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大观园

标题: 读书札记 [打印本页]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7-9 14:07:34     标题: 读书札记

开个帖子,做个札记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7-9 14:38:23

这段时间常在在雨花斋吃素,吃饭的时候听它的宣传传统文化论坛的光盘,昨晚放的是《了凡四训》,听了一段“为谦受益”。
了凡先生在同乡会,遇见一位同乡,此人“谦光可掬”,说此人今年必及第。

路上就想啊,这“谦”是一种什么态度?以前总觉得自己行事过于谦虚,以致在这个竞争时代总也被淘汰。那么,谦,在这个时代还适用吗?
今早又想起这事,觉得自己以往不是谦,而是“虚”“谦卑”!
谦,应该是一种内省的态度,是一种“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一种有原则有价值界限的内省。
谦,是归零,而“虚”和“卑”就是负数了,以往的态度越过了“谦”,直接负数了。如果只把“谦”作为一个内省的标准,那么不卑不亢恰恰归零,真正的谦的境界。
最近在读庄子,找了流沙河的《庄子闲吹》和南怀瑾的《庄子諵譁》来伴读,功夫在诗外,倒真是帮上理解这个“谦”的态度了。
作者: 丁丁姑娘    时间: 2013-7-10 06:58:59


作者: 丁丁姑娘    时间: 2013-7-10 07:02:35

看尘埃姐在别人的帖子里多次提到与其看书不如多实践多向社会学习,其实我觉得只有像你这样读够很多书了才有这个底气抛开书本,我们才疏学浅望尘莫及啊。我也抛开过一段时间,觉得腻了,但是后来发觉自己还是功力不够,又回来重拾书本了。
作者: 思涵妈    时间: 2013-7-17 09:30:35

喜欢看,尘埃落定多写写吧
作者: 思涵妈    时间: 2013-7-17 09:31:16

林语堂的书我也爱看,不过有几年没看了,只记得他的文字都是淡淡的,看了让人心平静地像一面湖水。

作者: 伏地的小草儿    时间: 2013-7-17 11:09:59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8-16 22:05:10

读敬听推荐的游戏力后面的结语时,看到这样一段文字——

安慰情绪时,我们不仅要准备好面对哭闹,还要准备好遭遇无理的言语。这些无理取闹的言语,绝不意味着将来孩子会继续无理取闹,这反而只能说明,孩子依然相信:在爸爸妈妈这里可以尽情倾诉,而只有这样的信任,才能最大程度避免青春期的沟通危机。
英国家庭关系学者帕森斯先生说:如果你还没有经历过一个15岁的孩子站在你面前一言不发,那么你还不知道亲子沟通有多么困难。因此,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用宽容的态度告诉她:孩子,你什么都可以对我说。


这段话让我非常的警醒,我回想到了自己的青春期,与我的母亲的沟通关系非常艰难。直到现在都快更年期了。我什么都不想对她说,她把我通向她的门无意识的封死了。
我在青春期的时候没有任何可以倾诉沟通的对象,以至于非常的孤僻。以至于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只要不是关于情感的任何事,我都沟通无碍,但只要关乎情感,无论对家人还是朋友,我都沟通无力。
我和父母之间、前男友的恋爱关系,现老公的亲夫关系。。。都呈现了我的情感沟通问题。这一直是困惑我的一大问题,之前我没有任何意识。
在看到这段话后,先是想到了我和闺女之间,我是否压抑了孩子的无理倾诉?继而想到我为什么这样要压抑她的我认为的“无理倾诉”?我没有任何头脑思考,只是因为我的母亲也这样对我,我习惯性对待闺女。想一想我姥姥也这样对待我母亲,这是个遗传病!惊得我一身的汗流浃背!
这样的“遗传病”就来自于家庭养育环境,在我这里已经意识到了,就不能让我闺女再遗传下去了。很多医学专家指出,有相当多的遗传病来自于家庭环境,和家庭生活习惯、心理习惯有太多关联。
我要让一个家庭的遗传病在这第四代戛然而止!


作者: 乐乐妈_棒棒糖2    时间: 2013-8-17 12:15:06


作者: 书香    时间: 2013-8-20 00:03:21


作者: 敏锐    时间: 2013-8-20 06:58:39



喜欢听,多写哟
作者: 叶落风中    时间: 2013-8-20 08:33:33


作者: 一溪云    时间: 2013-8-20 20:50:45

非常喜欢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8-21 14:41:27

本帖最后由 尘埃落定 于 2013-8-21 16:42 编辑

贴这留用

关于儒家说教问题,个人认为,难道道家传承靠闭口不言么?白居易深得道家之长,还要作诗:言者不知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言? 老子一生留下这五千言,世人视为经典,但还是让白居易抓了把柄。

这要搁现在,一唐骏一方舟子啊!



所以说儒家说教,不妨先看看儒家在干吗,先说说儒家家长孔老头,此人是个热心肠,他写的都是为这个社会谋公某大众福利的,他要求做人要有担当,先天下。然后又针对时弊,写了一本社会使用说明书,那个法家也有说明书,你哪做的不对,要砍头砍脚受罚的。你看孔老头的徒弟孟子就说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虽然受儒家恩典却反驳,错!人之初性有恶!



然后孔家就说了,表把人想的那么坏好不好?这个社会问题呢,若以纲常统领就会各得其所,你有你的摇椅我坐我的沙发,这多好,于是三纲五常的归纳总结就出现了,结果这人王君主一看,尤其是汉武帝,一看,K,这要是大家都明步了,不就好协调了吗?爹和爷爷老是无为而治,就有那不长眼的二愣子不知天高地厚钻空子,搞得我头疼,用法家吧,前朝秦始皇就是个例子,严刑峻法逼民反。哎!融合一下!让你们先认清自己,掂量一下。咱呢,建立个游戏规则,谁该干嘛干嘛。于是,就用了孔老头设计的社会使用说明书。



孔老头热心啊,就把各行各业都写了个遍,你看现在麦当劳的工作守则没?连擦桌子都有规则。那不是麦肯锡写的,那就是从人家孔老头那抄来的。

孔老头说,君有君纲,臣有臣常,爹做爹的事,儿干儿的活,夫妻之间也要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小娃呢,也有小娃的活计。各司其职,互不干扰,使用好这套规则,包你天下太平。

但人要长大,不能总做娃做儿子啊。你要成长空间是不是?你要职业前途是不是?好,告诉你个秘密,你的小伙伴们都知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你的职业规划。

怎么能做到呢?基本功夫就是洒扫应对进退。别说这简单,就六个字,少林和尚还要挑三年水呢。

谁说就道家逍遥飘逸了,谁说就道家会身退保全了?人孔老头早说了要以中庸和进退平衡来保护自己啊?!再说,这之前几百年的姜太公,就是那个愿者上钩的始作俑者,跟那些元始天尊,太乙真人、李靖哪吒等等,早就给道家做了注解,敛了一堆各式心法,李老头孔老头同为后辈子孙,用点祖宗遗产,凭什么就得分家分的那么清楚?只有你用,我就不能用?


估计孔老头因为这个吃过瘪,所以在说明书中特地强调了宗族关系。


后人就有说李老头太柔奸的,尽说车轱辘话,一脚门里一脚门外的,左右进退都是他。可李老头才不管这些呢,人不跟你理论,骑一头大青牛,优哉游哉哼着信天游,奔西而去,结果半道让关尹子劫道给截住了,这回李老头傻眼了,没辙,给个萝卜吧。其时呢,老头巴不得有人截他,要不这一肚子学问都带走了,没人信你说的对,再说了,咋也得为后世子孙留点吧,于是捡精要的5000个大字,组合了一套秘法,悄悄地告诉了关尹子。



这套秘法是干啥的呢?这是第三个香囊,第一个香囊孔老头会拿出来,第二个那个荀老头会出,等到他俩的法子用完追兵追上来的时候,赶紧看我的这个香囊,包你管用。

后人之中用李老头的第三个香囊的很多,包括得了便宜还卖乖的白居易。那曾国藩,连主席老人家都夸他,人家就用了孔老头的第一个香囊——先天下社会责任心精神,把事担起责任来;又用了旬老头的第二个香囊——法治精神,平定了太平天国等地方不法分子聚集闹事。最后功高盖主,怕遭嫉妒算计,赶紧掏出第三个香囊,李老头的妙计,给弟弟写信——快回家来吧,逃离北上广,房价那么贵,你买一厕所,人都觉得你住的是豪宅。跟哥在家喂猪打狗挡鸡窝,小孩上炕掫屁股。这多逍遥自在!

