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晨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亲子阅读] 受不了了,必须变老:我也来抄书-----这才是中医、古代的医生、神医这样看病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721#
发表于 2014-11-18 13:38:55 |只看该作者
王孟英对此不是不知道,但是,他写完书后,就从此放开手脚,接诊更多的患者。
  别人都问,王孟英怎么了?不要命了?
  他的家人也很担忧,一旦你有个三长两短,剩下孤儿寡母该如何生活?
  但是,王孟英已经无法想那么多了,他的眼里,只有如何让每天死亡的一千多人再少些,再少些。
  这场同霍乱的战斗,与在战场上厮杀的死亡概率差不多,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很好的医生保护措施。
  但是,如同一个真正的战士一样,王孟英义无反顾,挥剑而上,投入了短兵相接的战斗中。
  从此以后,王孟英从文献记载中消失了。

Rank: 6Rank: 6

722#
发表于 2014-11-18 13:39:14 |只看该作者
至今医史文献界还在争论,王孟英到底是什么时候去世的,怎么去世的?
  有的人说,是在六十一岁时与霍乱的战斗中自己也被感染,不治去世的,有的说,他活到了八十多岁。
  但是,两者都没有确切的文献证据。
  从感情上讲,我宁愿相信后者,相信王孟英和妻子平安地白头偕老,享受了人生的快乐。
  但是,从理智上来分析,我却更相信前者,因为以王孟英的创作速度,如果他活到八十多岁,那他还能写出十几本医案书来。
  “将军百战死”,我想,对于一个真正的战士来讲,最光荣的死法,就是死在战场上。
 

Rank: 6Rank: 6

723#
发表于 2014-11-18 13:39:31 |只看该作者
让我们凭借想像,来重现一下王孟英最后一次离家的情景吧。
  那是个清晨,薄雾还没有散去。
  王孟英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
  他穿上衣服,就要随着患者的家属出诊。
  王孟英的妻子送他到了房门外,把他的蓝布大褂掖了掖。
  王孟英盯着妻子的面庞,凝神地看了一眼,仿佛在说:这辈子,辛苦你了!
  然后毅然转过身去,向着薄雾中走去。
  在薄雾中,隐约显露的是无数的死神狰狞的面孔。
  王孟英无所畏惧,消瘦的身躯挺得笔直,大步而去……
  王士雄,字孟英,他从小体弱,家境贫寒,但是,他凭借自己心中的信念,扼住了命运的咽喉,最终成为一代温病大家,为中医理论的最终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一生救人无数,但是自己却一贫如洗,人们在看到医案书中他谈笑风生、雷霆霹雳的时候,却很少有人了解他在背后却是忍饥挨饿、吃糠度日。在瘟疫来临的时候,他凭一己之力,向着世界上最凶恶的病魔——霍乱宣战,从病魔的手下抢救出了无数的生命。做医生若此,实在是一生无憾!
  

Rank: 6Rank: 6

724#
发表于 2014-11-18 13:40:02 |只看该作者
后记
  北京,樱花东街。
  老广酒楼。
  那天,我的一些朋友来找我,我们在这里吃饭。
  朋友们叫了一桌子的菜。
  然后挨个问我,他们的身体适合吃哪个,哪个对他们养生最好。
  这是这两年大家找我的最主要的话题。
  似乎大家突然关心起食疗来了。
  于是我就开始介绍:这个茼蒿,是可以清心养胃的,可以利腑化痰,肥胖的人可以多吃点儿,那个竹笋,是可以升清降浊的,可以开膈消痰,但是中医认为是发物,如果有手术后或者大病后的患者是不适合吃的……
  介绍介绍着,一瞬间,我突然感觉有点恍惚了。
  我似乎觉得,眼前的景物都开始模糊。
  代之以另一幅画面:清冷的月光下,一个消瘦的老人,他的旁边,放着刚刚吃过一半的麸皮。
  他用羡慕的目光,望着丰衣足食的我们。
  然后,继续低下头,用毛笔写着一个食物又一个食物的食疗功用。
  我的介绍,似乎都是在朗读着他所写的内容。
  念着念着,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我的眼泪,缓缓地流了出来……

Rank: 6Rank: 6

725#
发表于 2014-11-18 16:27:58 |只看该作者
下节预告:

