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ppr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芭园家长荟] 从回顾自己的上学经历谈起。。。(争取尽快写完哈)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41#
发表于 2011-8-8 16:22:51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0# 海棠笑笑妈
关键是受了这么多折磨,好多人还靠不上大学,即使考上了不错的大学,心智却受到很大障碍,从而限制后来的发展。

Rank: 3Rank: 3

42#
发表于 2011-8-8 17:05:57 |只看该作者
(十一)

      对我而言,老师开学时的絮叨算不了什么,但真正的压力接踵而至。第一次期中考试,我们第一次感受了满分150分的考试,大部分考试的难度都出乎我们的预料,而最后的分数也同样出乎意料。例如数学,150分及格是90分,我们班上只有两个及格,我得了92分,还有一位同学得了90分。记得分数下来以后,给我的感觉就是班上哀鸿遍野,更令人错愕的是,另外一个班一个理科奇才竟然得了140多分的高分,可以想象对我是一种巨大的打击,要知道,与第一名差距如此之大,对于我来说几乎是无法想象的。好在我天生有阿Q的自我解嘲的本领,虽然震动很大,到也没有茶不思饭不香,而且那位理科天才偏科得厉害,语文和英语加起来竟然得了不到120分,所以最后我凭借比较综合的成绩还是在最终排名中排到了第一位。
      另一个压力来自于班上的农村同学。他们的刻苦也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我的几个同桌都是农村同学,这让我能更加亲近的感受他们的刻苦。一上课,基本上是全神贯注,我每次开小差的时候都能看见同桌专注听讲的神态。下课以后,大概出了上厕所和很少的交流,他们基本上坐在座位上看书或者做习题,城里孩子们讨论的诸如电视剧、电子游戏、流行歌曲一类的话题他们很少插嘴。放学或者下晚自习,他们除了去食堂打饭,都尽可能的留在教室里自觉自习,直到教室统一关灯。在他们的桌子前面总是摆满了各科的教材和自己找来的习题集,而我作为走读生,一些书是放在家里的,除了老师发的习题集,从未额外买过任何课外辅导书,倒是偶尔能翻到一些小说或者《读者》这样的杂志。
     那时候作为体育迷的我,每周一期的足球和体坛周报是必买必读,而读的很多时间都在课堂,而我的那些农村同学即使也是体育迷也很少在课堂上偷偷看报,甚至我的一位超级学习狂同桌还对此表达了不理解,看这些东西有用吗?
      一度,班里的气氛有些压抑,我们几个“街娃”课下在教室里的打闹因为打扰别人学习而常常赢来不满甚至鄙夷的目光,我们只好很知趣的把活动放在了教室外。不过好在这种刻苦毕竟是压抑人性的,很快,我们就发现出了个别让人钦佩得五体投地的刻苦神,大多数农村同学都是人不是神,所以,他们也需要放松,也会有偷懒的时候,也会加入我们课下的游戏和讨论。当然,总体上说,他们仍然非常刻苦,而这种刻苦无疑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场,不仅影响着别人,也影响着自己。

Rank: 3Rank: 3

43#
发表于 2011-8-8 22:25:22 |只看该作者
(十二)

