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154|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术教育] 李网美术教育专版精华荟萃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8-12 14:20:1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我也准备开工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我要怎样给你我的爱http://blog.sina.com.cn/happykiky

Rank: 8Rank: 8

2#
发表于 2010-8-12 14:20:3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红楼情深 于 2010-8-12 16:47 编辑

痛并快乐着-我的美术教学回顾             龚江平

今天重又看到贝贝记录像果班和她的12年 幼儿园 教育 经历,突然觉得很感慨,自己的教学从来没有做过回顾,况且,这也是个资料整理的过程。回顾一下,也对之前的教学经历有个总结。


         仅仅想了一下,很多的人和事一下子串联成诸多的感动与无奈,交织在一起。


就从我大学毕业说起吧。刚毕业那会,我就失业了。像大多数迷茫,不知道路在何方。
大概是我平常对人还算不刻薄的缘故,一位在少年宫教美术的朋友兼画友,因为怀孕不得不退出。当时她也只是零时聘用的美术老师。辞也就辞了。于是,我有了这样的一个机会——替代她的位置。


    当时的少年宫正在建新的,两年后才可以正式使用。那时候我的学生都是自己去学校门口发宣传单招生,尽管这样,因为教学环境的关系,每期的孩子就4-5个,最多的是假期,也不过20个孩子/班。然而,正因为这样的教学环境,我的教学压力不大,生活压力可是很大。按照基本工资200元/月,加上学生的提成,每月大概有400元的收入,有时候每月还要跟教钢琴的同事借一点才够用。当时是不提供住房什么的呀,很艰难。

或者因为我当时心态比较好,加上少年宫副主任一天给我们描绘少年宫的愿景,也就比较安心地在一个非常简陋的环境下教学。但是,教学绝对轻松,每周只要周末上课,其他时间有值班,基本上时间自由支配比较多。


     在这样的处境下,偶然地迎来了我美术教学的第一个机会。少年宫决定去云南各地的其他少年宫参观,学习经验。经过副主任(我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的努力,我和教钢琴的老师也一起同往。我们在麦当劳(我那是第一次吃麦当劳,平常绝对不会去吃的)就餐出来后,她们(富家小姐太太们和老爷们)去满街购物,我揣着仅有的70元钱往书店钻。在这里我发现了我的第一本教学指导书——杨景芝教授的《儿童美术与人的发展》,如获至宝。接下来我是怎么回到玉溪的,到现在都想不起来。反正那时候心里那个充实,感觉心里满满的,呵呵......

拿到杨教授的书,真是觉得找到了明灯一样的,似乎所有的疑难杂症都会被解决。于是,我开始用其中的课例来教学。首先因为不熟悉,我先用的是写生的课《给爸爸画个像》,里面有详细的引导观察的方法和作画的步骤。到目前为止,我都认同那是比较值得借鉴的引导观察的方式。里面的课我看重了写生的那块,因为容易让家长看出来画的是什么,像不像。呵呵,见笑了。当时只知道我们写生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效果,还没有考虑到更多的因素。


     为了实践这本书的观念,我把每月的工资扣除生活开销外,就是拿来买些蔬菜水果,玉米之类的。当时我最喜欢用的是包谷,有很多的丝和包谷,有外皮,把外皮拉开组成一定的构成,就有了点、线、面的结构构成,而且用碳素笔表现出来,线描的味道特别足。还有就是画自行车,当时我也刚好有辆破烂的自行车,就经常拿它做课题。偶然遇到周末孩子也骑很小的小小的自行车,我就把我的和他们的组合在一起,形成构图。效果还真好。


    可惜,家长看到这些作品的时候仍然会抱怨和指责孩子画不像。当然,也有家长很善意地说,小孩子就是不认真画......

看了这个书的很多技巧,油画棒,水彩笔,签字笔,银线笔,水墨毛笔等各种材料的使用方式和技巧多种多样。在当时的我来说,完全是一本儿童美术教学百科全书。

    在想象力和其他课题上,我也按照杨教授的引导方式来上。比如《树上人家》也是我喜欢的课题之一。当时很多孩子喜欢画树,可能是其他老师教的后遗症。当时我都意识不到这些问题的存在。只是原封不动地使用杨教授的课例,仅仅在理念上都做了些了解。当然,看得越多就越是发觉我们周围教师教学的误区。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 谁有电子版?
linkspeed 发表于 2009-3-1 03:54 AM 估计暂时不会有电子版。我买那会是9年前,50元钱,洋洋洒洒一大本呀。后来曾经看到这个书的再版,不过内容已经减少了很多,更多从实用的角度去出版了,同时,这本书还配了vcd教学示范碟——杨景芝老师教画画10VCD,这个在网络上可以下载到。 )

