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小颀妈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育儿困惑] 2010年8月话题:0-6岁究竟该构建些什么?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Medal No.1 Medal No.5 Medal No.10

61#
发表于 2010-7-30 13:24:14 |只看该作者
李网上的“教育理念”中的“儿童观”在这里:http://www.liyueer.com/index.php?id=218

虽然我很想引用一些过来,但是,每一页上都写着“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这几个大字,我还是尊重吧。

第1条讲的是“自然属性”的问题,也就是之前牛妈说的“小动物”到小人的过程。

这一条我认同大李的观点,我郁闷的只是,我觉得大李讲得很不清楚,很多重要的东西都是点到即止,却没有讲明白。

比如这一条,我觉得,重要的是:

儿童的成长过程,其实是几百万年人类自身的发展演变一个缩影。

理解了这一点(当然,这条虽然是在无数前人的基础上总结的,但最终成文的这句话是我自己写的,所以这个观点是否正确也欢迎大家探讨),才能对儿童成长中的一些必然的现象有所理解(比如他身上所表现出的动物性,这是太太太太正常的一件事情,这个事情的孩子,他就该是这样的)以及更加尊重(所以真的不需要催着孩子成长,他们已经成长得实在是太太太太快了,人类发展经历了几百万年,而他们仅仅用这么几年时间就把这几百万年的发展都给经历了,这还不够快吗?)
颀,男孩,2007.1.25

如果这就是生活……

Rank: 9Rank: 9Rank: 9

Medal No.1 Medal No.5 Medal No.10

62#
发表于 2010-7-30 13:44:51 |只看该作者
大李的“儿童观”的第2条是关于尊重儿童的属性。

我真正感觉有话想说不吐不快其实就是从看了这一段开始的。

大李首先讲了一下什么是错误地尊重,其实这一段就让我挺不舒服的,也许是因为大李否定了“仰望”这个字眼吧,在我眼中,“仰望”孩子(“仰望”任何一个人)并不等同于把自己置于一个卑躬屈膝的奴隶的位置。当然,这些只是字面上的争议,我把大李的意思理解为,她只是想说,不能没有自我、没有原则地瞎“尊重”,不能纵容孩子,不能让孩子成为“人上人”,如果是站在这个角度来说的话,我完全认同这一点。

但,我所以为的不应纵容,是因为,纵容并不是真正地爱孩子、并不是真正地尊重孩子,相反,这是在害孩子,这是对孩子不利的一件事情,因为它会使孩子在今后的对人关系中必不可少的平等概念、同理心、同情心等都无法正常地建立,他会使孩子成为一个自我中心的人,他会使孩子无法正常地去理解他人、尊重他人,从而使孩子无法与他人建立正常地相互平等、相处尊重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建立能力,使一个人能否很好地与其他人相处所必不可少、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

这些,才是我所认为的不应纵容孩子、不应让孩子高高在上的理由,而并非是因为“从来没有一个奴隶主会尊敬奴隶,会听取奴隶对他的教导。如果你真的这样尊重你的孩子,那么将来你就没有办法指导你的孩子成为一个人。”

不,我不纵容我的孩子,不是因为我需要指导他、教导他,我怕他不听从我的指导教导,所以我才不能仰望他、不能纵容他,完全不是因为这个。

我认为真正的理由,是为了孩子自己将来的发展,而不是为了让孩子听我的话(或者说,怕过分纵容了孩子会不听我的话),不是这些。

至于这第一段的最后一句“如果作父母的不能指导孩子成长、不能成为孩子的导师,孩子就太危险了!”,我也并不完全认同。

回忆我自己的成长经历,我认为,很多至今受益的东西,并非来自父母的指导,相反,我倒是很感激父母当时太忙了,而没有来给我那么多的“指导”和“教导”,所以,我才没被破坏得太多。再回忆父母当初所给予我的那些“指导”和“教导”,究竟是让我受益了还是受害了,究竟对我的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我认为,很多都值得商榷。

