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禾苗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育儿心得] 转贴:亲亲七七的华德福教育笔记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41#
发表于 2010-5-27 13:05:09 |只看该作者
这就是与孩子合作的方式,当孩子带着伤痛回到家,他需要你的帮助,让他感觉自己很棒,很不错,我们不要去挖掘孩子身上坏的事情。

不要有内疚和负罪感,史代纳说过:“有一点惭愧和羞耻感是有益的,会让你成为更好的人。”总说“这是我的错”,会逐渐麻痹自己,影响自己的行动。没有人是完美的,如果你焦虑孩子,孩子也会焦虑,与孩子一起享受生活吧!
当看到孩子身上的疤痕时,不要可怜他,而是轻松地说:“哦,我看到你身上的战斗标记了。”当看到孩子跌倒时痛哭,轻柔地安慰他:“不要担心,你会更坚强的”,让孩子感受到生命的真实体验,即使是负面的,但孩子内在的力量会因此而得到滋养。

Rank: 6Rank: 6

42#
发表于 2010-5-27 13:07:05 |只看该作者
我的小女儿属于娇弱敏感型的孩子,“哦,我晚上睡得不舒服,好像床上有什么东西。”“啊,你是豌豆上的公主吗?”“妈妈,我最喜欢豌豆公主了。”手上有个小伤口,就郁郁寡欢,“哎呀,好难受。”“哇,是真的伤口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它多久可以复原。”班里有个调皮的男孩,每天放学她就对我数落“坏彼得干了什么”,“坏彼得又怎么了”,我说:“啊,坏彼得创造了最有意思的学校生活,不是吗?”女儿想了想,很认真地说:“是的,妈妈,我也这样认为。”

我们要让孩子感到安全,感到美,即使有不幸的事发生。广州有一位妈妈因为车祸不得不躺在医院,孩子由外婆照顾,这位妈妈总是挂心女儿,整日忧心忡忡,我劝她,“你要相信你女儿受到了最好的照顾,过去发生的事一去不复返了,不能总在那自怨自艾,要以振奋的心情去面对它,要在这基础上创造出更好的,生活并不容易,我们时常会面临挑战,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它!”  

(有一句话,可以让我们共勉:改变不了环境,可以改变自己;改变不了事实,但可以改变态度;改变不了过去,但可以改变现在,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把握今天!)

Rank: 6Rank: 6

43#
发表于 2010-5-27 13:07:30 |只看该作者
我常常拒绝我的女儿,在送她到学校的车里,我们总是在争论中度过,我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在我女儿读大学时,曾给我写过一封信,信中告诉我,母女俩在车内的争吵,对于她意义重大,谢谢你保留了你的原则,谢谢你即使让我哭,也坚持让我学钢琴!

在她12岁左右时,曾想放弃学习钢琴,在练习时,她总是哭着说:“太难了,我做不好,我不行。”“你行的,再来一遍吧!”坚持的结果是她今天对钢琴出色的演奏和热爱。

Rank: 6Rank: 6

44#
发表于 2010-5-27 13:07:53 |只看该作者
对于何时学习乐器的问题,我的观念是:对于天才的孩子7岁可以开始学习。华德福的学生在小学阶段首先学习竖笛,有了初步的乐理知识,在3年级时,可以开始学习钢琴或者小提琴。我女儿在音乐方面有天赋,在她约3岁时,就可以像模像样跟着我用竖笛吹奏出一支乐曲,可是我仍然是让她在10岁时才开始学习钢琴,因为我要给她保留作为一名孩子的时间。

父母要求孩子学这学那,孩子可能会去学习,因为他爱自己的父母,但在10岁后学习乐器时,则是出于自己的意愿,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都增强了,相对于幼时的学习,常常是“事半功倍”。

父母还很容易喜欢让孩子在亲朋好友面前表演唱歌、跳舞什么的,孩子不是随便上了发条就可以驱使的,我们应等待孩子自发地唱歌、自发地跳舞,让孩子将自己内在的创造力展现出来,这需要时间。

