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学父五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专版] 《数学建模直观游戏》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41#
发表于 2014-10-28 13:58:36 |只看该作者
接下来,师长进行示范,教导孩子进行“2”的计数动作。
(1) 再拿一个立方格,叠放在第一个立方格上面。
(2) 用手指从上到下一划,口中念“从上往下数”。
(3) 拍一下手,用手指点着上边的立方格,口中念“第一个”。
(4) 拍一下手,用手指点着下边的立方格,口中念“第二个”
(6) 口中念“计数完成。共有二个”。
这个计数完成了吗?还没有。
上面的计数,是从上到下进行的。
下面,师长还需要示范从下到上的计数动作。
(1) 还是那两个上下叠放的立方格。
(2) 用手指从下到上一划,口中念“从下往上数”。
(3) 拍一下手,用手指点着下边的立方格,口中念“第一个”。
(4) 拍一下手,用手指点着上边的立方格,口中念“第二个”
(6) 口中念“计数完成。共有二个”。
孩子跟着师长的示范,照做几次。

Rank: 8Rank: 8

42#
发表于 2014-10-28 13:59:10 |只看该作者
接下来,师长进行示范,教导孩子进行“2”的“散放计数”练习。
师长把上下叠放的两个立方格,平摊在桌面上,左右并排摆在一起。
根据前面步骤,示范从左到右计数,再示范从右到左计数。
孩子跟着师长的示范,照做几次。
这就完了吗?还没有。
师长把两个立方格分开一段较远的距离。
比如,一个放在左下角,一个放在右上角。
师长先示范从左上角开始计数,再示范从右上角开始计数。
孩子跟着师长的示范,照做几次。
师长可以任意摆放这两个立方格,以任意顺序计数。
这些“散放计数”练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切身体验到,物体的“数量”与“摆放位置和排列顺序”无关。
看到这里,有些读者可能会觉得小题大做、啼笑皆非。
我还是重复前面那句话。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所有孩子已经掌握了这些数学概念。
即使有些孩子已经掌握了这些数学概念,这种系统的练习,也能够进一步帮助他们加深理解。

Rank: 8Rank: 8

43#
发表于 2014-10-28 13:59:38 |只看该作者
以上的立方格摆放游戏,尽管包括了一个拍手的动作,但并没有涉及整个身体的运动。
孩子的视角也是居高临下的“鸟瞰模式”。
下面,我们引入整个身体的运动——“走步计数”游戏。
“走步计数”游戏最好在拥有地板砖的地面上进行。
地板砖的大小,应该适合小孩子的步距。
如果没有合适的地板砖,可在地上画格子。
“走步计数”游戏步骤的如下。
(1) 站在一块“起点”地板砖上。
(2) 口中念“向前走”
(3) 拍一下手,左脚向前一步,踩在第一块地板砖上,口中念“第一个”。
(4) 拍一下手,右脚向前一步,踩在第二块地板砖上,口中念“第二个”。
(5) 左脚上前,与右脚并拢,站在地板砖中,口中念“共二个”。
(6) 原地向后转,口中念“向回走”。
(7) 拍一下手,左脚向前一步,踩在第一块地板砖上,口中念“第一个”。
(8) 拍一下手,右脚向前一步,踩在第二块地板砖上,口中念“第二个”。
(9) 左脚上前,与右脚并拢,站在地板砖中,口中念“共二个”。
这时候,孩子(或示范的师长)已经回到了“起点”地板砖中。
孩子们在进行这两组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切身体会到“立方格数量”和“步数”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此之上,“走步计数”游戏中,已经隐含了“奇数偶数”的概念——左脚踏入的地板砖对应“奇数”,右脚踏入的“地板砖”对应“偶数”。
在此之上,“走步计数”游戏中,已经隐含了“一维数轴”、“原点”和“正负数方向”的概念。
这也正是本书的特点。初级阶段的游戏,通常隐含了高级阶段的概念,为将来的学习做个铺垫。
立方格游戏和走步游戏并不一定要在同一个地点连续进行。
师长可以把这两组游戏分别安排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进行。
等到孩子们都大致熟悉具体步骤之后,师长可以提供统一节拍来协调孩子们的步调。
统一节拍的提供,方法多样,比如“拍手”、“吹哨”、“鼓点”、“敲琴”等方式。

