反正也确实修改得差不多了,于是就把稿子交出来刊印了,在出版的那年,吴鞠通已经五十六岁了。
  但这还没算完,后来在再版的时候,吴鞠通又修改增添了一些内容。
 

Rank: 6Rank: 6

934#
发表于 2014-11-20 15:46:31 |只看该作者
 这本《温病条辨》就这样和大家见面了,多不容易啊,各位绝对有必要买一本在手里,这书里的内容特别的有用,其中的很多方子都是现在中医医生的看家法宝。
  在这本书里,吴鞠通开创了一个三焦辨证的理论,他把人体的病症表现分入了上、中、下三焦里,以此来确定病邪进入人体的程度和部位,这个三焦辨证理论是对中医理论的发展,现在我们还经常使用。
 
 在书里,吴鞠通还把温病的各种证型都给做了一个梳理,其中很多温病的类型比如暑温、湿温等都非常的重要,从此温病成为了一个理论完备的理论体系。
  《温病条辨》这本书其实内容并不是很多,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想见,在这十几年里,吴鞠通在诊疗之余,在半夜昏黄的纸灯下,一点一点反复修改的情景。
 

Rank: 6Rank: 6

935#
发表于 2014-11-20 15:46:46 |只看该作者
 温病治法
  为什么人家吴鞠通这本《温病条辨》写得好呢?因为他这些内容都是在在临床实际中练出来的,现在,让我们开观摩一下吴鞠通是怎么治疗温病的吧。
  这位患者是在癸亥年(公元1803年)六月初五日来求诊的,患者姓王,我们就称呼他为王同志吧。
  让我们来先看天气,北京的六月,天已经热了,那个时候北京绿化得还没有那么好,经常是阳光直射沙土地,路上的行人连个避荫凉的地方都没有,这种情况下什么邪气盛呢?暑邪盛啊。

Rank: 6Rank: 6

936#
发表于 2014-11-20 15:48:48 |只看该作者
吴鞠通来到患者的家,一看患者的舌苔,好家伙,舌苔满布,这意味着什么呢?各位请注意了,一般的舌苔会分布在舌体的中心位置,在边上会留出空隙,露出淡红色的舌质的,这位好,舌苔整个把舌体的上面都给覆盖了,这种舌苔满布的舌象这说明王同志的体内是有湿气的;同时,舌苔的颜色是微黄的,这意味着湿气已经开始化热了。
  再看脉象,洪大,弦,而且“刚甚”,左脉大于右脉,这又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体内热盛啊,而且血分之热是很厉害的。
  吴鞠通说了,刚开始患病就出现了这么严重的舌脉,恐怕“下焦精血之热,远甚于上焦气分之热也”,这就是三焦辨证,他把身体分成三个系统来分别思考。
  吴鞠通还观察到,患者的手心热得很厉害,比手背还热,这也证明了上述判断。
  

Rank: 6Rank: 6

937#
发表于 2014-11-20 15:48:57 |只看该作者
 怎么办?下焦也热(这是虚热,大家要分清楚了),上焦也热(这才是外邪导致的实热),先治疗哪个好呢?
  吴鞠通迅速地做出了判断,先清上焦之热,但是要记住下焦还有问题以后需要处理呢。
  于是开了方子:连翘、细生地、粉丹皮、银花、桔梗、白茅根、麦冬、牛蒡子、香豆豉、元参、藿香梗、生甘草、薄荷,服用三付,一天之内服完。
 

