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大观园

标题: 蒲公英爸爸妈妈反思贴 [打印本页]

作者: 樵苏    时间: 2010-12-21 16:58:58     标题: 蒲公英爸爸妈妈反思贴

我们家也时常上演战争。上上周日,欢欢来玩,见识了我们家的冲突。因为说话语气的问题,我和米娅都执拗上了,最后都不肯向对方道歉。米娅抓我的头发,咬我的脸,想让我道歉,我都不理睬,欢欢要走的时候,矛盾还在继续。米娅爸爸说我的坏脾气又臭又硬。我威胁他们爷俩,如果再合伙对付我,我就离家出走,让她爸给她找个新妈去。
作者: 相澄妈妈    时间: 2010-12-21 22:54:14

我们家也时常上演战争。上上周日,欢欢来玩,见识了我们家的冲突。因为说话语气的问题,我和米娅都执拗上了,最后都不肯向对方道歉。米娅抓我的头发,咬我的脸,想让我道歉,我都不理睬,欢欢要走的时候,矛盾还在继 ...
樵苏 发表于 2010-12-21 16:58


个性妈妈+个性公主!

想知道,后来怎么结束冷战的?
作者: 乐乐宝贝    时间: 2010-12-21 23:02:59

376# 樵苏
;P ,米娅妈妈也会这样啊。嗯,我心里轻松不少;P
最近,有时我不耐烦的时候,乐乐也是一本正经的跟我说“妈妈,你要好好说。”
我说:“应该怎么说?”
乐乐:“你应该说‘乐乐,请你归位积木’”,语气又轻又慢。
我承认我着急了,于是按他的要求,往往要重复n遍才能达到要求,真的是孩子敏感,他能知道我内心并没有接受他的意见,只是应付他:L 。
作者: bon    时间: 2010-12-22 00:23:02

376# 樵苏
;P ,米娅妈妈也会这样啊。嗯,我心里轻松不少;P
最近,有时我不耐烦的时候,乐乐也是一本正经的跟我说“妈妈,你要好好说。”
我说:“应该怎么说?”
乐乐:“你应该说‘乐乐,请你归位积木’”, ...
乐乐宝贝 发表于 2010-12-21 23:02

同感,我不着急生气时,声音就特别大,文文很委屈地说:“妈妈,你不要那样对我”,我真是无语,自责呀。
作者: 心田    时间: 2010-12-22 09:08:01

毛毛遇到这种情况有时候委屈地瘪着嘴眼含泪,要不就生气地鼓着嘴:
"你不能这么说话,你这样说我很不舒服"
"我不喜欢你这样说话"
"你得说好听的话"
"爸爸和阿姨都说好听的话,就你不说好听的话"

刚买了<做情绪的小主人>,准备看看
作者: 心田    时间: 2010-12-22 09:16:19

我们家也时常上演战争。上上周日,欢欢来玩,见识了我们家的冲突。因为说话语气的问题,我和米娅都执拗上了,最后都不肯向对方道歉。米娅抓我的头发,咬我的脸,想让我道歉,我都不理睬,欢欢要走的时候,矛盾还在继 ...
樵苏 发表于 2010-12-21 16:58


:hug::hug:
难得你和米娅这么温婉的母女俩竟然还有这么激烈的冲突,冲突解决之后,理解会更深一层的哈.
作者: 樵苏    时间: 2010-12-22 10:36:27

看到心田说“温婉”,:$ 脸都红了。那是表面啊!
后来呢,就引出了我一系列的心理伤痕啊,比如我妈妈曾经对我的控制啊,比如米娅爸爸站在真理一边也就是又一次说我该先向米娅道歉,我觉得我的权威受到了莫大的挑战啊,我当然不想低下头,虽然我知道我是说话有火的味道。
于是,米娅和爸爸午睡起床后,我就不起床,我就听着客厅里说笑,我忍不住了,一会叫米娅爸爸进来,让他叫米娅给我道歉,他不同意,一会儿叫米娅进来,说要给我道歉。米娅开口是这样的:“我知道,我知道的。。。。。。这件事,你也要向我道歉,你吼我了,我再向你道歉,因为是你先吼我的。”我说:“你和同学是怎么处理的?”她说:“自己的事情我们俩人之间自己解决,学校的事是我和同学的事,我们自己解决。”我看她思路清晰,于是含糊不清地说了声对不起,她也说:“妈妈,对不起,我吼你和咬你了。”我说:“你咬我了,得再向我道歉。”她想了下,说:“那明天放学回来上床之前给你道歉好吗?”然后她愉快地去客厅玩去了。
话说第二天我下班回家,她到我旁边来,悄悄说:“妈妈,我想了,我昨天吼你和咬你都道歉了,我今天不再道歉了,你能原谅我吗?”我听得。。。。能怎么办?只能点头。
作者: 樵苏    时间: 2010-12-22 10:44:46

现在太多活,闲下来再来说个中感受啊!总之,通过这件事我确实突破了自己惯有的一些毛病了。
作者: 豆哥    时间: 2010-12-22 13:34:26

米亚妈妈突破了自己,赞一个!再赞米亚那了不起的舌头,太会说了啊!:muzhi;P
作者: 樵苏    时间: 2010-12-22 13:47:29

米亚妈妈突破了自己,赞一个!再赞米亚那了不起的舌头,太会说了啊!:muzhi;P
豆哥 发表于 2010-12-22 13:34


谢豆妈捧场啊!我总是感叹豆妈生个女儿,我生个儿子就好了。米娅曾经问姥姥:“为什么豆豆的妈妈从不对豆豆发脾气,我妈妈要对我发脾气?”我妈说给我听时,我就想说:“因为豆豆的姥姥不对豆豆的妈妈发脾气,米娅的姥姥对米娅的妈妈发脾气。”不过,考虑我妈妈的感受,没有说出口。我也不能老拿成长说事不是?
作者: 樵苏    时间: 2010-12-22 14:10:39

这件事导致的我的突破体现在:
米娅爸爸在我情绪稳定点后说:“以前你小的时候,妈妈权威,你不反抗吧?”我点头。他说:"那就对了,因为那个年代就是那样养法,现在我们养米娅是新的方法,米娅不反抗才不正常,我们需要真正地尊重米娅的感受。”眼泪哗哗地流,流完了就喊米娅说道歉的事情了。

接下来的两天,我就呆在担心米娅被宠坏的情绪里面,似乎老是觉得不管教怎么行呢?但是,又清楚了我的这个孩子和她爸爸是不允许我以我妈妈管教我的方式管教她的。慢慢地,心里就没有那么堵得慌了,得了,就按他爸说的来吧,改变自己的说话语气是改变的第一步。

只是不知道效果如何了,反正后来还没有和米娅正面交锋过。
作者: 樵苏    时间: 2010-12-22 14:16:08

前面好几个妈妈说起孩子敏感的心。的确有同感,我觉得我说话已经很温和了,但是米娅就能一语道破地说:“妈妈,你又发脾气!”我有时候都无语啊!我怎么就又发脾气了,不好好的吗?但是实话说,往往都是我自己内心和表面不一致时被米娅抓住了。我的内心啊!很容易不耐烦,唉!!!

孙瑞雪的新书《完整的成长》,就说到了一致性的重要性,否则容易导致分裂。不过要是搁米娅爸爸来评价,一定是这句话:“你呀!那些书都白看了。如果对待米娅,书上不是都写的很清楚了吗?”

一声叹息!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想离家出走,因为我确实太多要改变的了,多辛苦啊!逃避才是我擅长的。
作者: 豆哥    时间: 2010-12-22 14:45:54

米亚妈妈,我也有对豆豆不耐烦的时候,而且特别的多,我也发现了内心与表象的不统一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小儿科,他们根本就不看我们所表现的那样,因为太明显了!只缘身在此山中!
周日下午,豆不睡午觉,我很累,想睡一觉,可他坚决不睡,我就不耐烦的对他说:“你不睡午觉就很累很烦,就会闹!”他说:“那我如果真的困了哼哼唧唧了你能忍受吗?”问的我不假思索的说:“能!”其实我们都因为孩子跟我们闹情绪我们就很烦,异常的烦,确实是因为小时候被我们的父母压制的结果!怎么才可以成长到可以泰然处之呢?我也总在想,我那么爱豆豆,那应该是百分百的接纳他呀,可是他哭闹的时候我是不接纳他的,而且是很烦他的,如果我们不受孩子情绪的控制,只是倾听一会就过去了,可是好难啊!
作者: 夏之天使    时间: 2010-12-22 14:48:27

我搬个凳子,坐下来仔细的、认真的听~:kiss:
作者: 相澄妈妈    时间: 2010-12-22 23:23:23

这里面的好东西越来越多了!

米娅妈妈,难得你能从母亲的严厉教育中,成长为如今的智慧妈妈,可以想象(从你的字里行间也可以感受到),那个心理转换过程多么艰难和痛苦,这同时也是一种升华。我想说的是,从今天开始,应该尽量从心理淡化童年的影响,母亲也是用当年被认为的最好方式在教育我们。我想,你的内心深处,一定理解她的良苦用心。
现在,我们如何面对孩子,完全是自己可以掌控的。当我们内心不平静不和谐时,很容易传递到语言和语气上,所以先调适好我们的内心,如果一时无法调适好,可以像豆妈原来提到的“妈妈现在心情不好,我想自己呆一会”。完全调整好,或者调整到自己可以控制的状态,再去面对孩子。毕竟这么幼小的宝宝,难以承受“之重”。
另外,恕我直言,亲爱的,我感觉你在米娅面前有点太“强大”了。这样的结果,可能激发了孩子的“对抗”心理,她会时不时挑一下你的“毛病”,并且用攻击行为来挑战你的承受底线。我们不妨尝试一下,在生活中某些方面“示弱”一下,让他们来帮助我们,也给他们更多的表现机会。即便我们真犯了“错”,也方便给孩子和自己一个台阶下。“哈哈,妈妈刚才又犯糊涂了”
“被惯坏”的担心,真的不必要,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有原则”的基础上。我觉得亲这也潜在一种“对抗”心理。咱们千万别把孩子放在“对立面”,任何时候,否则以后的“青春期”怎么过啊?;P
《完整的成长》我还没有看完,继续学习一下。
作者: 樵苏    时间: 2010-12-23 10:28:33     标题: 蒲公英爸爸妈妈反思贴

澄妈,你说的真正是我的问题所在。那种不自觉的言行或者严肃,我自己总是过后才经过米娅爸爸提醒才知道自己是那样。我甚至觉得都不会跟米娅一起玩。庆幸的是米娅有一个好爸爸。要不。。。。。
作者: 欣然小宝    时间: 2010-12-23 12:08:10

376# 樵苏
刚看了你的叙述,开始有些惊讶!一是一直觉得你和米娅爸爸都那么和善,有智慧,对米娅非常地有耐心......我一直自叹不如。没想到你和米娅间也有战争。我感觉和乐乐妈一样:轻松了不少;P 另外,对于你的如此坦诚,我是既佩服又欣赏!觉得你真的很勇敢!强烈地赞一下:F:
作者: 欣然小宝    时间: 2010-12-23 12:26:01

