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大观园

标题: 人群中的迷失 [打印本页]

作者: 采薇    时间: 2010-10-15 14:51:06     标题: 人群中的迷失

几乎每次从人群中退回来,都要好几天,才能回复到平常安顺的状态。
那种内心的闹腾,那种对自己的怀疑与否定,让我很难受。
我想我为什么一直陷在这样的情境里呢?觉得孤单,觉得笨,觉得自己不好。不值得。
作者: 采薇    时间: 2010-10-15 14:55:34

这次之前很久,内心一直安稳平和,让我以为一直困扰我的问题,已经在我的努力中悄然隐退了。那天跟先生聊天,他因为儿子的一些状况,很不满,总批评他。我还跟他说,你这么担心干什么呢?我说我以前什么都不懂,长到30多岁,很多问题也自己解决了,我还在不断成长,原来我恐惧权威,害怕人群,现在我也都释然了。当时是真地觉得到一种被松绑的自由。
可是。后来事实证明,我还是不能在人群里游刃有余。就象是另一个自己,木木呆呆地。
作者: 采薇    时间: 2010-10-15 15:01:00

细想来,这迷失,是因为一种无足轻重的感觉。
是一种不够成功的价值判断?是因为自己不喜周旋交际?是不会玩笑热闹?
作者: 爱无言    时间: 2010-10-15 15:24:22

有一本书《内向者的优势》,我在这里还写了个推荐的。你看看,也许能解开一点你的困苦.
作者: 幸福花开    时间: 2010-10-15 16:13:08

感觉和楼主很像
作者: 21cake    时间: 2010-10-16 20:17:23

1# 采薇

:hug:
这种人群中的孤单感很多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体会。不要过分焦虑。
如果这些感受没有过度干扰你亲密的人际关系、生活工作和思维情绪,不需要过多地去关注它,不需要想着去战胜它或者潜抑它,仅仅觉知它并与它共存就可以了。
孤独伴随着每个人。它既可以帮助我们适当的摆关系的束缚,让我们更多地成为我们自己;又是连接关系的桥梁,让我们愿意去和别人沟通,获得温暖并给出温暖。所以,觉知孤独可是很重要的事情。:)
那些过分外向的人往往无法面对和觉知自己的孤独感,每当孤独刚刚出头,他们就会做很多的事情来分心。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孤独。内向、外向各有各的好处和局限,不必过于羡慕他人。
所以,如果楼主的工作不需要楼主善于周旋交际,如果楼主的婚姻亲子关系很健康,如果楼主有可以谈得来的知心好友;少参加些这些活动也无妨,参加之后即使感到孤独也无妨。

当然,过度沉溺于孤独的感觉当中肯定不好,这会切断人和人之间的连接。
通常,过于自傲或者自卑的人会很容易在人群中感到孤独。这样的人过度关注于自身,不善与人交流。这反过来又会加重这种自傲或者自卑的感觉。
要解决这些问题不是三言两语、一朝一夕可以的,而且关键还需要楼主用于敞开自己的心扉。
作者: 采薇    时间: 2010-10-18 15:52:02

谢谢爱无言,幸福花开,21cake。
幸福花开,:handshake

爱无言,内向者的优势。我有那本书,也看过。可是我还是会纠结这种感受。因为那种情境会重复出现。我想这是不是自己的选择,是不是自己内心的需要呢?

"如果楼主的工作不需要楼主善于周旋交际,如果楼主的婚姻亲子关系很健康,如果楼主有可以谈得来的知心好友;少参加些这些活动也无妨,参加之后即使感到孤独也无妨。"
是的,是这样。可是我内心的声音有时说,如果我善于周旋,我在工作上得到的会更多。以前,因为这个,对先生和儿子有欠疚感。就是那咱陷入自我怀疑否定后,觉得自己都不配得到他们的爱。
作者: 采薇    时间: 2010-10-18 16:00:07

我的婚姻关系还不错。两人有精神上的交流与达到。
儿子非常依恋我。不爱上幼儿园,不主动跟人玩。他经常被人评价说害羞。哎。我其实心里有些不喜欢这个评价。
作者: 21cake    时间: 2010-10-18 16:25:22

7# 采薇

:hug: :hug:

从你的只言片语,我觉得你很习惯于自我批评和自我否定。批评从来不是让事情变得更好的动力。恰恰相反。
在人际交往当中,每个人都会用自己最为熟悉的方式与人相处。相信你的这些困境背后会有一些背景。我觉得,你最重要的事情是放下无用的自我批评,试着怀着包容和爱意去理解自己为什么如此怯于与人沟通。想想自己的担心和恐惧。也许答案会很简单。
如果,不能深刻去了解成因,即使知道再多的人际交往技巧也于事无补。
作者: 采薇    时间: 2010-10-18 16:48:46

那天去的火车上,同事跟我说,我带孩子太精了。男孩子不能这样带,会带出女气来。因为以前带儿子一起玩过。小孩子看见生人,就有点躲。其实他已经挺听话了。她们要他亲,他也亲。只是不是那种很热烈的。说要教育什么的。无语啊。这同事以前是幼教转行过来的。所以是以专家的口径来说的。
怎么说呢,虽然我知道大家观点不一,而且她也不一定对。可是还是有点挫败感。以前吧,觉得工作可能干不好。别的事可能做得一般,可是当妈妈这个事我还是很乐在其中,做得还不错。可最后,好象这件事,也没做好。孩子的状态不大放开,除了本性使然,是不是吸收了我内心的一些东西?
作者: 采薇    时间: 2010-10-18 16:50:47

9# 21cake

是啊,我一直是个潜水的人。也看过一些书,也自己试着调整。觉得过一段时间总会回到那个困境。
发这个贴子就是想找到一些深层的原因。
作者: 采薇    时间: 2010-10-18 16:54:41

本帖最后由 采薇 于 2010-10-18 17:11 编辑

其实想来,我喜欢跟人沟通,喜欢那种精神上的分享与理解懂得。所以一直有三两好友。
跟陌生人也没啥障碍。
我最怕的是:对我会有影响力的人。如领导。同事。原来的老师。大概就是那种权威恐惧症。在他们面前我不能真实地表达自己。
作者: 21cake    时间: 2010-10-18 16:58:08

10# 采薇

孩子的成长是个漫长的过程,现在的一点点事情都不说明什么问题。
不要将自己的一些担心投射在他身上就好。接纳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成长的速度也不一样。
至少,我看不出你家小朋友有什么不对劲的。:)
作者: 采薇    时间: 2010-10-18 16:58:16

原来有段时间看新世界和当下的力量。那时的状态很好。做梦也是那种摆脱捆绑之后的如释重负。
有段时间看生命的重建。也有那些美妙的感受。
丢开书,过段时间。好象又慢慢地退回去。
作者: 采薇    时间: 2010-10-18 17:08:38

讲这次让我不舒服的缘起。
那夜跟同事C同睡。她跟我起点相仿。因为在不同的岗位,这次是陪领导出游。活动组织者来跟C商谈第二天领导的行程,自然跟我们大众不同步,有精心的安排。组织者J再三核实第二天的计划,尽心尽力,以期领导满意。怎么说呢,就在听着这些话的时候,我觉得到特权的好处。内心对一些东西产生怀疑。同时有种轻飘飘地无足轻重的感觉袭来。
过后C跟领导汇报第二天的行程,期间未提组织者一句,只说是单位领导安排如此。电话时J刚好又进来了,我好象看见她本来精神奕奕地,突然就疲惫不已。我仿佛看了一出戏。
不好的情绪还是在。我来时带了本书。德芬的活出全新的自己。拿出来看,看不进。我倒是觉察体会了一下自己不舒服的情绪。
她离开后,很晚了。与C聊天。嗯。说到以后,她的抱负,起点高了。受到领导眷顾,她还是欣喜的。
是不是除了一种无足轻重感,还有一点点比较下来的黯淡。因为旁人总是拿我与C相提并论的。
第二天,果然地,另一同事说起C,说她刚来时,傻乎乎地,现在这样地穿戴起来,而且待人行事也很来得,接着说到我,我不许她说下去,我说干吗说到她就说我啊,人跟人不一样嘛。
作者: 采薇    时间: 2010-10-18 17:14:35

