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大观园

标题: 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故事——摘自苏珊佩罗《故事知道怎么办》 [打印本页]

作者: 莫兰    时间: 2011-5-27 10:49:08     标题: 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故事——摘自苏珊佩罗《故事知道怎么办》

本帖最后由 莫兰 于 2011-5-27 10:51 编辑

一位满腔热情的母亲参加完故事工作坊之后,兴冲冲地回到家里,写出了自己的第一个治疗故事。故事是关于尿床的,其中的隐喻很精彩,情节也很有创意。一个月之后,她回来参加第二阶段工作坊,显得非常沮丧,因为她创作的故事对孩子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当我们问她儿子有多大时,她说“快两岁了!”
作者: 莫兰    时间: 2011-5-27 10:49:28

多年来,许多老师和家长一直请求我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场合和不同情况,列出一些相应的故事。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拒绝这样做的理由非常充分——故事是无法分成固定类别的。不过,上面这段经历提醒了我——的确需要就如何针对不同年龄写故事及讲故事给出一些建议。但这些建议只是为了帮助你作出自己的决定。如果一个人年复一年给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写故事和讲故事,那么在这样的实际经验中,他会培养出选择故事的“直觉”,但是本章提供的一些原则对于初学者来说还是会有所帮助的。考虑到各个年龄段所选择的故事可以有重叠,所以我按故事类别而不是年龄段来一一讨论。
作者: 莫兰    时间: 2011-5-27 10:49:44

本帖最后由 莫兰 于 2011-5-27 10:54 编辑

童谣
摇篮曲和宝宝童谣

我们最初与孩子分享的“故事”就是哄孩子睡觉时唱的摇篮曲,这种分享是非常自然的。富有韵律的摇篮曲里,有时蕴含着简单的故事——
Sleep my little child sleep,
thy father guards the sheep,
thy mother shakes the dreamland tree,
down falls a little dream for thee,
sleep my little child sleep.
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小宝贝,
爸爸看着小羊,妈妈摇着小树,
小小的梦儿落下来,温暖又香甜,
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小宝贝。
像这样温柔的故事歌不仅适合小宝宝,也可以唱给学龄孩子甚至更大的孩子听,尤其是在他们生病或受到噩梦侵扰的时候。世界上有许多传统的摇篮曲,学习来自其他文化的摇篮曲会让你收获多多。父母以及孩子的照顾者也可以自己创作摇篮曲——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使用熟悉的旋律,换上新的歌词,尤其是如果你对原有歌词不满意的话。比方说,你可能不喜欢《宝宝的摇篮》(Rock-a-bye baby) 中断裂的树枝,那你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结束这首歌——
Rock-a-bye baby, in the treetop,
Sun filters down through green leaves above,
When the wind blows the cradle will rock,
and baby will sleep to cooing of doves.
宝贝的摇篮,在那树梢上
绿叶在头顶,阳光微微笑
风儿轻轻吹,摇篮轻轻摇
宝宝睡着了,鸽子咕咕叫
作者: 莫兰    时间: 2011-5-27 10:50:06

即使你觉得自己唱歌不好听也没有关系。为孩子唱歌、念童谣是父母或养育者所能给予孩子的最好的礼物之一。小孩子对这个世界如此陌生,对周边的一切都非常敏感,来自父母或养育者的真实声音,会比录音磁带听起来美妙得多。伴随身体动作的简单童谣和故事,可以很自然地融入到玩耍当中——“躲猫猫,看到你了”,“一只小猪去市场” ,“围着花园转啊转” 。触摸和动作,抚慰的语言,音乐感,嬉戏和欢笑,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在孩子和养育者之间建立起健康的纽带。
作者: 莫兰    时间: 2011-5-27 10:50:40

当宝宝开始蹒跚学步,许多经典的童谣(比如《一闪一闪小星星》(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和童谣类的故事(比如《母鸡潘妮》(Henny Penny))以其精彩的节奏、韵律和重复,可以给孩子带来快乐和安全感。有些6岁甚至更大的孩子依然非常喜欢这些简单而富有音乐感的歌谣,并从中获得滋养。
作者: 莫兰    时间: 2011-5-27 10:52:39

本帖最后由 莫兰 于 2011-5-27 10:53 编辑

故事游戏,手指游戏和伴随身体动作的童谣
   孩子到了2岁半或3岁以后,对自己的身体和周围世界有了更多的意识,这时可以带他们玩一些更复杂的故事游戏(如《我们绕过桑树丛》(Here we go round the Mulberry Bush),《划船》(Row your boat)),或是唱一些讲述“身体”故事的歌谣(如《头、肩膀、膝盖和脚趾》(Heads,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手指游戏也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用手指做简单的道具可以演绎出许多小故事——小老鼠藏在老鼠洞里;小蜘蛛爬上喷水口;拇指哥藏猫猫,又跑出来问好。
幼儿园里一个重要的集体活动是“圆圈游戏”或“晨圈”。通常,晨圈中包括很多不同的歌谣和游戏,开始是针对学步儿童的简单内容——如《转圈圈》(Ring-a-ring-a-roses),然后逐步过渡到针对5~6岁孩子的动作更复杂的游戏——如《围着村庄转呀转》(Round and Round the Village),此外还可以通过歌曲和童谣的形式,将故事表演出来——比如秋天收获,冬天拾木柴,春天清扫房屋,夏天在海滩上玩耍。
作者: 莫兰    时间: 2011-5-27 10:53:22

累加型故事和荒诞故事
   3~4岁的孩子已经可以吸收累加型故事中更复杂的童谣和重复。在累加型故事中,角色不断登台,加入到同一活动中。《姜饼人》和《拔萝卜》就是这样的故事。这些故事中有大量的重复,每次有新的角色加入进来,同样的动作就会再重复一遍——例如追赶姜饼人,帮助拔萝卜。这些故事中朗朗上口的歌谣很容易成为孩子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例如,为了让幼儿园的孩子们尽快从室外游戏时间转入洗手时间,就可以说,“跑啊跑,快快跑,我是姜饼人,谁也抓不到!”
对于学龄前儿童而言,语言丰富,有韵律感,极具幽默色彩的“荒诞”故事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小扫帚》(见X页)和《咯吱叫的小老鼠》就属于这样的故事。《咯吱叫的小老鼠》是俄罗斯经典的荒诞故事,讲的是一只小老鼠发现了一个口朝下的罐子,于是爬进去,把它当作自己的家,这时来了一只“呱呱叫的小青蛙”——
    “小房子,小房子,这是谁的小房子?”
    “是我的。”吱吱叫的小老鼠说,“你是谁?”
    “我是呱呱叫的小青蛙,我可以进来和你一起住吗?”
随着故事的发展,这一情节不断重复,“蹦蹦跳的小兔”来了,“巧嘴的狐狸”来了,“灌木丛里的狼”来了,最后,“好重好重的熊”来了,坐在罐子上,把每个人都压扁了。许多不同的故事都以此为主题,其中包括《老鼠和手套》。你也可以用周围常见的动物来代替故事中的动物。成人一定要注意,不要过于严肃地看待那些具有荒诞色彩的儿童故事。它们呼应着孩子心中正在萌芽的幽默感,甚至无视儿童故事一定要有“美好结尾”的黄金法则——荒诞的本质就是“没有规则”。
作者: 莫兰    时间: 2011-5-27 10:55:01

