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皮皮妈 于 2010-10-24 11:08 编辑
反抗规训,张扬女孩的独立、快乐和力量! ——解读林格伦的《长袜子皮皮》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教授 卜卫 2010年8月4日 上海 世博会瑞典馆 尊敬的瑞典馆理事长安妮卡.芮碧女士,尊敬的林格伦纪念奖执委会主席艾瑞克.提图森先生,尊敬的李学谦社长,
非常荣幸有机会在世博会瑞典馆发表有关长袜子皮皮的演讲,我是皮皮的Fans。为此,我首先要感谢中国少年儿童出版总社社社长李学谦先生的邀请,感谢他非常欣赏一位年过半百的教授如此钟爱皮皮,其实这种欣赏也挑战了社会对成年妇女的规训。正因为他的欣赏,所以我才肆无忌惮地在他面前高谈阔论了我和皮皮、我和林格伦博物馆以及我和童话。每次到斯德哥尔摩,我一定要去一趟林格伦博物馆,和北欧小朋友们一起在木船里“航海”、在树洞里阅读童话、在皮皮的卫生间里好奇地讨论那个没有冲走的大便,在餐厅里品尝好吃的皮皮饼……特别让我感动的是,有一次我碰到了一队脑瘫的儿童们,他们在老师们的照料下来参观博物馆,虽然他们不能像我们一样说话,但他们的眼睛放射出智慧的光芒,他们真的能读懂皮皮戏剧的快乐。我一直希望中国也有这样充满儿童活力的儿童文学博物馆,来欢迎所有的小朋友。
Pippi的中文意思是“淘气”,Pippi就是那个淘气的女孩。无论在童话和现实中,我们都很难发现一个9岁的女孩拥有如此自然的身体和自由的精神。皮皮的故事同时颠覆了两种传统:一是成人世界对孩子施加的身体和精神的规训(discipline),另一个是文化传统对女孩施加的身体和精神的规训,并通过反抗这种规训,肯定了童年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