Rank: 6Rank: 6

45#
发表于 2010-5-27 13:08:19 |只看该作者
图像对孩子的影响深刻,成人应将媒体对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包括卡通,它只是线条,没有任何生命力,图像本身就是谎言,这仅仅是外在的原因,而卡通的内容更是暴力!这不是关掉电视的唯一理由,面对电视,对孩子的眼睛也有极大的伤害。刚出生的小孩子只有很小的头,在0-7岁这个阶段,他们的头部逐渐发育成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尽量保护大脑,7岁以后,当孩子大脑初步发育完成后,才能开始有限度的看。

孩子10以后,由成人陪着观看,一边看一边谈,从每周一小时一次开始,这样不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个奇怪的人,与周围的孩子没办法聊在一起,溶不进当下的环境。

我知道没有电视时,孩子的玩耍是完全不一样的。

Rank: 6Rank: 6

46#
发表于 2010-5-27 13:08:46 |只看该作者
我注意到保持家里的整洁对有孩子的家庭来说是个挑战!孩子可能将床单当帐棚,将窗帘当战袍,孩子在玩耍中有无穷的创意,我的原则是:宣布玩到什么时间,接下来就是收拾房间时间,所有的东西都要放回原处,帮助孩子一起将一片混乱的房间恢复原状。

当请孩子帮助你做面包时,孩子可能会把面粉弄得到处都是,这时要保证你和他都有围裙,给他一个小小的扫帚,扫掉四处的面粉。

对孩子的家务能力要等待,到了孩子拿到大学学位那个年龄,他就会知道如何保持一个整洁的家。

我的孩子都是在12岁左右时,开始自己做午餐,丹尼常常不愿意洗袜子、鞋子,他的同学会发现:“丹尼,你好大的味。”回到家,“求求你了,妈妈,帮我洗吧。”我很高兴地告诉他怎么洗,但我不会替他洗。

Rank: 6Rank: 6

47#
发表于 2010-5-27 13:09:23 |只看该作者
我很会说“不”,即使是不同性格的人,我们都可以将“不”说出来,可以温和地说、夸张地说、幽默地说、可以配合肢体语言边逃跑边咯咯大笑着说,总之你可以总是带着喜悦,自由地说“不”。孩子会不断地央求你,你不断的说“不”,长远来说他会更尊重你,因为他控制不了你。

(家长该如何对孩子说“不”
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当孩子提出某种不合理的要求时,家长与其迁就,毋宁说“不行”对他(她)更具有影响力。如今周末无人看管的孩子不知有多少,家长外出,本想把他们放到爷爷奶奶老人家中,当孩子们稍不满意时,他们便让步说:“那好,你就自己呆在家里吧!”孩子最初似乎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但久而久之,便会有被遗弃的感觉。随便对孩子说“可以”,是冷漠与放纵,而酌情说“不行”,才是真正的关心与爱护,父母表现出的坚定绝不容商量,尽管有时会招致孩子的大哭大闹,甚至叫着说:“我恨你!”但孩子正是在反抗的同时,也意识到父母的尊严和权威。孩子需要有一个对立面,才能分出美与丑。如果让他们漫无目标地挥动小拳头,他们会因没有信息的反馈而永远也分不清是与非。

Rank: 6Rank: 6

48#
发表于 2010-5-27 13:09:51 |只看该作者
如今让家长们说出“不行”两字,又的确不是件容易事,其难处在于父母过于宠爱自己的宝贝或根本没有时间。而教育专家则坚决主张家长说“不行”,必要时“还要适当惩罚”孩子。当然,这并非意味着回归旧传统,对孩子实施随意斥责、打骂的专制式管理。现代社会的“不行”,应该是大人与小孩子之间所达成的共识,是他们心与心的交融。对此,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切忌对孩子施以讹诈。许多家长习惯说“吃不完饭不许看动画片!”这对孩子的影响其实很坏,因为他们会效仿家长,动不动就讲条件。