以上是对大李的“儿童观”的第2条里的第一段的看法。

PS,请大家做好心理准备,我预计,我对大李的不接纳、吹毛求疵要来个大爆发了。
颀,男孩,2007.1.25

如果这就是生活……

Rank: 8Rank: 8

63#
发表于 2010-7-30 13:47:48 |只看该作者
这个问题其实我并没有仔细想过,只是凭感觉说的。

我感觉,就是你说的这样。
小颀妈妈 发表于 2010-7-30 13:03


颀妈,如果是这样来理解“妥协”,我想,我仍然是不能同意你和红楼关于“大李无奈地向传统教育妥协”的观点的。

我的观点是:按照大李的教育理念培养出来的6岁孩子,无需向传统教育妥协,也能够很好的适应传统教育。只要你不是要求特高,非要孩子拔尖什么的,跟上国内小学教育的进度,应该是不成为题的。

大李说的,“恰当设计一些从具象到抽象,从形象到符号的转化内容,并使孩子对人创造的这些文化发生兴趣,在进行中巧妙地使用小学一年级需要用到的基本技能”,我认为和传统的“在入学前进行技能和学识的灌输”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前者是以孩子的“自发”,最多是“激发”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是以孩子为主导的;而后者,则是完全置孩子的兴趣爱好、个人发展于不顾,纯粹是以老师为主导的“灌输”。我更倾向于认为,大李的这一做法更类似于“抓教机”。

安4岁半了。老实讲,我并不是完全没有考虑过这方面的问题,我也没有“反传统”到了完全不管不顾他很快就要面对的入学问题的地步。但经过了这半年的仔细观察,我看到了他在自然状态下,四岁之后的长足进步,小到识字、数学、自然科学,大到孩子对学习的态度、兴趣、专注力、好奇心乃至思维的发展……我想我有信心,即使我完全不灌输那些所谓的技能知识,安在这方面,也完全有能力应付未来传统教育下的小学生活。

举一个可能不是最恰当的例子。李跃儿教育绝不提倡打骂教育儿童。但其实,真正李跃儿教育下的儿童,亲子关系好,打得也骂得,他们会理解父母教育他们的真心。和父母没有融洽的亲子关系的孩子,打不得也骂不得,一打就逆反。(武志红有过类似的话,原文不记得了。)

应付小学教育,应该仅仅只是,按照正确的理念养育我们的孩子,我们收获一个正常儿童的同时,一个小小的附加品。相对于我心中的万丈高楼来说,一个小学,实在是微不足道的。

Rank: 9Rank: 9Rank: 9

Medal No.1 Medal No.5 Medal No.10

64#
发表于 2010-7-30 13:51:05 |只看该作者
颀妈,如果是这样来理解“妥协”,我想,我仍然是不能同意你和红楼关于“大李无奈地向传统教育妥协”的观点的。

我的观点是:按照大李的教育理念培养出来的6岁孩子,无需向传统教育妥协,也能够很好的适应传统 ...
上海悄悄 发表于 2010-7-30 13:47

嗯,这个问题我没有好好想过,看了你这一大段,感觉你说得很对,谢谢你的大段文字!
:F: :F: :F:
颀,男孩,2007.1.25

如果这就是生活……

Rank: 8Rank: 8

65#
发表于 2010-7-30 13:54:10 |只看该作者
李网上的“教育理念”中的“儿童观”在这里:http://www.liyueer.com/index.php?id=218

虽然我很想引用一些过来,但是,每一页上都写着“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这几个大字,我还是尊重吧。

第1条讲的是“自然属 ...
小颀妈妈 发表于 2010-7-30 13:24


颀妈,大李那儿写的是“请勿转载”,而不是“不许引用”吧?这两个词还是有区别的。;P

Rank: 9Rank: 9Rank: 9

Medal No.1 Medal No.5 Medal No.10

66#
发表于 2010-7-30 14:02:47 |只看该作者
颀妈,大李那儿写的是“请勿转载”,而不是“不许引用”吧?这两个词还是有区别的。;P
上海悄悄 发表于 2010-7-30 13:54

嗯,是的,所以,我还是引用了一些过来了;P ,因为我的文字是针对那些话而进行的探讨,完全不加引用的话,我真的没法写下去了。
颀,男孩,2007.1.25

如果这就是生活……

Rank: 8Rank: 8

67#
发表于 2010-7-30 14:11:15 |只看该作者
颀妈,如果是这样来理解“妥协”,我想,我仍然是不能同意你和红楼关于“大李无奈地向传统教育妥协”的观点的。

我的观点是:按照大李的教育理念培养出来的6岁孩子,无需向传统教育妥协,也能够很好的适应传统 ...
上海悄悄 发表于 2010-7-30 13:47


安妈这段说得确实好!鼓掌!

