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4-7-31
- 在线时间
- 4131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11-21
- 阅读权限
- 90
- 帖子
- 7491
- 精华
- 5
- UID
- 1810
|
偶然翻到敬听以前写的一个帖子,搬过来
http://www.namez.cn/viewthread.p ... ghlight=&page=1
先说说我理解的自由和规则的关系吧。所谓自由,即为孩子生命发展的自由,而非行为上的完全自由,对于当下还不能给予孩子的自由就需要引入规则。如果用辩证法来看,他们既是矛盾又是统一的。
自由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表达情绪的自由(高兴、愉悦、分享、忧伤、失意、生气、愤怒等)
2、身体和技能发展的自由(儿童要照自己的发展进度所表现出应有的状态,不是被要求按成人的意象去发展自己)
3、工作的自由(6岁以前主要是指玩的自由,比如选择玩的材料、玩的方式、玩的时间等等)
先说简单的,我理解得行为(身体)的自由。
我的理解是在什么时候给予自由,在什么时候给予限制,这是需要父母费心思量的,并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要随时调整,而不是一成不变的。那么关键的问题就在于父母要智慧地甄别哪些是需要限制的行为,而哪些是需要保护的会引发孩子探索及发展的行为。
对于那些受限制的行为,我们就需要通过制定规则的方式,避免孩子发生危险或者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我的做法是:只要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伤害环境(道德范畴),就都放手给她自由,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保护好孩子的安全。感觉这么说好枯燥啊,也是老调儿重谈,可能大家得耐着性子看,不过确实是我反复学习和思考得出的结论。还是举些具体的例子来说吧。
给孩子灌输危险的观念。
仙人掌的刺是扎人的;门和抽屉是要夹手的;刚烧开的水和水壶是烫的;刀是剌手的;电是危险的,插头用手指碰是要电到人的;饭菜太热是要烫嘴烫舌头的等等等等。
这些内容我认为属于不伤害自己的范畴,我的具体做法就是慢慢地对孩子讲,见到孩子有类似的行为的时候就制止然后说“不可以”,孩子执意要为的时候,视情况可以让孩子感受下小小的后果。
举例:比如有些事儿,你说的时候很认真可小家伙一点都不在意的样子,非要动。于是后妈我就让她自己感受了刺的扎,壶的烫,抽屉夹手的小疼(模仿有风险,操作需谨慎),她完全相信了妈妈的话,这个信任的建立真的很重要,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问题,因为事实教育了她。
再说说技能发展的自由
我很喜欢李跃儿的一句话,就是我们的教育就是使孩子成为真正的孩子。精髓在此:儿童要照自己的发展进度表现出应有的状态,不是被要求按照成人的意向去发展自己。那么如何发展这种自由,以及如何运用这种自由,那就需要我们运用智慧去分辨了。
我的原则是在尊重孩子尊重自己的前提下,少干预、少要求、多观察、多鼓励,提供“仆人”式的帮助,接纳孩子如她所是而非如你所想。这个怎么说呢?我觉得关键吧,就是要了解孩子不同时期的不同行为特点(有人称之为“敏感期”),理解她、支持她(可能孩子会给别人和群体带来不舒服,但孩子是对的)、宽容她,给她所需的(发展的需求,关键期的需求),而非她所欲的。当然欲望的需要(自由的、无约束状态下)不等于发展的需要。 这个方面的自由包括就很多了,生活自理方面、玩具技巧方面、大运动能力方面、精细动作方面等等吧,还是举一些例子吧。
据说,爬是对孩子感统和小脑平衡最重要的阶段;爬的不好或是时间不够多甚至不会爬的孩子,容易感统失调和平衡力差。而感统失调的后遗症就是孩子做事不专注/多动/容易沮丧和产生挫败感。宣宣是剖腹产,所以我对这些方面挺关注的。目前看她的专注力不错,曾经连续几天一个人坐在那儿一丝不苟地挖40分钟的土;每天自己玩积木至少20分钟以上;每天自己涂鸦很长时间;坐那撕贴画配合我粘补了若干本图书。。。
我觉得让她从小充分地爬对于她专注力地培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举例:吃饭的自由。
我的感受是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要多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要因为他们不太会表达就忽略他们的意愿,而让她对自己的日常生活有所参与、掌控,会让他们在获得自由的同时却更加自律!