所以说,无所谓儒就比道差点啥,这些祖宗给的遗产,都能用,不存在谁高谁低,关键是你啥时候用,别掏错了就行。第一个就把李老头的掏出来,说了一堆车轱辘话,跑了,跑了。。。。跑了就没戏了,应该没下文了,除非峰回路转,主角他妈被二郎神关押到华山下面。。。又掏出荀老头的香囊,大干一场。。。灰飞烟灭;最后,掏出孔老头的来了,然后某半岛电台就开始播报——****神秘组织为本次恐怖袭击负责。。。。



李老头净说车轱辘话,没两下子你听不出来。所以有后人批他柔滑。孔老头比较热心肠,又爱唠叨,但凡这热心肠的人没有不爱唠叨的。他热心的教你看清人际关系的本质,又教你如何整理自我,修身齐家,哄好自家老婆,后院不着火。又教你如何平定四方,兵不血刃,还告诉你你有一个稳定的人际环境,人人为你了你也得心怀感恩为人人,大丈夫最重要的要有社会责任感。

还热心教导女人,你在体力上拼不过男人,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做好平台工作,你是坤,是土地,土地就是平台啊!所以以自己的优势做正确的事,跟他们男人瞎掺和自己也一身泥。最后这老头还不过瘾,一回头看见几个小娃,又叫徒弟整个娃娃的说明书——弟子规,并谆谆告诫,爷爷用金箍棒给你画个圈,你在圈里玩就没事,别乱跑,跑出去小心被白骨精抓去!

。。。。

所以,你不能说人孔老头爱唠叨就烦人家,李老头笑而不语就亲人家,荀老头死倔死倔就骂人家。

后来还来个卖杂货的光头释老头呢,净给你猜谜语,拉洋片,偶尔还吓唬你一下。你一激灵,清醒过来,发现站悬崖边上了,不禁对这个黑不溜秋的光头释老头心生好感,跟人走了。



可是可是,这个故事,我们该怎样讲给娃娃听呢?那三个香囊,该啥时候才能给娃呢?五月五,是端午?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8-21 14:41:55

也算作读书心得
作者: 敏锐    时间: 2013-8-21 15:47:08

尘埃落定 发表于 2013-8-21 14:41
贴这留用

关于儒家说教问题,个人认为,道家传承靠闭口不言么?白居易深得道家之长,还要作诗:言者不知 ...

呵这是哪本书里面的,没看太懂~~~~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8-21 16:13:20

敏锐 发表于 2013-8-21 15:47
呵这是哪本书里面的,没看太懂~~~~

我自家出版社里的{:1_114:}

不发行的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8-21 16:16:28

敏锐 发表于 2013-8-21 15:47
呵这是哪本书里面的,没看太懂~~~~

家长间讨论二年级是否教道德经,主班认为道家是天道,儒家是人道,儒教说教太重不适合教7、8岁孩子,而老庄和儿童发展比较契合,应该在二年级教。。。。我比较无语,最后弱弱地替孔老头申辩了一下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8-21 16:17:14

关键是要教一整年啊。。。。。
作者: 敏锐    时间: 2013-8-21 16:49:01

噢~~什么学校,这么人性,还可以讨论教什么的问题
作者: 一溪云    时间: 2013-8-24 16:17:25

楼主继续呀你的思维方式、眼界带给我很多正面、积极的影响,我非常欣赏!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8-30 15:02:29

一溪云 发表于 2013-8-24 16:17
楼主继续呀你的思维方式、眼界带给我很多正面、积极的影响,我非常欣赏!

{:1_152:}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8-30 15:17:56

本帖最后由 尘埃落定 于 2013-8-30 15:22 编辑

最近一直在强调设计认知与思维。
接着这个帖子,找了几本书可以成个顺序,做个笔记。

先说说《全新思维》,酒窝也曾说她在读这本书。
全新思维是本世纪初也就是十几年前,美国的丹尼尔.平克对未来趋势的一种敏锐嗅觉,十几年过去了,我们愈来愈清晰地看到,他的嗅觉有多么的灵敏。

在二十几年前我们津津乐道数字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被惊讶第N次工业革命的时候,我们看到世界变平以后,亚洲的中国和印度,以廉价的劳力占领了体力蓝领和知识蓝领的市场,美国以及欧洲都在为未来发愁。还好,人家有后手,这种后手,不是刻意的趋向。

佛祖跟前有两位菩萨,一曰观世音,一曰大势至。观世音即客观听取,大势至代表大势所趋。

想想吧,为什么每次救唐僧的都是观世音菩萨,就是要让师徒四人客观听取一下,人、妖、仙的心声,了解一下各阶层的生活疾苦。要是大势至菩萨来了,都不必辛苦八十一难了。。。。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8-30 17:06:36

本帖最后由 尘埃落定 于 2013-8-30 17:08 编辑

丹尼尔当年预告了未来的趋向——概念时代的到来。
十几年后,我们已经看到了潮头。。。

人类社会由农耕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迈向正在来临的概念时代,随着物质财富的充裕、亚洲的崛起(不能否认,在农耕时代亚洲文化很进步,但到了工业时代,欧美抢先了一步),以及自动化的盛行,时代正以以几倍于从农耕——工业——信息时代的发展速度飞快的向概念时代奔去。
我记得十七八年前,满大街的人都津津乐道数字化革命,那时候我老公的毕业生工资都在6、7千,现如今,满大街的IT蓝领。
时代的速度啊!

在工业时代,有一个镌刻在美国邮票上的——约翰.亨利。他是一个力大无比的铁路修建工人,工作就是开凿山洞,清理隧道。在和一台新式钻孔机的较量中,过多的消耗体力,累死了。他的逝世成为工业时代的一则寓言:机器可以比人类做的更好,却牺牲了人类的尊严。

那么,我们再看看新时代的约翰.亨利,同样,他看似超凡的能力也被一台机器击败了。他就是国际象棋比赛的世界冠军——和计算机对弈的卡斯帕罗夫。

20世纪,机器可以替代人类,而21世纪,新技术正在向人们证明,他们可以取代人类的左脑。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8-30 17:23:46

在信息时代,经济和社会的基础是线性思维、逻辑能力以及类似计算机一般的能力,而在概念时代,经济和社会的基础则是创造性思维、共情力和把握全局的能力。

过去的几十年,属于那些电脑程序员、起草协议的律师和处理各种数据的MBA,然而,事情正在悄悄地发生改变,随着物质世界的丰富,未来经属于具有创造型思维,共情型思维、模式辨别思维或探寻意义型思维的人。
这些人包括艺术家、发明家、设计师、小说家、护理员、咨询师和具有全局意识的人。他们将会获得最大的回报并享受其工作带来的快乐。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8-30 17:55:51

当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亚洲的劳力和资源干掉了底特律。
而左脑擅长的常规计算型工作在印度、中国、菲律宾通过互联网解决了地理问题后,欧美有大批的失业人员。慢慢的,软件替换了大量的白领如财会、行政。。。

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包括经济正处于上升期的中国,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取胜,不得不寄希望于创新性。想想,4、5年前,没人能够想像IPAD,但现在,没人能够想象没有IPAD的日子。

我从去年开始做香河家具产业升级,和当地的外贸企业老板聊天,他们是OEM代工企业。享受退汇退税的政策优待。但是最近几年大批企业倒闭,为当地的GDP带来了压力,政府很着急。原因是以前代工不需要创新,老外提供设计,随着欧盟的经济危机,老外也出不起欧洲设计师的设计费,要求代工企业提供设计,可是,这些代工企业没有自己的设计,也没有国内签约设计师,更请不起国外设计师做原创。

普通国内家具企业通常的做法是,东莞抄米兰,香河抄东莞。代工企业只负责劳力和材料,不管设计,整个国内家具行业因为习惯于山寨抄袭,没有花力气去培养本土设计师,而国内大学家具设计专业的毕业生进了企业,做的好的也就是去抄抄米兰,老板不需要你原创,你只要做好照相机就行。另外,国内的大学设计专业能有很好地实践车间,项目资金的几乎没有。从学校到社会,没人给予一个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机会。

现在,订单来了,因为附加的设计要求、创新要求做不到而放弃了。大批的企业倒闭。GDP的下降迫使政府要协助行业转型。十八大以后,国家政策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中国品牌”,鼓励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但是这不是一天的功夫,要从基础教育就要开始培养创新思维。
作者: 爱无言    时间: 2013-8-30 22:04:42

尘埃落定 发表于 2013-8-30 17:55
当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亚洲的劳力和资源干掉了底特律。
而左脑擅长的常规计算型工作在印度、中国、菲律宾 ...