      很多人通过刻苦考上了大学,包括我曾经的一位同桌(高中我印象中换过三位同桌),高考他考了我们班最高分,考取了北师大,因为是师范专业,他可以免去昂贵的学费,现在他已经结婚,在上海工作生活。这位绝对堪称班里最刻苦的学生,我竟然完全没有印象他曾经参加过任何一次课外的体育运动,而在大学,他曾经多次因为身体不适被同学送到校医院就医。
      如果这算一个成功的例子的话,我另外一位同桌至今已经下落不明,他留给我们最后的信息是第N次从家出走,并在出走后杀死了1人。他很聪明,刚入学成绩也不错,而且有极强的上进心。他为人很好,乐于助人,与我交往很开心。然而,他父母糟糕的关系、父亲粗暴的脾气以及进入重点中学激烈的竞争彻底毁掉了他。由于成绩达不到自己和父亲的预期,两个暴脾气的男人关系破裂,最终酿成了悲剧。
      如果要对这些入校都很刻苦的农村孩子分类的话,他们大体分为两类,一类通过学习改变了命运,获得了上大学并脱掉农皮的机会,毕竟在我本科毕业的年代,工作机会还不是稀缺品。但是在大学和城市的生活并不容易,死读书的刻苦并不能解决后面的问题,这一点从我很多高中同学后来的经历以及我大学农村同学的身上都能得到印证。另一类情况则惨淡了很多,他们没能在学习竞赛中坚持下来,逐步的自暴自弃。曾经读书人的身份让他们很难回到农村,而学校并没有交给他们什么生活和工作的技能,曾经的重点中学学习经历并不能帮助他们在城市中谋得稳定的工作和体面的收入,很多人成了街头的混混。
      相比之下,城市的孩子大部分人的家庭境况要好很多,一些不努力的孩子即使考不上好的学校,大多也能通过家里的努力和关系在城市中谋到一差半职,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他们似乎少了很多压力,生活平静,如今每次回老家,我都会艳羡他们逍遥的日子。当然,也有很多城市孩子有不错的成绩,从统计学意义上说,这绝对不出自刻苦,而来至于更好的基础教育,城市生活更广泛的见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一直都坚信良好的素质教育可以培育出高考的好成绩。但是最近关于传统高中的一些消息却让我的这一信心被动摇了。因为如果不能刻苦的参与各种竞赛,你几乎就没有资格去获取所谓的良好教育,而高考加分已经称为一种普遍性,那些不去努力获得加分的学生还未考试就已经落后别人数十分了。所以,在今天我们强大的传统学校教育系统内,刻苦成为一种必须,但这仅仅是必须,因为还需要良好的家庭条件去应付“应试型素质教育”和“加分型素质教育”的考验。据说,现在北大清华本科生农村孩子的比例已经下降到10%左右,越来越多的学生来自那些名牌的全国级重点中学,一般的省重点,市重点考取清华北大的难度不断加大,就不用说那些县里的学校了。

Rank: 3Rank: 3

44#
发表于 2011-8-10 12:43:35 |只看该作者
(十三)

