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上海悄悄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育儿困惑] 一年级的分数,到底有多重要(兼谈择校)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21#
发表于 2012-12-7 18:07:3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丹丹 于 2012-12-7 19:52 编辑

我家孩子大部分是90多分,偶尔考100分。我觉得,考90多分,就表明掌握了关键知识点,就行了。完全不必纠结那几分。

先不说考题有多古怪和死板,就算考的花样百出,咱孩子就一定要掌握所有知识吗?

100分,状元,是什么,是完美,可遇不可求哎。

Rank: 8Rank: 8

22#
发表于 2012-12-7 18:12:5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丹丹 于 2012-12-7 19:53 编辑
蝴蝶王子 发表于 2012-12-7 11:36
比如说这几天我在想,是不是小一常常100分的孩子,他会习惯自己就该是100分的状态,老师也会习惯他是个优等 ...


一直考100分的孩子,到了高年级或者初高中发现自己怎么努力都考不了100分, 挫败感会不会很强?

一直考100分,工作以后,发现自己啥也干不好,会不会很崩溃?

点评

山丹丹  我也有过这个崩溃的感觉。  发表于 2012-12-14 13:25:45
木兰  会。可以参见我的大学。信心不足,后来就破罐子破摔了。  发表于 2012-12-13 15:13:13

Rank: 8Rank: 8

23#
发表于 2012-12-7 18:21:0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丹丹 于 2012-12-7 19:28 编辑
朵云妈妈 发表于 2012-12-7 12:09
我想觉得一年级分数不重要的家长可能是觉得孩子以后会越来越好的,那孩子凭什么以后就会越来越好?就是在三 ...


后劲的迸发与否,迸发多少,很考验父母的.

Rank: 8Rank: 8

24#
发表于 2012-12-7 18:34:1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丹丹 于 2012-12-7 19:56 编辑

学前的准备,我家和安妈家差不多。

上小学后,针对语文,主要是阅读,背诵上口的古诗,认字都是玩着认的,从来没有坐下来学过字。写字跟上进度就行,写的端正就行。

关于数学,我们没教当前书本上的知识,主要培养逻辑思维和理科知识兴趣,觉得这个比会算加减法重要多了。主要有两个内容:科学实验和生活科学。

爸爸带着儿子做魔术(其实是利用科学原理),或者做科学小实验。

我儿子很喜欢一套生活科学的书,应用逻辑推理,数学,物理,机械,电气之类的基础常识,如何解决生活问题。孩子非常喜欢做里面的习题。有杠杆原理,齿轮传动,题目非常有趣。我记不得书名了,回去找找书名。

这些知识对于孩子目前考试没什么帮助,但是,我期望,对于孩子以后学习数理化甚至钻研技术有个熏陶和基础。反正就当玩了。

点评

乐乐呵呵妈  赞同  发表于 2012-12-9 08:28:06
上海悄悄  握个手!  发表于 2012-12-8 19:50:52

Rank: 8Rank: 8

25#
发表于 2012-12-7 18:54:2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丹丹 于 2012-12-7 23:20 编辑

分数重要,是不是满分不重要。

每次考100分,好处有一些,比如大家说的竖立信心上进心。但是,付出和获得的是否成比例? 这些都是个取舍问题。

孩子们本来已经很忙,如果再为了几分牺牲其他方面的活动或者兴趣,我觉得不值得。

我家孩子成绩现在属于中上水平,偶尔考100,但是,每天下午和一群朋友可以玩2小时,还学钢琴和围棋(都是孩子强烈要求学习的),身体很棒。

我很满足这个状态。 我不想牺牲孩子户外活动时间来换取100分。


Rank: 8Rank: 8

26#
发表于 2012-12-7 21:37:28 |只看该作者
哈哈,靠牺牲户外活动时间来的的100分或高分一点都不稀罕。
问题是,如果是更爱动脑筋点,更仔细点可以得高分,是不是大家都会喜欢了呢?

点评

上海悄悄  爱动脑筋和仔细,都不是孩子更努力一下就可以做到的呀!  发表于 2012-12-8 19:51:48
山丹丹  大家都稀罕不花时间,不努力就得来的高分,问题是,怎么得来?  发表于 2012-12-7 23:16:12
山丹丹  爱动脑筋,貌似应付不了这些死板的考试。  发表于 2012-12-7 23:11:05

Rank: 8Rank: 8

27#
发表于 2012-12-7 23:09:2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丹丹 于 2012-12-7 23:16 编辑
爱海 发表于 2012-12-7 21:37
哈哈,靠牺牲户外活动时间来的的100分或高分一点都不稀罕。
问题是,如果是更爱动脑筋点,更仔细点可以得高 ...


