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大观园

标题: [北京儿童认知与家庭科学素养培训]交流贴 [打印本页]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8-13 23:16:27     标题: [北京儿童认知与家庭科学素养培训]交流贴

为期2天的培训结束了,时间过得飞快,准备讲的内容有很多,但是时间有限,无法铺开细讲。
希望现在趁热打铁,在大家还记忆犹新的时候,我们一起交流一下,以便每个人都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内容。

本楼作为索引楼,将会针对后面的讨论及时整理更新。



作者: 璐璐    时间: 2012-8-13 23:47:22

大概方向我是基本了解了,打开了新的视野,目前自己脑海中回忆了一些以前与孩子的情节,发现如果能重来,做出一个较好的反应或者说引导方向还是需要斟酌一下。所以不敢想象真的和孩子在场景互动中能有多快的反应,只是一种素养,需要“吃到肚里好好消化、吸收”,才能信手拈来,自信满满!
作者: 璐璐    时间: 2012-8-13 23:49:24

我有部分录音,需要反复再听听,等有了PDF还要再看看。

作者: 敬听    时间: 2012-8-14 08:32:44


作者: 小米花儿    时间: 2012-8-14 09:00:04

我最喜欢的就是大陆提到的,引导孩子的探究力、专注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为未来打下基础,获得有效学习的能力,奠基性的教育。 这样孩子对世界、对生活是很有好奇心的,即便偶尔玩电子游戏,也不会沉迷其中,因为生活中有更多吸引他的内容。(我感觉,我更缺乏这些东西

有感于美滋滋家的行动力,我也开始实践,昨天白天让8岁的小侄子做了冰气球,晚上和两孩子玩冰和水,还加入了轨道,让水流改变方向,大水冲掉轨道。让孩子用纸筒在2盆之间倒腾水,结果大孩子特别聪明,横着纸筒非常快地舀,还真舀了不少水。又用破气球把纸筒一头封住,就可以舀了。
只是感觉因为我事先没有准备,在过程中引导不够,而且一个4岁一个8岁的孩子,同时能吸引2人有一定难度。但孩子天性爱水,所以还是玩的非常high。
晚上因为米花咳嗽厉害,没有来得及跟她一起回忆今晚的游戏。
但今晚的游戏对我已经是个进步,自我鼓励下!

我遇到的困难是,水可以算一个主题,但如何设计这个主题的相关游戏,并具备延续性,过程中要让孩子明白哪些道理。
以前玩就是瞎玩,不带目的,或者有目的也不是我脑子里很清晰的定义了的。
作者: 简繁    时间: 2012-8-14 09:52:41

关注此贴~
作者: 静心    时间: 2012-8-14 09:57:11


作者: 珊瑚果儿    时间: 2012-8-14 10:01:56



期待更多的分享和笔记。。。
作者: 萱草忘忧    时间: 2012-8-14 10:53:35

再次感谢大陆,这两天准备把录音再细化下,培训时闹钟有很多闪念,回忆起和孩子交流的片段,感觉思维稍稍转变,可能就会带来不一样的飞跃。

我感觉最大的收获是第一天和孩子对话启迪;和积木如何用:以及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理逻辑。只要有发现的心,发现的眼睛,掌握原理的同时,补充知识,学习会是件很有意思的事了。


问个小事,Gaba积木,没找到耶,大陆能给个正确的名称不?呵呵!
作者: 硕硕妈    时间: 2012-8-14 10:59:26

楼上说的是不是那种小片的各种形状的积木?我淘宝上找了半天,好像是福禄贝尔教具的一种。
作者: 萱草忘忧    时间: 2012-8-14 11:01:47

硕硕妈 发表于 2012-8-14 10:59
楼上说的是不是那种小片的各种形状的积木?我淘宝上找了半天,好像是福禄贝尔教具的一种。

恩,就是那种塑料小片片,有很多形状的。
作者: 小宇妈妈    时间: 2012-8-14 11:02:58

萱草忘忧 发表于 2012-8-14 10:53
再次感谢大陆,这两天准备把录音再细化下,培训时闹钟有很多闪念,回忆起和孩子交流的片段,感觉思维稍稍转 ...

GABE
作者: 菜籽儿    时间: 2012-8-14 15:21:02


大陆辛苦了!!
作者: 容宝妈妈    时间: 2012-8-14 15:40:51

关注!期待更多分享!
作者: 毛毛爸爸    时间: 2012-8-14 16:07:37

我只参加了第一天,受益匪浅,说实话这个培训的内容挺适合爸爸们听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可能华德福类情感类艺术类心灵滋养类的教育讲座太多,以至于大陆培训初看上去也是这幅摸样,吓跑了爸爸们,要真是那样的培训,爸爸们在其中既感觉不到有啥滋养,也迷茫于回家如何操练,往往照猫画虎反类犬。其实男人们的思维往往就是沿着解决方案来的,总是从因为到所以--于是--那么--肯定---恍然大悟,逻辑清晰、思路明确的数学、逻辑、空间、科学等培养内容和方法更容易理解和执行,我也在慢慢尝试着将一些活动赋予新的意义、将一些带孩子进行的操作连贯起来形成一个主题,将从来没有整体考虑过的零散的爱好和兴趣点连接起来。。。。。好复杂、学习的道路也很漫长,但好在不迷茫、有方向。大陆老师打开了一扇门,使得我始终最喜欢的科学与对孩子的培养教育用最生活化的方式进行了融合,真的很诱人。相信科学乐趣也会伴随毛毛一生的
作者: 毛毛爸爸    时间: 2012-8-14 16:43:51

本帖最后由 毛毛爸爸 于 2012-8-14 16:44 编辑

早期教育的新教育理念,其科学素养类和精神滋养类,就好像直觉和逻辑,就好像右脑和左脑,就好像理科和文科,看上去那样水火不容的两面,其实是两条腿,缺一不可,孩子渐渐长大,过了5岁,科学素养的教育侧重会越来越多。两者是平衡的,不用深说。不,应该说是渐渐呈现出融合的样子,其本身就是一体的。
作者: 敬听    时间: 2012-8-14 16:55:24

期待毛爸的更多分享。
作者: 小宇妈妈    时间: 2012-8-14 17:55:29

本帖最后由 小宇妈妈 于 2012-8-14 19:01 编辑

这次培训收获很多,因为信息量大,不听录音,不回顾笔记,能想到的收获最大的如下:

1. 世界观
    这是我自己总结的,可能非大陆原义。 世界的结构是系统的,有机的,立体的,多维度的,不是以某种形式单一存在的。
     单独吸收某一种外来的文化或者教育是不完整的,每一种教育都有它的文化基础,历史基础,环境基础,照搬行不通;
     同样,全盘的否定某种教育也是不可取的,它是各种要素综合的产物,人或者教育都离不开环境。宏观环境,微观环境,大的改变不了,小的我们可以改进,这个微观指的是家庭环境,社区环境。

2 方法论
   大陆提到的思维4步骤:
  1. 愿望
  2. 信念
  3. 使命
  4. 意义
  其中大陆以孩子的兴趣班为例,孩子学某种技能或者上某个兴趣班:
   选择时家长的愿望是什么,目标是什么,要想清楚;
   一旦决定,基于孩子喜欢家长也认为有必要学的愿望下,家长坚持的信念,家长的正向能量很重要,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我相信可以陪孩子一起走过去,在这个环节家长纠结了,其实对孩子影响更负面;
   家长的使命是办法陪孩子克服困难;
   克服困难的方法有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更为重要的是学习的意义。

小宇还小,还没有报任何兴趣班,但是我体会还是很深,其实教育中哪件事不是这样呢? 明确的愿望,坚定的信念,陪孩子一起克服的责任,让孩子体会到其中的意义。
    选择何种类型的学校时也可以用这种思路。




作者: 小宇妈妈    时间: 2012-8-14 18:03:56

本帖最后由 小宇妈妈 于 2012-8-14 18:06 编辑

3. 关于创造力
    创造力感觉很虚,但是大陆的讲座中让我体会到这个其实是很实的东西。
    不是我们不打扰孩子,让孩子自己去折腾就是保护了创造力。
    也许有不少人把好奇心和创造力混同了,孩子的好奇心是天生的。
    但是创造力是有很多因素的: 目标感,动机,经验,基本技能,信念。。。。



作者: 小宇妈妈    时间: 2012-8-14 18:13:46

本帖最后由 小宇妈妈 于 2012-8-14 19:16 编辑

4. 关于探究力
    简单的理解就是破了又立,立了又破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大陆别拍我,不是你原话,我是这么理解啦。。
   
    说到家长如何和孩子对话,我认同家长合适的引导会扩展孩子的思路,小的孩子思维都是具象的,有时也是线性的,孩子得出的结论很可能是片面的,这时候用具体的反例来破孩子,孩子会觉察到原来这还有另外一条路径,突破了他原来的思维,扩展了他的思路。。。 这种谈话方式我感觉有利于孩子发散性思维,同时让孩子更深入的去想象和探究。

   孩子探索某咱材料时,可以通过“ 解构-》操作-》重构” 这个思路来扩展各种玩法。
   比如粘土, 分析粘土的属性就可以扩展以下玩法:
       分离: 可分离性,各种分离方法,用手,用线,用卡片;
       连接: 用各种方法连接被分离的块,用小棍,用堆叠方式。。。
       这比只利用它的可变形性做具体的东西思维是不是就广了很多?
      
