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莫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育儿心得] 在游戏中学数学——华德福对儿童数学教学的理解和实践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41#
发表于 2011-10-20 09:28:13 |只看该作者
事实上,儿童需要在学校的一切所作所为中发挥创造性。只有那些缺乏创造性的课程安排才使得开设创造性课程成为必要,因为这种情况下孩子会感到疲劳。

Rank: 8Rank: 8

42#
发表于 2011-10-20 09:28:20 |只看该作者
一定是因为体会到了这一点,丹麦“蓝皮书”中才会有我们上文中引用的那句话,也就是用“和谐、幸福和善良”这样的词来描述人的内在层面的那句话。人们可能会质疑“和谐、幸福和善良”这几个形容词是否恰当。为了更准确地描述教育的本质,也许我们应该避免使用这样的词,而把上文中引用的两句话合并为一句:“学校的第一要务,乃是鼓励每一个机会,让孩子在活动和体验中成长。”

Rank: 8Rank: 8

43#
发表于 2011-10-20 09:28:26 |只看该作者
如果把这句话当作我们的教育原则,也许我们就触及到了小学所有教学活动中的中心问题。

Rank: 8Rank: 8

44#
发表于 2011-10-20 09:28:32 |只看该作者
小学阶段的教学,应以活动和体验为基础,孩子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对于成年人来说,心灵各个层面所呈现的顺序常常如易卜生《培尔•金特》中所说:“这样想,这样希望,有这种意愿……可是真的这么干……”成年人生活在自己的思考中,思考推动我们的情感生活,而情感又激发出意愿。

Rank: 8Rank: 8

45#
发表于 2011-10-20 09:28:41 |只看该作者
很好,听

前两天成都华德福刚给家长开了一个小学数学的讲座

Rank: 8Rank: 8

46#
发表于 2011-10-20 09:28:47 |只看该作者
然而孩子却正好相反,他们的每一天都在不知疲倦的游戏活动中度过。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孩子的情感生活渐渐变得更丰富、更复杂。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建立起成人明晰的、被唤醒的思维生活。丹麦伟大作家和赞美诗作者哥戎维(Grundtvig)是这样说的:“什么是思考,当情感意识到自己,就变成了思考。”或者,像他诗中所说——
    那起初念念于心的
   渐渐带来智慧之光
  不如此,犹如从未活过……

Rank: 8Rank: 8

47#
发表于 2011-10-20 09:28:54 |只看该作者
活动和体验意味着感情和意志,考虑到“传授基本知识”说的就是思维生活,我们可以看到,丹麦学校的“蓝皮书”实际上与哥戎维不谋而合,说出了心灵的三个基本元素,而这正是所有儿童教育活动所应围绕的。

Rank: 8Rank: 8

48#
发表于 2011-10-20 09:29:01 |只看该作者
我们从意志的活动出发,经过情感生活,到达思维生活,而后者应该是这一漫长过程的结果。因此,儿童教育是一个包含这三个层次的过程,其中概念的发展位于最后。

Rank: 8Rank: 8

49#
发表于 2011-10-20 09:29:07 |只看该作者
过去,人们做过很多试验来研究学习过程,尝试通过各种方法去直接训练儿童的智力,例如通过使用教学机器等。然而人们已经看到,要让孩子对思维世界具有洞察力,首先必须回归到身体活动。

Rank: 8Rank: 8

50#
发表于 2011-10-20 09:29:14 |只看该作者
人们尝试过很多捷径,很多人的传记都证明了这一点,约翰•斯图亚特•密尔 的一生就是一例。密尔自幼就开始接受与思维有关的训练,小小年纪便在这一领域取得了惊人的进步,被时人视为“神童”。然而必须指出的是,他的哲学思想显示出他极端不信任那些通过思考获得的结果,而且他认为,童年的缺失与他日后人生中的危机有着直接的联系。

Rank: 8Rank: 8

51#
发表于 2011-10-20 09:29:20 |只看该作者
仅仅指向思维生活的纯粹知识无益于儿童的成长,不仅仅因为这对于孩子来说太难了,而且还因为,儿童是通过活动和体验来发展的。

Rank: 8Rank: 8

52#
发表于 2011-10-20 09:29:28 |只看该作者
我们可能尝试过这样做,而且发现这样的教育在有些孩子身上的确有效果。但这是因为,当我们作为教师站在孩子们面前,我们或多或少总会播下一颗活动的种子,这颗小小的种子经历转化,变成了思考。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Rank: 8Rank: 8

53#
发表于 2011-10-20 09:29:34 |只看该作者
然而,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启动这一过程,而且要自始至终意识到这一过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在教学中浪费时间,做到真正“有效”——这个词用在这里也许不恰当,不过这是人们在攻击创造性或艺术性教学时常用的一个词。

Rank: 8Rank: 8

54#
发表于 2011-10-20 09:29:40 |只看该作者
要做到真正有效,我们必须彻底了解上文提到的心灵的发展过程。此外,我们还必须知道,人的发展并不是一个小的逐渐长成大的,但基本结构保持不变的生长过程。实际上,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一个层面的能力会完全转化为另一个层面的能力。儿童这种生物,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会经历彻底的转变。

Rank: 8Rank: 8

55#
发表于 2011-10-20 09:29:57 |只看该作者
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必须具有极大的耐心。每一天,每一年,甚至每一个生命阶段,教师都必须就前一天,前一年,前一个生命阶段的课程向学生提出问题。也许教师要克服的一个最大的障碍就是,不要前一天刚播下种子,第二天就指望收获。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 说:
     人类极大的美德是能够等待,
    不慌不忙,直至一切成熟

Rank: 8Rank: 8

56#
发表于 2011-10-20 09:30:05 |只看该作者
等待,以及在等待的过程中发现指引孩子成长的完美韵律,都需要一种力量,正是这种力量创造出了正确的“孵化器温度”,让一切教育过程都在这样的温度中进行。

Rank: 8Rank: 8

57#
发表于 2011-10-20 09:30:12 |只看该作者
让•保罗 也曾谈到“播种”在教育中的作用,不过他又进一步说,教育的任务更多涉及温度的问题,而不是播种。他很认同苏格拉底的想法,即孩子们本来就具有某些能力,我们所起的只是接生婆的作用,也就是等待成长的时机,而这些时机是我们作为老师可以为孩子们创造的。这是我们作为教师所能做出的唯一贡献,但这并不会使我们的工作变得无足重轻,相反,这只会使我们的责任更为重大。

Rank: 8Rank: 8

58#
发表于 2011-10-20 09:30:19 |只看该作者
在算数和数学中,要问的问题和在所有其他科目中是一样的,那就是“孩子们具备哪些东西?”而不是“社会要求我们向他们灌输哪些东西?”为了让孩子内在的特质呈现出来,我们必须遵循什么样的发展法则?换句话说,我们不是要创造某些东西,而是要发展已经有的东西。

Rank: 8Rank: 8

59#
发表于 2011-10-20 09:30:26 |只看该作者
具体说来,我们要问的是,“数学已经在孩子们心中埋藏下了什么?要滋养这些已经存在的东西,我们要遵守什么样的规则?”

Rank: 8Rank: 8

60#
发表于 2011-10-20 09:30:32 |只看该作者
我们很少去考虑孩子们心中已经存在的,却常常执着于我们认为孩子们以后应该是什么样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11-23 09:29 , Processed in 0.026212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