我所感受到的“妥协”,是从非主流教育这些年的发展历程角度说的。

在前几年的李网上,久学园版块不少关于孩子从巴园毕业进入主流教育不适应的例子,也有不少家长直接就选择了晨星等非主流教育的学校。

也可能我犯了经验主义,感觉是几年的实践下来,大李开始越来越多地考虑适应主流教育,而不是像以前那样“非”得彻底。

我自己因为各种原因没能让孩子进入非主流教育,心里颇多遗憾;我自己这个妈妈混了几年李网,仍然还是个主流妈妈,心里对自己更多不满。

所以,特别希望非主流教育能够让更多的孩子受益,能够坚强地在中国走下去。

于是,在看到大李“十五”条的时候,那两个“适应”的字眼一下子就进入了我的眼帘。

也许,就是以上几种原因,让我产生了投射。

所以,这个问题,还是我的问题,我们就不讨论了吧,呵呵~
我要怎样给你我的爱http://blog.sina.com.cn/happykiky

Rank: 9Rank: 9Rank: 9

Medal No.1 Medal No.5 Medal No.10

68#
发表于 2010-7-30 14:15:14 |只看该作者
既然第一段里讲了那种奴隶尊重奴隶主(其实我认为奴隶对奴隶主究竟有没有尊重,这本身就是个问题)似的“尊重”,是错误的尊重,那么,第二段里,大李就开始谈论正确的尊重了。

大李说,“我们应该尊重孩子属于自然成长的那些属性,也就是作为一颗种子的特质——什么时候发芽、什么时候长叶、用什么方法帮助它们成长、需要什么泥土、泥土里需要什么营养”,这一段其实我挺认同的,我来整理一下,我认为,大李说的是,基于前面第一条对儿童的成长特点的了解——即:儿童时期就是动物性偏多,越早动物性越多,最初其实根本就相当于一个小动物;儿童的成长就是人类发展的一个缩影,因此,他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一下子就到达文明(相对于人类的整个发展过程,文明是非常后面才出现的一个东西),就是会经历那些野蛮的、非常自我的那些时期),他的发展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基于对这些的了解,所以,我们需要尊重儿童的内在的成长阶段、成长时期、成长速度,这是我对那两个“什么时候”的理解。

至于后面的“用什么方法帮助它们成长、需要什么泥土、泥土里需要什么营养”,我想,讲的是父母和教育者的任务和职责,就是如何帮助他们,如何为儿童的成长准备营养充足的环境。我以为,这里的态度是非常非常之正确的。

我的意思是,对于前面大李所写的为了引导、教导孩子,所以不应仰望孩子、不应过分满足孩子,因为那样会使孩子成为我们的奴隶主,从而使我们无法引导、教导孩子,对于这个观点,我是持反对意见的。而这里的观点,我是完完全全认同的。

我认为,“帮助孩子”这一出发点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同样是引导孩子,以“帮助孩子”为目的和以“控制孩子”为目的是完全不同的,这绝对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两件事情。当然我知道,大李的初衷肯定不是要控制孩子,但我以为,如果没有明确地意识到我的出发点、我的目标都是“帮助孩子”的话,我们对孩子的所有引导和教导,都很有可能在不知不觉间演变成控制,这是非常需要警惕的。

而这里所提的“用什么方法帮助它们成长、需要什么泥土、泥土里需要什么营养”,我以为,才是真正的父母和教育者引导和教导孩子的出发点和应有的态度。同时,这里所写的也是非常科学的方法,从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出发,来理解孩子的成长需要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养分,我们可以为它们做些什么来帮助他们成长。

所以,尊重儿童的自然属性,就意味着我们尊重儿童的成长阶段和成长速度,同时又能在此基础上为儿童的成长做好合适的准备、为他提供合适的环境和他所需要的帮助。

我想,这些,应该是大李的这第二点真正要说的东西。
颀,男孩,2007.1.25

如果这就是生活……

Rank: 1

69#
发表于 2010-7-30 14:21:23 |只看该作者
孩子也许不会选最大的,但应该会选他认为的最好的。
在他眼里,小纸片那时候珍贵的程度一定超过了大飞机。
上海悄悄 发表于 2010-7-28 11:10

不好意思 我还得继续歪楼哈 这个的确是困扰我的一个问题

安妈说的这个我认同的
那么也就是说 其实让梨这个事 我们是让孩子跟大人的价值观统一
而不是一个道德问题
如果是为了教育孩子尊长敬老 大方等等 那么应该把孩子自己挑的那个梨让出去 因为这个是孩子眼里最有价值的一个

如果从一开始父母就建立一个规则 最大的给长辈 父母也坚持这样去做
那么对孩子是怎样的一个影响? 价值观被成人的同化了?被培养出了品德?或者只是一个习惯 一个孩子执行的规则?