自然故事和“日常”故事
随着注意力的发展,从3岁开始,孩子们渐渐能够欣赏简单的自然故事和“生活”故事,例如长颈鹿妈妈第一次带宝宝去河边散步;赶路的小乌龟每次遇见陌生的动物,就马上把脑袋缩回壳里;小蛇翻过篱笆,留下一条银色的痕迹;农夫烤了一个南瓜饼;小男孩去划船。这些小故事讲述了一些简单、真实而且有先后顺序的事件,有的还带有重复,或带有与故事浑然一体的歌谣。小蛇可能会一边慢慢地爬,一边唱着歌;农夫烤南瓜饼的时候也可能会唱:
南瓜饼,南瓜饼
味道香,颜色美
谁看了都会流口水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然故事的篇幅可以更长,情节也可以更复杂。小学教师也可以借助自然故事来引入新的课题,不论是蝴蝶、山脉还是“水循环”。这些故事从一开始就抓住孩子们的想象力,使课堂充满生机。
作者: 石头    时间: 2011-5-27 10:55:04

{:1_143:}
作者: 莫兰    时间: 2011-5-27 10:55:13

深受学龄前儿童——甚至更大的孩子——喜欢的另一种“生活”故事就是以“我记得……”开头的故事。如果你从来没有给孩子们讲过故事,那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我在澳大利亚开幼儿园的时候,就曾在午餐时间给孩子们讲我在非洲露营时遇到的一件趣事:
    我记得那时候我在非洲露营。有一天我坐在帐篷前面吃早餐,忽然一只猴子不知从哪儿冒了出来,一下子就拿走了我盘子里的香蕉。我还没来得及伸手把香蕉抢回来,猴子已经跳到树上去了。我抬起头,看见它坐在一根树杈上,一边剥着香蕉,一边龇牙咧嘴地冲我乐。
    最近,我在当地一家商店里遇到一个小女孩,几年前她就在我的班上。她告诉我,她长大以后要去非洲,这样猴子就会去吃她的香蕉,就像我故事里讲的那样。在她这样说之前,我从来没有意识到,我对自己经历的简单描述会是一个“故事”。
作者: 莫兰    时间: 2011-5-27 10:55:25

这些以“我记得……”开头、讲述个人经历的故事可以一直伴随着孩子长大,从孩提时代,到十几岁,甚至更大。当然,孩子小的时候,要根据常识做一下筛选。开始的时候可以是天真无邪的简单故事(例如,我记得我第一次学骑自行车的时候……),慢慢地,当孩子进入青春期甚至成年之后,适当的时候可以给他们讲一讲自己年轻时发生的“少儿不宜”的故事。我依然在“咀嚼”着我爷爷奶奶的故事,尽管他们已经离开人世。我非常幸运地继承了他们的一些日记,他们的奋斗史和充满智慧的经历是我们家“百宝箱”中最珍贵的一部分。
作者: 莫兰    时间: 2011-5-27 10:55:48

民间传说和童话故事,以及幻想力的发展
   随着孩子身体和心理的发育,他们的想象和幻想能力也不断增强。不同年龄的孩子在自主游戏中的不同表现,就很好地体现了幻想力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到2岁的孩子会模仿大人的行为,把木头放进手推车里,就象爸爸妈妈把衣服放在洗衣篮里一样。3~4岁的孩子喜欢摆弄物品(比如木头),并产生许多兴之所致的念头,用各种充满想象力的方式去使用它们——在同一个玩耍时段中,一块木头一会儿是熨斗,一会儿是小汽车,一会儿又成了电话。
到了4岁半至5岁,孩子们通常会先有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想法,然后去找一些物品来实现这个想法。比如说,他们会玩餐厅游戏,医院游戏,过家家和建筑游戏(盖农场,建城堡,造船等)。至此,孩子的想象力已经绽放,可以从传统的民间传说和童话故事中获得滋养了。
作者: 莫兰    时间: 2011-5-27 10:55:59

广义上的童话——世界各地文化中的民间故事——拥有一种共通的语言,全世界的孩子们都理解它,喜爱它。童话讲述的是具有普遍意义和原型特征的行为和处境,呼应着孩子正在萌芽的个性,并鼓励这种个性的发展。
作者: 莫兰    时间: 2011-5-27 10:56:10

民间传说通常具有一种“永恒”的特质。它们满足了孩子对神奇事物的深切渴望,给孩子带来安慰和希望。在这样一个物质主义的年代,民间故事中深刻的智慧可以带来平衡,达到治疗的效果,故事中那些“神奇”之处对于孩子来说非常宝贵。民间故事及童话不同于神话。神话适合8岁以上的孩子,讲述的是“神”以及“超自然生命”奇迹般的所作所为,而民间故事及童话讲述的是“人”——贫民、贵人、傻子、公主或王子,还有小孩。童话故事中的“好人”总是“美”的,“坏人”总是“丑”的,它们描述的是原型,是精神层面的现实,呈现的是真理,而不是所谓的“真实世界”。在童话故事中,念头可以立刻转化为行动,咒语和神奇的变化实际上是心灵的过程,因此一个人会突然变“好”,会中“魔法”,也会得到“解救”。童话就像一面镜子,孩子们从中可以看到他们可能的样子——例如女巫这个形象就象征着成长过程中的所有障碍,而公主或王子的形象则象征着克服障碍,不断成长。
作者: 莫兰    时间: 2011-5-27 10:56:26

几乎每一个童话故事中都蕴含着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或描述了与邪恶的抗争。前者包括讲述三只山羊过桥的《三只山羊》。至于邪恶的表现形式则有很多,比如《三只小猪》中的狼或鬣狗,《白雪公主》中的王后。“紧张”和“放松”是故事情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不同的氛围和各种各样的挑战中,听者可以获得心灵的历练,而这正是孩子健康成长所必需的。现在的故事书往往缺少这些,它们要么关注如何教会孩子数数和识别字母,要么对一些日常处境作理性的解释(比如《我有新弟弟了》、《上学第一天》),或者对传统的故事进行修改,让结尾变得“美好”或不痛不痒。只能听到这种故事的孩子,将没有机会在克服障碍的过程中去体验整个心灵投入其中的感觉。不过,我们一定要留心为不同年龄的孩子选择合适的童话故事,这一点非常重要。为此,我们需要仔细研究以下几种类型的故事。
作者: 莫兰    时间: 2011-5-27 10:57:08

本帖最后由 莫兰 于 2011-5-27 10:58 编辑

根据复杂程度给故事分类
我们可以根据故事的复杂程度来给它们分类。总的来说,主题或情节越温和,就越适合年幼的孩子;情节越复杂,主人公所面临的困难越大,就越适合大一些的孩子。
为3~4岁的孩子选择童话故事时,不妨对照以下四点,看看是否合适:
•故事中是否有很多动作,动作之间是否有紧密而自然的次序(动词多于形容词,行为多于描述)?
•故事中的形象是孩子熟悉的吗(不必一定如此,但最好这样)?
•故事是不是比较短?
•故事中是否包含歌谣和重复(不必一定如此,但最好这样)?
这样的故事有《拔萝卜》(俄罗斯);《金发姑娘和三只小熊》(英格兰);《三只山羊》(挪威,见X页)。
作者: 夕颜    时间: 2011-5-27 10:57:23

坐等8岁的{:1_114:}
作者: 莫兰    时间: 2011-5-27 10:57:36

第二类故事中有很多我们通常认为是“童话”的故事,适合4岁半到6岁的孩子。这些故事仍然符合以上标准,但有更多的挑战和更多的细节,故事的总体氛围是欢快的,没有太多的悲伤和抗争。虽然也会描述一些障碍,但不会让听者的心灵感到过于沉重。
这样的故事有《精灵和鞋匠》(见X页);《杜鹃的故事》(埃及,见X页);《口渴的青蛙提达力克》 (澳洲本土);《羚羊、蝴蝶和变色龙》(肯尼亚,见X页);《渔夫的故事》(东非,见X页)。
作者: 莫兰    时间: 2011-5-27 10:57:47