中国人的文化是孩子要听话,听话和copy如出一辙,就是自己不发挥能动性,否则自己就要承担责任,承担风险的。那些老板要有胆量敢拿出一笔钱,找几个设计师设计生产然后卖,反响不好再改进,如果这么支持,设计师很快就出来了。看看互联网上有设计能力聪明的孩子大把大把,但当他们被雇佣时,在老板面前只能啥都不想,拿到工资算数。中国的老板就是中国的父母,他们对员工不放手,就只能这么抱怨吧,他们不可能得到好的设计师的。好的老板是会培养员工的人,花高价请来了人,不是好老板,你也留不住。所以中国大多数老板只能一时,不能一世。


作者: 倾听    时间: 2013-8-31 15:43:59

喜欢看这样的帖子,老爱和尘埃落定,多发一些吧。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8-31 18:05:30

倾听 发表于 2013-8-31 15:43
喜欢看这样的帖子,老爱和尘埃落定,多发一些吧。

{:1_149:}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9-4 14:20:03

艺术之美,是对人性的一种陶养。

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温饱之后,艺术是精神追求。当教育以普及的形式提高民众的基本素质时,艺术教育作为美育来弥补德育过程中的言教不足。

通过艺术教育,不仅仅使人心向善,更可以通过学习的过程带来角度、方法的思考。

如果我们的普及教育中艺术教育做的好,相信现在的城市,不会有那么多的本位情况下产生的建筑垃圾、视觉垃圾。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9-4 14:20:46

一溪云 发表于 2013-8-24 16:17
楼主继续呀你的思维方式、眼界带给我很多正面、积极的影响,我非常欣赏!

{:1_152:}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9-4 16:28:31

继续:

在这本书的开篇,首先介绍了左右脑思维的不同:
左脑——顺序性、表面性、功能性、文本型和分析性。这一思维方式在信息时代广受欢迎,得到了严肃机构和学校的高度重视。其典型代表是程序员。
右脑——同步性、隐喻性、审美性、语境性和综合性。这一思维方式在信息时代未受到足够重视,被各个机构忽略。典型代表是发明家和护理员。

左脑是按照先后顺序运作的,右脑则是同步进行的。左脑擅长处理识别连续发生的事件,以及控制行为发生的次序,还擅长控制序列行为,比如语言活动中的说话、理解他人的话语以及阅读和写作。
相比之下,右脑并不擅长ABCDEFG这样的序列事件,它的独特能力在于,可以对事物进行同步解读。右脑“善于同时看到多个方面:如几何形状的各个部分,或者同时看到时间的各个要素然后弄明白个中意味”。
左脑专注于理解字面含义,而右脑,专注于领会情境、语境。简单而言,左脑控制说什么,右脑控制如何说,比如,非语言表达通常通过眼神、表情、语调来传达某种感情。
左脑分析细节,右脑统观全局。总的来说:左脑负责信息分析,而右脑负责信息统和,尤其擅长将孤立的元素组合成一个整体。左脑注重单一答案,而右脑注重完形感知;左脑注重类别,右脑注重关系;左脑捕捉细节,右脑统观全局。

如果只有逻辑能力而没有情感,人就会冷漠;如果空有情感而缺乏逻辑,人就会伤感而无法自控。阴阳总是需要互补。左脑思维让生活更加美好,但未必让我们更加快乐。

在农耕时代,物质短缺,左脑思维带来了工业的飞速发展。现在,在物质财富极大充裕的时代,理性、逻辑和实用需求已经远远不足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在两千年之际,丹尼尔认为亚洲的崛起和自动化的盛行,以及物质财富的充裕,是右脑思维的3个推动力。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9-14 14:44:05

20世纪已经证明,机器可以代替人类。而21世纪,新技术正在向人们证明,他们可以取代人类的左脑。汤姆彼得斯曾说:软件是头脑的铲车。它不会清除每一个左脑工作,但是会把很多左脑工作都淘汰掉。如果一个亚洲特许会计师没有影响到你的工作,但是Turbo-Tax软件将会。
在丹尼尔的看法里——他是针对欧美的未来,亚洲人才是欧美人才的竞争者。作为一个亚洲父母,我们是跟自己人竞争还是看清趋势潮流?
目前的高科技能力已经相当的完备,将来还需要高概念和高感性能力。高概念能力包括:创造艺术美和情感美,辨析各种模式,发现各种机会,创造令人满意的故事,以及将看似无关的各种观点组合成某种新观点。
高感性能力包括:理解他人,了解人际交往的微妙,找到自己的快乐并感染他人,以及打破常规、探寻生活的的目标和意义。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9-14 14:45:18

丹尼尔举了一个例子:耶鲁大学医学院的学生正在耶鲁英国艺术中心训练他们的观察能力,因为学过绘画的学生十分擅长发现患者病情的微妙细节。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则有一个“在医院过夜”项目,目的是要提升学生对病人的理解能力。

丹尼尔又列举了日本这个擅长左脑思维的国家的例子,其正在调整教育体制,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艺术感和娱乐感。目前,日本最为盈利的出口产品不再是当年的电子产品、汽车等,而是其流行文化产品。——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当年的哈韩哈日潮流。

请注意:这本书是13年前丹尼尔的预测,通过这13年的时间,我们看到了亚洲的左脑竞争力,也看到了欧美是如何以高概念高设计的能力又一次走在前面,而我们在十八大才提出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我们用了近30年的时间去山寨去模仿,只为了积累一些浅显的切土豆丝的刀工而已。

去年,我参与了奥迪和大众在中国的工业设计中心项目,就在751里面。上个世纪末,通用的罗伯特鲁茨在扭转汽车的疲软局面时说过:我更重视右脑的作用。我认为我们就是在从事艺术。这座艺术、娱乐和活动的雕塑恰巧也可以作为交通工具。

如果你买了一辆车,除了交通功能还有强烈的艺术感觉,你是不是觉得很拉风?
在越来越多的亚洲人考取MBA的时候,麦肯锡每年招聘的新员工拥有MBA学位比例的越来越低。在麦肯锡看来,MFA艺术硕士越来越重要。

我们都知道英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这些年发展的非常好,丹尼尔在本书中——13、4年前啊列举了英国的一些数据,在此就不赘述。英国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已经把设计认知作为通识教育为国民做素质普及了。我们现在的教育中艺术教育尚属个人才艺表现。。。。。落后了不是一点点。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9-14 14:45:47

在后面一章,丹尼尔着重介绍了设计的重要性。这在英国人的《设计师式认知》一书中也有详细的说明和案例。设计感是典型的全新思维能力,是实用性与意义性的结合。这两本书的作者都在强调,把设计认知作为基础教育,培养的不是设计师,而是一种能力,一种思维能力,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

(个人在这方面受益颇多,在我的朋友圈——非专业圈里,大家的口头禅是有问题找我,甚至我老公总把我当大百科,这让我很是气恼,我是你老婆,是女人呐!私下里还是认为解决问题的应该是男人,可是设计工作把我推向男人婆的位置,所以,闺女将来往服装设计、首饰设计或室内软装设计方面引导,离工地一定远远的。当然事有双刃,不能排除这种思维和认知对我的好处。我还是很庆幸当年学了设计)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9-14 14:46:33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报告总结了设计学的本质:
        设计关注的中心问题是“新事物的设想与实现”
        设计包含了对物质文化的欣赏与规划、发明、制作和手工水平的具体表现。
        设计的核心是建立模型语言,使学生掌握并使用这种语言,就好比掌握科学的语言(计算能力)和人文的语言(读写能力)一样。
        与其它学科(人文和科学)相比,设计学在认知对象、认知方式、探索认知对象的方式上存在明显区别。

科学的认知对象是自然世界,人文的认知是人类经验,而设计的认知对象是人造世界。
在认知方式上,科学依赖实验、归类分析的方法;人文采用类比比喻、批判评价;设计则应用建模、图式化、综合法。

把设计作为通识教育的原因是,并不以为培养专才而设,就好比学习科学是为了客观的认识这个世界,那么学习设计,是为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致力于研究发现规则,是分析的过程;而设计想达到最好的解决结果,是创造的过程。

从一个行为特点可以发现这两种学科有趣的现象:设计师总是被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出可行方案,而科学家和学者则要先保留自己的判断和决定,直到找到新的发现——需要进一步研究通常是他们的总结陈词。设计活动的核心属性是期待尽快产生一个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在问题分析上浪费时间。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9-14 14:47:06

本帖最后由 尘埃落定 于 2013-9-14 15:01 编辑

设计师擅长使用图形语言,在思考过程中,把抽象的用户需求模型转化为具体的事物模型。如一间舒适的、有阳光感的、符合老年人使用的卧室设计需求就很抽象。所以,设计过程是一种模式综合:房间的朝向、采光角度、室内色彩、家具的人体工学、室内交通动线、材料、照明。。。这些并非通过科学的研究进行模式识别,而是需要设计师的组织、综合。设计师需在如上条件中寻找出最为恰当的模式、因素进行组合然后提出可行方案,以图形语言——效果图、模型等做清晰表达。

关于图形语言,这是人类常用的抽象文字语言之外的一种古老语言。除了设计师,孩子们很擅长。在文字未发展之前,原始文明使用的就是图形语言,即便文字之初,也是依赖与图形语言的交互使用,如埃及、玛雅、三星堆。。。可以看到大量的图形语言使用。而在人类的幼儿时期,孩子们最擅长使用图形语言表达自己。