  二、让孩子做某件事时,要讲明道理,是为了孩子好,而不是说些“这样爸爸妈妈会高兴的”之类的话。孩子如果仅仅知道要讨父母的欢心,可能会撒谎或干出其他的蠢事。

  三、绝对不能对孩子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你不听我的话,好,我也就不满足你的要求!”家长会因此而失去自己的尊严并诱发孩子的报复心理。

Rank: 6Rank: 6

49#
发表于 2010-5-27 13:10:09 |只看该作者
 四、父母一方说“不行”,即使有某些不合理的地方,另一方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反驳,否则孩子容易养成在双方之间投机取巧的不良习惯。

  五、说“不行”之后,要耐心向孩子解释为什么,让他(她)明白“不行”的道理。

  六、可以与孩子“谈判”,但家长必须掌握主动权,而且要当机立断,不能无休止地讨价还价。比如在日常生活作息时间的安排上。

  七、要在融洽的气氛中,从积极的角度给孩子立规矩。挤时间与孩子一起用餐,相互说些有趣的故事,便多了一次寓教于乐的机会。

  八、令行禁止。说“不”后,家长对孩子的妥协,意味着食言,失去了威信不说,还会使孩子沾染上不守信用的习气。言而无信,是人生之大忌。

Rank: 6Rank: 6

50#
发表于 2010-5-27 13:10:42 |只看该作者
一次“不行”或适当的惩罚最初可能会引发一场暴风骤雨,但处理得当,雨过天晴之后,孩子与你的关系和感情将无疑会有一定程度的升华,这也正是说“不行”的意义所在。
学会对孩子说不

现在的父母大多认可孩子是有独特个性的、完整的人,服从、听话已不再是最主要的儿童教育目标。有些妈妈说,我每次都向孩子解释得很清楚,为什么有些事情他不能做,而有些事他必须做。但孩子还是不肯放弃他的想法,最后常常陷入无休止的“讨价还价”中,有时为了一些小事就会缠磨很久,比如每天要不要刷两次牙。向孩子解释原因、顾及孩子的想法肯定要比简单地命令孩子好,但好言相劝也不能没完没了,孩子会利用这样的场合进行长时间的讨价还价。如果你首先表现出犹豫,孩子就会“乘胜追击”,最后往往使你定出的规则顺着孩子的心意转换。

Rank: 6Rank: 6

51#
发表于 2010-5-27 13:11:16 |只看该作者
看透孩子“讨价还价”的心理活动

  其实一开始,“交换条件”都是父母主动提出来的,“只要你今天好好弹琴,周末我就带你去坐过山车。”“考到100分,就给你买滑板。”由此养成孩子在听话顺从前,会先想想究竟自己能得到什么好处:

  为什么大人能熬夜看电视而小孩子不能?为什么大人星期天可以逛街,小孩子就必须上兴趣班?这不公平!公平的办法是我能得到一点补偿,比如每星期吃两次肯德基。

  为什么总是大人来发布命令?为什么他们总要来打断我们的游戏,要我们干这干那?我要讲条件,多少可以换回点自由。

  一旦孩子习惯于“讨价还价”

  •在任何事情上都做交易,很可能造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被动状态”

Rank: 6Rank: 6

52#
发表于 2010-5-27 13:11:47 |只看该作者
孩子会计较任何事情的“即时效益”,看不到好处就不做,如此下去,孩子便不会出于强烈的兴趣去学习新东西,也不会有探索精神,更不会有责任心和同情心。他的人生会丧失所有的主动权,任何事情不是“我要做”,而是“要我做”,而且“不谈妥条件就不做”。当“谈判”成了习惯,每一次“谈判”成功后,孩子就在准备下一次的“交易”了。

  •大量的时间浪费在争议上

  双方进行拉锯式的谈判,孩子从父母口中挤牙膏般挤出点“利益”,浪费了双方的时间,使孩子专心思考及行动的时间变得很少。

  •父母的权威受到挑战和磨损

  最终,你会发现作为父母,你对局面失去了控制。你的嘴皮都磨破了,却还未对晚上睡前洗澡达成协议。在任何一件小事上都会引发长时间的和谈,你还有权威吗?