Rank: 7Rank: 7Rank: 7

70#
发表于 2010-7-30 14:27:40 |只看该作者
厄,发现我跟颀妈有一点相似,就是喜欢挑大李的刺。;P

我一直暗自不爽她向主流应试教育低头,向家长们的“孩子生存问题”焦虑低头,说要“培养易于生存的孩子”,总是小人之心的觉得,她这是迎合市场。

我还是喜欢那个“孩子是脚,教育是鞋。”鞋是来适应脚,为脚服务的,再好的鞋,也不值得把脚给削掉一块儿。

还有培训时她说“家长必须是权威,是引导者”,这我也持保留意见。

Rank: 9Rank: 9Rank: 9

Medal No.1 Medal No.5 Medal No.10

71#
发表于 2010-7-30 14:40:08 |只看该作者
在第三段和第四段里,大李又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错误的尊重,这个本身我没意见——算了,我还是老老实实地承认吧,我其实挺有意见的,我觉得,这里明明在写儿童观,在写该如何尊重孩子,可是,却花了这么多的笔墨来批判这两个错误地“尊重”孩子的妈妈,个人觉得,不是那么地合适。

这里,我的情绪在于,我认为,虽然讲清楚哪些做法是错误的尊重,也就等于间接地为正确的尊重做了一些澄清,但是,这两大段里大李的文字里所体现出来的对这两个妈妈的错误做法的不接纳、批判是让我很不舒服的地方,正如那天我在那个池草的争议帖里所回复的那样,我认为,几乎是所有的父母,都是从传统阵营走过来的,然后,在新接触“爱和自由”的这种新教育时,有很多误区、很多教条、很多似是而非、很多过犹不及,我觉得,这是非常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这些处于误区中的父母,需要的是帮助、而非批判,这是我的看法。

这些,可能和小巫专栏里夏令营那个帖子里爱无言对小巫的希望一样吧,也和那天我对池草君的希望一样吧,也许,要求的确是高了些。

但我觉得,如果想得清楚的话,就会理解,这真的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就如同我们的孩子,他们必须经过秩序敏感期甚至执拗敏感期这样死板的时期,然后,他们才能逐渐地学会灵活一样。在学习一样新知识新技能的时候,我们成人也并不高明很多。以前在别的过程中写过的一段话是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引用过来:

也许成长的过程中会有矫枉过正的时候,但我相信即便是矫枉过正,也是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南极和北极之间不断的振荡,振幅越来越小,最终终于趋向于正中心——不偏不倚,我相信这就是所谓的“螺旋式的成长”。

所以,对于那些矫枉过正的妈妈,我由衷地希望,我们能对他们的成长多一些宽容、多一些接纳、多一些帮助,而少一些批判。

以上是对大李的“儿童观”的第2条里的第三、第四段的看法。
颀,男孩,2007.1.25

如果这就是生活……

Rank: 8Rank: 8

72#
发表于 2010-7-30 14:45:11 |只看该作者
那么也就是说 其实让梨这个事 我们是让孩子跟大人的价值观统一
而不是一个道德问题
如果是为了教育孩子尊长敬老 大方等等 那么应该把孩子自己挑的那个梨让出去 因为这个是孩子眼里最有价值的一个

如果从一开始父母就建立一个规则 最大的给长辈 父母也坚持这样去做
那么对孩子是怎样的一个影响? 价值观被成人的同化了?被培养出了品德?或者只是一个习惯 一个孩子执行的规则?
雪瓴妈妈 发表于 2010-7-30 14:21


这些话看得我很晕。

简单来讲,提倡孔融让梨,是成人强加在孩子身上的虚假的大公无私。趋向于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允许孩子保留他认为最好的一个。

