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玉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育儿心得] PET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41#
发表于 2010-11-16 08:45:02 |只看该作者
6) 当孩子不是需要你倾听他的情绪,而是需要你立即出手援助时

还是来看例子容易明白。

娃:老妈,星期六上午,你或我爸能开车送我去趟老城吗?我需要买些东西。
妈:哦,你星期六需要去趟老城。

切,罗嗦啥,行还是不行,拜托你给个答案好吧。

娃:爸,你和妈妈什么时候回家?
爸:你想知道我们什么时候能回家。

哎哟,别烦了,这都几点了,我肚子饿死了!

哈哈,也就是说,我们当父母的,要识相些是吧。还是那句,解读孩子的情绪。孩子是需要我们倾听呢,还是需要我们给个简单的答案。

只要我们带着体察孩子的心,我们会正确地感受到孩子的心声的。
每天都在成长的路上,前行。

Rank: 6Rank: 6

42#
发表于 2010-11-16 13:13:07 |只看该作者
:F::F::F:

Rank: 8Rank: 8

43#
发表于 2010-11-16 13:43:31 |只看该作者
是,自己翻译,自己敲字。我手上没有中文版。
玉冰 发表于 2010-11-15 10:50


玉冰姐是超人!:F: :F:

Rank: 8Rank: 8

44#
发表于 2010-11-16 16:36:03 |只看该作者
是,自己翻译,自己敲字。我手上没有中文版。
玉冰 发表于 2010-11-15 10:50

深深的感动!
玉冰姐有好东西总拿来和大家分享,谢谢!:F:

Rank: 6Rank: 6

45#
发表于 2010-11-17 10:23:32 |只看该作者
等着看下面的,谢谢玉冰姐!

Rank: 9Rank: 9Rank: 9

46#
发表于 2010-11-19 10:52:04 |只看该作者
开始新的一章:怎么让孩子听话

当问题属于孩子时,比如孩子烦恼了,发愁了,生气了……我们需要倾听。倾听不但会帮助孩子梳理他们的情绪,更会帮助孩子梳理他们的思路。往往,通过倾听,孩子自己就把问题解决了;或者,孩子得的倾听和理解,心里能放下他的疙瘩了。

我们需要孩子倾听吗?当然。当问题属于我们时,也就是我们我们遇到麻烦了,发愁了,生气了,着急了……我们也需要倾听。换句话,我们也需要孩子听话。

比如吧,家里来了客人,孩子上窜下跳,让你和客人片刻不得安宁;你刚洗了地毯,孩子回家就用他的脏泥脚丫在干净地冒着清香的地毯上“盖上一个大图章”;你……总之吧,让你抓狂的事。这时,你多生气,多心烦,多恼火!

我们需要孩子倾听我们的需要,我们应该培养孩子体谅别人,为别人着想,而不是仅仅只知道要求父母甚至天下人满足他们自己的需要。让孩子倾听我们的需要,这不但对我们是重要的(我们的心声难道就不需要倾听),对孩子也是,更是,非常重要的。

怎么才能做到让孩子倾听我们的问题呢?

核心秘密与我们怎么倾听孩子的情绪一样:解码。

只不过具体做起来不同。当孩子有问题时,我们自己做解码机,解读孩子的情绪、苦恼。当我们自己有问题时,我们自己要解读自己的情绪、苦恼,然后清晰地坦率地告诉孩子。

也就是说,不是指望孩子来解读我们的情绪密码;我们自己解,读给孩子听。
每天都在成长的路上,前行。

Rank: 9Rank: 9Rank: 9

47#
发表于 2010-11-19 10:53:32 |只看该作者
解码时,需要使用一个公式:我怎样怎样。表达我的情绪。

也就是,我式句。

大家都学习过、听说过、使用过“我式句”,我就不罗嗦了。
每天都在成长的路上,前行。

Rank: 9Rank: 9Rank: 9

48#
发表于 2010-11-19 10:54:15 |只看该作者
需要罗嗦的是,我们使用“我式句”时,常常出现的错误。
每天都在成长的路上,前行。

Rank: 9Rank: 9Rank: 9

49#
发表于 2010-11-19 11:47:23 |只看该作者
咱们来看例子,一目了然。

爸:我非常强烈地认为,你漠视该你做的家务。
儿:怎么呢?
爸:怎么?去除草去。我每次看见你癞着不做事就生气。我觉得这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太让人生气了。