比如另很多人头疼的孩子吃饭问题,孩子的问题就是大人的问题,如果你头疼于追着给他喂饭,如果你头疼于孩子边玩(看电视)边吃,如果你头疼于3岁了他还需要你喂,那么我觉得反思的应该是家长,当他小的时候对勺子和筷子很感兴趣的时候,你是否因为怕弄脏了衣服和地板而坚持不让他动不让他自己吃?当他扔勺子的时候,你是否认为他是淘气而忽略了他对空间感的琢磨和认知?当他不想再吃的时候,你是否用玩具逗着他偷偷又往他嘴里塞了几口为了达到你认为的合适的饭量?当他小时候吃饭的时候,你是否也在一旁因为要看一个电视连续剧而边看边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把孩子当成一个人来尊重这是我的一个基本原则。
再比如伸手就拿别人的玩具。有一段时间宣宣经常抢别人的玩具,不管是比她大的孩子比她小的,不管是男孩的还是女孩的,只要是别人的都是好的,而自己的却一点都不让别人动。我发现应该开始给她灌输物权的观念了,便一遍一遍地对她说,这个玩具是你的,那个玩具是小GGJJDDMM的,不是你的。如果你要玩别人的玩具,需要经过小朋友的同意,别人要玩你的玩具当然也要经过你的同意。当然起先小盆友好象根本没听到,该抢抢该哭哭,而且自己的玩具绝对不让别人碰。我的做法是她不让别人玩的,我一概尊重她,让所谓的面子见鬼去吧,呵呵。不过最近好象慢慢开始懂了点,至少别人的东西不给她她没那么生气了,而且别人玩她的玩具如果是她喜欢的小朋友还是可以的,最大的进步是玩了别人的玩具过后还知道谢谢了。所以我坚信这就象一个潘多拉宝盒,道德观和物权概念就藏在里面,只是在默默地等待着主人的开启。
表达情绪的自由
可能很多人都被老人这样说过:怎么你一回家孩子就不听话了?怎么你一回家,孩子就特别爱哭爱发脾气?跟我们一整天都特别乖!怎么跟你就这么不听话?。。。那么恭喜你,孩子能在你这里得到表达情绪的自由,反正我是这么认为的。
这个没啥高招,就是多陪孩子,和他(她)建立亲密关系,只要他觉得在你这里发泄是安全的,没后果的,自然找的是你而不是别人,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千万别烦,这是孩子信任你亲近你的一种表现形式,一定要珍惜,嘿嘿。
工作的自由
你是否在孩子自己搭积木的时候喋喋不休?
你是否总是指导孩子用“正确的做法”玩一个新玩具?
你是否在孩子痴迷地看蚂蚁搬家的时候,强行把他拉去吃饭而使孩子大哭大闹,你却不明所以?
。。。。
孙瑞雪的《爱和自由》里说:儿童通过自由支配自己的身体和行动而获得尊严;通过自由的使用选择能力获得意志上的独立;通过没有干扰的工作获得思想上的独立。
如果孩子想画画了,那么你能做的,就是给他穿好罩衣,摆好画具,放好纸,而不是在他画每一笔的时候都称赞一次指点一番。
如果孩子在游乐场想玩儿这个游戏,或者重复地玩儿一个游戏,并仍然很有兴致地时候,你陪着他就好了。而不是总劝他玩玩儿这个吧,玩玩儿那个,弄得孩子兴趣全无。
那么这些规则何时建立不违反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呢?如何建立才能让孩子乐于遵守呢?
所有的规则建立都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比如出生后,要给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按时睡觉,按时吃奶,按时喝水、按时吃饭等等。
2岁之前,要给孩子行动和发展的自由,不要强化规则的建立,但可以涉及生活习惯、人群准则等方面的构建。2岁之后,要告诉孩子,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
3岁起,明确的规定,孩子要遵守哪些规则或是原则。那么有了这些规则或者原则后,如何植入孩子的心中呢?其实是有些技巧的。
现在就来说说大李讲的那个著名的“小猪和栅栏”的故事,可能很多人听过看过了吧。ANYWAY,只要有一个没看过的,我就没白贴。
一群小猪被围在栅栏里。
第一天主人给栅栏通了电,当小猪想从栅栏钻出去时,结果被电了回来,很疼。
第二天主人没给栅栏通电,小猪虽然第一天被电过,但它还想尝试,所以它又尝试了一次,结果这次顺利通过栅栏。
第三天主人又给栅栏通电,小猪因为有了昨天成功的经历,所以小猪又尝试去穿过栅栏,结果这次又被电了回来,很疼很疼.......
那么这样一会儿通电,一会儿又不通电的栅栏对小猪造成了什么?如果这个栅栏从第一天起到最后一直是通电的,小猪又会是什么样的反应和状态呢?
实话说,我当时看了这个故事后思考了很多很多。
当然,绝对的自由只能使孩子的行为失控,没有疆界的生活使孩子的生活混乱,孩子不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孩子也最终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
在孩子还处于自我发展期,比如2岁以前,规则对于她来说可能更多的体现为一些生活规律或着生活常识。所以太早的按照社会准则过高地要求孩子,其实从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来说是没太大必要的,反而会造成父母的困惑和孩子的逆反,也许我这个论调不太符合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礼仪之邦的国情,呵呵。
关于这个话题让我想起了“鱼缸法则”。这个度真的要把握好。
简言之就是养在鱼缸中的热带金鱼,三寸来长,不管养多长时间,始终不见金鱼生长,然而将这种金鱼放到水池中,两个月的时间,原本三寸的金鱼可以长到一尺。
引申到孩子的教育,就是孩子的成长需要自由的空间,而不是让他们拘泥于一个小小的父母提供保护的“鱼缸”中,因此为人父母应该克制自己的想法和冲动,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