《人物半身像写生》
一 教学目的
   1 了解人物头部的特点
   2 体会表情的意义
   3 体验人的情绪变化和心情需要

二 教学重点
1 懂得观察细节的方法
2 能够把握大的整体关系
3 能够体会到情绪的表现

三 教学准备
教师:头像作品、图片
学生:签字笔、蜡笔、4开纸。
四 教学过程
一 引导讨论,创造讨论气氛
    提问:人的脸上有哪些五官?头发及五官各有哪些特征?
    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分析人的五官特征,学生跟老师一起用手摸眉毛。
    提问:你摸到的眉毛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同位子的同学俩人一组互相观察。
1. 分析眉毛。
    提问:眉毛是由许多根小眉毛组成的,看一看每一根小眉毛长得有没有方向?
    请俩三位小同学上来,同学们观察他们的眉毛形状一样吗?
   小结:通过以上观察他们的眉毛组成,每一根小眉毛是有方向的,眉毛有密有稀,眉型也有粗细等变化。
2. 分析眼睛
提问:1 眼睛是什么形状?
        上眼皮和下眼皮上有什么?
        眼球上有瞳孔,俩人互相仔细看,从中你能发现什么?
小结 通过以上观察分析,眼睛是一个球体,由上下眼皮包着;上 下眼皮上长着眼睫毛,它用于遮挡风沙,阻止其进入眼睛。眼睛瞳孔周围有放射性图形,瞳孔中能看到影像。
3 分析鼻子
提问:鼻子的形状像什么?用手摸鼻梁、鼻头、鼻尖他们跟你什么不同的感觉?
小结:鼻子上窄下宽,鼻梁硬、笔头、鼻尖变软,鼻头有两个孔,是人的呼吸器官。
4 分析嘴巴
用手摸嘴巴,嘴巴有两片,可以一张一合,互相仔细的观察上嘴唇和下嘴唇有什么不同?
仔细观察嘴唇上有小皱纹没有?是什么样的?
小结:嘴唇分为两部分:上嘴唇和下嘴唇;张开嘴巴,可以看见牙齿;上嘴唇中间下凹一块。嘴唇有薄有厚,形状不同;嘴唇上的纹路像我们的手纹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纹路走向。
5 分析耳朵
观察耳朵的形状、结构。
提问:描述一下耳朵的形状,耳朵左右是一样的吗?
6 分析脸形
有意识找几个脸形不同的学生上来,让学生观察一下每个人的脸形,能看到几种脸形。
提问:不同类型脸的形状是什么?用手摸脸的外部轮廓,你能感觉到脸的高低不同变化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小结:通过手摸和用眼睛观察,脸有多种类型,如鸭蛋型的、方形的、上窄下宽的等等。脸的轮廓线,用手仔细触摸你会发现它不是一条光滑的弧线,它的外部轮廓随着额丘、眉骨等的结构而起伏变化(边示范边讲解),从半侧面观察比较明显。
7 分析头发
用手摸头发,感觉一下你头发的质感。
提问:说一说头发给你的感觉/头发的长势有方向吗?说一说卷发的特征?直发的特征?
小结:头发是柔软的、蓬松的 、头发的长势有方向,卷的头发要一组一组的表现。每个人的头发都有自己的特征,抓住头发鲜明的特征有助于塑造形象。
8 分析表情
组织学生表演以及观察,提问:当脸上做出不同的动作的时候,五官的形状有什么变化?表情有什么变化?
由学生分组做脸部的平静、喜欢、快乐、愤怒等各种表情,让学生观察脸部,不同的表情五官形状有什么不同的变化
9 分析手的结构
举起一只手来观察手的结构,提问,手由几部分组成?
观察手关节的结构、手纹的结构和指甲的造型结构,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不同的姿势的手会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10 分析衣服
衣服的表现应该根据不同质感、灵活的应用线条,注意衣服的拉链、缝线、扣子等细节表现。

(二)讲解表现方法。
观察分析后你知道如何把头像的发式、五官以及手表现出来吗?你可有任意选择一个地方开始画。

用线条表现有动态的、有表情的人物头像,要注意台线条的疏密变化关系,注意多观察,要画出自己对人物的鲜明感受。如果是画父母,要通过对人物的了解,从表情、细节表达出你的情感。

(三) 学生做画
提示: 1 把头部画大一些
        2 头发有直曲、长、短等样式,根据模特观察分析
(四) 教师辅导
1 教师展示图片和作品,激发表现欲
2 教师巡视间,提示要大胆表现,对有个性特征的部位要充分的刻画,如人脸上有胡须、眼镜以及带的耳机等
(五) 欣赏讲评学生作业:
把学生的作品一一挂上共同欣赏:
1 把最生动的脸找出来。
2 找出最有特征的、画得最像的脸
3 指出观察最有特色的地方和最符合人物性格的地方
4 肯定、鼓励孩子大胆、生动的表现,指出缺憾之出。布置学生下次课的用具

有了杨教授的这个参照教案,我前期两年的写生基本是这个思路。(到2002年开始有改变和补充。)而当时在运用的时候,很多问题也同时出现。

     我记得在我用这个写生的方法两个星期后,来了一个4岁多的小女孩(之前的孩子基本是在6岁上)。当时我设置的是蔬菜的写生,按照杨教授写生蔬菜的示范,我把白菜心切开,让孩子看到很多的线条组成的纹理结构,非常丰富。我自己沾沾自喜,并为之得意。幻想着孩子们的作品一件件在我面前展开所带来的喜悦。

    小女孩拿起笔随便看了一眼,就开始画蔬菜。就此一眼,中途几乎没有再看过。我走过去,看到孩子的作品中有一个大大的圆形,孩子说是菜。然后,圆形中间随便地画了寥寥几根线条,跟我说"老师,我画完了。"我心想,这个孩子不善于观察,也不配合老师呀。于是,我领着孩子走到蔬菜的面前,问孩子:“告诉我,这个白菜的外面像什么呀?”“这个白菜就是圆形的呀”我意识到,孩子并没有去看对象,而是在表现心中对白菜的第一影响。
     “哦,我知道白菜是圆形的。那你今天看到的这棵白菜是圆形的吗?”“不是,只有一半”看来,孩子能看到,只是没有好好地引导。
      “呵呵,我把另外一半吃了!那你能不能画出被我吃了一半的白菜的样子?”小女孩很干脆“嗯。”
     我继续问“白菜中间看到有什么?”孩子摇头。我意识到我的说法有问题。只好改变方式“拿你的手去摸一下白菜中间!”孩子怯怯地走到静物前面,用小手轻轻摸了一下赶紧缩回来。“摸到什么了?”孩子又摇头。
     “没有关系,再去摸摸看”。这下小女孩多摸了几次。我不再提问了,跟她说“可以把刚才你摸到的东西画给我看看吗?”