   
作者: 小宇妈妈    时间: 2012-8-14 18:14:18

本帖最后由 小宇妈妈 于 2012-8-14 18:27 编辑

5. 关于内省智能
   我有些感触,但是暂时说出来,这会没录音,没笔记,回去再巩固后再说。挖个坑。

6. 数理逻辑
    内容太多了,后续想想补充。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8-14 19:51:03

璐璐 发表于 2012-8-13 23:47
大概方向我是基本了解了,打开了新的视野,目前自己脑海中回忆了一些以前与孩子的情节,发现如果能重来,做 ...

思维模式上如果有转变,和孩子互动就好像生活中其他事情一样自然和信手拈来,家长和孩子都会觉得及其自然,乐在其中。

举个例子:就比如“多策略”这个原则,是最能启发引导儿童探究力的一种方式,但是如何做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成人对如下想法的认可:
1、“一件事情有很多条路可以走”
2、“能够有很多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是更好的”
3、“一个孩子能够说出这个问题的答案或想出办法,不代表别的孩子就没有机会,或者无需再做了”
4、“有了答案和方法,不代表这件事就到头了”
5、”如果一条路行不通,我们可以试试看另一条路,如果还是不行,我们再找找方法,总是相信有方法“
6、“希望看看不一样的想法“
7、”相信孩子有不一样的想法“

当我们的思维中将以上这些认知都内化接受,并可能指导我们很多行动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自如地应用于孩子互动上。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8-14 20:00:13

小米花儿 发表于 2012-8-14 09:00
我最喜欢的就是大陆提到的,引导孩子的探究力、专注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为未来打下基础,获得有效学习的能 ...

培训最后一个主题,关于协同成长的项目,有个组选择了以水为主,是米花妈妈所在组吧~

这个组的想法已经很多了,可以建构一个网络图了,关于水的方方面面
开始和孩子玩的时候不用追求系统,但可以追求价值感,成功或者有趣味就能提升孩子进一步玩的兴趣,
玩过几次后,趁机做一些总结,以及将不同的内容关联起来,这个系统就渐渐开始形成了。

我提倡什么东西都要尝试一下,不需要做得很出色,但需要有一些些良好的经验,尤其是孩子独立完成的经验。一旦各个领域里的经验多了,孩子对事物的兴趣渐渐变得宽广了,他们就不太容易沉迷在游戏里。这种时候,他们既可以享受游戏的乐趣,又可以享受别的事物带来的乐趣了。

”目的“是一把双刃剑,既容易让成人变得控制感很强,但又是为孩子建立意义所必需的。为了不走偏,我们要相信以下:
1、孩子是强大的,没那么容易被控制,稍加引导是需要的
2、孩子不一定能那么快那么好做到,但给他时间,一定可以的
3、这次没有做到,孩子仍然收获了”做“的经验,仍然具有价值

其实最后一条最重要,很多人觉得如果引导失败,没有预期那么好,就感觉是浪费了时间,孩子没有吸收,
其实孩子的学习是一种在积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很多时候他们的感官需要多次操作的经验,并非一举成功。没有预期那么高,但这种探究的思路和模式,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一次他的表现就可能不一样哦。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8-14 20:02:28

萱草忘忧 发表于 2012-8-14 10:53
再次感谢大陆,这两天准备把录音再细化下,培训时闹钟有很多闪念,回忆起和孩子交流的片段,感觉思维稍稍转 ...

没错,生活中的数理逻辑是无处不在,将数学隐藏到解决事情的过程中,使孩子不知不觉中就应用了数学,此为高境界,呵呵,千万不要在生活中测试孩子,将会是完全不同的结果。

积木是:
gabe,福禄贝尔
有很多套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8-14 20:13:40

毛毛爸爸 发表于 2012-8-14 16:07
我只参加了第一天,受益匪浅,说实话这个培训的内容挺适合爸爸们听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可能华德福类情 ...

确实,毛爸的理解非常准确。教育很多时候最大的问题是”不能落地“,有很多美好的想法,但落到实处,却缺少可操作性。我要补充的是:当我们去思考解决方案是,也并非理性至上的,或者机械论者。我们需要搞清楚很多问题
1、既搞清楚逻辑性思维的重要,又要搞清楚儿童的特点,思维路径
2、既要考虑施者以及被施者之间的关系,还要考虑人性
3、既要考虑方案的合理性逻辑性,又要考虑能够保证方案事实的”后勤“政策

我把诸如导入、情境建构、环境准备等作为”后勤“政策,没有了这些,就可能让一个逻辑自洽的方案无法实现,因为逻辑自洽,不代表它能够在不同的关系中(不同的亲子关系,老师和孩子,父母和孩子)被实施。
真心希望家长们从中获益。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8-14 20:33:22

本帖最后由 大陆 于 2012-8-14 22:43 编辑

毛毛爸爸  同样的活动,也是搭建3x3正方形的平台,首先从1块积木开始,由1块积木变成2x2的小平台,需要多少块,报出数字并得到积木,然后从2x2到3x3,需要多少块,让孩子估算并领取积木搭建,过程要在纸上标注出来,完成后画出  发表于 3 小时前
毛毛爸爸  要说区别,简单点举例说,不一定恰当。比如孩子用积木搭建了一个3X3的正方形平台,如果配上小动物们,配上纱巾,一个木船和几个人物,讲述一个情景故事,让孩子体会平台上正在上演的一幕幕故事情节。这是一种侧重。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我还需要补充,在数理逻辑的引导中,我会比较强调让孩子对”数“有一定的关注,应用”数“,但是,同样我也很强调情景。如果失去情景,就失去意义。失去意义,那么数数计算就成为负担。

所以,比如计算2*2变成3*3,需要多少块积木,我们通常还会有一个破冰构建的阶段,比如,我们会用很有兴致的口吻说,小猪要盖一个房子,刚建了一个正方形,就像这样2*2一共四块木头,发现太小了,要变一个更大的正方形出来,这时候他就想了,还需要多少木头呢?我们也一起帮小猪想一想吧!

或者,我们还可能会说,你瞧,这是一块正方形,我把它变大一圈,现在变成边长2块了,它变胖了!你看,它变胖是不是?哈哈!现在它要变得更胖会多胖呢?。。。小朋友会说,边长变成3啦!那么这个时候你会趁机说,哇,变得那么胖了,我们还要加几块积木呢?

诸如此类的例子有很多,实际上,很多时候,解决一个问题本身花不了多少时间,但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构建这个”氛围“却要很多时间,当他们解决好问题后,不是就结束了,还需要收尾,鼓励他们,或者深入引导,所以我们和孩子聊天的时间或许比他们解决问题的时间还要长。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8-14 20:58:26

小宇妈妈 发表于 2012-8-14 17:55
这次培训收获很多,因为信息量大,不听录音,不回顾笔记,能想到的收获最大的如下:

1. 世界观

”其实教育中哪件事不是这样呢? 明确的愿望,坚定的信念,陪孩子一起克服的责任,让孩子体会到其中的意义。“

-------------------------

小宇妈的理解真的非常到位!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8-14 21:01:35

小宇妈妈 发表于 2012-8-14 18:03
3. 关于创造力
    创造力感觉很虚,但是大陆的讲座中让我体会到这个其实是很实的东西。
    不是我们不打 ...

创造力一方面需要技能,需要一定的策略,比如你们可以尝试引导小朋友去想象一下:
“哪里有洞”
“没有洞会怎么样”
“洞怎么制造”

另一方面,如果要把创新性的想法转化成有用的东西,就需要不断实践了,就会涉及到小宇妈妈说到的这些。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8-14 21:05:30

小宇妈妈 发表于 2012-8-14 18:13
4. 关于探究力
    简单的理解就是破了又立,立了又破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大陆别拍我,不是你原话,我是这么 ...