6~7岁的孩子喜欢并受益于篇幅更长,挑战更多,细节更丰富的故事,故事中的角色可以受点儿苦或者有些伤心的经历。故事中与邪恶的对抗可以更强烈、更具挑战性,情节也可以更为跌宕起伏。
这样的故事有《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格林童话);《光之花园》(见X页),《阿金巴与魔法牛》(非洲,见X页);《隐形的猎人》(美洲印第安,见X页)
作者: 爱无言    时间: 2011-5-27 10:57:57

又给好东西了!{:1_143:}
作者: 莫兰    时间: 2011-5-27 10:57:59

对于8岁以及更大的孩子,除了来自各种文化、情节更为复杂的民间故事外,斯坦纳教育模式中所采用的围绕故事展开的教学也非常值得推荐,它既适合学校,也适合家庭。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课程中包含了北欧神话,非洲、波斯、印度和埃及的故事,还有希腊和罗马神话。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自己创作一些故事来介绍有关的内容和概念,比如通过故事来教字母。这些故事可以把“石头”变成“面包”,把枯燥的事实变成生动的画面,把原本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变成富有启发的体验。此外,他们还利用故事以及讲故事这种方法来解决孩子的挑战性行为,促进孩子的社交发展和情感发育。在斯坦纳学校,师生时时都会体验到故事的智慧和力量,这已经成为日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种围绕故事展开的教学可以发展孩子的想象力,长大以后,他们会是“水灵灵的鲜梅”,而不会患上第一章所说的“干瘪的梅干”综合症。所有家长、治疗师和老师不妨开动脑筋,把来自远古神话的故事宝藏带入孩子们的生活,同时发挥创作力,自己动手为孩子们写故事。故事之光可以滋养孩子,帮助他们成长为充满想象力、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年轻人,推动我们的世界走向美好而正向的未来。
作者: 爱无言    时间: 2011-5-27 10:58:45

我闺女最近要求我重复读同一个故事了,每晚上都是同一个。哈!{:1_114:}
作者: 莫兰    时间: 2011-5-27 11:04:01

回复 17# 夕颜

夕颜,8岁孩子应该喜欢听民间故事的~
我记得我八九岁的时候,在亲戚家看到一本民间故事,坐在我爸爸的自行车后座上一路看回去。什么田螺姑娘之类的~
不过现在好的民间故事书似乎还挺难找的~
作者: 莫兰    时间: 2011-5-27 11:04:52

回复 20# 爱无言


看到蝴蝶王子问那些书适合多大孩子,想起来我这里还有这个,就贴出来了~
作者: 莫兰    时间: 2011-5-27 11:07:35

我闺女最近要求我重复读同一个故事了,每晚上都是同一个。哈!
爱无言 发表于 2011-5-27 10:58


太好了~我感觉这样的重复真是很重要~
我给牧牧读《苏斯博士的ABC》,连续读了两个月~我自己都受不了了,要换,她不让~不过像她这样金牛的固执,加上上升处女的完美主义,才会如此强烈地需要重复,估计也算是特例了。。。
作者: 爱无言    时间: 2011-5-27 11:11:38

我有一本华德福学校里整理后的童话书,里面写着不同年龄段读哪个。莫兰也有这个复印本的,我家美言还是很喜欢这本书里的故事的。

可以复印给大家。要的可以登记一下,我让老公上班时拿到北京大学复印,估计不到十元一本。
作者: 心舒    时间: 2011-5-27 11:14:25

我有一本华德福学校里整理后的童话书,里面写着不同年龄段读哪个。莫兰也有这个复印本的,我家美言还是很喜 ...
爱无言 发表于 2011-5-27 11:11

偶要!!!
作者: 心舒    时间: 2011-5-27 11:19:36

请教一下莫兰两个问题:
1  我家三岁半的小妞,家里有一书架的书了,但是她还是不断的希望我买新的书来。旧的书还不许我送人。
新的书买来会反复读上一周甚至一个月,然后就不想再读了,又想让妈妈去买新的书。
对她这个年纪合适不断的读新的书吗?旧的书我拿来,她几乎都记得住里面的内容。

2 欧洲的那些童话故事适合她这个年纪段读吗?
家里有本朋友送的格林童话,她也要我们读的,但是我每次读的时候,觉得不舒服,因为里面的情节让人觉得非常的不华德福(温暖)。
作者: 莫兰    时间: 2011-5-27 11:31:46

回复 28# 心舒

亲爱的心舒,千万不要说“请教”,这让我心虚的不行,偶根本就算不上什么专家,顶多和坛子里别的妈妈一样,有一点点养孩子的经验~
你家宝宝一本书能读上那么久,真的是很好的习惯~他要不想再读,就不要给他读了,放在书架上,也许她哪天看到,又会拿出来翻。
是不是你家读书的频率很高?我们早上把孩子送去幼儿园,晚上回来自己玩一会儿,就该吃饭了,吃饭后再玩一会儿,就该睡觉了,睡前讲一个故事,有时候一天中都没有什么机会可以看书~所以我现在就不太买书,碰到特别心动的绘本才买。但我自己每天都在看书,也每天给孩子讲故事,所以我不担心孩子以后会不喜欢看书。
按照幼儿园老师的说法,是不需要给孩子那么多书的,孩子还是直接接触和体会真实的生活比较好~
作者: 莫兰    时间: 2011-5-27 11:37:05

其实华德福幼儿园是推荐给孩子讲格林童话的。
就像我上面贴的:童话故事中的“好人”总是“美”的,“坏人”总是“丑”的,它们描述的是原型,是精神层面的现实,呈现的是真理,而不是所谓的“真实世界”。
你家孩子小,就给他讲一些比较温和的童话,没有什么冲突的那种,有暴力和血腥情节的,的确不适合小孩子。而且你读故事的时候,自己感觉舒服是很重要的,如果自己就不接纳故事里的情节,就不要读给孩子听。
作者: 21cake    时间: 2011-5-27 11:38:20

太好了~我感觉这样的重复真是很重要~
我给牧牧读《苏斯博士的ABC》,连续读了两个月~我自己都受不了了 ...
莫兰 发表于 2011-5-27 11:07



我家有一本故事已经重复了三个月了。
我已经到极限了,不想敷衍了事地讲,就实言相告了,妈妈不想再讲这个故事了。她就自己看。另外爸爸愿意给她讲。每天晚上睡觉前我先讲别的,爸爸给她讲那个故事到自然入睡。
作者: 莫兰    时间: 2011-5-27 11:39:36

我记得我女儿三岁多的时候,我就是给她读格林童话的,但我都是从里面挑一些我自己能够接受的。等到孩子大了,自然而然的,我就开始给她讲更复杂,也带有所谓的“暴力”情节的故事了。可能母亲还是能够体会到孩子的心理接受能力吧,她三岁的时候我感觉很不舒服的故事,现在读,就不觉得血腥了。
作者: 莫兰    时间: 2011-5-27 11:41:49

在《十二感觉》那个帖子里,也提到格林童话,我贴在这里,供你参考哈
作者: 莫兰    时间: 2011-5-27 11:42:21

本帖最后由 莫兰 于 2011-5-27 11:44 编辑

格林童话里有一些暴力甚至血腥的情节,经常有家长对此表示担忧。今天,我们经常看到人们对这些故事进行改编,去掉或软化上述情节。这样做的结果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的生命感,就像服用止痛药一样,钝化了这种感觉。在华德福学校,这些未经改编的童话故事是幼儿园和一年级孩子课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一个真正的童话故事里——例如格林兄弟搜集的那些童话——人们历经考验和苦难,但他们接受这一切,知道只有经历这些才能证明他们有资格获得最后的回报,无论这回报是公主的爱情还是一个王国。他们面对邪恶,并勇敢地战胜它。孩子们以一种与成人完全不同的方式在体验狼的贪婪和巫婆的邪恶,他们更多的是将这些特质作为生活的原型面貌去体验,他们自己并不会与这些痛苦产生认同。他们相信一切会有美好的结局,善良一定会战胜邪恶。

