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客户端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蓝田日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英语教育] 成人英语自学探讨——非专业人士的一点感受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107#
发表于 2017-12-2 10:34:3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蓝田日暖 于 2017-12-4 08:54 编辑

这几天对某些语法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了“新”的学习过程。

保持着对英语的持久兴趣,加上视听层面的专注力,我的记忆力大幅提升。我的学习,包括掌握单词,早就不再是过去的模式。在产生兴趣的时候专注地读、听、写,效果会非常好。不过,因为我的关注点非常多(读文章时,如果本着学习的目的,我会一字不漏地读,同时注意文章的语法,标点使用,以及句子结构),第一遍会比较慢。虽然慢却可以一次性记住许多要点。

最近在yourdictionary上看了三篇对连词的介绍,每篇看了两遍,要点基本掌握了。连词的认识与掌握在英文写作中是极重要的。在写作中很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缺乏连词,把两个句子用逗号隔开,直接结合为一个句子,这是错误的句法。

最常见的并列连词(coordinating conjunctions)是and, but, or, so,但还有for, nor, yet. for在写作中可以不用到,直接用because就行。至于yet这个词,还是主副词,作连词用时,和but一样的意思。

英语语法中很注意词性之区分,查字典时可以多关注词性,连词简写是conj. 名词 n. 副词 adv. 形容词 adj. 动词v./vt/vi,介词prep.。意思一样,词性不同,用法就不一样。比如so和therefore都有因此、所以的意思,但so是连词,它可以用在逗号后,连接两个句子,而therefore是副词,需要在前面加上连词and,如果没有连词,这个句子就有了语法错误。

从有道的例句里找例子:

Another big issue: Land is plentiful in the U.S., and therefore landfills are cheap.

Typically, the majority become convinced during the second stage and therefore the psychological background changes.

"The two guys started messing with him, so he beat them up, " his friend said.

至于逗号与连词的使用,一般来说,连词前后是两个可以独立出来的句子,连词前需要加逗号,如果是词和短语的组合,可以不用加。不过越来越多人不作这样的区分,你也不能说不加逗号就是错的。

比如:

I went for shopping, and she visited one of her old friends.

He knows how to play football, basketball and badminton.

She took the garbage out and cleaned the hallway.


成组出现的关联连词(correlative conjunctions),主要是both...and, neither...nor, either...or, not...but, not only...but also, no sooner...than, hardly(/scarcely)...when

I like both reading books and jogging.

He is either in the classroom or at the background.  Either she is lying, or she doesn't know what really happened.  

What she prefers now is not a glass of water but a cup  of hot coffee.

He threw out of the window not only her stuff but also his kids'. Not only does he agree with her, but he also wants to support her idea with some funds.

No sooner did I enter the room, than he called me and asked me to immediatley go back. 一……就 我刚进房间,他就打电话过来,叫我赶快回去。

hardly(/scarcely)...when

Bill Gates was scarcely past puberty when he started Microsoft.

Rank: 8Rank: 8

106#
发表于 2017-11-26 18:31:4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蓝田日暖 于 2017-11-28 22:27 编辑

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集合or集体名词(mass nouns or collective nouns)……

阅读的时候,难免会注意到一些“奇怪”的名词,比如money, furniture, evidence。如果按照中文来说,这些不都是可数的嘛,可英文里面就是不可数。如果只是阅读,也就罢了,如果要写作的话,这些点还是搞清楚一点为好。

好吧,那就搞清楚一点吧。先简单查查字典——好嘛,不同的字典就有不同的说法,柯林斯词典把不可数名词和集合名词(mass noun)作了区分,有些词典没作区分(就只有可数和不可数名词)。网上查了mass noun,结果又告诉我,这些不可数名词吧,有时候又是可数的,就是说有些词有时可数,有时不可数,依具体情况而定,比如说food--感兴趣可以查一下staple food, fast foods等词。

