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70|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不存在内在孩童 [复制链接]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15 11:35:0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看到一篇文章,转过来,大家看看!


今日收到贝曼中国管理中心John Banmen博士的助理Julia小姐发来John Banmen博士关于"内在孩童"的观点文章,很符合积极心理治疗的趋向,授权转载于下,供博友分享.
Dear kant:
       Please see the attachment,you get the permission from me to put it on the webpage.We will cover it in Level2....
                                                                              Regards,John Banmen

                                不存在内在孩童
                         Dr. John Banmen
                               (太平洋萨提亚学院培训总监约翰.贝曼博士)
    大概在两年前,我很荣幸地同Jean Houston博士在一起渡过两天的时间。Jean Houston是人性潜能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也曾是曾经的白宫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的前私人顾问。
    在我们见面的这两天里, Jean Houston说到她后悔曾经在一个重要讲话中说过"内在孩童"。她说其实不存在内在孩童。但是这个概念却被人们抓住,并把它当成我们公认的灵魂的一部分。实际上这会让我们有些精神分裂,或者分裂成两部分。我们应该成长、负责任、活在当下,但是却有一个无助的、充满渴求的内在孩童卡在过去,它需要滋养,有时还需要怜悯,总是同我们的成人,真实的、当下的自己中分裂开来。
    现在是我们该长大的时候了。我们能够在当下得到同情、滋养、接纳和关爱。
   "内在孩童"常常和童年的创伤有关,创伤中总会有无助感。你常常感到需要去滋养过去,滋养那个受害的部分,即那个被称为你的"内在孩童"的部分。
    为什么不疗愈那个部分,解冻那部分,让它成长起来,整合到今天的成人里呢?为什么要把这部分保留在自己的里面,而不是邀请它成为统整自我的一部分?
    萨提亚模式推动创伤处理的过程,帮助冻结的部分成长并整合。
    可能我们很难改变一些专业人士想法,让他们停止推广这样的观念:我们的身体里住着一个"内在孩童",它是渴求的、需要滋养,有时又是可怜的。但是,现在如此强调积极心理学、积极情绪与活在当下,也许是时候邀请治疗师改变他们的治疗实践,让治疗朝向更健康、更统整和更积极正向。
    他们可能需要得到帮助,以便能接纳事情原来的样子,而并不需要喜欢它,真正做些人际间互动的和个人内在的宽恕。来访者可能也需要得到一些帮助,以放下已经不再适合的双重时间的观念。如果成功,来访者就能在情绪上长大,与他们身体和心智的年龄保持一致。
    在萨提亚模式里,我们邀请来访者进入一个体验式的疗愈创伤的历程中,放下童年的伤害、失望和恐惧。通过给予渴求和害怕这部分的接纳和爱,"内在孩童"部分就能够转化成积极的生命能量。这时候,再允许或邀请这部分回到现在,成为一个人存在的柔软、积极、敏感的面向,来访者就能够长大并变得统整。
    通常,通过探索未满足的期待和未实现的渴望,找到办法从内在放下早期卡住的地方,这个历程就可以达成。
    在情绪上,如果人们的内在生活在过去和现在两个时区里,就会造成来访者如同同一时间内生活在两个家里的倾向。这会让人们远离一致和统整的世界。
    在爱的关系里,伴侣经常体验他/她搭档的时间双重性。很不幸的是,过去/童年的部分是与渴求为伍,总是很快就会再次感到不满足。但如果透过寻求帮助,以允许冻结的部分,即"内在孩童"融化进入当下,这会很大程度地提升一个人的一致性。
    我答应Jean Houston博士,我将帮助她宣传这个观念,鼓励我们成长,让我们疗愈‘内在孩童’的部分,将这个能量整合进我们的其它部分。我也邀请你加入我,成为一个合一和一致的模范,然后帮助其他人达成同样的目标。
    一个重要提示,就是这个历程必须是体验式的,而不仅是认知上的达成。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Rank: 7Rank: 7Rank: 7

2#
发表于 2010-11-15 11:37:56 |只看该作者
:F:

Rank: 8Rank: 8

3#
发表于 2010-11-15 12:13:42 |只看该作者
前面说“不存在内在孩童”,后面又频繁引用“内在孩童”,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分裂?;P

Rank: 8Rank: 8

4#
发表于 2010-11-15 12:14:51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内在孩童”,可能就是本我中,被忽略、被压抑、被抛弃、被排斥的部分吧。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5#
发表于 2010-11-15 12:17:41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Rank: 8Rank: 8

6#
发表于 2010-11-16 15:20:59 |只看该作者
内在孩童不就是说没有被意识到的自己的一部分,或者说心中的一个角落,我这么理解
名字而已嘛

Rank: 7Rank: 7Rank: 7

7#
发表于 2010-11-16 15:34:53 |只看该作者
:F:
开心每一天/20080810

Rank: 8Rank: 8

8#
发表于 2010-11-16 15:42:01 |只看该作者
:lol

克林顿夫人的私人顾问, 这比这个博士的名字好记。;P

Rank: 8Rank: 8

9#
发表于 2010-11-17 12:27:48 |只看该作者
:F:
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Rank: 8Rank: 8

10#
发表于 2010-11-17 23:45:51 |只看该作者
我喜欢“内在儿童”的说法,帮助疗愈童年伤痕,有何不好?!

Rank: 4

11#
发表于 2010-12-29 15:58:00 |只看该作者
:F:

Rank: 3Rank: 3

12#
发表于 2011-2-12 23:53:54 |只看该作者
有内在孩童的人,要想办法让孩子长大,从而达到统一的人格?
2003年5月21日的花骨朵儿

Rank: 8Rank: 8

13#
发表于 2011-2-13 07:29:04 |只看该作者
已经存在过了,非要说不存在,这样有点玩概念
不是亲眼所见不要轻信那是真相;即使亲眼所见不要轻言那是全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11-26 09:37 , Processed in 0.02659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