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071|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宜蘭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4 10:45:4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zkxNDE0NDg=/v.swf





头一次看到宜蘭,是想到了慈心华德福{:1_128:}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Rank: 3Rank: 3

2#
发表于 2011-12-4 10:49:06 |只看该作者

建筑的本质是陪伴

本帖最后由 qtyang 于 2011-12-4 10:50 编辑

艺术也是一门学科,如2011成都双年展这样一场高规格的艺术盛会,配套的学术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广大艺术院校里的师生和艺术领域的学者们,对于不满足于仅仅欣赏艺术作品的艺术“深度爱好者”们来说,本届双年展的学术活动绝对是一场知识和观念的饕餮大餐———从昨天开始的“溪山清远:百年中国美术与文明史叙事”系列学术演讲与对话,到即将于9月30日举行的国际设计展路演演讲和专题研讨会,以及即将于9月30日和10月1日举行的“第五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广邀学术大腕和艺术名家,可谓场场精彩,不容错过。

  昨日下午,我国台湾地区建筑师黄声远带着他的工作团队“田中央”,来到西南交大建筑学院报告厅,以一场名为“自由的节奏”的学术演讲,向未来的建筑师们描绘他心中的“田园城市”。黄声远用影像和讲故事的方式,带领着观众穿越到由他一手打造的田园小镇———台湾东北部的宜兰,一同领略他的田园建筑理念———“田园,是世代都能定居于此的田园”“建筑的本质是陪伴”。

  黄声远是2011成都双年展国际建筑展的参展建筑师之一。在本届成都双年展国际建筑展上,黄声远与他带领的“田中央工作群”将为大家带来名为“原来”的城市设计作品。1991年从耶鲁大学毕业,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后,黄声远先后在知名大学任教19年。但在台北短暂任教一年后,黄声远决定,到宜兰去生活,去那里实践他的建筑梦想。十多年之后,宜兰在他的打造下,俨然已成为一处宜人宜居的“田园小城”。

  穿拖鞋、短裤

  在田间游晃的建筑师

  尽管黄声远的求学经历和大多数精英建筑师一样,从名牌大学毕业,到美国留学,然后在国外建筑事务所工作,但他并未从事其他精英建筑师专注的商业建筑设计,而是选择了公共设计。目前,黄声远和工作伙伴们一直待在宜兰这个小镇,做着大大小小的工程,“我们所做的事情都是我们自己也需要的”。

  黄声远与镇里上上下下打成一片,镇上大大小小的设计工作他都做,帮当地人盖房、修路、做景观、做规划,和大家一道创造生活的各种乐趣。他的工作队伍,从最初的一个人、五六个人,发展到现在的20多人。因为大多数的工作都是在田野中完成,他们把自己的这个团队亲昵地称为“田中央工作群”。“田中央,是对我们当初实际工作环境的描述。我们刚开始在宜兰工作的时候,的确是在田地的中央工作、讨论,甚至开会。我们认为要做好一个地方的建筑,一定要扎根在当地,我们这样认为,同时也这样在坚持。”

  黄声远这样描述他的一天:每天上午都会到河边游泳,然后到街边小店喝咖啡、发呆,然后再回“田中央”吃大锅饭,“如果没吃饱再去小店补个餐,才开始工作”。但这并不是黄声远闲适生活的全部,他说:“晚7点我会回到离工作室十分钟路程的家里,和太太、女儿晚餐,如果还有工作需要,9点半我会再回工作室和大家一起工作。”

  如此“来去自如”的工作生活,正是黄声远想要实现的“小城”梦想。更让人羡慕的是,黄声远目前只做离“田中央”半个小时以内车程的项目。问其缘由,黄声远表示,他希望自己的方案是经过亲身体会后的设计,因此很多需要亲力亲为,需要考虑时间成本。

