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080|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专版] 听大李讲“儿童社会性能力发展”之培训笔记及感想……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2-27 15:41:29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齐齐妈 于 2012-2-27 15:42 编辑

周六那日,下了点决心,花了五百银子,去听了大李的一堂培训课。

为啥说下了点决心呢?好像没听过大李的培训课似的……

听是听过,但以前都是内部家长培训,那费用就是挠痒痒形式的,意思一下,现在又想成长,还不想花钱,当家长也得有当家的样,不能老管人家蹭不是?

人说“书非借而不能读也”,俺说“不花银子不知道心疼”,耳朵都得竖得尖尖滴不是?

不好意思,下午那堂课还是没忍住,用手指尖支着脑袋瓜还没能把瞌睡支走,愣是白白眯掉了至少五十块钱的课……
想想痛心啊……

听完课了,好歹要理一下课后笔记吧!不能听了就听了,真左耳进右耳出不是太对不起银子是不?
文字功底和整理水平有限啊,再说,中间还缺了五十块钱滴呢?

咋办呢?于是就赶紧四处地里翻去,翻到了就偷偷地挖过来种到俺这地里,不好意思,翻到谁家算谁倒霉,您就认了吧!

点评

齐齐妈  楼下,请你一定滴要宽容些,对待俺们这号人,木办法,就是口水多啊……  发表于 2012-2-27 16:05:42
书香  口水真多。。。  发表于 2012-2-27 15:56:01
坦克妈  齐齐妈真幽默,笑S我了  发表于 2012-2-27 15:51:08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Rank: 3Rank: 3

31#
发表于 2012-3-7 10:26:45 |只看该作者
等看呀

Rank: 8Rank: 8

30#
发表于 2012-3-7 09:34:49 |只看该作者
玥妈这,不光文字能力比我强,关键是记性也比我强啊……

我这啥记性啊……………

先偷点来,我回头再回来继续自言自语……

Rank: 8Rank: 8

29#
发表于 2012-3-7 08:51:55 |只看该作者
玥妈笔记
信念很重要--大李的家长培训:儿童社会性能力发展。



    信念很重要!很!重!要!大师强调完,就跳过了。



    如果说观察感受理解是基本功、是入门,到信念这一层,好像就完全是修行在个人了。孩子因为被群体排斥而感到困惑,因为失去友谊而感到难受,因为受到朋友威胁而无措......我们怎么办?怎么帮助?这不是哪个大师给出个办法就能解决的。如果观念不同,即便大师给出了办法,我们也未必认同,即便认同,也未必能做到。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有大师的信念,不用找大师我们也能想出跟大师差不多的办法。



    我们面对这一系列所谓“社会性”问题时,所持的态度、观念,将对孩子产生莫大的影响。同样,我们的态度、观念,一定也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也许正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未曾解决的困惑。也许我们因为不想面对而将其尘封多年,是孩子把它又展现在我们面前。甚至,也许,当年我们的父母也没有帮到我们,或者他们的父母也没有帮到他们,可能就是被称为业力的东西吧。



==========================



    让我在“信念”上有震动的,是兰晓龙的三部曲《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和《生死线》。尤其看到《生死线》中,那一帮坚持抗战了八年的人,到了第八个年头上,日军还没有投降的时候,他们回顾这些年,只看到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却始终看不到胜利。无论当初是为了什么而选择抗日,现在都一样的了无希望,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要倒下,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下一个倒下的。这时候还能为了什么理由而坚持呢?如果已经看不到坚持的意义,还要不要坚持?



    想到这儿我突然联想到灵性。所谓灵性,就是让我们保留一个空间,在某些特殊的时候,愿意把自己交给命运。一件事,也许我们穷尽思想,也找不到任何这么做的理由,但是我们愿意跟着直觉继续做下去。总有些什么,即使找不到任何所谓证据,我们也愿意相信它的存在,或许这就是信念?



    好像跑题了。



    “社会性”是个矛盾,一如占星中主宰这一面的天王星,既重视和依赖群体,又要保留生命之独特。当群体与个人冲突时,怎样平衡二者,就是“社会性能力”的体现了。



    说到底,依赖群体,也是为了个人之生存。所以,无非是在一种个人生存选项,与另一种个人生存选项之间做抉择。





    说到底,群体也需仰仗个体的多样性。如果其中的每个个体都没什么独特性,这个群体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Rank: 8Rank: 8

28#
发表于 2012-3-7 08:48:28 |只看该作者
来了来了,人家屈于我的压力,终于肯动笔了,写得还不少……,赶紧搬……

玥妈笔记:


观察和感受--大李的家长培训:儿童社会性能力发展。



    感触最深的,是对孩子的观察、感受和理解。其他题目的培训中,也听到过,但都没有这次感觉集中。对孩子社会性能力的认识,非常需要观察孩子的细节。正是从这些细节中,透露出孩子究竟在干吗、怎么成长。了解了孩子的状况,才好决定孩子是否需要帮助、怎样帮助。



    罗列部分观察的例子。



=================================



    纪录片《阳光宝贝》的片段:非洲妈妈、美国妈妈、蒙古妈妈和日本妈妈在孩子出生后做的事情。



    非洲妈妈把刚出生的宝宝抱起来,对着妈妈的脸摇啊摇,这好像是一种传统。孩子刚一出生就可以看见妈妈的脸,听到的却是早在肚子里就听熟了的妈妈的声音,而摇动的感觉,类似于在妈妈肚子里的感觉。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会让宝宝感到很大的恐惧,而曾经熟悉的东西,可以给宝宝安全感,并且帮助宝宝迅速锁定一个安全港湾——妈妈。



    蒙古宝宝刚生出来就被放在另外一张小床上。接下来,没过几天,他就被护士紧紧的包裹起来。因为他要跟妈妈一起出院,坐爸爸的摩托车回家。刚出院的妈妈抱着宝宝上摩托车的后座,刚开始抬不起腿上不去,爸爸连下来搀扶都没有。这样缺乏照顾心的爸爸,可想而知回家的旅程多么颠簸。所以,包裹必须要紧。但是这样的经历,会让宝宝对这个世界形成怎样的最初印象?他还不会说,无法用语言来记忆,所以这些记忆也不会以语言的形式保留,但是会存在他的身体中、经验中。



    美国妈妈,孩子刚出生,好像状况不是很好,被插上各种管子,放在育婴箱中,但是没有任何束缚,宝宝可以自由活动肢体。一旦确定没有生命危险,宝宝立刻被送回妈妈身边。妈妈一手托着宝宝的头,另一只手体贴的替宝宝遮挡着光线,像非洲妈妈一样,跟宝宝面对面。宝宝睁开眼睛,就可以看见妈妈的脸。刚出生的宝宝不但挨着妈妈睡,也会趴在爸爸的肩头睡。



    日本妈妈,宝宝刚出生,就用红色的笔,在宝宝的脚底写上宝宝的名字。新生儿的皮肤那么敏感,又是在脚底,宝宝的两只脚被一双大手握着,写字时还不舒服的抽动。可妈妈写完后却很满意的笑了。喂奶时,妈妈无聊的看着窗外,直到一只猫过来,妈妈才露出笑容,只在欣赏猫的可爱。然后是一段爸爸妈妈两个人让宝宝坐的镜头。他们欣赏着孩子,如同欣赏一件作品。初为父母的喜悦的笑容很美,可是,当与那个艰难维持着坐姿的新生儿同时出现时,如同前面的笑容一样,更凸显出残酷。日本妈妈也不是说不爱孩子,如果她知道这些做法会给孩子怎样的影响,大概也不会这么去做。可能是她真的缺乏感受力,感受不到孩子的感受。这让人很自然的联想到日本人的各种特质,可见社会文化对人的影响的重要。



    时间关系,片子只看了一点。大李说这部片子值得一个细节一个细节的研究,它很好的展现出,不同文化背景对人的成长的影响。这样的对比非常有益,可以帮助我们去反省自己的行为。



============================



    九个月宝宝用桃子逗大李的视频。大李几乎分析了宝宝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大人们说话的时候,宝宝在看哪里、为什么会笑、为什么这样来回应大人......



    不过这样的细致,估计只有拍摄下才能做到。我们好像很难在当时留意到每一个细节。但是至少,眼神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的。再好一点,如果有经验的话,可以现场搞清楚宝宝的行为,就已经很不错了。



============================



    还有一段宝宝到三岁多时,在班里吸引朋友的视频。也是细致分析了孩子们的眼神和行为。说实话并不比观察九个月的宝宝容易。虽然宝宝的表达方式更多了,但宝宝的意图也更复杂。而且,老师怎么干预、什么时候干预,非常有讲究。唉呀这些都是语言难以尽述的,如果不是看着视频随时讲解,真的很难讲清楚。所以突然发现,为什么新老师要放到班里去带,而不是搞几个月培训就可以。像这样的基本功,如果不是靠每天实际发生的事情来体会和尝试,很难靠语言的学习来掌握。就像护士的打针,书上不过廖廖数字,看上去也交待的很清楚,哪里下针下到什么位置。但是手感,那是要通过实际练习才能培养初来的。可是我们做父母的,就没有人带,只能靠视频啊观察老师怎么做啊,来慢慢学习。而大师的视频讲解,正是很好的学习机会。



