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独舞欣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育儿心得] 在亲子活动中成长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41#
发表于 2011-6-11 12:30:22 |只看该作者
这是我自己组织的活动,在长沙的朋友们如果有兴趣,可以联系我。以后我们会固定每月两个主题,一次家长沙龙,一次亲子活动。
让我们的家在成长中越来越幸福!我的"家成长":http://www.jiachengzhang.com

Rank: 2

42#
发表于 2011-6-11 16:46:31 |只看该作者
我要参加!!组织的太好了 太有意义了。没想到在现在的浮躁的社会环境下 还有热心的人为这个百年树人的大事奉献自己一份力量。感谢每一位真正懂得爱孩子的父母们。

Rank: 6Rank: 6

43#
发表于 2011-6-11 18:58:47 |只看该作者
独舞做的很好啊,而且真的很有行动力{:1_143:}

Rank: 6Rank: 6

44#
发表于 2011-6-11 21:26:09 |只看该作者
专家点评》》

张玲:信任孩子,让他们去承担责任

这个游戏设置的初衷是为了打破家长本来的感知或者习惯,让他(她)也陷入一个不确定里面。蒙上眼睛后,家长平时那种掌控的状态,那种优势,那种高度差都没有了,甚至比孩子还弱。当父母被拉回到一个孩子的状态,和孩子处于平等的状态去面对外界环境——他们就会发现,原来自己和孩子一样,甚至还没有孩子那么勇敢。这样,家长就能理解孩子的很多问题了。

游戏中,家长不能确定孩子能帮助她。这是因为很多家长平时管孩子管惯了。这种“管惯了”的状态会折射出家长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家长总是无意中用自己感知替代孩子的感知。比如说,家长总是质疑孩子,为什么很多事情孩子做不好。为什么孩子不敢跟自己的熟人朋友打招呼?他们不知道,孩子进入家长的社交圈后,就成了父母的附属,成为了父母礼仪的需要,而这个陌生的环境,并不是他(她)的世界。其次,是对孩子的不信任。总觉得他(她)就是个小孩,从而不让孩子去学习承担责任的机会。其实,只有给孩子承担责任的机会,孩子的责任意识才会得到成长。

通过游戏,培养家长的信任感。但是,家长也要注意,孩子的责任心是一点一点地培养出来的。在培养孩子责任心时,有一个过程,这时,要让孩子去犯错。面对这种犯错,家长肯定也要付出一点代价,不要期待孩子能够马上就成长得非常完善。
让我们的家在成长中越来越幸福!我的"家成长":http://www.jiachengzhang.com

Rank: 6Rank: 6

45#
发表于 2011-6-13 10:48:1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独舞欣妈 于 2011-6-13 10:49 编辑

上周四做了第二场家长沙龙,大家的收获很多,这边的更新我好像有些跟不过来了,呵。
让我们的家在成长中越来越幸福!我的"家成长":http://www.jiachengzhang.com

Rank: 6Rank: 6

46#
发表于 2011-6-13 10:49:19 |只看该作者
让你认识我们:学会与人打交道

这个环节里,两场呈现出来了不同的内容。第一场里,因为孩子们的年龄较小,主要是让全家人站在中间做介绍。第二场里各个家庭之间还相互结对做介绍,孩子们在这个过程,很快的学习着成人的方式,而成人也在有意识的学习着别人的方式,效果非凡。

有两个细节想提到。一个是第一场让欣和我上去做示范,不知怎么欣突然哭了。而这之前她在家里做了练习跃跃欲试的,我仔细反省了一下现场的表现,发现自己很是强势。从开始介绍时,我就高高的站在她旁边,而后来上来的家长们在张老师点出后,都是半蹲或是半跪着和孩子们一般高的介绍着。后来我介绍完让欣介绍时,她一下子忘词了,我感觉到了自己的尴尬,强压着自己的不舒适和着急,貌似平和其实不爽并强求的诱导欣说话,终于把欣给急哭了。

第二个细节就是在第二场,大家各自和孩子们相互介绍时,张老师让大家停下来看看各自的姿势。结果发现除了一个家长是和孩子面对面的,其他人要么是抱着要么是平坐着,或是干脆嘻嘻哈哈的互不相看。原来在我们心里,并没有平等的对待孩子,孩子则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的是不尊重对方,更不用说基本的礼仪了。

