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ppr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芭园家长荟] 从回顾自己的上学经历谈起。。。(争取尽快写完哈)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21#
发表于 2011-7-28 21:49:08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9# 其乐无穷
嗯,的确这样,不过最主要还是成绩好

Rank: 3Rank: 3

22#
发表于 2011-7-28 21:50:42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0# 小嘟爸爸
老乡哈{:1_152:}

Rank: 3Rank: 3

23#
发表于 2011-7-28 22:26:3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pr 于 2011-7-28 22:31 编辑

(五)
     小升初当时是全区(县)竞争,我以全区第1名考入了当地最好的重点中学。说实话,那个时候竞争似乎并不激烈,至少父母和别的家长并没有像现在这样那么看重中学名气。所以我们小学一部分优秀同学报考了别的中学,大家对分数和名次也不太计较,我一直到入学了才有老师告诉我是全区第1。
    这所中学当时的重点是高中,初中不过两个班而已,学生分班是按照成绩均匀分配的,就像现在体育比赛的抽签,1号种子和2号种子是分到不同半区的。遗憾的是,初三由于转入学生太多,包括一些赞助单位子弟的大量涌入,进行了一次分班,把两个班最差的学生分到了第三个班。此后三班就成为脏乱差的代名词,老师们不屑,这种态度直接影响到了学生。3班的很多学生都自卑或者破罐子破摔,很多人成了混混,在毕业后离开学校走向了社会。特别是当时有一家赞助单位来了十几个学生,他们成绩一致的糟糕,最后都在3班成了同学。很多年后,一次初中同学的=聚会,我得知这些学生大多数都早早结婚生子,在父母的单位谋得一些差使,而近来由于这个单位效益的下降也影响了他们的生活,逐渐没落成为城市社会的中下层,而他们也很少承认自己曾经就读的学校,并极少愿意与1班和2班的同学来往,尽管我们曾经也是同窗。
    重点中学的名头果然非同等闲,我们很快就被教育,在这里学习是最重要的任务,3年后的中考就是最后的战役,一切都是根据中考倒计时安排的。除了中考的科目,体育是唯一课时有保证的。音乐课上了1年,美术课2年,课时无一例外都被安排到了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而老师则是随便拼凑或者刚毕业的年轻教师。平时的考试开始变得频繁,主科都是一月一小考,半学期一大考。有些科目的题目很难,记得第一次地理课的期中考试,班里只有几个人及格。那次考试的打击是巨大的,很多人从此对地理失去了自信,而幸运的是,因为小学喜欢看历史和战争故事的缘故,我从小就喜欢看地图,家里的墙上挂着中国和世界地图,所以我考了那次考试的最高分92分。
    作业多了起来,除了教科书上的题目,我们都被要求统一购买一些习题册。我当时就非常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类似的题目让我们做多遍。从此,回家第一件事情成了写作业,夏天还好,冬天总是感觉天都黑了许久,而作业还没有写完。暑假补习成为了常态,每个假期好像有一半时间都要补习,上课的内容无非就是提前上下学期的内容。
    重点中学是唯成绩论的,成绩好可以获得很多优待,作为入学成绩最好的学生,我被老师指定为班长,而且连任3年,尽管中间班里一度有很多同学反对我。犯同样的错误,例如上课讲话,下课打架,偷老师家里的香肠吃等等,一般的同学批评少不了,很多时候都要被老师拉到办公室教育,写检讨甚至请家长,而老师对我基本上是和风细雨,轻描淡写。优等生老师们自然容易赢得老师的喜欢,可以收到老师邀请去家里吃饭,协助老师批改试卷,甚至跟班主任老师一起去游泳等等,我的桥牌就是那时候学会的,因为一次到老师家玩,正好三缺一,我就临时抱佛脚上场了。

Rank: 4

24#
发表于 2011-7-29 09:49:30 |只看该作者
{:1_143:}{:1_143:}{:1_143:}

多爸分享完案例后,多妈也分享一下啊

Rank: 7Rank: 7Rank: 7

25#
发表于 2011-7-29 10:33:25 |只看该作者
我小时候也很宅,喜欢看书、观星和游泳,暑假时基本每天都在家旁边的小河里泡一到两次、几个小时。
小嘟爸爸 发表于 2011-7-28 17:28