接着米娅妈说的,我也自我反思下 。其实我在和孩子的互动中,也是经常经常地觉得不耐烦,容易发脾气,而且异常地倔,照我奶的话说,“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自己来脾气之后跟孩子就会扛着,互不搭理。上次去米娅家聚会就是一例,原本是我们三人要去的,结果因和孩子有冲突就没去......自己发了脾气又自责,觉得自己做得不好,伤了孩子,可是之后遇到事情还是一样的被自己的情绪所控......真的是非常非常地不容易啊! 感觉自己特别特别地累,真的很想一个人换个环境好好地歇歇!这次去参加培训,本来还想找老师咨询一下和孩子的关系问题,结果老师的一句话让我反思了很久,她说,你把孩子揪得太紧了,先放一放吧......
回想一下,真的是这样,自己不但揪住孩子不放,也揪住自己不放。要不我活得这么累呢:L
作者: 欣然小宝    时间: 2010-12-23 12:42:42

感觉自己在成长中,被大人有很多的要求、指令,自己压抑了很多的情绪感受,比如愤怒、委屈......现在籍着和孩子的交流与沟通慢慢地浮现出来,让自己在逐渐发现、整合的过程中达到心灵成长吧!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孩子们真的是我的老师,是我要特别感谢的老师!
我是一个特别容易焦虑的人。凡事很容易引起我的焦虑。要不我活得这么累呢!;P凡事都觉得“应该....”、“不应该......”尤其在有了孩子之后,我知道成人对孩子的影响多么巨大,尤其是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的心灵影响。所以我特别有危机感,渴望自我成长的心特别特别强烈!因此,就特别特别急于要求自己改变,一旦觉得自己做得不合适,或者改变不大的时候就异常地急躁、烦躁。很希望自己短时间内蜕变成自己希望的、理想的样子,呵呵,很不接纳自己哈
作者: 欣然小宝    时间: 2010-12-23 12:53:47

继续反思,分享哈!
现在在学习慢慢地觉察自己,接纳自己。尤其是这次培训回来之后,对于“接纳自己”更是有了非常非常深刻的体验。我们在培训活动中,很多都是围绕着这个主题来进行的。通过活动,我看到,现实中我们每一个人内心中都那么不接受自己、甚至恨自己,都希望自己可以做得如何如何,或者说应该如何如何......但是正是这样的不接纳才让我们自己不断地陷在痛苦和沉重中,不能自拔,更何谈调整、改变......
这些天在慢慢地觉察自己,时刻学习接纳自己,觉得收获较多。首先自己不会觉得特别特别累了,其次,容许自己的同时对孩子也有了更多的接纳
其实生活中能觉察真的不容易,常会不自觉地就陷入习惯的模式中。比如,对孩子不耐烦了,马上内心就觉得后悔,开始自责,自责后情绪不佳更加不耐烦......如此恶性循环。现在觉察到自己自责马上告诉自己,我可以,我接受......后面的循环就不会再有了。当然如果,能在更前面的时候、不耐烦的时候觉察自己就会更好,不过还需要我慢慢修炼吧
作者: 欣然小宝    时间: 2010-12-23 13:02:17

另外,还想说的一点是,特别特别感谢我们这个大家庭。自孩子入了芭园后,且不说孩子的成长与变化,单是我个人就觉得内心里满满的,有大家一起交流、分享的感动与喜悦!有来自生命的体会与感悟!我体会,其实最重要的可能恰是因为我们成人的不断交流与探索,开放与成长为孩子们提供了有利的成长环境!为我们自己加油哈!为孩子们加油!:loveliness:
作者: 樵苏    时间: 2010-12-23 13:03:38

:muzhi欣然妈妈!

我吧,和米娅扛着就这一次。以前都是前面耐心好,后面没耐心了,就离开了,留给爸爸去弄。当然频率不会很高啊!说到接纳自己,我倒是觉得我自己一直能接纳自己的。因为很少自责啊,;P
第一次对米娅不耐烦应该是米娅两岁多了,已经上幼儿园了,给米娅洗头发,米娅大哭,说不同意,她爸爸听到哭声就跑来了,当时他很生气,觉得孩子都不同意了我还洗,干净就有那么重要吗?从那之后,可能是个把月一次我烦躁,但是米娅爸爸在我的要求下不再当着米亚的面斥责我了,而是事后聊聊,其实不聊,我都心虚了啊,他就从没有对米娅不耐烦过,这个差距也忒大了点。
再后来可能会很久一次烦躁啊,我也觉得自己一直在挖自己,这次米娅咬了我的脸,所以挖得更快些了,也希望彻底些。
作者: 欣然小宝    时间: 2010-12-23 13:13:34

:muzhi欣然妈妈!

我吧,和米娅扛着就这一次。以前都是前面耐心好,后面没耐心了,就离开了,留给爸爸去弄。当然频率不会很高啊!说到接纳自己,我倒是觉得我自己一直能接纳自己的。因为很少自责啊,;P
第一次对 ...
樵苏 发表于 2010-12-23 13:03

呵呵,你这一举例,我更反思到我和欣然爸爸对孩子的专制真是太多了,太要求她服从大人了......
作者: 樵苏    时间: 2010-12-23 14:12:42

慢慢都会好了啊!
作者: 樵苏    时间: 2010-12-23 14:27:18

米娅现在很擅长挑战权威的。今早米娅爸爸还说:米娅会质疑规则,多好呀!这样带起来确实事情多点,但是你瞧,米娅多好呀!
他本人是特别有创造力的人,特别鼓励和欣赏米娅的自主思想。
我呢,理论上和从心里也是这样希望和欣赏米娅的,就是从理论到实践那真是咫尺天涯呀!
努力吧。
作者: 相澄妈妈    时间: 2010-12-23 18:50:26

米娅爸爸是怎么修炼的?上天赋予的?猜想他一定成长在一个和谐的家庭中。
作者: 樵苏    时间: 2010-12-24 16:45:26

米娅爸爸的性格和她爷爷很像。据说上小学还不知道8是表示多还是少,原本上学也没有准备上大学的,爷爷对他没有作为的期待,就像他现在对米娅一样。反正我听着就像他是自己稀里糊涂长大的。;P家庭还算和睦。我个人感觉爷爷对他的影响很大。
作者: 心田    时间: 2010-12-31 10:33:26

前面大家都反思的很好,每次看到你们说的我都在心里强烈地认同哈,可见我对你们是很接纳的 {anwei}

米娅妈妈已经做的很好了,偶尔发点脾气是正常的,对米娅来说也不完全是坏事, 你看米娅反驳和道歉的话说得多好,同意米娅爸说的“米娅不反抗才不正常”。

米娅爸是偶像人物,咱不跟他比,建议米娅妈把平日里他处理得好的经典事件经常拿出来晒晒,也让我这个朝着“温婉”方向艰难迈步的人参照学习。

这个帖子是扎堆贴,咱们是否应该单开出一个专门用于反省的帖子来?
作者: 欣然小宝    时间: 2010-12-31 11:18:39

前面大家都反思的很好,每次看到你们说的我都在心里强烈地认同哈,可见我对你们是很接纳的 {anwei}

米娅妈妈已经做的很好了,偶尔发点脾气是正常的,对米娅来说也不完全是坏事, 你看米娅反驳和道歉的话说得多好, ...
心田 发表于 2010-12-31 10:33

嗯,强烈赞成!专门反省的帖子......
觉得毛妈说话特别有意思,欣赏哈:)
作者: 九歌妈妈    时间: 2010-12-31 13:26:27

前面大家都反思的很好,每次看到你们说的我都在心里强烈地认同哈,可见我对你们是很接纳的 {anwei}

米娅妈妈已经做的很好了,偶尔发点脾气是正常的,对米娅来说也不完全是坏事, 你看米娅反驳和道歉的话说得多好, ...
心田 发表于 2010-12-31 10:33


“温婉”这个词好!
我也得朝这个方向努力!
作者: 夏之天使    时间: 2011-1-4 11:25:08

看了大家的反思,很感动~~
如果可能,建议湘澄妈妈将这部分分离出来单独放一个帖子里,省得好东西被大水冲没了阿。
作者: 东东妈    时间: 2011-1-4 12:19:32

我也同意另开一贴,大家一起分享育儿经验,以及自我提升的经验。前几次培训听大李讲课,一边听一边反省,一边自责,对照大李的讲课,育儿过程中我几乎没有做对的,还好,东东还没满6岁,还来得及。希望能跟东东一同成长!也希望跟其他妈妈们一同进步。
作者: 相澄妈妈    时间: 2011-1-4 19:01:55

本帖最后由 相澄妈妈 于 2011-1-5 15:35 编辑

响应大家的号召,开了专贴,相当于“反思角”哈!

我鼓捣了半天,终于把这事给整明白了。我这个小版主也成长了一小步,庆祝一下!:lol
作者: 欣然小宝    时间: 2011-1-5 11:35:42

响应大家的号召,开了专贴,相当于“反思角”哈!

我鼓捣了半天,终于这个功能把这事给整明白了。我这个小版主也成长了一小步,庆祝一下!:lol
相澄妈妈 发表于 2011-1-4 19:01

大把大把地:F:送给俺们的班长,强,有行动力!举杯,庆祝:)
作者: 欣然小宝    时间: 2011-1-5 11:36:55

:F:也献给所有的爸爸妈妈们,原先只觉得做孩子不容易,现在当了妈,才知道,当妈那是真真不容易!为我们自己的不断反思成长干杯!!!:P
作者: 欣然小宝    时间: 2011-1-5 11:44:11

今早上老毛病又犯了下,心里告诉自己:无论怎样,接受吧!
能看到自己的纠结,那是真揪......学会慢慢放下......
恰巧来看到这篇文章,转发下,分享:)
作者: 欣然小宝    时间: 2011-1-5 11:46:38

对你的小孩放心——对你自己放心
  
每个人只能活在一个念头上,而且是一个念头一个念头的活。你的小孩是一个不听话的小孩,真是这样吗?他也许就在此刻没有听你的(他只是相信了他此刻自己头脑里的想法),你确定他下一刻也不听你的吗?他有没有过听你话的时候?你的小孩是一个不听话的小孩——真是如此吗?不要下一个一贯的结论,没有人一直是什么样的。他们都一刻一个变化。当这个念头来临时,他们那么反应;当另一个念头来临时,他们又那样反应;谁是一条僵死不变的河?小孩的变化才大呢。你家的小孩是你认为的那样吗?他真的顽皮、捣蛋、不爱学习、道德有问题的小孩?你确定吗?
不要活在一个线性里,不要轻意给你的孩子下结论、扣帽子、贴标签,每个小孩都是好小孩。如果他们不好,不是他们本身有问题,是你自己的“认为”有问题,你考察过自己的“认为”吗?他是不是就是对的?不从你的角度或价值观出发呢?在上帝的眼里哪只老虎、哪只羊、哪头猪或哪个人是坏的或不好的呢?统统美丽,没有问题。你认为你的小孩不好,那是你的“认为”,并不是他的真实存在本身不好。活在当下,一个时刻一个时刻的看待问题。这一刻的小孩不是下一刻的小孩。你的小孩永远是一条鲜活、生活、流畅的河,不要太“人工”改造它,每条河会找到自己的路,河水不会走错路。所以,对你的小孩放心——对你自己放心。
作者: 欣然小宝    时间: 2011-1-5 11:47:19