============================



    关于感受力,习惯了传统教育模式的人,会觉得很迷茫,它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来衡量你到底达到怎样的程度。感受到还是没感受到,这算稍微明显的。至于你感受的正确与否,没有标准答案。现在流行提升感受力,而且一般只要你感受到的,都会被承认。不会有“你不应该有这样的感受”的说法。感受到了就是感受到了。但是后面的环节——理性分析你的感受——却有被忽略的倾向。可是这也非常重要。因为“感受”带有很强烈的主观色彩。有时候我们的感受是带着自己的经验的,而这些经验,有的可能还是需要修正的。如果我们忽略这一点,就会阻碍我们找到有效的方法。



    比如,当我们看到孩子被别的孩子推了一把时,我们可能在第一时间感受到的是“受欺负”。但孩子自己未必有这种感受。可能这只是孩子间的游戏,孩子自己了解这一点,他也许会觉得不舒服但不会觉得被欺负。如果我们只根据自己的感受,认定为“欺负”,就会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可能还把不是问题的当成了问题,时间久了,还真活生生的给制造出问题来。如果我们先来个小反省,确保感受真的是放下了自己的感受,真的是孩子自己觉得“被欺负”了,再来考虑怎么帮助孩子,方法也会更有效。



============================



    我也曾是个感受力被蒙蔽的人。得益于各种感受力启蒙的活动,让尘封已久的感受功能慢慢醒来。曾经我很痴迷于参加这类活动,但是后来发现,我并没有把醒来的感受力用在生活中。好像这个功能只在可以感受并享受到美好时才开放,一旦触及到痛苦的部分,就自动关闭了。



    可是感受力培养了,就不仅仅是用来享受的。要有个心理准备就是它不仅能感受到美好,还能感受到痛苦。感受美好,是滋养,感受到痛苦,则带来成长的机会。只是,我们需要做些准备,比如,我们看待痛苦的态度,我们怎样接纳自己诸如此类。感受很重要,但成长不是停留在感受到就够了,后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Rank: 8Rank: 8

27#
发表于 2012-3-5 11:45:31 |只看该作者
静静流淌 发表于 2012-3-5 11:44
我才发现!哈哈,你继续、继续......

你终于发现了啊……,这着急人滴……

你又不肯写了,我只好自己赶鸭子上架,这不,给后面追的我……

Rank: 4

26#
发表于 2012-3-5 11:44:05 |只看该作者
我才发现!哈哈,你继续、继续......
玥玥妈 http://blog.sina.com.cn/yueyue221

Rank: 4

25#
发表于 2012-3-5 10:16:17 |只看该作者
大齐妈,继续,谢谢分享啊。

点评

齐齐妈  不客气不客气,主要是那啥哈~,俺好久木使劲用脑子了,刚开始磨真有点慢哈……  发表于 2012-3-5 10:17:45

Rank: 8Rank: 8

24#
发表于 2012-3-2 17:00:06 |只看该作者
通过这些片断对比,我们就能看出来,孩子出生后,人类给他什么,他就会具有什么印象。

给他妈妈的怀抱抚摸和微笑,他就会感觉温暖,他就会学会笑。
给他硬绑绑的包裹,他就会觉得这个世界是硬绑绑的。
给他不舒服的姿势,他就会觉得这个世界是让人不舒服的。
给他自由,他就会觉得这个世界是舒服的。

Rank: 8Rank: 8

23#
发表于 2012-3-2 16:53:49 |只看该作者
第三个片断:满月后

非洲:婴孩趴在大孩子的腿上睡着了(解说:非洲人穷,人家知道哪里是最柔软的,人的身上是最软的,于是孩子经常被妈妈携在身上,这是多幸福的事)

蒙古:妈妈早出晚归地干活,婴孩与哥哥被留在家里,满月了,还包那么严实的大裹,不能动弹。妈妈回来的时候会用婴儿语逗逗孩子,时间很短。

日本:满月了,孩子脖子还不能竖起来,这一对极品爹妈居然把婴孩放床上让他坐着逗他,婴孩脑袋都是歪着的(无语……)