Rank: 6Rank: 6

53#
发表于 2010-5-27 13:12:22 |只看该作者
•疲惫造成父母情绪失控,最终伤害的还是孩子

  当父母的耐心用尽之后,孩子倔犟的讨价还价行为会令父母情绪失控,这个时候,民主的父母就成了暴怒的父母。这种从一个极端迅速摆到另一个极端的变化,常常令孩子伤心不已,不知所措。

  学会对孩子说“不”

  •不要与孩子讨价还价。

  许多父母习惯说“吃不完饭就不许看动画片”,这对孩子的影响其实很坏,因为孩子会效仿父母动不动就讲条件。也不要对孩子说“这样爸爸妈妈会高兴的”之类的话,孩子为讨父母的欢心可能会撒谎或干出其它的蠢事。

  •不能对孩子施以报复。

  有些父母常说“你不听我的话,我也不满足你的要求”,父母会因此而失去尊严,并诱发孩子产生报复心理。

  •父母双方要保持一致。

  当父母一方拒绝孩子的要求有不合理的地方时,另一方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反驳,否则容易养成孩子在父母双方之间投机取巧的不良习惯。

  •向孩子讲明拒绝的理由。

  父母对孩子说“不行”之后,要耐心向孩子解释拒绝的理由,让孩子明白“不行”的道理。

  •某些生活小事可与孩子共同商讨。

  比如,孩子日常生活作息时间的安排可征求孩子的意见,但父母必须掌握主动权,不能与孩子无休止地讨价还价。

Rank: 6Rank: 6

54#
发表于 2010-5-27 13:12:57 |只看该作者
 •令行禁止。

  如果说“不”后父母又对孩子作出妥协或让步,这不仅会失去父母的威信,还会使孩子沾染上不守信用的习气。

  中止或暂停“讨价还价”的方法
 •设定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底线

  在家庭内部发扬“民主”之前,父母应该跟孩子有一个约定:任何“讲条件”的行为都不能无休止地进行下去,父母有“最终解释权”。设立“最终解释权”,就是为争论设一个底线,以保父母的权威不受磨损。

  •限制物质鼓励,倡导精神鼓励

  其实,孩子想通过讨价还价获得的“好处”,基本上都与物质有关。一个家庭,如果养成了以物质条件来换取孩子“行动”的习惯,不让孩子缠搅也难。要多倡导精神鼓励,如拥抱、抚摸、口头夸奖等等,拥抱本身会换来孩子的妥协,这种妥协与物质换来的妥协不同,往往是有益的,因为拥抱传达的信息是:我相信你能做得好,你也有责任做得好。

Rank: 6Rank: 6

55#
发表于 2010-5-27 13:13:28 |只看该作者
•让孩子接受讨价还价的后果

  讨价还价往往带来时间上的延误,如果因此影响了孩子的娱乐和休息,或者因迟到遭到老师的批评,那么,别心软,让孩子承受后果。


妈妈不要轻易对孩子说“不”“妈妈,星期天能带我去动物园吗?小朋友说前两天从非洲带来了几头大象,他的爸爸妈妈已经带他看了,我也想看。”

  “不行,妈妈现在忙着呢。”

  “妈妈,给我念个故事行吗?我想听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

      “不行,妈妈现在忙着呢。”

  “妈妈,我的作业都做完了,陪我下盘棋好吗?”

  “不行,妈妈现在忙着呢。”

  “妈妈,老师说我们应该多参观博物馆,增长历史知识和科技知识,您带我去参观吧?”