      高中三年,个人支配的时间被压缩得很小,因为作业明显增多了,有一本接着一本的习题集或者试卷集需要做,晚自习,假期补习一个都不少,大大小小的考试持续的磨砺着我们的神经,以致于这么多年以后,我都会常在梦中梦见马上要考试,而我还没有来得及复习的情景,然后焦急的从梦中醒来。相比之下,因为成绩好,写作业快,偶尔偷懒少写点作业老师也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昏过去,另外,一部分所谓的差生坡罐子破摔,消极应对学习,反倒有更多的时间干别的。一些人早早进入社会练就了一番生存的本领,很多进入商海,现在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当然也有一些人沉沦下去,过得不好,这些人大多对自己尚失了信心,迷失了自我。所以不是成绩,而是心智的成长以及做人做实的历练对人的发展更为关键。
      高中学习清苦,生活单调,对我却也有一些副产品,就是学会苦中作乐。作业多,我在家写作业会打开收音机边听广播边写作业,除了写作文,我练就了写作业甚至考试一心二用的本领。当时广播主要是听体育新闻和各种流行音乐节目。那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两个频道全体几次体育节目时间成了我的生物钟,例如每天早上6点半的节目就是我起床的闹铃,而晚上9点半到10点的体育节目则提醒我可以准备洗漱了。
      流行音乐节目那时流行很多点歌节目,所以在那个年代流行的歌曲几乎没有我不会唱的。当然也会听听国际新闻什么的,那个时候职业足球联赛刚刚开始,我自然成为了家乡球队的球迷。但是比赛多半在星期天晚上举行,而这时我们要上晚自习,经常是考试,我会带上收音机和耳机,一边做题,一边听转播,有进球了会兴奋的告诉班里的球迷。有意思的是,经常听着转播考试我还能考出特别高的分数,难道是发挥了潜能。当然这种特权一般同学是不敢的,这是需要用成绩来抵御老师的干涉的。
      为了缩短作业时间,赢得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我下了很多功夫能够提高做题的时间。那时候选择题比重很大,我就发明了诸如快速排除法,看题揣测除出题人意图法等多种方法,尽可能不通过细致的计算推导就能锁定正确答案。不过当我很得意的向同学推广这种方法时,遭到了老师的制止,说这种方法一般同学不适用。
      节省下来的时间很多都拿去体育运动里。说来很有意思,从小学开始,我的体育成绩就很差,小学三年级我都不会跳绳,这一门自然是0分,我自己总结觉得小时候爬的时间少所以协调性查,小学1年级因为脚受伤,又在床上趟了差不多2个月,伤好了几乎都不会走路,再加上身体素质也不行,所以体育一直是我的弱项。这给我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在体育课上挨骂是家常便饭,严重璀璨着我的自信。后来完全是评素质的跑跳项目还好,努力就好,但是对于那种技巧性的一些考试科目,因为心理压力大,我往往难以静下心来体会和领悟动作要领,考试的时候常常技术动作变形,最后经常是不及格的分数,恶性循环的结果是每次遇到这种项目我都噤若寒蝉。

Rank: 3Rank: 3

45#
发表于 2011-8-10 13:08:49 |只看该作者
(十四)

    在这样的压力下,居然没有压制我对体育的热爱,唯一的原因就是关注竞技体育的爱好进一步促使自己去参与运动。最早关注竞技体育是84年的奥运会,当时跟着院子里一帮大孩子们混,他们经常看电视转播的比赛,记得中国女排夺冠那场比赛是在上午,看完了,我们一帮小孩手舞足蹈的跑到外面去庆贺。后来开始听广播里的体育节目,开始看报纸的体育版,买体育报纸,去学校的报刊室看《新体育》杂志。86年国内第一次转播世界杯,我就开始看,从那以后成为阿根廷的铁杆球迷,直到现在。接着开始磨着父母看意甲,看NBA,看90年亚运会的转播和随后每一次大型综合运动会的转播。我最爱足球和篮球,但是其它项目也同样来者不拒,在我花在这一爱好时间最多的时候,我能够基本准确的说出田径、游泳大部分项目的世界纪录和全国纪录的大致成绩。我关注中国领先的项目,更关注中国落后的项目。即使现在我都会用搜索引擎去寻找被主流体育媒体忽视的冷门项目的报道,例如中国男子冰球队参加世界冰球锦标赛C组的成绩,中国男排访问欧洲热身赛的战况,甚至早已过气了的中国男子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叶荣光的近况等等。
      大学期间我喜欢写球评,2002年的世界杯几乎每场比赛我都写了球评,并且在校园bbs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我甚至还尝试着在母校的bbs上文字转播火箭队的比赛。干这些事情很花时间,但是我却乐此不疲,这就叫爱好吧。
      我的体育爱好不仅仅停留在欣赏和关注,而是愿意亲自上场去操练,尽管我的体育成绩和运动技巧非常糟糕。从小学六年级第一次踢球,我一直踢球到工作后。高中和大学是我踢球最黄金的时间,不是说水平有多高,而是踢球的时间有保障,得到的快乐最多。通过快速完成作业节省下来的时间大部分我都用来踢球了。
      高中虽然学习压力大,但是老师还是主张劳逸结合,赞同8-1大于8的学习规律,所以只要不影响作业的完成,下午放学前的自习时间我们可以自由安排,而这个时间只要天气情况允许,我是必然在操场上踢球的。
      因为爱好体育,所以也很能接受健身的概念。我和几个好朋友每天约着锻炼身体,上课期间是每天下了晚自习在学校里跑3000米,在做做引体向上之类的项目,放假期间早晨天天到学校跑步,打羽毛球,下午还经常去游泳。最夸张的时候是在高考结束的那个假期,早上到市里的足球场踢球,下午游泳,傍晚到学校打篮球。