活着的参考标准是自己而不是别人
  
每一个人,无论大人、小孩,你活着的参考标准是谁?……你自己。不要看东家的大人如何生活,我也要如何生活;不要看西家的小孩如何做的,也让你的小孩如何做。不要陷入自身以外的比较——那是在进入头脑的陷阱。你过的谁的日子?——你自己的;你在为谁而生活?——你自己。你干嘛参考别人呢?
根据自身的需要去“创造”你的生活条件,根据你小孩自身的需要“创造”去创造他的学习条件,不要把一个人放在一群人中间比较,每个人都是“独立”,他只适合他自己的情况。教导给孩子活着的标准是自己而不是他人,这让他以后的生活会更自由,但不用担心他以后会不适应社会或人群,你确定一个持有“活着的标准是自己而不是别人”信念的人,他就不能适应社会或人群?所有的情况下,你的“担心”都是多余。事情该是咋样就咋样,它和你内心的担心和恐惧没关。老天不会参考你的恐惧来调整它自己的行为。
没有恐惧的生活和充满恐惧的生活,生活本身会怎样?不会有什么不同——不同的部分是“恐惧”。地球不用参照月亮来调整它自己的转速,森林里的一只羊也不用参考另一个羊的标准来生活,它们都各自“生活”的很好,你为什么要参考别人呢?从今天开始,让你的生活参考标准是你自己,你小孩教育的问题参考标准是他自己——不是别的小孩。每个人以他自己内在真实感受为标准,看看生活是不是变得简单多了?
作者: 欣然小宝    时间: 2011-1-5 11:48:31

不要那么重视“教育”
  
人们“重视”教育的根源是“恐惧”,是对未来的担心,是整个社会人心没有和不能活在当下的显示。你为什么那么重视你自家小孩的教育?明日生活的美好,是基于对明日生活的恐惧才能达成的吗?没有恐惧生活就不会变得更好?显然这是荒谬的。生命存在的真相,它没有明天。它只有此刻和此地。“为了明天而努力”这个口号给人带来什么?压力还是宁静?压力真的能够带来有效的动力吗?如果你没有压力的、宁静的做事与你充满担心恐惧的做事,哪一个效率更好?显然,没有压力的做事事实上效率更好。把“为了明天而努力”的这种基于恐惧而工作的信念口号换成“让生命在当下开花”吧?时刻告诉自己“让生命在当下开花”,感觉一下和“为了明天而努力”有什么不同?
在教育孩子之中,把“未来”和“过去”忘记,教导“生命在当下开花”。给孩子们传达一些更有价值的信息:生命——不要基本恐惧而行动,要基于爱而作为。不要过分强调历史、民族意识、仇恨等等……教导他们爱、自然、大同、喜悦和认识生命。“教育”是属于头脑的,只有头脑才想到去教育,因为头脑会希望明天如何如何;心不需要教育,因为心就活当下每时每刻。不要过分强调教育,让教育自然进行。一个家长没有强调的教育意识,未必你的小孩就是一个不成器的小孩。教育训练了你的右手,它会使你的左手弱势下来;你试图训练他的双手,那会把小孩累死。如何进行教育?放松,自然,让“教育”自动自发。不要有那么多的刻意和努力,那样并不能使事情变得比不想自然时好哪去。做一件事最好的效率,不是在恐惧或兴奋时,综合评价来说,是在自然状态时。注意凡事要自然,不要刻意。因为自然就是天之道也。
作者: 欣然小宝    时间: 2011-1-5 11:48:58

别太把学习当回事儿
  
你把你小孩的学习成绩当回事吗?你为什么对你小孩的成绩当回事儿?多数情况下,你是真的为他吗?……你为你自己,你害你小孩成绩不好你丢脸,你想你小孩成绩好了你感到荣耀,你想你小孩成绩好了将来有好工作、找好对象、有好收入——他们生活的快乐——“你”放心。一切都是为了你。
你这样做有什么不对吗?这不是一个对或错的问题。问题应该考察一下,当你太把自己小孩的学习当成一回事时,这给你带来了什么?给他带来了什么?他推助了事情往你想象的方面发展了吗?觉知你的行为是基于什么而进行的。学习应该是孩子的娱乐,而不是他的工作。不要把问题搞反了。别太把学习当回事儿,用心在任何时刻的“此时此刻”,生命何处不学习?何种不是学习?不要狭隘地以为只学习书本上的死知识或某种技能才叫学习。放开你的判断和边量,在更大的时空角度中考察一件事。
作者: 欣然小宝    时间: 2011-1-5 11:49:37

你确定你的小孩以后会被社会所淘汰?
  
我们对待自己的小孩教育那么重视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我们担心如果我们小孩现在的教育赶不上别的小孩时,他们会被社会所淘汰,你确定真是那样吗?社会从没淘汰过任何人,只不过在不停地改变着他们知见和判断。我们整个人生生命的问题决不在外部,在内部。并不是现代教育出了问题,是人心出了问题。教育的问题也是人心问题的反应。所以改造教育的重点还在人心而不是教育本身。
不管整个社会教育状况如何,你可以直接影响你的小孩。你对生命的一切的认知、态度、方式在直接影响你的小孩。如何老子有一个小孩,他会如何教育他?不用教育,他会成为另一个老子。他会变成下一个智者。或许他的儿子可能还是农夫,但他在农夫里面是最自由快乐的农夫。如果你是一个内在有很多知见、障碍或麻烦的,你在直接教导给他这些呢;如果你自然、达观或效法天地之道,那么你的小孩和你保持一致。在你到达自己生命的圆满之前,教育他人是一种深入的内观,那成长的不是他而你。你注意到过这没?
作者: 欣然小宝    时间: 2011-1-5 11:50:04

越恐惧你越想掌控
  
如果你越恐惧,你就越想掌控什么。掌控让你获得短暂的、虚幻的安全感。如果你是一个内在充满恐惧的家长,在家庭教育领域,很可能,你的小孩和他的教育问题就会成为你试图掌控的工具。通过管理小孩和他学习的好坏,你让自己不安的心暂时放松和安宁下来。为什么有的家长如此关心自己的小孩和其教育吗?在那关心之中他们获得什么?显然,在那操心之中他们暂时忘了自己、忘了恐惧——他们“安全”了。在恐惧之中没有爱存在的余地,恐惧导致潜藏的暴力,如果你基于恐惧去教育和关心你的小孩,你就在无意识之中向你的小孩施暴,你透过“教育”在向他施暴。在这种情况下,你的“教育”不是纯粹的,它成了你释放恐惧、控制别人和获得自我安全的私人性目的手段。来观察你在小孩教育中的模式,看看你是出于恐惧教育你的小孩,还是出于纯粹的爱教育你的小孩?做一个完全无惧的家长吧,不要试图控制或掌控你小孩的命运,你不是上帝。那样做不但使你自己受苦,同时你的小孩也不好受。因为恐惧和掌控,你创造了两个人不好过的日子。从“从恐惧出发、以教育为手段、以小孩为对象”的家庭恐惧教育模式中走出来吧,觉察你自己的心——不要教导你的小孩恐惧,教导他爱和放松。
作者: 欣然小宝    时间: 2011-1-5 11:50:25

爱——使你放松在处处
  
如果你正在害怕,你一定在幻象之中;如果你内心禁不住要去涌淌爱,你一定处在本性上。恐惧使人紧张,爱使人放松处处、处处放松。如果你是一位内在涌淌爱的家长,那么你的小孩有福了,爱就像潺潺流水涌进良田青苗一样涌进你小孩的心。在一个爱中——没有教条,没有压抑,没恐惧和掌控氛围中成长的小孩,他自身将变得智慧柔软。我们教育小孩不能出于恐惧仅给他知识、技能、方法和竞争意识,这样会把他变成一位战士。成为一名生命的战士是苦的,想想这样他一生将有多少次战役和战斗需要他打?教育我们的小孩冷静、柔和和爱,教育他们智慧的看待事物的方式,这样能使他们长大避免战斗。培育他们成为一个佛陀、一个老子,而不是一个希特勒、斯大林或一个毛泽东。生命不需要战争,任何战争都不是必须的。教育我们的小孩不要用战斗的方法取得胜利,让他们找到不战而胜的智慧。爱创造祥和的世界,让我们把爱带入家庭、教育和小孩的心中。
作者: 欣然小宝    时间: 2011-1-5 11:50:53

做任何事都有两种情况
  
在世间,做任何事都有两种情况:一是带着充满压力的去做,一是宁静放松的去做。在日常中,你是如何教导你的小孩去做事的呢?你在一件日常事中的表现,正是你小孩学习的机会。如果一贯是个匆忙、紧张,一点也不放松的家长,显然,你正在教导给你的小孩“充满”着压力做事;如果你一贯是个柔和、宁静,事情再多安宁、有条不紊地做事的人,那么你的小孩从中就会学到这些。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的小孩将于无意识中模拟和复制你的思维和行动模式。面前有一千样事,你每次也只能做一件,那事很重要——你充满很大的压力去做,也不一定能做好,如果你太“要求”的话。那么,如何办呢?放松下来,让自己内心充满安祥安宁,一千件事其实都是一件事——因为一千件事只不过是一千个“一”嘛,所以,不管事情有多少,永远宁静优雅的工作在“一”,放松而没有任何紧张。如果你能这样日日做事,你的小孩最终会习得你的行为。不要出于目的,去掌控某种局面,而是要学习如何放松的去做,然后喜悦的接受任何局面。这是我们每个家长应该学习的,也是应该示现给我们小孩的。教给我们小孩做事,在每一件事上静心。
作者: 欣然小宝    时间: 2011-1-5 11:51:19

那仅仅是事实
  
如果你的小孩在外面被人打了,他会如何反应?——你从前被人打了是如何反应的?你的小孩将重现你的模式。在日常生活里教导小孩如何应对突发事件?你自身在突发事件中的表现就在教导他们呢。如果你被人打了你会非常愤怒,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或因为啥,你会非常生气或愤怒,你会找那人理论,你会去和他战斗或在心里和他战斗;如果你那样反应,你的小孩也会那样反应?你有什么你就会教导给他们什么。我们通常都是那样反应,而那样反应给我们带来什么呢?当我们被人打了,身体是疼痛的,如果我们在心继续愤怒或更加愤怒,那么在身体的疼痛的基础之上,我们又另加了一份苦。第一份身体上的疼痛是别人给我们的,那么当我们愤怒、生气、去和那人战斗或在心里战斗,那么我们将自己再创造另外一份痛苦。你觉得那样非常合理吗?为在无明中出一口恶气,你会让自己继续受伤?
我们凡夫通常被人打了都是那样反应。那么,假如佛陀在路上走着走着,突然有一个流氓青年过来无缘也无故的把佛陀打了一顿——这是可能的,佛陀会如何反应?当佛陀还没反应过来时,他已被打的鼻青脸肿、满脸流血时,他会如何反应?佛陀会非常冷静,在被打或打完之后,佛陀会一直处在觉知之中,他会非常宁静。“被打”只是一个事实,佛陀不会对这个事实起反应,他不会想他应该被打或不应该被打,他不会去指责那个青年,但会只是做他该做的——他可能逃开,他可能报警,但他没有慌乱或愤怒。被打是个事实上,佛陀不会在这件事实上,再创造额外的一些“故事”让他自己的心再痛苦一次。事实仅仅是事实,佛陀不对事实起反应,他只是做他应该做的。如果在灾难、事故或其它突发事件中,我们能像佛陀一样反应于那些,我们的小孩该多么受益啊?而那正是应该我们向佛陀学习的,并教导给我们的小孩的。不要把你的习气反应给他们,把佛陀一样的生活品质展示给我们的小孩。
作者: 欣然小宝    时间: 2011-1-5 11:52:00

小孩不应该发脾气吗?
  