    这类故事加强了孩子们的道德,故事中的画面会像种子一样埋藏在他们心中,很多年后,这种力量会指引他们,帮助他们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他们将能够更好地面对自己和他人身上贪婪、邪恶或妒忌的天性。我们都知道,我们从痛苦和困难中学到的,要比从喜悦中学到的多。索斯曼(Soesman)指出,人类如果感觉不到痛,就不会进步。如果我们对经典的童话故事进行改编,把我们认为是暴力的情节变得更加柔和,我们就剥夺了孩子增强道德感的体验。如果老师以一种客观的方式讲述故事,不用夸张的方式去讲述那些所谓的“吓人”的部分,孩子是不会害怕的。

   一个真正的童话故事既有喜悦也有悲伤,两者达成一种平衡,这种体验会直接进入孩子的身体。如果一个童话故事没有被改编,也没有用夸张的声音讲述,它就可以激发和滋养孩子的生命感。讲述童话故事的艺术在于平静地讲述完整的故事,就像描述花园里的一朵花。

    在童话故事的末尾,当挑战得以解决,老师总是会看到孩子们松了一口气——善良战胜了邪恶,正义得到了伸张。我们知道孩子的生命感得到了锻炼,这种锻炼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不过,我们的确会根据一个故事如何描述邪恶、根据故事的复杂程度来判断它适合多大的孩子 。如果你不知道某个故事是否适合讲过或读给自己的孩子听,你可以让华德福幼儿教师帮助你进行判断。
作者: 21cake    时间: 2011-5-27 11:46:16



太好了,你这个帖子。
昨天一个同事正好问我,童话是不是不太适合给孩子听,因为有些并不是很美好的情节。
我大概给她解释了下,没你发的这个全面。我转给她看看。
作者: 莫兰    时间: 2011-5-27 11:51:58

糕糕,你家娃和心舒家的差不多大,你给她讲的都是些啥故事?
欢迎其他妈妈支招~
作者: 四月    时间: 2011-5-27 12:38:50

我有一本华德福学校里整理后的童话书,里面写着不同年龄段读哪个。莫兰也有这个复印本的,我家美言还是很喜 ...
爱无言 发表于 2011-5-27 11:11

我也要一本
作者: 心舒    时间: 2011-5-27 12:45:15

我家读书频率貌似有点高,早晨上幼儿园出发前,至少要读一本书才肯出门。
晚上睡觉前是雷打不动的三本书(是和奥莉薇学来的)。

遇到新买的书,她特别喜欢时,会在家的时候随时让你读。

我为是不是继续买书有点烦,家里实在是书太多太多了。
作者: 四月    时间: 2011-5-27 12:47:19

回复  夕颜

夕颜,8岁孩子应该喜欢听民间故事的~
我记得我八九岁的时候,在亲戚家看到
一本民间故事,坐 ...
莫兰 发表于 2011-5-27 11:04

{:1_152:}
我儿子害怕打雷,我们以前给他讲很多很多我们小时候听大人讲得雷的传说,什么敲锅盖的都讲过

前不久看了老爱的推荐买了根娃娃这本书,后来某天又打雷了,我儿子问我为什么会打雷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根娃娃这本书和二十四节气中"惊蛰",就告诉儿子:因为睡在地底下的虫子们啊睡了一个冬天,不知道地面上春天已经来了,所以打雷是为了叫醒地下的虫娃娃们,让他们醒过来可以出去玩了。

后来我在网上找有关二十四节气的书硬是找不到,真是很郁闷
作者: 心舒    时间: 2011-5-27 12:50:21

比如三只眼那个童话故事,家里有三个女儿,老大一只眼,老二两只眼,老三三只眼。妈妈就是不喜欢老二,让老二下雪天去摘草莓,但因为老二心肠好,帮助了森林里精灵,最后得到了好报。老大老二因为不知道帮助,最后成为了乞丐。
我家妞对妈妈也会对女儿这样非常的困惑,问我,我很语塞。
我现在的回答是,这只是故事里面有这样的妈妈,不是每个孩子都爱。但我这个妈妈,每个孩子都爱的。
这样说妥吗?
作者: 夕颜    时间: 2011-5-27 13:21:42

我有一本华德福学校里整理后的童话书,里面写着不同年龄段读哪个。莫兰也有这个复印本的,我家美言还是很喜 ...
爱无言 发表于 2011-5-27 11:11



    有适合八岁以上孩子的没?有的话,支付宝账号拿来{:1_128:}
作者: 柳林风声    时间: 2011-5-27 13:45:11

我有一本华德福学校里整理后的童话书,里面写着不同年龄段读哪个。莫兰也有这个复印本的,我家美言还是很喜 ...
爱无言 发表于 2011-5-27 11:11


亲爱的,外地的也可以要吗?我支付宝你。
作者: 21cake    时间: 2011-5-27 13:52:56

糕糕,你家娃和心舒家的差不多大,你给她讲的都是些啥故事?
欢迎其他妈妈支招~
莫兰 发表于 2011-5-27 11:51


我们家比较爱听《鼹鼠的故事》这个系列。
家里有一套童话的绘本,她都是自己挑出来我们讲,比较爱听的有《海的女儿》、《拇指姑娘》、《野天鹅》、《青蛙王子》、《狼和七只小羊》这几本,其他的基本上不看也不听。
另外,爱听一些比较幽默风趣的绘本,比如《晚安,大猩猩》、《月亮的味道》、《鳄鱼怕怕、牙医怕怕》、《可爱的鼠小弟》系列、《一只很饿很饿的小猪》、《小猪变形记》等等。幽默故事属于我家姑娘无法抗拒的那种,每次听都乐不可支。
最近,喜欢一套介绍动物的有些科普性质的图书。
作者: 21cake    时间: 2011-5-27 13:54:43

还喜欢听爸爸给她现编的故事。
有一段,晚上睡觉之前都是爸爸给她编故事。她爸编的故事通常也是幽默类的。讲的和听的都乐得不行。
作者: 21cake    时间: 2011-5-27 13:58:50

有时候,我们给她讲一些我们小时候的趣事,她也很爱听的。
这两天,老缠着外婆讲我小时候的事情。外婆讲一个,她就乐。然后说:再来再来。{:1_129:}
或者,晚上睡觉之前,分享大家一天做的事情。
作者: 楚漪    时间: 2011-5-27 14:07:52

我有一本华德福学校里整理后的童话书,里面写着不同年龄段读哪个。莫兰也有这个复印本的,我家美言还是很喜 ...
爱无言 发表于 2011-5-27 11:11

我也要
作者: 21cake    时间: 2011-5-27 14:09:50

我有一本华德福学校里整理后的童话书,里面写着不同年龄段读哪个。莫兰也有这个复印本的,我家美言还是很喜 ...
爱无言 发表于 2011-5-27 11:11



你们从幼儿园复印的吗?我怎么没有?{:1_139:}
我要一本吧。
作者: 莫兰    时间: 2011-5-27 14:11:34

因为睡在地底下的虫子们啊睡了一个冬天,不知道地面上春天已经来了,所以打雷是为了叫醒地下的虫娃娃们,让他们醒过来可以出去玩了。
...
四月 发表于 2011-5-27 12:47


说的真好~我也觉得在孩子眼里,万物都是有灵的,用一种拟人化的方式去解释,他们就特别能够接受~
作者: 莫兰    时间: 2011-5-27 14:26:50

比如三只眼那个童话故事,家里有三个女儿,老大一只眼,老二两只眼,老三三只眼。妈妈就是不喜欢老二,让老二下雪天去摘草莓,但因为老二心肠好,帮助了森林里精灵,最后得到了好报。老大老二因为不知道帮助,最后成为了乞丐。
我家妞对妈妈也会对女儿这样非常的困惑,问我,我很语塞。
我现在的回答是,这只是故事里面有这样的妈妈,不是每个孩子都爱。但我这个妈妈,每个孩子都爱的。
这样说妥吗?
心舒 发表于 2011-5-27 12:50


