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011|回复: 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每天健康一点点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7 01:44:4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乐乐妈_棒棒糖2 于 2010-7-8 23:53 编辑

家有小儿, 为健其体质~~新手妈妈辛勤翻地忙~~只为每天健康一点点~~


PS, 翻资料时看到的池草的养生汤, 顺手先摘在这里. 不过目前不全, 只有春夏秋三季的, 冬季的未录入(哪位如有, 请帮忙补充).


特别说明:
1. 这里的资料是以自己各时需要为出发点, 兴之所至抄来, 故在引用上无排序可言, 较为杂乱而无章法.
2. 因为都是抄来的, 如果有人对引用的资料内容有疑惑, 我不回贴不表示我木礼貌, 我回贴(比如参加讨论等)也不能说我就有资格冒充原主人(那是两码事滴).
3. 所有路过的姐妹对所引用的资料之某条某句如果感兴趣, 并愿意发扬光大, 请谨记资料只是作参考用的, 生搬硬套不宜, 得有自己的判断哈.;P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1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Rank: 6Rank: 6

2#
发表于 2010-7-7 01:45:20 |只看该作者
春季养生汤

春季调养的汤水需要用到以下的食材:
  A组:胡萝卜 5份(黄豆卷/千张/香干) 3份(土豆/淮山/红薯/芋头) 5份
  B组:白菜叶 2份(芹菜 2份/芫荽半份)
  调料:桂皮、盐、麻油适量
  注意!用斜线分割的食材,在几种中选择一种就可以了,不要重复选。
  
  1.先把A组食材切成适当的小块,加一点桂皮,放适量的水一起丢进砂锅里煲。煲到胡萝卜可以很容易的被筷子穿透。
  2.放一点点盐,很少就可以了,约淡越好的。再把B组的食材放进去,煲一小会儿,等到白菜叶变软,关火,淋几滴麻油上去,盖上盖子闷一下,就做好了。
  
  推荐晚饭煲这个汤,可以不用吃主食只吃汤。这个汤的好处很多,作用很强大。我就不自卖自夸了,你们先回去煲着吃,吃汤之前先把自己不舒爽的方面写下来,连吃一周之后在按照那个症状的纸,比较一下自己吃汤后的感觉就知道有没有效果了。如果觉得这个汤的味道还算不错吃,就每周吃2次。如果觉得身体状况糟糕,就连续吃一周。也不必死板的按照上面那个配方煮,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和喜好加减食材,只要把握好清淡和自然的原则就OK了。

Rank: 6Rank: 6

3#
发表于 2010-7-7 01:45:40 |只看该作者
夏季养身的汤水
============================
应各位同学的要求发个夏季养身的汤水:

绿豆 一份,薏米 一份,冬瓜肉 八份,鲜荷叶(切丝)、大米 适量。
一起煲成稀粥,要在常温或者温热的时候吃,不要冰镇。
平时胃寒,大便稀,舌苔又不黄的同学,可以切点姜丝进去一起煲。
如果觉得粥淡,可以放一点盐,或者其它菜码进去调味。
  
然后再介绍一个汤底:
冬瓜皮 一两,西瓜皮 一两,薏米半把,枸杞15粒,鲜荷叶一张。
煲什么食材随便大家,夏天用这个汤底煲东西吃,会有清暑养阴,扶脾健胃的效果

Rank: 6Rank: 6

4#
发表于 2010-7-7 01:46:01 |只看该作者
池草先生推荐的秋季养润身粥:

A:杏仁 三分之一份,紫米/黑米 一份,白饭豆 一份,芋头 两份,粳米 两份
以上是粥底,把这些食材放到一起,煮到粘烂。
  
B:鲜百合/梨/马蹄/银耳 两份
  以上四种食材,可以选择一种或者几种。粥底煮好后,放进粥里,继续煮5~10分钟就可以了。
  
C:蜂蜜 适量调味
  蜂蜜不要放太多太甜,有轻微的甜味和香气就足够了,加太多会给脾胃带来负担,还会影响对粥内营养成分的吸收。
  
PS:如果是入秋之后容易手脚凉的体质,可以在吃粥前再加一点研碎的炒芝麻进去。

Rank: 6Rank: 6

5#
发表于 2010-7-7 01:46:20 |只看该作者
顺便转贴:

口腔溃疡专场(池草白话版)

口腔溃疡:

【注意】每天早起用粗盐(大粒腌菜盐)淡盐水漱口 ,保持清淡口腔环境,注意休息等等。

【食疗或食补】《荷叶炖冬瓜》可利湿,清热。稍放盐即可。有上火症状,不管实虚,服用后会有一定缓解,干荷叶亦可,一片就可以了。

【BT方法】将粗盐研末涂患处,效果很好,过程很疼。。。(不推荐)

1.脾胃蕴热型口腔溃疡
【特点及症状】口疮数目较多或成片状、周围黏膜呈鲜红色、口疮上覆有黄膜、同时伴有口臭、大便干燥、尿黄症状。
【治疗】可吃凉药,可服用牛黄解毒丸。
【用法用量】按说明书即可。

2.心火上炎型口腔溃疡
【特点及症状】数目2~3,多发于舌尖及舌尖两侧,溃疡面较小,色红,有灼热感。舌尖呈很明显红色。伴有口干、口渴,心中烦燥,小便黄赤、颜色较深,小便时有灼热感,偶有失眠症状。
【治疗】导赤片或小儿导赤片。
【用法用量】成人服用小儿导赤片时,用量加倍。

3.肝经郁热型口腔溃疡
【病因】女生月经期,或与人生气或生闷气,心情郁闷。
【特点及症状】多发于舌中部两侧,口疮表面覆有浅黄色或白色薄膜,周围有高突、如火山口的红晕围绕,同时伴有心情烦躁,口苦,肋骨下边胀,失眠,女生可能出现月经不调,乳房胀痛等症状。
【治疗】若口干口苦症状严重,同时有眼睛干痛的症状,可服用龙胆泻肝丸,火气不是特别大的或女生可服用丹栀/加味逍遥丸。
【用法用量】龙胆泻肝丸最多服用两天,症状减轻即可停药。丹栀/加味逍遥丸于早上8点和临睡前,规定用量的1.5倍服用。

4.阴虚型口腔溃疡
【特点及症状】每次长1~2个、数目少,溃疡面呈灰黄色、色暗,溃疡周围黏膜不太红,疼痛感不强,不注意时易忽略。非常容易反复发作。同时伴有口干,嗓子干,腰酸、膝酸,手脚心发烫、如同握火,舌头整体颜色呈深红色。
【治疗】单纯的肾阴虚可服用六味地黄丸;阴虚有火,例如伴有手脚心发烫,大便干燥,长痘的症状可服用知柏地黄丸。
【用法用量】请遵说明书。