还有一件图形语言的妙处,就是,作为一个设计师,尤其是一个女设计师,当你因为生产等原因脱离工作几年后,一般别的工种可能就废了,或者重拾也要很困难,因为时代很飞速,3、4年的时间你会觉得被落下一大截。可设计不会,虽然设计是如此潮流的产业,日新月异的更替速度,比任何一个行业都快,但只要你看一看新近的设计图纸,设计方案,你可以通过图形语言迅速的抓住当前的趋势。这就是图形语言的妙处。

作者: 蓝田日暖    时间: 2013-9-14 15:12:12

太棒了,

你也可以答疑吧,有问题我要问你这个活百科了。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9-14 20:48:39

蓝田日暖 发表于 2013-9-14 15:12
太棒了,。

你也可以答疑吧,有问题我要问你这个活百科了。

{:1_114:}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9-14 20:49:16

客观事物所包含的设计知识是设计师式认知方式的一个重要分支, 既能解读又能延续物质文化:他们了解客观事物包含的沟通信息,构造的新事物又充满新的信息。意思就是他们能在已知事物上提取主要元素信息,重新组合构造出新生事物并带来新的信息。如使用木材、金属、ABS等结合心理学、工程学创造家具;使用塑料、电子元件创造新的电子产品等等。

长久以来,狭隘的逻辑推理(简单的归纳、演绎)被冠名为“思考”。另一种更为深入、广泛的思维方式却被人们排除在外,例如扫描图片、按属性排列、搜索并匹配、分类和对比,这是一种对客观事物所包含的的各种元素进行估算度量、缩放、比较的思考。这种思维方式被称为隐喻认知。

说到这,说到隐喻这,又想到了华德福教育的好处。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9-14 20:49:49

本帖最后由 尘埃落定 于 2013-9-15 20:25 编辑

华德福的低幼年级很强调童话的好处。好处是什么呢?就是隐喻。童话的隐喻不像寓言那么直接,譬如通常有三个王子,大的懒惰,二的奸诈、只有小王子非常的善良、正义、勇敢。。。但到成人以后你会发现,懒惰、奸诈也曾经是你的影子,当你发现你拥有这些影子的时候,你是否像小时候对小王子的向往一样,让自己试图抛弃大二王子,让自己从内到外充满了小王子的化身?

这就是隐喻的作用。这在设计语言中经常要用到。隐喻认知也是设计师所擅长的,无论产品设计还是建筑设计,抛去其功能要求,在心理感受上,经常要使用图形的隐喻作用。视觉隐喻通过联系视觉图像的内容,暗示出新的寓意。如这个首饰设计,它使用了莲蓬的图形简化,暗示着自然之美以及对一种简洁生活的向往,你作为观者,看到一个女子带着这样一个手镯,自然觉得其有一种翩然出世之美,这就是图形的隐喻作用。

在譬如三里屯的瑜舍酒店,你看不到通常的日式片段,但你一进去,就会觉得满满的日本味,为什么,经过简化的图形语言的隐喻作用。


华德福的语言文学学习和图景模式培养中大量包含隐喻,这是一种浸入式的学习方法。若育化得当,则非常了得,孩子的福气啊。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9-14 20:50:46

还是贴不上来图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9-14 21:06:20

把旧话在赘述一遍:
华德福的好处就是,在低幼年级花大力气培养孩子的图景模式。但是,教学质量和师资确实是个堪忧的问题。老师若不明白图景模式的重要性、方向性,如何与未来挂钩链接,最后有可能像ELF所言,进入了一个穹顶大殿,为膜拜而进入,为解除迷惑而进入。

总觉得有一点鬼吹灯的意味,按着一个藏宝图寻了过去,却入了几百年前的一个早就设好的迷局,最终做了祭品。诡异的鬼吹灯哦!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9-14 21:09:17

个人认为,华德福教育的优点是系统性,以艺术教育为平台,艺术,好比汽车的底盘,而创造性思维则是这辆车的发动机,发动机的能量动力,决定他能跑多远。

华德福的艺术教育,是与其他各学科系统关联的,他的艺术教育是一个平台,通过艺术表现形式,强化对其他学科的认知,譬如湿水彩,在文学感觉、情绪美感等方面提供了一个图景表达形式。读一篇诗歌、童话,享受一个天气、季节,感受一种强烈的情绪,甚至自然观察,都可以通过湿水彩的方式表达展现出来。
    对湿水彩的理解,通过音语舞、现代舞可略窥一斑。现代舞与音语舞同为一宗,各有发展,可以说现代舞带来了湿水彩动态的感受。
    儿童天生爱画画,这是遗传密码。很多孩子甚至在12岁之前都大量的通过图形语言表达。而图形语言是人类文明最精确的表达方法之一。语言文字无法描述清晰的都可以通过图形语言来传递。
    孩子通过绘画表达,可以完成图形语言的学习,并通过图形语言与宇宙做精神上的链接。这就好比太极图,就是道家中心思想的图形表现。你可以不看道德经,但你一看到太极图,就能明白相生的道理。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9-14 21:14:41

而华德福的形线画,个人认为非常高明的一种方法,集图案(平面设计)、几何、空间认知、空间哲学为一体,孩子们在这些富有弹性的线条之间体会探索空间的平面魅力。华德福高中要讲到黎曼几何,黎曼几何在天文学和物理学中应用非常广泛,其空间哲学与中国十三经之首——易经有很多方面异曲同工。呵呵,这说明无论东西方,对待事物的看法无外乎横看成岭侧成峰,角度不同而已。

易经以八卦建立空间模型,解释宇宙之间的相生互动关系。与黎曼几何有很多印合。而华德福的形线画设计和空间体验,为黎曼几何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美术,与数学有几多沟通,除了数列之美,还有图形之美、空间之美。形线画立足其间既展现美术的图形空间之美,有增加对数学的空间、对比、排列的理解,还可以上升到哲学的思考。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9-14 21:15:23

华德福的塑形课,在小的时候,以蜂蜡为材料,大点以后是用陶泥。原因是根据孩子的身体发展,蜂蜡因材料特性,没法用大体积的。
小小的蜂蜡在孩子们的小手中柔软,蜷缩,伸展,变形,成型,这是一种奇妙的视觉与触觉体验。就像一只蝴蝶在孩子的手中化蛹为蝶,翩然飞去。这种细微的感觉是要你静下心来,以听雨禅一般的敏感细腻才能感受到孩子的感受。试想,一个三岁对世界充满新奇的小娃,看着手里的这团不起眼的蜂蜡,变成了一只朦胧的小兔,那种惊奇的感受我想不亚于那些炼丹的术士第一次变出豆腐的惊讶!
长大了,蜂蜡自然太小了——是我长高了吗?哦,不是,是奥利奥变小了!
陶泥!请你充满我的手心,并从指缝挤出!

玩泥,是人的天性。
我常想,其实祖宗给了我们好多遗产,创造性思维、系统关联。。。孩子们都具备,每个孩子都有,这是遗传密码,和三岁捡棍子,四岁捡石头一样,都是祖宗给的,怕我们将来吃不上饭。可是不恰当的教育却将这些遗产统统抛弃,然后风尘仆仆的我们去追赶明天的“财富”。
说个简单的,很多国外的绘本,你仔细看一看,你会发现,哎!你小时候也有这种想法哎!可是可是,人家把小时候的想法变成了版税,你却被大人批评五马倒六羊胡说八道不务正业,然后务正业去背书写20遍aoe....

泥塑,带给人的是立体空间感受。人类对空间的认知与追求无穷无尽。
如果你堵车在路上,抬眼看一看城市天际线,在那里你能看到负空间。抬起你打字的手,你感受到了负空间吗?