学习圈,其实就是这样螺旋上升着的,呵呵
探究力还有更关键的是指对一样事物从表面到全面到深刻的过程
就好比如果不探究,那么“看到不一定知道”,“知道了也不一定理解”,“理解了也不一定能应用“

探究的过程有一个工具:”认知冲突“,就是以现象事实说明孩子当前的理解还不完整,有漏洞,或者矛盾,引发儿童思考的过程。其实不仅引发儿童发散性思维,而且也培养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作者: 珊瑚果儿    时间: 2012-8-14 21:19:21

大陆 发表于 2012-8-14 20:33
毛毛爸爸  同样的活动,也是搭建3x3正方形的平台,首先从1块积木开始,由1块积木变成2x2的小平台,需要多少 ...

赞同。。。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学习、游戏都是生活的一部分,能这样融合在一起,孩子吸收能力会超过我们想像。
作者: 杨颜老师    时间: 2012-8-14 22:22:28

支持大陆,下次上海这样的培训也叫上我呀!:)
作者: 毛毛爸爸    时间: 2012-8-14 22:41:16

大陆 发表于 2012-8-14 20:33
毛毛爸爸  同样的活动,也是搭建3x3正方形的平台,首先从1块积木开始,由1块积木变成2x2的小平台,需要多少 ...

感谢大陆老师,的确清晰描述了两者的融合,情景铺垫为逻辑训练做后勤准备,逻辑为情景故事发展提供骨血结构。情景描述和故事表述以及一些辅助的道具为血肉,而逻辑开展和一步步推理为骨骼,缺一不可。
作者: 毛毛爸爸    时间: 2012-8-14 22:52:55

孩子在计算积木的时候,画出计算过程,画出这个词,在5岁孩子方面是具体怎样操作的?我上课看图片墙上有纸,孩子在画圈,但是是怎样的一种表示?当然符号不重要,但是否画出比如2x2,就是上下左右4个圆圈?不大明白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8-14 23:03:50

毛毛爸爸 发表于 2012-8-14 22:52
孩子在计算积木的时候,画出计算过程,画出这个词,在5岁孩子方面是具体怎样操作的?我上课看图片墙上有纸, ...

是这样的,墙上图片孩子在画的,是“数字表征”
这个其实也是有故事的,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还没有发明数学,还没有数字,但是他们要交换东西,要数自己收割了多少庄稼,多少袋土豆等等,他们会用什么方法呢?
我们的孩子好聪明呀,他们说了很多方法哦,有的说划线,有的说自己做记号,呵呵
所以,我们让孩子自己发明符号,来表征数字。
如果是2,他们就会画2个圈,或2个点,2个三角形等等

你说的上下左右4个圆圈我不记得了,不知道具体哪张图,一般来说,第一阶段都是表征类的,不是计算类的。

计算2*2变到3*3需要多少块积木时,我们也用画方格的形式,用涂色来表示要增加的积木,孩子点数或默数

对于孩子来说,其实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是:“什么是正方形”
“边长相等”最为重要,这样,当他们数的时候,就不会漏掉角上的这块,因为一直线上必须是3块
他挨个儿数“1,2,3”就不会漏掉

如果是空间想象角落上有一块,那么引导一下,练习一下2*2变到3*3不会有问题,但是2*2变成4*4就会出现问题,如果根据边长相等来数,边长变成4了,就不会漏数。


作者: 毛毛爸爸    时间: 2012-8-14 23:15:44

可是毛毛在数的时候就很容易漏掉角落的那块,后来知道少了一块后,按照变成的正方形来数,又变得很容易重复多数角落那块。我一直没吱声,当然其实是不知道该说什么比较恰当。到最后,他带着疑问结束这个过程,我觉得让他思考思考,下次再玩看看有没有什么新招数。

画图就是在记录每次的数字,那我就明白了。列是次数,行是计数的符号,ok。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8-14 23:23:53

毛毛爸爸 发表于 2012-8-14 23:15
可是毛毛在数的时候就很容易漏掉角落的那块,后来知道少了一块后,按照变成的正方形来数,又变得很容易重复 ...


动作的顺序能看出孩子的思维,你观察过他数的顺序是怎样的么?

以下面的图式为例,原本1,2,3,4,要增加A到E5块,当他数漏的时候怎么数的?当他数重复的时候又是怎么数的?根据他的动作你将字母顺序写出来我看看~

1        2        A
3        4        B
E        D        C
       
               
               


正方形这个游戏之前,我们是先讲解什么是正方形的,
给9块积木拼成正方形,很多小一点的孩子在不知道什么是正方形之前,总是多出一块,2列4块变成长方形,还有一块不知道往哪儿搁,呵呵



作者: 毛毛爸爸    时间: 2012-8-14 23:47:49

这我倒是蒙对了,我先讲解了一番正方形和长方形。呵呵
毛毛开始数的时候,顺序是3、4、4、2,数完后报出4,后来发现少了,这样两次后,他改变了数数的方式,开始吧角落那块加进去,这样数,e、d、c、a、b、c,这样又会多出一块,我们这样从1块到5x5,第一遍全部都是错误,不是多一块就是少一块,后来干脆就乱数了,然后我停止,玩了会别的,再次开始的时候,小家伙对了1次,只是对的时候也不敢确定自己对的。

后来正确的数法是:3、4、2、4,然后自己把手伸出来数到4,再打开一个手指然后再数一遍手指,就报出5了,的确,加一位的概念他是没有的,让人看起来都很麻烦,挺有意思。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8-15 00:05:27

毛毛爸爸 发表于 2012-8-14 23:47
这我倒是蒙对了,我先讲解了一番正方形和长方形。呵呵
毛毛开始数的时候,顺序是3、4、4、2,数完后报出4, ...

如果9块正方形,要确认3*3是正方形,我们是这样数的:
1,2,A
3,4,B
E,D,C
1,3,E
2,4,D
A,B,C
确认6条直线都是3块积木
定义正方形时,需要每条边都让孩子数过,并要和孩子确认,的确正方形每一条直线上积木数量都一样

然后回到2*2变3*3需要增加几块的问题上,还需要强调一一对应,每个位置上只能数一次
如果按照顺序数,想象有一辆小汽车在开,那么从位置A,到B,到C,然后就是D,和E
就不会重复数C

可以拿一块积木当汽车,一边前进一边放到各个位置上

如果2*2变4*4,
一种方法:可以想象汽车从A开到E,然后又向左拐弯,再往上开到头
另一种方法:第一排,1,2两块,还缺1,2两块;第二排也缺2块,第三排没有自然缺4块;第四排缺4块;这样挨个儿数也不会漏不会重复(这个的关键是孩子知道每一排都是4块)


作者: 毛毛爸爸    时间: 2012-8-15 08:20:14

ok,明白了,细节教练最重要,感谢大陆
作者: 敬听    时间: 2012-8-15 09:24:31

受教,谢谢大陆!
作者: 硕硕妈    时间: 2012-8-15 09:32:16

听讲座时候就在想,引导的技巧到底怎么样的呢,如何和孩子交流呢?今天一上来就看到这么多实际操作的技巧。感谢大陆的细致解说。
昨天其实也玩了会积木,先摆了2*2,又摆了3*3,又摆了园形,以前觉得这么简单的图形没什么花头的,这才发现对孩子其实是有挑战的。孩子挺喜欢这么玩,后来我们还一起画了下来,3*3的最终被画成了电话……
作者: 美滋滋妈妈    时间: 2012-8-15 10:12:01

昨天和娃回去搭了一把纸楼房,我们搭了五层后轰然倒塌,我们哈哈大笑
不过随着大厦的崩塌,娃的兴趣转移走了,开始给每张纸片编号,上色,
然后搭成五颜六色的三层楼,还随口指出“妈妈,这是你周末上课学的新游戏吧”
我目瞪口呆,好在我不是那种特纠结的人,
他喜欢给数字标号,那就先标号,晚上时间不够,那就在标号上再想玩法,第二天再说
目的性不那么强,以免娃反感,嘎嘎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8-15 10:28:36

硕硕妈 发表于 2012-8-15 09:32
听讲座时候就在想,引导的技巧到底怎么样的呢,如何和孩子交流呢?今天一上来就看到这么多实际操作的技巧。 ...