  从海归建筑师到穿着短裤、拖着拖鞋走在宜兰田间地头,他的形象转变多少有点突兀。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把黄声远称为“赤脚建筑师”:“他们的方法很有趣,不赶什么潮流,像是从这片土地上长出来的。如果一个建筑师对自己熟悉和关切的生活环境有持续设计的态度,那是更加由衷的感觉。”

  “路变窄、灯调暗”

  让城市回归“原来”

  黄声远喜欢在宜兰观察动物、植物,观察老建筑和老地址。他觉得这种观察就像一首民谣,将居民的心愿,凝聚成集体对未来的想象。他心中的田园生活,应该有足够的留白,能让每个人过自己的生活。他觉得一个地方的幸福应该是大合唱。在黄声远理想的田园小城里,“路要窄一点,人才会相遇;灯要暗一点,鸟才可以休憩。”而他和他的“田中央工作群”,不断为未来排出新的顺序,调整再调整,并且坚持动手做,让城市回到“原来”。

  在即将开幕的成都双年展国际建筑展上,黄声远和“田中央工作群”将联合导演江国梁,带来一段6分55秒的影像作品,里面描绘的便是黄声远对田园的理解和描绘。黄声远还专门为这段影像写了一段文字:“自由,是最窝心的生活质量,相互支持、体谅;原来,‘田园’早已跟在这群年轻人身边。”

  黄声远及其团队的成名之作都诞生于位于宜兰。1995年,黄声远设计了多功能的社会福利大楼。“田中央的很多建筑和整个社区空间发生更密切的关系,所以很难用传统建筑评论和传统建筑学去看待。”北京的建筑批评学者史建说。

  “田中央”的建造设计延伸到历史遗产改造、河流整治、城市规划等,也包括马路街角一处旧枕木搭建的花坛。把原来十米的道路变为6.5米,只为了让人有相遇的机会;把城市照明调暗,只为了让鸟儿能休息……这些看似不可理解的设计构思,却正是黄声远实现“田园”城市的脚步。

  在黄声远的构想中,从生活细节往上构架的城市规划,才不会让城市一直膨胀。自由的城市可以让小孩安全地骑车。而且,以前发生过的故事,以后还都找得到痕迹。

  成都商报记者 向晨晨

建築為一廣泛複雜的研究領域,涵蓋了人文、科學、藝術等面向,為提供學生多元的學習管道,國立成功大學率先設置「駐校建築師」,邀請建築師黃聲遠進駐校園,將與成大共同推動優質的建築教育,讓建築教學與應用充分結合,同時加強建築學習的完整性。此舉不僅是國內首創,亦是活絡建築教育重要的一環。

14日舉行駐校建築師開幕儀式,由成大副校長黃煌煇、成大規劃設計學院院長林峰田、成大建築系系主任姚昭智、駐校建築師黃聲遠以及數十名成大建築系師生共同參與盛會。

成大副校長黃煌煇表示,建築系能聘請業界建築師來擔任駐校建築師是很有遠見的作法,因為建築就像藝術一樣,需要很多想像與創新,但是建築系的老師多在校園內教學,較少有機會接觸實務工程,不免忘記了很多創意,因此能夠把外面有創意的建築師引到學校來,跟同學們直接接觸與互動,這在國內大學建築教育尚屬創舉,希望這項創舉能一直延續下去。

成大駐校建築師黃聲遠表示,成大對我來講是一個又嚮往、又神祕的地方,成大的同學,在各政府機關裡面、在各種決策機構裡都是非常重要的人物。在我們宜蘭的事務所裡面,最近幾年來自成大的同學越來越多,來到成大,我覺得真正可以做的是互相補充養分,因為在業界做久了,最怕的就是會慢慢給自己找藉口,忘了建築的初衷。

黃聲遠建築師也說,在成大駐校期間,有一系列密集性的課程,希望每個月都可以來到成大,也舉辦工作營讓學生一同進入田中央的體制內,一同體驗真實的建築設計。學生參加宜蘭的工作營,學生們直接住在興建的工地中,體驗建築現場真實感。最重要的是學生們能把自己的體驗帶回到學校跟同學分享。