当我们的小孩发脾气时,通常我们家长的耐心度有限。当一个小孩发脾气两分钟,如果我们的劝阻或制止他发脾气的方法无效时,通常我们就要开始发脾气了。甚至有时,小孩一发脾气,于此同时,我们在外在或在心里也跟着发脾气了。小孩是无明的,而我们也是。当一个小孩发脾气时,没有觉知的家长,跟着小孩进入了情绪之中。然后是情绪反应于情绪,烦恼反应于烦恼,于是他们两个共同制造了一个情绪旋涡、负性的场。家长和小孩都成了落水的青年,他们都正在情绪的海中溺水呢,他们都不会游泳,看妈妈、小孩或爸爸都在情绪的海洋中挣扎呢。
当小孩发脾气时,某些时候我们有一个信念是“小孩不应该发脾气”,因为这个信念我们很生气,我们自己发脾气。“小孩不应该发脾气”——真是这样吗?哪个社会里规定小孩不能发脾气只能大人发?如果当这个信念升起,如果你没有觉知到它,你会抵抗这个信念。当你具备觉知,觉察到这个信念时……“小孩也应该发脾气”——当你这样认为时,你一定不会再生气了,很可能,你还会引导你的小气发脾气呢——帮助他让他的情绪走掉。一个学会自我觉知的人,会拯救在场的人。至少,他不会再为整个事件场再增加一份混乱了,他只会给予那一份宁静和安定。当别人都是混乱,如果你是宁静的,你的宁静会成为那混乱的中心——最后,那所有的混乱会静止在你那宁静之中。如果你是一个宁静的人,你就是家庭和天下的福。
作者: 欣然小宝    时间: 2011-1-5 11:52:16

发展头脑和蓄养心
  
一个人协调平衡的存在,既需要发展头脑,也需要蓄养心。教育一个小孩,就是往这两个方面用功夫。头脑的食物——知识,心的食物——爱,我们要给一个灵魂这两方面的食物,不能让他们“偏食”。虽然我们强调不要偏食,但在教育的不同阶段,重点会有所不同。如果一个人被说成一株树,那么心就是树根,头脑就是掩藏在树冠中的花朵。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我们重点要灌溉树根——给予他们爱和放松的自然环境;等到他们的根茁壮的时候,再把一些意识能量放在花朵上。事实上,只要灌注根,只要根好,一般情况,即使你不特意照顾花朵,它也会开的非常美好鲜艳。在整个生命之中,爱的教育应该覆盖全程。蓄养心,然后让头脑自然发展,这就是儿童教育的重要一点。
作者: 欣然小宝    时间: 2011-1-5 11:52:35

教给小孩宁静、觉知和观察念头
  
知识、技能、技巧、品德——在我看来都是头脑的教育,宁静、觉知和了解自我的心念是心的教育。头脑的教育是生存教育,心的教育是生命的教育。在我看来,一个人在其一生中,生命的教育更为重要。因为生存的教育也只不过是为生命服务的。
知识、技能、技巧、品德——属于“术”的教育,宁静、觉知和心念是“道”的教育。道是术根,术是道花,如果我们的重点在“道”上下功,那么以道为根的术自会发展出来。犹如日日辛劳浇灌树根,其花必也茂盛鲜艳一样。
我看现代社会的教育,几乎所有的只是在“头脑”、“生存”、“术”上用功,没有人在对“宁静”、“觉知”和“心念”上教会一个小孩。“宁静”意味着去见证生命的本来,“觉知”是那走向它的路,观察和了解每个自我的“心念”——那是认识幻象世界的基础,这一切显得多么重要啊。也许有人会担心,如果一个小孩从小就知道生命是一场幻象,他会如何生活?他会感觉到活着没趣或游戏人生吗?——当你这样问时,我想问你的是“你能确定真是那样吗?”觉悟的情况是相反的,我们将更加真实美好的活在每一刻,活在一个只有欢乐没有痛苦的世界里。这才是真实的呢。
教育我们的小孩宁静、觉知和内察自己的心念吧?如果有一所这样的学校存在,那是一所教导如何去往极乐世界的学校呢。那学校正处在极乐世界中,那教导正存在于你心中。开辟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导观察心念、了解生命的真相和见证智慧,那将是人类生命的共福。期待那种教导生活而不是生存的学校存在。
作者: 欣然小宝    时间: 2011-1-5 11:53:34

注:以上摘自中美精神心理研究所网站,http://www.saits.net/read.php?tid-609.html,作者:一念
作者: 相澄妈妈    时间: 2011-1-5 15:34:32

欣然妈妈总有好东西,赞一个!:muzhi
作者: 樵苏    时间: 2011-1-5 16:36:49

班长行动力超强!:F:
谢欣然妈妈的好分享!确实有用。
我也慢慢在想米娅爸爸的逻辑:只有孩子有孩子的磨叽,不合作,抗议等等非理性行为,那才是真小孩。我们大人都是被社会条框规范了多少年才成如今这样啊?是小孩阶段的时候就让她做小孩吧。
说一说,鼓励自己,至于做,还有路要走。
作者: 夏之天使    时间: 2011-1-5 17:19:45

真神速!班长:muzhi
作者: 相澄妈妈    时间: 2011-1-7 14:20:39

写给未未末末十岁生日的信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胡泳 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
   
未未末末,

想象你们已经十岁了,此刻就是未来的回忆了。

16个月刚过,注视着你们的小脸,每天爸爸妈妈勤奋地说这话:

对末末说:“I LOVE YOU,MOMO”,末末扬起胖嘟嘟的小脸,声音清脆:“I VIEW YOU,DADDY.”

对未未说:“I LOVEYOU,WEIWEI”,未未带点羞涩:“I YOU, MAMA.”

九年后,你们十岁,会清晰地吐出“我爱你”这世界上最美的三个字,那时,你们会怎样对答?

“世界需要爱心,人类需要帮助,所以,我们都要有爱心。”这是你们一个玩具里有的几句话,妈妈有意引导你们多玩这个玩具,“未未/末末,爱心呢?”,你们会迅速跑过去,噼里啪啦按一通。末末一遍玩一边说:“爱心”;未未不说,但会指着胸口,那儿是她爱心的位置。

爱这个世界。这是爸爸妈妈想引领你们回味的答案。

十岁的时候,你们的爱心应该已经从萌芽到生根了吧?

然则,爸爸妈妈果真能引领你们爱吗?

19世纪上半叶,爱默生曾经引述说:“生在一个孩子不受重视、长在一个成人无足轻重的年代,真是人生之不幸。”

21世纪头十年,就中国的情况,我可以说:“生在一个孩子像成人般世故、长在一个成人像孩子般幼稚的年代,真是中国人之不幸。”

《黑客帝国》中领导大家对抗机器的Morpheus说,“我们很少解放成年人”,这缘于成年人的很多东西已经由于废弃不用而萎缩。

未未末末,你们此刻还小,还无法表达什么是爱。然而,你们未被污染的天性本身对成年人就是一种爱的教育。爸爸妈妈希望,这九年中,和你们一起锻炼人本来就有的感觉和机能,获得自我的解放,做到如马克思所言,“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这样的人将运用他的个体的一切官能——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思维、直观、感觉、愿望、活动、爱等等——与这个世界发生属人的关系。”

今天凌晨,爸爸喜欢的作家史铁生走了,他留下一句话:“爱是人类惟一的救赎。”说到爱,有人会把它分成所谓“小爱”和“大爱”,但爸爸最喜欢阿伦特的这样一段话,在2010年的最后一天,把它送给你们:“我在自己的一生中从没‘爱过’任何一个民族或者集体,德意志民族也罢,法兰西民族也罢,美国也罢,更没有爱过诸如工人阶级之类的群体。事实上我只爱我的亲朋好友,至于别的爱我无能为力。”

几个月前,你们能自己喝水了,这几天里,你俩一下子要自己喝奶了,“奶,奶”,接过妈妈手里的奶瓶,小手举着个大奶瓶,靠在沙发上,咕咚咕咚地喝,或是,不紧不慢,享受喝奶时光。

十岁时,你们自己的日常生活已经自理得挺好了吧?能够自主地驾驭生活的最基本的东西,这也是你们最终走向个体独立自由的前提吧。

心理学家说,人类生命的头两年都花在如何从无助的情境中挣脱出来。头两年使个体具有控制力的两个重要的里程碑就是走路与说话。从一岁多的你们的身上,爸爸妈妈可以看到为取得自主,你们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刚学会走路的你们,跌倒了会爬起来,遇到阻挠仍然继续前进。由于不能完整地用大人的语言表达自身的诉求,你们发明了一套小小的语言体系,迫使爸爸妈妈去学习你们的语言。
作者: 相澄妈妈    时间: 2011-1-7 14:21:13

十岁的时候,爸爸妈妈希望你们,不仅会跑,而且会停;不仅会说,而且会听。

“妈妈,鞋”,“爸爸,鞋”,妹妹着急地喊。爸爸妈妈要陪宝贝们在地垫上玩,拖鞋放在一边。未未不同意。鞋子是必须穿在脚上的,这是她的秩序逻辑,是必须遵守的。

妹妹从不到十岁就表现出是个特别有秩序感的孩子。

今天你俩生活作息一如既往地有规律,晚上早早睡了,入睡前安静,快乐。

十岁的你们已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物质环境的秩序出发,到人文环境的秩序,到心理环境的秩序,“有序”这一特性,对于成长中的你们意味深长。

就在今晚,“扑通”一声,妹妹仰面倒在地板上,哥哥去拿一个玩具,不小心冲撞到了妹妹。一定疼,妹妹小眼泪快出来了,“未未,妈妈安慰安慰就好了”,妈妈赶紧抱起来,妹妹瘪嘴要哭,“我们原谅哥哥,他不是故意的,好吗?”妹妹不哭了,很快忘记了这不愉快。

妹妹是个宽心的女孩,磕磕碰碰一般不在意,遇到不如意,大人一哄就好。她有乐观的天性。

乐观的悲观主义者,或者悲观的乐观主义者?虽然十岁的时候,你们估计也不懂这些,但等你们慢慢了解,这个宇宙的大和个人的小,时间的无限和生命的有限,未来的莫测以及当下的真实,作为起点,更希望你们做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或者这样会更有钝感力?真不希望你们过于敏感。彭希曦说过:你知道,我的忧郁,在我们这个全盘戏子化的时代,是多么的蹩脚。

