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448|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秋季养生篇---(中医养生文章汇总推荐)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2 16:16: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其乐无穷 于 2010-9-19 22:58 编辑

北京已经开始初秋了,大气的感觉开始变化,早晚凉,干燥度上升。从南方到北京,每年这个时候就是我最难熬的季节。
把自己看到的好文章,推荐给大家:

1、秋季养阴佳品—冰糖银耳羹                                     1楼


2、秋高气爽话石榴                             7


3、立秋过后 如何养好你的肺                14


4、中医基础理论之——燥邪                                       18楼


5、从《黄帝内经》感受生命智慧——肺金篇       19


6、医家秘传——秋养肺阴好安眠                24


7、秋季养生,无外其志                        26楼




秋季养阴佳品—冰糖银耳羹
http://y2b.blog.hexun.com/23076356_d.html


今年的中秋节来得真早。现在的北京,白天气温仍能达到三十度以上,还是夏天的温度。然而湿度明显地降低了,空气变得干燥。毕竟,时令已进仲秋季节了。
中秋是气候变化的转换点。从这一天开始,天地间阴气转盛,阳气渐消。人体当然也要顺应自然之道,收敛阳气,以养阴为主。

好多人都知道,秋季养阴,必须防秋燥。燥胜则干,耗伤人体津液,津伤则阴亏。那怎么防秋燥呢?关键是润肺。因为肺很娇气,最怕燥。燥邪伤人,肺首当其冲,而肺又主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症状首先在呼吸系统、大肠与皮肤表现出来,例如口鼻咽喉发干、皮肤长皱纹或是便秘。

有许多食物都可以润肺滋阴,这其中,效果明显而又老少咸宜的首推银耳。

古人将银耳视为延年益寿的圣品,历代皇室贵族日常保健都离不开它。的确,银耳的作用非常广泛,它性平味甘,滋阴润燥,能入肺、胃、脾、大肠和肾经。
银耳入肺经,是补肺阴虚的一味好药,治肺热咳嗽如干咳久咳、痰中带血;
银耳入胃经,能养胃阴,治慢性胃炎;
银耳入脾经,能益气和血,治各种出血症如咯血、鼻出血、崩漏、便血;
银耳入大肠经,能润肠化燥,治大便秘结;
银耳入肾经,能补肾强心,治心悸失眠、慢性肾炎。

最妙的是,银耳的药效虽多,却十分平和,它润而不寒,甘而不腻,补而不滞,男女老幼都可以常吃。尤其是阴虚内热的人,更是适合长期服用。只有外感风寒或湿热痰多的人不宜。

凡是慢性病有阴虚证的,都可以服用银耳来辅助治疗,比如高血压和糖尿病,还有肿瘤。癌症患者在手术后或放化疗期间,可以食用银耳炖鸽蛋。这是一道大补的药膳,滋阴益肾,有利于扶助正气,保护身体的机能。
孕妇吃银耳补身也很好,尤其是怀孕后期。而且银耳是高蛋白食物,还可以补充营养。孕妇常吃银耳,孩子的皮肤会更好。

据说汉代的吕后常喝银耳羹养颜。银耳可以润肤去斑,其养颜的效果堪比与燕窝。实际上,在古代,银耳与燕窝的身价一样,都是名贵的滋补品,有一两银耳等于一两白银之说。现代有了人工栽培法,银耳才变成了“平民的燕窝”。

烹调银耳的方式很多,可以煮,可以蒸,可以热炒,也可以凉拌,银耳本身没有味道,跟各种食物都好搭配。不过,最常用的方式,也是最利于营养吸收的方式,还是炖银耳羹。

银耳羹人人会炖,方法很简单,只是费工费时。银耳开锅后很容易溢出,所以炖时需要在旁守候,而且炖的时间也较长。我母亲有一个偷懒的办法,比较适合时间紧张的人:
找一个干净的没有水垢的暖水瓶,把银耳撕成小朵放进去,灌入滚开的沸水,盖上瓶塞放置一天。晚上把银耳连水一起倒入锅里,放适量冰糖烧开起锅即可以了。
银耳是安神的,晚上喝最好,有利于睡眠。

注意:如果喝银耳羹,不要同时吃人参或黄芪等补阳药。另外,煮好的银耳羹,一定要当天喝完,不能过夜。隔夜的银耳会产生大量亚硝酸盐,对人体有害。

炖银耳羹可以加入一些其它的补品,要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来选择。内热重的人,可以加百合,但胃寒便溏的人不宜。脾虚的人,可以加莲子,但便秘者不宜。想补血,可以加大枣,但有湿热的人不要用。如果不知道加什么好,放点枸杞是不错的选择,可以平补肝肾,适合大多数人。