无论我如何引导孩子,也就是在我引导的时候,孩子会配合地去看看我要她看的地方。然而,我只是把这个事情的出现归咎于孩子不配合,或者说这个孩子不会观察。因为当时没有更多的孩子来对照这个情况。

     因为孩子不多,另外是孩子写生的作品虽然可以看出是什么东西,但也是效果不好,不精确。加之很多家长喜欢孩子用色彩来绘画,很多美术老师也忽悠家长,说是教孩子色彩。那时候,我也看到过很多美术老师的教学作品,她们教学中的色彩仅仅是使用了很多的颜色,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她们说那是色彩。还有家长经常跟我谈论什么——色彩的过渡。在今天来看,那些美术老师所谓的色彩过渡是在色彩的明度和纯度用几个块面机械地连接在一起,看上去有光影的感觉。就是每件作品都让孩子们练习明度和纯度的推移一样的。所以,少有人赞同我的教学。只是我的工资随着学生的减少也就减少了。

还好,除了儿童绘画外,我还可以教素描和书法。
     素描是专业上的特长,书法则也是我的特长。我自小学习书法,很痴迷。我在的农村是个出人才的地方,尤其文人比较多,书法更是我们小县城的强项。所有自小能接触到很多有名望的书法家。上了大学,又得到一位书法老师的青睐(他也是国内比较著名的书法家,大概是王镛先生的进修生?我从来没有问过,只是他的家里有些王镛先生的书画作品),所以,我替代朋友位置的时候,他们也是看重我的书法强项。
    这样,书法和素描,加上儿童画三个专业同时招生来上课,情况稍好一点了。但是儿童绘画这个专业还是没有办法跟其他老师竞争。这样,三个专业一起一直上课。每天值班的时候,没有事情做,我就跟教钢琴的张老师轮流在办公室,不在办公室的就到各自的地方去。我到画室写子,画国画。她到琴房练琴,生活虽然拮据(呵呵),倒也有很多乐趣。并且利用这点时间,我们都有了更多思考教学的机会。

    在闲暇之余,到书店逛逛,也积累了很多资料,并且得以了解到国外两位美术大家的教学思想,他们就是美术教育工具论的代表人物——英国美术教育家里德和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

2002年初,云南省玉溪市青少年宫建设完成。带着希望和狂喜,我觉得出头之日来了。我知道会有更多的学生进入我的视野,来到我的工作室上课。

      正在我暗自高兴,等待未来辉煌前景的时候,打击 出现。新的少年宫重新安排编制,原来的少年宫还可以进入两个编制。以为就是我跟教钢琴的张老师,结果......

      在中国,人际关系的确是个很大的优势。少年宫建起来了,各种杂七杂八的人都来了。结果,正式编制给了一个印刷厂呆不下去只会打字的和刚毕业替代妈妈的舞蹈老师(这个舞蹈老师虽然用关系进来,岁年纪轻轻却是真正有实力的老师,就凭对人公正,对事公平我就很佩服,不像其他人......。 )。

    第一次招生,少年宫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按照当初副主任给我们描述的景象,我们即便是不正式编制人员,也可以作为聘请教师上课吧。后来的事情让我很气愤,可又无可奈何。少年宫的主任说:“第一次,不知道有多少学生,没有把握,就让一位有正式编制的老师承包书画教学这块,然后少年宫提成! ”一个教手风琴的老师来负责书画教学,少年宫提成?我郁闷呀,如果只有一个孩子来,少年宫也只能提成一个孩子的费用,这样的风险谁担不是一样?我当时只觉得主任脑子XIUDUO 了。

   更可气的是,这位承包的老大,到了最后一个班(每班当时几乎有30人,最后一个班只有20人)才想起让我上课。后面知道,原来还是副主任去提醒她

这样,那个假期结束后。少年宫收回承包权,结果,长期书画类报名的孩子全部只有20个,分给三个美术老师上课。那个承包的老师有了几万块的利润,把摊子还给少年宫了......

    这时候,没有孩子上课了,又开始变,我跟少年宫合作,按照以前的合作方式,不拿工资,不值班,提成,少年宫4成,我6成,材料少年宫提供。没有办法,谁叫我没有去处呢??????为了重新招生,我把假期美术班学员的电话要来,一个一个打过,跟他们家长说我的教学方法跟其他老师不同(假期我上书法),先来试试。当时没有多想,现在回忆起来,感觉自己太像搞推销的了 。
我要怎样给你我的爱http://blog.sina.com.cn/happykiky

Rank: 8Rank: 8

3#
发表于 2010-8-12 14:20:3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红楼情深 于 2010-8-12 16:50 编辑

以涂鸦的名义

我谈论涂鸦,同时我也谈论孩子,我把这当作我责任中的一部分——涂鸦与孩子是一体成长的。涂鸦很神秘,也很有意思。但它是比较开放的,外向的呈现给我们,把涂鸦行为的操作者的心思一览无遗地暴露给我们。我们在里面能看到心情、兴趣、情绪、和孩子的思想,甚至如果我们再用心一点,我们能看到更多的孩子对自己的认识、对经验的看法或者对生命价值的态度。涂鸦是用孩子的整个身心在说话,它说得那样的大声,几乎就是呐喊的姿态。我花了很多年的时间去试图了解它,尽管如此,我还是对孩子的涂鸦保持无知而敬畏的态度。

    我不喜欢谈美术,尽管我做的事被每个人称为美术教育。但他们理解的美术并不是我的美术教育。因为不止一次地,而是千百次地,家长们问我关于孩子的色彩、构图,基础之类的问题,要么关心孩子是否有绘画的天赋或者潜力。总之,他们不谈孩子。只谈论美术,美术的技巧,美术带来的荣耀。