“李白乘舟将欲”,妈妈说,末末接“行”,

“忽闻岸上踏歌”,妈妈说,末末接“声”,

“桃花潭水深千”,妈妈说,末末接“尺”,

“不及汪伦送我”,妈妈说,末末接“情”,最后一个“情”字,末末发的是悠长的二声,一首诗歌接完了,他一脸的惬意。15个月多点的时候,一本唐诗,18首,末末基本都能这样连续接背下来,他是个专注度和记忆力很强的孩子。

“末末,天才”,妈妈们都这样有点孩痴。

“天才!”,末末毫不谦虚。他压根就不知这个词在赞美他什么。

与哥哥不同,未未学东西是比较不经意的,她好像是一边玩,一边把一些东西记在脑海里,心中好像有一口井,总会在合适的时候汩汩地涌泉。

不管哪种学习方式,寻找最适合你们的。十岁的时候,你们小学四年级也结束了吧。

“未未,你咋什么时候都这么笑眯眯的呢?有那么乐吗?等你上学了,有了作业了,就不会这么快乐了。”正读小学四年级的然然姐姐,一边做作业一边对妹妹说。

要培养你们做天才吗?从未做过父亲的史铁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其实对父母来说,培养一个人格完善的人比培养一个高才生更重要。如果现行教育制度致力于培养病梅,那还不如让你们做野草。爸爸妈妈愿意和你们一起寻找在现行制度下的快乐生活,没有完美的教育制度,但是可以有通达的态度。

“妈妈,NAONAO”,妹妹一天里多次指着电脑,要和姥姥视频。带两个宝宝到16个月,姥姥暂时离开了,妹妹尤其想姥姥。

“大吊车”,末末很直接,看到电脑就说,他要妈妈搜索车的图片给他看。
作者: 相澄妈妈    时间: 2011-1-7 14:21:53

一到电脑旁,小手就都开始忙了,按键盘、按鼠标,16个月的小人儿,鼠标已经滑动得很熟练了,也会跟然然姐姐抢iPad玩。

爸爸说,“你俩是地道的网络土著”。

十岁的时候,你们会成为网虫吗?希望那时的你们,不懂什么叫翻墙。

养育你们的过程是辛苦的,也是快乐的。

说来都有点过,你们的妈妈曾经不止一次地说,她有时会心疼让你们来到了这个世界上,为你们必然会体会的酸甜苦辣,她多想一直呵护着你们,让你们永远无忧。无忧?不过,连她自己也知道,这是童话。大人只能作为园丁,跟随你们的生命季节调整自己,十岁,乃至更远。在花园里耕耘时,总有不如意的时候,拔除养育你们过程中可能会遭遇的沮丧和愤怒的杂草,爸爸妈妈将尽量耐心地守护着你们,等待你们身心智的成长。

然然姐姐超级喜欢《小蝴蝶和小披风》,而他俩,就是未未跟末末可以角色扮演的小舞台剧。小蝴蝶总是精神奕奕,她的世界理直气壮。小披风喜欢沉思,他的世界有点忧郁。这是两个个性大不相同的小朋友,有自己单纯的逻辑和快乐,有对生活的疑惑和不解,有点天真,有点疯狂。他们相信,在临空飞扬的一瞬间,在微风轻拂的树林里,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小小幸福。

十岁的时候,你们将找到什么呢?

在同一个小小时空中,

小蝴蝶和小披风面对着相同的情境,

但他们的人生却大不相同,

他们都不明白这是什么原因,

但也不想真的理解……

然然说:然然的人生注定和爸爸的不同,但她也不想真的理解……未未末末也将如是。

你们的人生不等于我们的人生。爸爸妈妈这一代人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要让你们的人生更好于我们的人生。

写于2010年12月31日,北京
作者: 樵苏    时间: 2011-1-7 17:52:28

全部看完。理解父母心
作者: 朱仰岐    时间: 2011-1-13 10:29:12

如此好贴要顶呀!~~~~~~~~































治疗青春痘
作者: 三宝妈妈    时间: 2011-1-13 14:47:11

:F::F::F:
作者: 相澄妈妈    时间: 2011-1-14 16:25:07

:F::F::F:
三宝妈妈 发表于 2011-1-13 14:47


欢迎三宝妈妈串门!
作者: 夏之天使    时间: 2011-1-17 13:39:30

真好~~
大人先要有幸福感了,孩子自然就有了。
作者: 心田    时间: 2011-1-31 12:29:54

我最近也有些烦躁了
毛毛最近也变得情绪很大了
不知道哪个是因哪个是果(这么说是我因为我心里真的不愿承认我的烦躁在先...)
不当的要求一被拒绝, 就开始三部曲: 瘪嘴, 使劲挤吧小眼睛挤出眼泪, 最后是放声哭诉:
"我很失望...我很伤心...我很难过......"

我搂着她, 抱到安静的房间, 又共情又解释为什么拒绝她的要求
后来她倒是安静了
只是这次数一多吧, 俺那本来就不够强大的内心就有了一次多过一次的挫败感了
目前正在寻找和尝试各条通往积极向上, 愈战愈勇的道路.
作者: 相澄妈妈    时间: 2011-1-31 21:12:50

不当的要求一被拒绝, 就开始三部曲: 瘪嘴, 使劲挤吧小眼睛挤出眼泪, 最后是放声哭诉:
...
心田 发表于 2011-1-31 12:29


能想象出毛毛那可人的小模样
作者: 相澄妈妈    时间: 2011-1-31 21:23:17

我最近也有些烦躁了
毛毛最近也变得情绪很大了
不知道哪个是因哪个是果(这么说是我因为我心里真的不愿承认我的烦躁在先...)
心田 发表于 2011-1-31 12:29


最近我也是心态不佳,很容易烦躁,和亲一起反思。

尽管我还保持着没有对相澄发过脾气的纪录,但是自己的不良情绪,营造的不良气场,她一定感受得到。

做一个心智成熟的妈妈,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 樵苏    时间: 2011-2-9 10:09:24

呵呵,发发脾气也没有关系的啊!
作者: 夏之天使    时间: 2011-2-12 13:18:16

进来看看,汲取点力量
作者: 东东妈    时间: 2011-2-18 13:52:23

真是新手,写了一大段没了
作者: 东东妈    时间: 2011-2-18 14:03:26

最近一直在要求自己平和平和再平和,已经有两三个月没发脾气了。想起以前对他的大吼大叫,真的是很后悔很难过。东东最近几个月变化也很大,跟我的变化肯定有很大的关系,可能跟外部环境的改变也有关系,就是换了幼儿园。妈妈们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真的是大人改变一点点,孩子就会改变很多。
作者: 欣然小宝    时间: 2011-2-25 14:59:55

呵呵,发发脾气也没有关系的啊!
樵苏 发表于 2011-2-9 10:09

赞成{:1_115:}
作者: 夏之天使    时间: 2011-3-2 15:33:57

最近一直在要求自己平和平和再平和,已经有两三个月没发脾气了。想起以前对他的大吼大叫,真的是很后悔很难过。东东最近几个月变化也很大,跟我的变化肯定有很大的关系,可能跟外部环境的改变也有关系,就是换了幼儿 ...
东东妈 发表于 2011-2-18 14:03

东东妈妈,赞一个
作者: 樵苏    时间: 2011-4-25 10:54:44

心灵成长的六个定律(上)  武志红

    不断收到读者来信,问什么是“内在的父母”与“内在的小孩”。同时,也不断收到不少来信问一些关于心理成长的最基本的知识。
    在思考怎么回答他们的问题时,我梳理出了关于心理成长的六条定律。
    与定律相对应的,是破碎。所谓破碎,意思就是,如果我们的成长环境明显违背了这些定律,我们的心灵就会受伤,我们的生命感觉就会出现破碎。

定律一:成为自己
    我们生命的根本动力是成为自己。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马斯洛称,人有五个层次的心理需要:饮食与性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如果按照另一位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罗杰斯的话来说,所谓自我实现的需要,也就是成为自己。
    什么是自己,我们又怎样可以成为自己?
    罗杰斯认为,所谓自己,就是一个人过去所有的生命体验的总和。假若,这些生命体验我们是被动参与的,或者说是别人的意志的结果,那么我们会感觉,我们没有在做自己。相反,假若这些生命体验我们是主动参与的,是我们自己选择的结果,那么不管生命体验是快乐或忧伤,我们都会感觉是在做自己。
    是不是在做自己,这一点极为关键。
    如果我们感觉不是在做自己,那么不管别人的意志看似多么伟大或美
作者: 樵苏    时间: 2011-4-25 10:55:05

好,我们都会感觉很不舒服,并会做一些看似莫名其妙的事情。看上去,这些事情像是自毁或伤害别人,但其实我们不过是在用这些事情来唤醒自己的意志。
    譬如,美国明星“小甜甜”布兰妮•斯皮尔斯,她在演唱事业上获得了极大成功,但是,这个成功不是她的意志的胜利,而是她妈妈林恩的意志的胜利。从两三岁开始,妈妈一直带着她转战美国各地,用尽各种办法为她谋取演唱的空间。为此,她没有了童年,只有13~15岁期间,过了两年女孩的普通生活,还有了初恋男友。但林恩为了在女儿身上实现自己的野心,迫使这个男孩离开了布兰妮。这只是布兰妮母女关系的一个缩影,其实布兰妮的妈妈在各个方面都想操控女儿的一切。
    按照通常的观点,布兰妮的妈妈在教育布兰妮上是无比成功的,她用非凡的手腕和坚强的意志把女儿塑造成了超级明星。从布兰妮的角度看,妈妈这样的塑造似乎也是值得称道的,毕竟她是在妈妈的推动下获得了非凡的成功。然而,布兰妮的内心深处不这么看。譬如,在精神近乎崩溃的时候,布兰妮在一家疗养中心不断对别人说:“我是骗子!我是冒牌货!”
    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很简单,意思就是:你们在我身上看到的所谓成功不是我的,而是我妈妈的,她通过我的身体实现了她的梦想。这看似很好,但布兰妮的意志却被剥夺了,她远远没有成为自己,而只是妈妈的“自己”的延伸。
    类似的例子还是迈克尔•杰克逊,他的名声、才华和影响力都胜过布兰妮。但是,他开始的成就也是父亲粗暴的塑造方式的结果。并且,和布兰妮一样,他在一次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他的童年被剥夺了,这是令他最
作者: 樵苏    时间: 2011-4-25 10:55:24

耿耿于怀的事情。
    后来,杰克逊对小男孩极其痴迷。这一点都不难于理解,他迷恋小男孩,是因为他自己不曾做过真正的小男孩。他和那些小男孩在一起,就好像得到了自己已经逝去的童年似的。
    在爸爸的粗暴的意志控制下,杰克逊失去了童年。但他自己的意志渴望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于是,他迷恋男童。只是,当他把他的渴望强加在那些被他迷恋的小男孩身上时,他也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他们身上,他是在剥夺这些小男孩的做自己的机会。