我弟弟也是每年夏天都在家旁边的河里泡着,有几次差点被水草缠住窒息,被旁边的人解救出来,多年后提起,我妈完全不知情,居然放养到这个地步,呵呵。

想起我们小时候,不管是宅着还是街上玩,大家都有大把的时间和自己相处,现在想起,这是最难得的。

Rank: 7Rank: 7Rank: 7

26#
发表于 2011-7-29 10:38:03 |只看该作者
(五)
     小升初当时是全区(县)竞争,我以全区第1名考入了当地最好的重点中学。说实话,那个时候竞争似 ...
ppr 发表于 2011-7-28 22:26


多爸那个时候初中就已经抓的这么紧啦,我比你们大好些年,我那个时候,记得在高中才开始紧张的。然后很多男孩子明显的脱颖而出。
老师真的喜欢好学生,我记得我妈他们学校,老师还会给晚上补习的好学生煮鸡蛋吃。

Rank: 7Rank: 7Rank: 7

27#
发表于 2011-7-29 10:41:16 |只看该作者
多爸分享完案例后,多妈也分享一下啊
小茶 发表于 2011-7-29 09:49


欢迎多妈分享,热烈欢迎!

Rank: 3Rank: 3

28#
发表于 2011-7-29 12:07:2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多多益善 于 2011-8-4 11:47 编辑
我弟弟也是每年夏天都在家旁边的河里泡着,有几次差点被水草缠住窒息,被旁边的人解救出来,多年后提起 ...
其乐无穷 发表于 2011-7-29 10:33


{:1_152:}
最大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那个时代,小孩子有“空”的自由。

因为没有那么多的玩具,需要自己创造;
因为没有家长帮忙找玩伴,需要自己想办法融入集体;

可以有时间发呆,有时间遐想,有时间做一些自己的事情。

现在的孩子,被安排的太多太多了,都被装满了,孩子自己的自己在哪里?

我是多妈,用多爸的id上的,说明下。

Rank: 8Rank: 8

29#
发表于 2011-7-29 13:11:07 |只看该作者
最大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那个时代,小孩子有“空”的自由。

因为没有那么多的玩具,需要 ...
ppr 发表于 2011-7-29 12:07


排这个

回想我小的时候,上高中之前玩的居多,小学放学是一堆孩子(同学或邻居)可劲的玩,玩的9点前都不回家

初中也是抓紧一切的时间玩,即使是学习写作业,也是一群朋友一起,写完了就玩,学业上的竞争有一点点,但是相互帮助居多

高中之前不知道有补课一说,看到现在不少学龄前的孩子就开始报班蹲坑,觉得自己上学的那个时代还是非常惬意的,至少孩子是个孩子的样

Rank: 7Rank: 7Rank: 7

30#
发表于 2011-7-29 16:37:3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其乐无穷 于 2011-7-29 16:57 编辑
最大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那个时代,小孩子有“空”的自由。

因为没有那么多的玩具,需要 ...
ppr 发表于 2011-7-29 12:07



    严重握手{:1_152:}

现在社会也因为电脑电视的普及,孩子们就是有空闲时间也基本被电子产品填满,真的是越来越没有自己发呆的时间和空间啦。

Rank: 3Rank: 3

31#
发表于 2011-8-1 12:24:1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pr 于 2011-8-1 12:26 编辑