    我也不喜欢谈论比赛。当我看到那些获得了某某大奖的孩子喜气洋洋,很多次,面对孩子,我想解释点什么,但我发现那是徒劳的。看着孩子的荣耀感,我一次次延迟了。因为父母和孩子都需要那样的肯定,但他们错了,这样的肯定是个厚重的阴影,它掩盖了孩子真实的状况。家长和孩子都没有意识到,涂鸦是完全个人化的,比赛则完全是社会化的。比赛首先考虑的是社会的需要,而不是个人发展的需要。比赛是个表演,它会耗费作为个体的孩子的精力和能量,让孩子在不自觉中放弃发展自我的需要而开始进行表演。以获得别人的认同来肯定自我的价值感。当这样的认同消失,孩子以此得到的荣誉感和自信心也同时消失。所以,很多的父母在多年后发出这样的感叹:“我的孩子需要有人夸奖才具有自信”。我认为他们错了,因为从一开始,我们的家长就在为孩子建立一种虚假的自信,一种有色的判断。这样的孩子是否自信,完全取决于外面世界的变化,而非来自自己的内心。

    涂鸦则不同,每个涂鸦中的孩子。他们并不是完全无知的,他们很有力量,很强大。同时,他们也很弱小。强大的是他们的思想,弱小的是他们维护思想的身体。当他们的小手紧紧握着笔头,在纸张上留下第一个或者敲打或者涂抹的印迹的那一时刻,他们的生命也同时向我们敞开。透过他的动作,有经验的眼睛可以认出它来,无论它表现的是什么,在表面上都是很混乱的。然而它在孩子的心中和身体里却是很和谐的。所以,我刚说过的一点,孩子们的涂鸦是非常个人化的,为个人服务的一种形式。绘画是大家所需要的,但涂鸦则没有人需要。正因为没有人需要,涂鸦才成为个体发展最强大的工具之一。它不为得到某个人的认可,也不为获得某个机构的奖赏,它为的仅仅是孩子个体的需求,一种发展的、向内的表现途径。

    对于现在的儿童绘画,几乎任何没有视觉障碍的人都能理解。但要理解孩子的涂鸦,则需要用心才行。你可以完全理解现在儿童绘画中的图形和意义,你以往的经验和认知根本不需要做任何的改变,因为,它似乎就是为了让你看懂而产生的。它强调的不是心灵和思想,而是手。即便过了八级九级,你会发现,在儿童绘画中,你看到的可能是个高级鹦鹉的产物,它不再表达思想和观念,而是表达模仿来的技术和技巧。

    儿童涂鸦与儿童绘画之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使用的工具几乎是完全相同的。但这并不表示他们的目的也是相同的。当你试着了解儿童的涂鸦,你必须不断地改变头脑中的印象,不断地调整你的思想。每个孩子的每一次涂鸦都可能是一次思想的革新,也可能是一次情感的爆发。他们笔下的线条,不是绘画的线条,而是生命的线条。他们的线条具有生命,有热情,它们时而因高兴而跳跃,时而因悲伤而哭泣,时而因劳累而停歇,时而因狂热而奔忙……了解儿童的绘画作品,你不必把自己当作儿童。了解儿童的涂鸦,你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儿童。如果不是这样,你将错过它,错过透过它带来的孩子的生命信息。

儿童涂鸦很微妙,有时候显得很荒谬。但它是有生命的,有思想的。儿童绘画则很规范,很有秩序,很直接。我们的家长喜欢秩序,喜欢规范。我想那是因为他们没有认出这规范与秩序的真面目。高楼大厦是规矩的,它统一而规范。汽车是规范的,一旦运动就不能再改变造型,机器是规范的,因为规范所以也坚固。但它们是死的,他们从一开始到结束,都无法自我成长。高楼大厦不会自己长高,汽车不会加了油就扩大,机器不会越用越变大。当我看到树,看到花。我知道他们很少是规范的,当风吹过,雨雪飘过,它们改变自己的现状,树枝、花叶弯腰摇头来与周围的环境保持协调一致。风雨过后,它们开始成长。它们不如高楼大厦般吸引我们,也不如汽车般光彩夺目,但它们在不断成长。儿童涂鸦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成长而存在的。它不是为了死亡,而是为了成长。涂鸦是活的,它仅仅为涂鸦者而活,所以它不是规范的。但它也是有秩序的,不规范但有秩序。它的秩序的来源是孩子的内心的秩序,而不是我们视觉上的、美术意义上的秩序。

绘画知识摧毁了孩子


    有人说,孩子是一张白纸,我们在上面画上什么,孩子就是什么。但是,这是个陷阱。这个陷阱很美丽,也很有隐藏性。家长会很高兴自己的孩子是张白纸,我们可以任意在孩子这张白纸上刻画,刻画自己的意志、遗憾、欲望或者愿望。然后不断地去检查、涂改和装饰。这样,孩子又从一张白纸堆积成了一本笔记本,在笔记本的每一页,记录了一项能力或者技巧。

    绘画就是其中的一页。这一页记录了关于绘画的元素,诸如如何构图、如何涂色,如何使得画面美观,应该夸大哪个或者缩小哪个物体。绘画的种类、工具的使用方法……。但我们错了。知识只是一种资讯,一个基本的信息,它是空洞的,孩子无法变成自己的。现代人的贫乏不是知识,而是本性。我们的生活不依赖知识,而是依赖于我们的本性。外面得到的知识,我们称为别人的经验。对孩子来说,那知识不是经验,那是负担。真正孩子的知识不来自别人的经验,而来自于自我经验产生的内在的真知。那是一种感觉,一种我们赖以生存的感觉。当孩子不知道颜色的知识,在某个特色的状态下,他遇到了颜色,他惊奇地接近它,跟它一起玩,做各种各样的游戏。他们是朋友。一旦孩子拥有了颜色的知识,他会开始分辨这是什么颜色,那是什么颜色。他不再知道颜色而仅仅是认识了颜色的名字。知识在孩子与颜色之间制造了遥远的距离。