对空间的感受,不仅仅有利于将来专业化职业化的学习,譬如雕塑家、建筑师,在天文学,几何学,物理学、哲学上都能带来启发。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9-14 21:23:51

本帖最后由 尘埃落定 于 2013-9-14 21:29 编辑

手工,手工奠定了产品设计的基础学习。
如果仅仅从意志力的养育以及小肌肉的发展或头心手的协作角度来单一的看待手工的作用,这有点像李雪在其博客里提到的行为主义训练方法了。手工工作过程中需要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意志力,一个孩子若对更可以在材料使用搭配上培养感觉和情感、美感。质感,可以通过视觉与触觉来感受平衡,而造型、材质的色彩搭配可以培养情感与美感。

若循序渐进在平常的手工培养中融入美学,融入进定义、调研、构思、打样、实施、总结等处理方式,使用比拟、修饰、造型、比例、材质选择、颜色搭配、符号、隐喻等手法,手工的学习为创造性的设计思维的学习带来了稳固的基础奠基。

很多产品设计师的从业如首饰、服装,都是跟小时候的手工爱好有关。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9-14 21:33:29

木工,木工带给孩子制作的乐趣。
木材加工的便捷性超过其他材料,如金属、ABS等,且天然环保。其自然纹理惹人亲近,就像人与动物一样,人对天然的植物纹理有着本能本性的亲近感。
木工的制造过程,不仅仅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其逻辑、组织、设计、实践、执行等各方面能力都在其中充分发挥。。。
在华德福的木工工作中,其他学科的知识就要随机应用了。。。自然科学,对树种的辨认,对材料质地的使用;物理学,加工和组装过程中的结构力学;工程学,设计学,数学,美学。。。。
随着年级的增长,木工工作内容逐渐加深增多,从其应用的角度愈来愈要求孩子们对其他学科的掌握。

木工,可以通过产品设计形式——结果导向,带入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并通过设计认知、资料收集、系统思维、方案解决、工艺流程等达到系统化的思考解决方式。


华德福的孩子通过泥塑、编织、缝纫、木工、金属锻炼、石雕等活动对客观事物的物质认知,融入创造性思维,形成新的事物新的信息。
看上去很美。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9-14 21:34:09

华德福的这些学习方法,不一定是斯坦纳的首创,因为同期的包豪斯设计学院,其中的各位老师擅长的就是以上各科目的创新教学,如抽象画的鼻祖康定斯基,从康定斯基的画里你可以看到湿水彩的影子;空间体育,伊顿自己将体育运动与他的课程合并,如尝试徒手画圆前做摆动手臂和旋转身体的运动;包豪斯也将美学文化,如舞蹈戏剧音乐与设计教育进行整合,就像整合技术和文化一样。

如果你了解过包豪斯,以及后来的60年代的乌尔姆,那么再看华德福教育,就是低幼版的包豪斯。包豪斯的创始人之一康定斯基与斯坦纳是好友,我们无从考证当年在德国某个午后沙龙中,这些人都谈了一些什么,但后来的结果让我们看到了——包豪斯在做成人之后的设计教育,而华德福,在基础认知中,系统的融入了大量的美学教育。

包豪斯奠定了设计的基础。其被纳粹解散后,各教授们如珍珠般散落到欧美各国,为设计学的教育理念做了一次蒲公英般的传播。

但是,在英国80年代末在通识教育中融入了设计教育后,欧美大量的公立学校也在教育中系统的融入了艺术教育,包括设计思维与认知。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总有人说欧洲的公立学校在类华德福方面做得也很好,甚至有些比华德福更好。这也是很多移出去的家庭在国内上的华园,出国后反而没上华园的原因。
如果国内华德福教育先行者,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只是一昧低头模仿,不去眺望远方的话,我相信,无法做到发扬光大这四个字的。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9-16 12:35:16

设计教育的真正价值。
要让设计教育成为通识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论证设计的价值在个体教育中的合理性。设计教育的第一个价值是设计有利于学生掌握解决特定问题的技能。设计问题往往具有现实意义,与日常生活中经常面对的情况和决策问题更为相似。设计有助于人们提高解决现实世界问题的认知技巧和能力。设计在通识教育中有助于学生理解未明确定义的问题,提出处理解决方案,了解个问题之间的类别和关联。

譬如前面举得那个老人卧室的例子:老人、阳光、舒适,这种问题没有明确的定义——这样的房间就是某种固定的形象,像是对某科目昆虫的定义一样,有一点变化就已经不是这个科目了属性了。

学生要了解这样一个未明定义属性的问题,不是科学的问题解决方式。他要必须对生活、人群、情感、心理、地理、自然、材料、色彩、工程科学。。。。都要有所认知和感受。如果要从这些方面提取出符合老人、阳光、舒适的要求的重要元素进行解决方案的规划,首先要通过感同身受来进行认知和感受。这种感受、判断、分析的思维方式,是设计对教育价值的有力贡献。如果并不是一个建筑的案例,而是一个在小学或中学一孩子发展阶段设计的创作案例,它具有同样的教育价值。

所以,在实践环节中,设计教育能促成想和做之间的关键转换。一个人能并擅于收集资料、元素,并通过客观思维角度,勇于去实践探索执行,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做什么能半途而废呢?会因为畏惧而宅而啃老么?

由此引出,设计在通识教育中的第二个重要价值——有利于特定思维的培养。这种典型的建设性、创造性思维,不同于科学(理科的学习)带来的大家熟知的归纳、演绎的推理方式。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9-16 12:36:11

在教育中,对创造性思维这种认知能力的培养一直为人忽视。根源是科学和人文(理科和文科)在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根据皮亚杰的认知能力发展的阶段性理论,形象思维、创造性思维、综合推理较早出现在儿童期,然后才发展为更高阶的抽象思维、分析推理(理科的逻辑推理)。另一些相关理论认为,认知能力的发展首先是多种思维模式连续交互反馈的过程,然后才渐渐发展到更高级别。这样一说,无论是皮亚杰的形象思维和形式感还是布鲁纳的图标和象征符号并不是发展中的不同阶段,而是人类的先天认知能力,都会经历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

认知模式中,形象思维与设计的关系尤为密切。而理科带来的更多的是逻辑思维认知模式。如果采纳连续性发展的认知理论而不是阶段性发展的认知理论,那么设计教育能够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
由此,支持设计作为通识教育的第三个理由——能促进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目前的教育体系(英国80年代以前的体系)一直忽略了这一点。因为推动认知科学发展的理论家完全沉迷于以计算和读写能力为主导的科学研究,而忽略了设计这第三类教育。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9-16 12:36:34

设计师通过图形语言与人沟通可以证明设计并不完全依赖与读写与计算能力。French认为,这种非语言性思维加强并关联了幼儿整个非语言教育的过程,改善了儿童思维的敏锐度,提高了沟通交流能力。至此,支持设计教育的根本理由是——设计通识教育不是职业教育或者兴趣教育,也不在于培养出知识渊博的消费者,虽然他可以起到这些作用,他要培养的是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来他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会因基础教育中的能力培养而做得更好。

作者: 蓝田日暖    时间: 2013-9-16 13:59:13

最近时间不够,不过打算把《设计式认知》买来,有空就看几页。

发现了一个关于设计的系列节目《设计天赋》,是英国出品的,可惜没有中文字幕,看起来可能会有点吃力。

我现在是你粉丝,你更新一点,我就看一点。如果我的发言打断了文章布局,一定告诉我,以后我改点评好了。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9-16 17:24:03

蓝田日暖 发表于 2013-9-16 13:59
最近时间不够,不过打算把《设计式认知》买来,有空就看几页。

发现了一个关于设计的系列节目《设计天赋 ...

没关系,没有曲折,哪来的灵感,设计,因不同而不同。设计从不挑前提和条件。{:1_114:}

我也有粉了哈{:1_138:}走路得注意姿势了
作者: 蓝田日暖    时间: 2013-9-17 19:39:57

今天看中央台新闻,日本已经设计制造了一种新的折叠桥梁,在救灾时供车辆通过,只要十分钟就能搭建好。设计师灵感来源于:1,达芬奇的某张草图;2,一种折叠式的塑料小孩玩具,我也经常看见,但叫不出名字。

这不就是设计师敏锐的信息收集和应用能力么。还得深深滴佩服达芬奇,他的草图估计至今仍在被各方人士研究,上次就有医生根据他的想法实施过一个心脏手术。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9-18 09:53:18

如果把设计作为通识教育,那么,如何培养呢?设计能力是天赋吗?每个人都可以吗?
事实上,设计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是人类智能的几种根本能力之一。第一个使用棍子和石头的原始人,就是一个设计师。对于他们族群来说,问题就是使用某种食物时受到了一些限制。。。于是这个原始人想啊想,试啊试,终于,一个工具出来了。。。。产品设计师啊~~~~~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9-18 09:54:03

设计中的思维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设计师系统的思考客户提出的设计需求和标准,思考技术问题,思考自我标准(审美、内容、形式)。通常客户的要求模糊不清。只有在设计师提出数种解决方案后,客户的标准和需求才慢慢变得清晰。
悲催的设计师啊,通常被客户自己都不明白的想法支配的来回改图。但是有经验的设计师还是能够准确的号住客户的脉的。
只有对数个设计提案的不断推敲,才能得到问题的准确属性。就像那个原始人第一次做石斧,相信他捡了不下数千片石头才找到适合自己的工具。尝试多个可选方案,是真正理解设计问题的必要手段。科学家或者说逻辑思维的方法遇到问题通常试图去定义这些问题,而设计师或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是提供多角度的多选择性的解决方案。这也是一旦遇到问题,逻辑思维的人喜欢一下子切入“点、要害”,纠缠其中不得脱身;而创造性思维的人已经跳出问题本身,依据问题的某些元素发散性去寻找建设性解决方法了。这就是思维习惯的不同,带来的思考结果的不同。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9-18 09:55:44