在之后与三个家庭互相介绍的时候,大家开始有意识的呈现出最好的状态,而孩子们也在这个过程中练习着突破着。后来在收集回馈中,就有家长说在这个环节中,自己也得到了很大的突破,非常受益。
让我们的家在成长中越来越幸福!我的"家成长":http://www.jiachengzhang.com

Rank: 6Rank: 6

47#
发表于 2011-6-13 10:51:53 |只看该作者
专家点评》》

张玲:社交前,帮助孩子建立“自我意识”

父母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并且拥有很多经验,形成了看待生活、理解生活的模式。所以,会觉得让孩子上台或者跟陌生人做自我介绍,是很安全又简单的问题。于是很多父母普遍反映孩子不够有礼貌,不喊人,很畏缩,甚至“很油”,所以我们就设计了这么一个游戏。

首先,游戏设置了一个社会化的过程,让孩子在社交环节中不断去学习和周围的人、环境交往,去适应环境的需要。然后,是帮助孩子建立一种自我意识,让孩子知道“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有什么长处,我希望告诉大家我是一个什么样的我(但很多家长都忽略了这些)”。通过一个个好的自我介绍,可以让孩子去觉察自我,了解“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坦率自信地把自己介绍给别人;最后,则是让孩子懂得如何去接受别人的介绍。

家庭成员练习商量怎么自我介绍时,整个场面很乱。有的家长搂着孩子,很随便的姿势。这折射家长的两个潜意识:第一,自我介绍是很随便的事情;第二,孩子并不是一个很独特的,需要尊重的个体——我们总希望我们的孩子是有礼仪的,是自尊和自信的,但我们父母在教导他们时却过于随意。

而在一家人对另一个家庭做自我介绍时,只有一位家长是蹲下来,跟孩子保持一个高度面对外界的——这其实也是一种尊重的态度,孩子的自尊就是在任何时候都让孩子感觉到自尊的基础上建立的。
让我们的家在成长中越来越幸福!我的"家成长":http://www.jiachengzhang.com

Rank: 6Rank: 6

48#
发表于 2011-6-13 10:55:26 |只看该作者
活动做得很细节,很好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49#
发表于 2011-6-13 10:55:41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Rank: 6Rank: 6

50#
发表于 2011-6-13 10:59:17 |只看该作者
楠妈,她没去别的城市,实际上也是因为我在组织,她才能做这样的团体活动。这中间要做下来,牵涉很多东西,我们配合得很好……
让我们的家在成长中越来越幸福!我的"家成长":http://www.jiachengzhang.com

Rank: 6Rank: 6

51#
发表于 2011-6-13 11:08:40 |只看该作者
穿鞋子:把孩子当别人家的吧

各绑一只手比赛穿鞋子,大家分享得最多的就是换了和别人家孩子一组时,耐心也多了,需求也少了,态度也温和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啊,我们和自己的孩子平时靠得在近,需求太多,纠缠太深啦。张老师最后引用一句名言:把你的孩子当做邻居家的吧。哄堂大笑中,所有的人反思深深。

在两场的分享中,因为年龄关系,也是各有侧重。
让我们的家在成长中越来越幸福!我的"家成长":http://www.jiachengzhang.com

Rank: 6Rank: 6

52#
发表于 2011-6-13 11:09:49 |只看该作者
专家点评》》

张玲:父母要有自己的界限

一家三口,把手绑起来,这时候,孩子的右手和母亲的左手在怎么配合的过程中,就会呈现出很多问题来。这时,大部分家长会很着急,会忍不住指责孩子或者想去帮助孩子。而在我们生活中,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一幕,父母因为弄不清自己和孩子关系的界限,总是试图去替代他(她)学习和思考。最典型的就是督促孩子学习。其实,左手的责任就是孩子的,是我们不能替代的。但很多父母和孩子是一种依附的关系,父母认为孩子是自己的附属,认为孩子就应该是什么样。在游戏中,父母就会发现,孩子的手小,又没有经验,难免笨手笨脚。但如果你不让他去经验,他永远都不会。这个时候,父母要做的不是指责和替代孩子去做,而是学习如何和孩子去合作。

