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浅谷百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成人阅读]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21#
发表于 2011-10-20 11:03:51 |只看该作者
这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正儿写字老是写一个看一个,这样速度就慢了很多,对语句的理解估计也就不连贯了 ...
共同 发表于 2011-10-20 10:51

凡凡也是的,盯着书看半天,然后再写一个字,速度太慢了。
但是偶尔他想快的时候,也能整段整段的默出来,遇到不会写的字,就看看书。

Rank: 8Rank: 8

22#
发表于 2011-10-20 15:51:01 |只看该作者
再说阅读

        一直说阅读重要,但在心底的想法无非是:1. 识字知意;2.对语文和数学理解有好处;3.对 ...
浅谷百合 发表于 2011-10-13 21:06

阅读是一种生活的享受,精神的愉悦,阅读书籍是一种生命状态,生活习惯
排这个

Rank: 8Rank: 8

23#
发表于 2011-10-20 15:56:42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浅谷百合
看来抄书是一种不错的阅读方式

Rank: 6Rank: 6

24#
发表于 2011-10-20 18:43:02 |只看该作者
10、第一次学习新教材
  学生学业落后、成绩不及格的根源之一,就是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没有学好。
  我这里说的“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术语是否能够成立呢?我想,这个术语是可以成立的。大家知道,知识是在不停地发展的,对某段教材的学习将持续一个长时间,对知识的每一次运用,同时也就是知识的发展和深入。而第一次学习新教材,这是由不知到知、由不懂到理解事实、现象、性质、特征的实质而迈出的重要的第一步。 
 例如,学生在许多课上都要用到简便乘法的公式。经验证明,许多事情都取决于在学习该教材的第一次课上,学生对某一公式的理解是否深刻。首先就是,这一公式是否能够经常处于有准备的状态,可以随时用作获取新知识的手段,换句话说,就是以后再轮到每一次学习新的、后面的定理时,顺利与否也取决于此。这也是一条重要的规律性:在学生的意识中,不明确的、模糊的、肤浅的表象越少,压在他肩上的学业落后的负担就越轻,他的思想对于以后再第一次学习新教材的准备就越充分,他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果就越好。第一次学习新教材的课应当有些特点,——这就是说,这里需要特别的明确性,学生的独立的脑力劳动的效果在这里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你要尽量设法做到,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你就能看出每一个学生的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极其重要的是要看出“学习困难的”学生的独立工作如何,因为这些学生思考和领悟比较缓慢,为了使他们理解教材的实质,必须给以较多的事实和较长的时间(有时候,提供他们思考的事实也要跟给一般学生的事实有所不同)。
  有经验的教师们,在第一次教新教材的课上,总是力求看到:学生是怎样独立地完成作业的。在这种课上,一定要有学生的独立工作,使学生在独立工作过程中思考事实,得出概括性的结论(这里指的是自然学科的课和语法课)。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在思考过程中就已经包含着运用知识的因素。这里也应当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工作。应当走到这些学生的每一个人跟前去,看看每一个人遇到什么困难,给每一个人提出专门为他准备好的作业题。有时候在课堂上就能看出,有必要给某一个学生布置一点家庭作业,那么有经验的教师通常就当堂布置给他。学习较差的学生的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首先取决于他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即当堂能否正常地、有系统地工作;千万不要让他光是听别的学生的流利的回答,把黑板上的东西照抄下来。一定要设法让他独立思考,促使他(要做得耐心、机智)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取得哪怕一点点进步也好。我在教语法的时候,总要设法做到,使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的课上和直接在课后,就不许在自己的书面练习中有错误。可能,这话听起来有些荒谬,但这是真理:只有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犯任何一个错误,他才能够成为读写无误的人。如果能够做到在课堂上没有错误,才能做到在家庭作业中没有错误(或少犯错误)。语文教师工作困难的基本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在课堂上所做的书面作业里就有错误。而教师的缺点正在于,他并没有提出这个目标:一定要使课堂上没有错误。
  然而实际上怎样达到使学生书写无错误,从而打下牢固的知识基础呢?这一点取决于许多因素。也许,首先取决于学生的阅读是否流利。要做到正确无误地书写,学生先要学会流利地阅读。也有其他方面的条件——即还取决于课的结构、课堂上的工作方法和方式等。我在备语法课的时候,尽量预先估计一下,在什么地方,在哪一个词上,学生可能犯错误,以及这个学生具体地可能是谁。对任何一个“可疑的”词,我都预先加以详细地解说。
  我向你建议: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对事实、现象、规律性做出肤浅的理解,不要使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就在语法规则上犯错误,不要使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数学规律性时就解错例题和应用题,等等。

