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小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巫专栏] 转发吴蓓老师文章:我对胡萍老师十评华德福教育的回应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41#
发表于 2012-9-2 12:18:13 |只看该作者
转自胡萍博客____我对中国华德福教育的思考之十一——华德福对中国教育产生的影响(1)


当前风起云涌地发展到200多家幼儿园和小学的华德福教育,对中国的教育影响无庸置疑,这些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负面的影响。我们先来看一下积极的影响有那些。



    积极影响之一:为追求新教育的家长和老师提供了实现梦想的平台

    我们现在已经深知中国现行的应试教育给孩子成长带来的巨大伤害,越来越多的父母期望为孩子寻找到一个能够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此时,蒙氏和华德福正好在这个时候出现在了中国,新教育的出现让父母看到了希望和未来,想像着孩子在这样的教育中一定能够健康快乐成长,于是,一部分有想法、有行动力、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父母和老师率先投入其中,搭建起来了这个实现教育梦想的平台,这个平台吸引了后继者,汇聚了对教育抱有期望的父母和老师。





Rank: 3Rank: 3

42#
发表于 2012-9-2 12:19:47 |只看该作者
积极影响之二:为成人完善自身的成长提供了平台和帮助

    在我们这片教育盐碱地长大的一代又一代人,成长的缺陷不可避免,特别是精神层面的欠缺让已经过上富裕物质生活的人们感到了空虚和抑郁,还有一些心灵曾经遭受严重创伤的人们无处疗愈至今还在“渗血”的伤口,华德福环境带来的关怀和爱、音乐、绘画、故事带来的艺术感受、追崇自然的理念来带对新生活的向往、重新点燃了对生命的激情……这一切对于已经成为父母和老师的人们来说,曾经沙漠般的心灵迎来了甘甜清澈的泉水,在泉水的滋养下开始有了绿草和鲜花,人们在生命激情重新燃放的时刻,状态自然不一般,于是,我们看到在华德福环境下精神被滋养的人们,是多么的不同,他们追求和实践着自己的梦想,而这样的不同正是我们曾经所向往和追求的一种生命状态,华德福人的生命状态深深吸引和感染着周围的人。所以,当我们还处于心灵沙漠状态的时候,走近华德福,我们就会被华德福深深吸引,华德福吸引我们的不是那些纱和羊毛,而是华德福人的精神状态。但凡迷上华德福的人,首先被迷上的便是华德福人这种执着、坚持、有梦想、有行动,因为这是最能够感染人的一种气场,人类自然喜爱这种精神状态的人群,华德福教育在中国的兴起,为中国父母和老师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和帮助。

Rank: 3Rank: 3

43#
发表于 2012-9-2 12:20:06 |只看该作者
积极影响之三:为改变中国教育盐碱地注入了重要的积极元素

    在中国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孩子们的教育已经被简化成了做题,语文教学被割裂为字词句和标点符号,孩子不能够体会一篇美文带来的精神享受,更不能够在老师的帮助下获得积极的精神力量建构;数学教学被简化为做永远做不完的习题,孩子不能够感受数学深层次的美;学校设置的音乐课和美术课,不能够给带来艺术与心灵的沟通,这种课堂是学校为了“德智体美”而设置的,不是为孩子的艺术修养而设置,所以,不能够让孩子感受艺术的灵魂。孩子校外的艺术课更多的是为了考级,老师如同工匠一般强调音准和节拍,却不教孩子如何用心灵去感受艺术和表达艺术,所以,我们的艺术教育没有大师出现,只有模仿秀和弹奏的工匠。



    华德福教育的进入,为中国的父母们开了眼界:语文教育不是被割裂,而是体验美文带来的精神享受,数学课堂不再是枯燥的做题,而是在游戏、工作中学习理解数的概念和数学的乐趣;艺术教育更是让孩子们感受灵魂与艺术的沟通;自然农耕、陶艺、厨艺等更是让孩子懂得热爱生活的教育……这样好的教学方式是全世界都追求的,在西方的主流教育中已经融入了这些观念和方法。华德福把这样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带到了我们这片盐碱地上,在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幼儿园和学校里实践着,让国人能够在自己的土地上看到这样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华德福为盐碱地的改良注入了非常重要的积极元素,这是华德福对中国教育巨大的积极影响。

Rank: 3Rank: 3

44#
发表于 2012-9-2 12:20:25 |只看该作者
积极影响之四:帮助教师重新审视和建构自身精神品质

    在盐碱地里长大成人成为了华德福教师后,为了成为合格的华德福老师,需要努力修复自身的成长缺陷,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