我有种越查脑子越乱的感觉,于是我又点进了一个博客。博主说自己是个有强迫症的人,经常会热情地指出母语非英语的人使用英语时犯的一些基本错误,但是遇到别人问他名词的可数与不可数时,他要强迫也强迫不起来了,因为这事很难说清,所以有点底气不足。他举了个例子,比如一些词典中明确定义的不可数名词,如今满世界包括一些权威报纸都在用复数形式,这叫他怎么说?最后,为了省事,他不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只是让提问者注意以下几个词的用法,它们是:

evidence, wine, work, equipment, research. 这些是不可数名词,但特别容易被误用成可数名词。

一般来说,遇到不可数名词,尤其是相对具象而非抽象的不可数名词,常用限定词为:a piece of, a lot of, a huge/large amount of(这个就可以无限延伸了,比如a pile of, a box of, a bottle of...), (not) much, little, a little。

a piece of 用的真是太多,一件家具(a piece of furniture),一件首饰(a piece of jewelry),一条信息(a piece of information),一……

想了想,我也决定偷懒,具体规则和更多的细节留待以后琢磨,先特别注意自己容易弄错的不可数名词,主要是上面那几个:furniture, advice, information, evidence, news, food(有时候可数,是指多种), money等。为什么容易弄错呢,那是因为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容易想当然地认为这些名词是可数的,但在英文文法里,它们是不可数的。而那些抽象名词(比如焦虑),我们本来就不会认为可数,就不容易弄错,不会在前面加上a/an/one/two/a box of之类的限定词,我们不会说一个焦虑,两个焦虑……但是在不清楚家具的词性前,我们就可能说two furnitures--两件家具。

好像有点烦。

然而,还有得烦,别忘了,还有那些个只能是单数的可数名词(catch a cold),还有那些个只以复数形式存在的名词比如trousers, scissors, pants……

精确是精确了(其实只是相对的),烦也是烦。烦是烦,但该了解还是得了解。

Rank: 9Rank: 9Rank: 9

105#
发表于 2017-3-7 03:41:54 |只看该作者
That's awesome! Learning English should be step by step,so take it easy and enjoy it!

点评

蓝田日暖  Yes, yes. Thank you. ^_^  发表于 2017-3-9 11:57:32
新生活

Rank: 8Rank: 8

104#
发表于 2017-2-24 22:32:4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蓝田日暖 于 2017-2-24 22:36 编辑
敬听 发表于 2017-2-24 20:41
If you felt bad about reading a book, you might have chosen the wrong one.

It's necessary to cho ...


Great advice! Less than 1/3 new words; still a wonderful book to help me improve my writing. Those feelings happened when I wanted to take a quantum leap of knowing every word on the page, so that I could read directly without any checking. They are gone now. I just made up my mind about how to use this book--seeing it as a book that can fulfill many desires of mine, in terms of improving my English. Jane Austen is one of my favorite authors and Persuasion is one of my favorite books. So, a really good learning material for me.

发个表情咋这么难。只好手动鲜花了。

鲜花.jpg

Rank: 9Rank: 9Rank: 9

103#
发表于 2017-2-24 20:41:34 |只看该作者
If you felt bad at reading a book, you might have chosen the wrong one.

It's necessary to choose the RIGHT book for your own reading level.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a book which has less than 1/3 new words  you didn't know is suitable. So, you just need to change another one!

FYI
新生活

Rank: 8Rank: 8

102#
发表于 2017-2-24 17:41:3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蓝田日暖 于 2017-2-24 17:49 编辑

I was reading the book Persuasion, and highlighting those new words in order to look them up in the dictionaries. Some time later, I felt a bit frustrated, being overwhelmed by the fact that there were so many English words I knew nothing about.

I closed the book, and decided to do other things. As I went back to thinking about it, I recollected some important attitudes I had several years ago, when I began to set aside time to learn English on a daily basis. I was not taking score so much then. In fact, I just spent about 20 minutes every day, getting familiar with some new words,  and let it go soon, not thinking about its immediate results. If frustration or overwhelment hunt me at the time, I might have stopped that kind of learning.