逻辑探究的是抽象事物,科学探究的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而设计则创造了新事物。一个科学假设绝对不同于设计假设,一个科学命题也不能同一个设计提案相混淆。设计中也有推理,但设计推理不同于科学或逻辑推理,设计推理是溯因推理。溯因推理是横向比较的,而非线性的,它的推理过程是通过对象与样板的关系比较进行的。
譬如前文讲的老人卧室——舒适、阳光、老人使用,设计师必须根据这些前提要求出具几种方案——不同的房间格局、不同的色彩材质搭配、不同的家具配饰、不同的采光能源方案,这些不同之间还有几种组合方案,通过这些组合方案之间的横向比较,形成溯因推理过程,也有学者称之为有效性推理或同位性推理。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9-18 09:56:27

设计的过程还依赖图纸和模型来明确方案的可行性,并通过图形语言达到沟通交流的准确性。设计师通过草图来推敲认识设计问题、建立设计情境。设计情境(效果表现)会反馈给设计师一些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设计师做出调整。但设计过程并不是语言能够描述的清晰地。但设计能力确实有几点好处:解决问题、锻炼溯因性/有效性/同位性的思维、使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

职业设计师理应具有这些突出的能力,但是受过设计通识教育的各个年龄层次的儿童都在他们的作品中展现了突出的设计能力——很明显,这是与生俱来的,从第一个使用棍子和石头的原始人祖宗那里遗传下来的。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9-18 09:58:56

心理学家Howard Gardner认为人类智力形式有相对独立的六种:语言的、逻辑数学的、三维空间的、音乐的、身体美学的、个人体质的。从某种程度上,设计能力通过以上6种形式进行传播。或者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方面, 能力应属于独立的一种自然智能。

所以,英国人认为,设计能力与天性与生俱来,每个人都有,设计学科横跨科学与人文,理应加入通识教育。当然,这么多年来(30多年)人家也这样做了。效果呢,已经看见了,欧美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世博会和奥运会,我们卖的是祖宗,人家着眼的是未来。英国并非没有传统文化,在传统保留保护方面比我们做的好多了。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9-18 10:08:49

本帖最后由 尘埃落定 于 2013-9-18 10:12 编辑

广告时间:

创意产业已经是消费时代的产物。据统计,全世界创意经济现在每天创造超过220亿美元产值,并以5%的速度递增。创意经济渐成浪潮,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席卷世界。创意产业园区作为一种产业集聚的形式最早兴起于欧美国家。学术界一般依据其形成方式,将欧美创意产业园区分为旧厂房转型模式、历史文化区延续发展模式和政府主导模式三种。

实践证明,创意产业的发展规模和程度,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城市综合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较大的创意实现地,但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并不明显。创意与产业链条结合,并融合相应的服务配套产业,如生物生态群一样形成产业生态群,这样创意产业才有希望产生真正的经济效益。

一个国家的创意产业带来的经济发展在现阶段还不能代替其他经济结构,但是确是其中相比于工业等经济结构更为环保节省资源。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9-18 10:16:52

在欧美,以文化为核心的创意产业园区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社会的热情支持。以伦敦西区为例,据伦敦剧院协会统计,2007年西区演出各类剧目331部,吸引观众约1363万人次,创20多年来新高,比2006年增加10%约125万人次,全年票房收入高达约4.7亿英镑。  在收益的背后,英格兰艺术委员会(Arts Council England)、伦敦发展机构(the London Development Agency)、英国文化媒体体育部(DCMS)、剧院托拉斯(The Theatres Trust)等一批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对西区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政策、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伦敦剧院协会也将募集资金作为其重要任务之一。

直接或通过半官方机构与民间机构,以项目的形式资助园区内的文化艺术创作,是欧美政府对此类园区最常见的支持方式。英国和加拿大的“一臂之距”(Arms’ Length Principle)文化管理模式在这方面已经非常成熟。所谓“一臂之距”模式,是指政府不直接干预文化产业各公司和组织的运行,而是通过建立不属于官方的中间组织,由一些中立的艺术或文化事业方面的专家为政府提供指导意见并负责文化经费的具体划拨,其监管主要依靠各种行业委员会和完善的法律体系。这种文化管理模式有助于保证创意产业园区的自主性,保持文化的延续性。前面提到的英格兰艺术委员会、伦敦发展机构和剧院托拉斯正是这样的中间组织。此外,政府还以减免税收、补贴租金、提供配套设施服务等方式为园区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吸引更多艺术人才。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9-18 10:21:18

美国创意经济学家理查德•弗罗里达(Richard Florida)认为,创意经济发展的3T原则是:技术(Technology)、人才(Talent)和宽容(Tolerance)。其中,技术和人才是流动的资本,其汇集方向与城市的宽容度成正比。因此,所在城市的开放宽容与多元化程度成为创意产业园区很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但同时,对创意产业园区而言,城市的魅力不只限于宽容与否,还与城市的历史地理特点、经济发展水平、国际地位、现代化程度等多种因素相关。换言之,综合品牌、宽容程度和经济实力,共同构成了以城市为核心的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要素。这类创意产业园区包括纽约苏荷区、法兰克福会展园区、温哥华格兰维尔岛等,比较集中于艺术展示、时尚经济、会展经济等对环境包括城市环境和人文环境要求较高的文化创意行业。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9-18 10:35:34

蓝田日暖 发表于 2013-9-17 19:39
今天看中央台新闻,日本已经设计制造了一种新的折叠桥梁,在救灾时供车辆通过,只要十分钟就能搭建好。设计 ...

设计师的这种敏锐嗅觉与信息收集能力是长期的思维习惯养成的。

如果一个人具有这样的一种习惯,做什么事情都会很顺手,无论何种信息,只是他随手捡到装进衣兜的小石子而已。

孩子,天然具有收集的习惯。如果你放手不去干涉,你会发现没多久,你家的车、房间,满是他收集来的各种石子、树叶、木棍、虫子、纸片。。。。孩子从收集具象的物品开始,随着认知的发展开始慢慢收集抽象的信息。。。
作者: 蓝田日暖    时间: 2013-9-23 09:46:42

我开始看《全新思维》了,看了大约一半。

晚上睡觉前,自己在脑子里描述了一个关于我妈如何大胆决策、改变家庭轨迹的故事,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9-23 10:50:27

蓝田日暖 发表于 2013-9-23 09:46
我开始看《全新思维》了,看了大约一半。

晚上睡觉前,自己在脑子里描述了一个关于我妈如何大胆决策、改 ...

有空说来听听{:1_114:}
作者: 蓝田日暖    时间: 2013-9-23 13:39:09

尘埃落定 发表于 2013-9-23 10:50
有空说来听听

十几年前,大姐考上了城里的学校,要在那里读初三,学校可以提供住宿。当时我刚小学毕业,弟弟则还在上小学,我们一直生活在熟悉的农村老家,亲戚什么的也都在那儿。

当我姐姐考上那个学校后,母亲开始考虑孩子教育和家庭氛围的事,她觉得不能在老家待下去了。就在那个暑假,她和父亲商量,全家都搬往城里,三个孩子都在城里上学,一家人在一起。有许多事情都未确定,譬如去了城里一家人住哪里,我和弟弟上什么学校,到了那里他们拿什么维持生计,等等。

但是,她向来是决定了就会坚持到底的人,这些情况并没有难倒她。她和父亲同心协力,从熟人那里租了间房子,父亲带我们去参加考试,联系学校……终于我们在城里安顿了下来,母亲在租的地方开了间裁缝店,同时料理家务。那时候放学一回家,我常常会和姐弟窝在一起看当时流行的日剧,或者跑去附近小店买当时很受欢迎的鱼皮花生,这些如今已经成为了我美好记忆的重要部分。如果不是母亲当时的决定,大姐就得住校,和我们分开。

离开老家搬到城里去,是个极需要勇气的决定。这个决定意味着父母得离开舒适熟悉的环境,要努力挣钱供三个人上学,还要面对许多未知的状况。这是一条可预见的艰辛道路,但母亲还是做了这决定,父亲则选择了积极配合,我们一家人就这样从农村搬到了城里。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9-23 17:53:39

蓝田日暖 发表于 2013-9-23 13:39
十几年前,大姐考上了城里的学校,要在那里读初三,学校可以提供住宿。当时我刚小学毕业,弟弟则还在上小 ...