    曾经,盐碱地的教育给我们心灵深处留下的更多是冷漠,因为盐碱地的老师从来没有真正关心过我们的内心需要,只关心我们的成绩和他们的业绩;盐碱地的教育给我们心灵深处没有建构尊重,因为盐碱地的老师不懂得尊重我们,甚至当众羞辱我们的人格;盐碱地的教育没有给我们留下思考的科学精神,因为盐碱地的老师只关心我们试卷的答案是否正确,不教导我们批判性思维;盐碱地的教育没有让我们成长起来自信,因为盐碱地的老师不信任我们能够做好自己;盐碱地的教育不可能让我们有高贵的素养,高贵需要教育土地里有极其高级的精神养分才能够在人格中长出来。盐碱地的老师也是在盐碱地里建构的精神和教育品格,所以,他们也是受害者。在我们的精神建构中,缺失了智慧的爱、尊重、自信、思考、高贵。



    带着这样的精神建构进入华德福教育做老师,我们的精神需要重建,这是一个艰巨的过程,精神重建的过程需要获得人格健康而高尚的人给予帮助,更需要我们直面自己的精神缺陷与不足,直面缺陷与不足会让我们感觉痛苦,然而,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Rank: 3Rank: 3

45#
发表于 2012-9-2 12:20:41 |只看该作者
华德福老师需要一个从模仿开始的教学过程,一边模仿一边体验,一边体会一边改进,这是成长的过程,模仿的过程会出错,比如我之前写的那个天使,她想模仿高贵的仪态,结果内心的高贵没有长出来,也不懂得高贵来自内心而不是矫揉造作出来的,于是便把自己搞得冷冷的,以为这就是高贵。还听说有的华德福幼儿园以吃进口蜂蜜来显示自己的高级和贵气,他们不懂得高贵只与精神有关,与物质无关,吃进口蜂蜜可以显示富有,富有和物质紧密相关,但与精神无关。在华德福的环境中,我相信这些老师都能够反思和进步。



    在华德福环境中,因为老师们是有梦想的,在实践梦想的过程中,人们愿意付出一切,赴汤蹈火的精神会让华德福的老师凤凰涅槃,让自己生命的价值得以实现,这是人类精神的最高追求!





点评

尘埃落定  中国的山寨就是一个大临摹啊,临得多了才有感觉,没办法,画废的都得认命,所以选择新教育自己一定要有兜底的方案,就是吃螃蟹你的备姜,抓蛇你得备血清。。。。  发表于 2012-11-30 20:09:21

Rank: 3Rank: 3

46#
发表于 2012-9-2 12:27:31 |只看该作者
积极影响之五:对华德福家长的积极影响

    为孩子选择华德福教育的家长,无疑对教育有着自己的追求,在为孩子选择幼儿园或者小学时,他们会研究透彻现今存在的各种教育模式,学习更多的教育理论,然后结合自己的家庭孩子孩子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幼儿园或者小学。当进入华德福后,我们的潜意识会出现这样的一幅图境:有爱、有梦、有坚持、有行动、有国外华德福留学背景的一群能人志士,外加一西方古老的教育模式,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定能够成长得如我们所愿!我们更期望这样的现实早日来到。  







Rank: 3Rank: 3

47#
发表于 2012-9-2 12:27:47 |只看该作者
当孩子在华德福教育中如父母所愿,父母更加明白了好的教育方式给孩子带来的影响,父母不断从华德福获得好的教育方式来养育孩子,这对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方法都是一种革新和进步,获得好的教育方式的人越多,对改变盐碱地的推动就越大。



    当现实并没有如家长所愿时,父母会反思华德福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自身教育理念和方法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改变,这是一个对华德福教育从幻想到现实,从狂热到冷静,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父母经历这样的过程会获得对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提升,从单一的华德福走向融合各种教育之长的方向。

Rank: 3Rank: 3

48#
发表于 2012-9-2 12:28:06 |只看该作者
无论华德福家长选择怎样的方式,他们都是在行动中寻找对孩子发展更有利的教育模式,他们都不甘也不愿眼睁睁地看着孩子在应试教育的灾难中挣扎!盐碱地的改造迫切地需要这样的一种精神存在!



未完待续

点评

Elf  胡老师MS是个性情中人呢,批评不吝惜,赞扬也不吝惜。  发表于 2012-9-2 19:13:25

Rank: 8Rank: 8

49#
发表于 2012-9-2 18:39:50 |只看该作者
前面谁说的,惹人反感的是优越感,正是这样。小圈子里有些人因为跟华德福而产生的小众优越感、 品位优越感、智力优越感、甚至道德优越感。

戏做华德福界鄙视链:

资格鄙视链:  华德福世家(从华德福幼儿园上到高中毕业,成年后任华德福老师 ,祖上与史太纳有交往的处于最顶端)>人智学者 > 国外完成华德福师训的>跟华德福组织上层多有联系的>进行华德福本土化的>国内完成华德福师训的>参加多次讲座和培训课的>参加一两次讲座的 > 根本不懂华德福的