    当一个孩子在内在精神的引导下,他是自信的,整体的。在他的世界里没有分裂,没有破坏,有的只是成长,不断地长大。他的眼神清澈透明,没有先入为主,没有限制没有偏见也没有判断。他是平和的,自由的。这个平和,这个自由是成长的最大动力。没有判断,却有成长的欲望、追求的决心。没有限制没有偏见,孩子就在感觉。透过表面的那个虚幻的迷雾,他们直接深入到事物的核心,去感觉花的精神、知道树的力量、体会水的情绪。在孩子的内在,这是非常清晰的。孩子的这个精神让大人们无法理解,大人们总是说:“我怎么看不见?”“如果你能看到的,我一定也看得到!”这话说得振振有辞,琅琅上口,以至于我们完全忽略了我们自己是如何长大的。于是,冲突产生了,这个冲突不是思想的碰撞。他们之间没有平等地表达,只有权利与力量的决策。

大人们丢给孩子一个五颜六色的东西。孩子眼神清澈的“魂”被绞混了。那个“魂”,就是他的本性。大人们不知道这一点,所以继续抛给孩子色彩斑斓的图片,让孩子的魂被色彩所迷乱。越是如此,孩子的本性迷失就越严重。借着图片的帮助,他们开始去分辨和记忆。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要怎么样做才对,什么是错的。请教别人,让别人来决定他的选择的对与错。一个孩子拥有了太多的知识,表面上他非常丰富。当我们触摸他的心脏,你会发现,他的内在非常空洞。他的外表被包装起来,但他的眼神看不到光彩。因为白天太阳下的包装在夜晚就会退去,内在的空虚才跑出来。那个空虚的感觉只有孩子自己知道,他非常清楚自己的无知和内在的恐惧。

    有个妈妈,她非常爱自己的孩子,我毫不怀疑。每个见到她的人都可以立即感受到这一点。但是她太爱了,所以,反而不知道怎么样去爱了。她领着她的孩子来到我的工作室。那是个已经学习了很长时间绘画技巧的孩子。妈妈很自豪,她告诉我说,她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学习绘画,每次总能得到老师的夸奖,也曾经多次获得过国际级绘画大赛的大奖。然后我看见了孩子,一个低着头腼腆而害羞的男孩子。

    曾经我观察到,一棵树或者一朵花一根草,如果它正在成长,它的生命力很旺盛地在成长,它会是挺立的,骄傲的而向上的,它会努力向上,去接受阳光的温暖,努力地向下抓牢土地,让自己站得更稳更牢。在某个时候,它枯萎了,那么它的身体也随之变得无力而萎靡。我看到这个孩子的眼神,让我感觉就像面对即将枯萎的花草。他没有能量,能量已经在他的身体里逐渐被封存。不再流动。也不再滋长。他的手指已经不再为自己而动,头脑也不再为自己而思想。

孩子的妈妈想让孩子参加我们更大一点孩子的课程,因为他已经学习了很长时间了,基础很好。曾有很多很多的家长问我基础的问题。这是个单纯的问题,却很少有人看清楚它到底是什么。色彩是基础吗?色彩不是基础,它是组成元素。如果要说算是基础的话,它也只是实现思想的工具。色彩是依赖思想来指挥的,有心的存在,才会有色彩的使用。心是活的,而色彩是死的。色彩的流动完全依赖于心是如何带动它的。心不活了,思想不存在了,色彩也就死了。无论如何的漂亮,它仅仅是个漂亮的尸体。没有了生命,没有了流动的精神,那么,它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实际意义。因此,我无法满足妈妈的愿望,那是不可能的。不是我的不可能,而是孩子的不可能。

    孩子学习到了很多的绘画知识,但唯一更重要的是,他没有学习到运用自己的本性。绘画的知识对孩子有两个最基本的影响。一是,当知识变得不可突破和改变,它就是孩子的负担。有人说,孩子绘画是画他们知道的而不是见到的。是的,他们知道的,但他们知道的并不是知识,而是自己的经验、认识和感受。那是一种向内的精神,是孩子成长的精神支柱和引领者。孩子的头脑里直觉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什么是重要的。他不需要去辨别说,这到底是不是我应该做的,那纯熟多余,因为孩子有一种内在的发展需求在引导着他的身体和灵魂去反应。孩子的内在精神像一所房子,里面的家具很有秩序。没有多余,每一件存在的物体都在它合适的位置上发挥着各自的作用。然而有一天,有人告诉他,椅子应该放在什么位置,房间外面还有更好的椅子,应该也拿进来。然后,房子里内在的秩序被打破了,到处是多余的物件,一不留心随时会被绊倒。那绊倒孩子的就是绘画的知识,绘画的知识不是坏的,但对孩子却造成了冲突与矛盾。他根本就不需要这些多余的物件,它的加入摧毁了孩子内在的精神,于是不断有新的东西搬到这个房间。

    这样在孩子的内心就产生了一个极大的困惑,他突然变得不了解自己了。找不到目标,不知道方向。他突然之间就把自己丢了。因为他的内在的精神被打破了,孩子无法在控制自己。知识的介入摧毁了孩子的自发性。

二是,当孩子仅仅从表面上认识了知识。他们无法了解真相。那么,知识就是虚假的体验。就像我们向盲人解释光,他们可以得到很多的理论,关于光的组成,运动,速度。甚至他们自己也可以成为光的物理知识的专家,然而,他们无法体会光线,他无法了解光是什么,没有办法了解光的真实性。孩子们也是这样的,他们了解了很多关于绘画的知识,绘画的事情,但他们无法体验绘画,无法真正了解绘画本身。