这是典型的“初级错误”。这当爸的以为把对孩子的批评指责加上个“我觉得……我看见……”就叫“我式句”了。

我们要让孩子听话的目的,是让孩子倾听我们。假如,你想要和朋友沟通,你的朋友满口指责,你还有心绪继续和听他的诉说吗?如果你半点不再想听下去,你怎么指望受到你指责的孩子继续听下去呢?

那该怎么说?

“看见草坪又没收拾,我挺心烦的。我以为我们已经说好了,星期六是你除草的日子。”

怎么样?如果是你朋友这么说你,你是心里很反感,很想反驳回去,还是觉得满愧疚的,想赶紧去弥补一下?

把我们的情绪解出来,读给孩子听。

平直地,不带指控地告诉孩子。
每天都在成长的路上,前行。

Rank: 9Rank: 9Rank: 9

50#
发表于 2010-11-19 12:54:21 |只看该作者
再来看一个的例子。

大女儿琳琳去朋友家玩,说好了半夜12点之前回家。可是,妈妈一直焦急地等啊等,一直熬到深夜1点半,才把孩子等回来!

妈妈就生气啦:“我特生你的气。”
琳琳:“我知道我晚了。”
妈妈:“搞得我这么晚都不能睡觉,我实在很生你的气。”
琳琳:“干嘛不睡啊?我希望你别担心我,自己早点睡。”
妈妈:“怎么睡得着!我气死了,担心死了,怕你出点什么事可怎么好。你不遵守我们的约定,我失望至极。”

这是课堂上的例子。辅导员这时就对妈妈说了,“你做得相当不错啦,‘我信息’做得满到位。不过你的信息,都是负面情绪的信息。我来问你,当你终于听见女儿开门的声音时,你当时心里真正的想法是什么?”

妈妈:“我心里的石头掉到了地上,谢天谢地,她平安回来了。我其实很想过去抱住她亲一下,告诉她我太高兴能看见她终于平安归来。”
辅导员:“我特理解你。现在我们再来试试,我来当琳琳,你来对我说你的‘我信息’。”
妈妈:“天呐,琳琳,谢天谢地,你总算平安回家了!我的心现在终于放下了。(使劲抱住辅导员)。我好担心你是不是出了点什么事。”

这时,课堂里的家长学员感动得忍不住鼓起掌来。

是啊,当孩子回来晚了,我们一见面就告诉孩子我们真实的谢天谢地的喜悦之情,远远比我们上来就责怪孩子这么晚才回家,好不知多少多少倍!

点评

蒲公英  哇。真是神奇啊!  发表于 2012-7-4 12:21:09
每天都在成长的路上,前行。

Rank: 9Rank: 9Rank: 9

51#
发表于 2010-11-19 14:10:57 |只看该作者
哈哈,还有这么好笑的一个例子。

俩儿子的妈是学员。小娃还仅仅是个小宝宝,大娃6岁。这天,大娃拿了网球拍,打他弟弟的脑袋,妈妈当然不让了,不过这妈妈上了课,所以很客气地说,“大宝,我不喜欢你打弟弟。”

辅导员听了这个分享故事,老实不客气地说,“我很不理解你对小宝挨打的感受怎么就会是这么轻描淡写的。那可是硬邦邦的球拍啊。”
妈妈:“哪儿啊,我其实吓死了啊,小宝的小头骨要是给敲开了可怎么得了啊!”
辅导:“既然这样,你干嘛不把你强烈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呢?”

于是妈妈又来练习一次:“大宝啊,我快吓死啦!你怎么用球拍打小宝的头啊!那要是伤到他可怎么得了!而且我很生气看见大孩子打小孩子!打出血了可怎么得了!”