认同度鄙视链:认同人智学的>认同顺势疗法的>认同活力农耕的>极端环保的>自己做手工玩具的>强调吃有机食品的>认同华德福教育教学主张的>家里看电视的

生活方式鄙视链:  日常生活中有乡村田园的>周末过乡村田园生活的>节假日过乡村田园生活的>只有城市生活的

家庭有三个孩子的>有两个孩子的>有一个孩子的>没有孩子的>丁克家庭






点评

路过  哈哈哈哈哈。。。。。。。。。。。  发表于 2013-8-7 16:58:16
尘埃落定  耍宝,笑死了  发表于 2012-11-30 20:10:24

Rank: 3Rank: 3

50#
发表于 2012-9-2 22:05:33 |只看该作者
明月照我心 发表于 2012-9-2 12:03
正能量来自于自己心中的正念。作为一个先行的引领者,只能向内寻找正念之光,以照亮自己前行之路,从而给黑 ...

难道华德福只是“一个先行引领者”的事?跟其他家长孩子无关,只要“一个先行者”清除自己内心的黑暗就可令华德福教育光芒四射?
就跟当今中国一样,中国的前途只能依靠出现“一个明智的君主”吗?一切与老百姓无关吗?我们只能祈求天神的降临吗?我们真的无可作为吗?

点评

明月照我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自己还没有发出星星之光的,就别苛求众人不能燎原了吧。  发表于 2012-9-2 23:58:56

Rank: 3Rank: 3

51#
发表于 2012-9-2 22:09:39 |只看该作者
明月照我心 发表于 2012-9-2 11:26
双鱼林林 真不敢相信老爱在美国,请问美国人有几个不相信神灵的?没看见就不相信,典型的信仰缺失。 发表于 ...

{:1_154:}说话直,请多包涵。不过人家胡老师比我可直多了,到底该不该跟胡老师学呢?直言不讳呢,还是装个老好人,亲给个建议?
头像被屏蔽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52#
发表于 2012-9-2 23:51:05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Rank: 9Rank: 9Rank: 9

53#
发表于 2012-9-3 07:20:3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杨颜老师 于 2012-9-4 09:28 编辑
Elf 发表于 2012-9-2 18:39
前面谁说的,惹人反感的是优越感,正是这样。小圈子里有些人因为跟华德福而产生的小众优越感、 品位优越感、 ...


我需要改一下:不是我不厚道,这很链接有幽默感有创意,实在忍不住要笑出来。不管怎么说,事情是在不断变化的,此时这样看彼时那样看,关键还是要坚持自己的内心和原则,做好自己的事情。
用艺术的心做教育   
博客http://blog.sina.com.cn/yangyanmeishu
QQ群:86301823

Rank: 8Rank: 8

54#
发表于 2012-9-3 13:06:22 |只看该作者
Elf 发表于 2012-9-2 18:39
前面谁说的,惹人反感的是优越感,正是这样。小圈子里有些人因为跟华德福而产生的小众优越感、 品位优越感、 ...

这个不是有创意,是事实。那些大于符号用得很正确。
跳哥哥 2004年9月22日

Rank: 8Rank: 8

55#
发表于 2012-9-3 13:15:3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roselan 于 2012-9-3 13:43 编辑

谢谢小巫的整理,谢谢胡萍老师、吴菩老师一起来关心、讨论华德福教育。

不得不承认,对华与非华,我的认识都不深入,一直以来,由着自己的心来教孩子,
胡萍老师提出对华的质疑,及吴菩老师的回答,都能让家长重新去思考和选择,

期待小巫及大家的进一步的分享。

Rank: 3Rank: 3

56#
发表于 2012-9-3 18:07:46 |只看该作者
点评胡老师的“华三篇”(一)
今天外出一天,回来在微博上看到华德福圈的人都在愤愤不平于是顺藤摸瓜看到胡萍老师的“华德福三篇”,大家都想说点什么有无从说起。于是就放下手头的工作,大着胆子点评一下胡老师的文章。希望大家“兼听则明”。



在写下这篇博客之前,我一直有些犹豫:在诸侯混战的幼教界,是否要把自己搅进这滩浑水中?一直告诫自己做好份内的事情,不要去“惹是生非”。几年来我到全国各地的讲座中,总会遇到家长们与我探讨华德福教育,最近几次与家长的接触,让我觉得应该把自己的观点写出来。或许会惹事,如果惹事后能够让被困扰的家长从更多的角度来思考这个教育,何尝不是一件有益的事情呢?何况,又能够有多大的事情呢?!于是,决定豁出去了。

   既然您明知这篇东西一定会“搅浑水”还要去“惹是生非”就很怀疑您写这篇东西的初衷。既然您老要“拨乱反正”,我就来个“以正视听”!