亲爱的,你说的,好像是《三只眼》和另一个故事的嫁接{:1_129:}
我觉得你说得挺好的~
我记得有一个故事叫《亨舍尔和格莱特》,有一次我女儿随便翻到那个故事要我讲,我读了个开头,她就不要听下去,因为里面是讲母亲要把亲生的孩子丢到森林里去。那时孩子还小,也许是我读的时候心里就很不舒服,孩子受到感染,反正她马上就不要听了。但其实那个故事是特别有力量的,如果成人对故事理解得很好,讲给7岁左右的孩子听,一定会非常好。
我有一个感觉,如果在讲故事的时候,成人对故事的内涵有非常深刻而清晰的理解,孩子就会听得特别入迷,特别满足。。。可能是这个时候你可以在自己的内心建立起清晰的图景,孩子就可以接收到。
格林童话其实是特别有象征含义的,像一只眼,两只眼和三只眼,我觉得象征含义特别明显,但具体是怎样的象征,我还没有体会好~
这一点好像无言姐姐比较擅长哦,快来说说吧{:1_129:}
作者: 莫兰    时间: 2011-5-27 14:30:25

还喜欢听爸爸给她现编的故事。
有一段,晚上睡觉之前都是爸爸给她编故事。她爸编的故事通常也是幽默类的。 ...
21cake 发表于 2011-5-27 13:54


给讲故事的爸爸献花!{:1_143:}
我们家爸爸也是,从小到大,讲了无数的故事,什么宝宝盘,贝贝盘,疙瘩米,喜地米,停车场小妖怪,大风二十九,大风三十,蜗牛二十一,一个系列一个系列的,孩子喜欢得不得了~
作者: 莫兰    时间: 2011-5-27 14:34:37

有时候,我们给她讲一些我们小时候的趣事,她也很爱听的。
这两天,老缠着外婆讲我小时候的事情。外婆讲一 ...
21cake 发表于 2011-5-27 13:58



{:1_152:} 我有一段时间也给女儿讲“妈妈小时候的故事”~
有时她遇到挫折,比如骑车老学不会,我就给她讲妈妈小时候,都12岁了才开始学车,还是特大的那种,摔了好多好多跤,她听了就一个劲问我各种各样的细节,对妈妈小时候的事情非常感兴趣~
作者: 莫兰    时间: 2011-5-27 14:52:10

本帖最后由 莫兰 于 2011-5-27 14:56 编辑

在网上找到这样一篇文章,解析格林童话的,貌似是很斯坦纳的角度。不过我觉得这样的解析看看就好,如果一味都这样去分析,文学就失去它的多意,不是文学了。
作者: 莫兰    时间: 2011-5-27 14:52:15

本帖最后由 莫兰 于 2011-5-27 14:56 编辑

好多词句不太通顺,大家凑合着看吧~

---------------------------------------
《睡美人》这个故事的详细内容在此就不说了,感兴趣的可以去看《格林童话》。《睡美人》如果非常物质化地去讲,那就太危险了,会带给孩子很多混乱。卡通、电影里的描述,迪士尼公司的改版等都是很物质化的格林童话。

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不一样,安徒生已经很现代了,他的故事是头脑想出来的故事。而格林童话不一样,他不是头脑想出来的,是很深的一种洞察、更智慧,所以老师在讲时要把自己放在一个图景中讲出来。

他描述了一个生命,一个生命的历程,公主前14年的生活描述了一个小孩子的生活,15岁,象征着青春期到了,她找到了一个空间,象征着内心深处出现了一个空间,她从没去过。为什么偏偏在这一天国王、王后出去了?我们不需要问这个问题,因为这些故事不是逻辑推理的故事,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这时的公主孤独了,城堡是身体,在这样的青春期会感到一种孤独,感觉和父母失去了联系,所以公主找到了一个地方。一个旋转向上的楼梯这就象征着孩子在青春期头脑醒来了而其他部分沉睡了。我们不知道从哪里来,我们以前的记忆沉睡了。纺锤的意义象征尖锐、批判的思考,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被精神世界关在门外了。许多王子想进来,这意味着我们想做各种事情,但有各种阻力,直到到了一个正确的时机,时机成熟了我们又会开一扇门,与精神世界再次连接。没准备好时就跳入荆棘,一旦跳进去就很难出来,而当自己准备好后,外在时机成熟了,所有的荆棘都会变成鲜花。当时机到达,一个真正独立的人就跟心灵相遇了,成熟了。

上面就是有关《睡美人》这个故事的解析。下面讲一下其他童话故事的共性的地方。很多童话都有一种象征。比如:金苹果成熟了,但要经历各种磨难才能得到。比如:一个老父亲让自己的3个孩子出去探险去得到一个东西,这个老父亲就象征着命运,命运的安排老大急忙去做了,不顾及路上遇到的小猫、小狗、老婆婆等的需求,这象征着我们忽略了内心的声音,意味着我们有太多的意志在里面,没有感受。老二出发了,迷失了方向,老二都没有面对、接受这种挑战,意味着老二有太多的思考在里面,没有行动。老三出发了,他遇到小猫、小狗、老婆婆等,老三帮助了他们,意味着老三倾听了它们都在说什么,因为老三准备好了挑战这个任务,所以他能听从内心的声音,象征着只有把意志、情感、思考联系起来才知道该走哪条路。
--------------------------------------
作者: 莫兰    时间: 2011-5-27 15:00:07

还有一本书叫《日本人的心灵和传说》,看完之后我还在博客上写了一篇读后感~
或许也会有人对这本书感兴趣~

-----------------
读书而不求甚解,说的就是我。

在幼儿园的妈妈会上,大家一起读了斯坦纳的《童话的诗学》,觉得很有意思,后来偶然的机会听说《日本人的童话与诗学》,就买了来看。这本书在日本是岩波公司出版的,我记得岩波和小川申介那些人似乎也很有渊源。

有很多内容我都是一知半解地过去了,然而有一天晚上等女儿睡了,我躺在床上看“有耐力的女性”一章里的“没有手的姑娘”时,有一些东西深深打动了我,好几次我的眼睛都湿了。



有一个姑娘,在四岁时,她的妈妈死了。继母很讨厌他,让父亲赶走她,父亲把她骗出家门,趁她睡着时砍下她的手,然后独自回家了。

悲伤痛苦的姑娘被一个英俊的年轻人带回家,年轻人的母亲很喜欢她。不久她和年轻人结了婚。

女孩生下一个孩子,婆婆让人去给出远门的丈夫送信,送信人路过继母家,继母改了信的内容,说女孩生了一个怪物,丈夫回信说请好好抚养,继母又改了回信内容,让婆婆把女孩赶走。

女孩离开丈夫的家,在溪边喝水的时候,婴儿从背上滑落下来,女孩惊恐之下下意识地伸出手去接,这时候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她的手又长出来了。

最后丈夫找到了妻子,两人抱头痛哭,在眼泪掉落的地方,开出了美丽的花朵。



根据作者河合的解释,继母象征着母性中负面的一面。被父亲砍断手,则象征亲情的决裂,缘分的切断。同时,没有手的姑娘,也因此也失去了与外界沟通的能力,陷入深深的孤独和痛苦中。

有时候,幸福是在孤独中来临的。没有手的姑娘因为失去手,反而获得了爱情。她的婆婆对她很好,她再次接触到四岁之前曾经接触到的正面的母性,正是因为这样,她才能够自己去做一个母亲。