我的天,居然还有这样傻呼呼的妈,那边小婴儿的头被球拍敲打了,妈妈还温吞吞地说“我不喜欢”!

情绪强烈就强烈,我们仍然要解码出来,读给娃听!
每天都在成长的路上,前行。

Rank: 2

52#
发表于 2010-11-19 15:01:21 |只看该作者
真精彩!:F::F:

Rank: 9Rank: 9Rank: 9

53#
发表于 2010-11-20 02:08:26 |只看该作者
维苏威火山,世界著名活火山。

居然有些刚上过PET“如何让孩子知道我们的情绪”课程之后的家长,回家去,把自己当成了维苏威火山,狠狠喷泄一通。这让我们的作者,亲爱的高登教授,狠狠头痛了一回。

头疼的结局,是他找到了一个甄别导致愤怒情绪的情绪的理论。

先说几段题外话。“与神对话”中说,当我们自己遭到伤害时,或者我们看见刚才的例子大宝伤害小宝时,我们必须阻止伤害行为。但是,阻止的方式,不是以暴易暴,不是以愤怒还击愤怒,不是以伤害还击伤害。

我们做父母的,不可避免有愤怒的情绪。但是,我们必须避免毫无克制地宣泄我们的愤怒情绪,克制任由我们的愤怒情绪伤害我们的孩子。大家都知道我,玉冰,喷发火山的故事。我知道喷发火山不对;可是我有时候就是克制不住。因此我对这一段特别关注:怎样又让孩子知道我们的情绪,又不当维苏威火山火山呢?

上面“琳琳回家太晚了”的例子,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妈妈当然因为琳琳回来晚了很生气很愤怒;妈妈也许会像上面例子中的妈妈一样,克制地告诉孩子她很生气;也可以很愤怒地喷发一次火山。当然,上面的例子已经让我们看到了完全不同的做法:不是朝孩子发泄愤怒,而是告诉孩子她现在如何地谢天谢地。

这就是高登教授的思路。尽管不是每一个案例都会这么喜剧效果,但是,甄别是什么导致了我们的愤怒,找到什么是“发起思维”,这对正确表达我们的情绪,至关重要。
每天都在成长的路上,前行。

Rank: 9Rank: 9Rank: 9

54#
发表于 2010-11-20 06:05:22 |只看该作者
先来看几段心理分析。

比如,你开着车,旁边车道上的车忽然以近得几乎擦着你车右前角的超短距离,超到你前面。你的第一个感受是大吃一惊,你被对方的行为吓得心蹦蹦使劲儿跳。然后,第二感受,你不由得满腔怒火,狠狠按喇叭抗议。这个行为,是你用来表现你愤怒的行为;而你的愤怒,来自于他危险的超车动作吓坏了你。

又比如,你带着孩子在百货大楼里买东西。稍一转眼,孩子就忽然不见了。你第一感受,是害怕和担心:天哪,他哪儿去了!丢了可怎么办!吓着了可怎么办!......你心急如焚,你心忧如焚......然后,第二感受,你很为他忽然离开你而生气。这时,你终于找到娃了。你会怒气冲冲地大声呵斥他:“怎么这么不听话!不是告诉你跟着我不离开的吗!”骂娃娃,是用来表现你愤怒的行为;而你的愤怒,来自于他忽然失踪的行为实在吓坏了你。

因此,当你向孩子发出“我信息”时,当你要让孩子理解你的情绪,从而解决你的问题时(=让他听话,不做吓坏了你的事),你要找到你的“发起思维”,也就是让你愤怒的原因,也就是使你被吓坏了的孩子的行为。你要绕开第二感受,剥掉第二感受的皮,找到核心的问题:那才真正是你的问题,造成你困扰的、愤怒的、伤心的.....问题。

好,我们再来看几个例子:

客人来家里,孩子人来疯。父母的第一感觉是“尴尬”。第二感觉是“生气”:“你以为你才两岁啊!别跳了!”