高分和满分,是两个概念吧。

大家纠结的是,那么多孩子考满分,而且,每次都满分。

从高分到满分,别看几分,其实是很难。先不说这些考题的古怪,模糊,死板,就算是灵活的知识,要每次考满分,得花费多少时间学习才能保证没有漏网之题? 细心点,说起来很轻松,对于这么些毛娃娃,随时都会兴奋,随时会紧张,怎么保证每次都细心?

不多花时间,不牺牲其他时间,就想每次考满分,貌似不是普通孩子都能做到的事。

Rank: 8Rank: 8

28#
发表于 2012-12-8 14:29:44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一个有学习力的孩子,小学低年级的知识并不需要花费额外很多的时间,就会取得好成绩的。我儿子常常考满分,但我的观点跟悄悄一样,功夫在诗外,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避免重复学校的知识教育,但这不意味着放手不管,帮助孩子查漏补缺即可。大部分精力就是带领孩子学习那些长期利益的事情,而在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其实对孩子学校的学习也一定有隐形的正面影响和促进。

点评

上海悄悄  握个手,谢谢!  发表于 2012-12-8 19:52:38

Rank: 8Rank: 8

29#
发表于 2012-12-8 14:32:48 |只看该作者
刚看了一篇日志 【教子经】 在孩子身上适用的10条心理学定律,应该会对大家有所启发,可能会从中会找到答案
家庭教育中父母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这样能让教育效果事半功倍,十条适用于孩子的心理学规律不得不看:

  心理规律一: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规律剖析:“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发挥巨大作用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妈妈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妈妈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

点评

蝴蝶王子  评比却不好 所以孩子是最不公正的在学校里,老师认为哪个孩子好,孩子就会认为哪个孩子好  发表于 2012-12-10 10:47:05
蝴蝶王子  我的感觉是老师的评价很重要 学校家长开放日很明显 的感觉 英语老师叫几个孩子上台表演课本里的句型 一个是翻倒多少页一个是look at 一个我没看出表现好的孩子,结果好多孩子表扬她,另外一个女孩表现最好,孩子   发表于 2012-12-10 10:46:21
敬听  这个例子流传甚广,我借用的一点是:给孩子正面的心里暗示。  发表于 2012-12-10 08:58:19
上海悄悄  从这段话,你们看出什么?——我看到的是:被老师定位为优等生的孩子,更容易成为以及保持作为优等生。  发表于 2012-12-8 19:53:53

Rank: 8Rank: 8

30#
发表于 2012-12-8 14:33:07 |只看该作者
心理规律二:超限效应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规律剖析: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可见,妈妈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Rank: 8Rank: 8

31#
发表于 2012-12-8 14:33:26 |只看该作者
心理规律三: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
  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规律剖析: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德西效应在生活中时有显现。比如,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如果你这次考得100分,就奖励你100块钱”、“要是你能考进前5名,就奖励你一个新玩具”等等。家长们也许没有想到,正是这种不当的奖励机制,将孩子的学习兴趣一点点地消减了。

  在学习方面,家长应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增进孩子对学习的情感和兴趣,增加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动机,帮助孩子收获学习的乐趣。家长的奖励可以是对学习有帮助的一些东西,如书本、学习器具,而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奖励,则最好不要。

点评

蝴蝶王子  从没把孩子的成绩与奖惩联系在一起  发表于 2012-12-10 10:48:00
上海悄悄  这个例子我一直印象深刻,所以一直不敢轻易把奖励和什么挂钩。  发表于 2012-12-8 19:54:40

Rank: 8Rank: 8

32#
发表于 2012-12-8 14:33:45 |只看该作者
心理规律四:南风效应

  南风”效应也称“温暖”效应,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规律剖析:
  故事中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这种因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就是“南风效应”。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家庭教育中采用“棍棒”、“恐吓”之类“北风”式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实行温情教育,多点“人情味”式的表扬,培养孩子自觉向上,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Rank: 8Rank: 8

33#
发表于 2012-12-8 14:34:01 |只看该作者
心理规律五: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的意思是: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规律剖析:
  一个孩子学习的学科综合成绩好比一个大木桶,每一门学科成绩都是组成这个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块木板。孩子良好学习成绩的稳定形成不能靠某几门学科成绩的突出,而是应该取决于它的整体状况,特别取决于它的某些薄弱环节。因此当发现孩子的某些科目存在不足时,就应及时提醒孩子,让其在这门学科上多花费一些时间,做到“取长补短”。