10# 采薇  

孩子的成长是个漫长的过程,现在的一点点事情都不说明什么问题。
不要将自己的一些担心投射在他身上就好。接纳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成长的速度也不一样。
至少,我看不出你家小朋友有什 ...
21cake 发表于 2010-10-18 16:58


是的,很多时候,我这样跟自己说。所以从他小时候,看到小朋友就走开,到现在,他能够有时跟小朋友一起玩,我觉得是见证了等待的价值。
是不是,我的担心很多啊。
作者: xh608    时间: 2010-10-18 22:08:26

是的,很多时候,我这样跟自己说。所以从他小时候,看到小朋友就走开,到现在,他能够有时跟小朋友一起玩,我觉得是见证了等待的价值。
是不是,我的担心很多啊。
采薇 发表于 2010-10-18 17:14

:hug: :hug:
呵呵,当你的内心有了力量,你的孩子会感受到这份力量,而且能吸收到这正面的能量.
慢慢放下自己的担心吧,有时这些担心真的只是我们成人的需要.
作者: 采薇    时间: 2010-10-19 12:52:27

嗯,说的是。消化中。
作者: 采薇    时间: 2010-10-22 10:45:27

这两天,重新认真看《活出全新的自己》奇怪才看过的,倒很多都没是印象了。大概最近心静下来了。

今天翻开以前摘录的贴子,南方燕子的关于成长的故事。以及后面的一些回贴。看到这样的话:
南方燕子说:
我觉得生活是一个最好的课堂,遇到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每一种心态,每一个飞逝而过的念头,都带着大量的契机,倘若以此为藤,我们可以顺滕找到那个最初的源头。人间冷暖,世事艰难。我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内观,觉察。我觉得好有收获。虽然这个过程,有时候,很苦,真的。但是,当我们放松下来,去经验它,哪怕是恐惧,也放松下来去经验它。看过赤足走过炭火么?如果真的是放松的接受,脚就不会被烫伤。

成长的路好长,当我们把它当成一条路,当做一件事,我们会很执着。有时候只是坐在那里观照自己的每个欲望,每个拣选,每个动念,就已然在成长了。成长确实不是一件通过努力得来的事。当我们设定目标,我们就是在设定距离,就是在排斥现实。但是,如果我们强令自己消除排斥现实的念头,同样也是一种执着。因此,什么也不能做,什么也不要做。放下,放松,不迎不拒地,去经验这世间的一切。
这种静默可能源自于接纳度的提高,也可能来自于关注焦点的减少。

后面的回贴:
“她必须要焦虑、敏感、多疑,才能及时准确地感知周遭的危险。”
“她必定会容易发怒,才能排遣心中时常集聚起来的伤痛、恐惧。”
反过来说,一定是我心中有伤痛和恐惧需要排解,所以我会发怒。这些伤痛和恐惧的来源就是童年留下的心理伤痕。我们需要发怒,是因为我们心中有痛。
《生命的重建》里有句话,“在此时此刻我们如果感到生活不顺畅,通常意味着我们还沉浸在过去的时刻里,可能是过去的悔恨、悲痛、伤害、恐惧、内疚、责怪、愤怒、怨恨……所有这些都源于不宽恕,拒绝抛弃过去走进现在。“
所以我们真正需要放下的,是童年被忽视的感受,是它常常被触痛,需要我们用发怒来派遣。我们常常注意到自己被忽视,这或许是内心真正的需求。

我猜可能是代表一种爱,意味着我们需要爱,也可能是自我实现的一种表现?

当我们了解到有“自我成长”这回事的时候,我们急切地想改变自己。这是一个习惯的模式,多少年来,我们一直觉得自己不够好。而令我们没有想到的是,所谓的”成长“竟然是让我们认可自己,承认自己,赞美自己!---- 我一路走来,已经够好!

最近常在想:为什么需要他人对我的关注与认同呢?
这是因为我们的内在无法相信自己,无法确认自己的价值,而寄望于外界给予自己肯定。但是当我们把控制权转移到别人手里的时候,我们就容易失望,也容易受他人的控制。

一直以来,认为寻求被关注被认可,是一种基本需要,一但满足了,这种需求的感觉就会消失. 看来现在要重新审视这一点.
作者: 采薇    时间: 2010-10-22 10:46:44

本帖最后由 采薇 于 2010-10-22 10:48 编辑

重看以前与南豆做梦疗咨询时的记录,她问我的话:
这些年,你有试过爱自己么?很爱很爱自己?