4.1心阴虚型口腔溃疡
劳倦伤阴,脑力劳动繁重者可服用天王补心丸。于正午时候午饭后和临睡前,规定用量的1.5倍量,以淡竹叶煎汤或泡水送服。

5.脾虚湿重型口腔溃疡
【特点及症状】数量少,面积较大。先起水泡,泡破后形成溃疡。溃疡面颜色暗淡、不鲜红,覆有灰白色薄膜,愈合特别特别缓慢。同时伴有舌边缘呈锯齿状,每日疲乏无力,无食欲,大便不成形,呈稀薄状等症状。
【治疗】饮食无味,无食欲者可服用参苓白术丸,疲乏感强者可服用补中益气丸。
【用法用量】参苓白术丸请遵说明书,补中益气丸每日3次,空腹,以温开水送服。

6.脾肾阳虚型口腔溃疡
【特点及症状】溃疡面覆盖淡白色薄膜,红不肿不痛或疼痛感较轻,进食或触碰时有疼痛感。同时伴有手脚冰凉,大便不成形,女生MC时有痛经症状,脸色多暗淡、惨白,痛经时脐下有寒冷和痛感,热敷可缓解。
【治疗】无腰酸背痛,只便稀,消化不良者可选用附子理中丸;同时有腰冷,膝盖冷者可选用桂附地黄丸。
【用法用量】附子理中丸于餐前空腹,标准剂量,以温开水送服。桂附地黄丸于下午5点和睡前,规定用量的1.5倍剂量,以温黄酒(花雕,女儿红兑开水)或温开水、温淡盐水送服。如果同时有消化不好和膝腰冷症状出现,先吃附子理中丸,早晨服用1.5倍剂量,中午和下午的两次标准剂量即可。

P.S.北京某知名同X 堂滴带有附子滴药物请勿购买。。。HOHO~~~~8卦猜测。。。。。。口腔溃疡散,冰硼散还不错,其他的也很地道。。。。

【池草总结】现在接触到的病人中,吃参苓白术丸、补中益气丸、桂附地黄丸、附子理中丸。这两种类型,4种药用的较多。真正的上火,烧到口腔溃疡长出来的特别少,另外。肝郁化火这样的情况也比较多见。大家在自我辨症时可以倾向于这几种症型。如果真正的有火,小便一定要黄,大便一定要干,这是要点。如果没有这两种情况,便便是稀滴,就千万千万表去吞凉药。。。
问:开方中的思考过程是怎么样的?就是病要用什么药。
池草:这个是有标准处方 现在临床用的古代圣贤的经验 真正创造方子的人是太高明的人了 我们只是用古人经验依病下药 不是现代医生的发明创造。为什么要用这个药 比如用六味地黄 这个在医书上 本草上可以找到证据 对方子剖析 可以确定 可以用这个药。当然有老师可以创造出来新方子 但我创造不出来。

阴虚火旺的溃疡另有一个外治法 :吴茱萸研粉用醋调成膏状敷在涌泉穴 (取穴法见BAIDU)用膏药敷住,可以引火归元。可治阴虚之后口疮,长痘,头晕眼花耳鸣,虚火上浮,但腰部以下冷凉,脚凉。
腰膝酸软用桂附地黄丸效果也不错
以前有柳花散 现在无人做。对脾胃虚弱型口疮效果好。寒凉药要特别注意,于口疮处天天敷天天敷,反而会“引寒邪入经”,不好。如果确实是热型的口疮,用之无大碍。若为凉性的口疮,则不建议使用。
薏米仁、百合、山药、少许莲子熬粥;梨、雪莲果、莲藕,海带,麦冬泡水等可养阴。
MC来时有感冒症状——小柴胡汤,龙丹泻肝汤(不赞同自治,只用于鉴别)

好滴药房推荐:
天津达仁堂,广州潘高寿,上海雷允上,北京同仁堂。



后记:呃。。我没什么中医知识,对各个中药药名也不熟,依布讲的没敢整理,只整理了池草的白话版,可能还有没听出来或者听错的地方。所以希望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讲座录音再对照一遍,或者哪位强人给我校对改改。。。
要是错了,误导了别人我可就罪过大了。。。拜托拜托。。。
P.S.再次感谢池草和依布。。。。撒花鼓掌。。。。。。。。。收。。。。