    据说,有个孩子的父母,早早地让孩子学会了读几千几万个汉字。他们在心理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在行动上,他们也那么做了。他们想让大家都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个天才,因为他认识了那么多的汉字,似乎这是孩子与众不同的天赋。他们让自己的孩子面对心理学研究者的测试。但那是荒谬的,心理学的测试击溃了他们的幻想。
    他们指着一些字问孩子:“这是什么字?”,答案正确。
    他们再问:“这是什么意思?”
    问题产生了。迷乱的真相被揭开了。孩子无奈地摇头“我不知道!”
    是的,正是这样。他认识那些字,但他不知道那些字。认识一些字,就如认识人的脸孔一样,记住了脸孔,也就记住了那些字。但知道则不同,你必须很深地进入到认识的里面,你才能知道。知道它是谁,为何而来,去向哪里。这个孩子成了知识的牺牲品。我们训练一个鹦鹉,不需要考虑它是在想什么,它要做什么。不停地教它念字说话,几年下来,它也能与人般流畅背诵一些文字的表述。


知识,不管是绘画的还是其他的知识,只是提供一个介入我们经验的起点,假如你停在那里,无论你积累了多少,你将是静止的,固定的。甚至你积累越多,你越无法再前行。孩子把绘画的知识原封不动地拿来,也原封不动地哪给人看。我们夸奖他,用奖赏鼓励他继续原封不动地拿来拿去。

    我工作室的周围有很多的老师,我也接触到很多的美术老师和家长。我听到他们谈论作品,他们说,色彩真好,涂色不错。构图很好,笔触很果断,色彩丰富,线条很厚重。老师说,我告诉过他好多次了,他总是无法正确地表现出来。我不理解这个老师,或者说这个老师并不知道自己不了解何谓“正确地表现”。那个老师,他可能只知道他经验中的正确,但他不知道孩子表现的正确。


美从何来
        
        多少年来,错误的教导已经完全扰乱了我们对于“美”的概念。仅仅“美”这个字就显得超凡脱俗,似乎来自于另外一个世界。它似乎遥不可及又若即若离,或者只是属于某些人特有的一种东西,这是完全错误的。
        
        每个人都在寻求一种美的存在。如果你要寻求真正的美,你必须看清楚,生活中什么是美。而每个人都拥有美,这是可能的,而且你也正拥有美。你拥有美,你自己也能知道这一点。
        
        有一个故事说,在远古的时候一个男人拥有两个妻子。一个长得很漂亮,一个长得很丑陋。但这个男人有个烦恼,他爱那个长得丑陋的,恨那个长得漂亮的。奇怪的是,美,让他怨恨,而丑让他喜欢。长得漂亮的,因为知道自己长得漂亮,于是在心里很骄傲。而这骄傲产生了丑。长得丑的,因为知道自己的丑,于是,她变得很谦虚。于是,谦虚产生了美。长得漂亮,那是小美。谦虚的心灵,那是大美。
        美,不是别的东西,它是生活,是生命,是赏心悦目。如果你追逐美,那么你正在错过美。因为美是不可追逐的,美是一个副产品。在生活中,在热情的生命中,美产生了。如果说“美术”是种追求美的技巧的话,那我们就错了。“美术”这个艺术形式的词语在现代逐渐被另一些词汇所代替,美术教师们称为“造型艺术”,或者“视觉艺术”。
        美术,是一种美的寻找的途径,而不是方法。
        即便是艺术的美,也不仅仅停留在视觉的悦目上,杜尚给整个世界艺术界投下了一颗炸弹,他从一个从商店买来的男用小便池,起名为《泉》,匿名送到美国独立艺术家展览要求作为艺术品展出,成为现代艺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它击败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和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金色玛丽莲》,被推选为现代艺术中影响力最大的作品。他没有对生活做任何的装饰,仅仅把生活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这就是艺术。每个人,每个孩子都有受到美术教育的权利,但不是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美术的训练。美,有人以为是色彩,是色彩的和谐,是构图的平衡,或者是内容的亮丽。美,不是形式,形式可以产生美,但美本身不是形式。

         
下载 (97.76 KB)
2008-8-5 18:03



        美是一种感受。美,不是看到的,而是感受到的。如果我教给你美,那是我的美,不是你的。美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这个感觉是由你自己控制的。同样的物体,如果我说美,那是我感受到了赏心悦目。但你错过了赏心悦目,它就不美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无法欣赏毕加索,无法感受杜尚的最根本的原因。而另外的一些人,他们理解了毕加索,感受到了杜尚,于是,美在他们的心里产生了。

当我说美术教育,请记得一点,我说的不是一种视觉艺术的训练。而是一种透过视觉艺术的学习方式。透过视觉的引导,我们需要去分辨的是心灵的特性之美。

下载 (91.82 KB)
2008-8-5 19:07


      孩子的涂鸦是美的,而涂鸦的孩子也是更美的。涂鸦作品是小层次的美的反映,而涂鸦中的孩子,则是美的拥有者,一种超越了视觉的灵性之美。

        孩子不知道美的存在,当他们忘记了美,没有美的限制的时候,他们拥有了美,创造了美,同时也创造了艺术。孩子把笔在纸张上移动,情感开始流动,生命开始呼吸。整个热情开始喷发。激情是美的,专注是美的,工作是美的,而工作中的孩子是更美的。手与心融合在一起,分不清哪是手,哪是心。这看上去比较简单,但那是相对涂鸦的孩子而言简单。对我们,很难很难。因为孩子不习惯分裂,而我们早已经被分裂。




























我要怎样给你我的爱http://blog.sina.com.cn/happykiky

Rank: 8Rank: 8

4#
发表于 2010-8-12 14:20:3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红楼情深 于 2010-8-12 16:55 编辑

接上

我是不是来错了地方?
我是不是来错了地方?我只想要自己快乐而平凡,我不要任何荣誉。我只想要个伙伴,我想自由地哭,自由地笑。我不懂得美,也并不要美。但,我是不是来错了地方?