Rank: 7Rank: 7Rank: 7

46#
发表于 2011-8-10 13:47:26 |只看该作者
(十一)

      对我而言,老师开学时的絮叨算不了什么,但真正的压力接踵而至。第一次期中考试,我们第 ...
ppr 发表于 2011-8-8 17:05


我对高中时期班上的农村同学也很有深刻印象,那个时候我妈是高中文科毕业班班主任,家里经常有农村家长来,很朴实的,我妈很喜欢这些农村同学,给过很多帮助,后来我在家里见过的那些学生大部分都在城市里面有很好的生活。

只是感叹现在,听说没有钱已经都读不成大学啦,农村娃们没有出路没有梦想,只能打工去,这是什么世道啊!

Rank: 3Rank: 3

47#
发表于 2011-8-12 13:44:02 |只看该作者
(十五)

      苦中作乐的一个无奈的办法就是在课堂上自娱自乐.
      到了高中,音乐和美术课都被取消了,除了体育课,我们都只能整天枯坐在教室里,而绝大多数老师,绝大多数课程都是以填鸭式的方式进行.虽然我早就适应并且习惯了这种教学方式,时间长了仍然感到极度的沉闷和无聊.小学的时候我就开始在课堂上写作业,初中开始在课堂上发明一些可以用书本和笔玩的小游戏.到了高中,娱乐方式也升级了,上课和前后桌的下五子棋,然后就是在桌子上写课桌文学.那时候我们每个季度都会跳换一次座位,跳换的方式是同排换组,教室里分四个组,所以我每学期有四张桌子可以利用一番.写的内容大体属于青春期那种酸文,形式有诗/词之类的.桌子的空间毕竟太小,于是就买那种大白纸,办自己的文学报纸,其实就班里几个要好的男女在上面写,内部传着看,农村同学一般不屑于参与这种活动,不过他们还是愿意看的.我是杂志的主编,实际上如果不是因为美术才能太差,我基本上一个人就可以包圆.我已经不记得报纸的名字,只记得是分为4版,其中一版是我心爱的体育专版,基本上哪里最后缺文章,我就会根据空间大小写一篇填充.
       我们的报刊几乎到处充斥着我的文章,这并不完全是因为我能写,主要还是我愿意花上课的时间来干这些事情.在高中,我发现很多课程新的内容不算很多,至少相对于那么大量的课时.而且很多内容只要掌握了原理完全是可以触类旁通的.老师大量的讲解无非是用各种深度和各个角度的题让我们重复,通过重复来巩固,提高我们做题的能力以及最终的应考能力.所以大量上课时间在我看来就有些鸡肋,再加之成绩好老师基本上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也就有恃无恐了.高中我听课最不认真的便是物理和化学,有意思的是最后高考我分数最高的也是这两门,如果是这样,花那么多时间即时从备考来看其实也是意义很小的,上大学学经济学学到一个词叫"边际效应递减",我当时第一想到的就是我们高中的课程.