Rank: 8Rank: 8

34#
发表于 2012-12-8 14:34:19 |只看该作者
心理规律六:霍桑效应

  霍桑效应的发现来自一次失败的管理研究。1924年11月,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进驻西屋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他们的初衷是试图通过改善工作条件与环境等外在因素,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他们选定了继电器车间的六名女工作为观察对象。在七个阶段的试验中,主持人不断改变照明、工资、休息时间、午餐、环境等因素,但是很遗憾,不管外在因素怎么改变,试验组的生产效率一直在上升。

  历时九年的试验和研究,学者们终于意识到了人不仅仅受到外在因素的刺激,更有自身主观上的激励。当这六个女工被抽出来成为一组的时候,她们就意识到了自己是特殊的群体,这种受注意的感觉使得她们加倍努力工作,以证明自己是优秀的,就这样,个人微妙的心理促使着她们的产量上升再上升!

  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绩效或努力上升的情况我们称之为“霍桑效应”。这在学校教育中极为普遍。有一所国外的学校,在入学的时候会对每个学生进行智力测验,以智力测验的结果将学生分为优秀班和普通班。结果有一次在例行检查时发现,一年之前入学的一批学生的测验结果由于某种失误被颠倒了,但是这一年的课程成绩“优秀班”明显高于“普通班”,原本普通的孩子被当作优等生关注,他们自己也就认为自己是优秀的,额外的关注加上心理暗示使丑小鸭真的成了白天鹅。

  规律剖析:
  霍桑效应告诉我们:从旁人的角度,善意的谎言和夸奖真的可以造就一个人;从自我的角度,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点评

上海悄悄  再一次印证了我对规律一的想法。  发表于 2012-12-8 19:58:05

Rank: 8Rank: 8

35#
发表于 2012-12-8 14:34:35 |只看该作者
心理规律七:增减效应

  人际交往中的“增减效应”是指:任何人都希望对方对自己的喜欢能“不断增加”而不是“不断减少”。比如,许多销售员就是抓住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在称货给顾客时总是先抓一小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添入,而不是先抓一大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拿出。

  规律剖析:
  我们在评价孩子的时候难免将他的缺点和优点都要诉说一番,并常常采用“先褒后贬”的方法。其实,这是一种很不理想的评价方法。在评价孩子的时候,我们不妨运用“增减效应”,比如先说孩子一些无伤尊严的小毛病,然后再恰如其分地给予赞扬……

Rank: 8Rank: 8

36#
发表于 2012-12-8 14:34:53 |只看该作者
心理规律八:蝴蝶效应

  据研究,南半球一只蝴蝶偶尔扇动翅膀所带起来的微弱气流,由于其他各种因素的掺和,几星期后,竟会变成席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紊乱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蝴蝶效应”,并作出了理论表述:一个极微小的起因,经过一定的时间及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可以发展成极为巨大和复杂的影响力。

  规律剖析:
  “蝴蝶效应”告诉我们,教育孩子无小事。一句话的表述、一件事的处理,正确和恰当的,可能影响孩子一生;错误和武断的,则可能贻误孩子一生。

Rank: 8Rank: 8

37#
发表于 2012-12-8 14:35:10 |只看该作者
心理规律九:贴标签效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由于兵力不足,而战争又的确需要一批军人。于是,美国就决定组织关在监狱里的犯人上前线战斗。为此,美国特派了几个心理学专家对犯人进行战前的训练和动员,并随他们一起到前线作战。

  训练期间心理学专家们对他们并不过多地进行说教,而特别强调犯人们每周给自己最亲的人写一封信。信的内容由心理学家统一拟定,叙述的是犯人在狱中的表现是如何地好、如何改过自新等。专家们要求犯人们认真抄写后寄给自己最亲爱的人。三个月后,犯人们开赴前线,专家们要犯人给亲人的信中写自己是如何地服从指挥、如何地勇敢等。结果,这批犯人在战场上的表现比起正规军来毫不逊色,他们在战斗中正如他们信中所说的那样服从指挥、那样勇敢拼搏。后来,心理学家就把这一现象称为“贴标签效应”,心理学上也叫暗示效应。

  规律剖析:
这一心理规律在家庭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如果我们老是对着孩子吼“笨蛋”、“猪头”、“怎么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等,时间长了,孩子可能就会真的成为了我们所说的“笨蛋”。