我一边经常这样问自已。一边,静默回观,滋养内在。
作者: 采薇    时间: 2010-10-22 10:51:07

是,看过的书也不少,更需要践行。虽然走得很慢,知道自己在往前走,也享受沿途风光,体会其间的内心经历的各种感受。
作者: 21cake    时间: 2010-10-22 11:09:17

本帖最后由 21cake 于 2010-10-22 11:17 编辑

采薇,有些话本来觉得不当讲,所以一直没有回复。但看你刚才留的两条,觉得可以讲。
社交中的焦虑都是对自我的焦虑。
人在成长过程中会无意识把自己分为好的自我:优点;坏的自我:缺点。好的自我必须时时刻刻与坏的自我斗争。如果父母可以无条件的接纳孩子,这两种力量会有很好的整合,既可以接受自己和他人的缺点,又尽量去选择做一个更高尚的人。
如果不能,这种分裂的冲突既可以表现为对自己的攻击,自我否定呀、抑郁呀;也可通过道德化、对错是非表现出对他人的攻击——深层语言是“我不像你”,真的动机是要平息阴影给自己带来的道德恐慌。与人交往的障碍正是无意识压抑并否认人格的阴影激发的一种焦虑。
坦诚接受自己内心的虚荣、促狭、小气等等,把它们看成自己生命构成的重要成分,这样生命才是活的,生动的,才能真正去爱自己。而不是,只有当我完美了,我才能够爱自己。
作者: xh608    时间: 2010-10-22 11:41:24

坦诚接受自己内心的虚荣、促狭、小气等等,把它们看成自己生命构成的重要成分,这样生命才是活的,生动的,才能真正去爱自己。而不是,只有当我完美了,我才能够爱自己。 21cake 发表于 2010-10-22 11:09

:F:
作者: 一起成长    时间: 2010-10-22 15:57:27

采薇,有些话本来觉得不当讲,所以一直没有回复。但看你刚才留的两条,觉得可以讲。
社交中的焦虑都是对自我的焦虑。
人在成长过程中会无意识把自己分为好的自我:优点;坏的自我:缺点。好的自我必须时时刻刻与坏 ...
21cake 发表于 2010-10-22 11:09


"坦诚接受自己内心的虚荣、促狭、小气等等,把它们看成自己生命构成的重要成分,这样生命才是活的,生动的,才能真正去爱自己。而不是,只有当我完美了,我才能够爱自己"
作者: 采薇    时间: 2010-10-25 11:05:29

本帖最后由 采薇 于 2010-10-25 11:09 编辑
采薇,有些话本来觉得不当讲,所以一直没有回复。但看你刚才留的两条,觉得可以讲。
社交中的焦虑都是对自我的焦虑。
人在成长过程中会无意识把自己分为好的自我:优点;坏的自我:缺点。好的自我必须时时刻刻与坏 ...
21cake 发表于 2010-10-22 11:09


蛋糕,谢谢你。良言如同棒喝。深深感谢。

是的,以前我有一点点明白,现在我明白得多一些了。
那天看成长感悟,我觉得最让我感触深的就是自我接纳。我自认为学了这么久,还是有一个内在声音时时在心里评判自己,让我有压力。我没有接纳全然的我。

也是那天。我正看的《活出全新的自己》放在桌面上,同事看见说也要看,因为我一向不喜欢借书给人的,所以心里有些不喜欢。可是我立刻,又有一种不该这样的感觉围绕着我,我想,得,我的道德观又开始批判自己了。怎么,我就是一个不太愿意借书给人看的人,这样有不对么?这样想着,真地放松很多。

后来下班时书忘带了,打电话给同事,让她周末拿回去看,也没啥不舒服的。其实自己最在意的,还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呵。

怎么样才是爱自己呢?就是不管什么时候,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承认接纳自己,不要批判自己。