Rank: 8Rank: 8

48#
发表于 2011-8-15 09:19:45 |只看该作者
(十二)
   ……………………
      从统计学意义上说,这绝对不出自刻苦,而来至于更好的基础教育,城市生活更广泛的见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一直都坚信良好的素质教育可以培育出高考的好成绩。

    但是最近关于传统高中的一些消息却让我的这一信心被动摇了。因为如果不能刻苦的参与各种竞赛,你几乎就没有资格去获取所谓的良好教育,而高考加分已经称为一种普遍性,那些不去努力获得加分的学生还未考试就已经落后别人数十分了。所以,在今天我们强大的传统学校教育系统内,刻苦成为一种必须,但这仅仅是必须,因为还需要良好的家庭条件去应付“应试型素质教育”和“加分型素质教育”的考验。据说,现在北大清华本科生农村孩子的比例已经下降到10%左右,越来越多的学生来自那些名牌的全国级重点中学,一般的省重点,市重点考取清华北大的难度不断加大,就不用说那些县里的学校了ppr 发表于 2011-8-8 22:25


      补充一下,不仅大学如此,在目前强大的传统学校教育系统中,这种竞争,从小学第一天,甚至升小学的时候就开始了。

    小学生据说要上名中学的坑办占坑,为了保险,可能还要上N个。据说,坑班本身水平一般,功能主要是为了遴选拔尖的学生。所以,为了在坑班脱颖而出,孩子们还需要上坑班以外的课外班,甚至还要再请家教开小灶。

Rank: 7Rank: 7Rank: 7

49#
发表于 2011-8-15 11:02:2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其乐无穷 于 2011-8-15 11:03 编辑
补充一下,不仅大学如此,在目前强大的传统学校教育系统中,这种竞争,从小学第一天,甚至升小学 ...
多多益善 发表于 2011-8-15 09:19


在这些全部条件里面,还有一个条件就是钱.

今年三个朋友的小孩上小学,为了上个重点小学,就我知道最少也花了5万元打点,这还不算交给学校的费用,为了上学买的附近学区房的投入.

据我知道,海淀区也有民工子弟学校,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师资没水平,教学没水平.这些农村娃,是否一出生就注定了今生的社会阶层啦.

Rank: 7Rank: 7Rank: 7

50#
发表于 2011-8-15 11:11:47 |只看该作者
(八)
    当然初中教育也不全是负面的或者弊大于利,也有许多亮点。
     首先,那时的初中仍然给了我们很 ...
遗憾的是,那会儿看书的热情虽足,却没有高人给予引导,没有好的阅读计划和书目,看书的时候也大多一概而过,没有人指点,自己也没有有重点有针对性的深入下去,而这种指点在学校自然也是难以得到的,即使是教语文或者历史的老师,关心的是教学大纲和知识点,关心的是我们的考分。所以,最后肚子里一股脑装了很多东西,但大体上属于消化不良,或者说食物搭配不科学,所以若干年后除了可以拿出来掉掉书袋,谈话时显摆一下自己的渊博,基本上都是小人之学的东西,对个人发展的帮助助益有限。现在想想那些大家,例如前段看的钱钟书和杨绛小时候读书的情景,家学渊源,名师点拨和个人的聪慧相辅相成,现在的学校又到哪里去找因才而点拨的名师呢。
ppr 发表于 2011-8-2 22:26


这一点我也深有感触,在那个记忆力最好,读书热情高涨的时期,遇上名师指点是多么幸运的事情.
现在我也在思考我是否能够引导孩子读书的问题,这些天其其背易经,喜欢问我这句话怎么理解,我才发觉孩子的问题我回答得不好,于是只好给他看百家讲坛里面讲易经,他还很喜欢看呢.

Rank: 3Rank: 3

51#
发表于 2011-8-15 12:13:23 |只看该作者
(十六)