缪希雍

Rank: 6Rank: 6

726#
发表于 2014-11-18 16:28:27 |只看该作者
 引子
  明朝万历年间的一天夜里。
  杭州督学陈赤石的府上。
  所有的人都面露愁容,整个宅子里悄无声息,令人感到分外压抑。
  偶尔传出的痛苦的呻吟声显得格外的凄厉。
  陈赤石督学患滞下下已经好多天啊。
  什么是滞下?滞下就是患了痢疾以后,那种想腹中绞痛,想大便却便不出来的症状。
  而且,这位督学的病一定很重。
  否则,不会便出来的都是脓血。(遂滞下纯血)
  那么,没有请医生吗?
  当然是请过了,杭州城里最负盛名的五代世医王家王老爷子已经来瞧过了,但是,服了药后却没有效果,剩下的医生当然更不行了。(医皆难之)
  天哪,这样泻下去,这个人可就要支持不住了
  现在,大家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一个人的身上。
  但是,这个人此时却不在杭州,据说,他正在苏州一带。(得之吴门)
  三天前已经派家人赶去苏州请这位先生了。
  那么,他能赶来吗?
  这是所有人心中的疑问。

Rank: 6Rank: 6

727#
发表于 2014-11-18 16:28:47 |只看该作者
 午夜时分,宅门外突然响起了急促的马蹄声,然后是马的嘶鸣。
  所有昏昏欲睡的人立刻瞪大了眼睛,难道是他真的来了?
  然后,一阵纷乱的脚步由远而进。
  有认识的人纷纷小声议论着:来了!来了!
  只见,一个人随着仆人昂首而来。
  此人生得是身材魁梧,电目戟髯,犹如画图中的侠客相仿(如世人所图羽人剑客),他一边走,一边大声地问:“病人在哪里?病人在哪里?!”
  只这一嗓子,直震得各个屋子里的锅碗瓢盆嗡嗡直响,连墙上的土都直往下掉。(欲坏墙屋)
  家里的管家和陈赤石的公子忙迎上去,打着招呼:“先生请进,走了多久到的啊?”
  来人毫不在意的回答:“一日夜!快,带我见患者!”(一日夜驰至武林)
  屋内的陈督学听说了,也从床上探起了身子,眼睛里放射出了希望的光芒。
  此人进屋后,屏息片刻,然后开始给患者诊了脉。
  诊完后,对一屋子凝视自己的目光说:“不要担心,这不过是暑湿内侵而已,拿纸笔来!”
  于是提笔唰唰几下开了方子:人参五钱,升麻七分,炙甘草一钱五分,乌梅二枚,红曲一钱五分,川黄连三钱,白芍药二钱,莲肉四十粒,滑石五钱。
  两剂药以后,这个让陈家举家上下惶恐不已的痢疾,就这样在轻描淡写间痊愈了,大家都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这时大家突然想起来这位医生,怎么好大一会儿没看见他了呢?于是开始四处寻找,陈公子更是十分高兴,一边走,一边用折起的扇子不断地敲打着自己的手掌,嘴里不停地嘟囔:“其术神矣!其术,神矣!”突然,看见有仆人站在客房的门口像他摇手。
  上前一看,原来,这个医生已经躲在客房里,鼾声大作,睡去多时了。
  这个医生,就是我们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明代著名医学家——缪希雍。
  那么,他是怎么成为一个这样的高手的?他的人生有哪些故事呢?让我现在带着您从头探访吧!

Rank: 6Rank: 6

728#
发表于 2014-11-19 16:16:52 |只看该作者
童年身体很不好
  估计您会认为,这位缪希雍大侠如此棒的身体是天生的吧?您还真错了,缪大侠的身体纯粹是自己后来调养出来的(具体吃了哪些补药我后面会透露给您的),他小时候的身体,那可不是一般的糟糕,而是很糟糕。
  三天两头有病那是家常便饭,几个小孩子一起站在风口玩,其他那几位没事儿,再看我们这位儿童版的缪大侠,已经开始流清鼻涕、打喷嚏了。
  就这种体质,家里面都担心得要命,以为活不了多久呢,但是没想到,他居然在病病歪歪中一天天长大了。
  总之是小病不断,大病常有,就在十七岁的时候还得了场疟疾呢。
  现在,让我们先来介绍一下缪希雍同学的家庭成份吧,他的父亲叫缪尚志,做的官是汉阳通判,虽然是个小官,但不管怎么样,也属于一个小领导。
  这位缪尚志同志的大老婆姓孙,非常不幸的是,这位大老婆没有生出孩子,怎么办啊,随着缪尚志同志的年龄越来越大,这个问题逐渐成为缪尚志同志从睡梦中被惊醒的主要原因,这时,有人介绍,说有个姓周的人家的姑娘不错,这个姑娘父母早亡,是跟着哥哥嫂子一起长大的,为人贤淑端庄,十分有德,缪尚志同志听了很高兴,于是,就择了个日子,把这位周姑娘给娶进了门,做了二房。(孺人以良族女德见选)
  这位周姑娘,就是缪希雍的母亲。
  所以当缪希雍出生的时候,虽然他的母亲很年轻,但是他的父亲已经很大岁数了。