【感谢 日出行同学 辛苦整理 池草 4月10日 18时 校对】

Rank: 6Rank: 6

6#
发表于 2010-7-7 02:01:09 |只看该作者
幼  科
讲述:天涯 池草
整理:马虎

中医幼科在民国之前,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对天花的防治上面,
古代把天花叫豆疹,和水痘还不一样,天花作为一种恶性的传染病,死亡率特别高,中医学一直不断的在摸索对天花的防疫和治疗,虽然在古代的时候,可能是在宋代的时候就已经发明了种牛痘,对天花防疫的这么一种技术,一直不为医家所重视,到清朝初年的时候,乾隆以前,天花仍然是大面积的传播、流行,人口之所以不能大幅度的增长,死亡率高,跟这个小儿感染天花,死亡率高的关系特别大,到了清朝中期,对天花就比较重视了,国家以法律的形式推广种痘的技术,在民间也有懂得种牛痘的医生,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后来,人口增长的速度就比较快!达到了鼎盛的状态!
其他的幼科杂病和成人的杂病差不了很多,凡是大人得的病,小孩都会得,在古代除了这个天花之外,小儿高热造成的抽搐、脚弓反张这也算是重症之一,各种书籍都对这个治疗有提及,但是长期以来对幼科的治疗有一种作物的观念,认为小孩是纯阳之体,小孩的很多病症都是因为阳气太甚才导致的,所以有一种学派用大寒、大凉的药物,比如:犀角、羚羊角、天竺黄这一类的药物来伤乏小儿的阳气,以求达到治疗的效果,其实这个观点是非常非常的错误,小儿出生时是阳盛阴弱,但它的阳气不是纯阳,是稚阳之体,就像小火苗,它冲劲很大,但是火焰并不大,温度并不高,父精母血一交合之后,先天的元气就开始慢慢的挥发,来供养受精卵的生长,一直到女子14岁、男子16岁之前,先天元气挥发的量是非常大的,身体在这段时期之内迅速的成长、发育,都是靠先天元气在供养、在起作用,现代医学讲是激素的作用;先天元气的力量非常大,是阳性的、正性的这么一种力量,那火焰需要燃烧,不止是用到先天的能量,这个能量不够,还需要后天的补给,这是脾胃吸收的水谷精微之气,阴阳两气都充足、充沛,才能够很好的供养小孩的生长和发育,有很多时候因为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关系,小孩吸收到的所需要的能量不够,但是,他有可能吸收了很多他用不到的多余的能量,现代我们很多十几岁的小孩,甚至十岁以下的,都特别的胖,但是去检查一下,他的成长指标却不够,这就是他吸收了过多的、不需要的能量,积累在他的经络脏腑之间,成为废物堆积起来,造成小儿的发胖;但是他身体真正需要、能促进他生长的物质又不够,就导致了小儿变态发育的这么一种情况。所以建议大家,有小孩的家长,隔一段时期,找一个中医评测一下小孩的生长发育的指标,是阳虚?是阴虚?及时的做出调整,才能够让小孩很好的成长,很好的发育。
小孩不虚弱,但是不长个,特别矮,那父母没有那么矮,小孩长到一定程度就不长了,我个人认为,这是因为五脏的能量出现了偏颇,没有及时的调整,身体的(阴液)阴性能量跟不上阳性能量的增长,导致了小孩虚热、上火,不能够很好的成长、发育;像现在小孩过早的近视、远视、含胸、驼背、(脊椎或胸椎或胸骨发育得不好)畸胸龟背这种情况,都是身体在成长过程中能量失衡导致的这么一种表现,在幼年时期,给孩子调理好身体,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条件,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天花已经灭绝了,临床上常见的就是水痘、麻疹这两个,外在的表现都是表现在皮肤上面,皮肤表面出现红色的丘疹,体温升高,38度、39度,甚至到40度,小孩一发烧,大人就着急,觉得发烧会烧坏脑子,就一定要去医院检查,医院一看高烧,就认为是身体有问题,想尽一切办法把体温降下来,大量的注射抗生素、消炎的、退热的,那我们知道肺主皮毛,那这个皮肤上出现红色的丘疹,是内部的湿热向外发散不畅的一种表现,在彭子益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有一句话,讲得特别透彻、精到,他说:温病、劣性传染病如果想要排出体外,正气要把邪气排出体外,必须要发汗,那在大人为汗,在小儿则为疹,大人发汗能够汗液带着体内的邪气排出到体外,但是小孩淫威之气没有大人的流利,他需要把病排出体外的话,就会起疹子,我们知道人体如果想出汗,必须要升高体温,然后毛孔打开,汗液才能够外流。但是我们现在的治疗观念是什么呢?就是遇见高温马上就要降,降不下来想尽一切办法也要降,这个就破坏了人体自我调节的这样一个规律,破坏这个规律之后,就要承担很多后果,小儿应该发疹,应该通过疹病把病邪排出体外,体温升高,正气把邪气外排,顶到皮肤腠理之间,通过疹的形式,排出到体外,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强制给他降温,这样造成一个怎样的后果呢?