记得小时候,母亲的家族在年节时候的家宴,最后一道甜品必然是什果银耳羹。在银耳羹里放上各色水果丁煮开,盛到小碗里,晶莹剔透、五颜六色的煞是好看,是小孩子们的最爱。前边的菜吃得油腻了,这个正好清清口,藕粉还有消食的作用。喝了这道羹,也意味着宴席的结束,大家各自睡觉去,这一晚保证睡得特别香,连梦都是甜的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2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Rank: 8Rank: 8

2#
发表于 2010-9-3 09:18:16 |只看该作者
新任斑竹的第一把火吗?不错呀,还是很好的甜点

另外,我听说石榴也挺好的,敛肝火,润肺气

Rank: 8Rank: 8

3#
发表于 2010-9-3 10:46:17 |只看该作者
还是买石榴吧,孩子这阵有点小咳湿痰,感谢分享

Rank: 6Rank: 6

4#
发表于 2010-9-3 11:23:32 |只看该作者
:F::F:

Rank: 9Rank: 9Rank: 9

Medal No.1 Medal No.2 Medal No.10

5#
发表于 2010-9-3 11:35:27 |只看该作者
北京已经开始初秋了,大气的感觉开始变化,早晚凉,干燥度上升。从南方到北京,每年这个时候就是我最难熬的季节。
结果找到这篇文章,真是好东东哈,推荐给大家:



http://y2b.blog.hexun.com/23076356_d.htm ...
其乐无穷 发表于 2010-9-2 16:16


昨天刚刚在家交代阿姨炖这个隐含红枣羹,但是,姨奶奶居然忘记给孩子吃。
权权,男孩,2008年7月15日

Rank: 8Rank: 8

6#
发表于 2010-9-3 11:47:2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其乐无穷 于 2010-9-3 12:28 编辑
新任斑竹的第一把火吗?不错呀,还是很好的甜点

另外,我听说石榴也挺好的,敛肝火,润肺气
聪聪小子 发表于 2010-9-3 09:18


哈哈,我后知后觉阿,其乐升斑竹了阿!!:F:




不错,谢谢新斑竹,银耳水果羹,秋天的燥我也难熬.

唉,昨天都觉得自己那里有时间顾及这个:L

今天又想,我这个人平时对中医是功利主义,孩子生病了研究一番,没事了也顾不上去学习,这总算有个外在的诱因让自己在这个方面多一些收获吧。

Rank: 7Rank: 7Rank: 7

7#
发表于 2010-9-3 11:58:02 |只看该作者
看到大家提到石榴,罗大论的博客刚出来这一篇呢:

秋高气爽话石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3e721a0100l3lr.html
昨天晚上从地铁站出来,看到路边摆地摊的,有位妇女在卖石榴,她整整齐齐地摆了几堆石榴,每堆四个,石榴红红的,煞是可爱,我突然想到,原来石榴的季节到了,于是就掏钱买了几颗石榴,然后想着,有时间把石榴给大家写写吧。



石榴是老百姓心中的吉祥花,一般老北京的四合院里面,往往喜欢种上石榴树。当年我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读博士的时候,就发现校园的家属楼边,有很多石榴树,每到花开的季节,分外美丽。

石榴花有大红、桃红、橙黄、粉红、白色等颜色,火红色的最多,所以留给人们的颜色是火红的,农历的五月,是石榴花开最艳的季节,五月因此又雅称“榴月”。 五月榴花的花神,是传说中的鬼王钟馗,所以大家可能会看到,民间所绘的钟馗画像,耳边都插着一朵艳红的石榴花,用来表示其火样的性格。在明人的插花“主客”理论中,榴花总是列为花主之一,称为花盟主,可见古人对石榴的推崇。

  石榴花果并丽,火红可爱,又甘甜可口,被人们喻为繁荣、昌盛、和睦、团结、吉庆、团圆的佳兆,石榴籽粒丰满,在民间象征多子和丰产;人们常用“连着枝叶、切开一角、露出累累果实的石榴”的图案,以象征多子多孙,谓之“榴开百子”;石榴又是我国人民彼此馈赠的重要礼品,中秋佳节送石榴,成为应节吉祥的象征;石榴的榴原作“留”,故被人赋予“留”之意,“折柳赠别”与“送榴传谊”,成为有中原特色的民俗。

古代妇女着裙,多喜欢石榴红色,而当时染红裙的颜料,也主要是从石榴花中提取而成,因此人们也将红裙称之为“石榴裙”,久而久之, “石榴裙”就成了古代年轻女子的代称,人们形容男子被女人的美丽所征服,就称其“拜倒在石榴裙下”。

   