Rank: 6Rank: 6

25#
发表于 2011-10-20 18:45:47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浅谷百合
看来抄书是一种不错的阅读方式
苏溪 发表于 2011-10-20 15:56


      对我来说就是这样的。抄写过程中会发现很多看书时漏掉的东西,而且抄没有看速度快,思考的过程就长一些。

    只是现在都是敲键盘了,真正的书写反而手生了。 我的敲字速度就是这么练出来的。

Rank: 7Rank: 7Rank: 7

26#
发表于 2011-10-21 12:24:12 |只看该作者
从看到做有一段很远的距离
      在看《育人三部曲》的时候,总是感觉:原来也可以这样做,原来是要这样做的,我已经知道怎么做了。那么多的好方法,被我所理解了,认同了,似乎立即可以付之实践。比如怎样带孩子们学习词,让他们认识词的含义。但是当我把上一年级的小外甥女儿带到野外的时候,搜肠刮肚,发现自己浅陋浅薄,什么也说不出来:我不认识这是什么草,也不清楚其生长过程,植物的各个部分名称也叫不出来;好吧,不说具体的,就说风光吧,但回首四望之后,腹中空空,没有与之相称的优美语句浮现出来。

浅谷百合 发表于 2011-10-19 19:04


这段深有同感。

Rank: 7Rank: 7Rank: 7

27#
发表于 2011-10-21 12:25:08 |只看该作者
太喜欢百合的读书笔记了,这样的读书笔记真的比自己单独看书收获更多
早睡早起身体好,妈妈好,全家才好。。。

Rank: 8Rank: 8

28#
发表于 2011-10-24 08:10:15 |只看该作者
喜欢百合的读书笔记,比自己买书看效果好,上次的育人三部曲也是看了百合的读书笔记买的,但是自己看的效果不如看百合的读书笔记好!
2005年5月8日的男子汉,生活因你而精彩!

Rank: 6Rank: 6

29#
发表于 2011-10-24 11:26:46 |只看该作者

Rank: 3Rank: 3

30#
发表于 2011-10-24 17:08:49 |只看该作者

Rank: 4

31#
发表于 2011-10-24 19:12:30 |只看该作者
薛的书里也常提到霍大师哦

Rank: 6Rank: 6

32#
发表于 2011-10-24 19:45:18 |只看该作者
兴趣从何而来?

       话说晓箫兴趣很广泛,但似乎持续时间都不太久。譬如,他会突然有兴趣织毛线,织了个玩具小猫后,就丢开不玩了。譬如,最近他又对写日记有兴趣,宣告要每天写一篇日记,写得自得其乐,但不知道会持续多久。晓箫喜欢玩滑板,带着大家玩,算是很有兴趣;傅傅虽然也买了滑板,但到现在也还没学会滑,算是兴趣不大。 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哪门课没学好,家长会说:他对英语没兴趣,语文还好点。我看《给教师的建议》也是挑着读,对有些章节只是流览一下大概内容,甚至只看个开头或者标题就略过了,感兴趣的读一读,不感兴趣的一掠而过。那么兴趣究竟从何而来?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21条 《21 兴趣的秘密何在》中有一句话让我突然有一种了悟:“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这句话把我心中蒙蒙胧胧模模糊糊的表达不出来的念头突然明朗起来,原来如此。 细细想来,依然觉得还不够,由是贪婪细读整篇短文。