疹毒内陷——这个毒没有发出来,就给强制制止了,这个毒气就内陷,内陷之后,侵入脏腑经络就埋下无穷的祸患,刚才我们说了,肺主皮毛,你把这个皮毛的病变强制的压制过去,那它回头就侵犯脏腑,首先受到侵犯的就是肺脏;你看十几岁就得哮喘的病人,你问一下,十有八九,小的时候出水痘或者是出疹子遇见体温特高这种情况,家长着急就给送到医院吊水,吊了一个星期的水,吊好了,体温也不高了,疹豆也都回去了,结果就造成这个小孩到了青春期之后就得哮喘的这种情况,这个就是你没有把疹病处理好,让疹毒内陷,侵入肺脏,寒邪之气夹杂着其他的邪气侵入肺脏,导致这么一种后果;其次,如果小孩自身元气很足,肺脏没有被侵扰到,他长大了也有千麻疹这种病,皮肤受到过敏源的感染之后,就产生各种各样的风团、丘疹,然后痒,去医院做个过敏源实验,又是螨虫吧,又是花粉吧,什么问题都能够给你找出来,说你这个体质啊,对这种东西过敏,导致人体过敏的过敏源有很多,但是人体之所以会过敏,是因为调节免疫系统受到了损害,从哪儿损害的?就是在不恰当的使用了消炎、抗生类的药物导致的整个脏腑、经络出现了病变;关于疹豆的治疗,什么办法最好呢?如果小孩身上出现红点,开始瘙痒,不管是水痘还是疹子,都是体内邪气想要向外发散的一种预示,你只要顺其自然,让他发烧烧透了,疹子出齐了,病自然就好了,把毒素排出到体外之后,身体的免疫系统就会休息,不会一直烧,把脑子烧坏,有一个方子叫“扁鹊四豆饮”,可以算是一个食疗方,但是临床效果特别好,黑豆、绿豆、白饭豆和赤小豆,煮成稠状的豆沙,让小孩去吃煮出来的水,能够保证小孩平安出豆,把病邪排出体外,恢复健康。最近有传染性的烈性感冒,很多小孩接触到感染源之后,就开始出疹,给他用了扁鹊四豆饮,稍微做一点调整,具体的加减法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这一篇上有介绍,也就是生山药、巴戟天这一类的药物,多少添加一点,给小孩吃了,叮嘱家长,不要怕发烧,小孩吃过这个药之后,汗出透了,疹子出透了,体温慢慢就下降了,各种症状就消失了,这是豆疹的处理办法,具体的可以参考医人异事帖子里有关彭子益老先生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重点章节的摘录。
另外,对待小儿发热,大家一定要有正确和坚定的信念,小孩发烧不是病,中医学有辩证这个说法,小孩从出生到长成,一定要经过无数次的发烧,才能够健康、正常的成长、发育,如果认为的把小孩的发烧退掉、压掉,这个小孩一定是体弱多病,现在,你出去看,很多小孩在鼻梁、太阳穴都有青筋,远看,鼻子这个区域明显有黑、青、暗这个特点,有严重的在下颚、唇边都有青筋暴露,去问,百分之百,都是经常得病,一得病,家长都带去吊水,这样的小孩,首先,饮食无味,不爱吃东西,其次,有多动的倾向、骂人、调皮、安定不下来、学习不好、容易找事、爱哭、脾气暴躁,另外就是睡眠不安,就是长期使用消炎药、抗生素的小孩晚上睡觉一定不会安稳,动来动去,有些甚至夜间哭闹,惊悸——小孩睡着睡着一下坐起来,像梦游一样,坐起来哭一阵,然后再睡。这样的孩子在儿科看过无数,都是因为发烧误治,导致的各种各样的疾病,奇奇怪怪的病症,全国各地的各种疑难杂症都抱来儿童医院看,但是你用中医的观点去看,没有一个不是因为受到消炎药、抗生素的毒害导致体质的虚弱,但是,现代医学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也没有一个标准和处理方案,具体的治疗思路也完全不对,只能推荐你手术,有了问题,哪儿不好就给你割了,小孩三、四岁,扁桃体不好,割了,鄂下淋巴不好,摘了,肾炎,就给你连续的注水,给你输液,最后以一个医学判定上是健康的小孩出去,但是远期的治疗效果不知道,很有可能就造成肾衰、白血病这个严重的情况,这个不是危言耸听,你去查一下身边有小孩得白血病或者是尿毒症的小孩,你去查一下他的病历,不能说全部,至少大部分都是因为幼年时期患过急症、重症,大量用过西药才导致的结果,所以就是,小孩发烧不可怕,发烧要让他汗发出来,然后体温自然就会降了,有外感,选择相应的治疗外感的药物去解决这个症状,感冒,是热性感冒还是寒性感冒,或者是温病,都有相应的药物,我们之前对感冒做过解释,如果是没有症状的发烧,小孩神智清醒,胃口正常,只是体温升高,没有关系,你就让他烧,烧一、两天,自然就会退烧,整个身体的情况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不用害怕。
另外,介绍一个方法——捏脊,如果遇见小孩高烧不退,捏脊30次以上,退烧的成功率是很高的,首先捏脊能够疏通幼儿的督脉、  穴,其次,你再捏的时候的痛感、紧张感让小孩急、哭、闹,这个时候家长不要心疼,一急、一哭、一闹,他的身体自然就会发汗,发了汗,烧自然就退了下来,这是给大家介绍一个小儿退烧的方便法门;捏脊是从下往上捏,从臀沟开始,一直捏到发际线。其他的儿科的杂症,像咳嗽、呕吐、腹泻,大多就是小儿肝脾不合造成的情况,用疏肝健脾法,平时小孩该让他哭闹的时候,不能够娇着、惯着,你让他哭一场,泪为肝之液,小孩在成长过程中,肝脏会积攒一定的毒素,你给小孩打一顿,让他哭一场,留一些泪水,毒素随着泪水代谢到体外,而且他的情绪会得到一种释放,这是疏肝法;健脾,一定不要让小孩去贪吃冷饮、油炸食物。小孩养育过程中两个比较管用的方法,现在的家长太疼小孩,小孩一哭一闹,就受不了,就要给买,买好吃的,给买零食,然后要什么给什么,娇惯养育小孩,反而让小孩的心理变得不健康,肝气(肝脏的毒素)没有办法得到舒畅。