此外,學校則提供駐校建築師場地、每月定期到校進行創作教學指導,期程由學校與建築師協定。並與設計教師合作,提昇教師之建築教學技能與課程品質。另外,駐校建築師將視情況配合Design-Built Studio規劃,結合設計課程及實務操作的綜合性工作坊,並與受邀之國外建築師合作,舉辦國際交流實作工作營。(吳國棟)

建筑师黄声远在台湾宜兰小镇已经工作了10年,他与镇上上上下下打成一片,城里大大小小的设计工作他都做,或盖房,或修路,做景观,做规划,和大家一道创造生活的各种乐趣。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工作,一个真正的社会性的草根的建筑运动。

  在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的布展现场,我们采访了这位来自台湾的建筑设计师。



  15分钟的城市
  将城市变小,是我的工作目标。你在城市里所要决定到达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只需要15分钟的车程之内。白天我们可以呆在有7-eleven的城市,晚上我们可以在田野里讲故事,到市政府的路要穿过我家的后院……城市变小了,人们更容易出去,当然也更容易进来。

  工作在田中央
  我们的工作室叫“田中央工作群”,一个很有乡土气息的名字,我们并不是故意去追求这个诗意的名字,因为这是我们当初实际工作环境的描述。我们刚开始在宜兰工作的时候,的确是在田地的中央工作、讨论、甚至开会。我们认为要做好一个地方的建筑,一定要扎根在当地,我们这样认为,同时也这样在坚持。我们是“在地”设计师,我们一直呆在宜兰这个地方,做小镇里各种大大小小的工程,我们所做的事情都是我们自己也需要的。



  不打算往外开拓
  我没有打算离开宜兰,去开拓外地更广阔的市场。我喜欢我现在的环境,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不需要太多的计算,并且跟大城市比起来,这里有更多的人文化因素。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自在的生活,但是这并不影响我的专业。我想,在我没有考虑清楚之前,我是不会去往外开拓的。

  只想做个“水沟”设计师
  我不愿意做大师,我只想做一个快乐的建筑师。有时候我觉得大师的作品太可怕了,他们试图用自己的思想去改变一个城市里上百万人的生活方式!这实在很可怕。我更愿意做“水沟”里的设计师,做我们所需要的,做周围的人所需要的建筑。

Rank: 3Rank: 3

3#
发表于 2011-12-4 10:51:30 |只看该作者

宜兰:黄声远与赖青松



一条通往外界的公路,一个开着拖拉机的宜兰农民。



农田,槟榔,远山。



黄声远背倚稻田,他的建筑事务所名为“田中央”



不知道黄老师是不是每天都穿拖鞋来上班。



西堤屋桥的模型。



宜兰县社会福利馆实景。



宜兰盛产葱蒜,黄声远为三星乡设计的社区展演设施不仅借用了农业棚架的造型,更直接模拟葱的形象。这个设计又叫“葱蒜棚”。



这根弯折的钢葱是典型的黄声远式的幽默,让人深感他扎根宜兰的快乐。



圣嘉民启智中心。



原以为黄声远只做些小尺度的建筑,但这个中心的规模完全推翻了我的想象。



正在施工的圣嘉民启智中心第三期。



从圣嘉民启智中心的屋顶远望宜兰的民居。



员山乡的神风特攻队飞机堡遗址改建。



伸向天空的钢桥,仿佛飞机冲刺的轨迹。



从室内外望。



室内的结构借用了碉堡的造型。



室内。



飞机堡的原构。



屋顶。黄声远喜欢开放屋顶让人们攀爬,使之变成有趣的乐园。



两位追随黄老师的有志青年:左边是杨绍凯,右边是蔡东南。



罗东新林场的跑道桥,把体育跑道做成错落有致、变化多端的景观。



我留宿的三星乡张宅,是黄声远的早期设计。



从张宅早起,看见芭蕉和葱地。



离开黄声远,去拜访谷东俱乐部的实践者赖青松



1970年出生的赖青松,在宜兰租田耕种,成为志愿农民,并动员都市人共同购买,成为“谷东”,分享他生产的“青松米”。著有《青松种田笔记》一书。



赖青松租住的田舍。



宜兰饱受台风之苦,自然灾害频繁,因此人们广筑庙宇,祈求神灵庇护。



离开它的时候,我也在心中默念,愿天佑此方水土......       [最后修改由 OUNING, 于 2009-09-08 00:11:28]