Years later, another new and kinda leading-edge attitude came to me. I began to deliberately celebrate my improvements on English, even it only meant knowing one English word.  One word?! Yes, that's what I was doing. Celebrating very subtle improvements, on my mind, often. What a wonderful attitude! It made the learning process more pleasing, much easier, and also more resultful. Enjoyment on the learning journey; and then satisfying and wonderful continual improvements along the way--this is what I want: I want to reap continual good feelings and intelligence and abilities, on and on and on...

Rank: 8Rank: 8

101#
发表于 2016-9-28 19:01:3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蓝田日暖 于 2016-9-28 19:06 编辑

随意扯几句语法相关。

语法部分,还是推荐「文法俱乐部」。呃,其实是我懒,没看过其他系统性的语法书了。可实践证明,这本书还是相当不错的。

我对词的词性还是挺关注的,因为这和写作、口头表达关系很大。

在冠词、名词、形容词、副词、动词、感叹词、连词等词中,可以多注意下连词,记住基本的连词,不要在需要有连词的时候忘记连词。

常用连词:and, but, or, so, because, then等。注意区分某些连词和副词,so是连词,而therefore是副词,therefore前面通常要加个and。

有道词典里的灵格斯英英词典挺好的,具体而生动。

冠词、单复数有点叫人头痛,正式词典和日常使用可能会有出入,比如字典上不可数,许多人用成了可数,也不能说后者有问题,因为后者可能已成大众用法。

句子结构,不想看小说、长文、书籍之类的,那可以直接看有道词典的权威例句,加以琢磨。单词用法,可偶尔注意一下这个词是英式英语还是美式,如果英式的话(比如loo),例句可能大多来自BBC。

许多俚语、网络语,用有道词典搜索效果差,直接网页搜索,或者去那几个比较大的英文词典网比如free dictionary,不过一般百度就够了。

Rank: 8Rank: 8

100#
发表于 2016-8-27 22:02:2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蓝田日暖 于 2016-8-29 12:11 编辑

再说听力

两个人决定来一场搏斗,A信心十足,因为自己掌握了大量套路,也非常清楚对手所习武术的惯用招式。

他微屈膝,大方优雅地做了个"请"的手势,脑子里已经瞬间闪过一些可选的对招。接下去就看对手出什么招了,不必主动,可以见招拆招,然后找准时机给对方重重一击。

可当对方左闪右避飞速移到他身侧,并从下至上给他的俊脸狠狠一击时,他的内心有千万只羊驼奔过:这傻逼怎么不按套路出牌?这是泰拳,还是。。。。。?

他瘫在了地上,对手居高临下地看着他:什么泰拳,左勾拳右勾拳的,管用就行。和你打,这个就行了。

在听了n多标准听力材料后,自信地下了部剧,觉得听懂不成问题了,据说语速不夸张。

点击播放。然后:
我去,他在说什么啊?这是哪门子口音?这位哥们怎么这么有个性,怎么每个词到他嘴里就前面一半气势如虹、后面一半几不可闻?虽然像rap一样有节奏,但是听他说话,脑细胞死得特快,心情还非一般烦躁。呃,虽说这部剧的速度总体不夸张,但总有那么几位像机关枪,碰上他们还盲听,那就是傻。还有这位姐们,你为什么那么多口水音,你为什么不能发清楚一点呢?。。。。。。

躺枪的电视剧:
你可以不看的。你可以去听标准英语、标准分级语速的节目。你也可以去看专门给小孩看的某些动画。

呃,难道我要去熟悉各种口音?
如果你经常要和某种口音打交道,那不就得去熟悉吗?

如果那个人说话老吞音,语速还无预兆地时快时慢,我也得去熟悉?
如果你要和她长期合作,她又不可能改变这种讲话方式,你是尽量熟悉她的语言方式好呢,还是常常一知半解、pardon个没完或自己补足对方的意思好呢?