Rank: 6Rank: 6

7#
发表于 2010-7-7 02:01:43 |只看该作者
(幼科_续)
附: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疹病
时令病的小儿病,惟疹子最多。疹子原因与温病同,皆木气疏泄,冲开肺金,相火逆腾,中下大虚之病。大人温病以汗解,小儿温病以疹解。汗乃血所化,疹乃血所成。木气疏泄,故疹为红色。木气疏泄,分疏泄正常与疏泄不及两证。正常宜养,不及宜补。正常为顺,不及为逆。正常之脉,右较左盛;不及之脉,右较左虚,或右左均微。咳者,金气被木气冲开也。眼含泪者,木气疏泄也。耳冷者,胆经相火外泄也。发热者,木气疏泄相火不降也。昏睡者,木动火逆中气虚也。
疏泄正常证状为发热甚盛、面色充足、小便清利、大便不泻、疹出成粒、色红粒饱、膝下都有。病人所在地,冬令寒冷,冬不闻雷,大气中木气根深,来春小儿疹病发生,必皆疏泄正常之证。惟身体阳虚之小儿,则偶有不及之证。疏泄正常者,方用四豆饮煎服。只要发热,不论疹点已出未出,始终只用此方。养中和木,调升降收相火,自然热平身安,不生他变而愈。右脉重按充足者,饭豆易淡豆豉以调木宣滞。饭豆除湿补土,脉充足者不宜也。
疏泄不及证状为发热不盛、面色痿弱、昏迷不醒、疹出不红、或不成粒、或疹出成片、或一出即回、或疹闷难出、小便短少,若加吐泻脉迟肢冷,即易死亡。病人所在地,冬令鸣雷,或冬至起雾。水中封藏的阳气疏泄于土面,木气失根,来春必多疏泄不及的疹病发生。如不到交春而发现于冬至后者,则微阳大泄,易成死候。
疏泄不及,以小便短少为要证。右脉微于左脉,或左右两平而虚微不旺,或右尺无脉,方用巴戟天四豆饮。于四豆饮中加巴戟天五分至一钱,以温补肝肾,和养木气,小便一长即为好转。
疹出即回,与疹闷难出,为肝肾阳虚,疏泄无力。疹出成片,为肝肾阳虚,阳散不回。故巴戟天四豆饮即愈也。有用四逆汤附片干姜炙草或用理中丸为治者,不甚平稳。因木气疏泄,不喜刚燥。虽属阳虚,乃阴中之阳虚,亦宜避去白术干姜炙草之刚燥伤阴。巴戟天温润不燥,温补肾气,与豆同用,又能调木气之疏泄。诚麻疹虚证之要药,桂附地黄丸亦可酌用。盖右脉微小者,为火土之败,左右脉皆微小者,亦脾肾阳虚,故桂附地黄丸相宜。如疹出已退,已不发热,而面色仍是灰黯,神衰食少,此肝脾之阳泄而不复,亦须服巴戟天四豆饮,不然仍易死亡。如久不复元,可用加减保元汤补之。保元汤,详下文,疹已退热已平,已无木气的关系,故可补其气血也。
葡萄干,能温补肝肾,性极和平。出疹时每日服一钱,最保平安,七日痊愈。本草纲目载,葡萄北方以之补肾,南方以之稀痘,可以悟矣。疹病乃木气疏泄之病,肾气乃木气之根耳。预防亦宜服之。
麻疹愈后,咳嗽困难,单服白菜心一个,黄豆五六十粒特效。此为一切药所不能及,食品中养金养木平热息风兼养中气,恰合机宜之方,多服可也。
麻疹病重必吐虫,可见其为木气之病。《伤寒论》厥阴风木病用乌梅丸,厥阴病必吐虫也。麻疹病多在春令,厥阴风木之时也。惟麻疹病乃宇宙与人身整个气化根本动摇之病,再经治坏,根本消灭,有能挽回者,有不能挽回者耳。惟呼吸平定,中气尚存者,都能挽回。本气之病,防害他经,极难用药。故惟豆类和平适当。此乃经过多少困难,然后选得此方,经验多人,无不见效。然亦根据儿病本气病的原理之功耳。如以胎毒热毒为原理为根据,不能选得此方也。
疹病必发热,木气疏泄相火不降也。必神倦,相火离根,中气大虚也。必眼中含泪,木气疏泄肝液蒸动也。必咳嗽干呛,木气疏泄伤肺,金气虚散也。疹子忌发表,因木气疏泄之病,不可发表再助疏泄故也。疹子忌凉药,因系相火离根之病故也。所以疏泄正常,只须顾中宫,和木气。疏泄不及,则当补其根本,使之遂其疏泄之气。疏泄之病,误投发表药寒凉药,正如根空之木,再拔之则死矣。又如将熄之火,再寒之则灭矣。
医家误认疹子是胃热胎毒,所以要将他发散出来,并且要用凉药清毒。一用凉药,相火消灭,即至不救。疹出之后,医家病家都用扫毒药,疹出之后,木火之气疏泄已伤,宜静待其自己回复,不可更用凉药,以败脾胃,更不可食白木耳鱼肝油等动阳食品,以动木热而伤肺阴,致热气入肺而成肺痈,或热气入目而成目疾等患。麻疹初起即须忌食动阳食物。牛奶鸡蛋更不可入口。疹后如欲服扫毒药者,可服黄豆白菜心清肝肺之热,妙在平淡二字,最适合木火病气也。惟小便利者,忌用饭豆动阳食品。详古方下篇肾气丸后。
小儿之疹子,即大人温病之汗。荣卫足则出汗,荣卫虚则出疹。木气中的火力多,则疹子成颗粒而色红。木气中的火力少,则疹子不成颗粒色红不足而成麻点,隐隐不明。麻者荣卫之败也。来复之机,随时皆有,凡疹病只要不发生内伤吐泻恶证,不必食药,静养七日,自然即愈。
西藏地方,小儿不病麻疹猩红热。因西藏地方雪大冰厚,大气中阳气封藏于土下水中,特别充足,木气根本深固,不妄动而疏泄之故。
凡用四豆饮,脉细者,津液不足者,小便长者,出汗者,去饭豆。服四豆饮后,脉转旺而病未愈者,去饭豆再服。服四豆饮后,发烦者,或大便干燥,或不大便者,去饭豆再服。因饭豆养中养木利水,兼补土伤津之故。黄豆黑豆养中养木,兼降胆经补津液。绿豆养中养木,兼清肺热。
巴戟天四豆饮。如脉法不精辩证不明,误用巴戟天,致将木火补起,变成满腹热邪,充塞肺家,为害不小。须脉微神败色黯,右尺更微,乃可用之。麻疹最怕热药也。
冬令不寒而又闻雷之地,春木根气伤损,小儿疹病发生之时,巴戟天之证乃多。此点切不可忽。春寒日久之地,或身体虚弱之儿,亦有巴戟天证也。如麻疹烧热昏迷口渴,脉沉有力,舌上必有干黄苔,此为胃间原有积热。用四豆饮去饭豆加生枳实生栀子仁各三五分,以养木气清胃热为治。此证如误服巴戟必死,山药亦不可用。社会习尚有服鸡冠血者,多烧热而死。亦与温病误服桂枝,下咽即死之理相同。
小儿病猩红热与疹子皆兼咳嗽,皆不可用桑叶竹叶橘皮杏仁等等降肺疏肺之药,以治咳嗽。用之病必加重。因皆木气疏泄偏胜,金气收敛衰退之病。金气收敛衰退,再遇降肺疏肺之药,肺气更衰,疏泄更加,咳必更甚,中气更坏之故。只须养木气平疏泄,木气一和,即不疏泄上冲,肺气自降,咳自能止,不可忽也。如欲用药治咳,白菜心最佳,养肺降冲平和之品。
凡麻疹烧热日加,唇焦舌干,凉药忌服。黄豆五十粒,煎浓汤下咽即效。因烧热至于唇焦舌干,此上部津液干枯之故。黄豆极能滋润上焦各部津液,又能养中养木,故其效无比。此乃经过多少困难,始选得之方,最当重视。
凡小儿麻疹发热,乃木气疏泄之病,最忌升散之药。世人用芫荽冬笋香菌煮服,以为比升麻葛根汤好,不知芫荽等物,散力不小,服下之后,更加津液干枯,涕泪俱无,热加聋哑,烦躁不宁,睡则警惕,食则吐出,脉转细涩,遂成木气拔根,热并肺家之险症。悉宜黄豆五十粒巴戟天五分,浓煎温服,以救之,下咽即得睡汗出,津液复生,热退进食,登时脉和而愈。此巴戟天将木气的根气回复之功,与黄豆润肺养中和木之功,相助为理之效也。
小儿出疹,多先咳嗽,干咳无痰,此木气上冲,金气失敛的现象。用黄豆五十粒白菜心一个煎服,其咳即止,疹病亦随之不起,有疹者出亦顺利。白菜心润降肺气,黄豆滋养木气也。见咳即用此方,省事多矣。此方疹病初起,以至痊愈,日日服之,平安之至。疹病盛行之时,日服一剂,亦可预防。凡疹后遗下目疾咳嗽等病,常服此方,皆可就愈。皆木火之气冲入金气,不得出来故也。简括言之,疹病初起,咳而发热,白菜心黄豆饮自始至终,多服自愈。服过发散药寒凉药,成坏病者,巴戟天黄豆饮,以救之。服过温补药成坏病者,白菜心黄豆饮,以救之。愈后自汗大虚,元气难复者,加减保元汤,以补之。党参一钱黄芪白术炙草当归干姜巴戟天各五分,红枣两枚煎服,麻疹的整个治法备矣。无须四豆饮亦可。

Rank: 6Rank: 6

8#
发表于 2010-7-7 02:26:16 |只看该作者
池草的幼科里提到的四豆饮, 与中医版块里大家分享的四豆饮, 有一点不同.
池草这里用赤小豆代替了黄豆.(不知道是不是我转录有误)

感觉还是健康版块里分享的四豆饮方会对路些.
(即黄豆二十粒, 黑豆, 绿豆, 白饭豆各十五粒, 煎成豆沙状, 取浓汤服, 详见健康版块多个相关贴子的分享.)