哈哈,3*3的电话号码,联想层次果然都很相似,我们这边也有孩子想成电话号码
我们还有一个游戏就是拿电话号码来玩的,我们预先要了父母的电话号码,通过一些游戏和推理任务,
最终孩子们推算出爸爸或者妈妈的电话,课堂上直接播打,都好激动哦!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8-15 10:33:34

美滋滋妈妈 发表于 2012-8-15 10:12
昨天和娃回去搭了一把纸楼房,我们搭了五层后轰然倒塌,我们哈哈大笑
不过随着大厦的崩塌,娃的兴趣转移走 ...

你们母女俩的互动很有意思,看起来两个人的状态都那么好,多好呀!
技能和方法都不是死的,就好比学武术,学了一个套路,不见得打的时候就得按部就班照着套路走;
所以学了方法,中途有插曲,各种组合,各种发挥,各自都有妙招。
我很喜欢你们这个小插曲,感觉孩子也很放松,很乐在其中,
关于,数字标记,我还可以分享一个方法,关于楼牌号的
比如6层楼的房子,每层楼5个房间
孩子们自己写门牌号:101,102,103。。。。
当我们换了一种材料,比如数字磁贴时,换了一个思考模式,问孩子哪些数字肯定用不着要去掉
孩子们就有一番推理和讨论了,呵呵,结果是去掉7,8,9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8-15 10:35:37

目的性不那么强,以免娃反感,嘎嘎
----------------

美滋滋妈妈说得对,一开始不需要体现目的性,重要的是建立互动的关系,并保持这种思维活跃的状态,让孩子的情绪一直在一种愉悦的状态,之后就很容易发展了。

作者: 小宇妈妈    时间: 2012-8-15 11:03:30

本帖最后由 小宇妈妈 于 2012-8-15 11:24 编辑
大陆 发表于 2012-8-14 21:05
学习圈,其实就是这样螺旋上升着的,呵呵
探究力还有更关键的是指对一样事物从表面到全面到深刻的过程
...


谢谢大陆的补充~

培训量大,脑子里能记下来的就是对自己撞击最大的,都是些片断或者点点。
要把这些点连成线,或者变成面,再上一层,变成网,最后变成思维习惯,需要不断的反复吸收和讨论。

对的,就是“认知冲突”, 大陆总结得真好!从大陆和小璐对话的例子里,我感知到的就是这个,对不完整有漏洞的理解用具体的反例子引起儿童发散的批判的思考。 成人在过程中真诚的和孩子对话,只是发出疑问就能带动孩子进一步去发掘兴趣。  




作者: 美滋滋妈妈    时间: 2012-8-15 12:06:24

大陆 发表于 2012-8-15 10:33
你们母女俩的互动很有意思,看起来两个人的状态都那么好,多好呀!
技能和方法都不是死的,就好比学武术 ...

哦,还可以这样玩,好哦好哦
昨天我看到娃编号的时候,我就提醒他,一会归位的时候要按顺序归位,
这娃自己写到十就换一种颜色,不晓得他有心还是无意,
但我觉得这真在归位的时候提高了不少效率,孩子往往在游戏中想到的比我还多
我压力大啊
作者: 多多益善    时间: 2012-8-15 15:26:43

大陆 发表于 2012-8-14 20:33
毛毛爸爸  同样的活动,也是搭建3x3正方形的平台,首先从1块积木开始,由1块积木变成2x2的小平台,需要多少 ...

感谢毛爸和大陆就这个例子详细的互动哈。

从这个例子入手,讲座那两天我没有想明白的一些事情,突然豁然开朗了。
作者: 小米花儿    时间: 2012-8-15 16:35:38

大陆 发表于 2012-8-14 20:00
培训最后一个主题,关于协同成长的项目,有个组选择了以水为主,是米花妈妈所在组吧~

这个组的想法已 ...

今天特意打电话问了泉妈,她们组是水的主题,她举例说明了下:比如在2个盆之间倒腾水,可以让孩子估计用几个杯子可以倒完。这样就引入容量的概念。
我缺的是成人如何建立比如由容量等不同概念组成的网络体系
不过相信在玩的过程中慢慢探索,不断积累,会有所收获的,改变以前玩过就完了的状态

感谢大陆晚上8点还在线答复,本来是亲子最好的时段
作者: 简繁    时间: 2012-8-15 17:12:54

打开了一点思路,希望各位继续聊~很受益~
作者: 璐璐    时间: 2012-8-15 19:10:45

多多益善 发表于 2012-8-15 15:26
感谢毛爸和大陆就这个例子详细的互动哈。

从这个例子入手,讲座那两天我没有想明白的一些事情,突然豁 ...

说说看,不明白的是什么?豁然开朗了什么。俺也学习学习啊!
作者: 容宝妈妈    时间: 2012-8-15 19:34:25

受教!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8-15 19:45:38

小米花儿 发表于 2012-8-15 16:35
今天特意打电话问了泉妈,她们组是水的主题,她举例说明了下:比如在2个盆之间倒腾水,可以让孩子估计用几 ...

水主题有好多好多好玩的,我们今年开始夏季特别课程都要结合水和沙来做了,每年都会变着花样玩,就这样都不会有重复,可见有多少好玩的。孩子原本一步都不能离开家长的,一玩起来,3个小时不见都没关系,还不肯走。

我去北京,小璐外公外婆来帮忙,加上整个8月中心要翻新,家里也要翻新,正好放半个月暑假,她要去外公外婆这里住半个月,我就清闲啦,哈哈。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8-15 19:46:25

璐璐 发表于 2012-8-15 19:10
说说看,不明白的是什么?豁然开朗了什么。俺也学习学习啊!

对哦,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以及后来又明白了,这个过程可以分享一下,其他爸爸麻麻看到或许也能豁然开朗了呢:)
作者: 相澄妈妈    时间: 2012-8-15 19:59:46

跑个题,本来想第二天问大陆,可惜孩子生病没能去成。
问题是:相澄4岁半,目前看来是左利手(左撇子),在我看来属于强左利。我知道,不应过于干涉,否则会影响语言等方面的发展。但是,她未来要面临书写汉字,笔画都是从左到右,还有生活中有好多设施都是方便右手的,比如用钥匙开门等等。不知大陆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是否需要强化一下右手的训练?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8-15 20:13:13

相澄妈妈 发表于 2012-8-15 19:59
跑个题,本来想第二天问大陆,可惜孩子生病没能去成。
问题是:相澄4岁半,目前看来是左利手(左撇子),在 ...

首先,孩子在4岁半的时候,还是可以纠正过来的。
其次,虽然左手写汉字学习起来较难,但是依然有不少左利手的中国人,不用担心。
当然,还有一个办法,可以教孩子写字用右手,其他事情保持左手,这个年龄开始是可以实现的。


作者: 小宇妈妈    时间: 2012-8-15 20:40:39

小宇也是左利手,除了剪刀,目前都用左手。
作者: 相澄妈妈    时间: 2012-8-15 20:44:43

大陆 发表于 2012-8-15 20:13
首先,孩子在4岁半的时候,还是可以纠正过来的。
其次,虽然左手写汉字学习起来较难,但是依然有不少左利 ...

谢谢!回复好快。
作者: 璐璐    时间: 2012-8-15 20:45:26

我的听课录音已经上传完毕,链接发给小宇妈妈了,有劳她整理分发
作者: 相澄妈妈    时间: 2012-8-15 20:46:29

本帖最后由 相澄妈妈 于 2012-8-15 20:48 编辑
小宇妈妈 发表于 2012-8-15 20:40
小宇也是左利手,除了剪刀,目前都用左手。


据说有的孩子小时候是左手,不经过干预,长大自动换成右手。不知道小宇和相澄会不会?
作者: 璐璐    时间: 2012-8-15 20:53:42

相澄妈妈 发表于 2012-8-15 20:46
据说有的孩子小时候是左手,不经过干预,长大自动换成右手。不知道小宇和相澄会不会?

个人认为不必纠结,与众不同。健康快乐,比啥都强!您说是不!
作者: 小宇妈妈    时间: 2012-8-15 21:05:18

相澄妈妈 发表于 2012-8-15 20:46
据说有的孩子小时候是左手,不经过干预,长大自动换成右手。不知道小宇和相澄会不会?