但很多父母却更习惯于采取这种方式对待孩子:当孩子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时,先是迁就,迁就不了就开始发火。其实,迁就不是耐心,迁就是一种压抑,而压抑并不是为了孩子,是为了自己。耐心则是让孩子去做,并容忍他(她)这个过程。

而当我们把家长和别人家的孩子绑在一起时,因为孩子不再是家长的附属品,他们就稍微能平等一点了。
让我们的家在成长中越来越幸福!我的"家成长":http://www.jiachengzhang.com

Rank: 8Rank: 8

53#
发表于 2011-6-13 11:14:53 |只看该作者

Rank: 6Rank: 6

54#
发表于 2011-6-14 08:57:56 |只看该作者
现场答疑

亲子关系怎么了?

有一位家长提到孩子在幼儿园受到了别人的欺负,被迫去偷别人被没收的东西,并不敢告诉妈妈,直到最后事情发展得很严重,老师通知到了家长妈妈才知道。妈妈很是心痛,非常想知道怎么帮到孩子面对恶事。

张老师一遍遍的引导这位妈妈要去查看是什么让孩子出了事不敢求助家长,她却总是无意识的把问题总是引到孩子身上:我孩子他的性格,他就是这样,他总是那样……这让大家一旁看得很是着急,亲子关系出了问题没有解决,孩子下次出了问题还是不敢找到妈妈求助,这次她就是再得到了解决的好办法,也是没有办法给到孩子,孩子也没办学到呀。

很多时候,真的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我们成人自己的问题没有解决。
让我们的家在成长中越来越幸福!我的"家成长":http://www.jiachengzhang.com

Rank: 6Rank: 6

55#
发表于 2011-6-14 08:58:23 |只看该作者
迁就,就是耐心吗?

孩子磨蹭是太多家长头痛的问题,有位家长觉得自己不够耐心,总是先强压着烦怒先顺着孩子,然后慢慢的压不住了,只好大吼大叫,最后闹得不欢而散,下次继续重演。

张老师问,迁就,就是耐心吗?

我想,迁就的只怕会让孩子越发不在意,触到了底线不过是被吼骂一顿,打一下,下次反正还是可以继续的。这也许就是家长最痛恨的“油”了吧。解决这个问题,我想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责任还给孩子吧,当我们比孩子更着急时,责任被揽到了我们家长的身上,孩子们自然轻松得慢慢享用的。
让我们的家在成长中越来越幸福!我的"家成长":http://www.jiachengzhang.com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56#
发表于 2011-6-14 11:40:01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Rank: 3Rank: 3

57#
发表于 2011-6-14 12:02:40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5# 独舞欣妈


    ,反思中...

Rank: 6Rank: 6

58#
发表于 2011-6-16 14:44:54 |只看该作者
乖妈的分享

这段时间的工作告一段落,有机会参加了欣妈组织的户外亲子活动。这次活动,感觉比上次的收获更多。

      在自我介绍的环节,乖乖还是表现很大胆的,在两轮家庭介绍完后,他举手要上去,于是我们俩就上去了。前面一轮家庭的孩子介绍自己时,张老师提醒我们,孩子说话时根本没看任何人,这是礼仪的问题,于是我在下面就跟乖乖说好,待会上去时要看着大家说。上去后,我问乖乖,你先说还是我先说。乖要求他先说,内容是头天晚上我们练习了一遍的,他说得不错。但他是一直看着张老师说的。过后张老师要我们留意这一细节。她指出孩子这是在找寻别人对他的认可。这也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过后,我找到张老师问这个问题。老师说,这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正常的表现。上去自我介绍的孩子,有的眼睛不看大家,有的畏缩,有的哭了。这些都是问题,但都是一个正常孩子会有的问题。张老师说,如果一个孩子什么问题都没有,反而不正常了。我是看到孩子的问题后喜欢在自己身上找问题的,于是问张老师,我孩子出现这个问题,反映出了家长的什么问题?张老师说,你看,你马上就来问,表现出你太关注了嘛。哈哈一笑,顿时醒悟,明白放松自己的心态,接纳孩子,才是我们该做的。