破碎一:我们被选择,被决定
    人本主义心理学将自我实现视为最高价值。相应的,存在主义哲学也将“选择”视为最主要的命题。
    用最通俗的话来说,存在与选择的关系就是,你选择,你才存在过。如果你总是被选择,那么你就是不曾活过。
    但问题是,太多的人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别人身上。甚至,一个哲学家称,一个生命的过程,就是不断与别人的个人意志做较量的过程。别人会自己的意志强加给自己,自己同样也会这样做。
    这样做的时候,我们会有很多名堂,最简单的说法是,我这样做,是为了你好。
    对此,以色列哲学家马丁•布伯称,一旦你将对方视为实现你的目标的对象和工具。那么,不管你的目标看似多么伟大,你都对那个人造成了伤害。著名的寓言小说《盔甲骑士》中,骑士对导师梅林说,他爱妻子和儿子,但梅林反问他:“你有没有把需要当作爱。”骑士恍然大悟,他需要去“爱”
作者: 樵苏    时间: 2011-4-25 10:55:34

妻子和儿子,不管妻子和儿子需不需要,他都要去“爱”他们。其实,妻子和儿子只是骑士的爱的对象和工具而已。或者说,骑士只是想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妻子和儿子身上罢了。难怪,妻子和儿子都对他的爱没什么反应,因为这种爱其实是伤害。
    不过,自己为自己的人生做决定,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这听上去很动听,有一些伟大的味道。然而,这样做的另一面,意味着你必须为你的决定负责,如果选择错了,你受伤了,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很多人惧怕这一点,于是宁愿放弃自己的意志,宁愿被别人决定。
    由此,他们自己阻断了自我实现之路。

定律二:我们天然就有一个精神胚胎
    我们在自我实现的道路上,最容易遭遇到的第一个挫折,多来自父母等重要的亲人。父母最容易以爱的名义,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的身上。但他们这样做的时候,就压制孩子成为自己的努力。
    父母们之所以喜欢这样做,常常是因为抱有一个传统的观点——孩子是一张白纸。按照这个观点,孩子被认为一开始什么都没有,就是纯粹的空白,我们怎么塑造怎么教育,孩子就会成长为什么样子。
    意大利教育学家蒙特梭利反对这一看法,她认为,孩子决不是一张白纸,相反一开始就有一个精神胚胎,这个精神胚胎中藏有心灵成长的密码。并且,只有孩子自己通过自己的行动、感受和思考才能解开这个密码。因为,那些敏感期只有一个大概的规律,我们无法找到一个精确的时间表,也就无法主动地操控,而只能由孩子的自发行为去发现,孩子目前正处于
作者: 樵苏    时间: 2011-4-25 10:55:51

什么敏感期。
    很多幼儿教育学家支持蒙特梭利的这一说法,他们通过观察发现,孩子6岁前有许多心灵发育的敏感期,譬如追求完美、音乐、数学等等都有一个敏感期。处于特定敏感期的孩子,会对某一件特定的事情有了匪夷所思的执着,他们会不厌其烦地自发地重复去做这些事。如果这些事在敏感期内得到了充分的操作和训练,这个孩子的特定能力就会得到充分发展。如果错过了这个敏感期,这一特定能力就会遭到难以逆转的损害,以后要花极大的力气才能部分弥补。
    蒙特梭利认为,这就是精神胚胎指引的结果。源自精神胚胎的声音告诉孩子,他需要做什么。从这一角度而言,孩子的每一个自发的行为,其实都反映了精神胚胎成长的需要,都有其独特的价值。
    按照这一观点,罗杰斯的“成为自己”的“自己”并不是纯粹是一个人的生命体验的总和。因为按照罗杰斯的这一观点,自己一开始好像也是空的,而按照蒙特梭利的观点,我们一开始就不是空,一开始我们就有一个无比重要的精神胚胎。
    更关键的是,6岁前的经历决定了精神胚胎的发育程度。仿佛是,精神胚胎在6岁前基本发育成型了。假若在6岁前,父母一直忙于用自己的意志塑造孩子,那么,孩子的精神胚胎就没有发育的机会。于是,这个孩子就会出现种种问题。
    国内知名的幼儿教育专家孙瑞雪女士说,一个精神胚胎得到良好发育的孩子,会有极好的感受能力,他充分信任自己的感觉,对任何事情都要寻求自己的判断和理解。最终,他将成为一个极具独立判断能力和丰富的
作者: 樵苏    时间: 2011-4-25 10:56:03

创造力的人。


破碎二:精神胚胎被压制
    按照蒙特梭利的观点,孩子的自由探索非常重要,因为这是精神胚胎得以发育的唯一途径。
    然而,因为不理解孩子的行为,大人很容易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意志,控制并压制孩子的选择空间。由此,破碎很容易产生。
    孙瑞雪称,依照她的观察,所谓的多动症,其实大多数都是孩子的精神胚胎被严重压制的结果。患有多动症的孩子,他的重要抚养者中一定是不断有人对他说,你不能这样做,也不能那样做,你必须听我的。于是,这个孩子的许多源自精神胚胎的自发行为都被打断了,他错过了一个又一个敏感期。但是,源自精神胚胎的那些需要还是要表达自己的声音。假若100个敏感期的需要都被压制了,那么这100个需要都渴望表达,甚至是同一时间的表达。于是,一个多动症的孩子,给人的印象是,他好像在同一时间渴望做许多件事情,但因为太多的渴望了,他也不知道做什么好,于是什么都要做一点。
    大人是怎样压制了孩子的自发的需要了,这可以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3岁左右的孩子,会拒绝接受一小块大饼,他一定要一个完整的。对于这种行为,大人会说,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不知道节约。其实,孩子这样做,是因为他正处于追求完美的敏感期。一张整个的饼,是完美的,会满足他的精神胚胎发育的需要,而一块饼,是破损的,会让这个正
作者: 樵苏    时间: 2011-4-25 10:56:28

追求完美的孩子感到不舒服。其实,他并不贪婪,假若你给他一张完整的、小小的饼干,他一样会心满意足。
    所以,不要急着去评判孩子并塑造孩子,更不要急着把你的观念强加在孩子头上。譬如,节俭不节俭这样的词汇,是不适合来衡量一个3岁的孩子的。你可以强行把一个3岁的孩子塑造成看似节俭的孩子,但这个孩子因而就失去了对完美的感受、渴望和追求。
定律三:关系胜于一切
    情商比智商重要,这一点已成公论。那么,情商是什么?
    其实,情商就是性格,就是人格,而人格就是我们的内在的关系模式。从这一点而言,父母不必太忙于给孩子灌输知识,因为他们与孩子的关系,实际上远比这些知识重要。
    假若父母能与孩子提供一个和谐的关系,那么,孩子的精神胚胎就会在这个关系中,自由而安全地得到最大程度的成长。
    所以,父母应切记,他们与孩子的关系,才是压倒性的关键所在,至于他们想对孩子灌输的知识,其实是配角,甚至还是反角。
    新精神分析流派、现代客体关系心理学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在的关系模式,这个关系模式决定了我们与其他人、与社会、与世界乃至与自己的相处方式。
    这个内在的关系模式,用客体关系理论解释起来会比较复杂,但可以用简单而形象的解释,那就是“内在的父母”和“内在的小孩”的关系。
    这个内在的关系模式也是在6岁前基本建立,所谓“内在的小孩”,其实就是孩子自己一方的角色的内化。所谓“内在的父母”,则是父母一方的角
作者: 樵苏    时间: 2011-4-25 10:56:43

色的内化。内在的关系模式,基本也是童年时,孩子与父母等重要亲人的现实关系的内化。

小标题:给予孩子爱,也要给予自由
    由此可以看到,父母与孩子童年时的关系模式无比重要。衡量这个关系模式的质量有两点:爱和自由。
    通过对定律一和定律二的探讨,我们已经知道,自由对孩子而言是非常重要。因为自由意味着孩子的精神胚胎可以充分地获得发育,自由也意味着这个孩子的意志得到了尊重,他被允许并被鼓励走向自我实现,自己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
    这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做起来并不难,就是,但孩子开始进行自我探索的时候,既不要常替他完成,更不要经常限制他。譬如,当一个还不会走路的小家伙辛苦地爬向10米外的一个玩具时,大人不要因为觉得他很辛苦,就把那个玩具替他拿过来。更不要把他抱起来,带他去拿一个大人认为的更好的玩具。
    给予孩子自由的同时,同等重要的是爱。
    爱是什么?按照罗杰斯的定义,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那么,相反,假若我们做不到对孩子的理解和接受,而急于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这就不是爱。
    我们很容易急于给孩子建议和命令,这是因为,给建议和命令,远比理解容易。实际上,无数父母感受到,理解孩子,太难太难了。譬如,有多少父母能理解,一个3岁的孩子为什么非得要一张完整的大饼?
    理解了,才能做到接受。谈到接受,罗杰斯认为,只有无条件的接受,才能令一个孩子感受到被爱。然而,无数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有条件的——“你必须做到什么,我才爱你。”
    当父母这样做的时候,孩子就会把注意力从内部转化到外部上来。原来,他是因为精神胚胎的召唤,才去爬10米远去拿一个玩具的。但现在,他不去拿拿个玩具,是因为他知道,那样做会令父母不高兴。这样一来,这个孩子就会失去对事情本身的原动力,一切行为都以获得父母的关注和认可为目标。于是,他现在很容易被父母控制,等长大了,就很容易被其他人控制。

破碎三:关系最容易伤人
    我们最重要的生命诉求是成为自己,而最容易对这一根本性的生命诉求造成阻碍的,就是关系,尤其是童年时与父母等重要亲人的关系。
    通过上述的描述,我们看到,父母与孩子的良好关系需要太多的因素:
    第一,要有爱。没有爱,一个孩子可能根本就无法长大,他甚至都不会产生活下去的愿望。一些残酷的研究发现,如果没有皮肤的接触,婴儿的夭折率高得可怕,即便生存了下来,他们的智商和情商都会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
    第二,要有自由。没有自由,一个孩子就会成为抚养者的意志的延伸,他会觉得自己好像不是自己。
    第三,关系要平衡。我们常喊“一切都为了孩子”这样的口号,其实这样的口号是极其糟糕的。假若我们真这么做,那么所有的孩子的内在关系模式都将是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他们都将丧失爱的能力。真正的好的关系模式是,父母自爱,同时爱孩子,于是也教给孩子自爱并爱别人。
作者: 樵苏    时间: 2011-4-25 10:56:55

第四,关系要稳定。爱情中,一个不稳定的关系会给一个成年人造成极大的伤害。童年时,这个伤害会更重。
    这四个条件缺少任何一个,一个孩子就会受伤,他就难以在内心中建立起一个好的内在的关系模式来,他的人格就会存在一些缺憾,他的心灵成长就会出现一些问题。
作者: 樵苏    时间: 2011-4-25 11:02:43

在大观园里一个妈妈的转贴再转来的
只是因为对里面有些说法深有同感,所以分享在这里。对于有些实例我因为无从考证,所以不评判。
作者: 樵苏    时间: 2011-4-25 11:27:30

最近思考的很多的是 自我实现 这个问题。可能和年龄,经历,孩子长大了,米娅爸爸每天愉快地去工作思考有关系。从年初开始,从好几个领域思考自己曾经的兴趣。也思考为何旁观者眼中一份还算不错的工作也不能让自己在工作方面提起积极进取的热情?