Rank: 8Rank: 8

44#
发表于 2014-10-28 14:03:40 |只看该作者
原创作者:学父五迁
《数学建模直观游戏》

05. 二生三,三生万物

“2”的计数游戏完成之后,我们继续推进到数量“3”。
......
到此为止,我们建立了从“1”到“9”的数量模型。
数量“9”的“走步计数”游戏,步骤如下。
......
在对应每个数量的走步游戏中,师长可以提示孩子注意,最后一块砖是哪只脚踏入的。
奇数(序数)对应的最后一块砖,由左脚踏入;偶数(序数)对应的最后一块砖,由右脚踏入。
在这个阶段,不需要向学生讲解奇数和偶数的概念,由学生自行体验即可。

Rank: 8Rank: 8

45#
发表于 2014-10-28 14:05:03 |只看该作者
原创作者:学父五迁
《数学建模直观游戏》

06. 结绳?计豆?

现在,我们已经建立了“1”到“9”的数量模型。
接下来,我们引入一个新游戏——“计豆”游戏。
“计豆”游戏用豆子数量来“映射”(或者说“记录”)立方格数量或者步数。
“计豆”游戏的目的是进一步加深体会“计数模型”之间的“映射”关系。
我们先来看豆子和立方格之间的映射游戏。
“立方格<-> 豆”之间的映射游戏,分为两个方向。
一个方向是从“立方格”到“豆”的映射,简写为“立方格->豆”映射。
另一个方向是从“豆”到“立方格”的映射,简写为“豆->立方格”映射。
这两个方向的映射游戏,师长需要为每个学生准备如下材料。
(1) 一大袋豆子,至少不低于九颗。
(2) 透明小塑料袋一个,至少可容纳九颗豆子。
立方格的形式,也有所变化。
在前面的游戏中,立方格一直是当做立方块来用的。
现在,我们要把立方格当做“容器”来用了。
我们需要使用立方格的“敞口”形式,里面可以放入豆子。
前面的游戏中,数量的立方格模型都是上下叠放形式的。
现在,我们需要使用立方格模型的平放形式,以便放入豆子。

Rank: 8Rank: 8

46#
发表于 2014-10-28 14:05:51 |只看该作者
“立方格-> 豆”映射游戏的步骤如下。
(1) 取出九个立方格(敞口的),并列平放在一起,构成数量“9”的立方格数量模型(平放形式)。
(2) 从大袋子中,一颗颗取出豆子,每取出一颗豆子,都放到一个空的立方格中。
(3) 所有立方格都放满了豆子之后,停止从大袋子中取豆子。
(4) 把立方格中的豆子,全都倒入到一个空的透明小塑料袋中。
这样,我们就把立方格数量(“9”)用小塑料袋里的豆子数量“记录”下来了。

Rank: 8Rank: 8

47#
发表于 2014-10-28 14:06:18 |只看该作者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多此一举?把立方格数量模型直接存放起来不就行了?
这里的原因在于,相对于豆子,立方格模型的体积较大,不宜存放和携带。
用小物件的数量,来记录大物件的数量,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做法。
古人结绳记事,就是这个道理。
还有些古人用瓦罐里的小石子儿记录牛羊的数量,也是出于同样的道理。

Rank: 8Rank: 8

48#
发表于 2014-10-28 14:06:53 |只看该作者
接下来,我们要根据数量“记录”(也就是小塑料袋中的豆子数量)重新构造对应的立方格数量模型。
这就是“立方格<-> 豆”之间映射的另一个方向——“豆->立方格”映射。
为了便于孩子理解,我们引入一个“学生座位”小问题:班里有九个学生,每个学生都需要一个座位,请问,共需要几个座位?
透明小塑料袋里的豆子就代表学生;立方格就代表座位。
现在,我们需要为每一个豆子准备一个立方格。
(1) 从透明小塑料袋里取出一个豆子,放到大口袋里。
(2) 拿一个空的立方格,把豆子放里面。
(3) 跳转到第(1)步,继续重复这个流程,直到透明小袋子里面所有的豆子都被取出。
最后,我们就得到了九个立方格。
我们把这九个立方格并列平放在一起,和之前的那个“九”的立方格数量模型,摆在一起。
我们发现,这两列立方格,长度相同,个数相同。
这就说明,豆子记录法能够还原本的物件数量。
以上是“立方格<-> 豆”之间的映射游戏。

Rank: 8Rank: 8

49#
发表于 2014-10-28 14:07:22 |只看该作者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的“学生座位”小问题,可以很容易扩展为减法问题。
比如,班里有九个学生,有六个座位,还需要几个座位?
比如,班里有六个学生,有八个座位,还能多坐下几个学生?