道理上的明白,与切实地觉察执行,有如此大的差距。
作者: 采薇    时间: 2010-10-25 11:10:51

“我不象你。”真地,我在工作中的很多退避,可不都是为了这个。

因为不喜欢一些品格,极力地要撇清。哈。
作者: 采薇    时间: 2010-10-25 11:13:05

还有,害怕自己不够好。可是我本来就不是一个完美的人啊。压抑掉的那些生动和鲜活,不正是我的痛苦所在么?
作者: 采薇    时间: 2010-10-25 11:18:31

好的我。坏的我。我明白为什么有时我那么喜欢自己,可是有时,我又让自己灰头土脸地,原来有两个我,在内心里老打架。这一架,打了很多年。仿佛看到幼年那个被体罚哭泣的小孩,童年那个懵懂孤单不会玩又每天疯玩的孩子,少年时整日写的日记,不就是这样一种吵架打架么。一晃,我都30多了。还是有两个我在心里面小打小闹。呵。

父母年事已高,以前的老师也都渐老去,我,还活在他们对我的影响里。
作者: 采薇    时间: 2010-10-25 11:19:00

本帖最后由 采薇 于 2010-10-25 11:24 编辑

“与人交往的障碍正是无意识压抑并否认人格的阴影激发的一种焦虑。
坦诚接受自己内心的虚荣、促狭、小气等等,把它们看成自己生命构成的重要成分,这样生命才是活的,生动的,才能真正去爱自己。而不是,只有当我完美了,我才能够爱自己。”

我这次跟同事外出过后,心里十分难过。当时想,这么久了,我还是困于这个事。还是不能获得内心的自由。其实我也算努力了,可是怎么好象总是走在老路上呢?怎么才能有大一些的进步呢?当时就跟自己说,一定要来这里发个贴子,通过灵心慧性的姐妹们的眼睛,我大概会看得清一些自己的迷障。

以前也有一次,在一个群里,我说了当时的困境,大家讨论时,我才看到自己的防卫,简直是本能地。呵。
作者: 采薇    时间: 2010-10-25 11:32:31

最近还有一个事情。我自从读大学后,跟高中同窗失去联系很久。高中时有个非常好的女友,当时好到什么程度呢,形影不离,人家称我们两人邦,同素异形体。跟她也没联络。经常在梦里见到她。那种苦苦寻找,以及见到后的高兴,让人醒后还沉浸良久。最近同学们通过网络和电话查询找到我。大家终于又在一个群里了。我那个好友在老家。我在外地工作生活。十一时回家,好友本来说要一起聚聚的。可是我一直对于见面有些情怯。有点想要保持相见不如怀念那种感觉。我想,中间横亘的这二十年的岁月,我们再见面,还有共同话题么?所以这次又找借口推掉了。

我跟好友说,我现在对于见面有些情怯。她都不能理解。呵。这,大概也是一种对自己的没信心?
作者: xh608    时间: 2010-10-25 12:38:41

好的我。坏的我。我明白为什么有时我那么喜欢自己,可是有时,我又让自己灰头土脸地,原来有两个我,在内心里老打架。这一架,打了很多年。仿佛看到幼年那个被体罚哭泣的小孩,童年那个懵懂孤单不会玩又每天疯玩的孩 ...
采薇 发表于 2010-10-25 11:18

:hug: :hug: 确实如此。
作者: 楠妈    时间: 2010-10-25 13:11:3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楠妈    时间: 2010-10-25 13:14:4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楠妈    时间: 2010-10-25 13:18:4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楠妈    时间: 2010-10-25 13:25:1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楠妈    时间: 2010-10-25 13:26:5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21cake    时间: 2010-10-25 13:53:31

“与人交往的障碍正是无意识压抑并否认人格的阴影激发的一种焦虑。
坦诚接受自己内心的虚荣、促狭、小气等等,把它们看成自己生命构成的重要成分,这样生命才是活的,生动的,才能真正去爱自己。而不是,只有当我完 ...
采薇 发表于 2010-10-25 11:19