引自:http://www.alternativearchive.com/ouning/article.asp?id=677

Rank: 3Rank: 3

4#
发表于 2011-12-4 10:58:43 |只看该作者
建築[/url] : 黃聲遠-當代宜蘭風土建築獲獎[/td]                [/tr]
                [tr]                        [td]發表人 匿名[/url] 於 2004/11/4 21:16:19 (14798 人讀取) [/td]                [/tr]
                [tr]                        [td]

本文來自  中時網路藝文村[/url]

丁榮生/台北─威尼斯專訪  (20041102)

「對我而言,再拿一座建築獎項除了高興外,更覺以『宜蘭河畔舊城生活廊帶』系列作品得獎,深覺十年在宜蘭的蹲點,是與當地居民共同參與環境改造與社區總體營造的雙重意義;宜蘭的環境觀也因深化為庶民集體意識,所以藉此生活廊帶,連結生活空間的舊貌新意與親水樂趣,是這份宜蘭意識的榮譽。」回台10年首度偷閒去歐洲考察的建築師黃聲遠正在威尼斯機場,聽到得獎消息,結巴地說完這段感言。

    由建築師雜誌社舉辦「2004台灣建築獎」昨日出爐,剛完成的「霧峰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邱文傑與莊學能)」與「[]宜蘭河畔舊城生活廊帶(黃聲遠) [/url]」共同獲得台灣建築獎年度最高榮譽肯定;佳作獎有[]宜蘭縣政中心凱旋社區公園暨新福宮廣場(龔書章+吳建德)[/url]及國立台灣美術館整建(張哲夫+楊家凱+陳森藤)。

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黃聲遠打造的宜蘭系列作品,10年來代表作:有西堤社福館與屋橋、三星鄉公所展演棚、礁溪竹林養護所、宜蘭礁溪林宅山忠烈祠、傳藝中心四期、楊士芳紀念林園、宜蘭河整治工程、慶河橋、碧霞宮古蹟整修、羅東第二文化中心、宜蘭車站丟丟銅城鄉新風貌計劃等,及去年的總統府國慶牌樓。這當中最大的特色是,他不出宜蘭,除了牌樓臨時建築之外。

但他不是宜蘭子弟,甚至是一個外省第二代,但今天沒人認為他是一個宜蘭的外人;因為十年前,從美國耶魯大學畢業又在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建築系擔任助教授,還在洛杉磯名建築師瑞克.摩斯事務所多年後。回到台灣應老朋友之邀,他選擇了當時鄉下得不得了的宜蘭「一蹲十年」,在宜蘭穿拖鞋、隨時去游泳的擺脫建築精英做法,並從礁溪設計一棟水中民宅開始他的設計事業,到今天得獎超過二十座,但以宜蘭系列作品獲獎,他說:意義非凡。

拖鞋、短褲是他宣稱適合宜蘭的穿著,正如同他在這裡蓋適合宜蘭的房子,礁溪民宅屋基整個是挑起來的,所以這整個房子是魚繞著房子在游,因為那裡到處是湧泉,於是選擇盡量留住這塊地的原有特色。這樣的建築概念恰好是十年前游錫?作宜蘭縣長時所推動的宜蘭厝概念,也就是鄉間「樓仔厝」不必全台灣都長得一樣,應該有更適合宜蘭氣候環境與人文特色的「宜蘭厝」。