      还有一轮游戏是以家庭为单位,先让孩子蒙住眼睛,家长带领孩子跑,然后反过来,孩子带着家长跑。游戏过后大家谈感受,我的感受是这样的:我带孩子跑时感觉孩子是很安全的(因为他跑得放松,以至于我总怀疑他的眼睛没蒙好。)。但孩子带我跑时,我很没安全感,不信任他能带好我,害怕摔跤。张老师问我,感觉孩子是很安全的是自己的感受还是问过孩子的。我说是自己的感受。

     从这个游戏中,我看到了自己和孩子间的关系,我以为在我的保护下,孩子是安全的幸福的,但这都是我的感受,很多时候我还是没站在他的位置去想他的感受。被蒙住眼睛的感觉其实就是作为孩子的感觉,对这个世界是害怕的无助的,引领者是我们成人,我们已有了几十年的生活经验,我们常常以此作为标准来要求孩子。而当我们换了角色时,我却跑不起来,我不信任孩子能引领好我。张老师问,你们这么多大人被牵着满场跑,有谁摔跤没有?没有。所以孩子是能做好的,只是我们不够信任他。乖带我跑时,确实是负责的,他告诉我往左往右还是往后,有坑的地方就提醒我,而我在一片黑暗面前,却怎么也跑不起来,一直是小心地走的。走之前,我还叮嘱了乖,要他照顾好我,别让我摔跤。经张老师分析,我这番话如果是为了把责任交给他而说那是为他好,如果只是怕自己摔跤而说,实则还是为了自己。这让我思考,我平时为孩子做的事,有多少是为了自己的,有多少是真正为了他的?

      在孩子引领家长跑的时候,有很多家长都在不断地叮咛:“小心啊,别碰了人......”这就象我们平时的叨唠。我想起,我昨天晚上还在叮嘱乖乖:“要跟靓靓友好地玩,别吵架好不好。”乖乖答应了。结果两人一开始就吵翻了。所以这样的叨唠到底有没有用呢?而后来,我们没管他们了,乖和靓两人玩得挺好的,而且很开心,让我们得以脱身坐在张老师身边参与了讨论。孩子的事情,就让他们自己去解决,要相信他们的社交能力。      

      后来,大家围坐在一起聊天时,我还是提出了关于乖乖上课不专心的问题。因为老师提过几次了,本来自己心态还好,知道乖乖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时专注力还行,但想到即将上小学,我真的能不管吗?他如果带着这个习惯到了小学,怎么办呢?所以一直有点纠结。我跟张老师说:“我也知道光叮嘱他上课要专心是没用的,不知还有什么办法纠正。”张老师说:“这么大的孩子,本来专注力只有十分钟。你自己今天之所以坐在这里,也是因为你对这个事有兴趣对不对?”我说:“那如果到了小学还这样怎么办呢?”张老师说:“你放心,他到了小学肯定还会这样的。”这是个出乎意料的答案,但我很满意这个答案,因为我知道要怎么办了,我说:“那我们还是要放松心态就对了。”“对”张老师说:“只有这句话说对了。”张老师说,其实我们提的很多问题,核心都在于亲子关系,建立好亲子关系,什么都能解决。张老师的引导好象给了我能量,让我有信心去面对以后乖乖会出现的任何“问题”了。
让我们的家在成长中越来越幸福!我的"家成长":http://www.jiachengzhang.com

Rank: 6Rank: 6

59#
发表于 2011-6-20 00:24:16 |只看该作者
这样沟通----家长沙龙第二场归来
2011年06月10日

以“原来可以这样沟通“为主题的的家长第二场,虽然与第一场有着相同的主题和环节设计,因为来的人不同,现场动力完全不同,呈现的问题不同,于是大家又有了不同的收获。

比如我,在第一场中,也有家长提到了她会问对方是否听清楚了,是否可以继续。当时我想着这一点要好好学到,结果到了昨天第二场,依然故我,完全没有这一点 明白了和做到了,真是有一段好长的距离。不过这次我发现后,今早和欣相处时,这个给对方空间的概念就自动蹦出来了……呵,估计是有一些内化成为我自己的啦 。

一上网,就看到了熊猫发的分享帖,大家很快也在群里开始分享:

蓝色说,画图那个环节,我的沟通上面有些细节方面没有想到。我在家有点太想当然了。

林子说:在第一小游戏中,大人的思维定势即经验,对一些事情可能还没有了解清楚就有可能已在脑海中有了自己的结论或对策,就像我们与孩子共同对一些事情的处理时。在第二小游戏中,一、当我做为倾听者时,当面向一个不善于表达的信息发布者时,应该如何导引他把我自己想听的内容引导出来,这个需要技巧,所以昨晚我做为倾听者时,我没有画好,我觉得自己的引导方式有问题;二、当我做为信息发布时,我的倾听者把画画的比较好,但我发现自己喜欢重复说(可能是罗嗦);三、感受就是:注意双向沟通的技巧。

浅尝说:我的感受是做与孩子有一个手臂距离的父母。老师所说:大自然本身就付予了人类或者动物成长的自然能力。我们离孩子一臂远,让他们在自然力的催化下自己感受、自己成长这个过程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败的挫折,成为一个自然人。

羽翔的分享
通过参加这次家长沙龙,我看到了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上都很轻松、愉快,有许多值得我学的地方。我对孩子就是太急了,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也不管他能不能理解,就只要他无条件的接受,所以总是出现矛盾、冲突。由于自己的原因让双向的沟通变成了单向的灌输,正如张老师说的,一次、二次可能真的不能将老师所教的内容消化变成自己的,只能一点点渗透,内化还需要一个过程。反思结果:改变孩子,不如改变自己。
让我们的家在成长中越来越幸福!我的"家成长":http://www.jiachengzhang.com

Rank: 6Rank: 6

60#
发表于 2011-6-20 00:27:51 |只看该作者
能猫的分享:

游戏一:乌龟和乌鸦的游戏,了解自己是如何沟通的。

我和同伴分别扮演乌龟和乌鸦、同时伸出双手,手心与手心相对,听到指令(当老师叫乌龟或乌鸦时,扮演相应角色的人需要躲避另一个人打到自己的手)。通过这个游戏,我发现自己无论听到什么样的指令,我都会采取躲的方式,给我的启发是在沟通中,我可能会在沟通前已经有某种思维定式在了,会是什么呢?在我自己的生活中去觉察吧。

这个游戏张老师点评:以我们头脑中的经验来做出判断,跟孩子沟通

游戏二:画图。

我和同伴背对背坐着,其中一个人手里的纸条有图,而另一人没有,游戏方式:有图画的一方告诉对方图画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另一方画出来。刚开始不允许接收信息的一方提问。后来允许。

我作为倾听者时会把自己没弄明白的地方标注出来,然后在可以提问的阶段再去问同伴,这样双向的交流,信息传递会较完整。给我在日常生活中的提示:在有不明白的地方,多问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

当我作为倾诉者时我会吸取作为上次游戏的经验,在表达上完善自己的语言,不过在表达过程中,我体会到自己的紧张、着急,有时会让自己的思路卡壳,我认为自己已经告诉对方很清楚了,不过其实对方画出来的画却是有差异的。给我的提示: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时,会紧张,会想当然认为别人理解了。当对方不再询问时,我也不会问对方“你还有什么需要问我的吗”,所以信息交流是单向的。多问一句:你还有什么需要问我的吗、你希望爸爸妈妈怎么做、你的想法是什么、你希望我做些什么,也许这样可以达到双向交流的目的。。

家长及张老师的发言还有我个人的体会:

1、关于恋父恋母情结。关于男孩,需要让孩子体会到你想要获得像妈妈一样的女性的爱,你需要长成爸爸的样子。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让孩子体会到爸爸很重要,个人觉得真心的赞扬爸爸的优点,当发现孩子也有这样的优点时,告诉孩子:你这一点真的很像爸爸。

2、关于纪律的约定,是需要和孩子双向交流才定来的,而不是父母一方说了算。不过纪律一旦定好后就需要“坚持到底”地执行,然后根据现实的情况再进行调整,不是说纪律一成不变,纪律可以完善、修改。
让我们的家在成长中越来越幸福!我的"家成长":http://www.jiachengzhang.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11-24 10:08 , Processed in 0.02804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