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学父五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专版] “题海战术”的令人心酸的真相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61#
发表于 2015-11-5 16:28:54 |只看该作者
学父五迁 发表于 2015-11-5 15:59
哈哈。可不是。
打算卖卖电脑。。我是说,慢慢变老。 :D

快了  快了  这就快了  一起加油

Rank: 8Rank: 8

62#
发表于 2015-11-5 20:18:34 |只看该作者
学父五迁 发表于 2015-11-5 14:11
据我了解,公认的最好的线性代数教材是《线性代数及其应用》((美)David)。
其中直接就给出了一个解方程组 ...

能详细讲讲吗,有啥诀窍很快地配平化学方程式吗

Rank: 8Rank: 8

63#
发表于 2015-11-5 21:45:1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学父五迁 于 2015-11-5 21:58 编辑
Elf 发表于 2015-11-5 20:18
能详细讲讲吗,有啥诀窍很快地配平化学方程式吗


哈哈。这个简单哪。
就像把大象装进冰箱里一样。
第一步,把冰箱门打开。
第二步,把大象装进冰箱。
第三步,关上冰箱门。

配平化学方程式也是如此。
第一步,列出方程组。
第二步,解出方程组。
。。。


好吧。以上只是一个玩笑。
我不知道“快速”配平化学方程式的“诀窍”。
我只知道配平化学方程式的通用方法。

我就把《线性代数及其应用 (美)David》一书中的例子搬过来吧。
当丙烷气体燃烧时,丙烷(C3H8)与氧气(O2)结合产生二氧化碳(CO2)和水(H2O)。
形成如下的化学方程式。

(a1) C3H8 + (a2) O2 = (a3)CO2 + (a4)H2O

a1, a2, a3, a4 分别是四种分子的个数。

分子有上述4种。
所有的可能原子有碳(C)、氢(H)、氧(O)3种。

列个表格,列出每种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的个数。

          C3H8      O2      CO2      H2O
碳(C)     3        0       1        0
氢(H)     8        0       0        2
氧(O)     0        2       2        1


上述的化学方程式两边同时减去等式右端,变形如下。

(a1) C3H8 + (a2) O2 - (a3)CO2 - (a4)H2O = 0

上述的表格就变形如下(右端的分子中的原子个数变成负数)。

          C3H8      O2      CO2      H2O
碳(C)     3        0       -1        0
氢(H)     8        0       0        -2
氧(O)     0        2       -2       -1


如果学过矩阵初等行变换(非常简单,就是行之间加减乘除。原理同消元法一样),
那么,可以直接对上述矩阵进行初等行变换,得出结果。

如果没有学过矩阵初等行变换,那么,就列出下面的不定方程组。


3 a1             -   a3                 = 0
8 a1                        - 2 a4    = 0
         2 a2   - 2 a3   -    a4    = 0

用消元法或代入法解方程就行了。
这个方程组很适合用代入法,直接就可以看出  
a3 = 3 a1,   
a4 = 4 a1
代入最后一个方程,就可以得到
a2 = 5 a1

这是一个不定方程组,有无穷多组解。
取一组最小公约数为1的整数解即可。

a1 = 1
a2 = 5
a3 = 3
a4 = 4

点评

Elf  非常感谢! 好好学学。我好像以前没学过这种方法呢,我只会用凑数的办法配平  发表于 2015-11-6 09:08:46

Rank: 8Rank: 8

64#
发表于 2015-11-5 22:25:09 |只看该作者
下面描述一下矩阵初等行变换的过程。
为了清晰描述,我把每一步细节都记录下来了。
因此可能显得比上述的代入法繁琐复杂,实则不然,两者的繁简程度是一样的。
而且,如果熟悉了矩阵行变换之后,矩阵的写法更加简单,尤其适用于未知数更多的、更复杂的方程组。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数学应用软件中的方程组形式,全都是矩阵形式。
如果要运用数学应用软件,必须熟悉矩阵方法。