孔融让梨已经过时了,就像小英雄赖宁一样。现在没有人会要求自己的孩子向赖宁学习了吧?孔融让梨,其实也是一样,迟早会退出舞台的。

道德观的培养仅仅依靠建立规则是可笑的。

Rank: 8Rank: 8

73#
发表于 2010-7-30 14:51:46 |只看该作者
厄,发现我跟颀妈有一点相似,就是喜欢挑大李的刺。;P

我一直暗自不爽她向主流应试教育低头,向家长们的“孩子生存问题”焦虑低头,说要“培养易于生存的孩子”,总是小人之心的觉得,她这是迎合市场。

我还是喜欢那个“孩子是脚,教育是鞋。”鞋是来适应脚,为脚服务的,再好的鞋,也不值得把脚给削掉一块儿。

还有培训时她说“家长必须是权威,是引导者”,这我也持保留意见。
容宝妈妈 发表于 2010-7-30 14:27


都要这么挑,谁的刺也不少~~~~:lol

低头那个,前面已经说过了。欢迎挑刺儿~~~:loveliness: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这句话相当好。我相信,穿上李跃儿牌鞋子的孩子们,一定乱石险滩也能如履平地、健步如飞。:F:

Rank: 9Rank: 9Rank: 9

Medal No.1 Medal No.5 Medal No.10

74#
发表于 2010-7-30 14:54:0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颀妈妈 于 2010-7-30 14:56 编辑
厄,发现我跟颀妈有一点相似,就是喜欢挑大李的刺。;P

我一直暗自不爽她向主流应试教育低头,向家长们的“孩子生存问题”焦虑低头,说要“培养易于生存的孩子”,总是小人之心的觉得,她这是迎合市场。

我还是喜欢那个“孩子是脚,教育是鞋。”鞋是来适应脚,为脚服务的,再好的鞋,也不值得把脚给削掉一块儿。

还有培训时她说“家长必须是权威,是引导者”,这我也持保留意见。
容宝妈妈 发表于 2010-7-30 14:27

欢迎容妈!:F:

我们的相似点何止这一个,其实我觉得,在育儿上,有一些本质的东西,我们是更认同孙老师、蒙特梭利、恵芙乐、泡妈和尼尔的。

原来大李在培训时说过这句话啊,“是引导者”我不反对,前面半句我是绝对要投反对票的。我记得泡妈以前说过,尽管在很多方面,华氏都比蒙氏更好,但是,在对真正地相信孩子成长的动力来自她的内在本身这一点上,蒙氏还是比华氏来得更彻底。

我同意这种看法。
颀,男孩,2007.1.25

如果这就是生活……

Rank: 9Rank: 9Rank: 9

Medal No.1 Medal No.5 Medal No.10

75#
发表于 2010-7-30 15:11:29 |只看该作者
第五段,大李又回到了怎样才是正确地尊重孩子这一点上,我个人将其整理了一下,我认为:

之前谈论的“尊重儿童的成长阶段和成长速度,同时又能在此基础上为儿童的成长做好合适的准备、为他提供合适的环境和他所需要的帮助”,是基于理解儿童的自然属性这一点上的。

而这里所谈论的“在与儿童沟通交流时,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孩子,向孩子真诚地去提出自己所不了解的问题,并沟通自己所了解的内容”,我认为基于的是,儿童他虽然小,但他也是一个人,他和我们成人是平等的,他并不低我们一等。

所以,这里的重点是“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孩子”,而不是“在与儿童沟通交流时,向孩子真诚地去提出自己所不了解的问题,并沟通自己所了解的内容”,后面这个只是一个运用,而不是重点。当然,也很感谢大李举的这个例子,让人警醒。

至于下面的第三(BTW,这个“第三”正好接在前面第二点的那个例子的两个可能性的分析之后,实在是让人很晕):我们需要尊重儿童自己对事物的感受、儿童自己的爱好,而不应把我们自己的爱好强加于孩子,并试图替代孩子的爱好,这一条,和前面那条一样,也是基于“儿童他虽然小,但他也是一个人,他和我们成人是平等的,他并不低我们一等”这一点的。