    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石榴还是很好的药食同源之品呢,我曾经在电视里面讲过民国名医张锡纯是如何使用石榴的,所以今天还是用张锡纯的故事来说事儿。

话说当年张锡纯在老家的时候,邻村有个妇女,姓张,已经四十多岁了,“素患肺劳咳嗽”,就是当时怀疑是肺结核,叫肺痨,总之是咳嗽,已经有好几年,晚上睡不好觉了,就是一个咳嗽,无论服用什么药物,都是没有效果。但是,有一天晚上,这位妇女服用了一种水果,居然感觉晚上的咳喘见轻,她很奇怪,于是就开始每天晚上服用这个水果,结果“喘咳日轻一日”,连服三个月,竟然不再咳嗽了。

    张锡纯这个好奇啊,这是什么水果呢?于是马上去问,结果,这位妇女服用的水果,就是石榴。

这也让张锡纯很开眼界,于是,后来他对石榴进行了广泛的总结,并且在临床中经常应用石榴,石榴也成为了张锡纯非常善于使用的一个药物。

张锡纯认为石榴这个药物:“其性微凉,能敛 肝火,保合肺气,为治气虚不摄肺劳喘嗽之要药。”“若连皮捣烂煮汤饮之,又善治大便滑泻,小便不禁,久痢不止,女子崩带。”

因为张锡纯见识到石榴的作用,是从治疗咳喘开始的,所以后来他也非常善于这么使用石榴,比如,就有这样一个张锡纯用石榴治疗咳喘的医案。

周姓叟,年近七旬,素有劳疾,这个意思是一直有劳伤之病,而且,这位还有个不好的爱好,就是抽大烟,结果身体当然就没法儿好了。这年的秋天,他患了外感的温病,是个阳明腑实之证,脉象非常的数,但是没有力气,咳喘,同时痰很多,而且很粘稠,张锡纯给开了方子,是他的拿手方子,白虎加人参汤,用了一剂,热就退了,但是仍然咳喘,而且气息微弱,感觉这个气儿,像是接不上了似的。

这时候病人的家属吓坏了,认为这个年龄这么个症状,估计没好了。“且谓如此光景难再进药”。张锡纯说:“此次无需用药,寻常服食之物即可治愈”。于是,开了方子:生山药一两半、酸石榴汁六钱、甘蔗汁一两、生鸡子黄四个。方法:山药熬汁,然后后三味,兑入山药汤中,分三次服下。

病人家属一看,确实是平常之物,那就试试吧,于是就服用了。

结果,服用两次,这个病就痊愈了。“二剂痊愈”。

这个方子就是张锡纯创立的一个方子,叫宁嗽定喘饮。



在这里面要提醒大家,张锡纯反复说,如果使用,必须用酸石榴才可以,甜的效果不好。

    同时,张锡纯还用酸石榴来治疗某些腹泻。

当时,张锡纯有个徒弟,叫高如璧,这个高如璧的父亲,有一次患了泄泻,就向张锡纯求方,张锡纯就告诉他,可以用酸石榴,连皮捣碎,煮水来喝,这位高如璧的父亲,就按照张锡纯的方法服用了,结果效果非常的好,于是他就把这个方子记住了。

后来,霍乱流行,那时候的霍乱,我们现在无法分清是真霍乱还是流行性肠炎了,但是民国期间真霍乱确实在东北流行过。当时有刚刚患病,腹泻的人,高如璧的父亲就把这个方子给大家,结果腹泻停止了,这个霍乱也就痊愈了。

对于这个,大家不要奇怪,其实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石榴皮所含“根皮碱”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绿脓杆菌及各种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其果皮中含有苹果酸、鞣质、生物碱等成分,据有关实验表明,石榴皮有明显的抑菌和收敛功能,能使肠黏膜收敛,使肠黏腊的分泌物减少,所以能有效地治疗腹泻、痢疾等症,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秋季小儿腹泻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有医生用石榴皮汤治疗不伴有脱水或有轻度脱水的病儿,临床效果很好。我前几天特意检索了一下相关论文,有好几篇呢。



那么现在,石榴的身价可是更高了,这源于国外科学工作者,对石榴做了更多深入的研究,发现石榴具有抗癌、美容、降低心血管发病率等很多作用,现在石榴是欧美国家的一种特别时尚的健康水果了。

  美国研究人员在一份报告中说,深受人们欢迎的深红色石榴汁在实验室里的试验器皿中以及老鼠的身上进行试验研究时发现能够抵制癌细胞。

  最近,又有研究人员报告称,实验结果表明,石榴含有的化合物可以降低女性罹患乳腺癌的几率。

研究人员在石榴中发现的重要化合物看上去是植物化合物——鞣花酸(ellagicacid)。鞣花酸可抑制芳香酶(aromatase)活性,而芳香酶同女性罹患对雌激素反应强烈的乳腺癌有关。