如果使用矩阵初等行变换,需要先选取主列(换列)。
先看之前的矩阵。

           a1       a2      a3       a4

          C3H8      O2      CO2      H2O
碳(C)     3        0       -1        0
氢(H)     8        0       0        -2
氧(O)     0        2       -2       -1


可以看出,第三列、第四列、第二列 适合当主列
调整列顺序,行变换正负号,行约简。

            a3      a4     a2    a1

           CO2     H2O     O2   C3H8
碳(C)     1       0      0     -3
氢(H)     0       1      0     -4
氧(O)    -2      -1      2      0


第三行加上两倍的第一行、一倍的第二行。

          a3      a4     a2    a1

          CO2    H2O    O2   C3H8
碳(C)    1       0     0     -3
氢(H)    0       1     0     -4
氧(O)    0       0     2     -10

第三行约简。

          a3      a4     a2    a1

          CO2    H2O    O2   C3H8
碳(C)    1       0     0     -3
氢(H)    0       1     0     -4
氧(O)    0       0     1     -5


行变换完成。
这个矩阵写成方程式如下。

a3 - 3 a1 = 0
a4 - 4 a1 = 0
a2 - 5 a1 = 0



a3 = 3 a1
a4 = 4 a1
a2 = 5 a1

Rank: 8Rank: 8

65#
发表于 2015-11-6 09:43:00 |只看该作者
还是继续说说统计中的线性回归。
除了线性回归相关系数之外,课本内容(高考范围)还要求学生记下两个线性系数的公式。
(这两个线性系数相当于 y = ax + b 中的 a, b 系数)

这两个公式也相当复杂,尽管没有了根号形式,但也相当难记。

Rank: 8Rank: 8

66#
发表于 2015-11-6 09:43:49 |只看该作者
课本(人教版)中的阅读材料中给出了一种推导方法。
但这种推导方法不仅没有减轻负担,反而引入了一种难度更高的技巧——不等式配方法求极值。

“不等式配方法求极值”的技巧,是一种极为高难度的技巧。
这种技巧,即使连大学师生都难以掌握。
而且,用处很少。只有数学奥赛学生才能掌握,才有机会在奥赛中用到。

这意味着,普通学生几乎不可能利用这段推导方法来帮助记忆。

Rank: 8Rank: 8

67#
发表于 2015-11-6 09:44:26 |只看该作者
那么,求极值的通用方法是什么呢?
求导(求微商)。
线性回归有两个系数,a, b,因此就需要求 偏导(偏微商)。
这个技巧十分简单,很容易理解掌握。
很多概率统计学的大学课本讲的方法就是 求偏导。

Rank: 8Rank: 8

68#
发表于 2015-11-6 09:44:54 |只看该作者
所以,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事实是,中学中的一些算法的难度和复杂度上,远远高于大学的通用方法。

难怪数学家克莱因提出过“尽早在中学中引入高观点(在中学的初等数学引入高等数学观点)”。
遗憾的是,他在引入“高观点”的同时,还引入了“高形式”,使得这条路子的教学实验效果并不佳。

Rank: 8Rank: 8

69#
发表于 2015-11-6 09:45:28 |只看该作者
在线性回归的各种讲法中,最为形象直观漂亮的讲法,还要属于一些线性代数经典教程(如《线性代数及其应用 (美)David》)中的讲法。
在这种讲法中,最小二乘法有了形象的直观几何意义,一目了然。
而且这种讲法把相关的部分(平行分量)、不相关的部分(垂直分量)区分得清清楚楚,为以后学习统计学中更加复杂的相关打下基础。

Rank: 8Rank: 8

70#
发表于 2015-11-6 09:45:59 |只看该作者
一些人可能没有读到过(如《线性代数及其应用 (美)David》)中的这部分。
为了理解得更加深入,他们查到了麻省理工教材中的“最小二乘法”的直观几何意义讲法。
他们还编写了一个小册子《最小二乘法的几何意义》,
和《线性代数及其应用 (美)David》这本书的讲法是一致的。