对“儿童观”的第2点的分析整理就到这儿。
颀,男孩,2007.1.25

如果这就是生活……

Rank: 9Rank: 9Rank: 9

Medal No.1 Medal No.5 Medal No.10

76#
发表于 2010-7-30 15:38:58 |只看该作者
不好意思 我还得继续歪楼哈 这个的确是困扰我的一个问题

安妈说的这个我认同的
那么也就是说 其实让梨这个事 我们是让孩子跟大人的价值观统一
而不是一个道德问题
如果是为了教育孩子尊长敬老 大方等等 那 ...
雪瓴妈妈 发表于 2010-7-30 14:21

这位妈妈,其实我和安妈一样,对你的这段文字有点晕,所以刚才没回复你,不过刚才看到安妈的回复后,我重新仔细看了一遍你的帖子,我终于明白了你的意思,你的疑问是:如果我们真的通过“让孩子把他自己认为最好的那个梨让出去”这样的行为把我们自己认为好的价值观来灌输给孩子,这有什么不对吗?这会有什么结果呢?或者更明确地说:这会有什么危害呢?

来回复你的疑问。

这样做的问题是:

正如安妈所说,首先,这样做并不能真正把孩子的道德观建立建立。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是先经过一个完全只关注自己的需求、而完全不关注他人的需求这样一个阶段的,与此类似,这也是儿童的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一环。如果跳跃这个阶段而直接要求他去分享的话,是无法让他真正建立起对他人的体谅的。

当然,这么说也许有些抽象,也许你会说,我们小时候不都是这么被教育着过来的吗?我们现在不都好好的,都学会分享学会关心人了吗?

但是,我要说,真正的情况是,我们这些从小在孔融让梨的文化中被教育长大的成人,其实并不是那么地会分享会关爱,并不是。

这就涉及了第二个问题,在孩子未能看到、未能理解他人需求的阶段直接去要求孩子进行分享和其他关心他人的行为,这么做不仅无法真正地建立孩子优秀的道德品质,而且,反而会破坏孩子的发展,这个发展中包括真正的道德品质的形成。

这是因为,当孩子的能力尚未发展到可以看到并且理解他人的需求的时候,其实他是处于一个自我意识萌芽、自我中心的阶段,这一阶段不是毫无意义的,相反,这一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大李的教育目标的第一条就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这一条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是绝对要置于首位的一条,我们每个人,必须首先成为我们自己,首先理解我们自己的需求,满足我们自己的需求,然后,再推己及人的,才有可能去很好地理解他人的需求、响应他们的需求。这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一个正常的过程。

所以,如果在孩子的自我意识欣欣向荣蓬勃发展、非常自我中心的时期,我们去打压他的这种对自我意识、自我需求的认知和理解的话,其实,就等同于打压了他走向美好、走向理解体谅他人的需求的过程。

这就是为什么孙瑞雪老师说“强制儿童将自己的东西给别人就意味着教孩子去强行拿别人的东西”(参见《爱和自由》P156)。

这位妈妈,其实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虽然你问得这么直接。但是,我认为,这的确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真的能够理解这个问题的然和所以然的话,我们就真正可以懂得:为什么很多好的品质并不可以通过教来传给孩子,甚至,为什么不可以以道德规范来约束我们自己。
颀,男孩,2007.1.25

如果这就是生活……

Rank: 8Rank: 8

77#
发表于 2010-7-30 15:58:59 |只看该作者
我有个感觉,0-6岁是从小动物到小人的转变。
牛妈妈 发表于 2010-7-26 15:58

嗯,精辟,排~~
展示、升华、创造自己
YOYO手记(20090902女) YOYO博客

Rank: 9Rank: 9Rank: 9

Medal No.1 Medal No.5 Medal No.10

78#
发表于 2010-7-30 16:12:53 |只看该作者
继续回到大李的“儿童观”,“儿童观”的第3点,标题是“保护儿童的属性,而不能破坏他们的属性”,这里先插一句,我觉得,大李的儿童观的3点,其实只有第1点是真正讲“儿童观”的,而后面两点讲的都是我们成人或者教育者应该怎样做,有些怎样做(比如第2点里讲的尊重儿童的成长阶段和成长速度的问题)是基于第1点的儿童观的,而有些甚至和儿童观毫无关系。

回到这个第3点,第3点里大李举了两个例子,这两个例子是说如何引导帮助儿童的成长的,两个例子,是同类的,同性部分很多,所以光讨论第一个例子就行了。

第一个例子中,大李写到了4种做法,最后,明确表达了真正对孩子最有利的做法是第4种,而非前面的3种。这里,我想说,首先,这里的第4种做法的确是对孩子非常好的一种引导和帮助,但是,它是不是就那么个绝对,绝对就是最好的呢?