在国外,这样的报告比较多,石榴作为一个被研究者日益关注的食品,也被发现了越来越多的调整身体的作用,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它的抗氧化作用,有学者称石榴的抗氧化作用和葡萄的不同,它们之间的作用是交叉的。总之,现在石榴在国外变成了一个热门的食品,在国外,甚至很多美容品开始都用石榴来制造了。



怎么样,大家听了我讲的,恐怕要去买石榴了吧,昨天我路过地摊的时候也想了,一个摆地摊的大姐,很不容易,可是如果城管来了,她可就不但赚不到钱,还要倒贴钱了,而且,我看了一阵子,根本也没有人买石榴,那她站一晚上,能赚够吃饭的钱吗?于是,我就在网上替她吆喝一下吧,希望大家如果哪天路过地摊,看到卖石榴的,能够买几个回家,一方面自己健康了,另一方面,也成全了那些卖石榴的辛苦人了。

Rank: 8Rank: 8

8#
发表于 2010-9-3 12:03:1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爱无言 于 2010-9-3 12:04 编辑

最近爸爸买了几个,闺女爱吃极了,能一次吃两个。

我们家乡是有名的盛产石榴的地方,小时候每家院子里都有石榴树,水晶一样的豆豆,真的是漂亮啊!

Rank: 7Rank: 7Rank: 7

9#
发表于 2010-9-3 12:36:11 |只看该作者
我也去买点石榴:lol
开心每一天/20080810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10#
发表于 2010-9-6 13:16:42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Rank: 1

11#
发表于 2010-9-6 13:33:51 |只看该作者
:F::F:

Rank: 8Rank: 8

12#
发表于 2010-9-6 14:02:11 |只看该作者
也买石榴去,别忘了留着石榴皮奥。

Rank: 7Rank: 7Rank: 7

13#
发表于 2010-9-7 10:47:40 |只看该作者
秋燥,再加上庚寅年为阳明燥金,少阳相火,今秋是燥上加燥,多吃点银耳,梨,润润肺的确不错。另外,看了上面写的石榴,好像酸的比较好,不过,孩子还是喜欢吃甜的,而且非常爱吃,看来孩子的确知道什么东西是有益的。

Rank: 7Rank: 7Rank: 7

14#
发表于 2010-9-8 13:23:3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其乐无穷 于 2010-9-8 13:26 编辑

楼上版主介绍今年阳明燥金,少阳相火,秋天是燥上加燥。那我们就再来一些养肺的文章吧,大家有这方面的好东东也都可以发进来,我们整理成一个秋季养生汇集帖哈:victory:

立秋过后 如何养好你的肺(转)

立秋过后,一早一晚的阵阵秋风给人全身轻松的感觉。传统医学认为,燥主秋令,且燥邪易伤肺,所以秋天来了,养肺要跟上,这样冬天才能少生病、不生病。 

 笑一笑——宣肺
  中医有“常笑宣肺”一说。对呼吸系统来说,大笑能使肺扩张,人在笑中还会不自觉地进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呼吸通畅。人在开怀大笑时,可吸收更多的氧气进入身体,随着流畅的血液行遍全身,让身体的每个细胞都能获得充足的氧气。

 深呼吸——清肺
  适度的呼吸动作有助于清肺。以下是两种比较简单有效的呼吸法,不妨一试:
  腹式呼吸法 伸开双臂,尽量扩张胸部,然后用腹部带动来呼吸,这种呼吸方式的目的是增加肺容量。
  缩唇呼吸法 快速吸满一口气,呼气时像吹口哨一样慢慢“吹”出,目的是让空气在肺里停留的时间长一些,让肺部气体交换更充分,支气管炎病人可常做。
  上述呼吸法最好每天早晚各练一组,每组次数可量力而行。

 按摩操——护肺
  按迎香穴:将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有热感后,用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60次左右,然后,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 (位于鼻唇沟与鼻翼交界处) 20次,每天早晚各做一至两组。
  叩肺俞穴:每晚临睡前端坐椅上,两膝自然分开,双手放在大腿上,头正目闭,全身放松,意守丹田。吸气于胸中,两手握成空心拳,轻叩背部肺俞穴(位置在背后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数十下,同时抬手用掌从两侧背部由下至上轻拍,持续约10分钟。这种方法可以舒畅胸中之气,有健肺养肺之功效。