    06年与李跃儿相识后,“华德福”“蒙台梭利”“瑞吉欧”等幼教界流行的教育名词开始进入我的耳朵,当时我一门心思在我的儿童性心理和性教育研究上,没有想到要去研究幼儿教育,也就没有想过要去了解这些词汇后面所代表的教育模式和流派,所以,对于这些词汇左边耳朵进,右边耳朵就出了。

   不会吧,教育专家学习新教育的方式就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佩服佩服,真真是专门拍砖的砖家!
    07年的冬天,有一次在北京芭学园研究儿童性心理期间,李跃儿说要去昭陵的农家院住几天,专门攻读史丹纳的一本书,然后就离开家,一个人住到了偏僻的昭陵农家院里。整整攻读了一周后,给我打电话,说她有了一些领悟,要与我分享。我向往着昭陵雪景和农家院好吃的饭菜,和胡子兴致勃勃的去了。当时心想:这个史丹纳是个什么人啊?写了点什么啊?看那个书薄薄的一点,将就着听李跃儿的见解吧。后来才知道这本书是关于人智学的。

   大李还真用功,居然闭门学习人智学也算是一段佳话啦。
    到了昭陵,一片美丽雪景唤起了我的小资感觉,我们走在寒冷的旷野里,李跃儿却热情满满,和我讲解人智学理论,讲解史丹纳的理想以及现实与理想的挣扎,当时的我被她的激情感染着,享受雪地里的寒冷与她激情的交融的同时,内心对她的分享排斥着:人智学与史丹纳与我没有什么关系呢,此情此景中,我更愿意我们的谈话能够与雪、与梅花、与擦在我们脸上的树枝有关。不忍心扫李跃儿的兴致,憋了一周的她此刻正滔滔不绝,我附和着,心却不在。现在才明白,和李跃儿相识后的每一次谈话,她都在“勾引”我进入教育领域,现在才知道,当初她一股脑儿地倒给我的人智学和史丹纳,成为我后来思考华德福教育的起点。后来听过她关于人智学的一次讲座,的确讲得很透,她不是照本宣科,而是结合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后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见地。这与我听过的其它人讲华德福有本质的区别,在听过的几次国人关于华德福的讲座中,至始至终都是这样的模式:“史丹纳说……”“史丹纳又说……”“史丹纳还说……”“史丹纳曾经说……”整个讲座中讲者没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也没有将儿童心理发展与华德福教育的结合,只有对史丹纳100年前的东西照搬照抄。

   您这是听那位华德福老师的讲座呀?我听了这么多讲座也没有华德福老师敢这么讲。一堂课背书要是我直接就走了,您还真能忍。当看到华德福教育“没有将儿童心理发展与华德福教育结合”这句话时,我完全释然了,您是真一点不懂华德福,估计上课时“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都还给老师了吧,似睡非睡间只听见一句“史丹纳说。。。”有这个功夫您还不如直接回家补个觉吧。
   

    在李跃儿芭学园呆久了,自然就对华德福、蒙氏等感起兴趣来,于是,开始买相关的书来看,同时与李跃儿讨论。李跃儿认真研读了发展心理学,并通过追踪观察和拍摄了三个孩子来研究发展心理学,时间长达几年,所以,李跃儿有厚实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上做幼儿教育,让芭学园的孩子得到了很好的帮助。当时的芭学园教育我非常认同,李跃儿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作为帮助孩子的基础,教室里有华德福的一些东西,也有蒙氏的东西,还有与现实生活结合的东西,教学过程中李跃儿还带领老师进行生成课程,这与瑞吉欧的理念和方法相似,这种以儿童心理发展为基础,融合各家教育所长的教育,正是西方现代主流教育的基础。

   您没听说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吗?一个没有任何教育背景的人仅仅几年的思考就拥有了“厚实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基础”您当国内外教育专家都是吃素的?中西方各位教育大家千百年来的经验积累都不如您的闭门造车?仅仅观察了三个孩子就得出了普世的教育真理,简直天方夜谭。不可否认大李的巴学园在新教育探索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但距离真正的好教育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融合各家所长当然最理想,可是实际情况如您后面所述根本是空中楼阁。

    08年,芭学园开始实施华德福教育,美国来的园长将蒙氏工作教具以及与现实生活结合的工作区全部撤离教室,教室里原本丰富的工作区和工作材料变得少了许多,连积木都被撤离了。代之以起的是羊毛、毛线、没有眼睛鼻子的布娃娃……老师们不是缝衣服就是织毛线。这让我变得很不理解,芭学园里那些曾经让我心动的感觉消失了。因为没有深入了解过华德福,所以也不敢妄加评论,只是提出疑问后,李跃儿说:“你不懂,华德福很深奥”,我也的确不懂,当时我的精力都放在儿童性心理的研究上了。