继母的作梗,象征着负面的母性再次出现,导致与丈夫的沟通出现问题,她再一次离开家门,陷入深深的孤独和痛苦。

然而,对孩子的爱,使她下意识地伸出那只不存在的手,这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她的手又长出来了,“此时她终于体验到了母亲的感觉,第三次与母性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没有手的姑娘,最终又与丈夫相遇,两人高兴地抱头痛哭,说:“这是怎么回事,眼泪低落的地方,竟然开出如此美丽的花朵。”这表示出他们至此所承受的痛苦以及与丈夫再度重逢所感受到的快乐,其深刻的程度都要比一般的要强烈的多。以往一直积压在内心深处的感情,终于可以向外界“开花”了。她不再没有手,从此可以充分与外界建立联系。



书中说,“正是这种反复体验正面和负面的母性的经历,对女性的心理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我想,我们这些做女儿的,也许可以从这个故事中找到一些自己命运的踪影,更好的理解曾经发生的事情,懂得并接纳母性中一定会有的“负面”的那一面。

同时,作为母亲,也许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反省。
------------------------
作者: 莫兰    时间: 2011-5-27 15:01:25

你们从幼儿园复印的吗?我怎么没有?
我要一本吧。
21cake 发表于 2011-5-27 14:09


我也忘记是怎么弄来的了~可能是妈妈会上
作者: 夕颜    时间: 2011-5-27 15:02:33

如果在讲故事的时候,成人对故事的内涵有非常深刻而清晰的理解,孩子就会听得特别入迷,特别满足。。。可能是这个时候你可以在自己的内心建立起清晰的图景,孩子就可以接收到。
莫兰 发表于 2011-5-27 14:26



喜欢这种说法,包括《亨舍尔和格莱特》
作者: 夕颜    时间: 2011-5-27 15:06:18

还有一本书叫《日本人的心灵和传说》,看完之后我还在博客上写了一篇读后感~
或许也会有人对这本书感兴趣~ ...
莫兰 发表于 2011-5-27 15:00



    好看
作者: 21cake    时间: 2011-5-27 15:09:40

童话很多涉及了人的集体潜意识部分的东西。

像《睡美人》,也可以这样解读——它涉及到了人的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整合。
父母亲教育的僵化——排斥坏仙女、排斥阴暗面,导致了孩子在青春期寻找自我过程的僵化——沉睡过去。
而通常人的救赎、摆脱父母的阴影,一开始是通过异性来实现的,这时候就会有一个王子的角色出现。

同样,像《白雪公主》也是一个涉及到僵化的问题。
这里面不是排斥坏的方面,而是过度追求完美。后母的追求完美,同样体现在白雪公主身上,所以她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后母蛊惑,比如——试试梳子、试试发带等等——只是为了更加完美、更加美丽。这这同样带来了僵化——昏死过去。
最后,还是王子的解救让她活了过来。

但是很多童话只到这一步了,并没有深入地去讲。其实,遇到一个人,只是一个契机,只是一个开始。
从孩子喜欢的童话,或者是喜欢的童话的某一部分,大概能够了解孩子心理或者成长的部分。从自己喜欢的或者是排斥的童话,同样可以知道很多东西。
作者: 莫兰    时间: 2011-5-27 15:11:49

回复 58# 21cake


真是太精彩了
作者: 莫兰    时间: 2011-5-27 15:13:03

我就特别喜欢《睡美人》和《青蛙王子》。
我觉得爱和接纳能让人觉醒,让人脱胎换骨。
作者: 心舒    时间: 2011-5-27 15:29:22

还有一本书叫《日本人的心灵和传说》,看完之后我还在博客上写了一篇读后感~
或许也会有人对这本书感兴趣~ ...
莫兰 发表于 2011-5-27 15:00

这段说到我的心坎去了。
“读书而不求甚解,说的就是我”。--我也是。

但我困惑的是,我自己都没有那个能量去甚解。那些格林童话类的书,我自己都读不进去,给孩子读的时候,我觉得我的灵魂是漂移的,读不进去,也不想读。
看你这里对故事的解析,我觉得我压根解析不出来,还处于等看别人解析了我才明白的状态。
妈妈是我这个状态的话,给孩子读格林童话,到底该怎么处理呢?

我今天突然发现,其实我对文学这块和高手们的距离不是一点点的,我只能读出我有同感的文章或小说,那些没有体验过的情感经历的书,我只能泛读而过,没有感觉。
难怪我一直喜欢看爱情故事和写实的电视剧。
作者: 四月    时间: 2011-5-27 15:30:54

童话很多涉及了人的集体潜意识部分的东西。

像《睡美人》,也可以这样解读——它涉及到了人的好的方面和 ...
21cake 发表于 2011-5-27 15:09


作者: 爱无言    时间: 2011-5-27 15:41:49

这里这氛围真好啊!{:1_114:}
作者: 爱无言    时间: 2011-5-27 15:43:08

要这本书的朋友们注意,外地的也可以的,再等等看还有没有要,我再发支付宝短信给大家。北京的如果在回龙观的,我可以放在一个大家常去的地方,比如绿之盟来取,来我家取也可以。需要发快递的短信给我地址。
作者: 21cake    时间: 2011-5-27 15:46:10

要这本书的朋友们注意,外地的也可以的,再等等看还有没有要,我再发支付宝短信给大家。北京的如果在回龙观 ...
爱无言 发表于 2011-5-27 15:43


是幼儿园会讲的那些故事吗?
还是另外的?

不管怎样,我要一本吧。{:1_129:}
我姑娘这两天回来总跟我说——妈妈,你给我讲“红葱和白葱”的故事(不知道是不是这几个字?),我说你们幼儿园的故事我都不会讲啦。{:1_139:}
作者: 心舒    时间: 2011-5-27 15:46:12

老爱,我给你快递地址了,你给我支付宝账号吧。
不知道北京到上海快递费多少。
作者: 爱无言    时间: 2011-5-27 15:48:50

有适合八岁以上孩子的没?有的话,支付宝账号拿来
夕颜 发表于 2011-5-27 13:21



    等我晚上看看哈,不过我倒觉得很多故事,哪怕是很简单的,八岁的孩子重读也许体会是不同的,感觉是不同的。

我闺女最近最爱看《长花的男孩》,以前她也听过好多遍了,但最近再听她会问,为什么男孩的家在孤寂山上?这是什么意思?我只告诉她,是孤单寂寞这两个字。她就有所悟一样,那个故事的结尾是后来女孩子和男孩子结婚生了孩子,孤寂山的就变成了香花山了。她对这点就特别喜欢,当别的小朋友读的时候,她就着急地告诉他们这一点。她也会问,为什么这个山就变了呢?我不知道的时候就会直接说。有时候我会和她一起去感觉。结果她告诉我的会让我惊讶。她会觉得那个山就住了一家人,所以是孤寂山,后来虽然还是一家人,但有了花,就不孤单了,一家人也可以不孤单.....

