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六木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专版] (其实是一个讨论)父母皆祸害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21#
发表于 2010-7-29 11:42:01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http://news.ifeng.com/opinion/so ... /27/1837958_0.shtml
“代沟”深度与社会不公平的程度

2010年07月27日 08:08中国网

在中国做家长不容易,因为不能不告诉孩子,社会绝不像教科书中所描写的一般美好,不仅不美好,而且于相当程度上相当丑陋,等级森严,制度性歧视与“潜规则”无处不在。为了避免孩子未来被伤害,不得不逼着孩子去适应制度性歧视与“潜规则”,泯灭了个性,掐掉了梦想,选择在僵硬呆板的无谓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中国做孩子也不容易,因为怎么也想不通透,世界不本来应该是美好的吗?人与人之间不应该是平等的吗?怎么可以那么阴暗呢?

如果“代沟”竟真的是一道沟,那么,横亘在中国家长与孩子之间的那道沟,比之于横亘在许多发达国家的家长与孩子之间的那道沟,可是要深得多了。因为后者无需刻意地教导孩子适应制度性歧视与“潜规则”。天可怜见,那几乎是世界上最令人头疼的“工作”了。

譬如说,面前有一位环卫工人走过,于许多发达国家的家长与孩子,应该没有什么,做环卫工人有什么不好呢?他辛勤地工作,社会需要他的工作,也必然会承认、尊重他劳动的价值,至少会回报给他一份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劳动价值相匹配的收入,足以保证他以及他的家人活得有起码的尊严。而于中国的家长与孩子,问题就大了,家长得想办法拐弯抹角地教育孩子说,看看,不听我的话,你的未来就可能是做一名环卫工!做环卫工的不好,不在于不是在辛勤地工作,不在于社会不需要环卫工的工作,而是社会在享受了环卫工人们的劳动价值之后,竟然很不道义地、制度性质地拒不承认其劳动待遇,拒不给予其相应的劳动报酬以及福利,老了病了都没有人管,还搞出一大套市场选择以及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等混蛋理论出来羞辱人,你希望自己的未来像他一样么?不是说这样一种现状好,而是个人的力量、个人的抗争太微弱了,只能适应现状,否则,便如一片落叶,瞬间就会被冲走了。

这些天来,关于“代沟”,关于父母子女关系,陆续有一些重磅报道见诸媒体,如《南方周末》的报道《“父母皆祸害”?》,如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清研咨询,对312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9.6%的人坦言与父母有矛盾,只有16.5%的人认为父母施压对子女的成才有好处。通常的解释,是父母亲将自己未曾实现过的理想寄托在了孩子身上,真的是这样么?往往不过就是希望孩子的成绩能稍微好一些,以后能够有一份特别稳定的工作,最好是能够做公务员,然后平平安安、无忧无虑过一生,能有多少理想成份在里面呢?与其说是父母亲将自己未曾实现过的理想寄托在了孩子身上,不如说是父母亲在将自己的人生体验、人生坎坷告诉孩子。

在《南方周末》的那篇报道结尾,就特别强调说:“‘父母皆祸害’管理员张坤注意到,两年里,小组成员的流动性很大,活跃的组员总是一拨一拨的,每天都有新人加入,每天也都有人悄悄离去。”他们都离去到哪里去了?其中,被重点报道的一位成员是做妈妈了,才刚刚做妈妈,已经开始甄选婴儿早教机构,并“极力游说父母,还是别一次性还清房贷,将手头余钱买套学区房,尽力让女儿从小学到大学,都能上北京最好的学校”了。是她们主动地泯灭了个性,掐掉了梦想,还是她们的个性与梦想,在踏入社会后,被制度性歧视与种种“潜规则”给抹平了?