出差回来,继续哈。

      (六)
      初中的学校教育对我影响最深的应该是无处不在的竞争,而这种竞争的战场则体现在每一次大考(一学期两次,期中和期末)的年级排名榜上。这种排名一直延续到了大学,当然最残酷的争夺是高中以及高考。
      初中我的竞争对手就一位,与我同班,最后竞争的结果是,所有次大考中,我多胜出两次,而我们俩垄断了每一次大考的年级第一名。现在来讨论成绩已毫无意义,竞争对我们的人生成长显而易见的影响才是我想讨论的重点。
      首先谈谈对我自己的影响。从正面讲,这种竞争激发了我很强的竞争欲。而随着竞争的胜利,又给予自己很强的信心,并强化好胜心。从负面讲,为了赢得这种竞争,每次考试前我一周左右我都要临时抱佛脚,花大量时间去死记硬背一些东西,而这些东西主要包括政治、部分历史、地理内容,语文的一些名词解释,英语的语法等等。我会按照自己的笔记背三遍,而最后一遍的结束一定是在考试即将举行的时候。这除了大量的时间浪费,更重要的是精力的浪费。我对于功课的热情就在一次次备考中燃烧耗尽,同时还使我养成了非常功利的学习习惯,不考的内容不看,短期记忆,热炒热卖,按照清华一位教授的话,这是一种典型的小人之学。备考没有乐趣,而是一种为了竞争的机械行动,我的学习兴趣遭受了严重的打击,学校功课之外的专注力和兴趣下降了很多。
      当然,我是这种残酷的以考分竞争的获胜者和获益者,对于我的一些同学,竞争的危害显然更大。一位同学一次出色发挥使他曾经获得了年级第2,那是我和我的竞争对手唯一一次没有对年级前2完成包揽。但是随后他为了保住这个第2甚至为了取得更好成绩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压力,成绩此后反而一蹶不振,这又反过来沉重打击他的自信心。一直到工作,他给我的印象都是心事重重,畏首畏尾的印象。曾经在北京工作的他担心能否在北京立足而辞职考研,最后在父母帮助下回到家乡一个四平八稳的单位过着四平八稳的日子。但是遗憾的是,在他看来,这种生活与他曾经设想以及重点大学的研究生落差巨大,因而背负一种莫名的自卑,几乎不愿与中学同学交往。
      在我的中学同学中,很多都因为考试成绩不佳而自暴自弃,而这种竞争甚至会扭曲一些人的心灵。一位与我从小学一直到初中同班的同学为了获得好的成绩和名次,竟然考后偷偷溜入老师的办公室篡改试卷,因为过度紧张和时间不足,他没有找到自己的试卷,于是很无耻的把几位可能比他考得好的同学的试卷答案进行涂改,受害者中就包括我。

Rank: 3Rank: 3

32#
发表于 2011-8-1 13:30:46 |只看该作者
(七)

       反思初中的教育方法,有很多课程我认为都很有问题。因为我生活在偏僻四川的一个地级市,在那个年代,英语人才匮乏和英语教学手段落后想来是不言而喻的,例如那位英语老师错误的音标发音使我一直到大学,口语都深受其害。但是初中英语教学害人最严重之处却在于忽视我们的语感,而让学生过早的去学习死记语法,去背每一个单词和词组的中文含义。虽然,在短期,应付考试是有帮助的,但是却让我们一开始学习语言就跑偏了。
      上文提到了我初中那位强硬的竞争对手,每一次英语考试,我都会输给他,而且心服口服。考试的时间是2小时,当我依靠被单词,背语法可以提前半小时完成大题时,这位老兄已经早在半小时前交卷。令人惊奇的是这位仁兄的父母不懂应为,在上中学前也同样未曾接触英文。他与我们不同的是他并没有太在意老师的英文教学,而是喜欢自由的阅读,朗诵并逐渐耳熟能详的记忆大量的例句。最终,他形成了自然的语感,这种语感无关记忆,全凭感觉。随意答题的时候,当我们还在使用排除法之类的技巧并不断搜索自己的记忆库来选择正确答案时,他则是根本不看备选答案,按照自己的语感把句子度过去,觉得应该填什么单词,然后在找到相对应的答案钩上。这就是他能够每次最早交卷而分数往往最高的原因。
      对于政治课这种本来就很枯燥的课程,教学我就不想多说了。他让我想起前不久媒体热议的武汉那个五个杠的小大人。本来很有趣的历史课也因为政治化变得枯燥乏味。我们感受不到历史的那些精彩的故事和一幅幅惊天动地的大场面,只能去背诵那些按照唯物史观公式化、抽象化了的标准的历史意义,名词解释。我从小就喜欢历史,愿意了解那些历史上的大人物,大事件,以及其发生的多姿多彩的历史背景。但是这种选择性的告诉史实,又不可置疑的告诉你其间的因果关系,对我而言的确是对历史兴趣的扼杀。
       最后要说说化学课。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我也把化学看作是大量死板记忆和少量计算的一门学科,一直到后来,我去化学老师家里吃饭,跟她进行了一次关于化学学习的深入交流。比较遗憾的是,这次交流的内容我已经没什么印象了,但是结果却是深刻的,它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从此,无机化学对于我来说只需要把元素周期表死记硬背住,所有化学规律都浓缩在这张表中。现在回忆起来,我们课堂的内容试图通过一个一个知识点来将我们引入化学殿堂,而那次偶然的交流,老师给了我一个整个的化学体系架构,只要理解了这个架构,体系中每一个面/线/点都有迹可循,都可以按图索骥。这不正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精髓之所在,重整体而轻局部,重系统而轻分支,重联系而轻单体。我很奇怪老师为什么不把对我讲的用在课堂,也许她认为如此难以把握的整体只有我这样的优秀生才能掌握,别人是掌握不了的,而我自己的经验却是,先有了这种整体,然后在学习那些局部的知识点正好可以不断地验证、强化并修正自己对整体的理解,形成良性循环,谁又能一开始就对整体有精深精到的理解呢?