我觉得孩子想要感悟什么的时候,会特别有他们的灵性的,虽然未必每次他们会说出来,但他们的心里已经种上了种子。
作者: 21cake    时间: 2011-5-27 15:49:31

我也忘记是怎么弄来的了~可能是妈妈会上
莫兰 发表于 2011-5-27 15:01


没时间参加妈妈会的人先哭一个。{:1_139:}
妈妈会都干什么呀?要不要请假去体验一次?
作者: 爱无言    时间: 2011-5-27 15:49:38

童话很多涉及了人的集体潜意识部分的东西。

像《睡美人》,也可以这样解读——它涉及到了人的好的方面和 ...
21cake 发表于 2011-5-27 15:09



    {:1_150:}{:1_143:}
作者: 爱无言    时间: 2011-5-27 15:50:28

这段说到我的心坎去了。
“读书而不求甚解,说的就是我”。--我也是。

但我困惑的是,我自己都没有那 ...
心舒 发表于 2011-5-27 15:29



    很多时候我给孩子读书,都是凑数,为了让她睡觉的。现在我发觉我读的时候很专注地去体会,即使我没体会出什么来,但孩子感觉却不同了...
作者: 爱无言    时间: 2011-5-27 15:51:14

没时间参加妈妈会的人先哭一个。
妈妈会都干什么呀?要不要请假去体验一次?
21cake 发表于 2011-5-27 15:49



    我的那本是看到老师手里有,就直接要过来复印的。有些故事老师会睡前给孩子读。
作者: 爱无言    时间: 2011-5-27 15:52:17

我儿子害怕打雷,我们以前给他讲很多很多我们小时候听大人讲得雷的传说,什么敲锅盖的都讲过
...
四月 发表于 2011-5-27 12:47


这个说法我也好喜欢!复制过来!{:1_115:}
作者: 爱无言    时间: 2011-5-27 15:56:34

亲爱的,你说的,好像是《三只眼》和另一个故事的嫁接
我觉得你说得挺好的~
我记得有一个故 ...
莫兰 发表于 2011-5-27 14:26



    呵呵,我也没体会好,但感觉听起来挺舒服的,虽然不知道那个故事到底在传递什么......

我觉得也许我们大人过度的思维和思考,假若一直这样子和孩子对话,那么可能就会让孩子也这样子的思维思考,那么孩子可能就有一点困难去体会到这种故事真正的象征意义,因为体会这些象征,是潜意识在工作的,并不是意识的头脑。但是一般如果家长很专注地继续读,一段时间后,孩子就会和自己的这部分联系起来。

我看一个叫yifan的男孩去读华德福小学,孩子从巴园转过去,孩子适应的过程给我就是这样的感觉。后来那个孩子这方面的感觉就出来了....
作者: 心舒    时间: 2011-5-27 15:57:32

很多时候我给孩子读书,都是凑数,为了让她睡觉的。现在我发觉我读的时候很专注地去体会,即使我 ...
爱无言 发表于 2011-5-27 15:50


其他的绘本我都爱读的,就是这个童话,我读不来。
好像是因为读完孩子老是问我为什么为什么,我答不上来,还是其他的什么??


我家孩子对死亡很敏感。
不知道3岁半的孩子对死亡到底该了解多少?
自从春节我带她看过一次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儿童剧后,她当场就哭的伤心欲绝。她好像对死亡这个概念唤醒了。那天反复哭着问我,为什么小女孩的爸爸死了,妈妈也死了。
现在看童话故事时,她的关注点,也总是在白雪公主为什么没有妈妈,妈妈为什么那么对孩子,后妈为什么那么对孩子。

看到现在我对童话故事里面的寓意不太明白,只能看点表面。
作者: 四月    时间: 2011-5-27 15:59:13

本帖最后由 四月 于 2011-5-27 16:00 编辑
这个说法我也好喜欢!复制过来!
爱无言 发表于 2011-5-27 15:52

我是突然觉得其实我们的很多传统的东西也可以编成很好听的故事的呢

只可惜没有人来做这个事情,遗憾啊
作者: 爱无言    时间: 2011-5-27 16:02:03

其他的绘本我都爱读的,就是这个童话,我读不来。
好像是因为读完孩子老是问我为什么为什么,我答不上 ...
心舒 发表于 2011-5-27 15:57



    带孩子看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剧,我觉得不合适,剧和书不同,电视电影戏剧的声光色彩都太强烈了,传递出来很强的情绪,这会吓到孩子的。我女儿几年前和我一起在老家上坟,被那个大人们齐声痛苦的场面下到了,就是你家孩子这样的反应,害怕死亡。

也许孩子的这些潜意识的触动,可能也触动到了你的某部分,你的情绪也在里面,所以你容易被孩子的问题烦,你想推开这些。你静下来,也许孩子的问题就解决了。你们俩可以一起去体会那些问题。
作者: 爱无言    时间: 2011-5-27 16:06:21

其他的绘本我都爱读的,就是这个童话,我读不来。
好像是因为读完孩子老是问我为什么为什么,我答不上 ...
心舒 发表于 2011-5-27 15:57



    http://www.tom61.com/ertongwenxu ... 2007-05-14/374.html

你给孩子读的是这个故事吗?
作者: 心舒    时间: 2011-5-27 16:06:40

也许孩子的这些潜意识的触动,可能也触动到了你的某部分,你的情绪也在里面,所以你容易被孩子的问题烦,你想推开这些。你静下来,也许孩子的问题就解决了。你们俩可以一起去体会那些问题。
爱无言 发表于 2011-5-27 16:02


嗯,我好好想想
作者: 爱无言    时间: 2011-5-27 16:13:49

我是突然觉得其实我们的很多传统的东西也可以编成很好听的故事的呢

只可惜没有人来做这个事情,遗憾啊
四月 发表于 2011-5-27 15:59


是的,所以有段时间我狂找中国的神话故事,好的版本没有。也就买了烂烂的,我闺女也很着迷,就是那些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的故事之类的。很多我当时读着都感觉什么啊,有点恶心和害怕似地,一个人长出蛇头和翅膀,要么没头了之类的,可孩子照样听的乐呵呵的。

每家孩子都有很大差异,读故事看书也没啥定理,妈妈自己跟随着感觉来吧。{:1_115:}
作者: 21cake    时间: 2011-5-27 16:15:48

带孩子看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剧,我觉得不合适,剧和书不同,电视电影戏剧的声光色彩都太强烈了,传 ...
爱无言 发表于 2011-5-27 16:02


我也觉得有些剧不是很适合年龄小的孩子看呢。
我家看过一个《小吉普,变变变》,就是用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东西变成一些动物呀或者其他的。创意挺好的,就是特别闹腾,好像为了吸引孩子,一会儿就有怪叫或者动静很大的音效刺激和灯光刺激。
我姑娘看了一小半,就说——我想走了。我和老公就带她出去了。
出去之后,我姑娘说——太吵了,不好看。

还有一次,是去看《睡美人》。那时候幼儿园的晨圈是《玫瑰公主》,大家每天分角色扮演剧中的人物和动物。我就想去看下木偶剧挺好。
结果,也是一个改编的东西,已经完全没有了原来的故事,拼拼凑凑只是为了教孩子几个英文单词,而且特别特别闹,不是幽默,是夸张逗乐那种,特别刺激人的神经。反复问孩子一些问题,只为孩子说那几个英文单词。
我姑娘看了几分钟就说,回家吧。

呵呵,为数不多的看剧的经历。
作者: 爱无言    时间: 2011-5-27 16:15:57

心舒:

从前有一个妇人,她有三个女儿。大女儿叫一只眼,因为她只有一只独眼,长在额头中央;二女儿叫两只眼,因为她和普通人一样只有两只眼睛;最小的女儿叫三只眼,因为她有三只眼睛,除了和普通人一样的两只眼睛外,那第三只眼睛也同样长在额头中央。可是,正因为两只眼和普通人长得没什么两样,她的母亲和姐妹们都很讨厌她。她们对她说:“你长着两只眼睛,比那些普通人好不到哪儿去,你不是我们家的!”