我初中一同学是左手,各种球都很能,我觉得左手投篮挺帅的:)
作者: 璐璐    时间: 2012-8-15 21:09:49

大家把培训后的初步感受及一个阶段的情况说来分享下吧。一来大家学习,二来请大陆指教。看到有的爹妈已经“先下手”了,目前孩子不在身边,还没办法“下手”,小急…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8-15 21:51:42

璐璐 发表于 2012-8-15 21:09
大家把培训后的初步感受及一个阶段的情况说来分享下吧。一来大家学习,二来请大陆指教。看到有的爹妈已经“ ...

是啊,我觉得可以把心中的疑惑先拿出来谈谈,有些问题就是需要一来一去地才能弄清楚的{:1_113:}
作者: 美滋滋妈妈    时间: 2012-8-15 22:37:24

说来惭愧,我竟然在培训后竟然把听课笔记落在了教室,多亏小豆妈帮我收着
这两天跟娃做游戏,纯靠记忆裸奔状态,需要尽快跟豆妈拿到笔记啊,也好
再整理一下思路啊。嘎嘎
作者: 相澄妈妈    时间: 2012-8-15 23:10:59

璐璐 发表于 2012-8-15 20:53
个人认为不必纠结,与众不同。健康快乐,比啥都强!您说是不!

说的极是。
纠结倒不纠结,偶尔还会被人羡慕呢。不过,想着大陆是脑科学博士,对左右脑的见解很独到,所以才提起这个来。
作者: 相澄妈妈    时间: 2012-8-15 23:21:26

本帖最后由 相澄妈妈 于 2012-8-16 09:16 编辑
大陆 发表于 2012-8-15 21:51
是啊,我觉得可以把心中的疑惑先拿出来谈谈,有些问题就是需要一来一去地才能弄清楚的


说到困惑,对于第一天快结束时讲到的“数字网络图”,当时颇感震撼。记得大陆说,5岁的孩子就可以了,看看身边的4.5岁娃,刚刚把数字认全,完全不会写。请教大陆,如果不考虑幼升小考试,是不是可以不引入这么早?孩子很小就很“逻辑”,利害关系如何?
作者: 爱元一生    时间: 2012-8-16 09:40:13

期待更多的分享
作者: 多多益善    时间: 2012-8-16 09:42:54

璐璐 发表于 2012-8-15 19:10
说说看,不明白的是什么?豁然开朗了什么。俺也学习学习啊!

开朗了一些,还没有完全想清楚。
那天咱们课下开小会也讨论过一些的。
容我再想想哈。
作者: 多多益善    时间: 2012-8-16 09:49:11     标题: RE: [北京儿童认知与家庭科学素养培训]交流贴

相澄妈妈 发表于 2012-8-15 23:21
说到困惑,对于第一天快结束时讲到的“数字网络图”,当时颇感震撼。记得大陆说,5岁的孩子就可以了,看 ...

接着相澄妈妈这个问题说说我的困惑,第一天我早走了半个小时,正好那天下午的重头戏是讲数理逻辑,比如数字网络图,比如可以通过学习/合适的训练引导,孩子可以理解“逻辑关系复杂的”应用题,并列出算式。

我记得大陆说,对于这么大的孩子,计算不是问题,理解逻辑关系才是关键和基础(大意),有妈妈问,多大的孩子,答5岁多。

当时台下一片惊呼,因为我们的孩子大概如此,但是基本上还属于不会计算,或者说没有刻意让他们学习计算的程度。
作者: 多多益善    时间: 2012-8-16 09:50:58

我的问题是,数理逻辑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对于这么大的孩子,是必须的吗?最重要的吗?或者说,这个阶段不培养,将来一定会确实,无法弥补吗?

这个疑问有两个前提:

1.孩子的童年,时间有限,有个机会成本的问题

2.针对不同的孩子,有个取长or补短 的问题

作者: 多多益善    时间: 2012-8-16 09:52:31

后来我自己想,如果孩子将来要接受传统的应试教育,或者马上面临上学,提前用科学全面有效的方法建立良好的数理逻辑和科学素养/眼界,对于孩子以后更好的适应学校教育是有好处的。

那么,如果孩子以后选择较宽松的教育模式,时候可以再晚一些,让他慢慢长大呢?
作者: 多多益善    时间: 2012-8-16 09:53:28

大家一起讨论哈。
作者: 小宇妈妈    时间: 2012-8-16 10:22:27

看到这么多热烈的讨论,非常的高兴,谢谢大陆如此强大的顾问支持

8月是芭园的毕业季,很多家长都有些事情在忙着,太阳班我看到的是这样的。

我个人,前期准备培训,工作上的时间挤压了一些,回家又是陪孩子,所以没专门的时间整理。
不过只要空闲着,这几天我脑子里想的就是培训内容,可见大陆的培训对我的冲击。
而心里,也是洋溢着感恩,感谢大陆远到而来的付出,感谢大家的热情。

下午还要给一个老外讲赤壁之战,对我来说是非常夸张的任务。本不打算今天参加讨论,不过看到多妈的参与,我又没忍住,想来说几句。

作者: 小宇妈妈    时间: 2012-8-16 10:27:41

本帖最后由 小宇妈妈 于 2012-8-16 10:30 编辑

先说点感性的,八卦的。

有妈妈和我讨论到感受有:
1.  上海女人真是很美,哪怕有孩子了还把自己收拾得如此大方得体,如此精致;
2.  大陆谈到创造力时,谈的感觉象是在梳理自己的的经历,我们一致认为,大陆就是一个创造力的好的例子
3.  有孩子后,还能有如此的热情追求事业,并且家庭也照顾得很好,大陆在女人中是不是算异类啊?

大陆别拍我们哈,都是褒义! 培训后我感受到了一股很正面的能量,这不是培训内容给我的,是大陆本人给我的。
包容,开放,弹性,理性,流畅,所有这些词,都能从大陆身上感觉得到。
作者: 小宇妈妈    时间: 2012-8-16 10:38:25

就我的思维习惯来说,我喜欢从现象中抽取一些本质的东西来,再加上自己喜欢联想,又喜欢条理,所以梳理思路需要些时间。

前面对于大陆和小璐的谈话模式,我感触比较深,通过和大陆的互动,梳理出认知冲突这个词,孩子因为思维的特点,认知冲突经常在他们身上发生,
成人觉察到,举出具象的反例引发孩子进一步探索。

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方法论上的问题,这是一种谈话模式。理解到这个层次,具体遇到问题时如何去开展,就有思路了。

作者: 小宇妈妈    时间: 2012-8-16 10:58:25

关于数理逻辑,我也觉得需要去弹性的看待,分孩子看待。

这里说的我只针对小宇。

首先,我对小宇以后学数学是很有信心的。
对于一个回家只玩积木,一个老爱问什么,爱总结,爱梳理,爱观察,爱联想,爱对比的孩子来说,我相信他的逻辑能力。

如果要和小宇在家玩数理逻辑,我还要反思自己和小宇的对话方式。我俩在玩的时候对话不多,很多时间我都是他搭建完后,邀请我过去玩情景游戏。
他都是自己摸爬滚打解决玩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很欣赏他这点,喜欢去解决问题,自主的去深化,这么长时间了一直喜欢着同样的东西,而且乐在其中。

但是我也能看到这么玩的劣势,我觉得应该是缺少总结和拔高的环节。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8-16 10:58:27

下面我还是重点来谈谈大家心中的疑惑,我先来梳理一下,

第一个问题:5岁的孩子算术就没问题了吗?就能理解数字关系了么?

这里重点是:“可以”。
但不是“一定”。
也不是“应该”。

从思维发展角度来谈:
从4岁起,按照我们的数理逻辑思路进行,家庭也做延伸。
那么一年半后,孩子就可以达到这个水平。
但不代表,所有的孩子自然而然就能达到这个水平,
或者所有的孩子必须达到这个水平才正常。


我们再从“算术“和”逻辑“这个角度来谈:
这里面有一个误解,”一个5岁的孩子能够进行计算“,其实不代表她理解了逻辑关系,
可能只是背诵出来的,如果我说5岁的孩子能做乘法,大家会不会嘴巴张成了个O呢?呵呵
其实,那只是背诵,不是计算。
但是一个5岁的孩子懂得数字网络,代表了这个孩子至少对于7以内的数字建构已经明白了,
从逻辑层面上已经明白了。但也可能这个孩子不会计算,为什么呢?因为懂得逻辑关系,
需要推导,如果你直接问他,他没有时间思考,只会说”不知道“,或者瞎懵;但如果你提示他,
你可以推(理)一下,他可以花一些时间来计算,就能做得出来。
所以,我们一直强调,逻辑在先,逻辑好的孩子,并不一定马上显现出计算能力很好;
相反,计算能力好,但如果逻辑不好,我们可以肯定孩子将来学不好数学,或者会很痛苦。


作者: 小宇妈妈    时间: 2012-8-16 11:09:08

本帖最后由 小宇妈妈 于 2012-8-16 11:38 编辑

我认同大陆说的,计算不等于逻辑。
大陆说的那个网络图,对我还是很有启发,待孩子发展到需要去计算时,这个是非常好的参考!