世上有那么多口音,还有千奇百怪的说话方式,什么时候能说自己听力牛逼呢?
能进步一点是一点。能多掌握一种口音是一种。说"这印度人的口音太重了,听不清楚他在说什么"很容易,也许还会有许多人同意你的看法,但如果这个人的演讲内容正是你很感兴趣的,能直接听懂他在说什么不是很棒吗?

口音、语调、语速等说话习惯是较难改变的,一般人没事也不会特意改变,更不会主动为你改变,这既意味着你如果想听懂他们在说什么,行动的一方该是你,也意味着他们的口音、语调、语速等说话方式包括常用词汇都是有规律可循的,用心去熟悉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Rank: 8Rank: 8

99#
发表于 2016-8-23 09:01:5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蓝田日暖 于 2016-8-23 09:07 编辑

最近发现了一部英剧,又开始用以前看生活大爆炸的听与学模式。

很久不看欧美剧,甚至连影视剧都不怎么看,所以一开始会发懵,处理不了那么多视听信息。不过静下心来看与听,又会慢慢找到感觉。

因为是英剧,口音方面确实不如美剧来得熟悉,就需要高度的注意力,专注地竖着耳朵听。而且要提醒自己,听不清的地方别烦躁,越烦越听不清。

看完第一遍主要享受了剧情,第二遍就是听与摘记生词与习语了。摘完后,一个个查,明确它们在剧中的含义,再去看剧或听剧。查的时候最好分清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有些单词和词组具有地域特色,英国有美国没有,或美国有英国没有。发音也会有区分,可以稍微关注自己不熟悉的发音,有助于提高听力,不至于听到它们时卡住。

看剧学英语是明显的情景式学习,可以关注剧中人物一来一往的对话,尤其是那些日常对话。确实要比书面语来得随意,省略--常常省略主语或其他现场对话中一目了然的成分。

至于专业性的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这些内容的价值决定是否记忆与应用,这个在中文背景下也适用,比如医疗背景的剧,许多观众不熟悉也懒得去关注那些医疗术语与常识,尽管它们都用中文表达。

对我来说,目前像这样的看、听与学,已经有了新的最主要的功能--让大脑集中于一个对象,心无旁骛。算是提高专注力,让大脑保持灵活的一种方式。而这种心态的好处是,英语能力有进步是锦上添花,而非心理上必须达到的结果,因此更容易持续下去。

总的来说,我学英语不涉及大量的毅力,更多是兴趣,因为是兴趣,所以心态更放松,就越能挖掘它的新功能。有人说让我做张卷子冷静一下,或者让我打盘游戏冷静一下,我则可以说让我背些单词冷静一下。此时,学习的最大功能就是静心,记住了一些单词则是锦上添花的副产品。

成年人可以思考一下学习的这种好处,在无聊或心有点乱的时候,去学习一些需要注意力的东东,甚至做数学卷子也行,最好半个小时及以上,随着注意力的转移,心静的可能性很大。而副产品则是某些知识的增加,某些能力的提高。

Rank: 8Rank: 8

98#
发表于 2016-8-11 15:10:1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蓝田日暖 于 2016-8-11 15:13 编辑

最近摘抄了一篇长文,手抄完读了一遍,一些单词不知道意思或者不能百分百确定意思,但这并不影响我对核心概念的理解、思考与应用。

但这一次,我想查找确认每个生词的意思,为的是了解细节,因为有时候生动的细节读起来很有意思。其实中文阅读也是一样的,了解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和关注核心、淡化细节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我把每个生词圈出来,根据上下文确定了每个词的意思,仔用笔把中文意思写在了空白处以加深印象。知道这些词的意思后,作者写的那个例子就变得无比生动了,画面感十足,因为是个有趣的故事,包括多处笑点,所以我理解得很开心,最后把整个例子在脑子里过了一遍,自信地说可以很快用中文重述故事。

花时间吗?确实花了点时间,不过这是另一种重要的阅读学习方式。如果我真要感受文艺类小说的美,我肯定得这么干。尤其当作者是精雕细刻型时,如果你还带着一堆生词阅读,估计会miss文章的重点,get不到文章想表达的意境。

以上是英语阅读理解的一点新感受。

Rank: 8Rank: 8

97#
发表于 2016-8-11 11:32:21 |只看该作者
正在做孩子学英语的计划,有参考作用

点评

蓝田日暖  谢谢roselan的鲜花。  发表于 2016-8-11 15:16:13

Rank: 8Rank: 8

96#
发表于 2016-5-12 20:56:4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蓝田日暖 于 2016-5-12 22:10 编辑

敬听 发表于 2016-5-12 17:27
另外安利两本我觉得比较好用的书。

一本是剑桥的英语语法在用,分低中高三级,一般有英语基础的直接买中 ...


