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晨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亲子阅读] 受不了了,必须变老:我也来抄书-----这才是中医、古代的医生、神医这样看病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761#
发表于 2014-11-19 16:28:35 |只看该作者
童便,就是小孩子的尿
  讲两个缪希雍治病的故事吧,否则大家会以为他这些年光学习了,其实实践是非常重要的。
  有个姓于的患者,和缪希雍认识,他的父亲刚刚去世,刚办完丧事,自己就患了一种病,主要的症状是眼睛痛,眼珠子痛得如同要掉下来似的,同时胸肋和后背像有棒槌在敲打,还有昼夜咳嗽,也没法儿睡觉了,吃饭也吃不下去了,
  这种浑身上下一起疼,同时还咳嗽的病证实在是让人痛不欲生,这位于同志觉得自己可能要熬不过去这关了(自分不起),就把亲友们找来,纷纷告别。但他很搞笑的是,先找来告别的竟然是我们的缪希雍同志(促仲淳诀别)。
  缪希雍同志哪里见过这个?怎么着?还没来请我看病呢,就先把我请去告别?居然有这等事情?
  不过那告别就告别吧,反正也正好去看看这位于同志到底是因为什么死的。
  这样缪希雍就来到了于同志的家。
  见到了于同志,了解了一下情况,听完了,又摸了一下脉,然后笑了:“你这哪里会死啊,还告别呢,我来给你开个方子吧!”
  于同志一听,不用死了,当然喜出望外,家里人听了也特高兴,于是就拿来了纸和笔。
  缪希雍一摆手:“不用纸笔!”
  “啊?”大家都很奇怪,不用纸笔怎么开方子啊?
  缪希雍一笑,告诉于同志:“你就把隔壁那个三岁的小男孩抱到家里来,每天用碗接他的尿,喝下去,每天三大碗,连喝七天!”
  然后还嘱咐呢:“要趁热喝啊,凉了喝下去就不好了!”
  

Rank: 6Rank: 6

762#
发表于 2014-11-19 16:29:04 |只看该作者
“啊?!”于家上下听了差点没都从椅子上跌下去。
  “我们没听错吧?喝小孩子的尿?”
  于同志也不吭声了,低头在那里赶紧反思:我没在哪里得罪这位缪希雍老大吧?我都到要死的份儿上了,还拿我开心?
  缪希雍见大家显得很不开心的样子,就严肃了起来,对他们说:“你们几时见到过我缪希雍拿人生命开玩笑?请放心,尽管服用,一定会见到好处的!”
  于同志一想,也是啊,缪希雍是个四方闻名的侠义之士,爱惜人的生命胜过一切,不至于拿我开涮吧?
  这才放下心来,当晚,就把隔壁家的小孩子给借来了。
 

Rank: 6Rank: 6

763#
发表于 2014-11-19 16:29:21 |只看该作者
隔壁这户人家也挺纳闷的,您别不是借错了吧,我们家还有一头能挤奶的牛,您都不借,却要借我们家孩子挤尿?您敢保证您没听错?
  这个三岁的孩子更奇怪了,哪里受过这个待遇啊?自己一撒尿,就能看见一位叔叔立马在旁边毕恭毕敬地拿碗接着,然后,一扬脖,咕咚几口,全给喝了。
  小孩心想:这家人怎么这个毛病啊?要是你们喜欢,我们家我爸爸、妈妈都会撒尿,也给你们借来?
  就在大家胡思乱想这功夫,这位于同志可就发现问题了,原来,喝了这个童便以后,自己大便的时候就开始泻下淤黑的血了。
  喝了七天的童便,下了七天的黑血。(七日下黑血无数)
 

Rank: 6Rank: 6

764#
发表于 2014-11-19 16:29:43 |只看该作者
 然后缪希雍来了,就问这位于同志:“怎么样,身上还痛吗?”
  于同志一体会,咦?真的不痛了!
  但是,还在咳嗽。缪希雍诊了脉,说,咳嗽需要慢慢调理,你不要着急。
  于是就开了方子:天冬、麦冬、贝母、苏子、橘红、白芍药、鳖甲、青蒿子、桑白皮、五味子、百部、枇杷叶,熬好后兑入竹沥和童便(看来隔壁的小孩还要继续借用)。
  喝了几天,咳嗽却没有见好,家里人开始有些怀疑,尤其是于同志的母亲和弟弟,都怀疑于同志是虚的,需要补补,就催促在药里加入人参、黄芪等补药。
  缪希雍听了,坚决反对,说:“哪里虚啊,不虚,千万不要补啊。”
  可家里这二位死活不信,非要补不可,于是就偷偷地在药里自己加入了黄芪二钱,结果这位于同志当天晚上就感到了胸闷,发热,睡不着觉。
  这下服了,这两位不敢再随便乱动了,于是就安心按照缪希雍的方子服用下去。
  这个病看来确实很顽固,等到了一个月的时候,才完全好利索。