   不得不说,您真的不懂,也没打算懂。业余都谈不上。
    但我还是在思考:我不懂深奥的华德福,但我懂自己的儿子吧。儿子天生对数理逻辑感兴趣,他喜欢搭建变幻莫测的积木,能把积木变出各种动物和建筑,他喜欢思考,对自然科学充满了兴趣,从小就喜欢读《十万个为什么》,从人体知识到天文地理,反复多次地让我给他念《十万个为什么》,他不喜欢童话和寓言,3岁时就告诉我那些童话是假的,当时听到他对童话那么理性的判断我都差点晕倒,我还指望着用童话培养他的想像力啊!上天赋予了儿子理性思考的天赋,而非感性的大脑,如果我的儿子来到此时的芭学园,他的长处能够获得发展吗?答案是“不能够”。在这样的幼儿园里,我的儿子没有积木,不能够讨论科学,更不能够谈论人体的骨骼,也没有他非常感兴趣的数理课堂,他在这里一定会痛苦,因为儿童的内在发展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内心就会焦虑和痛苦,脾气就会变得暴躁不安,而他却无法向我们述说他的痛苦来自何处,我不可以这样对待儿子。

   三岁的孩子就会说童话是假的,因为不能上数学课而苦恼,因为不能跟老师探讨人体骨骼而痛苦。我终于理解了为什么令公子会脾气暴躁不安,有无法述说的痛苦,你真不能这样对待孩子。
    或许,那些羊毛、娃娃、充满情感的故事会对他的感性发展起到一定的弥补作用,然而,上天给他的理性长处却在长达3~4年的幼儿园生活中被耽误着发展,我的理念是扬长教育,而不是补短教育,我更重视孩子的长处是否有成长的环境。由此,我断定这类幼儿园不适合我的孩子。在人群中,一定有与我儿子具备同样理性天赋的孩子,他们如果来到这种结构的幼儿园,天赋的发展必然受挫。把我这样的想法与李跃儿交流之后,我更加坚定了我的看法。

如果真有一大批孩子都跟令公子有一样的痛苦,认为被羊毛娃娃,充满情感的故事“耽误”了。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当今社会上的年轻人是如此冷漠和功利了。

Rank: 3Rank: 3

57#
发表于 2012-9-3 18:09:37 |只看该作者
点评胡老师的“华三篇”(二)
在芭学园实施完全华德福教育前,有一个五岁的女孩,上天赋予了她完美的感性,给她一团泥巴,她就能够做出各种形态和表情不一的动物,一边做一边编故事,每个动物都进入了故事的情节中,动物们的表情也与情节中的喜怒哀乐一致,情节跌宕起伏,如果写出来,一定是一个童话剧本,我常常被她的这种天赋折服。然而,上天却没有赋予她数理逻辑的才能,亲身经历了李跃儿老师对她数理逻辑能力的帮助过程,那个艰难啊!一次,李跃儿拿了七根纺锤棒(蒙氏教具)和三根筷子,问女孩一共有几根,她回答有十根,李老师再问:“能告诉我有几根纺锤棒?几根筷子吗?”女孩回答不出来。为了在家里更好地帮助孩子,女孩的妈妈也参与了这个过程。针对这个女孩的情况,我在想:她的确很适合这个年龄阶段的华德福教育啊!这样的教育能够给予她感性的长处更多的发展空间。因为当时芭学园为她这样的孩子准备了需要的空间,所以,她的天赋发展没有受挫。
    前半段还靠谱,因为据我观察大多数5岁女孩大多如此,反而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孩子想解刨人体的。数棒棒的事情更可笑了,我自己是搞小学教学实践的,也曾跟数学专家一起研究小学数学教学。数学还真不是这个学法,数学学习要符合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估计孩子到了7,8岁了您再神秘的拿出这些棒棒,人家孩子都懒得理您。但如果您非用您的方法教会2,3岁的孩子,那就跟马戏团训练小狗算术没区别了。这么折腾孩子,还请人家父母来观战,您还说没有让孩子“受挫”,I服了U!