Rank: 6Rank: 6

729#
发表于 2014-11-19 16:17:21 |只看该作者
可能是由于生育自己时父亲年龄过大的缘故吧,我们的缪希雍同学小的时候身体很不好,估计和遗传有关。
  可是,虽然父亲官职不大,但是总是个官,因此家里面也是很热闹,前来串门的人络绎不绝,总有人见到缪希雍这个小娃娃先是赞扬一番,然后捏起他的脸蛋儿以示亲切,这搞得本来就不胖的缪希雍小朋友很是痛苦。
  稍微大些的时候,家里给他请来先生,教他读书,据反映,缪希雍同学的成绩还不错。
  在这样的岁月里,缪希雍同学逐渐长大了,谁也没有想到,上天对他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在他十三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了。

Rank: 6Rank: 6

730#
发表于 2014-11-19 16:17:34 |只看该作者
对于少年时期的缪希雍而言,父亲在他的脑海中是一个严肃的老头,为官清廉,对待他的学业也严格要求。
  但是,这个严肃的父亲却在一瞬间病倒了,文献中没有记载他到底患的是什么病,或者当时压根就没有搞清楚是什么病,总之,他去世了。
  缪希雍眼看着这个家失去了支柱,然后,开始感到了什么是世态炎凉。
  突然间,家里往日的热闹景象消失了,那些经常来串门的亲戚朋友都不见了,院子里开始变得冷冷清清,
  更重要的是,当家里遇到了困难,想找个人帮忙的时候,遇到的都是些躲避的目光,仿佛怕她们孤儿寡母会给他们带来什么麻烦。
  难道,这就是世界上的人心吗?难道,这些人就是所谓的朋友吗?

Rank: 6Rank: 6

731#
发表于 2014-11-19 16:17:46 |只看该作者
这些问题,在缪希雍的头脑中激荡着,甚至对他的一生都造成了影响,我们观察缪希雍后来的性格,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就是他在用一生的时间在证明着,这个世界上还有公道,还有真正的友谊。
  但是在当时,这种刺激对他的冲击简直是太大了,于是,他的人生轨迹开始出现了偏差,他开始变得玩世不恭,变得“负气喜任侠”,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并不感到意外,因为以前我们讲过的名医朱丹溪在年轻时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形。
  缪希雍开始和街上的任侠少年们交上了朋友(估计相当于现在电影中的古惑仔或者飞车党之类的),大家一起整天游荡,过着一种痛快但是没有前途的生活。
  难道,我们的缪希雍同学就这样变成了一个街头霸王吗?
  这个时候,缪希雍同学那位德行高尚的母亲出面了,而她的出面,将彻底改变缪希雍的人生之路。
 

Rank: 6Rank: 6

732#
发表于 2014-11-19 16:18:08 |只看该作者
家长谈话的作用是很大的
  眼看着缪希雍同学开始不听先生的话了,整天逃学,还和街头的古惑仔们搞到了一起,缪希雍的母亲终于出面了。
  一天,她很严肃地把缪希雍同学找到了自己的面前,要知道,虽然缪希雍此时在街头已经稍有名气了,但对母亲那还是服服帖帖的,当他此时一看到母亲从未有过的严厉的目光时,心里也是打了个冷战。
  母亲厉声喊到:“跪下!”
  缪希雍同学突然感到自己的威风劲都飞到了九霄云外,只觉得双膝一软,就跪在了母亲的面前。
  缪希雍的母亲开始训斥:“你的父亲,是个多么好的读书人,他靠明经起家,做了一辈子的清白的官,你做为他唯一的儿子,不能跟着先生长辈们好好学习,以图继承你父亲的志向,却整天和那些古惑仔乱混,你还有脸活在这个世界上吗?!”
  缪希雍听着母亲的这些话,感觉就像有许多炸雷在耳边响起,汗流浃背。
  母亲继续在训斥他:“你继续在这里跪着,好好想想我说的话,什么时候想明白了,什么时候来找我!”
  然后,母亲留下呆若木鸡的缪希雍,自己回房去了。