Rank: 6Rank: 6

765#
发表于 2014-11-19 16:29:58 |只看该作者
病好了后,大家都很好奇,觉得和小孩子的尿很有创意,连忙请教缪希雍其中的奥秘。
  缪希雍笑着说:“这个童便,它性味咸寒,滋阴降火,能除骨蒸,解劳乏,用来治疗肺热咳嗽,那效果是最好的了,而且还能消除瘀血,化瘀生新,大家可不要小看了啊。我们的于兄,他的病其实不是虚,而是由于父亲去世,太悲伤了,而且有加上了些恼怒的事情,所以是肝经和肺经有火,这里加上童便,正好把火给泻了,就增加了用药的效果。”
  噢!原来如此,大家听了恍然大悟,尤其是隔壁的那位家长,听了以后,望着自己的儿子,眼睛逐渐亮了起来。
  其实,中医使用童便来做为药物已经有很久的时间了,在古代擅长使用童便的还有一位医家,那就是明朝的一位太医薛立斋。
  就在缪希雍这次使用童便的若干年前(具体时间是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那时候缪希雍还没有出生),我们的薛立斋也还没有当上太医院的院长,那时他出差去外地,结果遇到了车祸(古代就有交通肇事了),薛立斋被重车给压了一下,估计是受了内伤,昏迷了很久,醒来以后,立刻就让人找到童便,喝了一碗,结果是立即“胸宽气利”,活了过来。
  大家都以为薛立斋是温补的高手,其实薛立斋还是外科大家,在他治疗外伤病的时候,使用到童便的地方还真特别的多,关于这个,等讲到薛立斋的故事时我会再详细地聊聊。
 

Rank: 6Rank: 6

766#
发表于 2014-11-19 16:30:15 |只看该作者
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缪希雍吧,一转眼,又来了位患者请他看病。
  这位姓钱,叫钱晋吾,他患的是什么病呢?是腰痛。
  腰痛这个病简直是太多了,在临床中我们天天都可以见到,引起腰痛的原因也非常的多。
  那么,这位钱晋吾先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缪希雍来到他们家,一诊断,是因为气郁,同时过去受过伤,有瘀血停滞在腰间,所以才疼痛。(各位注意,这个瘀血腰痛的诊断要点是:痛在一个地方,不会来回窜动着痛,一般在夜里会明显些,疼痛的感觉比较尖锐。)
  于是缪希雍就给开了方子:牛膝、紫苏梗、五加皮、橘红、香附(这里标注香附要用童便炒一下,研成细末)、续断。
  然后,又特别照顾了钱先生一下,告诉他,在饥饿的时候,不要忘记了,要服用童便一大杯。
  看来这位钱先生也要挨家挨户地去借小孩了。
  这里缪希雍为什么要用童便,我不说大家也明白了,为的是要化瘀血啊。
  那么,治疗效果怎么样呢?这个童便到底白喝了没有呢?
  结果是:两付药以后,这个腰痛就痊愈了。
  看来缪希雍还真是善用童便的人啊。

Rank: 6Rank: 6

767#
发表于 2014-11-19 16:30:28 |只看该作者
顺便提一句,前面治疗的于同志叫于中甫,往他的药里偷着下黄芪的弟弟叫于润甫,这二位和缪希雍的关系都不错,尤其是这位弟弟于润甫,据说特别擅长酿酒,在当时很有名,可是根据文献记载,他的酿酒却是向缪希雍学的,看来缪希雍这些年行走江湖,学习的东西不止是医术,居然连酿酒都会了,他把一种叫五加皮酒的酿造方法教给了于润甫,结果这个酒一炮打响,销路非常的好,味道也确实独特,当时人颂“为南酒之冠”。
  后来,这位于润甫的妻子怀孕期间患了外感伤寒,也是缪希雍给治疗的。
  那个时候,于润甫的妻子怀孕已经九个月了,却患了伤寒阳明证,当时的症状是头疼,身上发高烧,非常的口渴,舌苔是黑色的,并且形成了芒刺(可见缪希雍已经非常善于观察舌象了)。
  当时大家都急坏了,这搁一般人都受不了,何况肚子里还有个孩子呢?
  缪希雍来了,一看,的确是很危急了,赶快吩咐于润甫同志,让他到井里去掏井底的泥,掏上来以后拿泥敷在患者的肚脐上,干了以后再换新的敷。
  啊?这个于润甫也晕了,您让我哥哥去接小孩子的尿,让我到井底掏泥,我们家招你惹你了?
  但看缪希雍一脸严肃的样子,也不像开玩笑啊,于是只好执行。
 