 常咳嗽——净肺
  随着工业污染和城市汽车排放量的增加,大气污染也随之加大。人体吸入空气中的污染物后,轻者可引起支气管、肺泡的炎症,重者可引起中毒,甚至癌变。因此,秋日应注意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每日早晚应选择空气清新处主动咳嗽,清除呼吸道及肺部的污染物,减少肺部损害。

 去登山——健肺
  登山是立秋之后户外运动的不错选择。登山能增强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使人的肺活量及心脏收缩力增大。此外,立秋后郊游登山能使人吸收空气中更多的负氧离子,对人的神经系统具有良好的营养和调节作用。有骨关节炎的患者不适宜进行此项运动。
  
  多喝水——益肺

 秋季气候干燥,使人体大量丢失水分。要及时补足这些损失,每日至少要比其他季节多喝水500毫升以上,以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还可直接将水“摄”入呼吸道,方法是将热水倒入杯中,用鼻子对准杯口吸入,每次10分钟,每日2~3次即可。

 重食疗——润肺
  莲子、芡实、鱼鳔、蜂蜜等有滋阴润肺作用,冰糖银耳汤、黄精秋梨汤、雪梨膏、百合莲子汤、山药莲子汤、芡实山药羹等也有养阴润肺作用,不妨常食。

Rank: 9Rank: 9Rank: 9

15#
发表于 2010-9-8 14:15:24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F:

Rank: 9Rank: 9Rank: 9

16#
发表于 2010-9-8 14:16:09 |只看该作者
银耳是超市买干的,然后泡开煮么?

Rank: 8Rank: 8

17#
发表于 2010-9-8 16:39:09 |只看该作者
16# 想了又想_泉妈
对,买干的,用温水泡开,洗干净,就可以慢慢炖了.

Rank: 7Rank: 7Rank: 7

18#
发表于 2010-9-13 12:34:3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其乐无穷 于 2010-9-13 12:37 编辑

哈哈,又看到并学习了一篇讲秋燥的好文章,继续贴上来,这些天在路上,到处都是咳嗽的声音,感觉大部分人体都被秋燥所伤,还是多多学习了解一下秋燥的知识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3e721a0100kpyp.html
这两天,马上就要立秋了,结果北京的天气真是配合,居然立刻凉爽了下来,早晚的时候,凉爽的风吹到身上,很是舒服,在北京,秋天是最美好的季节了,秋高气爽,马路似乎变得宽敞,远山变得清晰,让人容易想起一些很遥远的事情。

秋天的主气,为燥气,本来这是正常的气候变化,但是,如果太过,或者我们不适应了,它就会变成伤害我们的东西,我们叫邪气,中医把这些外来的邪气分成六种,分别是风寒暑湿燥火(热),叫六淫,“淫”,就是太过的意思。

燥邪,为六淫之一,是重要的外感致病因素,要找这个燥邪命名的根,还得看《黄帝内经》,早在《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中就有“燥胜则干”的论述,但是《素问 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却单单没有写燥气,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现在也无从搞懂,所以后世对燥邪的关注也不够,后来,到了金元时期,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写了《素问玄机原病式》,里面记载到:“诸涩枯涸……皆属于燥”,这样,把燥归成为六气之一。

关于燥邪的发病季节,历代医家众说纷纭,归纳起来有两种,一种认为是秋天的主气,主要出现在秋天,另一种认为,各个季节都会出现燥邪。其实,我个人认为,各个季节都会出现是对的,这符合客观情况,我们中医从来不死板,随机应变,冬天如果突然变暖,出现了很多热证,我们不会一定要认为是寒邪为患的,因为气候随时在变化,不能刻舟求剑。

所以,这个燥邪,是以秋天为主,所以我们用这个秋天来说事儿,因为秋天燥邪太突出了,但是我们不能认为其他季节就没有了,大家要明白这个道理。

    秋天很容易被燥邪伤到,这是我们熟悉的喻嘉言先生提出的,我在《古代的中医——七大名医传奇》这本书里面,写了喻嘉言先生的故事,他是一位奇人,也是钱谦益的好朋友。

喻嘉言看到《黄帝内经》没有伤燥一门,古方里面也基本没有治燥之剂,心想,我们也别什么都是以《黄帝内经》为准,万一过去哪位搬运工,在搬动《黄帝内经》那些竹简或者帛书的时候,给搞掉了几条也说不定呢,于是就根据临床实际,将“秋伤于湿”改为“秋伤于燥”,自其提出“大意谓春伤于风,夏伤于暑,长夏伤于湿,秋伤于燥,冬伤于寒”(《医门法律 伤燥门 秋燥论》)这个说法以后,后世医家无不佩服,从此燥邪在中医里面被重视起来。比如温病四大家之一的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燥篇中说:“夏热秋燥致伤,都因阴分不足。”温病四大家中的另一位王孟英则在《重订通俗伤寒论》秋燥伤寒一节中说:“秋深初凉,西风肃杀,感之者多病风燥,此属凉燥……若久晴无雨,秋阳以曝,应之者多病温燥,此属燥热。”