    我与李跃儿讨论了我儿子与5岁女孩的情况,在芭学园实施全面华德福之前,我儿子这样的天赋理性的孩子和女孩这样天赋感性的孩子,在芭学园都能够获得发展的空间和帮助,但在实施全面华德福后,天赋理性的孩子发展受挫,这样的幼儿园不能够为各种天赋的孩子提供合适的帮助,这是一所“好”的幼儿园吗?李跃儿一直坚持的教育理念就是帮助各种天赋的孩子获得发展,但实施单纯华德福后,显然违背这样的教育理念。从尝试华德福到认识到华德福的缺陷,这需要时间。我也能够从李跃儿每年的讲座中感受到她在尝试华德福和蒙氏教育中产生的一些纠结,这些纠结体现在了每年讲座中她对这些教育模式的不断肯定与否定之中。

    鱼和熊掌都想兼得,一直在华德福和蒙氏之间纠结证明“融合各家所长”的教育还真难。


    美国园长来了一年多以后便离开了,芭学园终于到了该“拨乱反正”的时候了。2010年的12月,我刚好到北京,李跃儿让我参加芭学园的年度总结会。事先她没有告诉我会议的任何内容,会议在乡郊野外的农家院进行。会议中让老师们讨论什么样教育环境才是对孩子成长有利的,还要制定下一年的教育计划。老师们分组讨论,然后代表发言。这个过程中李跃儿老师始终没有发言,最后,她给了我这个旁听者一个发言的机会,我将自己对华德福的思考说了出来,也谈到了我认为一所有益于对各种天赋的孩子都能够获得帮助的幼儿园应该是兼收并蓄的观点。会议结束后,李跃儿告诉我:“我们之前没有沟通过,你知道你的发言对今天的重要性吗?真是太及时了,这样的思考也是我想说的,但从你这个旁观者的角度来谈,更恰当。”至此,我才明白她决心在这次会议后恢复芭学园的多元化模式,她把这次会议称为“遵义会议”,我大笑哈哈!那天晚上,北京突降暴雪,大家都没有带够衣服,第二天的会议,所有老师都裹着被子开会。

  您说的那位美国园长我也认识,不说别的,真是一位和蔼可亲又热心投入工作的女士。后来我也见到她情绪低落甚至委屈落泪,中间是非不去评说。只您这一句“拨乱反正”+“遵义会议”我就明白了,您是把人家当王明还是当博古了?至于吗?怪不得天降大雪,确实够让人心寒的。


    任何教育都有其优势和不足,做教育的人需要认识清楚自己所做的教育存在何种优势与不足,然后采众家教育之长补自己之短,在这样的基础上建构幼儿园的教育元素,才能够让天赋理性的孩子和充满才情的女孩都能够获得发展的空间。“遵义会议”之后,芭学园在保持了华德福部分长处的基础上,重新将蒙氏工作放入孩子的教学计划中,现在的芭学园有一间很大的蒙氏工作室,4岁以上的孩子会安排蒙氏工作,在这间蒙氏工作间里,有古色古香的桌子和柜子,那是李跃儿亲自淘来的,有丰富的工作材料,孩子们置身于这样的氛围中工作,获得的不仅仅是蒙氏工作带来的内在发展,还有对环境美感的审美发展。

    分裂,又见分裂!


    芭学园之所以能够被关注,她不是一所各种教育的简单大拼盘,而是李跃儿在儿童心理发展和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各家之长,结合本土文化所创建的一种教育,其教育的宗旨是培养易于生存的孩子。在李跃儿老师每年4月的全国网友培训和7月的全国教师培训中,我们都能够从她精彩的讲课中感受她所创建的芭学园给我们带来的本土化教育。

    终于说了句实话“各种教育的简单大拼盘”,这倒一针见血。再次声明,大李的教育确实是新教育探索的先锋但离“成熟”,“成体系”“真正的好教育”还很远。短短几年时间,大家还都在探索,也不用如此的厚此薄彼。
    几年来,芭学园经历了这样的成长过程,从尝试各种泊来教育到最终创立符合本土孩子成长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多年来,李跃儿老师一直没有脱离一线工作,至今都还给孩子们上课,为家长们答疑。现在,芭学园已经有了稳定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不再盲目和追风,这对于芭学园的孩子和家长来说,是最大的福气。

    很多人问过我:“芭学园就是华德福吗?李跃儿就是搞华德福的吗?”以这篇博文来正视听——芭学园不是华德福教育。如果像了解芭学园,可以到李跃儿网站。

    终于声明不是华德福教育了,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也很高兴您能有这样的声明,半瓶醋确实是最可怕的。




Rank: 3Rank: 3

58#
发表于 2012-9-3 18:12:47 |只看该作者
点评胡老师的“华三篇”(三)
上个月到一个城市去讲课,开讲之前在门口遇到一位母亲,她拦着我焦急地:“胡老师,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我停了下来,她带着哭腔,眼里有泪地述说:“我的女儿4岁,在我们当地的一所华德福幼儿园里,她很喜欢做针线,我也满足她这个爱好,但是,因为我支持女儿做针线,华德福幼儿园的老师对我大会批小会斗,把我当成背叛华德福的人,连续几周都这样,我已经无法忍受了,你说他们这样做对吗?”我回答:“他们这样做是彻底做错了!你对女儿的支持是对的。”   