Rank: 6Rank: 6

768#
发表于 2014-11-19 16:30:39 |只看该作者
缪希雍同时开了方子,因为是阳明证,就开的是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汤,《伤寒论》中方子,用来治疗热病气阴两伤之证)。
  在这个竹叶石膏汤中,重要的一味药就是生石膏,是清透气分之热的,缪希雍是擅长用石膏的高手,各位注意了,后世的许多应用石膏的经验都是从他这里来的,在这个医案里,他使用石膏的份量是多少呢?
  在治疗的一昼夜内,使用了十五两五钱的石膏!
  我们的于润父同志吓得已经都快说不出话来了,心想您下手轻点儿啊,这位肚子里还有个孩子呢。
  但是,再看看缪希雍的样子,完全是有把握的样子,于是只好挺着,看缪希雍怎么治疗。
  一般情况,使用一二两的石膏就已经是很大的量了,而十五两五钱,如果不是有胆有识的话,是断然不敢使用的,这种使用方法,在古今医案中堪称一绝啊。
  结果是,患者的病很快就好了。
  六天以后,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小宝宝。母亲和宝宝俱无恙。

Rank: 6Rank: 6

769#
发表于 2014-11-19 16:30:53 |只看该作者
估计您该问了,这石膏是我们中医里常用的药物,这个井底挖的泥是干嘛使的呢?别不是又故意折腾这位于老弟吧?
  原来,这也是一味中药,就叫“井底泥”,中医认为,这个井底泥禀地中至阴之气,味甘而性大寒,一般烧伤烫伤用它敷上,可以清热,如果是孕妇患了热病,那么把井底泥敷在心口那里,敷在肚脐和丹田那儿,可以保护胎儿不受热邪的侵犯,不会因为发烧而伤了胎儿。
  当然,现在这味药基本不用了,因为城里已经都自来水了,没处挖这个东西了。

Rank: 6Rank: 6

770#
发表于 2014-11-19 16:31:36 |只看该作者
今天就到这里,边抄边复习,还真不错啊

Rank: 6Rank: 6

771#
发表于 2014-11-20 12:35:47 |只看该作者
遇见一个叫王肯堂的人
  缪希雍是个侠士般的人物,这种人义肝侠胆,当时的人说他是:如果听说谁有危急病痛,那是毫不犹豫地承诺,“七尺可捐,千里必赴”。所以朋友也特别的多。
  在这次游历中,缪希雍还遇到了一个朋友,那就是,明代著名医学家王肯堂。
  这位王肯堂到底是什么人呢?原来,要提起此人,那在中医历史上也是位响当当的人物。
  顺便介绍一下这位王肯堂吧:他出生于官宦人家,起初并不是医生,小时候因为母亲有病,才开始攻读医书,后来妹妹曾经病危,就是他自己给治好的,但是家里仍然让他去博取功名,他于万历十七年中进士,后来做了翰林院检讨,由于上书抗倭寇事,不知道怎么的得罪了上面(那阵儿上边乱着呢),被降了职,于是一想,嗨,不跟你们混了,还是回家舒服啊,于是称病还乡,开始为人治病,后来他写下了著名的医书《证治准绳》,此书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可见,这位王肯堂也是个高人啊。

Rank: 6Rank: 6

772#
发表于 2014-11-20 12:36:03 |只看该作者
他们相见的那一年是万历七年(1579年),彼时缪希雍三十三岁,王肯堂三十岁。
  两人都风华正茂,意气风发。
  相见的地点是在白下(今天的南京)。
  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中详细地记载了两个人的见面过程。
  一个是白面书生,一个是电目戟髯的侠客般的人物。
  但是,两个却一见如故。
  因为像这种人,只要聊上几句,便会知道对方的学问功底,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立刻可以感受到对方那颗普救众生的心。
  这种心里的共鸣,立刻使他们抛除了一切,迅速地订为知己。
  从此,两个人成为了一生的朋友,造就了中医历史上一段朋友的佳话。
  其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给大家聊聊。
 