我觉得那个三只眼的故事里,这句话很重要的。
作者: 心舒    时间: 2011-5-27 16:21:43

心舒:

从前有一个妇人,她有三个女儿。大女儿叫一只眼,因为她只有一只独眼,长在额头中央;二女儿叫两 ...
爱无言 发表于 2011-5-27 16:15

是这个故事,我家是彩绘本版,简略了很多内容。
我读的时候好像没注意到有这句话:可是,正因为两只眼和普通人长得没什么两样,她的母亲和姐妹们都很讨厌她。

回家翻翻去。
这个故事如果孩子下次还要我读,我该怎么读呢?
我需要把你指出的这句话给孩子强调强调?然后需要解释解释什么呢?
作者: 爱无言    时间: 2011-5-27 16:23:20

本帖最后由 爱无言 于 2011-5-27 16:42 编辑
我也觉得有些剧不是很适合年龄小的孩子看呢。
我家看过一个《小吉普,变变变》,就是用一些日常生活中 ...
21cake 发表于 2011-5-27 16:15



    呵呵,我闺女很喜欢看《小吉普,变变变》《小猪,变变变》但其他的儿童剧都不喜欢了,我也觉得就是那些大人以为能教孩子很多好东西,所以按着自己的理解瞎改编,好的剧其实要有空间,要让孩子能自己体会。所以《变变变》相比较还好点,好玩,吸引孩子的注意。没有别的想要教化的东西和沉重的情绪。

你闺女可能不喜欢这种太刺激的东西,她有自己的节奏,习惯了。
作者: 心田    时间: 2011-5-27 16:27:25

我有一本华德福学校里整理后的童话书,里面写着不同年龄段读哪个。莫兰也有这个复印本的,我家美言还是很喜 ...
爱无言 发表于 2011-5-27 11:11


很感兴趣,要两本
作者: 爱无言    时间: 2011-5-27 16:29:06

是这个故事,我家是彩绘本版,简略了很多内容。
我读的时候好像没注意到有这句话:可是,正因为两只眼和 ...
心舒 发表于 2011-5-27 16:21



    不是,你给孩子读全版本就可以了,孩子自己可能就悟到了。简本简的出问题了。我刚才读完了整个故事,就是一个人经历的一生,对坏妈妈的部分最后整合了,就得到自我了幸福了。

你不需要讲这些,你自己如果有自己的理解更好。

你闺女的问题,换做我可能会回答:妈妈没有完美的,妈妈有时候对孩子也会做一些不好的事,比如冲孩子发火了之类的。

她如果再问,那我会直接干脆的说:孩子,这是个故事,是个比喻。这个妈妈也许是妈妈让孩子感觉到的不舒服的地方,并不是指的真正的妈妈。

这种交流方式也许只适合我闺女,对你女儿,是否合适,我真的不知道的。
作者: 爱无言    时间: 2011-5-27 16:30:20

这种童话神话故事,版本还是挺重要的。简本把握不来,还不如读全本比较好。这类故事只需要有文字就好了,孩子听着想象着,反而图画会限制孩子的体会。我的个人看法。
作者: 心舒    时间: 2011-5-27 16:37:27

回复 86# 爱无言

认同,我准备把那本书扔了。
作者: 21cake    时间: 2011-5-27 16:39:42

老爱说得有道理,看全本应该就能够解决很多问题。{:1_150:}
童话故事,很多是有治愈功能的,可以帮助孩子去整合一些心灵层面的东西。
孩子特别认同或者特别讨厌的角色总是能够反映她/他现在内心的一些东西,通过这些父母可以了解自己的孩子的。
作者: 莫兰    时间: 2011-5-27 16:40:06

但我困惑的是,我自己都没有那个能量去甚解。那些格林童话类的书,我自己都读不进去,给孩子读的时候,我觉得我的灵魂是漂移的,读不进去,也不想读。
看你这里对故事的解析,我觉得我压根解析不出来,还处于等看别人解析了我才明白的状态。
妈妈是我这个状态的话,给孩子读格林童话,到底该怎么处理呢?
心舒 发表于 2011-5-27 15:29


心舒,那不是我的解读,是我转述作者的话~
其实我觉得这些解析看看就好,如果触动了你,或许你会把故事和自己联系起来,讲的时候更容易认真去体会。。。
无言姐姐讲得对,故事要去体会,不要去做理性的分析~只要你体会着,哪怕没有得出结论,也能帮助孩子建立与故事的链接~
作者: 爱无言    时间: 2011-5-27 16:40:38

本帖最后由 爱无言 于 2011-5-27 16:42 编辑

又看了一遍故事,一只眼感觉是指人看事物很片面。而三只眼感觉是人的多疑。两只眼是正常的人,可是这个妈妈却只有片面的和多疑的部分,所以她无法认同这个正常。巫女是人的神性(生的力量),羊是温暖的温柔的,是爱,羊的内脏更是指的心,所以才会长出丰硕果实的树,这个女孩凭借着自己的本能和神性,感受着,拥有着自己的心,自然就会拥有她自己的树和果实,自然就会有着另一半,就会幸福。最后她也就接纳了姐姐们,也就是她自己体内存在的不好的那一部分。就得到了整合,达到了自性。
作者: 莫兰    时间: 2011-5-27 16:41:18

没时间参加妈妈会的人先哭一个。
妈妈会都干什么呀?要不要请假去体验一次?
21cake 发表于 2011-5-27 15:49


我也只去过有限的几次。会有唱歌,手工和每一次的讨论主题~去年有一段时间有老师去,现在都是家长了~
作者: 莫兰    时间: 2011-5-27 16:44:24

本帖最后由 莫兰 于 2011-5-27 16:45 编辑
,一只眼感觉是指人看事物很片面。而三只眼感觉是人的多疑。两只眼是正常的人,可是这个妈妈却只有片面的和多疑的部分,所以她无法认同这个正常。巫女是人的神性(生的力量),羊是温暖的温柔的,是爱,羊的内脏更是指的心,所以才会长出丰硕果实的树,这个女孩凭借着自己的本能和神性,感受着,拥有着自己的心,自然就会拥有她自己的树和果实,自然就会有着另一半,就会幸福。最后她也就接纳了姐姐们,也就是她自己体内存在的不好的那一部分。就得到了整合,达到了自性。
爱无言 发表于 2011-5-27 16:40



哇!大把地给花看这么美好的解释,好幸福!
作者: 21cake    时间: 2011-5-27 16:45:52

又看了一遍故事,一只眼感觉是指人看事物很片面。而三只眼感觉是人的多疑。两只眼是正常的人,可是这个妈妈 ...
爱无言 发表于 2011-5-27 16:40



作者: 无形的风    时间: 2011-5-27 16:46:57

我有一本华德福学校里整理后的童话书,里面写着不同年龄段读哪个。莫兰也有这个复印本的,我家美言还是很喜 ...
爱无言 发表于 2011-5-27 11:11


我也要
作者: 心舒    时间: 2011-5-27 16:47:28

又看了一遍故事,一只眼感觉是指人看事物很片面。而三只眼感觉是人的多疑。两只眼是正常的人,可是这个妈妈 ...
爱无言 发表于 2011-5-27 16:40



偶啥时能有这样的领悟力呀
作者: 爱无言    时间: 2011-5-27 16:49:43

{:1_114:} 哈,你们的花让我自我价值感高点。
作者: 莫兰    时间: 2011-5-27 16:50:08

回复 94# 无形的风


风儿姐姐也来了~
作者: 莫兰    时间: 2011-5-27 16:50:57

我今晚要给女儿讲《三只眼》。
每次当我理解一个故事时,虽然是和平时一样地讲,孩子却听得特别好!谢谢无言姐姐。
祝大家周末快乐!
作者: minpig    时间: 2011-5-27 17:12:17

格林童话里有一些暴力甚至血腥的情节,经常有家长对此表示担忧。今天,我们经常看到人们对这些故事进行改编 ...
莫兰 发表于 2011-5-27 11:42

太感谢莫兰了,我正愁着如何给孩子讲格林童话,我觉得里面有一些残忍血腥的内容,就是我自己也觉得难受,再次,学习了
作者: 珊瑚果儿    时间: 2011-5-28 07:34:58

大家讨论的真热闹,我认真的从头开始补课,很受启发。

给大家献花




欢迎光临 幸福大观园 (http://www.xingfudgy.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