王孟英多聪明的人啊,其实,我要告诉大家,这个燥分为两种,凉燥和温燥。以前我们的教材一直写初秋是温燥,深秋是凉燥,我读书的时候就觉得教材写的不对,我自身体会,初秋天刚凉,人们多被凉气伤到,应该是凉燥;然后适应凉了,这时候,再晒太阳,就是温燥了;等到了临近冬天,天更凉了,就又是凉燥了。并不是简单的两个阶段,而是三个不同层次的阶段。但是这和教材是相反的,我读书的时候就一直和教材唱反调,后来看到了王孟英的论述,人家分析得非常清楚,“秋深初凉”,王孟英生活在江南,江南的“秋深”和北方的“初秋”是一样的,这话的重点在“初凉”,天刚刚凉的时候,我们容易感受的是凉燥。

所以,读书的时候要思考。

有的朋友问:你讲这么多理论干什么?赶快告诉我们几个方子吧!

其实,学习中医必须懂得理论,有了理论,明白了对证,用方才能有效,否则那些方子都是死的方子,用了大多无效,这就是为什么古代那些名医,都是精通理论,讲起来系统全面,这样人家才能开方必效,因为这些方子是有理论指导的。



那么,秋天为什么会燥呢?

这个大家可以自己体会一下,夏天,天儿正热呢,我们身体的孔窍开泄,汗液蒸发,结果到了秋天,凉风立刻就来了,大家会有体会,虽然秋天的太阳也很热,但是,只要到了树荫里面,立刻回感到凉爽。

这样,凉风来袭,我们的身体立刻就知道了,于是汗液立刻就收了,津液往里面走,就不往外发泄了,可是,如果收敛得太厉害了,就让我们的体表感觉干燥,具体的感觉是鼻孔干燥,嗓子干燥,皮肤干燥等。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病症呢?我们大家知道,这些津液是我们身体的防御体系的一部分,我们的防御部队很多是靠他们运送的,甚至津液本身也参与防御,比如我们的鼻腔,里面的黏膜有沾附各种来外微生物的作用,黏膜的湿润,就是津液在起作用,如果津液不足了,则黏膜变得干燥,外邪很容易长驱而入。

所以,在我们的身体干燥的状态下,是很容易被外邪侵袭的,这种侵袭,是因为干燥引起的,我们中医不管到底外邪是什么病毒细菌,我们只抓住发病的原因,所以,我们统称这类病因为燥邪。

对于凉燥,怎么办呢?过去一提到燥邪,很多人想到的就是滋补津液,用生地、沙参、麦冬、石斛什么的,但是,他们不知道对凉燥不能这样,凉燥是因为受凉引起的,根本原因不是津液不足,而是津液不能输布到全身,所以要用温热之药,要用辛通之品,把津液在生发出来,让它正常地流通到全身就可以了。

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常见,前天,有位朋友咨询我,他就是感觉鼻腔干燥,里面像没有了任何阻拦一样,感觉风能长驱直入,微微要咳嗽,似乎要开始感冒了。他问我怎么办?

一般情况,对于干燥,大家想到的都是用滋补津液的药物,但是我觉得这个天气,开始凉了,他应该是初秋的凉燥,于是,告诉他,用苏叶熬水,然后用这个水泡脚,同时喝一点姜汤,结果,当天晚上他就告诉我,干燥的状态解除了。



但是,如果我们适应了秋天的凉,接着,就会出现温燥了。温燥的原因是秋天太阳足,因为秋天很多湿气收敛了,空气穿透性变得强,很容易出现秋高气爽,万里无云的情况,此时的太阳就显得格外的毒,如果久晴无雨,秋阳以曝,燥与热合,则发为温燥。

温燥则真的会伤人的津液了,它会把我们的津液蒸发出去,导致津液不足,燥邪有两个特性,一个是易伤津液,一个是容易伤肺,所以,这种温燥在秋天,往往会引起肺经的病变,比如导致感冒,咳嗽,干咳少痰,痰中带血,甚至喘息胸痛等热证。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还会引起大便干涩不畅等问题。

最多出现的,用现代医学的分类来说,是上呼吸道感染,最终甚至导致肺炎。

对于这种情况的治疗,则需要使用温病的理论,用清热透热的方法,但是此时同时必须配合滋补津液之品了,什么生地、玄参、石斛、沙参等,用上以后,津液得以补充,身体才能得以恢复。