Rank: 8Rank: 8

50#
发表于 2014-10-28 14:07:53 |只看该作者
下面,我们来看“步数”(地板砖数量)与“豆子数量”之间的映射游戏。
同样,“地板砖 <-> 豆”之间的映射游戏,也分为两个方向。
一个方向是从“地板砖”到“豆”的映射,简写为“地板砖->豆”映射。
另一个方向是从“豆”到“地板砖”的映射,简写为“豆->地板砖”映射。
准备工作同上。
“地板砖 -> 豆”映射游戏的步骤如下。
(1) 在地板上走九步,走过九块地板砖。
(2) 每走一步,就从大袋子里(可用衣服口袋)取出一颗豆子,放到透明小塑料袋中。

Rank: 8Rank: 8

51#
发表于 2014-10-28 14:08:29 |只看该作者
接下来,我们要根据数量“记录”(也就是小塑料袋中的豆子数量)重新走过那九块地板砖。
为了便于孩子理解,我们引入一个“寻宝”小故事。
某一块地板砖下,藏着宝贝。
我们需要根据“锦囊”(也就是透明小塑料袋)中的“妙计”(也就是豆子数量),找到那块藏宝的地板砖。
(1) 从透明小塑料袋里取出一个豆子,放到大口袋里。
(2) 走一步,前行一块地板砖。
(3) 跳转到第(1)步,继续重复这个流程,直到透明小袋子里面所有的豆子都被取出。
如果起点相同,方向相同,我们将走到之前走到的那块地板砖。
这就说明,豆子记录法能够还原来的步数。

Rank: 8Rank: 8

52#
发表于 2014-10-28 14:08:48 |只看该作者
数量“9”的映射游戏完后之后,我们继续做数量“8”的映射游戏。
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数量映射游戏都完成。
以上的游戏,单人熟练之后,可以进阶成双人小组形式。
两个小学生一组。
其中一个小学生提供豆子数量,另一个小学生根据豆子数量构造立方格数量模型。
交换角色。
其中一个小学生提供立方格数量模型,另一个小学生根据立方格数量模型把豆子装入透明小塑料袋。
交换角色。
遍历从“1”到“9”的所有数量。

Rank: 8Rank: 8

53#
发表于 2014-10-28 14:09:39 |只看该作者
原创作者:学父五迁
《数学建模直观游戏》

07. 数字?刻线?形线画?

把大物件的数量,“映射”为小物件的数量,确实便于存储和携带。
只是,这种映射还是不够给力。
毕竟,小物件再小,也是有体积的。数量多了,也是不小。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小物件的点数,可能比大物件还麻烦。
比如,数豆子,比数立方格麻烦许多。
立方格规规整整摆在那里,很容易就数完了。
豆子圆溜溜的,不好摆放,数起来就不那么方便。
这也是为什么立方格数量模型由于豆子数量模型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么说来,如果我们把立方格继续变小,变成比豆子还小,是否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这可不一定。人的视力精度和手指操作精度是有限的,不太擅长处理过于细小的物件。

Rank: 8Rank: 8

54#
发表于 2014-10-28 14:10:57 |只看该作者
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当然有。这就是数字。正式名称是“阿拉伯数字”(最先由印度人发明,由阿拉伯人传播)。
作为大人,我们早已掌握了数字的概念和用法。
于是,小学数学课一开始(甚至更早),师长就理所当然地引入了数字。
不过,在我看来,小学阶段初期就引入数字,有些过于急进了。
数字是数量的抽象表达符号。
相对于数量模型来说,数字是一种过于抽象的符号。
小学阶段是形象思维阶段,应当重视形象数学模型的构建。
当然,到了处理大数量的阶段,数量模型就不够用了,小学生必须要掌握数字。