转贴中的马斯洛5层次需求理论,我现在也认同了。

转贴里面关于敏感期,爱和自由的话题,我也非常支持,和好些妈妈交谈时,发现不同的孩子在或同一或不同的年龄阶段,都有类似完美敏感期、秩序敏感期,至少米娅曾经有这样的阶段。

还特有感触的是  内在和谐 的话题。上面漏贴了,我贴在此文后面。
有时候我们说孩子的状态,这个非常抽象,实际上我们并不清楚状态是表示什么,对于我和米娅爸爸来说,状态好不好,我们只关心米娅每天愉快不愉快,当然是中长期的观察,如果偶尔有一个阶段她遇到些成长的瓶颈不愿意去学校不归入不愉快之列。最好的观察方法还有她在家里歌唱不歌唱,自信不自信,勇敢不勇敢,睡眠好不好(没有噩梦连连等等)。反正是她回到家是高兴的,我们就高兴了。

说到这里,我有关于父母内心力量强弱 对孩子的影响的感受。 从表面看,我比米娅爸爸强势(实际上这几年已经改观了至少80%),但是我观察米娅更愿意听爸爸的,那么平静的声音对于米娅服从来说简直有掷地有声的力量。我呢,到现在,还要靠提高音量。可是我有时候在米娅爸爸不在的时候,又会在睡觉时间,吃零食方面对于米娅没有原则,心情好的时候就有些溺爱米娅,她提要求就都同意。这些如果米娅爸爸在家,我会不太敢做,可想他的平静和原则的力量真正可以压过我的表面强势和对米娅的有些讨好。以前我以自己的标准看米娅爸爸时,觉得他怎么和自己的父母有距离?不如我们家人这么亲密?觉得他为什么对于交待出去的事情不跟踪?后来才知道我那叫安全感比较差,控制欲很强。
作者: 樵苏    时间: 2011-4-25 11:28:24

小标题:内心和谐,才有爱的能力
    这个关系的平衡性也非常重要。按照客体关系理论,关系的两极——“内在的父母”和“内在的小孩”——同等重要,假若关系中一极过分强大,而另一极过分虚弱,那么这个孩子一定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若父母溺爱孩子,那么这个内在关系中,“内在的父母”就会过于虚弱,而“内在的小孩”会过分强大。现实生活中,实施溺爱的父母是为了孩子而存在。内在关系中,“内在的父母”就会沦为“内在的小孩”实现自己欲望或目标的工具和对象。简单而言,这个孩子的心中就只有自己,而没有别人。
    可想而知,正常人不会乐意和一个在溺爱中长大的人建立关系,因为这个人只知索取,而不知回报。即便他意识到这样做不好而想改变,也很艰难,因为内在的关系模式一旦建立,再想动大手术,是很艰难的。
    因痴迷刘德华而闻名的杨丽娟就是这样的例子。她的父母极度溺爱她,结果导致她的“内在的父母”一极非常虚弱,而“内在的小孩”一极非常强大。于是,她在父母和媒体面前,都像是一个只知索取的孩子。她甚至对父亲的死,都缺乏正常人应有的哀伤。这不难理解,因为有她这样的内在关系模式的人,严重缺乏爱的能力。
    爱,是我们用得最多的字之一。但什么是爱呢?爱就是自爱和爱别人。
    按照客体关系的理论,会爱的人,得有一个平衡的内在的关系模式。“内在的父母”爱“内在的小孩”,于是这个人就懂得了自爱。“内在的小孩”爱“内在的父母”,于是这个人就懂得了爱别人。
    杨丽娟的内在的关系严重失衡,只有“内在的父母”爱“内在的小孩”,而没有“内在的小孩”尊重“内在的父母”,所以她也就没有爱父母和爱别人的能力。
    相应的,杨丽娟的父亲的内在的关系模式可能恰恰相反,也是严重失衡,但却是“内在的父母”极其强大,而“内在的小孩”却被严重忽视。于是,他成了一个能爱别人但不能自爱的人,这个逻辑发展到极点,就是他为了满足女儿的不合理的需求,而牺牲了自己的一切。他这种严重忽视自己的人格特征,在其他细节上也可以得到体现,譬如他去最好的朋友家里,也从不肯坐在沙发上,甚至连口水都不肯喝。
    我们常讲关系的互补性,其实,这种互补性常隐藏着很大的问题。因为,所谓的关系互补性,常常是两个失衡的关系的相互弥补。譬如,杨丽娟和父亲杨勤骥的关系就是互补的,杨勤骥的“内在的父母”过于强大,而杨丽娟的“内在的小孩”过于强大,这样的两个人在一起,他们的关系反而是比较和谐的。但是,他们两个与正常人都无法相处,因为正常人既受不了杨丽娟的只知道索取,也受不了杨勤骥的从不肯索取。

小标题:孩子忍受不了分分合合
    这个内在的关系模式的稳定性也非常重要。一些父母,既能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又尊重孩子的独立空间,他们本来是优秀的好父亲和好母亲。然而,因为一些现实的局限,或一些错误的观念,当孩子幼小时,他们不断与孩子分分合合,最终令孩子内在的关系模式极不稳定的关系模式,而这个孩子也因此成为一个无法与别人建立稳定关系的人。
    一位男士,他无法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既没有知己朋友,又没有恋人,而他回忆自己的童年,似乎一直是与父母居住在一起的,且父母一直既爱他又从不过分干涉他的自由。
    后来,在心理医生面前,他说他脑子里经常有一个画面:他从一辆轿车中奔入另一辆轿车。这个画面一出现,他会忍不住地忧伤。
    经过自由联想,答案映现了出来。原来,他的父母事业都非常成功,并且他的亲戚也多是成功人士。他出生后,父母谁都不能天天守护他,又不愿意请保姆照料他,于是想了这样的一个办法:谁有时间,谁就照顾他,当没有时间时,就把他转给另一个亲人。因为他们家族普遍有钱,大家都有轿车,所以他小时候经常被亲人从一辆轿车里转到另一辆轿车里。亲人们对他普遍都很好,但是,一个幼小的孩子是无法承受不断地分分合合的,因为每一次分分合合给他带来的都是伤痛。因为这些分分合合,他小时候其实不敢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因为每次都是刚建立没多久就又断裂了,这对一个3岁前的孩子而言是难以忍受的伤痛。
    有时,我们还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生下孩子后,年轻的父母太忙了,于是把孩子交给老人带,时间宽松了,再把孩子接来与自己团聚,忙了,就再送走。这一样会对孩子造成难以逆转的伤害,总是经历分分合合的孩子,长大后在对人的信任度上势必会出现问题。
作者: 樵苏    时间: 2011-4-25 11:32:38

乱七八糟地说了一堆。心里很多感受,等再想说的时候再来说。
除了79楼和80楼的,其他的都是转贴。
希望我能在有生之年做自己。对于我的孩子能否做自己,我充满信心。
作者: 年年妈妈    时间: 2011-4-25 11:35:58

4月15日蒲公英班老师家访,反应了年年在伙伴交往上的问题,正是我一直担心的。对应出家人的交往方式。简单,直接,缺乏技巧,敏感。
米娅妈妈的转贴正好可以作为参考。
作者: 樵苏    时间: 2011-4-25 12:03:54

孩子确实可以说是家长的一面镜子。米娅比较活泼外向像我,但是有主意,会说话像她爸爸。我吼过米娅后,米娅会说:“我以后也会吼我的小咪咪。”
孩子似乎也懂得读心术,做父母的再怎么隐藏,从而想表现出来书本上的美好,可是孩子还是能吸收到一些我们想抛弃却根植于内的东西。
所以才有说父母的成长。我个人感觉:在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下,认识自己非常重要。
我现在才走到开始观察自己这一步。路漫漫。
作者: 乐乐宝贝    时间: 2011-4-25 12:29:18

很长时间了,觉得心里比较乱,不想看书,也不想思考,连乐乐的日记也懒得记了,今天看到米娅妈妈贴的,突然泪流满面,希望自己能从这里重新沉静下来,重新开始!
谢谢!{:1_143:}
作者: 樵苏    时间: 2011-4-25 14:49:27

很多时候,米娅会表现出来想妈妈陪的再多些,像小朋友的妈妈们一样。
我都拒绝,一方面是家庭经济的惯性需求,另外一方面,我确实心态不够好。
要全职在家里,对我的心态要求非常高。米娅爸爸也拒绝我回家的请求,他说我白天工作,回到家还能比较好情绪地陪孩子,如果全部时间都在家,那后果非常严重,可能米娅更悲惨。
我认可他说的。有时候周末,也就是最近春天开始,当米娅去小姨家玩,或者米娅去小朋友家玩,我就不知道该做什么了。惰性使然,一段时间的语言学习热情后,我周末不再抽出时间学习,于是我坐到我妈妈的电视机前不停地调频道。或者上网看电影。这样的无所事事,我心里觉得空,这也说明我心态不好。如果能安之如饴地就享受网络或者电视剧,那么我也是拥有好心态的。
这样的一种在空闲时时时出现的矛盾,和我的曾经的父母养育方式什么的肯定有关系,我却一直走不出来。
所以,我一直选择出去工作。而工作,又不能成全我的自我实现,心里想着这不是我的事业,所以放弃上升的机会。
今天在这里的反思贴,是我内心很深处的,近几年改变的。平时吃饭睡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反应不出来的真实。
或许这就是海市蜃楼般的,吃饱了没事撑的,我很多时候这样对米娅爸爸描述我的内心的瞎折腾。只不过我现在已经不象6年前,或者更早10年前,不喜欢的,觉得鸡肋的,就不干了,现在上有老,下有小,沉着稳重了很多。也非常明白,大多数的人生都不是每日神采奕奕,理想状态中的感到即使鞠躬尽瘁也无尽满足的。这就是生活。也清楚自己状态是怎么样的,而怎么样取得一个平衡,才能让一家老小都处于最佳平衡状态。
作者: 樵苏    时间: 2011-4-25 15:12:38

很长时间了,觉得心里比较乱,不想看书,也不想思考,连乐乐的日记也懒得记了,今天看到米娅妈妈贴的,突然泪流满面,希望自己能从这里重新沉静下来,重新开始!
谢谢!{:1_143:}
乐乐宝贝 发表于 2011-4-25 12:29


{:1_154:}  我似乎越来越意识到:当我心里不平静时,做点劳动或有头有尾的工作很有用。生活实际,就是7*24小时。我得把自己醒着的时间找事情浪费掉。得让自己变得有用处,无论大小,要不,有可能更不平静更乱。
大脑它是真实的存在,醒着的时候,就在做有为或无谓的思考,女性多敏感而感性,加上身体周期性的影响,持续的保持幸福满足状态也是不必的。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做妈妈的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孩子大了,我们的重心该怎么调整,对于全职妈妈确实是挑战。