Rank: 6Rank: 6

773#
发表于 2014-11-20 12:36:32 |只看该作者
 在两人畅谈医药的时候,王肯堂就注意到这缪希雍有一个习惯,什么习惯呢?就是有事儿没事儿的,总是从袖子里拿出一个东西,放进嘴里咀嚼(见袖中出弹丸咀嚼),王肯堂就奇怪了,这位老兄偷着吃的是什么好东西啊?怎么也不给我来点儿?
  一开始还忍着,不好意思问,甭搞得自己挺嘴馋似的,后来架不住缪希雍总是在吃,就实在忍不住了,于是就开口问:“缪兄,你那是什么好东西啊?”
  各位此处注意了,我们大家也都很好奇吧,这位缪希雍到底都在怎么保养自己呢?原来他是一身子骨挺弱的孩子啊,怎么就变成了一个大侠般硕壮的人物了,说话声音大得连墙壁都要震坏了,甭问,中气很足啊,那他到底是吃什么把身体弄得这么好的呢?
  正好,王肯堂同志替我们问了,我们听听缪希雍是怎么回答的吧。
  缪希雍说:“这是我在游历中得到的一个秘方啊,叫资生丸(这药现在药店有卖的),是调理脾胃的,在饥饿中的人,服用了它就会感觉不饥饿了,吃饱了的人,服用了它,就会很快地消食啊”(估计这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双向调节的作用)
  然后,缪希雍一点也没犹豫,立刻把这个方子写了下来,送给了王肯堂。
 

Rank: 6Rank: 6

774#
发表于 2014-11-20 12:36:53 |只看该作者
 在两人畅谈医药的时候,王肯堂就注意到这缪希雍有一个习惯,什么习惯呢?就是有事儿没事儿的,总是从袖子里拿出一个东西,放进嘴里咀嚼(见袖中出弹丸咀嚼),王肯堂就奇怪了,这位老兄偷着吃的是什么好东西啊?怎么也不给我来点儿?
  一开始还忍着,不好意思问,甭搞得自己挺嘴馋似的,后来架不住缪希雍总是在吃,就实在忍不住了,于是就开口问:“缪兄,你那是什么好东西啊?”
  各位此处注意了,我们大家也都很好奇吧,这位缪希雍到底都在怎么保养自己呢?原来他是一身子骨挺弱的孩子啊,怎么就变成了一个大侠般硕壮的人物了,说话声音大得连墙壁都要震坏了,甭问,中气很足啊,那他到底是吃什么把身体弄得这么好的呢?
  正好,王肯堂同志替我们问了,我们听听缪希雍是怎么回答的吧。
  缪希雍说:“这是我在游历中得到的一个秘方啊,叫资生丸(这药现在药店有卖的),是调理脾胃的,在饥饿中的人,服用了它就会感觉不饥饿了,吃饱了的人,服用了它,就会很快地消食啊”(估计这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双向调节的作用)
  然后,缪希雍一点也没犹豫,立刻把这个方子写了下来,送给了王肯堂。
 

Rank: 6Rank: 6

775#
发表于 2014-11-20 12:37:16 |只看该作者
一般人,有个秘方什么的都是藏枕头底下,谁也不告诉,但是到了缪希雍和王肯堂这个层次上,人家一点都不保守,有什么心得都主动告诉对方。
  王肯堂拿来这个方子一看,不禁拍案称奇,好方子啊!于是就收了起来。
  然后,缪希雍还送给了王肯堂一些资生丸。
 
 

Rank: 6Rank: 6

776#
发表于 2014-11-20 12:37:42 |只看该作者
 但是,此时王肯堂虽然觉得这是个好方子,但却没有相信它有那么大的功效,也就是说,很怀疑它能够有那么好的消食效果。(颇不信其消食之力)
  终于有一天,试验药效的时刻来到了,那天,朋友找王肯堂饮酒,王肯堂多吃了点,酒足饭饱以后,问题却来了,他不敢睡觉了,因为古代医家都比较懂得养生,吃得太饱后立刻睡觉,是很伤脾的(这个各位注意了,现在很多人这么干),怎么办呢?嘿,这不正好试验一下这个资生丸的功效吗?
  于是,王肯堂同志就本着负责任的精神,亲身体验了一下资生丸的功效,服用了两丸。
  结果,还真没想到,消食效果非常好,第二天早晨起来,一点积滞的感觉都没有。
  于是王肯堂对此方特别的信服(始信此方之神也),并把这个方子做为父亲晚年的保健用药。
  王肯堂的父亲由于年龄大了,“年高脾弱,食少痰多”,后来晚年的保养,基本上就靠着这个资生丸呢。(余龄葆摄,全赖此方)
  顺便提一句,王肯堂的父亲活到了九十多岁,这在古代是十分罕见的,可见此方的功力。
 