將建築物融入環境中,讓住在這裡的人跟房子跟土地產生更密切的關連,這是他及一些設計「宜蘭厝」建築師的觀念,但他強調,「宜蘭厝不是一種特定的建築模式,而是一種設計房子更謙虛面對既有環境的觀念。宜蘭因此越來越多有趣的房子,而這位40歲的建築師卻發覺,不只建築的人連一般民眾都越來越重視生活環境,不只是買賣的那些土地,連道路水圳、山邊、海邊,都有人注意。

這幾年事務所裡擺滿了各種比例的宜蘭都市規劃模型,許多對宜蘭感興趣的建築系學生也陸續加入黃聲遠,一起思考該把宜蘭城變成什麼模樣。他宣稱:「我們做宜蘭火車站丟丟銅計劃就是這樣出來,沿著城穿過來,而且都騎腳踏車或步行就可以上,所以整個宜蘭城會變得是比較人文旅遊的城市。他指著模型說,再一年宜蘭火車站前廣場將出現大變化,有老倉庫改建的懷舊人行道,還有九芎樹造型的巨大棚架,導引人回家。

雖年輕,但更給年輕建築人須多機會去挑戰個可能,讓他們實踐心目中理想的設計夢,他說:我以民間建築學堂自栩,而他也不打算離開宜蘭,他認為每個人生活都不一樣,但建築是一生的邀請,永遠有各種可能性,於是他營造出一個被認為是「當代台灣最感人的生活環境夢想者」。

專業上,他力主,技術層次雖受限,但材科與組構仍應力求清晰原創。純化並善用任何一個被精選留下來的設計動機,並要重視手工藝精神。無論建築規模有多大,他喜歡穿透、明亮,那種雞犬相聞的架構。並偏愛物質匱乏時期的簡易構造,強調要有自主、未來性的生活想像。拔地而出的土味是重點,保以地球村、歷史的座標,來衡量每一個動作。印證「人」才是環境演化中,最重要的決定因素,當一般建築師在作品中標榜獨特的自我風格時,黃聲遠卻逆向思考,提出「沒有風格才是最好的風格」欣賞傳統建築的尺度感,從中得到很多靈感的黃聲遠,除不破壞整體環境、堅持無風格主義之外,還喜嘗新設計。

    評審認為他誠實的態度很可貴、堅持理想令人感動。作品展現建築師對社會的愛與貢獻,手法及材料的使用具實驗勇氣,也成功達到。

附錄:黃聲遠建築事務所負責人黃聲遠


到宜蘭實踐建築理論 \ 王潔雯

擁有美國耶魯大學建築碩士的學歷, 黃聲遠不是留在台北,而選擇來到宜蘭,在宜蘭的綠地走出自己獨特的建築之路……

一般人很難將建築師與短褲、拖鞋的形象連在一起。

然而,從美國耶魯大學畢業,選擇到宜蘭來實踐夢想的建築師黃聲遠,卻是不管參加多麼重要的記者會、出入任何高級餐廳,總是一貫的標準「行頭」。

短褲、拖鞋不是專業與否的評斷指標,但卻透露出建築師怡然自在的生活態度。

 很多人問黃聲遠,為什麼回台灣之後,放棄很多好的工作機會,而選擇境內移民,在沒有任何淵源的宜蘭定居?

 故事要從大學時代說起。黃聲遠念東海大學時,第一次來同班同學陳登欽(現為宜蘭縣建設局技正)家玩,覺得宜蘭有很多事都是靠感覺在運行。

 人際關係中,安全體系很緊密,鄰里社區互相照顧、互相幫忙是理所當然,不會馬上去兌現,也不會講出來,要求對方有所回報。「這種價值觀跟我很靠近,而且只有在宜蘭才找得到,」黃聲遠對宜蘭的第一印象,至今仍十分鮮明。