Rank: 6Rank: 6

733#
发表于 2014-11-19 16:18:19 |只看该作者
天色已经黑了。
  家人已经吃过晚饭。
  缪希雍却仍然跪在那里,他并不是没有想明白母亲说过的话,而是在痛责自己,为什么会走上那种偏激的邪路呢?
  虽然世人对自己的家庭并不公平,那么,难道我就不能用公平的心来对待世人吗?
  少年缪希雍的心里在进行着激烈的斗争。
  最终,正直的种子终于发芽了。
  他在心里告诉自己,我要做个对世界有用的人,用我的行动,来证明人的心,是善良的!
  于是,他终于起身,来到了母亲的面前,告诉母亲,自己会痛改前非的。
  从此,我们的缪希雍同学重返学堂,步入了人生的正途。

Rank: 6Rank: 6

734#
发表于 2014-11-19 16:18:36 |只看该作者
疟疾,又是倒霉的疟疾
  此时的缪家,已经破败了,他们的生活很是贫困,但是缪母本着穷什么不能穷教育的原则,一直支持着缪希雍的读书学习。
  真是位了不起的母亲啊,要是搁一般人,家里也没有多余的钱,早让缪希雍去东莞打工去了。
  就这样,缪希雍虽然身子骨还是那么的弱,但是,还一直坚持着刻苦学习。
  但是,倒霉事儿还是来了,他在十七岁的时候染上了可怕的疟疾。
  之前,其实缪希雍患过几次大病的,但是和这次的疟疾比起来,那就显得太小儿科了。
  这次的疟疾的确是十分的严重,搞得本来就身体单薄的缪希雍更是骨瘦如柴,母亲把仅有的钱都拿出来请医生了,用缪希雍后来的话说,那是“凡汤液丸饮巫祝,靡不备尝”,就是说基本上广告上宣传的药都买回来吃了,报纸上介绍的名医也都去看了,最后没有办法,连神仙巫婆的山头都拜了,结果还是没有好。(终无救于病)
  这个病最后折腾了快有一年,缪希雍和母亲几乎绝望了,天啊,难道我们要束手待毙吗?
  这个时候,一个响亮的口号出现在了缪希雍的脑子中,这就是:求医不如求己啊!

Rank: 6Rank: 6

735#
发表于 2014-11-19 16:18:47 |只看该作者
对啊,自己家里不是还有几本医书吗?不是还有一本叫做《黄帝内经》的基本读物吗?难道我自己不能研究一下这个医学吗?
  是啊,这个医学里到底有什么奥秘呢?为什么社会上的这些医生很多都治不好病呢?
  此时,父亲去世前医生一张张惊慌失措的面孔又重新出现在了缪希雍的心里。
  对,我就自己看医书,自己琢磨这个病到底该怎么治!
  过去有句话,叫“秀才学医,如笼中捉鸡”,另外一个说法是:“秀才学医,如快刀斩豆腐”,什么意思呢?这两句话都是用极其通俗的语言(通俗到有点不像秀才说的,倒是很像是秀才的老婆说的),形容了如果受过了正规的传统教育,那么学习中医是很容易的。
  因为它们的理论根基是相同的。

Rank: 6Rank: 6

736#
发表于 2014-11-19 16:18:58 |只看该作者
于是,缪希雍开始翻出尘封已久的医书,仔细地翻阅了起来,从此在缪家出现这样的情景:一会儿看见缪希雍捧着本《黄帝内经》在冷得只打哆嗦地看,一会儿有看见同样捧着《黄帝内经》的他在热得满脸通红地看。
  看着看着,缪希雍读到了这样的句子:“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缪希雍的心里终于敞亮了起来,原来这个疟疾是这样啊。
  于是,缪希雍把这个疟疾当作暑邪来治疗,斗胆给自己开了方子,并在忐忑不安中服下了自己开的药方。
  缪母此时是最紧张的了,她已经做好了如果缪希雍突然口吐白沫并翻白眼时去请医生的准备。
  结果是,缪希雍并没有翻白眼,反而更精神了,没到十天,这个折腾了近一年的疟疾,居然给他自己给治好了!(不旬日瘳)
 

Rank: 6Rank: 6

737#
发表于 2014-11-19 16:19:13 |只看该作者
坚决要求学医
  这简直是太不可思议了,自己拿着书琢磨琢磨,居然能够把自己的病看好了,天下居然有这么神奇的事情吗?
  其实,缪希雍同学自己的疟疾痊愈了并不是什么大事,此事最大的后果是:它激起了缪希雍对医学的极大的兴趣。
  因为,这使得缪希雍开始怀疑报纸广告中那些所谓的教授和专家,他们到底看医书吗?为什么我病了那么长的时间他们都看不好?这个世界上还有多少个像我一样的患者,大家都在病痛中度日,而那些所谓的专家却都在洋洋自得地大把捞着银子,却无法治愈我们的病!
 