  “不行,妈妈现在忙着呢。”

Rank: 6Rank: 6

56#
发表于 2010-5-27 13:14:16 |只看该作者
仔细地想想,你拒绝孩子多少次?是不是你每次都很忙,都有事情,还是你自己很懒惰,以至于从未考虑过孩子的渴望。有一个朋友和我聊天的时候说:“记得我上五六年级的时候,家里没有什么好玩的,最高级的游戏就是打扑克,玩‘争上游’,我和姐姐做完作业后,非常渴望妈妈或爸爸能陪我们玩两把,爸爸有时还可以,但妈妈很少满足我们的要求。有一天,期中考试刚结束,我和姐姐都松了一口气,吃完饭后,特别想玩扑克,可等我向妈妈提出请求后,她不仅没有答应,反而把我和姐姐狠狠地训了一顿,说我们不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整天就知道玩牌,浪费了大好时光,然后又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经典名句来证明她的理论。最后妈妈训话的时间能打十盘扑克还有富余,听妈妈数落完之后,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从此再不求她陪我玩,等我将来有了孩子,一定从小就陪他玩,让他的童年快乐。现在想起来,也挺可笑,但当时给我的打击不亚于一次严酷的鞭挞,因为她打击了我的自尊。我从小就是个要强的孩子,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也许妈妈训斥我们是为了找到不陪我们玩的理由,但她这种做法至今我也无法理解。现在我的孩子已经6岁多,我经常给他讲故事,陪他下棋,带他到动物园、博物馆。往往在大人眼里没有什么意思的事,在孩子的眼里非常有意思,也许将来的创造和发明就来自小时候感兴趣的事情中,不知道家长们是否认识到这一点。”

Rank: 6Rank: 6

57#
发表于 2010-5-27 13:14:35 |只看该作者
琢磨朋友的话,我深深地体味出,孩子对我的批评是很有道理的,她说:“中国人可以说‘不’,但妈妈没有权利说‘不’!”好家伙,蛮有火药味儿。再听听孩子们在电话中议论妈妈时的语言和情绪,不能不让我觉醒。现在家庭大都只有一个孩子,放学后除了写作业还是写作业,即使有余暇也在孤独中度过,这是孩子的悲哀。我想做妈妈的应该走进孩子的心里,倾听孩子的渴望,即便我们确实有理由说“不”,也要好好地向孩子解释,给孩子一个能接受的说法,让孩子体会到你的真诚和爱心,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Rank: 6Rank: 6

58#
发表于 2010-5-27 13:15:09 |只看该作者
怎样对孩子说“不”

你对孩子说过“不”吗?你知道怎样对孩子说“不”吗?有许多父母由于非常喜爱自己的孩子,从来不会也不忍心对他们的请求说一声“不”。但是,不懂得拒绝孩子的家长未必会更令孩子喜欢。还有一些父母不懂得拒绝孩子的技巧,他们生硬、冰冷的话语往往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对孩子说“不”是要讲究方法和技巧的。

  一、理解拒绝的重要性
现在的家庭中一船都只有一个孩子。父母们对这个独苗苗往往爱护有加,生伯饿着了,凉着了。父母们望子成龙心切,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要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环境。对于孩子的各种要求,更是干依百顺,从来不会拒绝。孩于们在家里总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其实,这样的培养方式是很不可取的。一方面,这样很容易使孩子养成娇生惯养的习惯,他们没有经受过拒绝和失望,挫折承受力非常低。另一方面,在各种要求一再轻易地获得了满足之后,孩子会逐渐提出来越来越高的要求,他们的“胃口”会越来越大,需要会越来越多,直到有一天,家长再也不能满足他们。

  适当地拒绝孩子,只要注意恰当的方法和技巧,将是大有稗益的。拒绝孩子后,不但不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怨恨,反而会让父母在他们心中树立很高的威信,同时也使他们懂得很多生活和做人的道理。

Rank: 6Rank: 6

59#
发表于 2010-5-27 13:15:58 |只看该作者
 二、柜绝了孩子之后要简单做出解释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比家长想象的要懂事得多。同时,孩子也是很有自尊心的。拒绝孩子后向他们作出解释,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他们的尊重,同时也在家庭中营造了民主、和谐的气氛。这样,孩子不但很容易接受拒绝,也学会了理解和支持父母。