谢谢,我刚从书架上翻出了<牛津中阶英汉双解词典>,也是本好书,附英英释义,而且中文翻译也不错,如果能把它看熟,那阅读写作水平肯定大有提升。不过看词典,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太枯燥。

也安利一下,这本词典编得很用心也详细。如果关注翻译和写作的,里面的用法详解包括辨析很有用。里面有比较详细的可数不可数词性说明。比如正规写法中,furniture家具就不可数,很多家具可以表示为much furniture,一件家具是a piece of furniture。future解释为前途时可数。funny除滑稽好笑外,还有古怪、奇怪的意思----想当然地选第一种意思,如果是翻译,质量可能会受较大影响。

点评

敬听  牛津词典确实不错,有手机版的  发表于 2016-5-17 16:14:11

Rank: 9Rank: 9Rank: 9

95#
发表于 2016-5-12 17:27:02 |只看该作者
另外安利两本我觉得比较好用的书。

一本是剑桥的英语语法在用,分低中高三级,一般有英语基础的直接买中级即可,要买英英的,千万不要买中英的。
一本是关于美语发音的 American Accent Training,很多发音细节练习,可以让你的语音语调更地道好听,也很好。
新生活

Rank: 9Rank: 9Rank: 9

94#
发表于 2016-5-12 17:19:12 |只看该作者
也算是成人自学英语有大半年了,不像楼主是为了诗和远方,我主要是为了生存

我的英语基础就是大家都有的曾经应试用的那些,将近二十年工作基本不用的结果是,几乎忘记了大半,听说还好,尤其是写,做到了提笔忘字这大半年虽然生活在国外,但是依然不算有英语环境,因为是在法国,当然比在国内好多了,因为大多数时候需要用英语和别人交流,虽然很多时候别人是被我逼迫的

坦率的说,这大半年来口语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写提高不太大,毕竟只需要回回邮件短信什么的,都还比较简单。我的方法和楼主有很大的雷同就是阅读+美剧/电影,我个人觉得《摩登家庭》、《吸血鬼日记》和《绝望主妇》比较适合练习日常生活口语,《傲骨贤妻》和《国务卿女士》适合练习办公室日常英语,当然后两个偏律政风,很多人不喜欢。选美剧除了台词规范语音标准,最最重要的是你要自己喜欢,包括那个剧情,只要有兴趣看,才能持之以恒地学习下去,所以别人即便推荐了很多,还是要选自己最喜欢的。

练习的方式和楼主大同小异,先是看一遍了解剧情,然后多看几遍尽量跟读。这样的好处是提高很快,但是坏处是很枯燥,不容易坚持。后来我发现生活口语重复率很高,即使我们模仿过的忘记了,也会在其他场合重复出现,所以,我改为看的时候看到感兴趣的句子直接模仿,剩下感觉难的直接放过,听个语感学个生词什么的,等待以后重复出现时再加强记忆,这样让我不知不觉中GET到了很多地道的说法,然后又相对轻松。我其实从小到大都不是一个特别勤快刻苦的人,所以我总是想方设法找一个能偷懒又有效的方法,我自己感觉这样的日积月累也能有所提高,供大家参考吧