 黃聲遠表示,以前讀書時,總覺得社會是大染缸,會有很多無奈和妥協。來宜蘭卻可以挑戰你自己,不做重覆的事。環境就像是個大研究所,精準、專業也許比不上大都市,但在對生活反省、人性方面都很好。

 有點封閉的地方,比較容易做夢,大量地做夢,總有一些會變成真的。在黃聲遠參加縣政府會議的經驗裡,覺得是一群理想主義的人在一起做事。互相鼓勵、激盪的結果,讓人更有膽量去實驗一些構想,而且宜蘭的步調慢,也讓人有機會停下來想一想,不然資訊太快、垃圾資訊過多,人不會有時間去想事情。
 很多建築師已經退化了,在學校裡教的東西,跟現實不合,當有實際的機會去做時,也很商業,不人性化。

學校教的也能實踐

 有感於太多人已經失去做夢的能力,所以黃聲遠在宜蘭帶著年輕人做事,目的是希望讓更多的建築師有機會經驗一次好的感覺,讓他們發覺這樣的事務所也能生存,「學校裡教的東西,也有實踐的可能。」

 一種準公共空間的概念,在宜蘭已經慢慢地在形成。黃聲遠表示,以前家以外的地方都亂丟,但現在每個家庭都會布置,從家裡蔓延出去的地方,每個人都要照顧它。下一步就是社區意識,大家有了居住環境值得經營的觀念之後,便會一起分享自己建立空間的美好感覺。

 在黃聲遠的認知裡,所有的城市都是從鄉村長出來的。仔細觀察,跟花蓮等其他地方比起來,宜蘭並沒有真正的自然,所有的綠都是人為的。

 那是一種被精緻化的田野之美,有種細心照顧的感動。「這塊土地因為被細心照顧,所以很乾淨,」這樣的結果,印證了「人」才是環境演化中,最重要的決定因素。

 建築是環境中的衍生,所以應該是融入環境,而不是造成地景的突兀。當一般建築師在作品中標榜獨特的自我風格時,黃聲遠卻逆向思考,提出「沒有風格才是最好的風格」。

 好的房子,不會引起注意。在環境當中,不會少了什麼,也不會多出什麼,和環境是融為一體的。在他的建築理念中,「沒有風格,是一種態度,」娃娃臉的黃聲遠,有著隨性外表下的堅定執著。

 平常喜歡亂逛一些舊的建築,欣賞傳統建築的尺度感,從中得到很多靈感的黃聲遠,除了不破壞整體環境、堅持無風格主義之外,還喜歡嘗試新的設計。
認為對每個地點都要有認同感的黃聲遠,喜歡在不同地區,實驗不同的建材或設計,營造出屬於當地文化的趣味。例如拿蘭陽溪的卵石,當成磚房子的外牆,感覺上跟周遭的環境很相容。

 三星鄉以生產蔥蒜出名,所以黃聲遠在鄉公所設計展演棚時,就以蔥蒜的形狀和顏色來表現。結果反應非常好,大家一看就知道,那是自己的東西,感覺很親切,不會有距離感。

 傳統藝術中心是海邊沙丘地的建築,所以黃聲遠選擇用水泥安全瓦,會長青苔,而且模仿舊式建築,在屋頂開洞,從中長出一棵樹,有點舊舊的古味,有「時間」的感覺在裡面。

 這樣天馬行空的創意,也需要有好的土壤來蘊育。而宜蘭就是有一股跨越時空地圖的力量,除了對新建築有新的概念,對於古蹟的維護再生,也有獨到的想法。

 以黃聲遠參與設計的忠烈祠為例,建築主體是個透明的空間,燈光的設計是照著老建築和石頭。不管從裡面往外看,或外面向裡看,都讓人產生很多想法。在長長的石階旁,則呈現一些古文物,成為邊坡遺址展示館,讓神社展示更活潑,並將周遭環境規劃成生態步道。