Rank: 6Rank: 6

938#
发表于 2014-11-20 15:49:15 |只看该作者
各位,这个方子就是一个典型的治疗温病的方子,其中就包含了吴鞠通的名方银翘散,我给大家聊聊这个方子,如果各位看明白了,以后患了风热感冒,也就能自己知道如何去药店买银翘解毒丸了。
  方子中的连翘是清气分之热的药,可以散结开郁,凡是热一定会有郁结,郁结散了热就散了,感冒了嗓子痛,连翘是比较适合的药,吴鞠通使用连翘是带连翘心的,连翘这个药外面是个心型的壳,里面有心,现在的药店把心都给去掉了,实际上吴鞠通认为连翘带心还能清心经的热,连翘心的味道很特别,熬后让人闻之欲呕,但是力道很大。
  银花就是金银花,也叫双花,这种药材在中国各地都有,我前些日子回到老家,隔着玻璃向外一望,楼下的院子里就有很多株正在盛开,但是采这个药材一定要在花还没开的时候,开了药气就泄了。金银花是清气分热邪的药物,可以透邪外出,最善于使用金银花的医家要属明朝的陈士铎了(那位傅青主的徒弟),他在患者有疮痈的时候,一用就是几两,效果是立竿见影。
  牛蒡子是解毒利咽,可以解去风热之毒,对于咽喉疼痛效果很好,我通常都要配上白僵蚕,疗效更好;薄荷也是清凉利咽的,但是记住,薄荷的药性是上升的,如果用多了,就会发散太过,所以通常用量较小,吴鞠通在这次开方只用了三分。
  其中的香豆豉又叫淡豆豉,这是黑大豆经过炮制而成的,在炮制的时候用到桑叶或者青蒿等,所以具有清透之性,豆豉的特点是能够宣透胸中的邪气,能够把热从里面向外透,这是温病学家们手中的一个得力的药物。
  桔梗是药性上行,排脓清肺利咽,和甘草配起来就是张仲景用来治疗少阴咽痛的桔梗汤;原来银翘散用的是芦根煮汤送服,这里用的是白茅根,这个用得好,说明吴鞠通照顾到了下焦的热,白茅根的特点是可以使热邪从小便而去,一般喝了白茅根以后,小便就会增多,这味药民国时期的名医张锡纯用的最好,他的体会是不要久熬,用开水泡得沉底了就好了,我临床中体会的确如此,这是人家的经验。
  方子里面的元参也叫玄参,因为避讳玄烨的玄字,而改成了元参,中药里面因为各代皇上而改名字的很多,增加了很多不便,玄参的特点是上行的,可以解毒,同时它能够启动肾经的津液上行到咽喉,这就是为什么各位看到很多治疗嗓子的方剂里都有玄参,但是玄参最好不单独使用,因为肾经的津液不够怎么办?所以通常是和滋养肾经津液的生地一起用的。这个方子里面吴鞠通用了细生地,是为了滋阴兼透热。
  方子里的丹皮是清血分之热的,主要在肝经,而藿香梗这味药用得最好,为什么呢?说明人家吴鞠通没有忘记了,这个患者舌苔满布,体内有湿气,而藿香可以借芳香之气,化开湿气。

Rank: 6Rank: 6

939#
发表于 2014-11-20 15:49:27 |只看该作者
 这个方子,我们的王同志在一天之内连用了三付以后,到了第二天,也就是初六那天,吴鞠通再来看病的时候,热就已经退了大半了,现在就是觉得胸中发闷,肚子不大舒服,这是什么意思呢?吴鞠通判断,原来这体内是热与湿气相抟结呢,现在把热清去了,剩下的湿气开始作怪了。
  于是在方子加入了清湿气的药物:藿香梗、飞滑石、白扁豆、杏仁、连翘、广郁金、生薏仁、银花、白通草、香豆豉。
  这个方子里面就把藿香梗放到了第一位,其中生薏苡仁和通草都是泄湿气的,滑石是通利小便的,但是这味药现在我基本不用了,因为据说滑石的细小颗粒有引起肿瘤的嫌疑,现在都不提倡女性在生殖器附近使用含有滑石成份的爽身粉,婴儿在有黏膜的部位也最好不用;杏仁是吴鞠通在治疗水湿之气时最喜欢用的,因为而杏仁是宣降肺气的良药,他认为肺主一身之气,肺气开则一身之气开,水湿便行。
  以后的几天里,都是用这个方子来加减的,等到了初十的时候,这个患者的热和湿基本上也就清掉了。
 

Rank: 6Rank: 6

940#
发表于 2014-11-20 15:49:37 |只看该作者
 这时候,患者原来的下焦之虚就显现出来了,他的手脚心开始感觉热,吴鞠通判断,这是阴气不足啊,但是脉却两手都是弦的,而且很细,这说明阳气也不是很旺,于是就开了张仲景的复脉汤,加上了生牡蛎和生鳖甲,用来滋阴。
  同时,吴鞠通有给患者开了丸药配合着服用,是什么丸药呢?叫八仙丸,这个名字看起来很神秘,但是一看方子各位就知道了,原来就是六味地黄丸再加上麦冬和五味子,也叫麦味地黄丸,现在药店里都有卖的。
  实际上,这个时候患者的病就已经痊愈了,吴鞠通后面开的滋补药是用来善后的。
  从这个医案里我们看出,吴鞠通治疗温病,那是理法森严,条理清晰。各位可以多琢磨琢磨,如果自己遇到了感冒发热,咽喉疼痛,医生给您开了方子,您也就知道这些药都是干嘛使的了。
  好,今天的实习课就上到这里,感谢忙得水都没喝上的吴鞠通老师,也感谢现身说法的王同志,希望王同志以后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7-6 07:59 , Processed in 0.02565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