   关于这个问题已经有很多华德福老师回应过了,个别园个别人的作法并不代表所有的华德福幼儿园,也不证明华德福教育体系认同这样的做法。不过不得不佩服胡老师抓小辫子的能力,光我听到家长们讲给我的关于其它新教育幼儿园的段子就“罄竹难书”。大家都是做新教育的,同作为新生力量对抗不人性的传统教育,都属于鸡蛋碰石头。然后您再鸡蛋砸鸡蛋的有意思吗?大家都包容一些,说人家点好话怎么就这么难?
    因为在全国各地讲座,接触到了各种教育的家长,也到过很多幼儿园参观,其中也有华德福幼儿园。我听过很多关于华德福教育的现象,这个母亲的亲身经历让我想到了更多母亲的困惑:“胡老师,华德福幼儿园不准许孩子使用剪刀,但我的孩子这段时间很想用剪刀来剪纸,我可以满足孩子吗?”“胡老师,我的孩子在华德福幼儿园,他喜欢玩积木搭建,但老师说不可以,幼儿园里也没有积木,我该不该让孩子玩呢?可以让孩子在家里玩吗?”“胡老师,我的孩子在华德福幼儿园,幼儿园教孩子画画只准画湿水彩,我的孩子画了一个人,被老师说了一顿,让孩子以后不可以再画这样的画”……

     越说越离谱了,这种情况都不是个案了,都属于极品了。我的评论就是无话可说,只能奉劝大家不传谣,不信谣,不要相信您的极品言论。
    突然想到一次与湿水彩有关的事情,那次是去一个推行纯华德福教育一年多的班级给孩子们上性健康教育课,教孩子们如何保持生殖器卫生,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和尊重他人的隐私,这些孩子的年龄在6岁左右。按照我给孩子上课的程序,孩子们要先画男孩和女孩,由此引入孩子们对男孩和女孩身体有何不同的思考。令我大跌眼镜的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孩子们画的全是花和草,20个孩子没有一个画了人!联想起刚上课时我让孩子们坐到位置上,他们仿佛在梦游一般,听到一位老师的歌声后,才梦游一般地坐到位置上去了,我的第一直觉是“这些孩子听不懂人说的话了”,十年来我给6岁左右的孩子上课,从来没有遇到这般状况——老师的指令是画人,孩子统一整齐地画了花。后来园长告诉我,这个班的老师崇尚华德福教育,参加过很多培训,她的班的孩子画画就画湿水彩,只能够画湿水彩的花和草。再后来,我的直觉真的被其它人应验了,我得到的消息是:这些华德福孩子到了小学后,不会听老师的指令,老师和我的感觉一样——他们不会听人说话,梦游一般的在学校。

   就一句“孩子听不懂人话了”,我就知道您肯定不是个好老师了。怎么能怎么评论小朋友呢,就是对花花草草也不能这么说呀,你想表达什么意思我们是知道的,不可能你这么想我们不明白。。。。。
   看到这一段,我一秒钟变“唐僧”。我脑中出现的画面是一个颐指气使的老师和一群友善懵懂的孩子。这是传统幼儿园吗?我没看错吧。


    教育是为孩子的发展服务还是把孩子做成华德福教育的标本?如果是为孩子的发展服务,那么,就应该遵循孩子的内在发展,帮助孩子完成发展任务。如果是在做这个教育的标本,那么就会用华德福的框框去限制孩子的内在发展。

   您所认为的“孩子内在发展规律"是什么?凭什么你认为的“发展规律”就适合所有的孩子?还要“帮助孩子完成发展任务”?老公,出来看上帝啦!如果您真这么想,真怎么做跟您文中所提到的华德福老师的言行有什么区别?

   听说您是搞儿童性教育的,所以特别喜欢“标本”这个词吧。我怎么有点毛骨悚然的感觉呢。



   

    孩子4~5岁时自发的喜欢画人,这一定是孩子内在发展的需要——他在认识人,也在认识自己身体的结构,这是儿童自我认知发展的内在需要,如果华德福明白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就应该准许孩子画人,而且可以为孩子准备尽可能多的美术用品,比如蜡笔、铅笔、水彩笔、各种颜料,这样孩子才能够接触到更多更广的美术世界,单一的湿水彩和只能够画花草,这是对孩子认知和发展的限制

    哪本华德福书,哪个华德福专家说过华德福禁止孩子画人了?请您务必找出实在证据,否则有污蔑诽谤之嫌。华德福幼儿园广泛使用,蜡笔,蜡块,水彩等颜料并完全尊重孩子们的自由创作。而且绝对不会要求所有孩子画“人体”。小学的艺术材料更是丰富多彩。不知道您从哪里得知华德福的美术教育是“单一的湿水彩和只能够画花草”,您一定被人骗了还不知道,您太单纯,理解!不过就被到处跟人说了,更显得咱无知不是。