Rank: 6Rank: 6

33#
发表于 2011-8-1 16:16:59 |只看该作者
(七)

       反思初中的教育方法,有很多课程我认为都很有问题。因为我生活在偏僻四川的一个地级市,在 ...
ppr 发表于 2011-8-1 13:30



我关于数学,有类似你化学的经历。
大学学了高数后,对数学有了宏观的认识,忽然发现中学所有支离破碎模糊不清的数学内容全都变得通俗易懂了,好像站在高山上,放眼看去,一切尽在脚下的通透。当时非常感慨,为啥中学不这么教呢,省多少事儿啊。

Rank: 3Rank: 3

34#
发表于 2011-8-2 16:55:36 |只看该作者
我是严重的重文偏理,因为我总是问 ,这样做为什么,可是没有人回答我,尤其是数学,学习数理化,对他们感兴趣源于梁衡的一本科普小书,将复杂的科学理论讲的深入浅出,当时就想如果老师这样讲课,我就不会那样厌倦理科了。

Rank: 3Rank: 3

35#
发表于 2011-8-2 22:26:1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pr 于 2011-8-2 22:31 编辑

(八)
    当然初中教育也不全是负面的或者弊大于利,也有许多亮点。
     首先,那时的初中仍然给了我们很多自由支配的时间,我们是初三才开始上晚自习,作业也还没有多到一直写到睡觉的地步。那会儿周末好像放一天半,作业大多数时候半天也就差不多搞定了。我记得我家住在父亲工作的机关大院附近,对面就是机关大院的礼堂,晚上一三五是舞会,二四六可以打乒乓球,只要打球,我多半会和附近院子的同龄人以及机关的职工一起打球。
     寒暑假是自己支配时间最多的日子,特别是暑假,我记得一般是上午写作业,除了日记,大部分作业用不了几天就写完了,即使抛掉补习的几周,我们还是至少有两三周完全自由的时间。在假期,下午都会在午休后去游泳,偶尔还会去学校踢球。其它的时间如果不是与同学朋友活动,很多时候都是在家看书。正好我父亲从部队转业带回来了很多书,这些书包括蔡东藩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几十本,红楼梦的高鄂补写120回本,三言二刻、福尔摩斯探案记,姚雪垠的小说李自成,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还有东周列国传等等,基本上以历史书居多,也有文学类的。一到假期,我就会往床上一趟,或者趴着,或者仰躺着,或者斜靠着看这些书,夏天最闷热的几天,我会看一两个小时去冲一个凉水澡。虽然很多书都是一知半解,不求甚解,但是我依然乐此不疲。此外,那时候随父母访友,大人们谈论着感兴趣的话题,我也喜欢去翻别人家里的书柜,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读物投入进去,直到告别。
      有意思的这种读书经历,我博士期间的室友,也在类似的年龄经历过,不过我的记忆力没他好,所以到了大学研究生阶段,他在网上激扬文字挥斥方酋可以大段大段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而我仅仅是能够看懂也能大概说出其中的典故,却无论如何没有如此准确而大量的记忆力的。
      虽然那时对于传统的书籍读的基本上是经史子集中后三类的东西,而且很多读得懵懵懂懂,但是感觉自己还是受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尤其艳羡老庄的人生哲学,以致于在那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龄自己写的一些诗词,除了青春期的萌动,就是近于老庄的东西了,而这一评价来自于我高中的语文老师。
      初中还恶补了一些童话书,包括格林通话,安徒生通话和伊索语言,这些书大多是学校图书馆和市图书馆来的,也有街边的图书借阅店,大体相当于现在借光碟的地方吧。同样借来看的书我记得还有儒林外史、聊斋志异,梁羽生、金庸的武侠小说若干。看武侠小说是不敢跟父母说的,也不能带到学校,因为看的人太多,所以一般都是在每天晚上睡觉后打着电筒和早上在被窝里看。
      遗憾的是,那会儿看书的热情虽足,却没有高人给予引导,没有好的阅读计划和书目,看书的时候也大多一概而过,没有人指点,自己也没有有重点有针对性的深入下去,而这种指点在学校自然也是难以得到的,即使是教语文或者历史的老师,关心的是教学大纲和知识点,关心的是我们的考分。所以,最后肚子里一股脑装了很多东西,但大体上属于消化不良,或者说食物搭配不科学,所以若干年后除了可以拿出来掉掉书袋,谈话时显摆一下自己的渊博,基本上都是小人之学的东西,对个人发展的帮助助益有限。现在想想那些大家,例如前段看的钱钟书和杨绛小时候读书的情景,家学渊源,名师点拨和个人的聪慧相辅相成,现在的学校又到哪里去找因才而点拨的名师呢。