采薇,意识到一件事情和做到一件事情中间还需要很多的努力。给自己时间。:)
人性是复杂的,好的坏的。接纳自己,不是放纵自己去做不好的事情,但也不意味着要努力去克服它、打压它,让它一点点出头的机会都没有。
我们能够做的就是觉察它,接纳它,放下它。只有这样,才能够超越它。
人是很难用好或者坏来简单归类的,事情可以。总的来说,一个人做的好事多些,那就是好人;一个人做的坏事多些,那就是坏人。而人,只要活着,总可能有改变的一天。
不要因为简单的道德感蒙蔽了自己,不要因为看到一件不好的事情就去定义别人,放弃去了解别人。给别人机会让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是给别人机会让他们来了解自己。
如果,同事、领导都没有机会来了解你,即使你再有能力,也不可能被赏识。
与人相处,最简单又不违反原则的方法就是多看看别人的优点,多多赞美别人值得赞美的地方。这样,慢慢就能够拉近与别人的距离。一旦真正去了解一个人,会看到谁也不是那样片面的。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和困境,有时候并不是一个人不愿意做更好的人。

我刚上大学的时候,17岁。在那个还带着天真的年纪,眼睛里揉不进一粒沙子。我特别看不惯我们同寝室的一个女孩,觉得她是个娇娇女,她做什么我都觉得是这样。(其实,我妈妈对我特别娇宠,我很害怕自己是这样的人。)
后来,大二的除夕,大家一起出去喝酒,都喝高了,吐露了彼此很多的心事,我才发现自己一点都不了解她,她根本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一旦,我打破了自己给自己设置的障碍,我们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现在,她是我最好的朋友,没有之一。
我深深地认识到,曾经怎样讨厌一个人,有一天就有可能怎样去喜欢一个人。
千万别给自己设置障碍。真诚而愿意了解他人是最好的相处之道。(当然,也可以学习一些人际交往之术;不管怎样,最重要的是相处之道。术远不如道重要)
作者: 21cake    时间: 2010-10-25 14:07:34

最近还有一个事情。我自从读大学后,跟高中同窗失去联系很久。高中时有个非常好的女友,当时好到什么程度呢,形影不离,人家称我们两人邦,同素异形体。跟她也没联络。经常在梦里见到她。那种苦苦寻找,以及见到后的 ...
采薇 发表于 2010-10-25 11:32


小时候,读《故乡》,怎么也不能理解鲁迅和闰土成年之后为什么不能维持友谊。
朋友有很多种,如果心智上不对等必然没有办法维系知己状态。
不要抱着太多的希望,就是见个老朋友,叙叙旧,回忆回忆当初的美好。如果能够欣喜地发现这么多年之后还是可以走进对方心里,最好不过。如果不能,只能释然。一辈子,总会失去一些朋友,又得到一些新朋友。
想到三毛说的一句话:若即若离,可爱可怨,可聚而不会散,才是最天长地久的一种好朋友。一旦失去朋友,最豁达的想法莫如——本来谁也不是谁的。
作者: 楠妈    时间: 2010-10-26 11:29:2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21cake    时间: 2010-10-26 11:49:58

感谢版主的这段话也让我受益良多,但是要做的远不止这些
楠妈 发表于 2010-10-26 11:29


嗯。改变自己和改变别人一样,都很困难。
一方面,知易行难。
另一方面,哪怕是自己最向往的改变,也会带来悲伤,会形成很大的抗力。因为,被抛弃的是一部分我们所固执的“自我”。
欲速则不达,给自己的目标设立得小一点。一点点地体会到小小的成功,改变会更加容易一些。
作者: 楠妈    时间: 2010-10-26 12:19:0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采薇    时间: 2010-10-26 12:37:58

楠妈,谢谢你的贴子,让我觉得温暖。我知道,原来,还有这样相似心灵的人一道走着。

蛋糕的贴子,看一遍又一遍。
:heart:F:

昨天看一念之转,上面一句话:是不是事事如意,我才是快乐的?呵,惊了一下我。

另一方面,哪怕是自己最向往的改变,也会带来悲伤,会形成很大的抗力。因为,被抛弃的是一部分我们所固执的“自我”。”确实,我体会到一种身体和情绪上的抵抗。一种恼怒的情绪。呵。

感受消化中。谢谢!!
作者: 楠妈    时间: 2010-10-26 13:34:1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21cake    时间: 2010-10-26 14:55:55