22日的《羊城晚报》上有谢清启先生的一篇文章,题为《“父母皆祸害”虽然过激不无道理》,要求反思“我们今天怎么做父(母)亲?”大道理上我能认同他的说法,然而,揆诸现实,却不能不说,在这样一个“司局级待遇”、“老干部活动中心”、“城镇在岗职工平均收入”、“暂住证”、“居住证”、“农民工”、“借读费”泛滥的时代里,这样去反思是不是太天真了?老舍先生是曾经说过不介意子女做清洁工的,我以为他言说的只是一种理想:职业不分贵贱,必定不会有制度性歧视,而换了生活在今时今日,如果舒乙先生真的准备去做清洁工,恐怕做父亲的老舍先生要跳起来导之、教之、训之,罚他跪床前了。

我很为中国的父母亲伤心,不得不很现实、很世故地教给孩子那些很阴暗的东西,逼迫孩子参与僵硬呆板的竞争;我更为中国的孩子伤心,他们憧憬的那个世界,纯净美丽,本来应该是天经地义的,然而,却只是存在于憧憬中。

“代沟”本来在古今中外存在着,但多数人何曾不明白“儿孙自有儿孙福”的道理,如果不是社会运行得太不够公平正义,等级森严,不是制度性歧视、“潜规则”盛行,父母子女一场“有今生没来世”,怎么可能如此严厉地逼迫孩子泯灭了个性,掐掉了梦想,去选择僵硬呆板的无谓竞争,而不是去“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呢?

我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Rank: 2

22#
发表于 2010-7-29 11:50:31 |只看该作者
看着这些案例,真委屈,为这些孩子委屈,为这些孩子感到喘不过气,有点想哭的感觉,小时候我父母没有这样控制过我的言行,包括自己的学习,择校,高考,爱情,婚姻,工作没有一件事情父母控制过,想想真是幸运,起码他们让我有了我是个“人”的尊严和自由选择的权利。感谢自己的父母!

Rank: 6Rank: 6

23#
发表于 2010-7-29 11:54:15 |只看该作者
如果观念改变了,人口问题也会缓慢地解决了。
以往,总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好像当了父母就是劳苦功高的。

其实有一些父母,真是冒得虚名。

今后想生孩子,就不得不想:我配做父母吗?

Rank: 6Rank: 6

24#
发表于 2010-7-29 11:59:54 |只看该作者
儒家强调,孝。我理解孝是单向的爱。

佛教讲得是,累世的因果。

基督教的亲子关系,是爱。

Rank: 6Rank: 6

25#
发表于 2010-7-29 12:23:13 |只看该作者
说到底,父母和我们都是种族延伸中的一个环节。

无论他们怎么做或者我们怎么做,都是为了所在的种族能更好的延续下去。期间必定有恩也有怨。

现在到了一个方法的变革期,所以冲突特别的激烈。

有早觉醒的,有晚觉醒的。有过去方法的得益者,也必定有现在方法的得益者。

我们和我们的孩子要走哪条路,都是很多因素因缘的综合影响结果。太过奋力去追求某种状态,最后可能是我们的家庭和孩子遍体鳞伤,无论是过去祸害的父母还是今天反思的新生代。

Rank: 3Rank: 3

26#
发表于 2010-7-29 15:14:13 |只看该作者
今天看到一篇关于“父母皆祸害”这个小组的文章,这句很说明问题:

孩子们说“父母皆祸害”,我认为他们没有说错,中国的父母大多数都在不自觉地祸害自己的孩子,还以为自己是多么爱孩子。中国父母与美国父母有一个重大的,根本性区别,美国是为情感而生养孩子,中国大多数都是在为自己的利益而生养孩子

既然是为自己的利益而生孩子,在孩子出生之后,在选择教育方法时一定会考虑如何最符合自己的利益,而不是最符合孩子成长的天性。本来孩子一出生都喜欢玩,许多知识能力在玩耍中渐渐形成。一边游戏一边学习,孩子既有童年和少年的快乐,又锻炼了身体,学到了知识,造就了能力。特别是每个小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这天性来自于遗传因素,古代父母都知道孩子刚出生不久,让他选择玩具,抓笔的培养文人,抓刀的培养武士。当然,这个方法也不科学,真正的科学方法还在探索之中,但绝不是由父母随心所欲。