    4岁的女孩喜欢做针线,这项工作能够带给4岁女孩专注力的发展;每个针线活孩子自己设计和完成,这是孩子创造力的发展机会;大臂和小臂功能的协调性发展、手指间肌肉及力量的配合能力的发展;每个针线活的完成给孩子带来的成就感是让4岁女孩发展自信的基础,也是她自我效能认知(认识到自己能够做什么)的过程;针线活能够成为孩子一生的兴趣和爱好……然而,华德福老师不能够看到女孩热爱的针线活给她带来了如此多的发展,她们只会用华德福的框框来限制女孩:我们华德福教育是不准许做针线的,所以,你不可以做针线。这样的模式不是将孩子做成华德福教育的标本了吗?



“我们华德福教育是不准许做针线的,所以,你不可以做针线”看到这句,我瞬间石化,我变标本了。




    再说让孩子使用剪刀的问题。当孩子非常喜欢使用剪刀来剪纸时,除了专注力得到发展,孩子在使用剪刀时,手的运动促进了大脑的发展,手、脑、眼的成功配合能够让孩子获得成就带来的高级精神愉悦,当看到自己用剪刀改变了纸的形状,做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时,这对他自我效能的积极认知有着巨大的作用。记得我的儿子当时2岁多时,突然对剪刀感兴趣,强烈的剪纸欲望,当时我就给他买了平口剪刀,这样不容易伤到孩子,然后为他提供大量的废旧报纸,每天任他剪个够,大概有2个多月后,他的兴趣才慢慢退下来,然后新的兴趣又出现了,儿童的发展就是这样,当这个阶段的发展获得满足后,便往下一个阶段发展。

   剪刀的问题也不解释了,总之剪刀是华德福幼儿园和小学必备的学习用具。好处您自己都说了。
    作为父母和教师,我们要做的是及时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然后为他提供发展的空间,帮助他完成这个阶段的建构,这样的教育就是为孩子服务的,如果让孩子来适应某一个教育模式,就是让孩子为教育服务,这样的教育本质上就是在把孩子做成了某种教育的标本,这是与现代教育理念背道而驰的。

    您不是已经发现了“儿童发展的内在规律”了吗?这段话完全可以用于自勉!
   

    无论一个教育多么的“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如果做教育的人没有用教育来为孩子服务,而是让孩子成为这个教育的附庸,就是不尊重孩子。这不是教育的错,是做教育的人的错。

      这段也回送给您,您还没“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呢,就这么牛的指点江山。同志们要谨记啊“谦受益,满招损”的古训呀。

点评

朵云妈妈  蓝色点评极尽挖苦讽刺之能事,我这个对华德福不了解的人看了这点评倒是有点相信胡萍老师说的话了。  发表于 2012-9-5 13:42:45

Rank: 8Rank: 8

59#
发表于 2012-9-3 18:35:12 |只看该作者
双鱼林林 发表于 2012-9-3 18:07
点评胡老师的“华三篇”(一)
今天外出一天,回来在微博上看到华德福圈的人都在愤愤不平于是顺藤摸瓜看到 ...

对关于后两段对于胡萍家孩子的情况的蓝字评论不能认同,胡萍用了虚拟语气,不能把这个假设当做真实状态来批判的。而批判本身,就有失平和。

我不懂华德福,但是周围有人在做,就会关心一些,胡老师对华德福的批评带有她浓重的个人色彩,我相信华德福能存在并且成为教育的一个体系,一定不会是这么简单粗暴的,一定是有人把它做的简单粗暴了。

但是这个对胡老师的点评,我又想起了简单粗暴这个单词。
养小号

Rank: 8Rank: 8

60#
发表于 2012-9-3 18:41:48 |只看该作者
双鱼林林 发表于 2012-9-3 18:12
点评胡老师的“华三篇”(三)
上个月到一个城市去讲课,开讲之前在门口遇到一位母亲,她拦着我焦急地:“ ...

这一大段,胡老师本人写的那些东西,我这个华德福的完全门外汉看了,也只会一笑了之,确实在逻辑上站不住脚,而且论据证明不了论点,因为采样不足够有说服力,道听途说的东西确实不能作为呈堂证供。

看得出点评者真是很委屈很憋屈,不妨看看上面小巫写的那句话,这次我是真心佩服小巫的。

点评

明月照我心  再排。  发表于 2012-9-4 10:26:08
小巫  谢谢亲爱的,我可不敢当!  发表于 2012-9-4 09:10:44
养小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11-26 23:38 , Processed in 0.03037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