Rank: 6Rank: 6

9#
发表于 2010-7-7 02:33:01 |只看该作者
幼科里的:
有一个方子叫“扁鹊四豆饮”,可以算是一个食疗方,但是临床效果特别好,黑豆、绿豆、白饭豆和赤小豆,煮成稠状的豆沙,让小孩去吃煮出来的水,能够保证小孩平安出豆,把病邪排出体外,恢复健康。

幼科附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里提到的:
凡用四豆饮,脉细者,津液不足者,小便长者,出汗者,去饭豆。服四豆饮后,脉转旺而病未愈者,去饭豆再服。服四豆饮后,发烦者,或大便干燥,或不大便者,去饭豆再服。因饭豆养中养木利水,兼补土伤津之故。黄豆黑豆养中养木,兼降胆经补津液。绿豆养中养木,兼清肺热。


对照来看, 四豆饮中除黑豆, 绿豆和白饭豆外, 应是黄豆, 而不是赤小豆.

Rank: 9Rank: 9Rank: 9

Medal No.1 Medal No.5 Medal No.10

10#
发表于 2010-7-7 11:30:26 |只看该作者
原方是赤小豆,黄豆是彭子益改的方,他的书里有说明的。
颀,男孩,2007.1.25

如果这就是生活……

Rank: 6Rank: 6

11#
发表于 2010-7-7 12:22:29 |只看该作者
原方是赤小豆,黄豆是彭子益改的方,他的书里有说明的。
小颀妈妈 发表于 2010-7-7 11:30

颀妈, 你验证了就更妥了, 我后来在山药社区也看到类似的说明.


附(信息来自于山药社区):
三豆饮(黑豆,绿豆,黄豆)治发热有效。此方来自扁鹊三豆饮。原方是黑豆,绿豆,红豆。红豆能除湿气,怕伤津液,才改用黄豆。但小便短者要加白饭豆,以利湿气,就成了四豆饮。《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将四豆饮列为治小儿发热病的第一要方。风病,温病,疹病中都用到此方。方意,黄豆,黑豆,养中养木平疏泄,兼降胆经养津液,绿豆养木养中,兼清肺热。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儿病本气篇·发热  中还有, 小儿手心热,头身热,为中气虚,相火不降,冰糖白糖水或黄豆数十粒即效(这就是适合推天河水的那种发烧)。停食者,淡豆豉数十粒以消食,舌有黄胎,口气臭者,停食较重,淡豆豉加重用之。


这里黄豆数十粒,淡豆豉数十粒, 都是要煮烂喝水的。

Rank: 6Rank: 6

12#
发表于 2010-7-7 12:24:18 |只看该作者
关于中气的几句问答
http://www.51yam.com/viewthread. ... page%3D1&page=7

问:
小孩中气虚,喝山药薏米芡实粥。如果采用艾灸的方法,该灸哪些穴位?另外还有哪些好办法可以给小孩补中气?

答:
中气是脾肺之气。许多补脾肺的按摩方法和食物都能给孩子补中气。孩子的脾胃强壮了,中气就会强。健脾胃的小儿按摩方法有,捏脊,摩腹,按揉足三里,补脾经。补肾经,补肺经,清大肠也有益中气效果。除山药薏米粥,黄豆饮外,常喝粥也能补益中气,喝粥最养胃。象小米粥,南瓜粳米粥,豌豆粥,红薯粥,土豆粥,五谷养颜粥等。还有牛肉汤,葡萄干都补脾胃。如有胃寒,早上喝点儿姜枣茶也能提升胃气。

我在小儿艾灸方面没有实践经验。纸上得来总觉浅,您还是请教一下有实践经验的网友吧。


问:
多谢老师指点。小家伙自小就贪吃,现在头发稀少,黑睛少,体型偏瘦,入睡难,夜尿多,大便力气不足还带着食物残渣,山根现青色。老师您看是不是中气不足,肝脾肾虚?这个食物是既要补,又得控制。感觉体质不加强,疾病还会来。真是急不得慢不得呀。昨天晚上给她灸了神阙穴,今天晚上想继续,看看明天早上给她加上补脾经,补肾经,补肺经,清大肠,按揉足三里试试。


答:
您能注重增强孩子的体质,是明白了养生的关键。每天健康一点点,几个月就能看到效果。

孩子胃口好,有胃气是好事。体型偏瘦,大便带着食物残渣,是消化不好,脾的功能不足。胃强脾弱。让孩子吃饭细嚼慢咽,多喝粥。大便力气不足,属中气不足。如孩子有点儿便秘的话,不要吃芡实。捏脊,摩腹都能健脾胃,可改善大便力气不足的情况。
发为血之余,头发稀少,说明孩子血不足。血不足则气有余,易有肝火,入睡会困难。您试试推天河水100下。推三天,看看有无改善。其它的按摩您可根据情况调整。

Rank: 7Rank: 7Rank: 7

13#
发表于 2010-7-7 14:00:37 |只看该作者
:F::F::kiss::hug: 抱着亲下, 你开这个太及时了。 刚看你家那洋洋洒洒的我还想建议你开个呢!

Rank: 2

14#
发表于 2010-7-7 19:42:09 |只看该作者
:muzhi真长见识!辛苦楼主啦:F:。

Rank: 6Rank: 6

15#
发表于 2010-7-8 13:49:20 |只看该作者
幼儿急疹
也叫烧疹或玫瑰疹,是由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突发性皮疹,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尤以春、秋两季较为普遍。常见于出生6个月至1岁左右的宝宝。
幼儿急疹的潜伏期大约是10~15天。它虽然是传染性的疾病,却很安全,不会象麻疹、水痘那样广泛传染,家中成员同时患上的机会不大。

症状:
宝宝首先是持续3~4天发高烧,体温在39~40度之间,热退后周身迅速出现皮疹,并且皮疹很快消退,没有脱屑,没有色素沉着。这些婴儿在没有出现皮疹前也有发热,热度可以比较高,但是感冒症状并不明显,精神、食欲等都还可以(这点与你家宝宝很象),咽喉可能有些红,颈部、枕部的淋巴结可以触到,但无触痛感,其他也没有什么症状和体症。当体温将退或已退时,全身出现玫瑰红色的皮疹时才恍然大悟,其实这时幼儿急疹已近尾声。幼儿急疹对婴儿健康并没什么影响,出过一次后将终身免疫。

护理:
•让患儿休息,病室内要安静,空气要新鲜,被子不能盖得太厚太多。
•要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经常给孩子擦去身上的汗渍,以免着凉。
•给孩子多喝开水或果汁,以利于出汗和排尿,促进毒物排出。吃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体温超过39度时,可用温水或37%的酒精为孩子擦身,防止孩子因高热引起抽风。

Rank: 6Rank: 6

16#
发表于 2010-7-8 13:53:20 |只看该作者
如何带小宝贝(转贴)