    “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它们的关系和相互联系,运动和变化,人的思想,以及人所创造的一切,——这些都是兴趣的取之不竭的源泉但是,在一些情况下,这个源泉像潺潺的小溪,就在我们的眼前,你只要走近去看,在你面前就会展示一幅令人惊异的大自然的秘密的图画;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兴趣的源泉则藏在深处,你得去攀登、挖掘,才能发现它;而很常见的情况是,这个“攀登”、“挖掘”自然万物的实质及其因果联系的过程本身,这是兴趣的重要源泉。  
   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离开了脑力劳动,就既谈不上学生的兴趣,也谈不上他们的注意力。”
     
     “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但是如果不给它提供食物(与事实和现象进行生动的接触,体验到认识的欢乐),这种需要就会萎谢,而对知识的兴趣也就随之熄灭。我认为有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任务,这就是不断地扶植和巩固学生想要成为发现者的愿望,并借助一些专门的工作方法来实现他的愿望。我在课堂上激发了儿童对于土壤中发生的、然而无法直接观察到的隐秘的过程的兴趣,于是在下课后我们就到田里去,以便特地去看一看土壤的剖切面。孩子们怀着惊奇的心情察看了小小的禾本植物的长达两米多的根。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真正的发现。但是从实质上说,他们只是刚刚踏上了发现和探索的道路。我把草地上和荒地上的几种植物的根指给孩子们看。我们把一些草根(去掉它们的茎)种下去,其中许多草根初看起来已经完全干枯和死掉了,可是它们竟成活了,长出了嫩芽,变成了绿草。还有一棵葡萄的根也成活了,发了芽。
    这件事鼓舞了孩子们,他们的思想变得非常好奇和活跃。他们体验到一种无可比拟的人类的自豪感:我们是事实和现象的驾驭者,在我们的手里,知识变成了力量。感到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这是比任何东西都更强有力的一种激发求知兴趣的刺激物。可见,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感到厌烦,不要把他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都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的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这一点是何等重要!当然,如果学生亲自去研究和发现了某种东西,亲自去把握具体的事实和现象,那么这种驾驭知识的情感就会更加强烈。此外,还有一种纯粹思考(运用智慧进行概括、系统化的活动)带给学生的欢乐。”  

      兴趣在于发现,研究,探索,挖掘,认知事物间的联系;兴趣在于知识的运用驾驭,在于与事实现象的接触,体验认识的快乐;兴趣也在于纯粹思考的快乐。表面的肤浅的显而易见的东西只能吸引孩子一时的注意,而不会成为真正的兴趣。很多儿童玩具带来的效果就是如此,比如玩具箱角落的奥特曼,会闪亮的玩具汽车,并不能带来脑力劳动的快乐,因此很快就被孩子抛弃,积满灰尘。

     “如果一个学生广泛地阅读,那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任何一个新概念、新现象,就会纳入他从各种书籍里汲取到的知识的体系里去。在这种情况下,课堂上所讲授的科学知识就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学生感到这些知识是帮助他把“头脑里已有的”东西弄得更加清楚所必不可少的。”

      广泛的阅读也是兴趣来源之一。在阅读的时候,也许并不太懂,但问题会沉积在心中;当遇到这些问题有解答的状况时,会不由自主地去追求答案,因此上课,谈话或者更多的阅读就会带着疑问和目的去了解和吸收。也就是说,因为曾经有所了解,从而生出兴趣来。学校老师曾多次要求同学查找学习内容的相关资料,也是从这个目的出发的。

Rank: 7Rank: 7Rank: 7

33#
发表于 2011-10-25 13:53:48 |只看该作者
兴趣从何而来?