点评

蓝田日暖  我也这样,太术语难记的就放弃了,「生活大爆炸」出现科学类术语或理论的,基本忽略。  发表于 2016-5-12 21:00:30
新生活

Rank: 9Rank: 9Rank: 9

93#
发表于 2016-4-28 23:42:08 |只看该作者
楼主和学父的英语都挺赞啊

点评

蓝田日暖  谢谢!^_^  发表于 2016-4-29 10:47:52
新生活

Rank: 8Rank: 8

92#
发表于 2016-4-28 15:01:45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个好贴

下了好多次决心学习,再下一次

点评

蓝田日暖  谢谢Bill的鲜花。  发表于 2016-4-29 10:48:17

Rank: 8Rank: 8

91#
发表于 2016-4-27 20:36:0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蓝田日暖 于 2016-4-27 20:52 编辑

关键词与应用

我很少看英文小说,读与听的英文资料多是可以应用的理念类文章。对于决定应用的理念,我会特别关注其中一些关键词。首先,我在心理上就把这些资料当成是严谨的文章,否则我无法很好地应用与验证其效果,当然几次实验下来,你也会对所听所读文字的严谨与否心中有数。

涉及可实践的理念,when, if, as这类词很关键,它们之后往往意味着具体条件或方法。then、would、could等词则往往意味着结果,许多负责的理念学说会告诉你,什么样的条件、方法对应什么样的结果。即使较难量化,它们也会用其他方法尽量描述。

出现在这些词之后的一些形容词副词特别重要,往往属于重要条件,比如persistently, on a daily basis, precisely等。类似exactly, precisely等词,语气较强烈,在立场上是确定而不含糊的,在某些不确定性很多的领域里,遇到这样的词当然值得高度关注,尤其是严谨的作者,表达时字斟句酌,这类词不会随便用。

对于那些关键词的确切含义,还得考虑具体背景,比如爱这个词在不同的理念体系里差异就可能很大。浏览,随意听听读读,不必如此较真。但涉及实践,而且是打算实践一个月以上的,那么弄清理念中的具体条件和可衡量结果,就属于重要的基础工作了。

这样的实践方法也让我思索翻译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信息缺失,像这种类型的阅读理解与实践,钻研的如果是翻译本,效果可能会差很多。

Rank: 8Rank: 8

90#
发表于 2016-4-23 18:31:14 |只看该作者
学父五迁 发表于 2016-4-23 17:24
想起一个"两种语言相互干扰"的例子。
我每次听到 backpack (意思是"背包")这个单词的时候,总是会不由 ...

从我的角度来看,更多可能是因为发音。

p和b,我还是分得比较清楚。所以backbag,两个b,听起来就比较别扭,backpack就比较自然。

当然我只是就语音推测一下。

点评

蓝田日暖  去了解主编人的思路比较好。当然这已经是比较深入的学习了。如果不在乎这个,那么只要关注某词最通用的固定写法与意思即可。backpack究竟为何如此设计,不得而知,猜想而已,也许结合发音词义最终觉得这个最好。  发表于 2016-4-25 14:32:09
蓝田日暖  我觉得得考虑词典编委会的思路,构词规则、选择、变化,在正式教材工具书层面,必然有其道理,然而这个道理依然由人而定,也许在某些方面与我们的思路差异很大,如果把它当工具,而不打算新创什么。  发表于 2016-4-25 14:25:58
学父五迁  哈哈。我想起了 Bye-Bye 这个常用的组合....  发表于 2016-4-24 18:59:33
蓝田日暖  嗯,还有两个元音太接近,读起来感觉就不一样。你举的两个元音差异较大,读起来比较自然。back bag,都是口型较大的a。  发表于 2016-4-23 21:00:42
学父五迁  只是, 两个 b 的单词还是挺多的。baby barber barbecue ....  发表于 2016-4-23 20:36:12

Rank: 8Rank: 8

89#
发表于 2016-4-23 17:24:38 |只看该作者

想起一个"两种语言相互干扰"的例子。
我每次听到 backpack (意思是"背包")这个单词的时候,总是会不由自主地将 backpack 修改为 back-bag。但总觉得别扭,过后再想想,会再次修正回 backpack。