    说说对高中一些科目教学的印象,不知道今天是否还是这样
    1)语文。我一直语文都很好,作文曾经得过全国大奖,文章经常被老师拿到全班学习,语法我自信也是不错的,但是到了高中,我对语文考试却常常有无所适从之感。后来分析,原因有二,一个是过分浓厚的意识形态灌输。到了高中,本应该让学生更好的领悟语言的艺术性,文以载道,自然需要个人去领悟,即使领悟的结论千奇百怪,这种多元的认识也是有价值的。但是我们的教科书和试卷的设计却粗暴的完全按照意识形态的要求从课文的选择,到对课文的理解,甚至欣赏的角度,都让我们中规中矩,按照主流意识形态预定的模子去进行,稍有偏差,就会受到考试扣分的严厉警告。第二个原因僵化的教学体系。语文到了高中,更贴近文学,显然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在于增加了充满情感,非完全理性的“人”的因素。因此,很多问题断然不可以以唯一标准的答案可以去解决,很多事情都是见仁见智,不是简单的线性思维和非此即彼的二元论所能解析的。但是我们的语文教学,教学参考书上的一家之言成为教学中的唯一真理,而考试的“参考答案”则是唯一的标准答案。我记得自己不只一次在课堂上和语文老师争执答案,我讲述很多理由为自己的答案辩解并反驳参考答案,虽然有年少轻狂的幼稚,的确也是对这种僵化教学的无力反抗。好在我的语文老师是一位开明的年轻教师,虽然她仍然会按照参考答案盼卷,但是也告诉我们不必太较真答案而应该相信自己。而我,不愿意去被那些参考书的“知识点”,仍然循着自己的理解做题,最后,我付出了语文高考分数不高的代价,这是我的悲哀还是我的幸运?
   2)数学。那时候我们没有强迫的奥数,虽然也有参加全国竞赛的培训,也是自愿参加。我的数学成绩不算太好,不过的确是一种很好的思维训练。唯一的缺憾是训练量太大了,而数学主要注重的是理性思维训练,事实上整个传统学校教育都在理性思维上着力过多,而感性训练不足。现在“传承”这样的偏心灵训练的课程如此受欢迎,或许很多人就是为了补课吧。前不久听台湾的朋友说,国内很多类似这样的课程都从台湾过来,不过在台湾却原没有大陆如此火,这是不是跟我们的教育系统有很大关系呢?
      3)英语。典型的应试教育,从第一节课起就是为了高考的那场英语考试,而不是为了让英语变为我们的一种工具。枯燥、乏味是我对中学英语课的全部回忆。
      4)历史。最大的悲哀是后来知道中学的历史记载的内容很多是片面和不靠铺的。真实的历史有很多精彩的花絮,真实的历史可以有很多种解读的方式,真实的历史可以通过很多种渠道获得而非仅仅是政治化了的教科书。谢天谢地的是公式化的中学历史教科书没有泯灭我对历史的兴趣。
     5)物理和化学。这两门我最后高考都拿到了高分,可惜那时学得的知识现在能记住的却少之又少。只是其中隐含的自然规律,或者一个叫着“常识”的东西以及系统的思维方式对我今天的工作生活影响颇多。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是那时候的一句名言,对它我持保留意见,因为很多理工科学生陷入数理化“术”的钻研中不能自拔,最后成为了机械科学主义的囚徒。今天那些戴着科学面积反中医的人均属此列。而牛顿在晚年去研究神学,正是一带大师已经进入了道的更高境界,而这却反成了一些无知的科学民工讥笑的行径,让人不胜唏嘘。

Rank: 3Rank: 3

52#
发表于 2011-8-15 12:13:33 |只看该作者
(十六)