Rank: 3Rank: 3

36#
发表于 2011-8-3 11:51:09 |只看该作者
(九)

      提起名师,要说说我初中的班主任,算不上名师,但是我认为他很优秀。去年国庆回老家带着多多和多妈到东山公园散步,碰到了他,他一眼就认出了我,惭愧的是我愣在那儿半响才反映过来。
      他是我们的数学老师,但是我认为他优秀非源于数学教学,而在于他的教育指导思想,他希望我们能够更全面的发展例如体育的发展,希望我们能够保留更多的探索事物的好奇心和敏感度,他要求我们除了学习也要关注社会,关注时政,他更愿意让我们从生活中去自己体会人生的道理。
      他的这些教学育思想当然很难从枯燥的数学课上影响我们,他最重要的阵地是每天下午两节课后留出来的45分钟思想政治教育时间。我记得在别的班,班主任老师通常利用这个时间批评一些违纪的学生,宣读学校一些新纪律,或者干脆就让大家上自习,而他却利用这个时间进行演讲,很多年后流行一本叫《心灵鸡汤》的书,而我看到书后却总能想起初中三年每个学习日的这45分钟,他给我们讲述的心灵鸡汤。
      心灵鸡汤的形式很像几年前梁东在凤凰卫视组织的一个节目《娱乐串串秀》,他通常都会从杂志、报刊或者书籍上摘引一部分内容念给我们听,然后他会对此进行评论,并将其引申到我们生活学习很多方面。每次大约都是一个主题,都是他的有感而发,他充满激情,甚至并不在意我们是否完全能够领会。这种聆听对我是非常受用的,几乎每天上学我都充满期待的静候这一时刻的到来。当然在课下,他也会很平等的跟我们一起讨论各种话题:正大综艺的节目,奥秘杂志的文章,六四事件的得失,等等。他主张我们多参加体育运动,为此,别的班在思想教育课后都有约一个小时的自习时间,而我们班,他的态度是尽可能出去运动,所以我们班称为初中最幸福的班,我对足球的热爱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那时候他还是一个毕业时间不长的大学生,我能感受到,他希望把大学的理想附注于教学。他热爱运动,精通乒乓球、篮球等好几个项目,他热爱生活,富有情趣,也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如此。
      在教学上,他也试图因材施教,并激发我们的探索精神,我记得的一个很重要的举措就是他每周会留几道很难的数学题,大家可以做也可以不做,一周内我们都可以把答案交给他,他会做最终的讲解和点评。我不记得有什么具体的奖励,肯定是跟日常的考试不挂钩的,但是我和班上一些成绩不错的同学却很愿意参加这种游戏,并且乐此不疲。为了攻克难题,我们经常一起讨论,共同公关,我想我的这种团队合作精神应该源于此。
      小学的经历使我一直都很怕老师,对所有老师敬而远之,是他拉近了我跟老师的距离,我们曾经一起在他家包饺子,赶饺子皮就是在他家学会的(他是山东人),我记得他曾经给我们表演过一次赶三张皮的绝活,而在他家做客的不仅有像我这样的“优等生”,也有调皮捣蛋或者成绩很差的学生,在他家我们并没有被区别对待。我们暑假会约着一起去游泳,后来到了高中,我还和他一起打篮球。
      很多年过去了,我不知道他是否还依然像20年前那样充满激情,充满理想,但这些尘封的记忆每次被唤醒都是如此的甜蜜,谢谢老师。