我觉得还有一点比较关键,孩子的数学思维到底是如何发展的? 各种概念的次第关系是什么?
时间关系,没有在培训中讲到这些,但是大陆推荐了一本书,3-8岁儿童数学经验,当成人理解孩子数学思维发展规律后,如果陪孩子去玩,也有了依据。

我不急于专门和小宇玩数理逻辑,或者说至少我不期待结果,这是我现在的心态。
在玩的过程中,以小宇为主,观察孩子的想法,从他的角度来理解问题,然后再想用什么样的方式和他去讨论。
强调讨论,也是因为我和小宇原来的沟通方式,我们在家要么是他专心的玩,要么就是我俩胡闹着玩,一个是不说话的,一个是只有肢体的,对话很少。

大陆在培训中也强调过,多和孩子对话和聊天,这是一个了解孩子如何思考的途径,也是帮助孩子梳理的方法。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8-16 11:18:37

本帖最后由 大陆 于 2012-8-16 11:21 编辑

第二个问题,我概括为:
数理逻辑或者其他诸如科学素养培养(理性层面上的)必须现在开始培养么?以后可以弥补么?

这是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很可惜培训里面有一块内容没有时间讲了,就是科学素养究竟是什么,在孩子早期教育里,究竟什么是关键性的?

我们来回顾一下大家在20项能力里,所选的认为对自己孩子来说,最重要的几项(有几项是并列的):
1.  能自我激励; (具备内驱力)
2.  知道什么时候应坚持; (意志力)
3.  不怕失败的风险; (勇气)
4.  寻求克服个人困难的办法; (探究力)
5.  接受合理的批评和指责; (内省智能)
     具有独立性; (自主性)
6.  具有合理组织的自信及完成其目标的信念;  (专注力、内省智能)
7.   能将思想转变为行动((力)
     完成任务并能坚持到底; (意志力)
     既能看到树木,也能看到森林; (逻辑思维能力)

大家可以一条条细细回味,铺开聊
这里我就归纳到一起谈,这10条是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素养培养获得的

从大脑的可塑性角度说,
人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有所改变,
甚至成人之后,都可以,
但很多问题,不是取决于大脑能不能改变,
而在于人的心灵与精神层面上愿不愿意改变。

尽管我属于理性一派的,
但是在理性一派里,我是比较讲求身心合一的,
会比较注重“你是否具有自我发展和推进的能力”——这一方面要求有逻辑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具有开放弹性的价值观(对于世界上许多事情可以保留一种探求欲,对于目标和过程的看法是辩证统一,既追求目标或者说理想,又注重追求的过程)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推理:
1、如果我们需要人可以有自我发展的能力,自己去把握自己的未来,建构自己的幸福体系;
2、我们需要这个人具有一定的逻辑能力,见树见林的能力;
3、我们需要这个人具有改变自己意愿,在人生任何时候,愿意为了某个目标而改变自己,具有弹性的能力;
4、我们会思考,这两方面的能力如何获得?
5、第一方面,逻辑层面上,大脑的可塑性不是无边界的,基本上我们认为一个孩子在4-6岁间逻辑思维能力是迅猛发展,另一个潜台词是,潜力范围已经确定,他未来可以达到什么样的层次,基本上这个范围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所以,我会非常注重逻辑思维的早期发展,而越往后,其实越是方法论的问题了,成人都可以学习逻辑思维的方法,但一个人倾向于逻辑性思考,还是无逻辑散漫的思考,是早就有定向了。
6、第二方面,这种弹性开放的价值观如何形成,我们必须想象一下,我们的孩子如果早年没有构建出这样的价值观,家庭也没有,那么他到了学校,如何能建构这种价值观呢?
7、如果早年我们希望影响孩子去形成开放弹性的价值观,我们如何做呢?很明显,只是单纯倾向于情感方面的,社会性方面的,是无法让孩子开拓眼界的,儿童的丰富的物质世界探索的经验非常重要,他们对事物的认知方式决定了他们未来看待世界的方式。(后面我再来举具体的例子)另一方面,如果只是纯认知的操作,纯科学知识的灌输会怎样呢?我之前说过的,孩子会反感,失去了情感意义,精神层面上的认同,成人的引导就成为负担。
8、所以,我的结论就很清晰了:在意义中建构儿童逻辑性思维的能力。这个不仅适用于科学素养培养,也适用与数理逻辑的培养。意义这个词就包含了我们需要兼顾儿童的情感与社会性。
9、同时,我认为儿童早期进行这项事,非常关键。并不是说儿童后期就不重要了,相反,我认为进入学龄后更加重要,但是前面没有这个基础,后面要扭转儿童的价值观,或者是某些性格上的问题,是相当困难的。只有早期,我们养成了儿童: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愿意聆听逻辑,愿意开放面对不同可能,愿意合理化思考,那么,后期的培养才能起到效果。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8-16 11:39:07

本帖最后由 大陆 于 2012-8-16 11:49 编辑

下面我举一些例子,大家可以围绕着谈:

第一个例子:
和爸爸妈妈聊天,一个妈妈很纠结地说:我们邻居家一个孩子,妈妈给孩子报了好多班啊,我看一周都排满了,学这个学那个,不过那个孩子看上去很开心,上什么班都很积极,还吵着嚷着要去,我家这个,好像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么。。。大陆老师,很多玩的东西,我在家引导他,他都不听的,我都不知道他对什么感兴趣啊。

实际这样的情形很多,不少妈妈反应,我从小就散养孩子,也不怎么管他,他只玩汽车,其他什么都不感兴趣。我想说的是:问题最关键的是——兴趣。尤其是对事物本身及事物关系的兴趣。

不管怎么样,在我们谈逻辑思维的时候,总是不要忘记一项:培养兴趣是最重要的。
数理逻辑,在进入数字王国前,孩子得对数学的秩序和应用性有感性的认知,有具象的经验,
不管孩子是5岁也好,是7岁也好,如果他学数学的时候,只是当作一个学科在学,没有兴趣,
那么是件很遗憾的事。

正如许多其他事情一样,一个孩子,如果周围的人用尽一切办法,都无法让他对世界万物有探求的欲望,
我也想说,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如果我们不能让孩子从(本源上)内驱力上让孩子对事物发生兴趣,我们怎么能让孩子提起学习的兴趣呢?不管是上传统学校,还是上现代教育的学校,学习总是有的,如果孩子早年可以通过教师成人和蔼亲切的态度,因为喜欢这个老师而喜欢这门课,那么在孩子漫长的道路上,能够促进孩子学习成长的因素都只是“人”的因素,而没有“物”对他的吸引,我想这是一条太困难也太理想化的路。我们将所有的“宝”都压在了人身上,我们要给孩子找一个成心如意完美的“老师”。

我认为,孩子自身是具有正面能量的,不是消极的。他们首先自身具有动能(比如好奇心,探求欲,目标感),其次他们受到合适的成人的引导,会有更大的发展;如果他们没有受到合适的引导,凭借着他们自身的探求欲,他们也能获得发展。


然而,当我们总是怕这怕那的时候,束手束脚的时候,是无法培养孩子兴趣,无法辅助儿童正面能量伸张的。


我们总是担心着做了什么,就会影响孩子的精神胚胎或者破坏其感性的一面,然而一直在精神层面游离,对孩子来说缺乏生存意义和虚无,如果我们一方面不赞成抽象逻辑的培养,另一方面却以精神和心灵如此抽象的模糊的形象影响孩子,孩子的双脚是不着地的,他们飘着,无法触摸真实,无法合理化世界,缺乏张力,他们对世界的兴趣会渐渐消退,进而更关注情绪上的反应,更在乎开心不开心,比如是否获得赞美,是否被全心全意对待,关注他人的态度,不能关注事情本身,关注人际关系(然而这个世界的人际关系是相当复杂的,不是孩子可以驾驭的),不关注正在做的事情的进展。如此,其实,孩子不能建立以自身兴趣为核心的,不为其他人或环境所动的系统。然而,逻辑性可以让孩子合理化世界,建立意义,可以让孩子更关注事物本身,而忽略那些负面的影响,比如输或赢不重要,重要的是游戏本身;比如别人说话的语气态度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事情本身合理不合理。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8-16 12:00:57

第三个问题,我把它概括为时间的问题。大部分时候,人们总在问,几岁才可以做一件事?