这种为自己利益而生孩子的父母,根本不顾孩子是否愿意,是否快乐,是否符合天性,孩子还在母亲肚里,父母就开始编织自己的梦想,出生后刚会走路,就开始按照预先设定的目标来摧残孩子,逼迫孩子。背诵诗词,繁重的作业,频繁的考试,学奥数,课余再安排学乐器,学外语……一大堆要学的课程。父母不管孩子喜不喜欢,有没有天赋,看到谁家孩子在哪方面成材了,就逼迫自己孩子学。更有甚者进行胎教,没出生就开始让孩子学了,还美其名曰“赢在起跑线上”。

有兴趣的可以查看原文链接: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78049d77126be0a8

Rank: 3Rank: 3

27#
发表于 2010-7-29 15:15:07 |只看该作者
顺便说一句,我们无法也没资格要求我们的父母,但至少我们自己可以做一个不祸害孩子的父母。的确,有些人是没有资格,不配做父母的。

Rank: 9Rank: 9Rank: 9

28#
发表于 2010-7-29 15:38:54 |只看该作者
石头同学,你感觉深受启发的贴是否也能转两篇过来看看?:F:
新生活

Rank: 8Rank: 8

29#
发表于 2010-7-29 15:43:05 |只看该作者
石头同学,你感觉深受启发的贴是否也能转两篇过来看看?:F:
敬听 发表于 2010-7-29 15:38


你怎么跟我似的,几次进来,就是为了看到他们能转来几篇感觉好的。

看来你也一样没有耐心去那里挨个帖子看;P
我要怎样给你我的爱http://blog.sina.com.cn/happykiky

Rank: 9Rank: 9Rank: 9

30#
发表于 2010-7-29 15:49:31 |只看该作者
你怎么跟我似的,几次进来,就是为了看到他们能转来几篇感觉好的。

看来你也一样没有耐心去那里挨个帖子看;P
红楼情深 发表于 2010-7-29 15:43

:$ :L ;P 说中了
新生活

Rank: 8Rank: 8

31#
发表于 2010-7-29 15:52:12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还有个很根本的问题是中国人生孩子往往不是自己的事,更象是老人的事,邻居的事,别人的事,你试试结婚多年不生孩子,上述外围人等干预的干预,质疑的质疑,施压的施压,所以这个社会就觉得结婚养孩子天经地义,结婚没孩子不可思议,中国有多大比例的人在考虑自己有没有资格做父母的问题啊?也许少点外来的影响可能能多点功夫思考这个问题
不是亲眼所见不要轻信那是真相;即使亲眼所见不要轻言那是全貌。

Rank: 9Rank: 9Rank: 9

32#
发表于 2010-7-29 16:03:41 |只看该作者
孩子无条件地爱着父母、坚定地跟着父母,以他们为榜样,对他们言听计从,可是不合格的父母以爱为名做了那么多坏事,终究让孩子伤心觉醒,这对孩子来说多么的不容易。虽然他们反父母,看似潇洒,可是内心会多么痛。父母要做了怎样的伤害,才能让一颗颗赤子心暗淡?

我们做父母的,该需要多少智慧和爱才足够?需要多么的谦卑和对孩子的尊敬才能称职?
和和,男孩,08.4.13出生。
...在爱你的路上。

超级版主

女娲补天用剩

Rank: 8Rank: 8

33#
发表于 2010-7-29 16:33:30 |只看该作者
石头同学,你感觉深受启发的贴是否也能转两篇过来看看?:F:
敬听 发表于 2010-7-29 15:38


我认真想了想,发现满足不了你,为什么?

我潜过去做了一次纵览,那里并没有什么特别有深度的楼主,所揭示的都是现象而非本质。大量的回帖也都是情绪而非思考。

给我启发的恰恰就是这种状态。

在组里,一片情绪激动的集体大控诉。客观上反映出“被祸害”这一现象的真实存在。那么为什么会这样?感到被祸害的都是哪些具体的事?被祸害之后,有什么诉求?