                                                          汉唐中医倪海厦
我时常跟我的病人说 , 我跟外面世界各国的医师不一样 , 君不见满街上到处是医学专家 , 例如肝病专家 , 心脏权威 , 肠胃科专家 , 肾脏病专家 , 甚至于痣疮都有专家 , 美容专家更多 , 只要哪里有钱赚这些专家就往哪里钻 , 因此琳琅满目的招牌到处都是 , 让人目不睱己 , 真是壮观也 。 大概古人从未想到会有今日这个局面。而我呢? 我开了全世界唯一的一家健康医院 , 由我这位完全没有疾病专家的头衔的小中医来主持 , 我的专长是健康 , 你如果想死在肝病上 , 当然要找肝病专家 , 如果想死在心脏病上 , 自然要找心脏病专家 , 如果觉得得到肾脏病是件很爽的事 , 当然要找肾脏病专家 , 如此才能实现你的梦想 , 但是你如果要找健康的话 , 就应该要找健康专家 , 对不? 我只懂什么是健康 , 所以我能让人人都健康 , 因此我是健康专家 , 其原由于此 。我是专门在研究如何让病人健康的一种医学 , 就是中国传统的纯正中医学。
   我今天以如何带小宝贝为此篇之名 , 一方面是要帮助这个昏庸的台湾卫生署 , 一方面是要回答许多热心的读者来函的共同问题 , 我就不需要一一回复了 , 我非常感谢这些真正醉心于保存我国故有文化遗产的读者们 , 我个人非常尊敬他们 , 也很乐意回答他们遇到的问题 , 奇怪的是都没有开业的中医或是西医来问我问题 , 我想他们一定是比我还懂 , 认为我不足为道吧 。 读者看完以后可以去考考他们 , 到底知不知道 , 如果当一位医师居然连什么是健康都不知道 , 也真够烂的了 。

  健康的小宝贝有哪些症状:
第一 : 就是时常会流鼻血 , 按照中医理论 , 举凡十四岁以下的小孩 , 由于身体属于纯阳之体 , 是故体质应该很强才对 , 一旦得到感冒 , 在发高烧的前夕 , 自然就会以流鼻血来降体温 , 所以偶而会有流鼻血的小孩其身体是绝对正常的才会有这现象 , 因为肺开窍在鼻 , 可能大家不知道小儿未满十四岁都是用小腹呼吸的 , 如同道家练气一样是采用腹式呼吸的 , 过了十四岁才改为胸式呼吸 , 小肠相火 , 借由呼入氧气的助燃 , 会把大肠中的水气化出来 , 这蒸气在回升入肺中 , 从而使肺功能极强 , 肺又主皮毛 , 因此一旦感冒在表 , 表邪束住毛孔 , 使体温无法外散 , 就形成体内温度过高 , 这就是发烧之源 , 因此经方家使用发表药如麻黄汤桂枝汤大小青龙汤等 , 其目的就是想开表 , 以达到表解而热退的目的 , 现在小朋友如果有正常的身体 , 得到感冒时一流鼻血就会退烧就表示会自动痊愈的 , 不需要我们用发表之药自己就可以把自己治好了 , 因为肺气过热是可以由鼻子出血排出体外的 , 这就是伤寒论条辨中的{得血刃则解}的真正含意 , 所以我们可以说凡是小孩子时常流鼻血的就没有高烧问题 , 这类解读黄帝内经方式我在教人纪时会再加强补充说明的 , 简单说就是小肠在大肠之下 , 小肠相火 , 火在下自然会把大肠里的水烧热 , 而成为蒸气(真气) , 由于热气上升是天性 , 故自然就进入肺 , 肺属天幕 , 故法象天 , 一旦热气到此就会回游如天上之云 , 从而进入皮表 , 以滋润皮肤 , 所以我们冬天在吐气时 , 就可见热气喷出 , 西医只知大肠会吸取食物残渣里的水分 , 却不知道大肠是如何做到的 , 诸位读者用Common sense想一下 , 大肠长得像有那么聪明吗? 它是如何知道光吸收水分就好 , 而不吸取大便 , 真如此聪明的话 , 那大家应该多吃猪大肠 , 就会如猪大肠一样聪明了 , 是不? 因此大肠会吸收大便中的水分就如同你要最干净的水 , 最简单的取得方式就是用烧的 , 然后取其蒸气 , 对不?  西方医学不知此最简单的道理 , 每天都看到的现象 , 就是解决大肠吸收水分的谜 , 还很大声的说他们是学科学的 , 他们只相信他们亲眼所看到的 , 现在他看到了自然界水的气化过程了 , 但是却没有真正学到 , 反而我们中国却早已于五千多年前就知道了 , 比他们早太多了 。由此也可以知道练气功的原理了 ,  也可以知道练气功是对身体好的。 其中十四岁是关键 , 超过它之后仍有出鼻血就是生病了 , 需要去看专业于健康的医师 , 当然你如果很是穷极无聊 , 想生些病来玩玩 , 你就可以去找肝病专家看 , 然后就得肝病死掉 , 也可以找心脏病专家来治 , 然后就死于心脏病了 。

第二 : 时常在打哈欠 , 伸懒腰的 , 就是健康小宝贝 , 如果有一天你儿子早上起床后 , 告诉你他生病了 , 要麻烦你打电话给他的老师 , 帮他请病假 , 但是你发觉他一说完话 , 转身就是一个哈欠与伸懒腰的动作 , 这就表示他是正常的 , 他在骗你他生病 , 我们也可以依照这个身体语言 , 来判定他是健康的 。因为按照中医理论要打一个哈欠与伸懒腰是要经由许多正常的内脏同时发出不同的讯号才会成功的 , 基本上哈就是吸气 , 由肾脏来掌控 , 肾主骨又主脑主记忆 , 管骨随 , 开窍在耳 , 又主腰部 , 主人之成长 , 是故小孩子在生长时期 , 时常打哈欠与伸懒腰是正常的现象 , 许多胡涂妈妈以为小孩是懒惰或身体又有问题了 , 这是不对的 , 此类误解时常造成小孩被冤枉 , 被屈打成招 , 好可怜的 。

第三 : 睡觉踢被子是正常的 , 许多胡涂妈妈互相抱怨说自己小孩真难带 , 几乎每天晩上都踢被子 , 害得都着凉了 , 真是气死人了 , 实际上这是胡涂妈妈的过错 , 因为正常小孩每天晩上睡觉时双脚都是很热的 , 无论冬天或夏天都一样 , 所以我们应该只需要去盖肚子肚脐就好了 , 手脚是不需要盖住的 , 因此妳如果把小孩全身包得好好的 , 他就过热 , 自然想去踢被子 , 所以经过一夜的展转翻腾 , 早上时终于成功的把被子踢开 , 结果胡涂妈妈只看到早上起床时的果 , 完全不知整夜发生的因 , 所以当胡涂妈妈的宝贝儿子是要付出代价的 , 正确的做法是每天晩睡前在亲完小宝宝时 , 顺便用你的一只手去摸额头 , 妳应该感觉是凉的 , 另一只手去摸他双脚 , 应该感觉是热的  , 这是正常 , 如果相反的 , 就是小孩生病了 , 不然就是妳有病了 , 这里要有一点点Common sense就是如果妳老公抱怨妳的双脚太冷 , 这就是说妳有问题了 , 妳先生与儿子是正常的 , 了解了吗?