我的回答是,到底几岁能做,孩子的父母内心其实最为清楚。在了解自己孩子的基础上,掌握一些基本概念,父母就可以当老师了:)

就数理逻辑而言,玩积木的阶段,大约4岁左右最好。这个跨度就有点大,比如有的孩子3岁多就对积木很感兴趣了,有的孩子要到4岁多。而这个兴趣其实也是可以影响的,如果一个家长成天在家里玩积木,我就不信这个孩子旁边看了,不会受到影响,呵呵。

积木实物操作要有了一定经验之后,我们再上升到数字层面。一般来说,玩积木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了解秩序感、对称等模式,了解一一对应,了解数字的表征意义。然后大约过了一年后,孩子也5岁了,就可以玩数字本身了,渐渐去掌握数字之间的关系。一旦涉及到数字关系,自然而然就会涉及到加法,我建议学龄前只学加法,10以内加法搞得很透彻了,之后的问题都很容易解决。学龄前也不用列竖式计算,我们都是做图进行的。对儿童理解位值非常有帮助。应用题的前提是儿童对部分整体概念非常清晰了,那么在早期,我们重点就会放在这个关系上。

数学意义的建构,不要脱离实际,我认为生活化是最好的方式。




作者: 多多益善    时间: 2012-8-16 12:02:15

小宇妈妈 发表于 2012-8-16 10:27
先说点感性的,八卦的。

有妈妈和我讨论到感受有:

这个强烈排!
话说我也认识不少搞学问的,如大陆这样又知性又美貌,家庭事业兼顾的,实在是,凤毛麟角!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8-16 12:12:45

小宇妈妈 发表于 2012-8-16 10:58
关于数理逻辑,我也觉得需要去弹性的看待,分孩子看待。

这里说的我只针对小宇。

恩,与孩子对话是非常重要的。大部分事情的推动,成功与否,或者有害还是有利,取决于如何切入,如何与孩子对话。数理逻辑的发展,首先遇到的一关,对孩子来说,就是“语言逻辑”。

上次我微博上举了个例子,我女儿说外婆说话不合理,呵呵,听她举的两个例子,真是笑死了。
有人说外婆是感性的,小璐是理性的。其实,儿童如此小的时候,我们都可以说他们是理性的,他们追问事情的真相,他们要求合理化,否则制定的规则对他们而言没有意义。他们喜欢一个人,并不完全因为这个人很和蔼可亲,而更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人能够理解他们说什么,能够与他们有共同话题。

所以一个美女老师并不见得就能赢得孩子的心,呵呵,一个特别善于用语言与孩子周旋的男人,也可以赢得众多孩子的心。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8-16 12:56:55

第二个例子,孩子以怎样的方式看待世界很重要,为什么科学素养在早期很关键,因为它符合儿童探求世界的方式。

我们必须要明确一点:“美”是具有社会学意义的。美没有绝对,对美的认知建立在真与善的基础上,有人说美也是一种善。

所以,当我们的孩子懵懵懂懂来到世界,对“真”的追求是天生的。就是我前面说的合理化。儿童倾向于合理化世界,如此建立他们的意义。

所以对于一个2,3岁的孩子来说,看到有一串颜料从纸上滑落,他们感受到的首先是运动,美不美是其次的。或者说美不美是成人诱导出来的。

我们来看一下这样三个场景:
一群孩子用颜料在画画,老师引导点线面,或者构图,或者是色彩练习。此为艺术熏陶。
另一群孩子跟着老师在板上挤出一堆颜料,当老师将板渐渐竖起来的过程中,他们惊奇地发现颜料如雨幕般滑落;这个活动结束后,老师又开始玩吸管吹画;再后来是水的游戏。此为科学探究。

我们看到过很多玩颜料的,还有吹画最常见的就是画梅花树,没错,这些常见的东西我们也玩。然而我们的目的不同,我们目标是“水(液体)的流动性”,以及运动和痕迹之间的关系。

通过不同的材料的实验,孩子对不同事物都产生兴趣,他们有的人会因为喜欢车子而想象成轨道,有的人会研究不同方向水或颜料的运动,有的孩子研究吸管的吹法。整个过程有情景,有想象,有互动,有聊天,很欢乐,也玩了艺术,也觉得很美。当孩子回到家,我们获得一些家长反馈,比如有的孩子在家玩奶油,挤在盘子里,颠来倒去想让奶油流动,呵呵,不果,后来换成酸奶,成功了。很明显,这个关于“流动性”的简单逻辑结构对孩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得他去探求身边的事物,通过他的类比推理,我推测奶油会动,但发现不行,于是换成酸奶。他玩了一会儿,但也画了很长时间和妈妈互动,玩了情景游戏。

第三个场景,玩是玩了很多材料,但是相互之间没有关联,或者就是疯玩,实际上还要求每次玩得出一个成果,做一样作品,我们BFB小组活动,有时候也会落入这样一个俗套中。因为做关联是一件较累的事,就好比小宇妈妈说的,习惯于抽提一些事物的本质,这不是所有人的思维模式,当人们喜欢停留在一些事物的感性层面上去思考问题时,即便是呈现了许多,也于事无补,就好比看到想没看到一样。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逻辑性在儿童世界里扮演的角色,占用的比重。逻辑不代表生硬和线性,相反,逻辑是网状关联的。由此可以引发更多联想,比较,和实验。逻辑性是开放的,可以容纳情感上的游戏和互动,它从来没有排斥我们的情感诉求。然而,感性的姿态有时候却排斥逻辑,感性往往想捍卫自己纯正的立场,并且几乎是以“全或无”的方式推动的。什么是“全或无”,意思就是,要么非常好,要么一无是处,没有经过分析的根据情况进行讨论。

回到与孩子互动的问题上,当我们的视野只局限在,我们不能提早唤醒孩子,我们害怕引导了逻辑关系,就破坏了什么,我们和孩子的互动就会变得很拘束,被禁锢。而且可以换来换去就这些花样,我们自己被定势思维了。

如果说面对一个“o”只能想象成游泳圈,太阳,而不能说成是字母O,或者数字0,不是落入了另外一个受禁锢的怪圈了么?我们自己在定义什么想象是好的,什么想象是不好的。想象没有好与坏,只要敢于想,能够想。

所以,先理清我们的出发点是什么:是要让孩子以更开阔更丰富的视野去看待世界。而不是以一种我们认为的美好的方式去看待世界,如此就豁然开朗了,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我们只需要去思考:如何切入,如何进行,如何唤起孩子活跃的思维,愉悦的情绪即可。我们不需要先去评判这件事到底会不会留下心理阴影或造成阻碍。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大,我们也会变得更灵活,更具有弹性。


作者: 多多益善    时间: 2012-8-16 13:01:14

小宇妈妈 发表于 2012-8-16 10:58
关于数理逻辑,我也觉得需要去弹性的看待,分孩子看待。

这里说的我只针对小宇。

顺着这个列子说哈,多多很多地方和小宇是很像的。

除了积木搭建,多多还很关注管道、交通工具这些。我观察到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有试误,有归纳,有变化,还有螺旋式的提升。

我跟他对话和总结也比较少,我做了什么呢?