美国:婴孩跟小狗睡在一起,很自然。

Rank: 8Rank: 8

22#
发表于 2012-3-2 16:49:08 |只看该作者
第二个片断:吃奶

非洲:妈妈是祼着上身的,孩子横抱在怀里,与妈妈完全贴着(看到的人都会觉得,这个孩子好幸福哦)
蒙古:丈夫来接妻子回家,妻子抱着个木头一样的娃娃(这么包是有理由的),上了几次也没上去,人家丈夫也不帮(解释:这要是在咱们这,回家该找老公清算了吧。会场大笑……)。吃奶的情节俺忘咧……
日本:妈妈背靠着软软的床头坐着,婴孩竖着坐在妈妈的怀里吃奶(解说:妈妈倒是很舒服的……,可怜孩子的脖子都没竖起来)。(看着没多少感脚,是不是因为人家是日本人呢?呢……,我婶婶去……)
美国:忘了……。应该没啥问题的……

Rank: 8Rank: 8

21#
发表于 2012-3-2 16:43:26 |只看该作者
日本:孩子出生后,妈妈松了一口气,完成了一件大事。孩子被放到婴儿床里,妈妈也不知道他什么样。(好像没解释,可能是无语吧,对日本人的……)

美国:先是看到一堆仪器,顺着仪哭的千条万条线,在线的末端找到了婴孩,婴孩是赤身祼体的,手脚正在空中弯曲着。(解释:最先进的,与最原始的有相似之处,仪器是为了监控孩子的健康状况,但他们懂得孩子。)

Rank: 8Rank: 8

20#
发表于 2012-3-2 16:38:42 |只看该作者
蒙古:孩子生下来后,清理干净后,立马就被专业护士包裹起来,还同时把身体拉直,里一层外一层的,包得很严实,包完了还捆两根绳子,以防散开。护士绑绳子的时候,为了绑得紧点,很卖力的拉一下,“支……”响一下(会场大笑),又拉一下,又“支……”响一下(会场又大笑)。(解释:护士很专业,但是孩子却不能动弹了,这样做他们是有原因的,咱们后面可以看到)

Rank: 8Rank: 8

19#
发表于 2012-3-2 16:33:48 |只看该作者
(真恨自己为什么没变成录音机……,这个脑子费得……

第一个片断:生产

非洲:快生产的妈妈正在揉搓一种红泥,然后抹在肚皮上,据说这样能保佑孩子平安降生。(解说:很华德福)很贫穷,没有任何生产设备,孩子生下来清理干净后马上被送到妈妈怀里,妈妈端着婴孩的脑袋,左右晃晃(解说:符合人类的需要,婴孩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一直随着妈妈的走动,就是晃来晃去的,出生后继续这样做对他有好处,帮助他适应妈妈子宫外面的世界,当然不是鼓励所有人都这样做,还是有一定的风险的。但是,人家就是没经过任何培训,也没听过李跃儿的课,你看,人家就知道,孩子生下来是要交给妈妈的。会场哄堂大笑……)

Rank: 8Rank: 8

18#
发表于 2012-3-2 16:21:3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齐齐妈 于 2012-3-2 16:23 编辑

孩子对人类的早期印象
母亲情绪对孩子的影响

通过四个视频孩子出生以及出生后一个月的片断,取自不毛之地的非洲、马背上的蒙古、现代化的日本与美国,通过对比分析,来看看人类出生后的早期到底需要什么?满足了这些需要,其实就是怎样构建了孩子的社会性能力。

Rank: 8Rank: 8

17#
发表于 2012-3-2 16:11:48 |只看该作者
孩子为什么会这么招人爱?

因为他是天生的社交大师,你看,孩子面对任何人,都是那个样子,不带任何标签地看着人家,哪怕他是个十恶不赦的罪犯,孩子也会是一样的表情去看他。我们有时候不能够解释这种能力,也不能够解释人们为什么在小孩面前就会放下面具,真心愿意被孩子的一举一动牵着跑。

我们的基因里,遗传了祖先的智慧,社交能力就是其中的一种。
(再次重申:复述得可能不尽人意,大意差不多哈。)

Rank: 8Rank: 8

16#
发表于 2012-3-2 15:31:03 |只看该作者
正平的妈妈 发表于 2012-3-2 15:05
快点,看得正要有趣处,齐齐妈加油,辛苦了,快点写,写的很不错。

讲相声就是这么讲滴……{:1_114:}

Rank: 6Rank: 6

15#
发表于 2012-3-2 15:05:27 |只看该作者
快点,看得正要有趣处,齐齐妈加油,辛苦了,快点写,写的很不错。

Rank: 1

14#
发表于 2012-3-2 14:07:48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Rank: 3Rank: 3

13#
发表于 2012-3-2 14:01:44 |只看该作者
等 母亲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11-23 03:38 , Processed in 0.02983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