第四 : 双眼炯炯有神的小孩没病 , 无论生何病 , 只要小孩眼中有神 , 就没有问题 , 随时会恢复健康的 , 做为父母一定要学会观察小孩的眼神 , 只要知道什么是正常的眼神就可以知道他生病与否 , 因为眼神为心之主 , 心藏神 , 有神就没事 , 无神为心神以失 , 是危险症侯 , 只要会观察就很简单的 。

第五 : 时常流鼻涕的小孩没病 , 我们小的时候时常一边完耍一边流鼻涕 , 然后双颧粉红色 , 这都是正常现象 , 千万不要小题大作的,吃西药 , 越吃体力越差 , 越吃就越容易得到感冒 , 一但感冒后找中医开中药吃 , 如此就越来越强壮了 。
第六:  不要把小宝贝包的像粽子一样 , 过热的温度不但会使小宝贝抵抗力变差 , 而且脾脏及肺脏会受损 , 将来容易得到感冒气喘及皮肤病等 , 初生婴儿为纯阳之体 , 感天地之气而长 , 肺属寒 , 过热则伤 , 脾属土 , 感土气而成长 , 妳如果包得太过 , 反而会隔绝此天地生养之气 , 于是就像温室中的花朵 , 无法接受大自然的洗礼 , 自然小病不断 , 人也长不高了 。
我随手捻来一些简单的观察法 , 提供给读者做为参考 , 请指教 。有空时我再多写一些以飨读者 。

Rank: 6Rank: 6

17#
发表于 2010-7-8 14:03:2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乐乐妈_棒棒糖2 于 2010-7-8 21:56 编辑
:F::F::kiss::hug: 抱着亲下, 你开这个太及时了。 刚看你家那洋洋洒洒的我还想建议你开个呢!
牛妈妈 发表于 2010-7-7 14:00

亲爱的, 香吻, 鲜花和拥抱我悉数收下了.;P ;P
家里的那个, 刚才已经删了, 前晚找完资料太困了, 就没管重复不重复.

Rank: 6Rank: 6

18#
发表于 2010-7-8 14:09:4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乐乐妈_棒棒糖2 于 2010-7-8 23:49 编辑
:muzhi真长见识!辛苦楼主啦:F:。
小妈妈 发表于 2010-7-7 19:42

呵呵, 我建这个楼不辛苦的, 不是领导派的任务. :lol
只不过在自己眼到心到时, 跟着手到而已.
坚持有功, 懈怠无过.
所以, 压力没有滴.;P

Rank: 6Rank: 6

19#
发表于 2010-7-8 14:20:0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乐乐妈_棒棒糖2 于 2010-7-8 14:26 编辑

小儿麻疹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结合膜炎、流泪羞明、麻疹粘膜斑和全身斑丘疹、疹退后有糠麸样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为其特征。


  中医学认为,麻疹是因外感麻毒时邪而引发的出疹性传染病,在临床上以发热、目胞肿赤、泪水汪汪及全身红色斑疹为主要表现。因其疹点隆起,状如麻粒,故名麻疹,为儿科四大要证之一。


    麻疹潜伏期10天-14天,也有短到7天的,此时可有低烧,其后即发烧长吭,咳嗽,流涕,流眼泪,畏光,咽疼,以口眼症状为突出,继之可在上下唇粘膜可见到,在出疹前24-48小时见到克氏斑,即小白点周围有红晕,位于两颊,发烧3-4天后可见皮疹,出疹期发烧明显,可高达40度,皮疹先从耳后发际处出现,继颈部,面部,24小时通及躯干,四肢,3天后可在足底手心均可见红色斑丘疹,有的融合成大片状,其历时3-4天,以后皮疹即逐渐消失,皮肤可留有糠麸状脱屑及色素沉着,7-10天痊愈。


1.前驱期:
出疹前24小时可有轻微发热、不适、食欲差。有时发热与皮疹同时出现,也可不伴发热。

2.出疹期:
皮疹形态初为细小、红色斑疹或斑丘疹,24小时内转变为椭圆形、表浅、有薄膜包围的“露珠”状疱疹,周围红晕,大小不等。然后疱液从清亮转为云雾状,后干燥结痂。皮疹分布呈向心性,以躯干、头、腰部多见。皮疹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及结痂等各期皮疹同时存在。口腔、咽部和结膜可见小红丘疹,继之形成疱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经1~3周结痂脱落,无色素沉着及疤痕,但如继发感染可留下永久性小疤痕.


http://www.cintcm.com/lanmu/jibing_daquan/mazhen.htm

Rank: 6Rank: 6

20#
发表于 2010-7-8 14:20:5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乐乐妈_棒棒糖2 于 2010-7-8 14:38 编辑

病因

     现代医学认为,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春冬季节多见,易感儿为6~8个月以后的婴幼儿。

  患者是唯一传染源,在潜伏期末2~3天至出疹后5天(如并发肺炎,则延至出疹后10天)有传染性,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也可通过污染的日用品、衣物等间接传播。随着麻疹减毒活疫苗的普遍应用,其发病率已大为降低,但少数地区由于预防工作不够健全,仍有局部流行。



麻疹的推拿治疗:

揉小天心、揉二扇门、清板门、清天河水、清肺经、分阴阳、用于出疹期;
推补脾经、推补肺经、推补肾水、分手阴阳、揉二人上马、清天河水,用于恢复期。
点刺十宣、少商、太冲,用于麻疹高热抽搐者。

注: 麻疹病位主要在肺、脾二经。



补充:
                             
1.患儿环境:室温18~20℃,湿度60~70%,空气宜流通、新鲜,避免直接吹风。

2.饮食:急性期以流食及半流食为主,多喝温开水及热汤,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易于使皮疹发透及排除体内毒素。补充维生素。

3.皮肤、口腔、眼的护理:擦洗皮肤,清洁口鼻,用生理盐水或2%硼酸液冲洗眼
睛。

4.治愈:症状消失,皮疹消退,体温正常3天以上,血象恢复正常。
  麻疹属自限性疾病,治疗重点为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11-1 04:00 , Processed in 0.02745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