是啊,真的是很困难,但是今天看了小巫老师的那五年经历,真的是触目惊心,但是更难得可贵的是在那五年里她的态度依然是乐观的,而不是消极的,这样的心态能有几人能做到呢?同时,想到我自己,身体健康的我,生 ...
楠妈 发表于 2010-10-26 12:19


成长可不是那么容易呀。一个小婴儿要花十几二十年的时间才能独立成熟呢(还不一定)。而且,即使得到父母最悉心的照料和爱,他/她也一样时不时会感觉到愤怒、悲伤、痛苦和恐惧,还要经历青春期的叛逆和孤独。何况我们带着一些伤痕想在短期之内来个速成。
一个真正独立成熟的人不是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是能够用一种更加自信、满足、豁达以及博爱的心态来面对自己、他人和世界。真正的幸福感来自内心,是谁也拿不走的。(像你说的小巫)
你的目标,也许可以从多一点点的人际交往开始。一点点就好。(如果你觉得不善交往是个问题的话。)
作者: 灼灼芳华    时间: 2010-10-27 14:37:32

我也是一个和采薇想象的人,对自己的要求高,害怕出错,害怕权威,以至于在我的工作方面成了一定的阻力。
今天看到你们的帖子,真是让我受益匪浅。
我会继续关注的。
作者: 阳光灿灿    时间: 2010-10-28 01:00:14

细想来,这迷失,是因为一种无足轻重的感觉。
是一种不够成功的价值判断?是因为自己不喜周旋交际?是不会玩笑热闹?
采薇 发表于 2010-10-15 15:01


:handshake :'(
亲爱的,会反复的,会经常反复,还是因为内心的自卑感在作祟!
因为没有被真正的接纳,没有被父母、亲人真正的接纳!
理解透了,就好点了!
作者: 阳光灿灿    时间: 2010-10-28 01:24:07

采薇,意识到一件事情和做到一件事情中间还需要很多的努力。给自己时间。:)
人性是复杂的,好的坏的。接纳自己,不是放纵自己去做不好的事情,但也不意味着要努力去克服它、打压它,让它一点点出头的机会都没有 ...
21cake 发表于 2010-10-25 13:53


亲爱的 ,你的每段发言,都自斟字酌的看了几遍!
可是,我还是有疑问!
作者: 阳光灿灿    时间: 2010-10-28 01:34:24

本帖最后由 阳光灿灿 于 2010-10-28 01:43 编辑

TO 21CAKE

楼主这种感受,很多人都有的!
可是你说的那些,能够做到,真的很难很难,太难太难!
我想起许宜命说过的一句话:很多事情,我们做不到,是因为契机未到,我们只能相信,我们已经做到了我们能做到的最好的状态!(大意如此)
所以,我经常拿这句话来安慰自己!
可是,道理都懂,每次这种情况的反复,真的好难于忍耐!
那种对自己的的否定,对自己的压抑与自卑,那种一无是处、无足轻重的感觉,想起来就特别难过,真的是种煎熬!
作者: 阳光灿灿    时间: 2010-10-28 01:42:55

to 21cake
所以,我经常困惑,状态好的时候,仍然会担心、忧虑,下一次遇到这种境况该怎么处理,该怎么化解!
常常羡慕那些能够游刃有余、侃侃而谈、得心应手的和领导、同事、陌生人等等打交道的人,甚至我常常狂热仰视那些强势的同事,那么渴望自己也是那一类人,而事实上我又那么厌恶和这种人相处。但是我常常想,我那么渴望成为我讨厌的类型的一份子,也应该是我内心的需要吧?我应该怎样理解这种矛盾?
作者: 孙亟    时间: 2010-10-28 06:47:0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爱笑的翅膀    时间: 2010-10-28 09:33:21

每次听到女儿甜甜地软软地喊我妈妈,我的心也就跟着变得软软的。

我也是一个自我价值感不高的人,很容易自我否定。有一天心情本来很糟糕的,搂着熟睡的女儿,突然心就动了一下。

我闭上眼睛,象女儿喊妈妈一样,在心里默念妈妈,妈妈,妈妈!想象着我的妈妈真的紧紧地把我抱在怀里。

眼泪流了出来,不停地流。过了一会儿,心情就变得很平静了。

后来又有过几次,就这样心情很快地就平静了,也不再哗哗地流眼泪。
作者: 21cake    时间: 2010-10-28 09:41:20

:handshake :'(
亲爱的,会反复的,会经常反复,还是因为内心的自卑感在作祟!
因为没有被真正的接纳,没有被父母、亲人真正的接纳!
理解透了,就好点了!
阳光灿灿 发表于 2010-10-28 01:00