Rank: 6Rank: 6

777#
发表于 2014-11-20 12:38:26 |只看该作者
而王肯堂,也很快就让缪希雍见识到了他的实力。
  原因是,缪希雍自己有一次也病了。
  您该奇怪了,手段这么高强的一个医生,自己也有病啊?
  瞧您说的,医生也是人啊,是人哪有不得病的呢?
  有句古话说的好,叫:医不自治。意思是说医生自己有病的时候,自己治疗的效果不好。
  其实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医生在给自己看病的时候,通常考虑的因素会很多,会把自己的诊断思路给搞乱,有时候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
  这个时候缪希雍就是这样,他此时的症状是身上发热不已,他把它当作外感来治疗,服用了辛凉解表之药,但是没有效果,反而使病情“沉困之极,殆将不支”。
  怎么办?不能自己开药了,在附近自己能够相信的医生里,只有王肯堂了,于是就把王肯堂给请来了。
  王肯堂一诊断,嗨,缪兄你搞错了,这不是外感,这是瘀血啊!
  看来这位王肯堂同志也有自己独特的诊断方法啊。
 

Rank: 6Rank: 6

778#
发表于 2014-11-20 12:38:59 |只看该作者
于是,开了治疗蓄血的药物,等药煎好了,端到缪希雍的面前,缪希雍一闻这个药味,大声叹道:“一何香也!”
  于是一饮而尽,当天,热就退了,第二天,泻下了许多黑色的大便,然后病就好了。
  王肯堂兄弟果然有独到的地方啊!
  从此,两人更加互相敬重,经常在一起切磋,还一起治疗了一些病症。
  

Rank: 6Rank: 6

779#
发表于 2014-11-20 12:39:17 |只看该作者
 其中一个医案就还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喝童便的于中甫同志,他的大儿子病了(这家人认识缪希雍真是太幸福了,一家人的病全都给包治了),什么病呢?是出了水痘,同时兼血热与气虚,先服用了解毒药,服用以后毒气下泻,开始泻肚子,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危急的症状,那就是水痘开始瘪了,这叫内陷,中医认为是正气不支了。
  怎么办?小孩子禁不住这么泻啊,于是请来了缪希雍,缪希雍一看,就用了一点点的鸦片(用了五厘,大家别害怕,现在不用鸦片了,都用罂粟壳了,中医叫“米壳”),加上炒莲肉五分,用米汤给送了下去,结果泄泻就立刻止住了。
  这时,王肯堂也在旁边,就说,还要补气,于是接着用人参二两(量够大的)、黄芪三两、鹿茸三钱,煎服,服下去以后,元气就足了,再看水痘,“浆顿足”,然后,很快就痊愈了。
  这个小孩子能够得到中医历史上两位大家的联手会诊,够有面子的啊,这在中医历史上都少见,一般都是单枪独斗来着。
 

Rank: 6Rank: 6

780#
发表于 2014-11-20 12:39:34 |只看该作者
 另外一位如此有面子的人叫康孟修,是云间人(在现在的松江),这位康老兄患的病也很奇怪,是身上忽冷忽热,吃不下饭,已经很长时间了,病重得几乎要挺不住了。(久之,势甚危)
  缪希雍听说以后,就跑去给人家诊病,我们的缪希雍诊病有个特点,就是喜欢主动上门,虽然现在看这是好事,那在当年确实不容易的。
  过去医疗界有句话,叫“医不扣门”,换现在的话说就是:不要太主动了,您自个儿跑到患者那里,冲患者说,我来给你治治吧,患者会觉得你特不靠谱,他绝对会拒绝你,然后凌晨跑到大医院去排大队挂号去,然后好容易轮到专家给自己看了,专家说:你这个,没什么大毛病,再观察观察看看。一分半钟,就出来了,得,白起早了。
  这是患者通常有的一个心理,但是,缪希雍却不管这个,我们在后面还会谈到,缪希雍是经常听说谁病了,没等人家来请,就主动上门,而且,有时经常是大老远的跑去,给人看病,在许多医案里,这路途还通常不是一般的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9-8 15:39 , Processed in 0.02789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