也许明天你就情绪转好了。
作者: 樵苏    时间: 2011-4-25 15:26:14

今天还想分享家庭里面的异性关系。
我有两个弟弟。现在均成家了,正在立业。
我们离家独立后的十年里,特别明显的是:我和爸爸一条线,他们俩和妈妈一条线。
这样的俩条线不是什么大是大非的,就是我简单总结出来的。
我在怀孕期,对我妈妈特别叛逆,可以说以前30年的压制都在表面上还给她了,我一直认为我妈妈对待我们太严厉,在自己独立后很是不满。可是每次我和妈妈有矛盾,我的弟弟们都是向着妈妈说话的,都是批评我。
现在,在事业发展方面,我弟弟们对我爸爸有微词,为此,我都和弟弟争论了好几次,不外乎我替爸爸声辩,他们批判爸爸有些做法什么的。这些和我们家庭之间的生活不冲突,我们基本上还算很好的姐弟父母关系,基本健康吧。
很多时候,我妈妈说爸爸,我就保护爸爸,我妈妈说我,我爸爸就保护我。这种保护也就是在说的当口插进去几句辩解的话。更有趣的是:我爸爸曾经是家里的经济支柱,我妈妈是全职,我呢,觉得我爸爸多了不起呀,一个人养这么多人,三个孩子读书什么的,可是从弟弟们的话语里,他们不是这样认识的。我觉得妈妈多凶啊,她的养育让我们没有个性,没有创意,等等等,可是我的弟弟们觉得妈妈多好呀!他们也是打电话给妈妈要多过爸爸。我则会比较关心爸爸一点。

我也有意无意地分析,在家庭里面,是不是因为男性了解男性,所以能产生很深的认同不容易,而女性也更了解女性,要产生认同也不容易,因为了解所以挑剔的道理似乎也说得过去。
而互相不了解对方从心理到生理的异性之间,能产生认同似乎还容易一些。

现在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们之间,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有趣现象?比如儿子的妈妈们,多少会忽略先生,而女儿的爸爸们多少会忽略太太?米娅出生后,我好多次对米娅爸爸表达不满,我说夫妻关系比亲子关系更重要,但是话说回来,下一次如果我生了一个儿子,那么是不是失落的该是米娅爸爸了呢?

瞎说的,一笑而过吧。
作者: 樵苏    时间: 2011-4-25 16:57:10

今年参加周鼎文的家排工作坊,在一个个案里面,他点了一句:
男人要从他的家族里的男性成员身上寻找和吸收力量,女性会从家族里的女性成员身上寻找和吸收力量。
这样的个案多半是关系夫妻关系的,比如妻子来寻求帮助,因为觉得自己的另一半实在是扶不起的阿斗。
这个家族成员也包括爷爷及更早期的成员。
我们在另一半面前,尽量要少或者不否定他/她的父母先人。最好的是肯定他们的祖先长辈。

这一点我深有感触。我妈妈是这样的一个很棒的人。我爸爸常年在异地经商,我妈妈似乎从来没有和我们三个孩子说过爸爸的不是,她多会说爸爸工作养家很辛苦的,他也很关心我们等等。我不知道她从哪里学习来的欣赏自己的伴侣并传导给孩子。我择偶页深受妈妈的影响,在我走上社会的第一年,和她谈起男朋友之类的话题,她说:你的爸爸是一个很有修养和责任心的人。我当时听了那个感动啊!我妈妈居然用这么学术的词形容我那个很少在家与他分担养育重担的爸爸。
当然,不可否认,我的爸爸也确实能包容我妈妈那个火爆脾气和急性子,并且对家庭责任心是很重的。
现在,我成家了,我似乎特别习惯欣赏米娅的爸爸,从我们在一起开始,周边的同学朋友就都知道米娅爸爸很好,米娅爸爸总是说我宣传工作做得好。
这样的欣赏和赞扬,也是发自我内心的,我看到的就是优点。最近几个月,米娅爸爸很忙很忙,我一改以往的多要求和依赖,也开始告诉米娅爸爸工作辛苦,我们也要照顾爸爸的睡眠和时间等等。
和我的妈妈如出一辙。
多么神奇!
作者: 樵苏    时间: 2011-4-25 17:04:08

并且我发现,我的老公和我的爸爸有好多方面很相似的。
这种种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我都有感触。
作者: 欣然小宝    时间: 2011-4-26 10:42:05

感谢米娅妈妈的分享!这么多深刻的反思{:1_143:}
作者: 欣然小宝    时间: 2011-4-26 10:52:56

感慨于米娅妈妈所说的!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我们都难以想象的!不是说我们想把哪些隐藏起来、又把哪些展示出来然后就影响或者不影响他们了.......其实不仅仅是父母的外在行为在影响着孩子,父母内在的状态对孩子的影响更为直接,比如父母对生命的态度、是否敢于承担等,内外不一致而做出来假象孩子是会识破的......所以,当父母的,由内而外的精神状态至关重要!
再次感慨,要学习并做到全然、无条件地接纳孩子,让孩子做自己!少用我们成人的眼光去衡量、甚至判断、评价孩子!
作者: marya1116    时间: 2011-4-26 10:58:40

外外,我有一种感觉就是,我的状态时起时落,停滞甚至倒退,我明明感觉到自己内心的怨恨却找不到出口可以发泄。我知道我还不能完全的接纳自己,我总是拿孩子的状态来衡量自己做的够不够好,我总是告诉自己孩子的问题就是我的问题,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我就很自责,很失败,很想哭...
作者: 东东妈    时间: 2011-4-26 11:05:40

感谢米娅妈妈的分享!最近东东老生病,搞得我很疲惫,人一累,情绪就又开始失控了,东东稍微有点闹,我就会被激怒。知道自己不应该,会伤害到小人,可就是控制不了自己,感觉很无助。本来想让他在家里多调理一段时间再去幼儿园,但是我的状态不好,还是赶紧把他送幼儿园了。他去了幼儿园,我休息了一天,情绪又好些了。看来我的成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 樵苏    时间: 2011-4-26 11:13:04

感谢米娅妈妈的分享!这么多深刻的反思{:1_143:}
欣然小宝 发表于 2011-4-26 10:42


感谢有这么个地方,大家能互相理解。我可能最近成熟了一些,敢写出来这些了。我曾经对文字很迷恋,学生时代的日记文章什么的我在结婚后全烧了,即使米娅爸爸保证他绝对不会看我的。其实想来,那时候的文字里所谓的秘密和如今的生活比起来,哪里算什么秘密呢?可想我多么害怕泄露任何一点点。
作者: 欣然小宝    时间: 2011-4-26 11:13:13

我从自身和孩子的关系中,对于接受孩子深有体会,其实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出现问题是因为我以目前的状况来推测未来而产生恐惧、担心。当我不以她目前出现的一些情况而不断焦虑、担心甚至恐惧时,那么这就不成为问题,也不会困扰我,我也不会想尽办法去进行所谓的教育、干预,而是顺其自然,这样会给孩子很大的成长空间,反而会使孩子自由地成长。相反,一旦我开始放不下,开始想办法“教育、干预”,这反倒成了问题,成了阻碍孩子成长的一大障碍。
我觉得做父母的特别不容易放下,总是会担心,担心孩子不适应集体、担心孩子受伤、担心孩子未来如何如何......,其实都是自己的担心,其实孩子自有他成长的规律。
我想起今早上的一件事,早上忘了带手机,给孩子送到园里后来到学校才发现,但是当时并不能确认是忘带了,在去往办公室的路上就在想,到了先往家打个电话确认下,知道是在家就放心了,一天不带手机也没关系,呵呵......结果在上楼时看到老爸老妈,原来老妈看到我手机忘记带就直接送我办公室了,还一脸的焦急......我在一方面感受母爱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在反思自己,感慨,我都这么大了,这么一件小事老爸老妈还不放心,啧啧,提示我对待孩子一是要信任、放心;二是要让他自己来承担自己的责任......
还是那句话,先好好地爱自己,和自己的老公(或老婆)关系亲密,这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影响、最大的帮助、最有力的支持!
作者: 樵苏    时间: 2011-4-26 11:20:59

外外,我有一种感觉就是,我的状态时起时落,停滞甚至倒退,我明明感觉到自己内心的怨恨却找不到出口可以发泄。我知道我还不能完全的接纳自己,我总是拿孩子的状态来衡量自己做的够不够好,我总是告诉自己孩子的问题 ...
marya1116 发表于 2011-4-26 10:58


得得,没想到你来看我和米娅呢!
你已经很了不起了,千万不要追求完美!人可以有这样那样缺点的。
你越关注孩子,可能孩子越不知所措,放开她,不要将她做参照。再说,你如何可以判断豆包的状态细节呢?
作者: 樵苏    时间: 2011-4-26 11:21:41

外外,我有一种感觉就是,我的状态时起时落,停滞甚至倒退,我明明感觉到自己内心的怨恨却找不到出口可以发泄。我知道我还不能完全的接纳自己,我总是拿孩子的状态来衡量自己做的够不够好,我总是告诉自己孩子的问题 ...
marya1116 发表于 2011-4-26 10:58


号外: 这是我在生米娅前的公司的同事。她女儿在孙园。
作者: 欣然小宝    时间: 2011-4-26 11:25:10

并且我发现,我的老公和我的爸爸有好多方面很相似的。
这种种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我都有感触。
樵苏 发表于 2011-4-25 17:04

这就是“内化”的作用。孩子会不知不觉地受到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在以后的成长、尤其是在家庭生活中表现出越越多地与原生家庭相似的东西。在这里我很欣赏米娅姥姥对姥爷的肯定,给你很多积极的影响。
我记得上学时曾有一位老师给我们讲过“爱情地图”的事,大致意思就是说,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在父母的互动中慢慢地了解并内化了异性父母,在悄悄地描绘着自己的爱情地图(潜意识里),一旦长大后,自己就会带着这张地图去寻找伴侣(同样是潜意识),直到有一天突然遇到让自己心仪的男士或女士(也就是和自己的爱情地图是匹配的),就会认定对方是自己一生的伴侣.....想一想,我老公也和我老爸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沉默寡言,生性倔强等,我老妈经常说我老公象是我爸的儿子,倒是我两个哥哥和我老爸显得不太像了,呵呵
作者: 樵苏    时间: 2011-4-26 11:25:29

感谢米娅妈妈的分享!最近东东老生病,搞得我很疲惫,人一累,情绪就又开始失控了,东东稍微有点闹,我就会被激怒。知道自己不应该,会伤害到小人,可就是控制不了自己,感觉很无助。本来想让他在家里多调理一段时间再 ...
东东妈 发表于 2011-4-26 11:05


东东妈妈,那天豆妈和我说东爸爸也出差很多是吗?
豆妈现在去参加读书会,她说尤其是巴学园的读书会,是全职妈妈很好的出处呢,你有没有去试试?
我曾经有一段时间,米娅爸爸出差我就情绪很糟糕,所以我理解老公不在身边的妈妈们,我现在还有妈妈在身边,我经常向她取经,我如果生老公的气,我妈妈会劝我,替老公说几句好话,我也就释然了。
如果你就是一个人带孩子,确实会容易心力憔悴。
多和豆豆妈妈交流哦!




欢迎光临 幸福大观园 (http://www.xingfudgy.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