Rank: 8Rank: 8

55#
发表于 2014-10-28 14:11:25 |只看该作者
因此,在处理大数量之前,我们需要做两项工作。
第一项工作,我们尽量把数量用模型来表现。
第二项工作,我们逐步教会小学生掌握数字。

Rank: 8Rank: 8

56#
发表于 2014-10-28 14:12:02 |只看该作者
本章的内容就是帮助小学生掌握数字的前身——刻线记事。
同结绳记事一样,刻线记事同样是古人常用的数量“记录”方法。
古人在泥板、石板、木板等载体上刻下一条条的线段,把数量记录下来。
为什么是线段,而不是其他形状?当然是因为好刻。
还可能有另外一个原因——线段与“算筹”形态相似。
所谓“算筹”,就是一把小木棍,是古人常用的数量模型。
就像我们前面用立方格、地板砖、豆子当做数量模型一样。
一些带有颜色的高级算筹甚至可以表达正负数。
比如,红色算筹就表示负数(支出,欠款),蓝色算筹就表示正数(收入,节余)。
所以,直到现在,人们仍然习惯把亏损数额称为“赤字”。
华德福提倡“由画入字”,通过“形象画”,一步步演化为文字(包括字母和汉字)。

Rank: 8Rank: 8

57#
发表于 2014-10-28 14:12:35 |只看该作者
下面,我就设计一套表示数量的“形线画”。
首先,我设定,每一条数量记录,都应该圈在一个上下高、左右窄的正立椭圆里面。
正如透明小塑料袋是豆子的容器一样,这个正立椭圆也是线段的容器。
那么,这个容器的形状为什么是一个正立椭圆?
这当然是为了将来引入数字“0”。
数字“0”正是一个正立椭圆的形状。
一个“空”的容器,不正是表达了数量“0”的概念吗?
椭圆内用交叉的横线和竖线的个数来映射数量。横线代表“奇数”序数,竖线代表“偶数”序数。

Rank: 8Rank: 8

58#
发表于 2014-10-28 14:13:02 |只看该作者
下面,我直接给出从“1”到“9”的“形线画”表达(省略了外圈的正立椭圆)。
“1”的形线画就是一条横线。
-
“2”的形线画就是:“1”的形象画中,最后一条横线上,交叉一条竖线。
+
“3”的形线画就是:“2”的形象画中,加一条横线。
+
-
“4”的形线画就是:“3”的形象画中,最后一条横线上,交叉一条竖线。
+
+
“5”的形线画就是:“4”的形象画中,加一条横线。
+
+
-
“6”的形线画就是:“5”的形象画中,最后一条横线上,交叉一条竖线。
+
+
+
“7”的形线画就是:“6”的形象画中,加一条横线。
+
+
+
-
“8”的形线画就是:“7”的形象画中,最后一条横线上,交叉一条竖线。
+
+
+
+
“9”的形线画就是:“8”的形象画中,加一条横线。
+
+
+
+
-
以上就是从“1”到“9”的形线画表示(还需要加上一个正立椭圆的外圈)。

Rank: 8Rank: 8

59#
发表于 2014-10-28 14:13:31 |只看该作者
之所以这样设计,一是为了节省空间,二是为了让学生提前熟悉一下加减法的符号,三是为了让奇数偶数一目了然。
如果最后一行是一条横线(减号),那么就是奇数。
如果最后一行是横竖交叉(加号),那么就是偶数。

Rank: 8Rank: 8

60#
发表于 2014-10-28 14:13:54 |只看该作者
引入了这些“数”的形线画之后,我们需要把从“1”到“9”的立方格数量模型全都用形线画记录在纸上。
一个立方格,对应一条线段
这就是“立方格数量模型”到“形线画”的映射,简写为“立方格 -> 形线画”映射。
然后,我们根据这些形线画,重新构造出对应的立方格数量模型。
这就是“形线画”到“立方格数量模型”的映射,简写为“形线画 -> 立方格”映射。
这个步骤就很简单了,每一条线段对应一个立方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11-22 20:48 , Processed in 0.026493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