       话说晓箫兴趣很广泛,但似乎持续时间都不太久。譬如,他会突然有兴趣织毛线,织了 ...
浅谷百合 发表于 2011-10-24 19:45

好好拜读了这段,受益匪浅。

Rank: 6Rank: 6

34#
发表于 2011-10-25 22:20:26 |只看该作者
把整本书都粗略翻过一遍之后,觉得无论阅读或者书写都只是一个方面一个角度的论述,而苏霍姆林斯基被称之为大教育家而不是优秀教师,是因为有更深层次的东西。而这才是整本书的最精华所在。

      那就是,他把整个学龄要掌握的重要技能和技巧(即,学习能力)分析出来了,并提供了必须掌握好的年段。读和写只是其中两项重要工具。

Rank: 1

35#
发表于 2011-10-29 20:31:03 |只看该作者
值得学习

Rank: 6Rank: 6

36#
发表于 2011-10-30 22:56:38 |只看该作者

Rank: 8Rank: 8

37#
发表于 2011-11-3 11:13:05 |只看该作者
百合怎么不来 了啊
2005年5月8日的男子汉,生活因你而精彩!

Rank: 6Rank: 6

38#
发表于 2011-11-7 20:07:03 |只看该作者
学生应当掌握的重要技能——对我来说这是整本书精华所在

        看这个章节花了好多天,用EXCEL表格整理出来,有好几项不知道怎么来描述培养过程。先贴出来再说。

1.  会观察周围世界的现象。 学龄初期的观察训练,是智力发展比不可少的条件,一至三年级观察训练都是重点。

2.   能流畅地、有表情地、有理解地阅读。
    一年级初开始掌握,到三年级第一学期末掌握好。方法:朗读过200小时以上,并且小声地默读过2000小时以上(都包括在课堂上和家里的时间在内);一到四年级,每天最好有半个小时用来对新课文进行有表情、有理解的朗读。在学龄中期和学龄后期,阅读科普读物和科学著作。

3.    能流利地、足够迅速地和正确地书写。
     一年级初甚至学前期开始到二年级下完成第一阶段,写字的时候能够手不发抖,不需要进行特别的意志努力就能正确地写出字母来;四年级下期末完第二阶段:书写迅速、字体稳定,书写过程中不必考虑单个字母的写法,而把精力用在思考说写的东西的内容和含义上面。方法:在练习簿里写过不少于1400~1500页。

4.     能区分出所读的东西的逻辑上完整的各部分,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依存性。
      三年级上开始掌握,到四年级下期末掌握第一阶段;六年级下掌握第二阶段。 (我想,阅读理解的训练就是从三年级开始的。)

5.    会思考——即会类比、比较、对比,找出不懂的东西,能提出疑问。

6.     会表达关于自己所见、说观察、所做、所想的事情的思想。

7.     能找到有关所要了解的问题的书。

8.     能在书中找到有关问题的材料。

9.    能在阅读过程中对所读的东西进行初步的逻辑分析。

10.   能听教师的讲解并能同时把教师讲述的内容简要地记录下来。
      四年级下开始掌握,六年级下期末完成。即从四年开始做课堂笔记。

11.    能阅读课文并同时听懂教师关于如何理解课文和各个逻辑组成部分的指示。

12.    会写作文——即能把自己在周围说看到、观察到的事物叙述清楚。
      一年级上开始画画,用词来表达;二年级讲述自编童话故事;三年级上进入预备阶段,开读书晚会,讲述读过的书,表达意思,简单文字记录;四年级开始第二阶段,诗歌创作小组,读自己写的散文短文;六年级下完成第二阶段,能辅导一二年级学生学英文法文,自编应用题;七年级至九年级能在科技晚会上作介绍或报告。

      在掌握一个个的技能时,必须实现相互结合的原则:但掌握一种技能正在完成时,就开始掌握用一种技能。新的、较复杂的技能是建立在不太复杂的技能的牢固基础上的。

Rank: 8Rank: 8

39#
发表于 2011-11-8 09:36:48 |只看该作者
百合总结的真好
2005年5月8日的男子汉,生活因你而精彩!

Rank: 8Rank: 8

40#
发表于 2011-11-10 15:53:43 |只看该作者
谢谢百合。收藏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11-23 12:54 , Processed in 0.026253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