  在向孩子进行解释时要注意三点:一是通俗易懂。有的父母把向孩子解释原因当作是一种说教。一句通俗的话就能说明的问题,偏偏要大肆地讲一通生硬的道理,定要逼得孩子乖乖点头才肯罢休。这种说教式的解释是令孩子讨厌的。二是简单明了。对孩子做解释,简简单单的几句就够了。有的家长一对孩子说起话来就婆婆妈妈、没完没了,这样特别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三是就事论事。有的家长在解释理由时,很容易产生极其丰富的联想。明明在说这件事,一下就扯到了其他毫不相干的事上。比如本来是要解释周末不带孩子去公园玩耍的理由,结果却变成了批评孩子上次数学没有考好。这样的解释显然是偏离主题的,是不能让孩子信服的,它的最大害处是,久而久之,孩子会拒绝听父母的任何解释。

  三、一旦说不,就要坚持下去

  拒绝孩子之后就一定要坚持下去,千万不能出尔反尔,因为这样会让孩子觉得大人说话不算数,家长以后也会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

  有的家长在拒绝了孩子之后,可能会觉得于心不忍,就干脆又满足了他们。有的家长可能拒绝后又后悔了,就收回了自己说过的话。不论原因如何,都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出尔反尔的行为……即使孩子哭了,也仍然要坚持原来的决定。

  如果拒绝孩子后又发现有不妥之处,可以在以后来弥补。但不要当场反悔。特别是不要因为孩子的撒娇、哭泣就改变决定,因为这样的做法其实间接强化了孩子的这种不良行为,他们以后就会“学会”用撒娇、哭泣来获取他们想要的东西。

Rank: 6Rank: 6

60#
发表于 2010-5-27 13:16:40 |只看该作者
 四、父母的任务是让孩子明白什么值得拥有

  如何用正确的方式拥有在拒绝了孩子之后,父母还有一项很重要的事要做,这就是让孩子明白什么东西是值得拥有的,以及怎样去拥有它们。比如,当孩子想买一个新书包时,你拒绝了。这时,可以向孩子解释,他的书包本来就很新,完全不必要重新再买一个。用同样的价钱买一本新书,或是买一个新玩具都比买书包有意义。

  同时,父母们也不要无偿地答应孩子的各种请求。从小就要让孩子懂得要获得任何东西,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父母在答应孩子的要求以前,可以让孩子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如果孩子完成了就满足他们的要求,完成不了就不能满足他们。比如,孩子提出要买玩具,父母可以要求他们洗一次碗或者扫一次地。想要得到的东西越贵重,需要做的事情就越多。这样,一方面对父母而言,在满足孩子要求的同时,又培养了他们的劳动意识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对孩子而言,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的东西,他们肯定也会更加珍惜。

父母如何对孩子说不可以!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孩子们需要一个界限,这个界限给他们展示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界限可以给孩子们以分寸感和安全感。你要对孩子说:“在限度内你是受保护的,限度里面才是你熟悉的家。”但是我们该怎样告诉孩子,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呢?

父母对给孩子确定界限是没有什么异议的,但是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规定界限却是一个难题。我们在这里通常混淆了两个非常不同的过程。

 确定界限

 一方面我们要建立规矩、禁令、法则,甚至是特例,它们可以告诉孩子什么是可行的,什么是不可行的。
 确认界限

 确认界限就是让孩子们能够遵守界限,不去挑衅已经划定的界限。

 可惜的是,很多父母并不懂得区分“确定界限”和“确认界限”,把这两个当成了一回事。以为规矩无非就得牢牢记住,错了就要挨罚。在德国南部一些地区,直到十八世纪还有这样的传统:农民会把将来土地的继承者带到界碑处,在那儿他会解释清楚,从这个边界,开始就是邻居的土地,并且他得给儿子一记清脆的耳光:“这样你就可以记住了!!”

  今天依然有很多父母在确定界限的时候,只想到用一种方法来解决。如果孩子做了什么不合适的事儿,他会立刻想到用惩罚或警戒来教训孩子,而没有想到,孩子是否已经理解了:规矩到底是什么?

  教会游戏规则是一码事,违规了采取措施则是另一码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11-26 11:16 , Processed in 0.025034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