我个人的看法是,不同的情况答案可能就不一样。

首先,如果孩子还很小,思维和语言能力还没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话,恐怕就没法用这第4种方案,恐怕就得用上第1个方案,孩子不肯道歉或者不肯去弥补的话,或者是更小的孩子,我们甚至还得自己代为道歉和弥补,也就是说说不定还得用上第2个方案。

至于其中的第3条,安慰孩子的情绪,我觉得更是首要要做的。我觉得,即便是比较大的孩子,可以用第4个方案来引导了,也应该先用上这第3条,前去安慰受伤害的孩子,那才是合适的。首先是情感上的关怀,然后才是教导孩子解决问题的办法,我认为应该是这么一个先后顺序。

在安慰受伤害的孩子之后,我觉得,也依然轮不到第4个方案,首先应该解决当下的这个问题,即,用第1个或者第3个方案来让掐了人的孩子有一个机会来弥补他的错误,也使遭受损失的孩子得到一个弥补。我觉得,这是一个当下和长远的问题,就类似于我们工作中发生问题时本次问题的对策和考虑长远的根本性对策之间的区别,用ISO品质管理的术语来讲就是“纠正”和“纠正措施”(后者,日语里面叫做“再发防止策”)的区别。

最后,才轮到这个第4个方案的上场,而相对于更小一些的孩子的话,这第4个方案更有可能被简化成只是告诉孩子该怎么做而已。

我认为,那4条,单独来说,其实都是不成系统的、凌乱的解决方案(哪怕是其中的第4条也是一样),只有把他们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形成一个系统的较为合适的解决方案。

如果仅仅是选择第4个解决方案,而缺乏对受伤害孩子的情绪处理以及对当下问题的解决的话,我觉得,还是蒙氏的痕迹太重了些。
颀,男孩,2007.1.25

如果这就是生活……

Rank: 9Rank: 9Rank: 9

Medal No.1 Medal No.5 Medal No.10

79#
发表于 2010-7-30 16:26:42 |只看该作者
儿童观的后面两页是讲“应试教育的儿童观”,虽然仍然是只有第1点才是真正的儿童观,后面几点都不是儿童观,而是教育观,虽然里面有一个例子里面的部分内容我不是特别认同,不过还是不挑错了,把一些我认为说得特别好的话摘录在这里:

在6岁之前,大自然创造的儿童必须通过直接经验才能获得他自己可用的经验,间接经验基本不起作用。
这条是蒙氏的基础之一,我就不多说了。

人类成熟的程度决定了人类的经验和技术水平。成人无法将自己获得的经验和技术知识灌输给成熟水平还不够的儿童。人类每一个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在每一个时期发展任务都获得了圆满的结果后,人类才能够积累起成熟的生存技能、完整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看到最后,看到这么熠熠生辉的文字,真是太值得了!让我把最美丽的鲜花献给大李,这些话真的说得太好太好了!
:F: :F::F::F::F::F::F::F:
颀,男孩,2007.1.25

如果这就是生活……

Rank: 9Rank: 9Rank: 9

Medal No.1 Medal No.5 Medal No.10

80#
发表于 2010-7-30 16:35:47 |只看该作者
继续解读“教育理念”中的“教育观”,原文参见:http://www.liyueer.com/index.php?id=219

教育观的第1点,我没什么好写的,做一下笔记(我觉得原文太过啰嗦了点:shutup: ):

作为一个人应该由精神和物质两部分因素构成,建构一个良好的精神模式非常重要,人类的物质体应该是一个具有精神的内涵的物质体。

孩子的精神是需要专门喂养的,如果你没有好好喂养精神,它也不会长大。

精神模式需要一个建构的过程,精神的人的模式的形成需要6年。

在孩子的精神模式没形成前,有些事情他是做不到的。比如有的妈妈说:“我的孩子怎么这样啊!我都给他说了8遍了,他还是那样!”。他精神的这部分内容还没有形成,做不到我们想要他做的事情。就像植物不到该开花的时候你是见不到花的。但是在绿叶中其实蕴含着开花的机制的。
颀,男孩,2007.1.25

如果这就是生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11-27 06:23 , Processed in 0.02652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