看到这些后,我反过来想,如果我面对女儿,如何做,她长大后才不会有那样的情绪?

换句话说,我在那里采样,回到这里思考。

这些样本都散落在茫茫帖海,东一句西一段。

正如我前面有提过,那里有倾诉但没有理论的支持,就好比怨妇数落自己的婚姻但不会有离婚的打算。

超级版主

女娲补天用剩

Rank: 8Rank: 8

34#
发表于 2010-7-29 16:43:2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头 于 2010-7-29 16:47 编辑

那里的问题就在于:

没有把生活的能量引向自我,只快意于口舌,只归罪于外因。

我们都年青过。当我们年纪轻轻能量很强大的时候,却没有获得好的知识来认识这股能量,只有对着空气发泄。

没有从自我出发,没有理论来指导,导致一个结果可能是:做媳妇的时候控诉婆婆,等自己做了婆婆又重复当年婆婆的老路了。

Rank: 7Rank: 7Rank: 7

35#
发表于 2010-7-29 16:51:46 |只看该作者
在我看来,有一点进步的意义就是

很多自以为自己很悲剧的孩子,进来之后,发现其实比自己悲剧的人多了去了

发泄一番继续自己的生活好了

是不是也是一种精神胜利法

其实现在的孩子都太过于孤独了。

有了情绪就要发出来,身体是不是会更好一点?

超级版主

女娲补天用剩

Rank: 8Rank: 8

36#
发表于 2010-7-29 16:56:41 |只看该作者
我看到很多人在控诉了自己的父母后信誓旦旦地说,我以后绝不这样对待我的孩子。

说得简单。

没有一点心理学常识,一点教育理念,一点哲学思辨的方法的话,很难不重蹈覆辙的。

超级版主

女娲补天用剩

Rank: 8Rank: 8

37#
发表于 2010-7-29 17:02:31 |只看该作者
在我看来,有一点进步的意义就是

很多自以为自己很悲剧的孩子,进来之后,发现其实比自己悲剧的人多了去了

发泄一番继续自己的生活好了

是不是也是一种精神胜利法

其实现在的孩子都太过于孤独了。

有 ...
六木 发表于 2010-7-29 16:51


发泄确实是需要的。所以我认为这个组有比没有强。

而且如果是80后90后这些年纪,你要跟他们说“少一点发泄多一点思辨”也不太符合生理规律。

不是说四十不惑嘛,没有说二十不惑三十不惑的。这恐怕是一个成长必经阶段。

Rank: 9Rank: 9Rank: 9

38#
发表于 2010-7-29 17:09:00 |只看该作者
那篇讲《唐山大地震》好父亲陈道明的帖,也让我很受启发呢。石头 发表于 2010-7-29 01:34


这个贴是发散思维的结果?那就转这个吧,谢谢先;P
新生活

超级版主

女娲补天用剩

Rank: 8Rank: 8

39#
发表于 2010-7-29 17:09:30 |只看该作者
六木:

我看到你在国外50妈妈那个帖的回帖了,感慨两代人沟通之不易。

其实我这样的70爸爸以后面对我的00女儿,恐怕也是一样,我自以为说话很诚恳很谨慎,但女儿要是充满抵触呢?

所以我认识到,平等就是不武断不说教,不做结论,把结论留给孩子自己去做。我从这个组看到,很多孩子要的就是共情,他们不接受指导哪怕是态度恭谦的指导。

Rank: 9Rank: 9Rank: 9

40#
发表于 2010-7-29 17:10:52 |只看该作者
我认真想了想,发现满足不了你,为什么?

我潜过去做了一次纵览,那里并没有什么特别有深度的楼主,所揭示的都是现象而非本质。大量的回帖也都是情绪而非思考。

给我启发的恰恰就是这种状态。

在组里, ...
石头 发表于 2010-7-29 16:33

说得很明白,谢谢:F: 。我暂时没有采集样本的需求,哈哈
新生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11-23 06:03 , Processed in 0.025188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