:hug: :hug:
父母和亲人的接纳只是帮助我们最终做到自我接纳。最根本的还是需要自我接纳。
小时候,我们会以为父母就是整个世界;长大以后,很多人还是会继续相信父母就是整个世界,甚至整个世界都是父母。
我们会沿用小时候的很多模式来继续和父母相处,甚至用这些模式来教会别人怎样和我们相处。比如,小时候总是被父母严苛对待的人,会觉得全世界都是很严苛的人。
人格这个东西很奇怪,它在父母的养育过程中形成,但一旦形成,它就是一个独立的东西了。
打个比方,假如一下子父母亲人都不在了,不存在他们接不接纳的问题之后,我们会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吗?不会。因为我们内在小孩和内在父母的关系是既定的了。我们需要做的是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去体会自己真正的需要,学会对自己内心的父母说不,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继而影响真正的父母和自己的相处模式以及和周围其他人的相处模式。
成长很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能够从对父母的依赖转向对自身的依靠。我们可以期待父母亲人的接纳,但是我们要知道所有的力量都来自我们自身。
如果总想着我们的问题来自父母亲人的不接纳,那就是把所有的力量都交给了别人。
作者: 福娃京京    时间: 2010-10-28 09:44:12

楠妈怎么好久不更新自己帖子了?
作者: 福娃京京    时间: 2010-10-28 09:45:02

:hug::hug:楼主

:hug::hug:所有有这种感受的姐妹们,我曾经也和你们有过一样的感受!
作者: 21cake    时间: 2010-10-28 09:52:21

to 21cake
所以,我经常困惑,状态好的时候,仍然会担心、忧虑,下一次遇到这种境况该怎么处理,该怎么化解!
常常羡慕那些能够游刃有余、侃侃而谈、得心应手的和领导、同事、陌生人等等打交道的人,甚至我常常狂热 ...
阳光灿灿 发表于 2010-10-28 01:42


为什么不这样想,我是一个比较内向、不善交往的人,我很羡慕那些长袖善舞的人,我希望从他们身上学到一些我不具备的能力。:)
我们必须基本上认为自己是好的,才可能变得更好。
作者: 21cake    时间: 2010-10-28 10:14:44

TO 21CAKE

楼主这种感受,很多人都有的!
可是你说的那些,能够做到,真的很难很难,太难太难!
我想起许宜命说过的一句话:很多事情,我们做不到,是因为契机未到,我们只能相信,我们已经做到了我们能做到的最 ...
阳光灿灿 发表于 2010-10-28 01:34


成长是件瓜熟蒂落的事情,过度的追求只会影响它的进程。
走在这条路上必然有高峰有低谷,一切都平常心看待。
体会自己的每一点情绪,感受自己的每一点进步。记住成功,忘掉失败;注意眼前,不焦虑未来。
作者: 21cake    时间: 2010-10-28 10:19:36

每次听到女儿甜甜地软软地喊我妈妈,我的心也就跟着变得软软的。

我也是一个自我价值感不高的人,很容易自我否定。有一天心情本来很糟糕的,搂着熟睡的女儿,突然心就动了一下。

我闭上眼睛,象女儿喊妈妈一样 ...
爱笑的翅膀 发表于 2010-10-28 09:33


在一定的程度上,我们要重做自己的父母。
作者: 福娃京京    时间: 2010-10-28 11:01:24

为什么不这样想,我是一个比较内向、不善交往的人,我很羡慕那些长袖善舞的人,我希望从他们身上学到一些我不具备的能力。:)
我们必须基本上认为自己是好的,才可能变得更好。
21cake 发表于 2010-10-28 09:52

我就经常这样想,然后把某个或某些人定义为学习的榜样,学习他们的心态,最后我的目标就是虽然能力达不到,但我有一个和目标差不多的心态。




欢迎光临 幸福大观园 (http://www.xingfudgy.com/) Powered by Discuz! X2