为什么这个词总是困扰我?
原因很简单。
我的辨音能力不强,pack 和 bag 听起来挺相近。 pack 和 bag 的意思也挺相近。

pack 的动词意思是 打包,名词意思是 包裹。

“包”最常对应的英文 "bag",经常和其他词组成复合词,比如,handbag。

我一听到汉语的“背包”,想到的就是商店里卖的工厂批量生产 那种规规整整的双肩背包。
这也确实就是 backpack 的常见意思。

为什么这个单词是 backpack,而不是 backbag ?
pack 和 bag 的区别是什么?
尺寸?pack 大一些? bag 小一些?可是,很多手袋手包(handbag)的尺寸并不明显小于一些双肩背包。
还是因为功能的区别?pack装的东西杂一些?各种日用品?bag的东西专一些?书?随身化妆品?

我的英文语感不足以区分。

我只能强行在脑海里想象这样的图像。

一个"驴友"背着巨大的行囊(双肩背包),上面还绑着其他的手工“打包”(pack)出来的包裹。
依靠这个形象,我强力驱逐 backbag 这个词,强行建立 backpack 这个词。








Rank: 8Rank: 8

88#
发表于 2016-4-15 12:08:02 |只看该作者

除了受自身审美需求驱动之外,我也受娃的需求驱动。
带娃的时候,我有时候试着用英文进行简单交流。
这种需求也迫使我进入英文思维场景。
有些英文词汇很是形象具体,适合举一反三。
(哈哈。这就从成人学习英语的主题进入儿童学习英语的主题了。)

娃喜欢坐电梯玩儿。

电梯有两种 -- 升降梯 和 扶梯。

扶梯是 escalator 或 ladder。ladder的意思和中文的梯子一样。escalator 的动词形式 escalate是"一步步升级"的意思。

升降梯的英文是 lift 或者 elevator,这两个词的动词形式  lift 和 elevate 都是 "升高、抬举、提举"的意思。

娃也喜欢看工程机械。
叉车是forklift。
起重机或者吊车。
(大致是直上直下的那种)起重机是 lift。
带有长臂的起重机有点像仙鹤的长脖子,叫做 crane (这个词也有 鹤 的意思)。

推土机的英文叫做 bulldozer。
bull 是公牛的意思。
bulldoze 就是像公牛一样 推倒、铲平。

backhoe 是 挖掘机上细长手臂一样的挖掘铲。
hoe 是 锄头的意思。
backhoe 就是背后的锄头。

pickup truck 翻译成中文就是 "皮卡"。 :D
pick 是摘取、拾取的意思。


有时候,英文表达的对应含义明显比中文要丰富。

中文的"秋千"是一个极其专有的名词。
单从"秋"和"千"这两个字绝对想不出 "秋千"的意思。

英文的 swing 既是动词(抓着垂下的绳索进行悬荡),又是名词(秋千)。

Let's swing.
Let's play with (on ?) the swing.

有时候,中文的表达明显比英文丰富。
pork (猪肉)、mutton (羊肉)、beef (牛肉),这些都是英文的专有名词。
这说明,英文对于肉类多么看重,为每一种肉都给了一个专有名词,极大加重了学习负担。
还有星期、月份,也是如此。

当然,中文的亲属名词,叔、婶、舅、甥、侄 等,也都是专有名词,令外国人学起来颇觉头大。
这说明,中国人多么看中亲属关系啊。

个人的一点感觉,
在语言学习中(无论是母语还是外语),我倾向于优先学习那些 general words (常用的、组成其他词组的通用词汇),这些通用词汇适合大规模地系统高效学习,那些 意义狭窄的 专有名词,可以稍微推后,在场景中遇到再说。


点评

蓝田日暖  哈哈。挺有趣的。语言中蕴含着大量的文化差异。我某次就看到某外国人对中国人叫非亲戚的长辈叔叔阿姨很不解。看电视剧时,还以为近亲谈恋爱了。  发表于 2016-4-16 20:33:2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幸福大观园 ( ICP12039693 )  

GMT+8, 2024-7-3 00:25 , Processed in 0.03045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