    说说对高中一些科目教学的印象,不知道今天是否还是这样
    1)语文。我一直语文都很好,作文曾经得过全国大奖,文章经常被老师拿到全班学习,语法我自信也是不错的,但是到了高中,我对语文考试却常常有无所适从之感。后来分析,原因有二,一个是过分浓厚的意识形态灌输。到了高中,本应该让学生更好的领悟语言的艺术性,文以载道,自然需要个人去领悟,即使领悟的结论千奇百怪,这种多元的认识也是有价值的。但是我们的教科书和试卷的设计却粗暴的完全按照意识形态的要求从课文的选择,到对课文的理解,甚至欣赏的角度,都让我们中规中矩,按照主流意识形态预定的模子去进行,稍有偏差,就会受到考试扣分的严厉警告。第二个原因僵化的教学体系。语文到了高中,更贴近文学,显然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在于增加了充满情感,非完全理性的“人”的因素。因此,很多问题断然不可以以唯一标准的答案可以去解决,很多事情都是见仁见智,不是简单的线性思维和非此即彼的二元论所能解析的。但是我们的语文教学,教学参考书上的一家之言成为教学中的唯一真理,而考试的“参考答案”则是唯一的标准答案。我记得自己不只一次在课堂上和语文老师争执答案,我讲述很多理由为自己的答案辩解并反驳参考答案,虽然有年少轻狂的幼稚,的确也是对这种僵化教学的无力反抗。好在我的语文老师是一位开明的年轻教师,虽然她仍然会按照参考答案盼卷,但是也告诉我们不必太较真答案而应该相信自己。而我,不愿意去被那些参考书的“知识点”,仍然循着自己的理解做题,最后,我付出了语文高考分数不高的代价,这是我的悲哀还是我的幸运?
   2)数学。那时候我们没有强迫的奥数,虽然也有参加全国竞赛的培训,也是自愿参加。我的数学成绩不算太好,不过的确是一种很好的思维训练。唯一的缺憾是训练量太大了,而数学主要注重的是理性思维训练,事实上整个传统学校教育都在理性思维上着力过多,而感性训练不足。现在“传承”这样的偏心灵训练的课程如此受欢迎,或许很多人就是为了补课吧。前不久听台湾的朋友说,国内很多类似这样的课程都从台湾过来,不过在台湾却原没有大陆如此火,这是不是跟我们的教育系统有很大关系呢?
      3)英语。典型的应试教育,从第一节课起就是为了高考的那场英语考试,而不是为了让英语变为我们的一种工具。枯燥、乏味是我对中学英语课的全部回忆。
      4)历史。最大的悲哀是后来知道中学的历史记载的内容很多是片面和不靠铺的。真实的历史有很多精彩的花絮,真实的历史可以有很多种解读的方式,真实的历史可以通过很多种渠道获得而非仅仅是政治化了的教科书。谢天谢地的是公式化的中学历史教科书没有泯灭我对历史的兴趣。
     5)物理和化学。这两门我最后高考都拿到了高分,可惜那时学得的知识现在能记住的却少之又少。只是其中隐含的自然规律,或者一个叫着“常识”的东西以及系统的思维方式对我今天的工作生活影响颇多。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是那时候的一句名言,对它我持保留意见,因为很多理工科学生陷入数理化“术”的钻研中不能自拔,最后成为了机械科学主义的囚徒。今天那些戴着科学面积反中医的人均属此列。而牛顿在晚年去研究神学,正是一带大师已经进入了道的更高境界,而这却反成了一些无知的科学民工讥笑的行径,让人不胜唏嘘。

Rank: 3Rank: 3

53#
发表于 2011-8-15 12:16:14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0# 其乐无穷

我觉得百家讲堂还是有点文化快餐的味道,提升兴趣是不错的,如果真要学习,还是推荐一些精典的书让他看,然后再让他自己按图索骥的找想看的书。

Rank: 7Rank: 7Rank: 7

54#
发表于 2011-8-15 13:12:3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其乐无穷 于 2011-8-15 16:32 编辑
回复  其乐无穷

我觉得百家讲堂还是有点文化快餐的味道,提升兴趣是不错的,如果真要学习,还是推荐一些 ...
ppr 发表于 2011-8-15 12:16


说的对。

不过我发觉,现在的孩子可能因为电视的普及,特别能接受通过听和看画面来接受资讯,我们那个时候以为的埋头读书的孩子不知道现在多不多,我家就是一个喜欢听和看画面的人,有段时间我甚至有些郁闷,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11-26 09:40 , Processed in 0.02580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