    每个天性中的孩子都在自然而完整地活着,全然地活着。他不需要特有去做任何的努力,因为他在全然地活着。全然地哭,全然地笑。他的内心是完整的,累了休息,渴了喝水,不舒服就大叫,想睡觉就睡觉,饿了就吃,他不做任何与自己内心对抗的事情。全然地愤怒,全然地生气。一切都是自然地发生。

    孩子本不会担心别人是怎么样看待他的,也不费力去思考自己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他自然地,也是全然地提起笔。那一刻,很神圣。就像女娲造物,一个生命也即将在他的笔下诞生。
如果我们不理解,那么我们很难抑制住自己不去指责。他是那样的小,小得无法抓牢他的工具。你谴责孩子的稚嫩,谴责孩子的涂鸦,那你可能就是在谴责一个全然的生命。我听很多父母说起来自己孩子的涂鸦,说起来自己的孩子。说他们如何地愤怒,如何地自以为是,如何地不顾虑别人的感受,如何地想哭就哭,要闹就闹,想要就要,胡乱涂抹,浪费颜料。最后,他们说,“我的孩子需要受到教育,需要学会规则……”

    我们害怕孩子全然地生活。那会让我们感觉到混乱。我们跟自己说:“我的心里很安静,所以,我们不需要孩子的健康活力,因为那正是混乱的来源。”但其实真正的混乱在我们的内心。那里,已经非常混乱,所以,不再能容忍任何的健康活力。孩子的活力会彰显出我们内心的混乱。

    听说有个孩子,他非常喜欢拿笔画来画去。在墙壁上,在床单上,在妈妈的书上,到处都留下了孩子稚嫩的笔迹,同时也留下了孩子内心完美的生命。可是,妈妈觉察不到孩子的生命力。她看到了孩子的涂鸦,那个涂鸦是个作品,也是个生命,但她没有看到孩子的生命力。妈妈说:“宝宝,别捣乱,你还太小,还不会画画!”

    每个涂鸦的孩子都遇到了一个障碍。

    我是谁?我是不是来错了地方?

    画是什么东西?

    是的,几乎每个涂鸦的孩子,都将面临这样的一个难题。那是个什么东西?他并没有在画,他在说。可是,画?什么是画?它是谁?他不理会,但是知道了有一种叫“画”的东西。在欲望与好奇心开始之际,他继续涂鸦。逐渐地,他理解了自己的手臂,并顺利地延长自己手臂的运动轨迹,转来转去,自由地向上,向下。向左,向右。感觉在他的头脑里开始增长。看到自己手臂转来转去形成那样一个图形,他的内心升起快乐,甚至是一种荣耀。他的身体无比温暖,生命多美好。

    突然又有个声音告诉他:“你又在乱画!!!”

    “画?”又是画。难道我在画吗?

    妈妈给孩子找了个画画老师。她很爱孩子,希望发展孩子的绘画才能。因为孩子是那样的热衷于画画。但她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孩子为什么绘画,她的经验里没有绘画的认识。她以为自己是对的。每个人都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老师不断纠正孩子的动作。他告诉孩子:“画不是这样的?”,“你应该这样画”,“等等,我来教你。”你错了,你错了。你错了,你错了。……孩子的内心开始颤抖:快乐怎么会是这样的感觉。我快乐,却被妈妈指责,身体的温暖是错的吗?我感觉到很舒服,很享受。是错的吗?

    他的手指无法再自然地带出图形。他开始变得顾虑。越是顾虑,他就越是颤抖。我错了吗?为什么我看到的都不对,我感觉到的都是错的?我是不是来错地方了?
   
    不久,他就会认定自己来错了地方,或者,自己生来就是错的。他没有办法认为自己是对的。因为他无法把圆画得规范圆整,他表现不出一只让大人欣赏的鸭子孩子骆驼。周围的所有人对待自己的态度,他们很友好地,同时也是很坚定地告诉孩子:“你错了。”当他开始提起笔,就注定他要错了。他似乎永远无法正确。他很焦虑,他无法不焦虑,正如他无法表现出正确的图形一样,对焦虑,他也同样无可奈何。


    事情被带向两个极端。

    “我应该怎么办?”

    我要我想要的:“我要快乐,我要温暖的感觉。”那个感觉很美好。知道的人都想拥有这个感觉,甚至你会想紧紧地拥抱他。那个涂鸦的美好,孩子说不出来。它是隐藏着的,悄悄地站在那个图形的旁边,如果不留意,没有人会注意到它原来是那么美好,那么令人向往。他希望那些大人们会说,很好,你是这样看待事情的。你是对的,那是属于你的一部分,我没有权利去剥夺属于你的那一切。当孩子同样坚定地表示出“我要”的坚定。妈妈帮助他,纠正他的“错误”。批判孩子的执着,打击孩子的坚定。

    “你这样很浪费纸,你应该学会涂色,你应该画得更像一些……”
孩子越是坚持,遇到的“帮助”就越是强烈而执着。然后,他只有逃避,不去碰触它的存在。他再也无力去坚持,只有放弃。“我不会画”,“我不喜欢!”

    有的孩子似乎很善于从环境中学习。我们赞赏孩子的学习。老师说:“你错了。”他不再坚持。他说:“老师,我不知道,你来帮我画。”老师很高兴,孩子很愿意学习,乐意请教老师。家长很高兴,高兴孩子能够认真地学习知识。但孩子是不得已的,他无法控制那个不得已的状态。否则他只有放弃。可是,他不愿意放弃,他很喜欢很喜欢,手指无法离开,但心却越来越远。

龚老师回复网友帖子:

1、
原帖由 Lucia甜甜 于 2008-8-6 10:41 PM 发表
这是露琪娅25个月大画的一个涂鸦
我问她:LUCIA画的什么?她说:妈妈,我画的蜜蜂~

我不懂美术艺术,也不会以后让孩子去学什么美术绘画之类的课程,但我会把她曾经这些无意识的一些涂鸦保存下来,留给长大的她看 ...