1.提供环境,或者新的刺激,比如外出旅行中会以孩子的需求为中心,形成安排上向他感兴趣的方向倾斜,提供更多的体验;带他去相关的博物馆等等,回来孩子自然就会有新的变化;

2.在孩子的图式/模式发生变化的时候,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引领。比如轨道搭建中,从直轨到弯轨,弯轨从开放性的到闭合,等等
作者: 多多益善    时间: 2012-8-16 13:05:46

但是,有些事情上,我觉得孩子是我远远了解不了的。

比如,多很小的时候,大概不到两岁吧,我们附近经过的公交车,他很远就知道是多少路,我也试图在不看公交牌号的情况下“猜”。但是猜不到,因为很多相同路的公交车,不仅车身颜色,就是车体的广告也是不同的。

再大些,他会观察的局部,比如上车脚踏板的不同,比如车门的结构不同,而且这种不同,大概在我仅能看到车牌号的距离,就能判断出来。

这部分对我完全是黑箱。也许是因为这些的原因,更多时候,我选择了少引领、总结和提升。
作者: 多多益善    时间: 2012-8-16 13:08:39

呵呵,真高兴我的疑问引出了大陆老师这么多的好东西。

正好这两天泡BFB论坛,看到大陆老师关于多元智能的一个帖子,分享下,顺便理下我自己的思路
http://www.bfbbbs.com/forum.php? ... id%3D5%26typeid%3D5
作者: 多多益善    时间: 2012-8-16 13:14:14

本帖最后由 多多益善 于 2012-8-16 13:15 编辑

做了下测试,也请多爸去做下,根据我对他的了解,我们两个人交集后的短板应该在最后一个:自然智力
如小宇妈妈一样,我和多爸从来不担心/焦虑多多以后在数理方面的发展,做了这个测试,才发现我们两个的数理智力和空间智力都是长项。

如果说遗传,或者家长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对孩子有很多影响的话(无意,我们做与不做,都在呈现),这两方面多多有意无意的都在吸收并呈现着。

再说回来,还是一个多元丰富开阔呈现的问题,具体落地就是HOW TO如何做,那些有为那些无为的问题,当然,这是我作为一个孩儿妈的视角哈。

写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了为啥小宇妈给我指这条路这么久了,我一直没有太深入的原因,可能我更关注的是自己所不擅长的部分。

作者: 多多益善    时间: 2012-8-16 13:15:41

不过这两天潜心泡BFB,加上大陆老师两天的培训和这里的讨论回味,我发现我以前对大陆这部分的理解有些局部和片面了。

继续学习哈。

感谢大陆老师,为我打开了一扇门,虽然他一直在那里。
作者: 高雅高歌    时间: 2012-8-16 13:22:19

开卷有益.

读贴有益.
作者: 想了又想_泉妈    时间: 2012-8-16 14:36:45

这一周忙得我晕乎,没时间整理笔记,也没来得及仔细看这个贴。

记2个昨天晚上发生的小事,很有意思。

跟泉从外面一起回家,到电梯口正好看到电梯显示的6(我家住6楼,而且6楼就我们一家,对门一直空着没人入住),而且向下,泉很自信地说“婆婆下来收衣服了”,我说“哦”,很快电梯到一楼了,门开了,但并不是婆婆。

我诧异地问泉“咋回事啊?”泉也有点懵了。
我提示他“除了我们还有别的层下楼也会过6楼吗?”
泉想了想说“有的,6楼上面的都过”。
我接着问“那有几个楼会从6楼经过?”
一共12层,泉沉默了一会说6个。
我问“这么多呢?你怎么数的教教我?”
泉于是很认真地掰着手数,嘴里念一下7,然后竖一个指头,念一下1;念一下8,再竖一个指头,念一下2.。。就这样数到12,掰了6个指头,一一对应的很清晰。
聊这个的时候我们一边坐着电梯上来,到门口泉还特意嘱咐等会再进屋等他数完。

之后他敲门,等姥姥开门的功夫,我又问了句“那有几个楼不用经过我们6楼?”我本来想这个应该比较容易,不用做加减法,直接就是小于6的,那就是5个啊。但是孩子不是这样的,泉依然开始掰着手数,但是这次更有趣。
他先念的5,然后竖一根手指,念了下1,;4对2;3对3;结果说完3的时候他可能看门还没开,又用手敲了下门,这样之前的思路就中断了,等回来念2的时候,我看他停顿了一下,说的是2,2;1,1。
可是结束后他居然还是告诉我有5个不经过6楼,我正疑惑他是怎么对应的,姥姥开门了,然后忙着洗手吃饭,这事儿就结束了。
作者: 敬听    时间: 2012-8-16 14:42:46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取代直觉行动思维而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思维方式特点,同时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也就是说,学前儿童(特别是幼儿园阶段)的思维虽然还不能完全摆脱具体的动作和形象的束缚,但已经开始了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漫长时期。对于某些具体的问题或情境,儿童已能够用逻辑的方法进行思考和推理,而且也能概括出具体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初步的抽象。这说明学前儿童已具有发展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的可能性,或者说,他们已具有学习数学的心理准备。
作者: 敬听    时间: 2012-8-16 14:44:08

以儿童学习“数的组成”为例。老师为了让 6岁的儿童理解“5可以分成几和几”,就请他们尝试把 5只苹果分给爷爷和奶奶,看看有哪些不同的分法。起初,很多儿童都感到为难,因为 5只苹果无法平均分配,于是就分给爷爷和奶奶各 2只,还剩 1只则放在一边。儿童不是考虑自己有没有“把 5分成两份”,而是关心自己分得是否公平。显然,他们没有认识到这是一个数学问题,而是把它当做一个真实的问题。因此就不关心一个数学问题必须遵守的逻辑规则――即“把 5分成两份”,既不是把 4只苹果分成两份,也不是把 5分成 3份,更不是追求一种公平或平等。通过成人的引导,儿童才能慢慢接受这个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的逻辑来解决问题。
作者: 敬听    时间: 2012-8-16 14:46:27

儿童思维的抽象性也在数学学习中逐渐发展起来。同样是“数的组成”的学习,儿童都必须经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起初儿童在分 5个苹果、5个梨子、5个玩具..,他们把这些具体的操作都看成孤立的、不同的事情,而没有看到它们在本质上的共同点。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操作练习以后,儿童突然发现,分 5个苹果和分 5个梨子的结果是一样的,因为“它们都是分 5”。再以后,只要遇到是分 5个东西,儿童都知道怎样分了。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不仅理解了数的组成的抽象含义,而且也发展了初步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国内外很多心理与教育的实验和实践都证实,早期的数学教育能够促进儿童的初步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可以说,在儿童的早期阶段,没有什么内容比数学更能发展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

作者: 敬听    时间: 2012-8-16 14:48:31

这几楼是某数学教育机构的儿童数学教育研究报告中的摘录,其实也佐证了大陆的观点,儿童数理逻辑的初步构建在幼儿园时期是合适的。如何构建也需要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正确的引导。
作者: 美滋滋妈妈    时间: 2012-8-16 14:51:14

小宇妈妈 发表于 2012-8-16 10:58
关于数理逻辑,我也觉得需要去弹性的看待,分孩子看待。

这里说的我只针对小宇。

我们也会这段时间爱上积木,但通常会以一个情景游戏入手,人家先讲一番故事,然后指挥我发挥想象搭建积木,但要玩游戏的时候,仍然是首选积木,她又不想动手,光想指挥我,我很有压力,怎么办涅?
作者: 容宝妈妈    时间: 2012-8-16 15:23:08

多多益善 发表于 2012-8-16 13:14
做了下测试,也请多爸去做下,根据我对他的了解,我们两个人交集后的短板应该在最后一个:自然智力
如小宇 ...

我做了这个测试,容爸还没做,我估计我和他合起来,也是自然智力是短板。

我自己比较强的是语言、音乐以及内省,这个在孩子身上呈现的很明显。幼儿园老师都说容容编的故事有头有尾,细节丰富,所以我一直觉得,这娃以后语文作文我是不担心了。而且容容爱唱歌听音乐,看戏剧,还有对自己的情绪辨析能力也很强。

我家爸爸虽然数理比较强,可是他影响孩子的时间和力度都太少了。所以娃身上这方面,也一直属于沉睡状态。
作者: 容宝妈妈    时间: 2012-8-16 15:31:14

大陆和大家说的这些,帮我开阔了许多思路,而且还很有操作性。

比如我家孩子数排列的东西时,如果数目较大,就会出现有些会重复数到,而有些又一直没数到,以前我都不知道该怎样帮助她搞清楚这个一一对应,嗯,现在我有主意了,下次这种情况,我请她拿彩色笔把已经数过的标记一下,或者,用那个小汽车开过每一个东西的方式,就可以帮她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这些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对我这样数理不行的人来说,的确以前是没想到过,呵呵。
作者: 大陆    时间: 2012-8-16 15:34:09

容宝妈妈 发表于 2012-8-16 15:23
我做了这个测试,容爸还没做,我估计我和他合起来,也是自然智力是短板。

我自己比较强的是语言、音乐 ...

哈哈,大家都去测试多元智能啦
其实爸爸妈妈两人的力量合起来,还真的是很强的,
如果不是强项其实也没关系,教练不一定是出色的运动员么,呵呵
但是教练的思路很重要,否则难以将能力和知识传播给其他人,甚至培养一个人。





欢迎光临 幸福大观园 (http://www.xingfudgy.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