Rank: 3Rank: 3

37#
发表于 2011-8-4 14:43:51 |只看该作者
借着多爸也回顾一下,总结就是幸亏在几个重点阶段遇上了几位“好”老师!就是讲课不是喂鸭子式的,而且生动的,有趣的,能活跃气氛的!把学习兴趣给激发出来的老师就是好老师! 感谢他(她)们!如果所有老师都是这样子我现在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啊!哈哈

Rank: 3Rank: 3

38#
发表于 2011-8-8 15:51:07 |只看该作者
(十)

        时光流转,到了高中,我又当上了班长,还在同一个学校,但是与初中的相同点也就仅限于此了。应该是第一天,老师就郑重其事的告诉我们,高中到了一个人最关键的阶段,要毕其功于一役,也就是三年后的高考。老师说,只要能考上大学,我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那里就是天堂,为了能够到天堂,我们要2年左右学习完所有高中课程,为此,每周除了周六,我们要每天上晚自习,暑期要补课。老师还说,除了课本,我们必须统一购买更多的习题集和考试集,前者作为作业而后者则将称为我们三天一小考,一周一大考的试卷。
      上完第一周课,除了体育老师比较低调的强调了身体是高考的本钱,所有课程的老师都几乎强调了本课程的重要性,甚至不必高考的地理老师也说,如果最后会考不及格是没有资格参加高考的。
      作为一所省重点中学,据说高中所有的任课老师都是非常优秀的,不凡从其它中学挖来的尖子教师,这种优秀当然是以以往学生高考的成绩来说话的。他们有许多相同点,非常了解高考大纲,高考的题型,对高考的特点了如指掌,而且通过研究,擅长把应考的各种技巧、特殊准备放在每堂课中。他们始终高度绷着高考这根鞋,课堂中他们讲授课程时常提及往年的考题,批评不听话的学生市场以高考作为论据或者威胁的武器。
      同学与初中也大为不同,初中还仅仅在市区招生,高中则是全区(县)招生,据说很多重点中学都是全市甚至全省招生的。所以周围有了很多从农村来的同学。他们选择高中无不承担着将来考上大学脱离农村的巨大期望。农村的同学住校,每天过着宿舍、食堂和教室三天一线的生活,他们的比例大约占了班里同学的一半。

Rank: 6Rank: 6

39#
发表于 2011-8-8 16:08:55 |只看该作者
(十)

        时光流转,到了高中,我又当上了班长,还在同一个学校,但是与初中的相同点也就仅限于此了 ...
ppr 发表于 2011-8-8 15:51


可怜死了,重点高中的骄子们,相比而言,我上的不入流高中,简直就是天堂,除了课本,几乎没怎么做过多少额外的习题,每个周末休两天,当然,我们学校上了一本线的都很少,更不要说北大清华了~~~~

Rank: 6Rank: 6

40#
发表于 2011-8-8 16:18:03 |只看该作者
老师说,只要能考上大学,我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那里就是天堂,为了能够到天堂,我们要2年左右学习完所有高中课程,


忘了在哪见过一个贴子,大意是说,幼儿园里学小学的课程,小学里学中学的课程,中学里学大学的课程,上了大学补幼儿园的东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11-23 03:56 , Processed in 0.026031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