孩子的成绩单是C还有D。(注:C是勉强及格;D是不及格)。妈妈的第一感觉是“失望”。第二感觉是“生气”:“我早知道你这一学期根本没用心!现在你该得意了吧!”
每天都在成长的路上,前行。

Rank: 9Rank: 9Rank: 9

55#
发表于 2010-11-20 06:13:00 |只看该作者
那么,我们怎么能绕开第二感觉(愤怒),直奔第一感觉的核心(问题)呢?

在你“解码”时,你利用上面的心理分析做工具,甄别你的情绪。多练习练习,你就能熟练甄别你的情绪,熟练把握自己直奔核心主题去了,而不是一味耽溺于发脾气上。如果你发现自己总是忍不住朝孩子发火,你就对着镜子问自己:“我心里需要的是什么?孩子的行为威胁到我内心的什么了?触痛到我内心的什么了?”自己思考,自己寻找,你会找到你的“发起思维”的。

好,现在我们来看几个成功的例子。
每天都在成长的路上,前行。

Rank: 9Rank: 9Rank: 9

56#
发表于 2010-11-20 09:09:00 |只看该作者
一个前来参加PET课程的心理医生,采用高登教授的“情绪甄别法”,解决了他一向生气的一件事:他的女儿,已经长到11岁了,都还学不会大大方方跟人打招呼。尤其是当他和他自己那帮同事聚会时,女儿的木衲和她那比蚊子哼哼还不如的“你好”,格外让他觉得尴尬。他发现其实自己是担心同事们心里腹诽他,不知把他想象成怎样一个恶劣的爸爸,害的女儿成长得这么木衲这么胆怯。想通这一层,他彻底明白这实在是他的问题,而不是孩子的问题。他接纳了孩子,接纳了孩子和他完全相反的性格特征,不再因为这样的事情生孩子的气。

这本书出版于1970年,那么这个故事也就是1970年以前的故事,反映了在1970年以前,哪怕是专业心理医生,也需要到PET学习,也需要经过高登教授的点拨才能想明白好像我们现在都已经明白了的道理。

我们都已经明白了吗?

未必。我们都仍然需要继续学习。

我其实很欣赏这位心理医生,能够放下架子来参加PET学习,而没有因为他是堂堂心理医生而对这样的培训班嗤之以鼻。
每天都在成长的路上,前行。

Rank: 9Rank: 9Rank: 9

57#
发表于 2010-11-20 09:29:18 |只看该作者
PET的学员常常回课堂上分享他们的成功和喜悦。大家常常能听见有家长汇报说,当他们向孩子用“我信息”表达了他们的情绪和困扰和苦恼以后,孩子会说,

“我真不知道我这么打扰你。”
“我真不知道那会让你那么生气。”
“你以前怎么不告诉我你是怎么感受的?”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尚没有培养出足够的能力来,分析别人的心思,了解他们的行为会对别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造成别人怎样的情绪。他们只顾按他们的心意去做、去想,他们还办法做到体谅他人的苦恼,体会他们的心情。一旦我们把我们的感受清晰明白地告诉孩子,孩子会愿意做得更替别人着想一些。如果我们常常让
孩子明白他们的行为带给我们的感受,孩子也会像我们自己会越来越熟练地甄别自己的情绪来自于哪里一样,越来越熟练地判别他人的情绪,越来越能领悟到他们的行为会对别人带来的影响。

何先生一家开车去度假。孩子们在车厢后面疯啊、尖叫啊什么的,让开车的何先生实在抓狂到受不了。他把车开到路边,停下来,回身对孩子们说道:
“我实在受不了后面的尖叫吵闹和蹦跳。我希望我开车时心情愉快。可是这些尖叫吵闹老是搞得我神经紧张,我实在没法享受开车,我实在痛恨开车了。我觉得我也有权力享受假日的快乐。”

娃们面面相觑。他们本不知道他们在后面开心尖叫胡闹居然会让老爸这么紧张,这么恼火。好在现在他们知道了。

后来的车程里,孩子们的喧闹指数大大下降。
每天都在成长的路上,前行。

Rank: 9Rank: 9Rank: 9

58#
发表于 2010-11-20 10:14:13 |只看该作者
更多的小段子:

爸爸下班,想坐下来看一小会儿报纸,放松一下。可是娃却过来爬到爸爸腿上,玩爸爸的报纸。
爸爸:“你爬到我腿上,我没法看报纸了。我现在非常非常累,没有玩的情绪,我想看看报纸放松一下。”

妈妈在洗尘,娃故意反复把妈妈的插头拔下来,觉得很好玩。
妈妈:“我一大堆事情等着要做,你老是拔掉插头,我没办法快点洗干净尘。我干活的时候没心思陪你玩,我需要赶紧做事情。”

妈妈和爸爸想说几句悄悄话,可是娃老是在旁边晃来晃去的,他俩根本没法说。
爸爸:“妈妈和我有些重要的话需要讨论一下,你们在这里我们没法商谈。”

娃好几天不肯收拾他的屋子,却老是纠缠妈妈带他去看电影。
妈妈:“你答应了收拾屋子却好几天都不做,我不觉得我因此能有意愿为你做什么事情。我觉得那样的话便宜都被你占了。”

娃在玩录音游戏,声音大得让另一间屋子里的父母都听不见相互说话。
妈妈:“你把声音弄那么大,我们没法说话。而且,这么大声,好让人心烦。”

娃答应了要帮妈妈替晚上的家宴熨好餐巾。可是她一整天都在那里玩她的。现在还剩一个小时客人就该来了。
妈妈:“我真觉得好失望。为了我们今天晚上的家宴,我忙活了一整天,现在我却还不得不继续担心那些餐巾可怎么办。”
每天都在成长的路上,前行。

Rank: 9Rank: 9Rank: 9

59#
发表于 2010-11-20 13:27:50 |只看该作者
使用“我信息”可能遇到的几个问题:

1, 孩子听而不闻,继续我行我素。

这有什么奇怪的,孩子跟我们说话,我们不也经常听而不闻吗,不然的话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倾听的心态、倾听的方法呢。

不要生气,不要沮丧。再发出一次“我信息”试试看。不同的用词,不同的语气,不同的时间,等等啦,也许会起作用的。

2,孩子听见了,也以“我信息”顶嘴。

来看一个例子:
妈妈:我讨厌你一放学就把屋里弄的乱七八糟,我刚收拾干净!我觉得白干了那么久!
儿子:我觉得是你有洁癖吧。

怎么办?“瞎说!”“那又干你屁事!”“我就是喜欢干净,咋啦!”
这样做又有任何正面意义吗?那我们怎么办?

当孩子有了感觉时,我们怎么办?倾听!对了,赶紧回到前面章节才学过的,倾听孩子!

妈妈:你觉得我的标准太高了,我太吹毛求疵了。
儿子:就是。
妈妈:嗯,有可能。我会认真想想。但是在我想清楚并做出改变之前,我受不了亲眼看着我花了那么多力气收拾好的屋子转眼给弄乱了。现在我看着这间屋子就很气恼。

这就叫相互倾听,相互沟通了,是吧。

重要的关键是你必须记住,你是双向解码器,不但要负责解读孩子的情绪、感受,也要负责把你自己的情绪、感受解码成清晰明了的语言,告诉给孩子。提醒一下,不要期待孩子会知道你怎么想、怎么感受的。别说孩子,连成人也不见得会清晰地知道你怎么想、怎么感受,是吧。

爸:碗碟还没洗,我很不爽。我们不是说好了的,晚饭以后该你洗碗么?
娃:吃了饭以后我好累,我昨晚写作业写到3点钟。
爸:你觉得吃过饭以后你没干劲洗这些碗。
娃:哪有干劲啊。所以我去睡了一觉,结果睡到了10点半。我答应你今天晚上我睡觉前一定洗掉,好吧。
爸:好吧。

瞧,这样多好,互相倾听,互相理解,互相容让。
每天都在成长的路上,前行。

Rank: 3Rank: 3

60#
发表于 2010-11-21 23:57:15 |只看该作者
进来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11-23 13:24 , Processed in 0.02468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