一家人在一起很重要,家是孩子的根,根有多深,决定一个孩子将来能走多远。。。

在那个年代,你母亲的决定真的很有勇气{:1_143:}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9-23 20:17:28

本帖最后由 尘埃落定 于 2013-9-24 09:22 编辑

回来继续:
说说设计教育的培养。很显然,专业的设计能力的发展还要放到专才教育阶段——大学。但是在通识教育阶段,基于项目式的培养方法能够很好地帮助孩子们学习设计师式的系统性思考。

现代设计教育的形成要归功于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实验性教学。包豪斯是存在于20世纪2、30年代德国的一所设计学校。包豪斯将美学文化如舞蹈、戏剧和音乐与设计教育进行整合,伊顿将自己的课程与体育运动整合,,比如,在徒手画圆前做摆动手臂和旋转身体的运动,从身体感官方面找到圆的运动轨迹,他和康定斯基、克利等鼓励进行触觉感知训练。

触觉感知,感官联觉,这是康、克、伊共同推崇的一种艺术训练方法。如何理解呢?举个例子,按道理来说,粗糙和细腻应该是触觉感受到的,为什么你一看到某种物品还没有去抚触,便会觉察得出粗糙质感呢?甚至有一些物品的形态让你一看到就会觉得非常的不舒服或者舒服,这就是视触觉的作用。

这种视触觉效果在工业设计中应用非常广泛。无论电子产品还是汽车等工业产品,造型和质感的设计常常是一个顾客的首选原因。设计心理学,就是基于感官、感知的基础。色彩、造型、质感决定一个产品带来的心理愉悦度。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9-23 20:19:30

包豪斯的基础教育还非常注重自然观察。用中国话来讲,就是“师法自然”。包豪斯的原则是:A、 艺术与技术相统一 ;B、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C、设计必须遵循自然和客观的原则来进行。

现在说艺术与技术的统一不觉得什么,在百年前,艺术是高高在上的,是象牙塔里的,而技术、手工匠人是底层的代表,工艺传承是学徒制的。包豪斯的学科是按工作室来划分的,每个工作室都是知名手工艺人配合艺术家来进行设计教育。所以,你看到这,知道华德福的的开始为什么是打工子弟了学校了吧?因为在当时的欧洲,贵族教育里怎么可能接受手工艺训练。包豪斯的艺术教育在当时是惊世骇俗的。也唯有凡•德•威尔德、格罗皮乌斯、康定斯基、克利、伊顿这样的激进艺术家才能做到。

包豪斯对设计教育最大的贡献是基础课,它最先是由伊顿创立的,是所有学生的必修课。伊顿提倡“从干中学”,即再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际工作探讨形式、色彩、材料和质感,并把上述要素结合起来。但由于伊顿是一个神秘主义者,十分强调直觉方法和个性发展,鼓吹完全自发和自由的表现,追求“未知”与“内在和谐”甚至一度用深呼吸和振动练习来开始他的课程,以获取灵感。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9-23 20:20:13

1923年伊顿辞职,由匈牙利出生的艺术家纳吉接替他负责基础课程。纳吉是构成派的追随者,他将构成主义的要素带进了基础训练,强调形式和色彩的客观分析,注重点、线、面的关系。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如何客观地分析两度空间的构成,并进而推广到三度空间的构成上。这些就为工业设计教育奠定了三大构成的基础,同时也意味着包豪斯开始由表现主义转向理性主义。另一方面,构成主义所倡导的抽象几何形式,又使包豪斯在设计上走向了另一种形式主义的道路。1923年包豪斯举行了第一次展览会,展出了设计模型、学生作业以及绘画和雕塑等,取得了很多成功,受到欧洲许多国家设计界和工业界的重视和好评。

在这次展览会上,格罗披乌斯作了《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的讲演,更加强调技术的作用。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9-23 20:21:04

华德福又说到华德福,华德福的十二感官,论述的就是孩童时期的感官养育。这也是我对华德福又爱又怕的原因,爱的是明知道这些好处,怕的是,老师不理解真正的好在哪,盲目形式主义,南辕北辙,或者一脑袋扎进人智学神智学里面,感官联结变成通灵手段。

包豪斯的这些设计教育的方法,根据目前对大脑右半球的思维模式的发展所知,那些非语言的、触觉的及类似的经验直觉都是设计教育的正确方面。

包豪斯的大部分创新教育如今在传统的设计教育(现国内外大学通常教育方法)中已经严重缩水了,仅仅保留了一些色彩、造型和构成的训练。纳粹在1933年关闭了包豪斯后,除了60年代的乌尔姆,再也没有谁能在创新设计教育上与之匹敌——英国的设计教育研究专家奈吉尔.克罗斯扼腕叹息。

唉!这也是我当年一了解华德福的教育方法就喜欢上的原因。可是可是但可是。。。。

英国人也说到:通识教育中特别重要的是——教师对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有透彻的理解。专才教育是培养专业设计师,而通识教育中没有特定的职业目标,教师要做的是有利于个人天性发展的能力培养。只有了解设计能力的天性,才能够理解设计教育的真正价值。

作者: 山丹丹    时间: 2013-9-27 14:02:55

尘埃讲的好精彩呀!

喜欢!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9-27 14:46:02

山丹丹 发表于 2013-9-27 14:02
尘埃讲的好精彩呀!

喜欢!

{:1_114:}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9-27 14:46:18

本帖最后由 尘埃落定 于 2013-9-27 14:49 编辑

说说感官联觉。
英国人罗伯特。克雷认为康定斯基可能有感官联觉。这是一种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才有的特殊状态。也就是说天赋。在某种程度上这类人的大脑中的感官区域部分交叠。当听见不同的声音时,这类人甚至是盲人看见各种颜色,有时,特定的字母、数字和单词能够被感知成特定的颜色,这些颜色偶尔还会在三维空间中显示出来。在某些个体中,单词和声音还会以味觉的形式被感知。

伦敦感官联觉研究中心神经心理科学家杰米.沃德的研究显示,在许多这样的特殊个体中有一种非同寻常的一致性。越深沉的声音对应的颜色也越深,而音调越高的声音对应的颜色更浅更亮。拉马钱德兰教授开展了进一步的研究,他假定语言的出现就是感官联觉的结果,物体的形状与触觉特性与其对应的发音有关。

在一个实验中,实验人员向正常的被测试者(没有被感官联觉影响的人)展示从木板上裁切下来的两种不同形状的模型,一个是边缘柔滑的圆形模型,一个是棱角尖锐分明的钉状模型。被测者要求将两个名字与形状对应,一个听起来像是“Boobah”,另一个听起来像“Keekee”.被测者几乎全体一致讲“Keekee”与钉状尖锐模型对应,而将“Boobah”与圆润的模型对应。

这与我前面提到的视触觉一样,这是听触觉的联结感受。
所以在设计学当中,有一门重要的课程——设计心理学。从色彩、造型、质感、空间。。。紧紧围绕“人”的需要。

设计教育中,通过艺术来培养孩子们的“感”知能力,和认知能力不一样,感知像触角一样,像汗毛一样,不是通过客观事实的科学判断,但是可以敏锐的收集信息。

对物质世界的改造、创新和解决问题,这是设计师要做的。一个通过设计教育的感受、认知和思维方式获取方法的孩子,他具备敏感的信息收集能力、资源重组能力、建构自我的能力、实践执行的能力。那么即便他将来的职业不是设计师,他具备这样的能力,做什么能做不好呢?

——优秀的设计可以引发他人的思考和情绪的思想及情感表达,更可以改变世界——如IPAD。

作者: 山丹丹    时间: 2013-9-27 14:59:31

看了你写的,刚才又打电话让儿子继续他的美术课。孩子很喜欢画画手工折纸这些东东,可惜中间因为学琴停了一年多。决定继续学。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9-27 15:05:16

山丹丹 发表于 2013-9-27 14:59
看了你写的,刚才又打电话让儿子继续他的美术课。孩子很喜欢画画手工折纸这些东东,可惜中间因为学琴停了一 ...

我是美术课的托儿。。。。

{:1_114:}
作者: 山丹丹    时间: 2013-9-28 09:48:43

尘埃落定 发表于 2013-9-27 15:05
我是美术课的托儿。。。。

不是托儿,是点醒了我要让孩子继续美术学习的念头。

有时候很懒,时间也就很快过去了。偶尔看到一些信息,会突然提醒自己,要及时或者坚持做一件事。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10-5 13:22:04

美国人丹尼尔说:人人都是设计师,这话一点也不假。每个人都有设计能力,就是多少的问题。那些善于多角度创意思考并爱动手实践的人显然更能体会到设计的魅力。

那么设计思维有什么不同的吗?我们可以看看专业的设计教育里如何启发设计思维。

有一本书叫《创意工具》。他说如果你有11件衣服,你将会有39,916,800种穿法。天啊!尖叫的表情!

很多人日益相信信息能替代我们思考,这是一个危险的误会。我们实际需要创意的思考替我们诠释信息,更需要创意思维来整合不同的信息类型,从而掌握价值所在——你需要的穿衣搭配方法。

传统思维,全都关乎分析一个处境,认定某些标准元素,然后把标准答案加以运用。这像医生——分析病情,开处方。然而,是思维方法的其一。

对于过去,你可以分析;但对于未来,你得设计。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10-5 13:23:07

计思维极其重要。将来,当信息和科技变成人人唾手可得的商品时,思维变得更加重要。香港理工大学推出此书《创意工具》是为了向大家阐明——创意思考不光对设计师有用!设计思维应用到不同专业范畴上,亦能够导出突破性构思和有效的解决方法。

“创意思考”被视为一种全新的思想模式的建立。正规教育偏向有意识和分析的思考模式。强调纪律、惯例、公式和理论知识,但忽略了解决日常问题的灵活性。单考理论知识和信息,不能保证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新世代生存下来。在这种背景下,“创造力”在教育和职场中日益受到重视。

创造力被视为一项思考过程,讲求原创性和想法的产生,或为老问题提供新方案。创造力带来不一样的联想或者提出新的观点,避免坠入常规,要打破规矩,敢于冒险,具有想象力,态度轻松,标榜灵活思考。

创造力不局限于设计或其他任何专业——譬如哥德巴赫猜想,就是创造力的体现。无论是科学家、艺术家、教师、管理人、或者招待业旅游业人士,各行各业,都跟创造力息息相关。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10-5 13:24:01

人们对创造力充满了问题和渴望:

    是否一些人比别人更具创造力?可以让创造力较低的人更具创意吗?