原来治疗疾病的真谛似乎就藏在这些古代的医书中,只要好好的学习这里面的知识,就会明白治病的道理,那么,天下该有多少人受益啊!
  这,就是缪希雍在给自己治病成功后得到的最大的收获,于是,他开始立下志愿:我要学医!
 

Rank: 6Rank: 6

738#
发表于 2014-11-19 16:19:26 |只看该作者
当然,母亲对这个事情是支持的,能够做个对世界有用的人,那将是好事一件啊!
  就这样,缪希雍踏上了学医的道路,从此,一位中医名家即将诞生。
  但是,学习的过程是很苦的,在把家里的医书读完了以后,由于家里贫穷,没有钱再来买医书了,于是缪希雍只好到别人家里去借书来读。
  去谁家借呢?原来,在与缪希雍家隔几条街的地方,有一个姓赵的人家,这家人很有钱,户主赵承谦曾经做过广东参议,家里的宅子很大(现在还有呢,就在现在的常熟市古城区南赵弄十号),他们家里的藏书很多,而且,他们家的儿子叫赵用贤,也是个读书人,非常爱好读书,和缪希雍很有共同语言,于是,缪希雍就经常去他们家,把自己希望看的医书借出来,赵家的藏书馆名叫“脉望馆”,珍藏着很多宋刻善本医书,缪希雍对此感到如获至宝,终日沉湎于书山学海之中,“沉研剖析,割剥理解”,“遇会心处,辄摘记之”。
  

Rank: 6Rank: 6

739#
发表于 2014-11-19 16:19:58 |只看该作者
在缪希雍同学努力攻读医书的同时,让我们抽出点儿时间,顺便介绍一下这个赵家的儿子赵用贤同学。
  该同学于隆庆五年(1571年)中了进士,去北京做了个翰林院检讨的七品小官,从此和缪希雍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但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却让这位兄弟名扬天下,原来,当时的当朝首辅张居正的父亲死了,张居正本来应该回家奔丧,但张居正却利用“夺情”的程序,让皇帝留下自己,不用回家居丧,于是,这位赵用贤兄弟就和其他几人上书,弹劾张居正,这事当时闹得很大,最后在万历五年(1577年),他们五人被处以廷杖,赵用贤廷杖六十,这位赵用贤同学是个大胖子,在被打的时候臀部的血肉横飞,据说掉的最大的一块肉有巴掌大,然后赵用贤同学那强悍的老婆出现了,她收集了老公被打调的大块的肉,回家后,加了点盐,给做成了腊肉,要留给子孙看看,他们的祖上是多么的英勇。
  而实际上,赵用贤的儿子也的确不是一般的人物,在赵用贤老兄还没有中进士的时候,他的儿子就出生了,名字叫赵开美,估计大家看这个名字有点眼熟,没错,就是那位刻印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赵开美。
  在中医界,宋朝时刻印的《伤寒论》元佑本被称为为“小字本”,宋代原刻的大小字本到了明代就已经看不见了,但是在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我们的赵开美却偶然看到了一套小字本,这令他喜出望外,于是就立刻借来,给翻印了下来,因为刻印得太接近原貌了,所以现在通称赵开美本为“宋本《伤寒论》”。
  但是,赵开美所看到的北宋原刻小字本,在翻刻完还回去以后,就消失了,也不知道哪里去了,总之是丢失了,于是,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宋版《伤寒论》原貌的只有赵开美本了,今天赵开美本世上仅存五部,我在许叔微的故事里讲过了,最好的一部在沈阳呢,还没有整理出版,而且不让中医界的人士看,我很担心,不知道他们图书馆的防火措施如何,否则要成为千古罪人的。

Rank: 6Rank: 6

740#
发表于 2014-11-19 16:20:28 |只看该作者
 苦读的日子
  现在我们读医学院是怎么读的呢?
  大家基本不用担心吃饭的问题,每个月家里会把钱寄过来,就是经济困难的同学,政府也给伙食补助和贷款什么的。
  书在图书馆里有的是,随时可以去看,根本就不用看谁的脸色,也不用抄下来读,有的同学是化几块钱就把一本书给复印下来回去看了。(学校边上的复印价格特便宜)
  缪希雍那个时候可没有这种好事儿。
  因为家里没有钱了,所以需要他一边赚钱养活自己和母亲,一边去赵家借书读。
  那么,他靠什么来赚钱养家糊口的呢?
  一个读书人,当然是办补习班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11-24 05:21 , Processed in 0.02964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