Rank: 3Rank: 3

5#
发表于 2011-12-4 10:59:22 |只看该作者
好的價值可以被實踐

 原先是一個陰森、少有人煙,且負有保衛鄉土責任的地方,現在則賦與新的意義,要保護環境,成為宜蘭的環境博物館。

  空間是延續而變動的,瞬間的決定往往決定了未來的走向。歷史在不斷決定當中被形成,沒有好的例子做參考,不會相信有用,而知道歷史之後會有使命感。黃聲遠正是希望用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向民眾證明,「好的價值是可以被實踐的。」

 累積了幾年在宜蘭做事的經驗,黃聲遠觀察宜蘭人討論事情時,旗幟十分鮮明,對事不對人,不管導致成功或失敗,都願意為自己的想法負責。

 但他也坦承,其實很多東西是剛好調頻調到的,現在論述都從文化出發,所以顯得宜蘭是如此與眾不同。如果換到另一個擂台,要比賺錢,情況就不一定了。

   其他地方可能為了爭取經費,把力氣花在行政上,黃聲遠對這樣的現象感到不以為然。他認為,用人際關係來處理事情會很局限,因為自己政治手段沒那麼高,所以喜歡講道理,也不認為用人的關係,可以解決所有的事情。真正面對限制、用創意思考、化危機為轉機。

 他這樣的態度,在宜蘭可以得到支持。由於宜蘭人的想法受日治影響大,是斷章取義的日本文化,沒有複雜的人的鬥爭、沒有政治分配,發展到一個極致,於是成為民主聖地。

 在黃聲遠的感覺中,在宜蘭做事,跟學校的環境沒什麼差別,去開會的時候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學者不掉書袋、行動力強,互相攻擊的火力都很兇猛。但只要是善意,以問題解決導向、公共利益為前提,都會得到支持,這樣子也就相對單純。

 另一個優點是可以累積信用。彼此間有信任感,知道對方講的不一定對,但因為沒有別的目的,所以互相願意傾聽,比較坦然、容易。這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在良性循環之下,互相信任、討論、調整,累積經驗後,能力就愈強。

 在學校的時候,黃聲遠萬萬沒有想到,可以有這樣的環境,每個人都期待你天馬行空地去想事情,幫忙大家做創意、提瘋狂的想法。「這種感覺非常過癮,」他一臉興奮地說。

★★黃聲遠導覽宜蘭★★

 真正在宜蘭居住的人,不會去一些塞滿觀光客的景點,一條小溪、一個自然湧泉,就可以讓人玩上大半天。

 宜蘭跟水的關係是很密切的。因為到處都是水,有很多水圳、上水路、下水路和溫泉。

由於農夫的衣服全是泥土,用洗衣機洗不乾淨,所以會在戶外的湧泉,搭個簡單的洗衣棚來洗衣。這種洗衣服、玩水的空間到處都是。每當黃昏的時候,家庭主婦到泉水旁洗衣、閒話家常,形成一種獨特的社交行為。

★★黃聲遠推薦的親水景點★★

●鼻仔頭圳水門 (員山鄉逸仙村)
●大湖水源區
●自然湧泉——大洲、 員山

★★黃聲遠在宜蘭的代表建築★★

●社福大樓
地址:宜蘭市民權街1-8號
電話:(03)9356672
●三星鄉公所展演棚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成功路67 號
電話:(03)9892018
網址: http://www.sanshing.gov.tw
●礁溪竹林養護所
●員山忠烈祠
地點:員山鄉外員山南面小山丘上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第四期建築工程
●楊士芳紀念林園

Rank: 7Rank: 7Rank: 7

6#
发表于 2011-12-4 13:24:32 |只看该作者
能到这个地方当农民,太幸福了。{:1_135:}
早睡早起身体好,妈妈好,全家才好。。。

Rank: 8Rank: 8

7#
发表于 2011-12-4 13:40:15 |只看该作者
哇,好喜欢啊!
博客http://blog.sina.com.cn/aimeiyanya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11-23 17:00 , Processed in 0.02772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