    创造过程属于专业领域还是跨学科的?

    游戏跟想象力有关系吗?

    游戏心态能被教育出来吗?

    环境影响创意思考吗?

为此,香港理工设计学院开设了如设计思维、创意思考能力、创意工作室等,而选修的学生分属于不同院系,包括设计、工程、市场及管理、计算机、护理等,以及职业人士。课程通过以下方法来鼓励创造力:

1.         客服既定观念——抛弃习惯性思考模式;

2.         摆脱臆测——开发一种全新的思考角度;

3.         重新陈述问题——重新界定项目纲要;

4.         提升构思流畅度——掌握能够产生许多想法的能力;

5.         创意与环境——工作室文化对创造力的影响(环境的浸染);

6.         实际测试——通过模型和原型的实践执行,评核设计概念的优劣;

7.         记录和反思——记录并评估思考过程,一边从错误中学习。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10-5 13:25:41

突破既定观念,对于一个刚刚接触创意思考的人确实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你的惯性思维,让你觉得有些不习惯。既定观念,对于成年人来说,尤其是愈来愈接近所谓不再迷惑的年龄阶段的人们来说,突破,已经开始有一定难度了。

最近和一些朋友谈到很多这个年龄段的女性,执着于灵修,或者所谓为了孩子的新教育,闹的家庭不和甚至离婚。用佛学的说法这叫我执,用设计学的说法就是很难突破既定思维/既定观念。对于既定观念的执着很容易让一个人钻牛角尖,一条道走到黑。

不是说灵修或教育观点有什么偏颇,但就问题观点不统一的情况下,如何转换思维,使问题得以解决,这很重要。如果我们执着于心灵的贫困/精神的贫困甚至灵魂的贫困,而不能转换角度,借力而生,你就是真的贫困了,任何灵修/新教育观念,都无法使你脱贫。

摆脱这一切烦恼的根本方法就是——突破既定,转换角度!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10-5 13:29:22

在这里推荐一本书,无关设计,关乎人生的,突破既定思维的一位老阿嫫如何看待生活中的贫困与不如意的——日本相声艺术大师岛田洋七的《佐贺的超级阿嫫》。

因为父亲受广岛核弹影响去世而无力抚养,母亲将年仅8岁的昭广寄养到佐贺的外婆家,而外婆,虽然自家出身很好但在四十几岁就开始守寡,一个人将7个孩子拉扯到大,最小的舅舅还是智障。。。

在极端艰苦的日子中,乐观的外婆总有神奇的法子,让生活总也充满温暖/力量和希望,让家里永远充满笑声。。。我一边读一边把外婆的话用铅笔画了出来。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位智慧的阿婆的多角度思维。



智慧的外婆养育了昭广8年,这8年带给昭广的最宝贵的财富就是突破既定观念!而昭广依靠这些财富转换思维角度,在自己的人生中受益无穷。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10-5 13:30:47

从这本书中走出来,回到我们的真实世界,我们平时可以做些什么来练习突破并得到思维角度的转换呢?我们来看一看通过设计学的方式与方法的练习,通过产品设计项目的锻炼,通过角色扮演获取同理心,通过反思来获取思维角度的坐标。。。是否能够帮助到你自己。

采用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考工具,诸如同理心、体验、重新陈述问题、分类、脑力激荡和心智图等,都能够挑战惯性思维。

我在本帖中列举课题,感兴趣的亲们可以跟贴参与并分享一下自己的思维过程以及心得体会: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2013-10-5 13:43:26


作者: 蓝田日暖    时间: 2013-10-6 21:02:32

利用角色代入或放下评价的阅读方式来改变思维:

最近在看《九型人格》的书,在认真阅读自己不熟悉的性格类型时,我会假设自己是有那种性格的人,或者真心想了解他们的朋友,这样阅读很有好处。

通过阅读和摘抄,我越来越能理解其他性格的人,譬如工作狂人,他们身上一些我以前不能接受的特点,现在我也能理解并且愿意在必要的时候应用了。今天下午,在别人不知轻重地开我玩笑的时候,我生气了,脱口而出“关你屁事,我生气了,别再说了”。对方说他没有恶意只是玩笑,我很快道了个歉,同时也表明自己不喜欢那样的玩笑,到此为止。

简单来说,我重拾了反驳的能力,小时候别人只要惹到我、我会直接和他们吵架,后来这种能力丧失了。这几年,我不那么害怕冲突了,但却觉得无论如何,反驳还是不好的,不如沉默。但通过阅读,我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有些人喜欢试探你的底线,想弄明白你会因为什么事而愤怒,你的底线在哪里,然后才来确定怎么和你相处。如果你不出声,他们会一直惹你,所以你得很清楚地表明态度,该强势时强势,说不定你们倒可能不打不相识,成为好朋友。

以一种更亲近而不是疏远的、旁观的态度去阅读,去感受书中描绘的人物特点,能帮助我突破既定的思维和言行习惯。

不知道这符不符合你的课题?
作者: babyhouse    时间: 2013-10-8 14:02:30

介个意思是转念不 ?
作者: babyhouse    时间: 2013-10-8 14:09:47

同理心我讲一个。 那天去上某心理课程的体验课, 课堂上老师让两两一组,A 说请你爱爱我来祈求爱,B 说你走开来拒绝爱。   

话说一开始我做拒绝者的时候, A还没看是说求你爱爱我, 我看着她的眼神眼圈就湿润了。 她一出声我就哭了。 哎呀,当时想到我拒绝我娃了, 每次我娃拉着我的手哭着喊妈妈的时候,我铁石心肠的把她甩开。 那天我能够体会到她是那么的伤心和绝望的感受了。

等我做A 祈求爱的时候, B 每一次都无情的打开我的手让我走。 我都好委屈好委屈。 但是估计是人多没好意思放开,最终没有更多的情绪出来。

后来老师总结的时候,我问老师,其他同学都说被拒绝好愤怒,我咋只有委屈呢 ?其实那会我以为自己已经很棒没有愤怒了, 谁知老师说其实我是切断了自己的感受, 虽然每天开心的不行,其实是压抑了。所以没有愤怒是更糟糕。。。唉我的确蛮迟钝的。

不过,通过一些角色肢体体验,的确是能感受到以前感受不到的东西。现在我能够体会我娃的感受了,我发火的时候,虽然她哭闹 ,尴尬的笑,其实都在跟我说妈妈请你爱爱我。。。。。。
作者: 敏锐    时间: 2013-10-8 21:03:46

尘埃落定 发表于 2013-10-5 13:30
从这本书中走出来,回到我们的真实世界,我们平时可以做些什么来练习突破并得到思维角度的转换呢?我们来看 ...

挑战一项法规:假如你要挑战一项法规,你希望它作何改变?(交通法/婚姻法等与你生活息息相关的

刚看完青青妈的贴子,如果挑战婚姻法。希望它能由孩子决定。如果孩子太小决定不了的时候,就得等待。哈哈哈
作者: 敏锐    时间: 2013-10-8 21:04:25

挑战一项传统:譬如婚礼/葬礼/过年过节的风俗习惯等等

婚礼,我喜欢啊!!我希望司仪的风采越来越少,能让新娘新郎真正成为主角
作者: 敏锐    时间: 2013-10-8 21:06:58

敏锐 发表于 2013-10-8 21:03
挑战一项法规:假如你要挑战一项法规,你希望它作何改变?(交通法/婚姻法等与你生活息息相关的

刚看 ...

不过这样一想,娃娃岂不是要很可怜
作者: 明月照我心    时间: 2013-10-10 14:01:31

尘埃落定 发表于 2013-10-5 13:24
人们对创造力充满了问题和渴望:

    是否一些人比别人更具创造力?可以让创造力较低的人更具创意吗?

    创造过程属于专业领域还是跨学科的?

    游戏跟想象力有关系吗?

    游戏心态能被教育出来吗?

    环境影响创意思考吗? ...





游戏心态不能被教育出来。一些人天生更有创造力。我认为。
作者: capchen    时间: 2013-12-22 11:02:15






欢迎光临 幸福大观园 (http://www.xingfudgy.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