  所以,妈妈必须戒除嘲笑羞辱、责怪抱怨、威胁恐吓等语言,多用激励性语言,对孩子多贴正向的标签。

点评

上海悄悄  同上,优等生这个标签,也是对孩子正面的心理暗示  发表于 2012-12-8 19:59:01

Rank: 8Rank: 8

38#
发表于 2012-12-8 14:35:27 |只看该作者
心理规律十:登门槛效应

  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在你请求别人帮助时,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绝;而如果你先提出较小要求,别人同意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则更容易达到目标,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登门槛效应”。

  规律剖析: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也可以运用“登门槛效应”。例如,先对孩子提出较低的要求,待他们按照要求做了,予以肯定、表扬乃至奖励,然后逐渐提高要求,从而使孩子乐于无休止地积极奋发向上。

Rank: 8Rank: 8

39#
发表于 2012-12-8 14:58:53 |只看该作者
比如说一个爱阅读的孩子,他在学习汉字的时候就不会有太大的困难,我们生字出错率一直非常低,甚至很少错字。这次三年级期中考试,三年级生字挺多的,班级里很多孩子都是错字扣掉了好多分,而我们一个没错。我们在幼儿园期间,只学习了十以内还是20以内的加减,拼音一点没学,我也没教过他,觉得这应该是小学老师教会他,我何必费精力和时间。有次语文老师跟我交流,说儿子一开始显得有点跟不上趟,但很快就领悟了,并追上了那些学过的孩子,老师表扬我们领悟力挺强的,呵呵。有了阅读的基础,数学也受益,一年级孩子们做作业都需要家长给读题时,我们就独立做作业了,二三年级后也能理解透题意,特别是三年级开始大量应用题,理解力不好的话,很影响成绩,应用题一道至少5分呢。总体感觉就是孩子爱看书,对各科成绩都有益。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课外兴趣的发展和运动对孩子整个学习状态都是一个良性引导和影响。

点评

小滕宝宝  非常难得是孩子学校今年换了一个校长,非常注重课外阅读,给每个班配备了图书角,孩子每天的语文作业都有半小时的课外阅读呵呵,对于一些不爱读书的孩子也是一种督促  发表于 2012-12-9 15:01:21
乐乐呵呵妈  我说的这个阅读是孩子在家里的课外阅读呢,基本指望不上学校。  发表于 2012-12-9 08:17:13
上海悄悄  很可惜,据我观察,儿子学校的老师,相当的不重视阅读。  发表于 2012-12-8 20:00:04

Rank: 8Rank: 8

40#
发表于 2012-12-8 20:15:32 |只看该作者
在中国,优等生与普通学生相比,所占有的资源和机会,是多得多的。说占人数比例20%的优等生,享有了80%以上的优等教育资源(比如奥数班,提高班,好班)和机会(各类竞赛机会),恐怕不为过。

其实我赞成家长在能力范围内择一择校。所谓能力范围,是指不需要大动干戈上下求索,不需要每天花太多的时间在路上,不需要孩子跟进进度太吃力的,择的校,如果能够选择的话,其实就是普通意义上的名校好班。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很简单,就是——资源。

名校好班通常意味着更好的师资力量,更好的教学硬件,更开放的教学思想,更优秀的同学,更好的学风…… 这些,都是资源。在供不应求的前提下,有限的资源就是大家争夺的对象。

普通学校有没有好处?有,孩子可能压力更小,生活更简单,人际关系也简单……但,这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

比如说,如果某类孩子习惯自己是中游,那么普通学校的中游和名校的中游可能差距已经相当大了;
比如说,本来有能力拔尖的孩子,可能因为普通学校,缺乏参赛经验,甚至连指导老师水平也很差,而失去一些在竞赛中脱颖而出的机会。而这样的机会,对于学校或者老师可能没什么,但对于孩子这一个个体来说,有时候可能是相当关键的;
比如说,很多普通学校虽然学业压力小,但也不重视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简单说,就是课余兴趣小组少,孩子下了课就回家。做完作业,要么漫无目的地疯玩,要么被拉去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

相比之下,有的名校,有着全市顶尖的健美操队,棒球队,乐队,游泳队……且有着一流的指导老师,可能是你在外面花钱都请不到的级别,这样的落差,你们有什么想法?

好像有点跑题。

点评

青青妈  是,针对中国现在教育资源绝对不平等的现实,择校不可避免。不过最终还是靠家长。  发表于 2012-12-8 23:03:38
他们都叫我安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11-23 09:21 , Processed in 0.02867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