这个时期,自己也可以用点食疗的方法调理自己,食疗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可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雪梨、甘蔗等食物。可采用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黑芝麻粥等。这些东西有很多资料告诉大家怎么做,我就不多说了。



再到深秋,和冬天接近的时候,天气更凉了,此时凉燥再次出现,这种燥,和寒邪结合得紧密,寒邪的致病特点是收引,其收敛作用使得腠理闭塞,汗液不能外达滋润体表皮肤,故见无汗而干燥的表现。如《婺源余先生医案 吐血》中所说:“人但知冬令水冰属寒,不知实由燥气酿成,但此燥未化热尔。”

此时如果出现了此类问题,需要先从解除寒邪下手,用温热辛散之药,这样使得身体气血流通外达,这样燥的状态就解除了,和初秋时候的凉燥大致相同,只是在用药方面会稍微分量重一点。


  燥邪就和大家聊到这里,其实里面还有很多内容,以后有机会慢慢地聊,希望能介绍给大家更多的中医基础理论的知识。

Rank: 7Rank: 7Rank: 7

19#
发表于 2010-9-13 14:23:1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其乐无穷 于 2010-9-13 14:43 编辑

我是南方人,最喜欢吃大米,不喜欢吃馒头,看了这个,才知道在北方常吃大米不好,容易导致胃酸。


http://www.51yam.com/viewthread. ... tra=page%3D1&page=3
从《黄帝内经》感受生命智慧——肺金篇
       太阳渐行渐远,天气渐凉,日照渐少,秋天我们又该怎样做,以应天时?秋对应五行之金,以应五脏之肺,对小儿来说肺是娇脏,秋天是调养肺的季节。

        原文“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对于肺弱的孩子,往西去或多接触白色,会对他有所帮助。

        开窍于鼻。肺通过鼻连通外界,与天气、外界沟通,肺有毛病,会体现在鼻子上。鼻子鼻子如果吸入了一些不干不净,或者是六淫的邪气,会先伤鼻,后伤肺。比如感冒,先出现鼻塞、流鼻涕等症状,而后有可能进一步向肺发展。

        藏精于肺,故病在背。我们后背有两个肩胛骨,肩胛骨把这个后背盖住,罩住。现在人们老是挺胸抬头,把自己变成半个鸡胸——啊,胸挺出来,然后后背凹进去,肩胛骨翘起来。这时候,人特别容易得肺系的疾病。尤其是那些爱穿露背装的靓女哦。
        为什么呢?后背第三胸椎那个棘突下旁开一点五寸,那个穴位叫“肺俞”,就是肺的气从那儿输到体表。肺俞之上,也就是第二胸椎棘突下,有个穴叫“风门”,也就是风邪侵入的门户。所以孩子睡觉,背是不能着凉或受风的。
        肺俞边上再旁开一点五寸,就在那个肩胛骨边儿上,是“魄户”,“肺藏魄”。我们常说“魂魄”,“魄”的最大一个体现在于呼吸。如果一个人肺受伤以后, “魄”就受影响。有些人在睡觉中就会被憋睡,会打呼噜,也就是魄的问题。
        说到背,现在流行的一个给孩子用的产品叫“背背佳”,将孩子箍起来,胸向前挺,背向里凹陷——整个一鸡胸状态。这是违背自然之性的,也提高了孩子患肺系疾病的概率。背为阳,阳应该是凸起来的,胸腹为阴,应该是凹下去的。正确的姿势应是含胸拔背,是把肩胛骨撑起来覆盖我们的背,把胸含进去,这是人的健康姿势。现在是强迫人们都“挺身而出”,这个挺身而出没错,是在应急状态下,敌人冲上来,我们应挺身而出,这是需要奉献你自己的时候,现在是和平时期养生的时候,就不用总挺着了。

        现在,我们通常说孩子咳嗽了,其实在中医里,咳和嗽是有区别的,咳是指把气管里面的痰液、粘液排出来,这个与肺有关系;嗽是指把食道里的粘液排出,这个与胃有关系。所以,有时候我们看中医书的时候,可以注意其中的差别。

        其味辛。辛不是辣,它是一个发散的感觉。中医治疗受风感冒的药,用的都是辛温,或者清凉解表的药,都有从里透达皮毛的效果。肺主呼吸、主皮毛,辛味药的作用就是开放腠理,把邪气赶走。很多伏案工作的人,有颈肩综合征,或者是动不动这个肩背就疼啊,从根儿说就是伤到了肺。可以吃一些有辛辣、辛热、辛温,或者辛凉的药,把进去的这个风、寒或湿气,给它散出来。