Rank: 8Rank: 8

71#
发表于 2015-11-6 09:46:37 |只看该作者
总之,中学课本中阻碍理解的讲法,林林总总,不胜枚举。
大学课本呢?
这要问是哪一个大学的课本。
因为,每一个大学,基本上都用自己院校名师编写的课本,甚至很多大学都有自己的出版社。

我读过的大学教材中,绝大部分都是极难理解的形式推导形式,远远低于中学教材的平易程度。
只有少部分大学教材编得形象生动,超越了中学教材的平易程度。

Rank: 8Rank: 8

72#
发表于 2015-11-9 11:16:46 |只看该作者
Elf 发表于 2015-11-5 20:18
能详细讲讲吗,有啥诀窍很快地配平化学方程式吗

我记得可以转换为数学题目,因为化学方程式两边的各种原子数目一定是相同的,变化的是他们的组合方式。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一定相等,原子数一定相等,这两个原则可以解决很多化学题目

点评

Elf  就是学父63楼讲的那样吧  发表于 2015-11-9 14:10:27

Rank: 8Rank: 8

73#
发表于 2015-11-9 14:10:59 |只看该作者
以后数理化问题就问楼主了

Rank: 8Rank: 8

74#
发表于 2015-11-9 14:46:42 |只看该作者
Elf 发表于 2015-11-9 14:10
以后数理化问题就问楼主了

呵呵。欢迎之至。
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Rank: 8Rank: 8

75#
发表于 2015-11-9 16:22:55 |只看该作者

初等函数的微积分公式(求导),已经全面引入到高中课本,而且成为高考的考点。

Rank: 8Rank: 8

76#
发表于 2015-11-9 16:23:16 |只看该作者
高中课本直接给出了这些求导公式,学生只能硬记下来。

大多数的大学课本,给出了这些求导公式的形式推导过程,但是,形式上显得比较复杂,算法步骤繁多。

实际上,这些求导公式,都不需要记忆。

这些求导公式的推导过程,也不需要太多的形式推导,都有一些简洁直观的技巧。

下面一一介绍。

Rank: 8Rank: 8

77#
发表于 2015-11-9 16:23:54 |只看该作者
先从正弦、余弦函数开始。

正弦、余弦函数的导数,实际上不用记,而是可以直接“看”出来。

Rank: 8Rank: 8

78#
发表于 2015-11-9 16:24:13 |只看该作者
正弦、余弦函数有一个历史遗留下来的名字——三角函数。

其实,“三角”函数和三角形的关系,并不密切,
只是,三角形中有一些重要定理和“三角”函数相关,
如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勾股定理的广义推广)。

Rank: 8Rank: 8

79#
发表于 2015-11-9 16:24:45 |只看该作者
“三角”函数和什么形状的关系最密切呢?
圆!
“三角”函数叫做“圆”函数,更加确切一些。
正弦余弦函数的图像中,横轴x轴方向上的分量(即,x值),
实际上就是圆弧(圆周上起点到某一点的圆弧)展开的长度。

Rank: 8Rank: 8

80#
发表于 2015-11-9 16:25:20 |只看该作者
很多时候,“三角”函数的种种特性,和“圆”结合起来,就一目了然了。

物理中,
速度就是反应位置变化的变化率(导数),
加速度是反应速度变化的的变化率(导数)。

正向(逆时针方向)的匀速的圆周运动,是一个刻画“正弦、余弦函数导数”的绝佳情境。

假设一个点(比如,垂直于磁力线方向飞入均匀磁力场的一个电子),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轨迹为一个圆。
为了方便起见,假设圆周的半径是1(这是一个单位圆),
假设这个点的运动角速度(每一个位置对应的圆心角的变化率)是1弧度每秒。

那么,这个点的运动轨迹的参数方程如下。

x = cos(t)
y = sin(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11-22 21:21 , Processed in 0.027993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