如果孩子说,画的是蜜蜂。我们一定要相信她说的话。我们一般人容易认识蜜蜂,但他们会忽视蜜蜂的生命,而看重蜜蜂的形状。孩子则不同,她不关注蜜蜂是什么样子,她关注的是,蜜蜂有趣吗?蜜蜂做些什么事让我产生关注?突然蜜蜂动了,它的翅膀快速舞动,像旋风。这让孩子兴奋,一下子记住了蜜蜂。但她没有记住形状,记住的是舞动的蜜蜂,以此发展的感受。

   记得一点,孩子没有在画蜜蜂的形状,而是在画蜜蜂的生命力。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纠缠在图形上,而会分辨孩子的认识和感受。


2、沙画是种很不好的东西。她不能培养专注,而是培养呆滞。呆滞跟专注是不一样的。

   说道涂鸦敏感期,我并不喜欢做划分。1岁,2岁,3岁或者4岁,每个孩子的所谓敏感期是根据这个孩子的经验累积来表现的。没有经验的孩子,即便是5岁,也不会出现涂鸦敏感期。经验丰富充实的孩子,1岁也能出现敏感期。这在我工作室的孩子中比较明显。相对来说,大部分是3岁的孩子经验累积比较多而喜欢表现。如果您的孩子3岁还没有涂鸦的敏感期,那么,多注意补充孩子的经验体会吧。

3、



1   纠正姿势三岁之前不需要。因为孩子的手指还不一定能做到。但是,可以尝试让孩子按照正确的姿势试试。如果能做到,就巩固下去。

   2 她自己念念有词是很好的,不要干预。如果让爸爸妈妈画,那就画一半太阳,让孩子补充光线(发光的方式),然后尽量画得随意,保持特征就可以。甚至可以故意画成其他非圆形的太阳,给孩子一个解释——瘦太阳,胖太阳......因为这是孩子想与父母互动。
3 干净的纸是需要的,但不一定非要是白色。地点不限定:shutup:



我要怎样给你我的爱http://blog.sina.com.cn/happykiky

Rank: 8Rank: 8

5#
发表于 2010-8-12 14:20:42 |只看该作者
占位
我要怎样给你我的爱http://blog.sina.com.cn/happykiky

Rank: 8Rank: 8

6#
发表于 2010-8-12 14:20:4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红楼情深 于 2010-8-12 16:58 编辑

杨颜老师

1、美术老师的作用

一)给孩子宽松和自由表达的空间(但是规则同样重要)

二)知道什么年龄的孩子会有怎么样的绘画表达.比如四岁孩子那样的表达对于四岁的孩子是有意义的,但是对于一个十岁的孩子来说就可能是无意义的.(这里不包括绘画或者涂鸦疗法中运用的一些方式,需要心理治疗的孩子和正常的孩子的艺术刺激有很多是不一样的.理论基础也是有不同的.)

三)对孩子保持敏锐,捕捉到孩子在以往表达经验上开始出现犹豫 停滞 感觉无趣的时候,这是孩子已经需要新的引导和艺术刺激的时候.







2、好东东!--<儿童美术与创作性思维讲座视频>
http://baby.sina.com.cn/tv/jiangtang28.html?pi=0

打开链接即可.


我要怎样给你我的爱http://blog.sina.com.cn/happykiky

Rank: 8Rank: 8

7#
发表于 2010-8-12 14:20:48 |只看该作者
占位
我要怎样给你我的爱http://blog.sina.com.cn/happykiky

Rank: 8Rank: 8

8#
发表于 2010-8-12 14:20:51 |只看该作者
占位
我要怎样给你我的爱http://blog.sina.com.cn/happykiky

Rank: 8Rank: 8

9#
发表于 2010-8-12 14:20:55 |只看该作者
占位
我要怎样给你我的爱http://blog.sina.com.cn/happykiky

Rank: 8Rank: 8

10#
发表于 2010-8-12 14:20:58 |只看该作者
占位
我要怎样给你我的爱http://blog.sina.com.cn/happykiky

Rank: 8Rank: 8

11#
发表于 2010-8-12 14:21:01 |只看该作者
占位
我要怎样给你我的爱http://blog.sina.com.cn/happykiky

Rank: 8Rank: 8

12#
发表于 2010-8-12 14:21:08 |只看该作者
占位
我要怎样给你我的爱http://blog.sina.com.cn/happykiky

Rank: 8Rank: 8

13#
发表于 2010-8-12 14:21:18 |只看该作者
占位
我要怎样给你我的爱http://blog.sina.com.cn/happykiky

Rank: 8Rank: 8

14#
发表于 2010-8-12 14:21:24 |只看该作者
占位
我要怎样给你我的爱http://blog.sina.com.cn/happykiky

Rank: 8Rank: 8

15#
发表于 2010-8-12 14:21:32 |只看该作者
占位
我要怎样给你我的爱http://blog.sina.com.cn/happykiky

Rank: 8Rank: 8

16#
发表于 2010-8-12 14:21:37 |只看该作者
占位
我要怎样给你我的爱http://blog.sina.com.cn/happykiky

Rank: 8Rank: 8

17#
发表于 2010-8-12 14:21:50 |只看该作者
占位
我要怎样给你我的爱http://blog.sina.com.cn/happykiky

Rank: 8Rank: 8

18#
发表于 2010-8-12 14:21:55 |只看该作者
占位
我要怎样给你我的爱http://blog.sina.com.cn/happykiky

Rank: 8Rank: 8

19#
发表于 2010-8-12 14:22:02 |只看该作者
占位
我要怎样给你我的爱http://blog.sina.com.cn/happykiky

Rank: 8Rank: 8

20#
发表于 2010-8-12 14:22:07 |只看该作者
占位
我要怎样给你我的爱http://blog.sina.com.cn/happykiky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11-23 13:21 , Processed in 0.03010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