        其类金。这是五脏的五行分类,肺与金是一类。另外,中医认为玉与金也是一类,金玉良言,呵呵。

        其畜马。马肉偏酸,偏寒,有润燥的功能。补益肺的食物,不管来源于动物或植物,都有润燥的功能。秋高气爽,爽过头了就变成干燥了。老天爷是平衡的,到秋天就出产很多种水果,可以滋阴润燥。

        其谷稻。五谷里面,稻,也就平常说的大米,入肺,滋阴润燥,补肺气。据说小麦仔细嚼,感觉是甜的,嚼大米,除了甜以外,还能体会到一个味道——酸。稻有水稻,旱稻之分,水稻生性更凉,滋阴、润燥、补肺的功能更强。南方热,火克金,同时南方出产大米,大米能够补益肺,而北方人最好少吃大米。北方人想常吃大米而不胃酸,要想办法平衡大米的寒性与酸性,比如加一些辛温的香料,如桂皮、孜然、紫苏叶,或者象印度人加些咖喱,如果不习惯加香料,就吃炒米饭,比如做成扬州炒饭,这样吃了就不胃酸了。

         很多白色的食物也是补肺的,如山药、京白梨、藕等。(我再补充一些,如:白萝卜、白菜、高丽菜、花椰菜、洋菇、白木耳、甘蔗,中药材有杏仁、茯苓、白芝麻、百合、白芍等等:P )

        应四时,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太白星,就是小时候常听的太白金星。人的肺出了疾病,就会反应在人的皮和毛上。中医治疗皮肤病,根儿都在肺。人的呼吸就象泵一样,把体液输送到体表,皮肤相当于人体的最未端,如果肺的功能被破坏,就会影响的健康营养液的输送和回收,末端受到的影响尤其大,所以如果肺的功能恢复正常,健康的营养液能够到达末梢,污浊的废液也能被回收,人的皮肤就会变得光泽,毛发也能得到很好的滋养。
        这里顺便再说一下洗澡的事,实际上洗澡次数太频繁并不好,人的皮毛上有油脂,这种油脂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一般来说清水洗即可。如果用沐浴液之类的把皮肤上的油脂全洗没了,则会伤到皮肤,而皮肤是人的重要防线。其次,洗完澡之后,人的气是往外散的,象包子一样热腾腾地,所以澡洗多了伤气。再者,如果洗头的话,应及时把头发擦干或吹干,以免受寒,长头发的人洗完头不弄干就睡觉的话,第二天起床,多半鼻子会不通气。

        其音商。多听商调的音乐,比如琵琶曲《春江花月夜》,对肺有好处哟。手太阴肺经末端第一个穴叫“少商”,肺于大肠相表里,在肠经的第一个穴叫“商阳”,这些带“商”的穴,都跟肺有关。

        其数九。肺气弱的人,选数可选四、九。

        其臭腥。鱼有腥味,金属也有一种腥味,还有海边的空气里也有一腥味,这些腥味都能补益人的肺气。鱼的气味能增强肺的功能,鱼肉同样也有类似的作用。治疗皮肤病,吃鱼肉冻也是一招。禽类里鸭子和鹅,都比较腥,鸭蛋、鹅蛋最腥,通常只能腌着吃。鸭肉滋阴润肺的功效特好,老鸭汤加点虫草,可治疗肺的阴液不足,干咳,皮肤干燥,毛发脱落。

        中医煎药的时候,不能用铁的锅来煎,而是用陶瓷的。因为用铁的,就相当于在医生开的药里又加了一味药——补肺的药,如果这副药是补肺的还罢,若是补肝的,金克木,等于给人弄了副毒药。

(注:作者多数观点整理自“国学堂·中医太美·金匮真言论徐文兵讲座)

Rank: 7Rank: 7Rank: 7

20#
发表于 2010-9-13 14:39:0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其乐无穷 于 2010-9-13 14:41 编辑

温燥则真的会伤人的津液了,它会把我们的津液蒸发出去,导致津液不足,燥邪有两个特性,一个是易伤津液,一个是容易伤肺,所以,这种温燥在秋天,往往会引起肺经的病变,比如导致感冒,咳嗽,干咳少痰,痰中带血,甚至喘息胸痛等热证。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还会引起大便干涩不畅等问题。”

谈谈学习心得,这段时间,我观察孩子如果有一些咳嗽,一定大便干躁甚至两三天才大便一次。孩子天生阴虚不足,特别容易秋燥便秘,这段时间可得小心注意,看论坛里面提到孩子便秘的妈妈也较多,这段时间的便秘一定要注意秋燥的影响。在润肺的同时注意观察孩子大便是否正常,注意消食化积和润肺同步进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11-25 12:07 , Processed in 0.03095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